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
Yi Jin Jing

Yi Jin Jing Ppt X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Yi Jin Jing Ppt  X

Yi Jin Jing

Page 2: Yi Jin Jing Ppt  X
Page 3: Yi Jin Jing Ppt  X

序序   《易筋經》與《洗髓經》相傳為梁武帝時印度高僧達

摩所著。但據多數學者考證,《易筋洗髓經》是明朝天啟四年(一六二四年)由紫凝道人搜集醫、釋、道流傳的養生、導引術及漢代東方朔的洗髓、伐毛健身法,并在宋代《八段錦》及健身理論等基礎上編輯而成的。書成後流傳於少林寺,被少林寺僧視為鎮寺之至寶。在武林界影響極其深遠,尤其在清初,為了奪得少林寺最高武功的秘訣──《易筋經》,武林各派曾相互殺戮。為此,乾隆皇帝親臨少林,命令主持方丈將《易筋經》獻出來,由國家印刷流傳。

Page 4: Yi Jin Jing Ppt  X

   據宋代《延陵君修真大略》載:「其功至則氣化為血,血化為精,精化為髓。一年易氣,二年易血,三年易脈,四年易肉,五年易髓,六年易筋,七年易骨,八年易髮,九年易形」。

Page 5: Yi Jin Jing Ppt  X

   《易筋經》載:「易者,乃陰陽之道也,易即變化之易也」。魏伯陽《參同契》載:「脫換,易筋是也」;「清虛,洗髓是也」。又說:「所言洗髓者,欲清其內;易筋者,欲堅其外」。可見原書旨趣并非全在「易筋」,而是整體性身心并練、內外兼修的一套醫療保健養生功法。洗髓為內養,易筋為外壯,動者外動以易筋強骨,靜者內靜以收心納意,集內外兼修之長,以靜深靜、靜中求動(氣)、動中求靜(意)為宗旨,精練勤思,可達防治疾病延年益智的效果。

Page 6: Yi Jin Jing Ppt  X

   多年來的實踐證明,研練此功對神經衰弱、腎虛、陽萎、早泄、高血壓、消化不良、關節炎等疾病具有一定的治療效果。

Page 7: Yi Jin Jing Ppt  X

第一節 功法要訣第一節 功法要訣

Page 8: Yi Jin Jing Ppt  X

功法要訣功法要訣.壹 伸:每勢練習時要極力伸展,不要緊張。.貳 緩:動作要緩慢,這是伸展和消除緊張的關鍵。.參 柔:柔是使經絡通順,氣血暢達的要訣。.肆 止:在伸展或擰轉至極處時,需要停止數秒鐘,才能保證充分伸展和放鬆,且可逐漸增強肌肉的彈性。

Page 9: Yi Jin Jing Ppt  X

.伍 安:指練功時神態安靜和安祥。靜止時固然安靜,但涵有無限生机,使氣血更好地動。動時要神態安祥,意靜心清,方不失「洗髓」宗旨。

.陸 洗:整套練習貫穿了「浹骨洗髓」。《洗髓經》反覆強調,「息心并滌慮,浹骨更洽髓」,此為「升其清氣,降其濁氣」,洗心滌慮的極妙方法。濁氣可看成緊張、焦躁、病邪之氣、情欲雜念等皆可。根據練功者的需要,可以自行掌握。如初練功時過於緊張者,可以想象「天降細雨」或「頭頂上有個溫水噴頭」,將全身內外緊張的氣氛從頭到腳洗滌盡淨。通過腳底湧泉穴全部排出體外。

Page 10: Yi Jin Jing Ppt  X

.柒 息:初練功階段緩緩自然呼吸,與動作配合深呼吸也不能違反自然。有一定功夫後,逐漸進入「吐惟細細,納惟綿綿」的綿綿呼吸。功夫至上乘,動極靜極,動靜互根,不覺呼吸而忘呼吸,這就是息。

.捌 照:照,也稱「觀」或「視」。留意體內某處時,也稱「內視」、「返視」或「返照」。

.玖 圓:隨著練功境界的升高,生命智慧的光輝時刻照耀著自己。精神得到徹底解放,自由自在,歡樂無量,圓融無礙。不僅練功中如此,生活各處皆感大圓滿。

Page 11: Yi Jin Jing Ppt  X

第二節 預備樁功第二節 預備樁功

Page 12: Yi Jin Jing Ppt  X

無極椿功無極椿功   兩腳平行開立(功深後兩腳

可相并),相距與肩同寬,身體重心大部分落於兩腳跟。

   身體端正,兩膝、胯關節保持直而滑利不僵的狀態。

   兩臂自然下垂於身體兩側,五指放鬆并攏微屈。

   兩眼平視前方一固定目標(圖一)

Page 13: Yi Jin Jing Ppt  X

   繼而兩眼放鬆,輕輕合閉或眼若垂簾,微露一線之光。

   平心靜氣,神態安祥。   自然緩慢呼吸。   由上到下地自頭、頸、肩、臂、手、胸、腹、臀、大腿、小腿、腳依次反覆覺察。

   體驗身軀各部關節、肌肉的放鬆情況,發覺緊張的地方則微微蠕動該處而解之。

Page 14: Yi Jin Jing Ppt  X

   務必使全身肌肉盡可能放鬆,并逐漸使內臟、血管等形體及精神一鬆到底。   以此排除一切雜念,從而達到洗心滌慮、清虛洗髓的作用。   道家稱此樁功為「無極」。佛家則謂之「觀自在」。觀自在就是欣賞體內億萬細胞的自由自在。

