Transcript
Page 1: 副刊文化 将生命融进武术之中 古迹寻踪szb.huanbohainews.com.cn/tsldrb/page/1/2015-01/19/7/201501197_pdf.pdf · 拳。他演练螳螂拳眼快、手快、身快,一招

辉煌�唐山唐山市政协文史委员会协办

77版版■2015年1月19日 ■星期一

■版式设计:王烁辉 责任编辑:王烁辉副刊副刊副刊副刊副刊副刊副刊副刊副刊副刊副刊副刊副刊副刊副刊副刊副刊副刊副刊副刊副刊副刊����������������������文化文化文化文化文化文化文化文化文化文化文化文化文化文化文化文化文化文化文化文化文化文化■联系电话:2823695 邮箱:[email protected]

古迹寻踪

清晨,在青龙河岸边树林的空地上,人们经常会看见一位鹤发童颜的老者,不是在演习武术,就是在和三五好友切磋武艺,指导徒弟练习。只见他闪转腾挪,步伐灵活,一招一式虎虎生风;他声如洪钟,步伐敏捷,一套拳打下来,气不长出,面不改色。这个人就是铜臂螳螂拳第三代传人、武术大家马振岭先生。

马振岭出生在武术世家,祖籍山东胶东,他的祖父马响云是著名的武术家。清末年间“洋务运动”兴起,在唐山开办的开平矿务局大量招收工人,各地贫苦百姓纷纷前来,家境贫寒的马响云也随祖辈来到唐山古冶矿区落户谋生。从此,铜臂螳螂拳也就在唐山落地生根了。

马响云自幼拜师学习螳螂拳,为突出螳螂双臂优势,他另辟蹊径,请工匠制作一双铜臂,可以套在胳膊上增强防御,铜臂前有点穴指,远攻近取,点打七十二穴,令人防不胜防。在演练中他不断探索,形成了快速勇猛、斩钉截铁的风格。马响云自创的铜臂螳螂拳,属于螳螂拳的一个支派,与螳螂拳相比较,它更巧妙地突出和运用了两个前臂的作用,实战中进行快速的点、勾、搂、卦、劈等动作;身法上吸取螳螂拳腰身仰、俯、拧、旋的灵活多变;步法上吸取螳螂拳的踏实、稳固以及前后左右闪展腾挪的特点,风格独树一帜,堪称螳螂拳中的一朵奇葩。

马振岭的父亲马锡正,是铜臂螳螂拳第二代传人。他自幼随父马响云习武,深得铜臂螳螂拳精髓。因家境困难,马锡正16岁便开始

拉黄包车养家度日。当时古冶林西有个绰号叫高拐子的日本宪兵队汉奸,是车场的一霸,不仅车租高,还时常欺压包车工。一次马锡正愤而拒租,却被高拐子指使二十多人打伤。半年后的一天晚上,养好病的马锡正飞身到矿警指挥部,打死2名矿警,偷出两把三八大盖,连夜赶到昌黎投奔八路军第十三支队,成为李运昌司令员的部下。马锡正凭着一身武功奋勇杀敌,屡立战功,由于作战英勇,后来被任命为爆破队长。在一次成功完成爆破任务时,马锡正被飞石击中头部,昏迷了三天,苏醒后却留下后遗症,只得退役。在此后的几十年间,马锡正记忆力较差,忘记了很多事,唯有螳螂拳各种套路和刀剑套路却始终不忘。

由于天天耳濡目染的缘故,幼年的马振岭便对武术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父亲不教他,他便偷偷地学。可是,每次学武术被父亲看见了,回到家就是一顿打。没想到这反而坚定了马振岭学习武术的决心,他趁着父亲练功或者是教学生的时候,藏在远处偷偷地学习,然后躲到没人的地方勤学苦练。

马振岭12岁那年,本家的大伯马锡成老先生看马振岭是一个学武术的好苗子,偷学武术很是辛苦,就去找他的父亲马锡正,问为什么不让小振岭学武术。父亲说:因为我会武术,一气之下打了特务,惹了大事,我怕振岭学会武术以后,将来出去惹事啊!而大伯却说,马振岭是天生习武的料,现在是新社会和过去不一样了,应该教他习武,让他继承和发扬中国的武术。

你的担心有道理,可是咱们可以一边教他武术,一边教他做人,一个有武德的人,是不会轻易地惹是生非的。就这样,马振岭才正式开始学研本家的祖传铜臂螳螂拳及独门兵器双手螳螂大剑等。

