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Bullying(pri s)1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中五生疑遭欺凌 鉸剪怒插同窗 2015 年 1 月 21 日星期三上午 6:45

• 醫護一度擔心傷者肺部被插穿,安排他到深切治療病房留醫,但校方後指應不致穿肺。• 晴報 - 醫護一度擔心傷者肺部被插穿,安排他到深切治療病房留醫,但校方後指應不致穿肺。• 涉嫌傷人 17 歲男生被警方拘捕。

【晴報專訊】油麻地發生校園暴力事件,一名 17 歲男生疑遭同班 16 歲同學欺凌,搶去計數機和刪除程式,復被「彈耳仔」,一怒下以剪刀向對方背部連插兩剪,致其鮮血直流,且恐傷及肺部,要接受深切治療;行兇男生事後已被拘捕。

受傷 16 歲男生姓沈,仍在伊利沙伯醫院深切治療病房留醫;涉嫌行兇男生姓區, 17 歲,涉嫌「傷人」被扣查。消息稱,沈、區兩均從中一入讀油麻地窩打老道 52 號的基督教香港信義會信義中學,目前同讀中五 A 班,成績操行中等。

校方:兩學生過去無積怨該校副校長陳群梅稱,兩名學生過去並無積怨和不和的投訴,亦無暴力紀錄,她以案件已交由警方調查為由,未有透露兩人爭執具體情況。她又形容這是個別事件,該校從未發生類似情況;校方已將事件通知教育局,並會做好輔導工作,為學生提供輔導。她強調,校方絕對不容許類似

暴力事件發生,至於對涉案學生的處分問題,校方會待警方完成調查再跟進。事發昨晨十時許,學校正放小息。消息稱,當時沈疑趁區不察,拿起其計數機,並刪除一個計算用程式。區發現後甚為不滿,在課室內與沈爆發爭

執,未料期間又被沈用手「彈耳仔」。消息稱,有人疑受欺凌後失控,竟取起一把 20 厘米長剪刀向沈襲擊。沈見狀大驚,轉身欲逃卻已來不及,結果右背及腋下被連刺兩剪,鮮血直冒。老師聞訊馬上為受傷男生敷治,並召喚救護車。稍後救護員趕到,發現男生是被利器所傷,建議校方報警。

連中兩剪 憂穿肺 ICU 留醫據悉傷者傷口深一厘米,醫護人員一度擔心其肺部會被利剪插穿,安排他到深切治療病房檢驗留醫,不過據校方隨後透露,傷者應不致穿肺。警方接報後派員分赴學校和醫院,了解情況後認為案件或涉刑事,隨即將涉嫌傷人的 17 歲男生拘捕。不過除了血案本身外,探員亦將了解案件是

否另有「深層原因」,包括是否有人持續受欺凌後「壓力爆煲」,釀成血案。

持續被欺壓 小事可致暴力反擊專門處理欺凌個案的香港小童群益會成長發展中心主任鄭惠君指,事件中兩者都不示弱,或因現時成長環境不同,學生較自我中心,當受壓或遇挫

折,就會強力反擊。她續稱,日常若持續被欺壓,且為惡意,非玩味性質,甚至出現權力不平衡,或已形成校園欺凌,特別升讀中二後,各同學已「摸底」及熟習學校環境,易將同學定形、排擠,甚至認定某人為弱者。

\ 香港青年協會關心一綫單位主任吳錦娟也指,學生若長期積怨,容易因小事而「出事」,「即使望一眼,都有機會出事」。鄭惠君指,家長及老師應在日常環境觀察,若發現欺凌者不妨坦言;對被欺凌者,或可從「花名」揣測被欺凌原因,再由生活習慣改善。

欺凌的定義 - 聯合情緒健康教育中心• ‘Bullying can be defined as repeated and systematic harassment and attacks on

others. It can be perpetrated by individuals or groups.’(Sudermann, M., et al., 1996)• ‘Bullying is defined as any kind of ongoing physical or verbal

mistreatment where there is dominance and control…It is a game of usurping control in an attempt to win while others loses.’ (Bosch, K. and DeFrain, J., 2003)

• 欺凌可界定為:肢體或精神上被欺侮、騷擾或攻擊• 情況持續出現• 有強弱的權力關係• 常見的欺凌行為包括:• 一)肢體暴力、• 二)攻擊性語言、• 三)排擠別人、• 四)強索性的欺凌

你曾欺凌人?或遭人欺凌?• 欺凌者特點可能是暴力受害者,對人心存敵意

• 不善於控制負面情緒,容易衝動• 成績或品行較差,在現行教育制度下得不到成功感• 透過權勢來補償自卑心理,提昇自尊• 被欺凌者特點偏向沉默、怕羞、行為較古怪或不受大部份同學歡迎

