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
爱 … 爱爱 爱爱爱爱爱

Ppt 爱.虐待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Ppt 爱.虐待

爱 … 虐待

儿童之培育

Page 2: Ppt 爱.虐待

爱与关注

• 儿童们• 在爱与关注当中成长?• 得到良好的教育?

Page 3: Ppt 爱.虐待

虐待• 这两个问题反映

今天儿童们面对的严重困难:

• 虐待• 忧郁• 贫穷• 少年怀孕

Page 4: Ppt 爱.虐待

极端

• 另外一个极端的虐待, 父母,就算是基督徒,为他们的孩子提供使人头昏脑胀的节目表:语言、数学、游泳、

• 乐器、歌唱、芭蕾舞、空手道。。。• 但是• 没有道德培育

Page 5: Ppt 爱.虐待

以为• 他们以为这就是丰盛的童年• 很多时候• 只是补偿自己的遗憾• 换言之• 他们以自己的遗憾• 来夺去孩子们的童年• 但是• 还以为给孩子们丰盛的童年

Page 6: Ppt 爱.虐待

儿童与青年发展阶段

Page 7: Ppt 爱.虐待

1. Erikson 的心理社会发展(psychological-social development)

• 0-2 基本信任 (basic trust)<-> 缺乏信任 (mistrust)

• 2-3.5 自主 (autonomy) <-> 羞愧、疑惑 (shame/ doubt)

• 3.5-6 自发性 (initiative) <-> 内疚 (guilt)

• 6-12 勤奋 (industry) <-> 低劣 (inferiority)

• 13-20 身份 (identity) <-> 角色扩散 (role diffusion)

• 20- 亲密 (intimacy) <-> 孤立 (isolation)

Page 8: Ppt 爱.虐待

2. Fowler 的信仰发展

• 最初的信仰 :婴儿 (primal faith, infancy)• 直观 - 投射的信仰 : 童年早期 • (intuitive-projective faith, early childhood)• 神话 - 文字的信仰 : 童年和以上 (mythic-literal

faith, childhood and beyond)• 综合 - 成规的信仰 : 青少年和以上 (synthetic-

conventional faith, adolescence and beyond)

Page 9: Ppt 爱.虐待

旅程

• 通过神修童年• 去形成一个童真成年• 这是一辈子的旅程

Page 10: Ppt 爱.虐待

罗马与耶稣

• 根据罗马法律,儿童的社会地位很低• 他们一点人权都没有• 相反,耶稣一小孩来作为成人的模范• 为了进入天国,都要成为童真的人 • (谷 10:15 ,玛 18:2)

Page 11: Ppt 爱.虐待

小孩

• 耶稣所强调的• 不是小孩们的不成熟• 而是他们的虔诚、平和、谦卑

Page 12: Ppt 爱.虐待

童真

• 这些元素符合童真的本质• 而童真正是反映天主的纯朴 (simplicity)

Page 13: Ppt 爱.虐待

谷与路

• 谷 9:37• 谁若因我的名字• 收留一个这样的小孩子• 就是收留我• 谁若收留我• 並不是收留我• 而是收留那派遣我来的

Page 14: Ppt 爱.虐待

小与大• 路 9:47• 因为在你们众人中最小的• 这人才是最大的

Page 15: Ppt 爱.虐待

Power in the Weakness

• 越微不足道• 越缺乏能力• 这些弱小者

• 越彰显天主的能力

Page 16: Ppt 爱.虐待

通过爱

• “通过爱,• 父母与子女参与天主圣三的生命。。。”(圣十字若望)

Page 17: Ppt 爱.虐待

自教

• 因此• 父母的责任• 就是在子女当中• 启示天主的肖像• 在这神圣 (godliness) 当中• 父母在教育子女的同时• 也在教育自己

Page 18: Ppt 爱.虐待

无限无限• 这就是以“对无限无限的开放” • (infinite openness to the infinite)

