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Page 1: 圣诞岛生物传奇 - Lee Kong Chian Natural History Museum · 星球探索 星球探索 圣诞岛 报道⊙陈莹纮 yinghong@sph.com.sg 圣诞岛最赫赫有名的“居民”非

星球探索星球探索

圣诞岛

报道⊙陈莹纮[email protected]

圣诞岛最赫赫有名的“居民”非它莫属。土地面积仅135平方公

里的岛上有至少5000万只红蟹,比岛上约2000人的人口足足多了两万多倍。红蟹的栖息范围又广又多元,从海岸到人们的住家花园都有。不过,红蟹喜欢潮湿的地方,因此热带雨林里土壤较深的地方,红蟹密度最高,甚至每一平方米的土壤内就能找到一只红蟹。它们或挖掘洞穴,或生活在岩石露头的缝隙里。  红蟹对湿度敏感,如果不慎困在没有遮盖的开放空间,就会快速失去水分,甚至死亡。虽然夜晚比较潮湿,温度也较低,但夜幕降临后红蟹是不爱活动的。它们是日间动物,活动时间主要是清晨和午后,凉爽而遮荫多的时候。  在干燥季节,它们会退居到潮湿的洞穴里,用松散的树叶封闭洞穴入口,借以维持高湿状态。它们有时会“退隐”两三个月,下雨时才出现。  它们是杂食动物,主要吃落叶、水果、花卉和苗木为生。有时,也会吃死蟹和死鸟、非洲大蜗牛,以及人类的垃圾。除了交配期以外,红蟹一年到头都独自定居在“一房式公寓”里。也正因它们很注重身体的潮湿度,因此红蟹的交配季节必须在圣诞

  圣诞岛距离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将近500公里,距离新加坡1300多公里。  它虽然离东南亚不算太远,但岛上的动植物有不少是特有物种,在东南亚或世界其他地方找不到。这里至少有200特有物种,包括8种螃蟹、7种鸟类、5种哺乳动物、5种爬虫动物和4种鱼类。

蓝蟹  顾名思义,蓝蟹看上去是蓝色的。以前,人们以为它们和其他螃蟹属同一品种只是颜色不同。可是,李光前自然历史博物馆馆长黄衤冀 麟教授和澳大利亚昆士兰博物馆馆长Peter Davie发现,蓝蟹其实是另一品种的螃蟹,而且是圣诞岛的特有物种。  与红蟹不同的是,蓝蟹的栖息地靠近淡水,交配期在红蟹的一两个月之后。不过,蓝蟹的交配过程在原来的洞穴里,只有雌蓝蟹会在交配完毕后到海岸释放卵,场面不如红蟹的大迁徙浩大。  李光前自然历史博物馆运作人员

  你知道吗?圣诞岛与新加坡是有渊源的。  这座岛屿原由英殖民地新加坡管辖,英政府1957年将圣诞岛割让给澳洲,不少本地劳工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到圣诞岛开采磷矿谋生,留下半山区五座矿工居住的组屋。  曾经到过圣诞岛的人形容,岛民吃的东西就包括云吞面等新加坡常见的食物。比起澳洲,它更像新加坡多一点。两位受访专家都认为,新加坡人应该多关注和关心圣诞岛。  李光前自然历史博物馆馆长黄衤冀 麟教授说:“圣诞岛是我们历史的一部分。无可否认的是,当时在新加坡的人对圣诞岛的生物的早期研究工作起了关键性的作用,也对我们现在所得到的知识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而这个工作还在进行中。无论如何,圣诞岛即使在国际上归澳洲所有,但从生物地理的角度看来,它的动物是东南亚的。圣诞岛上的动植物都富有东南亚特色。”

明天就是圣诞节。提到圣诞节,我们会想到圣诞老人的故乡芬兰。可其实,离我们不远处,就有一个地方叫圣诞岛(Christmas Island)。每年11月至12月是圣诞岛的雨季,上百万只红蟹同时从巢穴里出来走向大海。这壮观的“红潮”奇景被BBC著名自然生态学家大卫·艾登堡爵士形容为世上最壮观的自然现象之一。本期《星球探索》一起去了解圣诞岛上的生物。