• 不善交際,沒有太多朋友• 身材矮小、瘦弱• 家長過份保護或管制• 不起眼的一群,強權文化下的犧牲者

校園欺凌的形式原因個人因素:脾性和性格衝動易怒。家庭背景:父母管教方式 (可能傾向侮辱打罵 ) ,或家中缺乏管教。

被欺凌者:性格內向、孤僻、缺乏自信、社交能力低。 社會風氣:近年香港社會經濟不景,積怨太多,香港人容易傾向以暴力和憤怒來表達不滿。

電影或電子遊戲鼓吹的「打不死」精神,用拳頭解決問題;成人視之為娛樂或生財工具,卻沒有向下一代作出適當和足夠的指引或輔導,令「弱肉強食、侍強凌弱」的信息傳播開去。

學校因素:香港教育於德育和生命教育方面,還未夠全面和深入,難以改變學生的惡劣行為和情緒。

同學在學業上劇烈的競爭,使到校園難以建立和諧、互助的文化。教師處理欺凌事件的培訓不足,學生互相揶揄或打架,只當作嬉戲或只作口頭警告。又或對被欺凌的學生持有偏見,潛在「自作自受」的想法。

欺凌事件對學生的影響欺凌者傾向以暴力表達情緒和解決問題,容易與人產生衝突。將來長大後可能繼續用暴力和強權去待人,犯事的機會也較高。

被欺凌者心理方面:感到焦慮、害怕,甚至會演變成情緒病,例如社交焦慮症、創傷後壓力症和抑鬱症。行為方面:可能會逃避上學、拒絕與人建立關係,對人猜疑不信任。

旁觀者感到驚慌,害怕自己成為下一個受害人,於是可能演變出支持

欺凌者的行為;若覺得欺凌別人並不會有負面效果,日後或會嘗試參與。

小學學童欺凌現象研究發佈會

研究員: 黃成榮 博士駱秉培 博士盧鐵榮 博士馬 勤 先生

二零零一年十月二十日

欺凌行為的定義欺凌行為的定義

1.同學恃強凌弱及以多欺寡;

2. 欺凌者平時都有「蝦蝦霸霸」的,行為屬持續性;3.被欺負者能力較

弱,生得矮小,自卑,沒有親密朋友。

欺凌的形式• 直接欺凌:拳打腳踢,碰撞,絆倒,刁難別人,捏別人的頸,向人擲東西,拉扯別人的衣服,用言語侮辱人,喝罵別人,改人花名,嘲笑別人,恐嚇別人,脅持別人,誣告別人,猥褻的表情/ 手勢,性騷擾或性侵犯,尾隨或電話騷擾,塗污別人的物品,破壞別人的私人物件,強行借用物品,搶吃零食,要求別人代拿物品及向別人飯盒吐口水等。

• 間接欺凌:叫他人去攻擊或作弄別人,說服他人去侮辱別人,收藏他人之物品,孤立或杯葛別人及不准他人去參與某些組群等。

四種常見的欺凌行為

• 身體暴力:推人、打人、用肢體暴力惡意氣弄人;• 攻擊性言語:取笑別人花名、嘲笑別人身裁或背景、言語斥責;

• 排擠孤立別人:故意無視別人存在、聯合起來排擠人、恐嚇人不要與某人玩耍;

• 強索性的欺凌:刻意強取或收藏他人之物品或以威嚇方法去強迫別人為自己服務。

香港城市大學研究學童 / 老師目睹欺凌的經驗

香港城市大學研究學童 / 老師目睹欺凌的經驗

學童目睹欺凌的經驗 (N=7,025) (N=1,018):

•目睹學童以攻擊性言語欺凌 (87.3%) (90.4%)•目睹學童孤立別人的欺凌 (65.6%) (77.7%)•目睹學童被身體暴力欺凌 (67.5%) (75.4%)•目睹學童強索的欺凌 (40.2%)(51.5%)

學童 / 老師之和諧校園感覺 • 我有一群關心學生的老師 (73%)(88%)• 我校沒有提供多元化的課外活動 (18%) (7%)• 我覺得課堂的氣氛輕鬆及愉快 (49%)(53%)• 校內師生相處融洽及愉快 (58%)(77%)• 我覺得校園擠迫 (28%)(57%)• 校園有足夠學習設備 (59%)(41%)

• (%) 代表非常同意及同意者

香港城市大學研究小 ( 中 ) 學童目睹欺凌的經驗

香港城市大學研究小 ( 中 ) 學童目睹欺凌的經驗

學童目睹欺凌的經驗 (N=7,025) (N=3,297):