马振岭对武术的热爱近乎于痴迷的地步,常常通宵达旦地修炼和钻研铜臂螳螂拳。他演练螳螂拳眼快、手快、身快,一招三变,气势逼人,表现出刚柔相济、长短互用、勇猛泼辣、机智灵活、变化多端的风格。为印证所学,开阔眼界,他在19岁时便远赴螳螂拳发源地山东各地以武会友。在长达三年的时间里,与“太极螳螂”、“七星螳螂”、“梅花螳螂”、“六合螳螂”四大派承传人进行了交流切磋。此后三十年间,他更是多次赴东北三省、河北沧州、南方各地以武会友。在访友习武过程中,马振岭不断地总结经验,虚心学习,取长补短,丰富和改进已取得的成果,不仅朋友遍天下,武技也更加炉火纯青。

2014年,马振岭的铜臂螳螂拳入选唐山市路北区政府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马振岭被认定为铜臂螳螂拳项目传承人。

如今的马振岭每天除了习武,就是和同行一起切磋武艺,或者是指导徒弟练习武功。他说,中国的武术文化源远流长,要传承好,传下去,就得教好下一代。为此,马振岭自上世纪 80年代起,先后开过武馆、武校,教出了不少好苗子,好徒弟。他期望教更多的学生,让铜臂螳螂拳得到更好的传承,使其发扬光大。

唐山曾经有个叫“老站”的地方。如今,年纪较轻的人已大都不知晓了。

“老站”是唐山第一座火车站的站址。1881年,开平矿务局出资修建了唐胥运煤铁路。次年,该局为扩展客运业务,便从现永红立交桥处,向东接出一条约0.9公里长的线路,建起了唐山火车站。运营之后,收益可观。据《开滦煤矿大事记》载:1883年1月,开平矿务局已拥有头等客车1节,二等和三等客车3节,每日在唐山和胥各庄之间往返6个来回,客票收入已足够这条铁路上行车的日常费用。

没有多久,火车站前的人流多了起来。矿工、旅客、商人、居民,形形色色,穿行不息。车站道口两侧也成了闹市,商贩云集。起初是露天摆摊,或支伞搭篷;后来则建房筑屋,开店经营。站前四周渐渐形成了唐山最早的几条街道。

到了1894年,唐胥铁路已先后问西通抵天津、问东延至山海关,唐山站的客货运量骤增,候车室和货场亟待扩建。可是此时车站附近已无空地可以利用。后来,路方在王谢庄的东南东南选址(今唐山南站处)兴建新站。然而,工程浩大,费用甚巨,故工期拖长,一直到客车线车线、站台、货运线、货场、站房等建筑相继竣工后,新的唐山火车站才于1896年正式运营营。。此时,旧的车站并未拆除,后来成为专供

隆义栈、瑞信栈等众多商家进出货物的一个货场。侯车室及票房改成了货运室,货物线、站台、扳道房、道口依然使用。时间一长,这里就有了“老站”和“老站货场”的新称。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老站”周围已成为唐山的中心地带。富贵街、东局子、粮食街、柴草市、五福沟、瓦房街、和顺里、便宜街……纵横交错;绸缎庄、鞋帽店、鲜货局、菜市场、粮号、饭馆、药房、戏园、邮局……鳞次栉比。人口密集,商业发达,各行各业,无所不包。每年逢元宵节、端午节期间,大城山雹神庙举办庙会。届时,由唐山交大道口始发、经唐山火车站(今南站)的“庙会小火车”,无论往返都会在“老站”停靠,以供游人香客搭乘。老站道口更是整日繁忙,车水马龙,人流如织。这时的“老站”及小山一带,竟被外埠人赞誉为了“小天津”。

新中国成立后,工商业实行了公私合营,

出入唐山的货物大都改在火车站内的货场装卸,“老站”已没有继续存在的必要了。于是,大约在1956年至1957年间,“老站货场”最终被撤消,院墙内盖起了铁路职工住宅,货运室(原始的候车室和票房)也分给唐山站的职工居住,扳道房改成了公厕。只有人行道口保留了下来。

1976年大地震中,“老站”的新、旧建筑全部损毁。几年之后,市场经济飞速发展,连接建国路商业街与小山闹区的“老站道口”,已显得越来越狭小。于是,1994年这个平交道口改建成了立交桥。因为是唐山金匙集团捐资修建,故定名为“金匙桥”。从此,“老站”这一地名就在唐山人的口头上渐渐消失了。

最后值得一说的是,如今已极难找到有关“老站”原始站房的影像资料,这也成为唐山近代史研究中的一件憾事。

《封神榜》中有三霄娘娘,是姜太公封的女神。后来很多地方都有娘娘庙,庙内供奉的主神是碧霞神君,侍神为云霄和琼霄。

在我们冀东一带,每逢农历四月十八,各地也都有娘娘庙庙会,如迁西景忠山、昌黎仙台顶、乐亭安各庄等。乐亭城的西关、南关娘娘庙会则是在四月初八、十月十五,四乡农民赶庙会,焚香礼拜,络绎于途。