岛的雨季。阴湿的天气非常适合红蟹进行这场艰巨的长途跋涉。

年度交配繁衍与迁徙 有些红蟹在第一场雨降临时就已经

开始迁徙,但主要的迁徙行动在气候正式进入雨季时展开,一般是11月中下旬。向下迁徙的路线一般起始于高

原,并可以持续长达18天。成千上万的红蟹排列成庞大的队伍,攀越过眼前的重重障碍,浩浩荡荡地从高原悬崖爬到海岸边上。值得一提的是,不论是向下迁徙的路线或者返程的路线,都是年年相同的。

雄蟹会先抵达海岸。为了补充体内的水分,它们会先到大海里浸泡身体。浸泡完毕就开始挖掘洞穴。由于几百万只红蟹的交配期同时发生,因此海滩上的洞穴密度很高,每平方米就有一两个洞穴,雄蟹有时还会因为洞穴而发生争斗。

雌蟹在5到7天后抵达,而且数量超出雄蟹。雌雄蟹开始在洞穴里交配。交配完毕,雄蟹会到海里浸泡补充水分以后才再度长途跋涉,大迁徙的返程开始。

雌蟹则会继续在洞穴里,并在交配后的三天内产卵,之后住上12至13天,等卵孵化。一只雌蟹可产下多达10万颗卵,这些卵在孵化以前会放在雌蟹的腹部和胸部前的育雏袋里。

当月亮变成下玄月(只能看到月亮的东半边)时,雌蟹就会从洞穴里移动到海岸线,把卵释放到海里。

释放到海里的卵会立刻孵化成为幼虫。红蟹幼虫密集如云,在一瞬间被冲入大海。

存 活 下 来 的 幼 虫 经 历 几 段生 长 期 后 , 成 长 为 大 眼 幼 体(megalops),长相像虾子一样。

约30天后,大眼幼体就会游上岸,蜕变成蟹宝宝。在一些年份里,可能只有很少的,甚至完全没有小红蟹从海里涌现出来。

红蟹与月亮的关系  有趣的是,除了潮湿度,红蟹的大迁徙也和月亮绕地球公转时的位置,即月相变化规律有紧密联系。  雌蟹一般是在最后一个月相(半月或下玄月)时,清晨高潮开始退潮之际,把卵释放到海里。科学家认为,红蟹坚持在这个时候到海里产卵是因为这时的高潮和低潮之间的海水位置落差最小,山崖底下和沙滩上的水位变化最低,是雌红蟹沿海产卵最安全的时段。  雌蟹到海里产卵的时间是整个大迁徙与繁殖过程中唯一可以确定时间的一环,其他的环节都受气候影响。  这也说明,红蟹可以精准地把握从内陆移动到海岸的时间和距离。如果它们在迁徙的过程中发现空气太干燥,就会暂停迁徙,先躲起来等到下个月才继续迁徙,以便能在下玄月清晨开始退潮时产卵。

