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By Terry 2009.9.8

20090908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By Terry2009.9.8

成長──脫胎於漢文化與基督教文化1887 年出生於台南府城父親為清末秀才,亦為台南長老教會牧師外祖父為舉人自幼聰穎過人 2 歲即能背誦詩詞 5 、 6 歲開始學書法 自行學習日文、英文,後來又於大學期間學習德文 可掌握日、德、英、中等不同語言

求學過程 (1903-1916)1903 年進入長老教會中學就讀1907 年保送赴日留學, 京都同志社中學 京都第三高等學校 ( 京都大學前身 ) 東京帝國大學1916 獲得台灣第一位文學士學位1915 年成為台灣學生在日組織「高砂青年會」首任會

長「涵養愛鄉精神,發揮民族自決,促進台灣文化的發

展」

返台任教 (1916-1927)分別任教於長榮中學、台南師範學院、台南高等商業

學校1921 年台灣文化協會成立,成為選評員1923 年文協於台北、台南等地舉辦各種講習會,連續 3 年於台中霧峰任夏季學校講師,主講倫理哲學與

西洋文明史

人生的另一高峰1927 年,台灣總督府派其赴哥大深造。1928 年,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文學碩士學位。1929 年,獲台灣第一位哲學博士學位。博士論

文題目為《日本統治下台灣的學校教育:其發展及有關文化之歷史分析與探討》,研究台灣自荷蘭統治時期至日本統治時期教育制度與教育理念的發展過程。

補充: 1929 年經濟大恐慌

於哥倫比亞大學旁的河畔教堂 (Riverside Church)留下的手跡

教育──一生的志業「做為一個學者,留在哥大 ( 哥倫比亞大學 ) 當可償平生夙志,但每念及臺灣家鄉的那群羔羊,我實在非回去不可」

1930 年,返回母校長榮中學,遇到三大難題十萬元基金三分之二教職員必須取得日本政府認可全體師生至日本神社參拜

1941 珍珠港事變,日本開始積極推行皇民化運動 例如:國語家庭、改日本姓等等許多台灣仕紳被迫加入皇民奉公會,台灣神林茂生更

被迫加入成為文化部長,但始終不改漢姓

終戰後1945 年,在台北的中山堂,為台灣重回祖國懷抱發表慶祝演說。

創立《民報》,勇敢揭發時政弊端。1947 年,辭去國民參政會參政員一職。1947 年 228 事件爆發。1947 年 3 月 11 日,被特務帶走,從此失蹤。

「教育,是台灣光明前途的唯一希望」

期許藉由 228 的教訓,能夠讓大家了解自由、民主的可貴,並進而保護它不被破壞。

書法作品欣賞

参考資料張炎憲、胡慧玲等著,《台北都會二二八》,台北市,吳三連史料基金會, 2006再版

Thank you for your liste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