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水難討論:韓國「歲月號」船難 2014年4月16日韓國發生「歲月號」(世越號)船難事件,引起國際 主流媒體關注與報導,但大量的受難親屬痛苦、哀嚎的特寫鏡頭,媒 體如此過度描述,促使負面情緒渲染至極致,造成多數韓國民眾出現 「集體精神創傷」症候。 資料來源:中時電子報 資料來源:新唐人電視台 資料來源:新唐人電視台 資料來源:新唐人電視台

水難討論:韓國歲月號 引導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水難討論:韓國歲月號 引導

水難討論:韓國「歲月號」船難2014年4月16日韓國發生「歲月號」(世越號)船難事件,引起國際主流媒體關注與報導,但大量的受難親屬痛苦、哀嚎的特寫鏡頭,媒體如此過度描述,促使負面情緒渲染至極致,造成多數韓國民眾出現「集體精神創傷」症候。

資料來源:中時電子報 資料來源:新唐人電視台

資料來源:新唐人電視台 資料來源:新唐人電視台

Page 2: 水難討論:韓國歲月號 引導

船難發生當日,國際媒體為追求新聞收視率,各家電視台想盡方法爭搶第一手報,因此許多消息尚未經嚴密的查證,就搶著發布新聞,如:國際媒體紛紛報導船難失蹤者的「求救簡訊」,民眾亦利用網路社群(Facebook、Twitter、Kakao Talk)迅速轉載、分享此一訊息,使悲痛欲絕的船難家屬燃起一絲希望,但經韓國警方的查證,已證實船難「求救簡訊」都是假消息,又給予船難者家屬遭受二度傷害。再者,國際媒體報導罹難者生前痛苦、掙扎的求生過程,雖寫實呈現船難現場及搜救經過,卻未顧及船難家屬的哀傷心情,讓家屬如同親眼目睹親人罹難的過程,更加深家屬內心的精神創傷,亦擴大社會大眾的負面情緒。

資料來源:Ettoday 資料來源:大紀元電子報

資料來源:香港南華早報 資料來源:Ettoday

Page 3: 水難討論:韓國歲月號 引導

韓國船難過程中,可以看見人性的光輝與陰暗,有罹難者發揮「捨己救人」之崇高精神,寧願犧牲自己,而拯救更多人;但也有不顧數百名乘客的性命,為了活命,而棄船逃跑的船長、船員。任何災難的發生,永遠考驗人性的高貴與否。韓國政府為了撫慰社會集體不安焦慮的情緒,將在船難事件中「捨己救人」者追封為「義士」,以此宣揚人性的光輝一面,撫慰社會大眾的傷痛。

資料來源:大紀元電子報 資料來源:朝鮮日報中文網

資料來源:大公報 資料來源:大紀元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