生物传奇

圣诞岛稀有生物

圣诞岛与新加坡

陈旭辉博士指出,蓝蟹的壳其实不是蓝色的。它们之所以看起来是蓝色,是因为浅黄色的蟹壳和深褐色的蟹肉结合时所产生的视觉效果。

椰子蟹  椰子蟹不是圣诞岛的特有物种,但它们在印度西太平洋地区被过度捕捞,唯有在圣诞岛受到保护,因此较容易看到。  椰子蟹体型庞大,是现存最大型的陆生甲壳动物。然而,它们的生长速度缓慢,生物学家估计,一只椰子蟹每10年只长一公斤。不过,它们的寿命很长,有些椰子蟹重达四五公斤,也就是说,它们很有可能活了四五十年之久。  椰子蟹的钳力度很大,在动物界数一数二,甚至可以轻而易举地打开椰子,因此得名。它们还有个不怎么光荣的绰号,叫“强盗蟹”。这是因为椰子蟹会偷走罐子和银器等物品,看看是否能吃。  椰子蟹与红蟹和蓝蟹的交配过程不同,椰子蟹会进行体外受精。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前自然历史博物馆与来自澳洲、日本和台湾的研究人员从2010年至2017年,多次到圣诞岛进行考察,考察对象是甲壳类动物。研究人员在圣诞岛的水陆两地收集甲壳类动物的样本,包括螃蟹和虾子,并在过程发现一些新品种的螃蟹,其中一个新品种是蓝蟹。  陈旭辉博透露,研究团队会在考察前向澳洲申请研究和取走生物样本的准证。大部分的潮间带或陆地生物样本是由研究团队直接捡起来或从土地里挖掘和凿出来的。每一次的田野调查都会有一个特殊的编号,各种采集回来的生物样本会在人道毁灭后按照程序处理,有些会保留原来的颜色,有些则会变软之后再保存。  不同的生物,保存方式不同,但主要用两种化学药物保存,即甲醛(formaldehyde,水溶液为福马林)和酒精乙醇(ethanol)。  至于如何断定某个生物是否新品种,陈旭辉博士说,如果研究团队里

的专家对该生物群组很熟悉,那么辨认新品种有时候得先靠经验与直觉。不过,有时候,研究人员需要更多探查和比对才能确认该生物是否为新品种,而这个过程可能需要累积多年的比对资料才可以完全定论。  ●李光前自然历史博物馆目前正举行“圣诞岛·红”展览,更多详情请上网:https://lkcnhm.nus.edu.sg查询。

自制螃蟹标本你知道吗?原来我们在家里也可以自己制作螃蟹标本。让李光前自然历史博物馆助理研究员林嘉玮教我们怎么做。

1)解冻后打开蟹壳

2)取出蟹肉

4)固定螃蟹

蓝蟹。(THH@LKCNHM) 椰子蟹。(Parks Australia)

白腹军舰鸟

10 24.12.2017

ZB 20171224 11 MAIN-FUKAN FIRST 探索星球

1124.12.2017

黄衤冀 麟教授(左四)和陈旭辉博士(左三)与到圣诞岛做研究的团员。(JC@LKCNHM)

红蟹爬上石头,密密麻麻地布满圣诞岛上的整座石头。(Ingo Arndt)

红蟹幼虫密集如云,很快就会被冲到海里。(Justin Gilligan)

  圣诞岛上的14种鸟类中有一半只能在圣诞岛上找到。新加坡或马尔代夫的特有鸟类也不如圣诞岛多。圣诞岛因此成为赏鸟之人必去景点。

白腹军舰鸟  圣诞岛的陆地上有“强盗蟹”,空中则有“海盗鸟”。  白腹军舰鸟是一种热带大型海鸟。它们可以持续在空中飞翔几个月也不觉得累。它们的羽毛不防水,因此只能捕食水面和浅滩中的鱼类。不过,它们会在空中抢夺其他海鸟所捕获的鱼,因此又被称为“海盗鸟”。  白腹军舰鸟是世上最罕见的军舰鸟,是易危物种(vulnerable)。主要分布于印度洋,但只在圣诞岛繁殖。根据澳洲的圣诞岛网站资料,岛上有大约1200对白腹军舰鸟。

粉嘴鲣鸟(Abbott's booby)

  粉嘴鲣(jiān)是最大也是最罕见的鲣鸟。虽然它们分布的范围包括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数个岛屿,但与白腹军舰鸟一样,只在圣诞岛繁殖和筑巢。由于森林过度砍伐,粉嘴鲣鸟的数量锐减,如今只有大约3000对成长的粉嘴鲣鸟,被列为濒危物种。 

3)清洗螃蟹

5)完成标本制作

摄影⊙龙国雄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