关于娘娘庙,各地也都有自己的传说。

昌黎县的仙台顶(娘娘顶)古老的昌黎县有碣石山,其主峰称仙台顶,可是当地群众都

叫它娘娘顶,这是为什么呢?相传古时候,八仙中的张果老和曹国舅曾在这座山顶上修

行过,他俩常喜欢在这云雾缭绕的绝顶上对弈。后来《封神榜》中的云霄、碧霄、琼霄三位仙女有一天云游至此,看中了这雄伟壮丽、气象万千的碣石主峰,就想在此结庐修炼,但看到山上有出家人的丹灶就知已有神仙住在此地,只得惋惜地长叹一声作罢。此后又经过一番纠缠,张果老说他自打唐明皇那儿告退就隐居在此,而刚直勇猛的琼霄却说她们姐仨从姜太公封神台上出来就到此了,并以深藏于山石下的碧霄的金簪为证,仙台顶终于归云霄姐妹了。后人在峰顶建了一座名叫碧霄宫的小庙,供奉起这三位娘娘。从那以后,当地老百姓就称仙台顶为娘娘顶了。每年四月十八,仙台顶庙会,昌黎人民皆来此进香。

迁西县景忠山娘娘庙(碧霞宫)迁西县三屯营南的景忠山有碧霞元君祠,也称娘娘庙。相传云、碧、琼三霄娘娘曾

云游至此,三屯营百姓就修了碧霞元君庙,庙内供奉三霄娘娘女神像。每年四月十八举办庙会,十分热闹。届时人山人海,举行各种活动,各地行商云集摆摊设点做买卖。清康熙及其父顺治帝曾多次登山观景,在山上留下御笔亲书“灵山秀色”,封景忠山为“京东第一山”。

殿内的碧霞元君神像是金身,人称“金娘娘”。1933年长城抗战时期,日寇上山将金娘娘掠走,拟带回东京献给天皇请功。在喜峰口战役中,二十九军旅长赵登禹带大刀队砍杀了很多日军,夺回了金娘娘,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大灭了日寇的威风,被传为佳话。

登景忠山是十分辛苦的,从产香椿的至山庄是“上山十里,下山十里”,山脚下登山,要上1872级石磴,中有三道茶棚,供游客休息之用。山上有三忠祠,内塑诸葛亮、岳飞、文天祥三忠臣的泥像。

乐亭县安各庄娘娘庙乐亭境内,安各庄娘娘庙建于清初,由康熙朝总管太监于坨乡北常坨人梁九公修。

该庙有正殿九间、配殿十间,神堂僧全,戏楼高大,琉璃瓦顶,金碧辉煌。重修娘娘庙时,又增建戏楼一座。坐北朝南,遥对大殿,每逢庙会、节令热闹非凡。庙会正期是农历四月十八日。从三月中旬就开始设棚搭戏楼,划分摊点占区。远

道而来的有上海、天津和东北三省商贸,大车小辆,驴驮马载,云集于此。他们带来苏杭绸缎、上海和天津的百货、北京的中成药和刃器、东北的皮张和地道药材。庙会将近,相距较近的昌黎、抚宁、滦县、玉田、丰润、遵化等各县铺户也接踵而至,平静的安各庄顿成“海市”,热闹浩盛。

庙会由四月十六日至四月二十日,四天四夜。赶会群众熙熙攘攘,戏楼演出昼夜不停。庙周围、庄里边、街道两边,分布着各种临时商业店铺,其他五行八作排列村外,星罗棋布,颇有一番盛况。

庙会期间,安各庄一带的乡民要款待自己的亲戚故旧,并腾出居室租赁给行商。由于赶会人多,就连窗前屋后的院地也往往被租赁搭棚居住。

庙会是民间带有迷信色彩并有娱乐功能的一种贸易形式,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恢复和改进。农村孩子们又开始唱起了童谣《拉大锯》:“拉、拉、拉大锯,姥家门前唱大戏,接闺女、唤女婿,小外甥呀你也去!”反映了人们参与商贸和文化活动的欢乐心情。

乐亭西关和南关的娘娘庙会乐亭西关和南关的娘娘庙会,是在四月初八和十月十五,规模也很大,供奉的也是

三霄娘娘。西关娘娘庙有三层大殿,主殿是碧霞元君神像,还有金刚殿、后殿、东西两殿、庙门等。大殿建筑宏伟,有悬梁吊柱,金碧辉煌。殿外还有一座用陨石雕成的女菩萨像,三面雕刻玉女,有时有星火闪烁,引起赶庙人驻足观看。该陨石已移至金银滩。

南关庙会规模较小,后改为落子园子。

将生命融进武术之中将生命融进武术之中——记马振岭和他的铜臂螳螂拳记马振岭和他的铜臂螳螂拳

□ 赵子星

““老老 站站””过过 往往□李国明 文/供图

冀东地区娘娘庙的传说

冀东地区娘娘庙的传说

王占连

景忠山碧霞宫一角景忠山碧霞宫一角

金匙桥一角金匙桥一角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