• 去认识与爱慕天主

Page 19: Ppt 爱.虐待

信与爱• 因此• 儿童的宗教教育• 当提升到社会层面的时候• 是一个奠基在耶稣• 对受压迫、被遗忘、弱小者的爱• 的一种信德

Page 20: Ppt 爱.虐待

家教

• 家庭是在宗教里面教育孩子• 和宗教地生活的第一所学校• 奠基于夫妻之间彼此交付的爱• 同时也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学校• 这种爱转化家庭• 以获致基督的自我交付的爱

Page 21: Ppt 爱.虐待

思言行为

• 父母以言以行• 引导他们的孩子得到真正的自由• 这种自由,在把自我诚心奉献的时候实现• 他们以正义、开放、交谈、服务、团结的精神• 互相尊重

Page 22: Ppt 爱.虐待

礼物

• 还有其它的正面价值• 帮助人们把生命活成一份礼物

Page 23: Ppt 爱.虐待

信仰

• 父母们必须关注孩子们在信仰当中的培育• 由于保持他们的信仰• 把亲近、协助和分享贫困者的态度• 成功培养出来

Page 24: Ppt 爱.虐待

童真成年• 就是有能力把自己• 与宇宙万物整合• 这就是• 完整的互相依存关系 • (intact interdependence)• 同时离开自我中心

(egocenteredness)

Page 25: Ppt 爱.虐待

希望

• 在个人整合的过程当中• 教会必须要把希望在儿童们的生命培养出来• 这是希望,不是幻想• 因为只有在爱之中• 才能够滋长希望

Page 26: Ppt 爱.虐待

爱土

• 因此• 爱就成为肥沃的土壤• 把一个人转化• 去成为一个拥有自己的人

Page 27: Ppt 爱.虐待

仁人

• 家庭是培养人性和宗教性的地方• 这是一所以关怀与爱心所教育的更深层人性的学校• 培育人成为“仁人” (humane human being)

Page 28: Ppt 爱.虐待

混乱

• 混乱的价值观会误导个人• 当他 /她在家庭里找不到关怀和爱

Page 29: Ppt 爱.虐待

宗教教育

• 成人宗教教育的加强• 除了能够提供资讯之外• 更重要的• 是转化父母成为良好的宗教教师

Page 30: Ppt 爱.虐待

给孩子吃 APPLE

• A : Acceptance 接纳

• P: Patience 忍耐

• P: Presence 临在

• L: Listening 聆听

• E: E-Motion电子行动 (互联网 )

Page 31: Ppt 爱.虐待

问题 :教会如何对于儿童们生命的问题和关注多点敏感,尤其是他们童真的培养?

• 建议:在降生神学的基础上,教会以成为儿童的亲密好朋友(若 15:15),而对他们多些敏感。如果耶稣在主爱与人情当中,曾经度过童年 (路 2:40),最后,成为生命的道路,为了我们的转化,我们可以跟随他的路线。

Page 32: Ppt 爱.虐待

信任• 什么可以加强儿童的宗教教育?

• 信任!• 我们成长的时候,谁可信任?

• 父母、儿童牧职人员• 但是。。。

Page 33: Ppt 爱.虐待

指引

• 1. 他们必须成为儿童的角色模范 (role model)• 因此,先要自重• 2. 以个人、家庭、社会和普世道德价值建设社会• 3. 活在纯朴,这生活方式内含丰富的生命意义

Page 34: Ppt 爱.虐待

爱…虐待

• 有时候• 不正常、不适当、不健康的爱,无论来自什么人、本哪样的动机、用哪种的方法

• 都是对人对己的虐待• 可悲,是人以为自己爱的轰轰烈烈、可歌可泣• 还在问:为什么对方不以爱还爱?

Page 35: Ppt 爱.虐待

不是虐待…

• 为了更美好的下一代• 我们需要• 正常• 适当• 健康的爱• 不是虐待…

Page 36: Ppt 爱.虐待

参考

• Bunge, Marcia J., ed. The Child in Christian Thought. Grand Rapids, MI: Eerdmans, 2001.

Page 37: Ppt 爱.虐待

制作

• 赵必成• 天主教华人灵修中心

• (The Chinese Catholic Spiritual Center)• New Brunswick, New Jersey, USA

• 2010 年 2月 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