•目睹學童以攻擊性言語欺凌 (87.3%) (87.8%)•目睹學童孤立別人的欺凌 (65.6%) (72.7%)•目睹學童被身體暴力欺凌 (67.5%) (58.6%)•目睹學童強索的欺負 (40.2%) (34.2%) (%) 代表在六個月內見過

香港城市大學研究小 ( 中 ) 學童欺凌他人的經驗

香港城市大學研究小 ( 中 ) 學童欺凌他人的經驗

學童欺凌他人的經驗 (N=7,025) (N=3,297):

•以攻擊性言語欺凌他人為 (52.1%) (45.4%)•以孤立欺凌他人為 (24.4%) (22.6%)•以身體暴力欺凌他人 (24.2%) (17.2%)

•以強索欺凌他人 (9.5%)(6.6%) (%) 代表在六個月內試過

香港城市大學研究小 ( 中 ) 學童被欺凌的經驗

香港城市大學研究小 ( 中 ) 學童被欺凌的經驗

學童被欺凌的經驗 (N=7,025) (N=3,297):

•被人以攻擊性言語欺凌為 (62.0%) (47.0%)•被人以孤立欺凌為 (28.1%) (17.7%)•被人以身體暴力欺凌 (31.6%) (18.3%)

•被人以強索欺凌 (13.2%)(8.0%) (%) 代表在六個月內遇過

香港城市大學研究小 ( 中 ) 老師經歷學童欺凌經

香港城市大學研究小 ( 中 ) 老師經歷學童欺凌經

驗教職員 (N=1,018)(N=9,05)目睹欺凌的經驗 :

•目睹以攻擊性言語欺負人 (90.4%)(90.8%)•目睹以孤立別人欺負人 (77.7%)(83.4%)•目睹以身體暴力欺負人 (75.4%)(65.8%)•目睹以強索手法欺負人 (51.5%)(41.5%) •(%) 代表在六個月內見過

小學學童面對被欺凌之反應小學學童面對被欺凌之反應被攻擊性言語欺凌後,最通常的反應是以牙還牙 (24.4%)、告給老師知 (22.9%)、覺得無所謂 (18.8%)、唔開心默默接受(16.3%)及要求欺凌者停止其行為 (12.7%)。

被暴力欺凌後,最通常的反應是告給老師知(38%)、以牙還牙 (22%)、要求欺凌者停止其行為 (14%)、唔開心默默接受 (8%)及覺得無所謂 (6%)。

欺凌行為出現及持續的因素 欺凌行為出現及持續的因素 社交心理情況愈正面,欺凌別人或被欺凌的次數愈少;相反,社交心理情況愈負面,欺凌別人或被欺凌的次數愈多。正面社交心理情況日常生活得開心、情緒較穩定、在校內有很多朋友(而又是乖學生)和受同學歡迎、對自己成績感到滿意、與校內的大部分老師有良好關係,和家人相處融洽(父母不會使用打罵方式管教自己,也不會被兄弟姊妹欺負)

欺凌行為出現及持續的因素欺凌行為出現及持續的因素

當被訪者接觸暴力價值愈少 ( 即是指被訪者少看暴力漫畫的習慣、少接觸群黨和不良份子,並且不喜歡看打鬥片和江湖片 ) ,欺凌別人或被欺凌的次數愈少;相反,接觸暴力價值愈多的被訪者,欺凌別人或被欺凌的次數也愈多。

欺凌行為出現及持續的因素 欺凌行為出現及持續的因素

被訪者對和諧校園感覺愈好,欺凌人或被欺凌的次數愈少。 和諧校園感覺是指有一群關心學生的老師,有多元化的課外活動,覺得課堂的氣氛輕鬆,師生相處融洽,覺得校園不擠迫及有足夠學習設備 ) 。

欺凌別人與被欺凌的關係欺凌別人與被欺凌的關係 曾經以「身體暴力欺凌」他人的次數與被人以「身體暴力欺凌」的次數有關(系數 = .47, p<.0

1)

曾經以「攻擊語言欺凌」他人的次數與被人以「攻擊語言欺凌」的次數有關(系數 = .48, p<.0

1)

曾經以「孤立別人欺凌」他人的次數與被人以「孤立別人欺凌」的次數有關(系數 = .35, p<.0

1)

曾經以「強索欺凌」他人的次數與被人以「強索欺凌」的次數有關 (系數 = .41, p<.01)

總結及建議 總結及建議 •正視日益嚴重的校園欺凌文化 •促進學童社交心理情況 ( 發展保護因素 ) •教導學童面對欺凌,避免他們採報復行動•改善校園擠迫,並降低師生比例 •增加小學輔導老師資源及加設社工 •訂定創造和諧的校園策略及發展正規課程•教育署增撥資源訓練老師面對欺凌 •訓練學童解決問題,並推行朋輩調解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