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六道伽陀經》中佛言: 不盜、不貪瞋,守分而安住, 美味施聖賢, 彼得生人世,壽命具色力, 吉祥而無病。

禪心慧語 36 50 a

  • Upload
    foonkok

  • View
    331

  • Download
    4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禪心慧語 36 50 a

《六道伽陀經》中佛言:

不盜、不貪瞋,守分而安住,

美味施聖賢,

彼得生人世,壽命具色力,

吉祥而無病。

Page 2: 禪心慧語 36 50 a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中佛言:

菩薩敬信賢良,情懷仁讓,

自利利人是其本行;

常有悲愍,普愛眾生;

捨去慳貪,修行惠施,

所有財貨無一慳心。

Page 3: 禪心慧語 36 50 a

《分別業報略經》中佛言:

若人於此世,遠離無義語,

誠實及應時,知量饒益說,

後生言常正,聞者樂信行。

Page 4: 禪心慧語 36 50 a

《出曜經》中佛言:能守護口者,自致福報,

亦生天上快樂自然;

若生為人,不被麤言。

問曰:自正口行者,為得何功德?

答曰:為數千萬眾所見歎譽,

傳相告語,此人良謹與行相應,

言不麤獷,不求彼短不譏彼失,

端嚴言不強吃。

Page 5: 禪心慧語 36 50 a

《瑜伽師地論》云:

云何忍辱?謂由三種行相應知:

一、不忿怒。

二、不報怨。

三、不懷惡。

云何柔和?謂性賢善。

由身語意將護於他令無惱害。

Page 6: 禪心慧語 36 50 a

《大樹緊那羅王所問經》中佛言:

菩薩復成四法無有憂悒,應當覺知。

何等四?

一、見乞者已,生善知識想,無侵害心;

二、不樂自樂,常欲樂人;

三、修集多聞,無有厭足;

四、所聞持法於大眾中廣為人說,

不期利養。

Page 7: 禪心慧語 36 50 a

《大樹緊那羅王所問經》中佛言:

菩薩成四法則無憂悒,應當覺知。

何等四?

一、常精進修諸波羅蜜,如救頭然;

二、常勤精進集四攝法;

三、常勤精進教化眾生;

四、精進勤修滿諸功德,

修集菩薩無量功德。

Page 8: 禪心慧語 36 50 a

寒山大士云:

瞋是心中火,

能燒功德林;

欲行菩薩道,

忍辱護真心。

Page 9: 禪心慧語 36 50 a

《十善業道經》中佛言:

離無義語而行施故,

常富財寶,無能侵奪;

言不虛設,人皆敬受;

能善方便,斷諸疑惑。

Page 10: 禪心慧語 36 50 a
Page 11: 禪心慧語 36 50 a

《優婆塞戒經》中佛言:有五事增長菩提種子:

一者於己身中不生輕想,

言我不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二者自身受苦,心不厭悔;

三者勤行精進,不休不息;

四者救濟眾生無量苦惱;

五者常讚三寶微妙功德。

有智之人修菩提時,常當修集如是五事。

Page 12: 禪心慧語 36 50 a

《優婆塞戒經》中佛言:若在家、出家菩薩至心聽法,聽已受持,

聞三惡苦心生怖畏,身毛皆豎,涕泣橫流,

堅持齋戒,乃至小罪,不敢毀犯,

當知是人得解脫分法。

解脫分法有三:謂下、中、上。

下者聲聞,中者緣覺,上者諸佛。

菩薩摩訶薩得解脫分法,

雖復經由無量身中常不退轉,不退轉心,

出勝一切聲聞、緣覺。

Page 13: 禪心慧語 36 50 a

《優婆塞戒經》中佛言:

在家菩薩應先修悲,若修悲已,

當知是人能具戒、忍、進、定、智慧。

若修悲心,

難施能施,難忍能忍,難作能作,

以是義故,一切善法悲為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