Page 15: Yi Jin Jing Ppt  X

大中樁功大中樁功   大中樁亦稱太極樁。   站立方法同上。   身體前、後、左、右四面從頭至足依次放鬆。

   前面:頭頂→前額→兩眼→口→前頸→胸→上腹→小腹→兩大腿前面→兩小腿前面→兩腳;

Page 16: Yi Jin Jing Ppt  X

   後面:頭頂→枕後部→後頸→背→腰→臀→兩大腿後面→兩小腿後面→兩腳;

   左右兩面:頭頂→頭之兩側→頸之兩側→兩肩→兩上臂→兩小臂→兩手→十個手指。兩肩再度放鬆→兩腋下→兩腰側→兩胯→兩大腿外側→兩小腿外側→兩腳→十個腳趾。

Page 17: Yi Jin Jing Ppt  X

   繼之作身體正中線(軸)的放鬆。   以泥丸(腦之正中)→喉(頸之正中)→心(胸之正中)→胃(上腹正中)→臍後腎前(腹之正中)→會陰(小骨盆正中)→湧泉(足底正中)等七處穴竅為主。   逐漸打通衝脈,達到「衝氣以為和」的大通境界。

Page 18: Yi Jin Jing Ppt  X

   練時由頭到足地引導氣血,內觀(照)時要注意「兩眼相送,須向靜中行,莫向忙中送」。   首先,內觀泥丸,自感頭腦清晰、清瑩如晨露。   意氣下行,內觀咽喉,自感頸部放鬆、放軟,氣脈通暢。   意氣下行,內觀心田,自感心竅通利,神清氣爽,心樂妙美,胸寬似海。

Page 19: Yi Jin Jing Ppt  X

   意氣下行,內觀胃,自感脾土溫潤,上腹舒適。   意氣下行,內觀臍後腎前,自感腎間動氣,元氣充沛,腹內鬆淨氣騰然。   意氣下行,內觀會陰,自感會陰放鬆、放軟,并帶動全身放鬆、放軟。   意氣沿兩腿內側下行,內觀湧泉,自感生机勃勃,足下無力氣血行。

Page 20: Yi Jin Jing Ppt  X

   體會全身內外放鬆後的快感,從頭流到腳,重覆幾遍。

   隨著鬆靜的逐漸深化,有由頭流至足的氣感。

   似以清水洗滌全身內外,而「排濁留清」。

Page 21: Yi Jin Jing Ppt  X

   衝脈或稱中脈。其路線「位置」在任督二脈之中。「上通泥丸,下透通泉」。衝脈為總領諸經氣血的要衝。衝者,通也。起於胞中,上至頭,下至足,後至背,前至腹,主滲灌,內至溪谷,外達肌膚,陰陽表裏,無所不涉,使人體十二經、奇經八脈、五臟六腑之氣血精微,加強縱橫交錯內外上下的聯繫,并皆受之以營周身。所以稱「血海」又叫「十二經之海」、「五臟六腑之海」。

Page 22: Yi Jin Jing Ppt  X

   為了便於初學,意念活動略舉數例,但學者不可受此所限,更不可執意強求。

   凡一切治情悅性有益於身心睦康的事物,都可以作為練功的意念活動。以一念代萬念,皆有益於消除雜念,達到心清洗髓的作用。但皆須勿忘勿助,於有意無意之間求之則可。

Page 23: Yi Jin Jing Ppt  X

  (1)想像身在水中,溫度適宜,身體隨水飄浮蕩漾,借其浮力而遍體輕靈,內外放鬆,四肢、內臟皆異常舒適。

Page 24: Yi Jin Jing Ppt  X

  (2)想像全身肌肉隨地心引力自然向下鬆垂,耷拉著,象挂在自身的骨架上。繼而意念感覺全身毛孔放大,汗毛不斷增長至數寸、數尺以至數十百丈,甚至其長度不可計量。最初如毛髮在空中來回掃蕩,以後意如毛髮搭在遙遠的四面八方,將自身懸在空中,此即「渾身肌肉挂青霄,毛髮根根暖風搖」。美快舒適無比。

Page 25: Yi Jin Jing Ppt  X

  (3)意想自身毛孔增大,各個形狀如嬰兒嘴,體內空空洞洞,虛懸空中,有微風自毛孔蕩入蕩出,悠悠揚揚,微風吹拂周身內外,非常舒適,漸漸自感與宇宙融為一體。

Page 26: Yi Jin Jing Ppt  X

  (4)意想有人用一瓢冷熱適宜的溫水,從自己頭上澆下,洗滌全身內外,一切緊張或病邪之氣隨兩腳湧泉穴流出。如此反覆多次,一瓢一瓢清洗全身內外,非常舒適。這种意念最適於上實下虛的高血壓病患者。如果天氣炎熱或自身有躁熱感時,可意想頭頂上有冰在不斷的緩緩溶化,從頭到足,徐徐洗滌全身內外,一切緊張或不適之感隨之自兩腳湧泉穴流出,如此躁熱頓消,心清氣爽。或意想天降毛毛細雨,從頭至足洗滌全身內外亦佳。

Page 27: Yi Jin Jing Ppt  X

第三節 十二式行功圖解第三節 十二式行功圖解

Page 28: Yi Jin Jing Ppt  X

一、臂前平舉   以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依次微微地動而領起兩臂。則氣血隨動透入而暢達全掌和各指指端。兩臂徐徐向前平舉與肩同高,保持掌心相對,與肩同寬。兩臂平直,從指尖至肩節節伸展放鬆,向前有無限伸展意,稍停片刻(圖二)。注意微微地動是似動非動,不顯於外的動,氣血才會「循動透入」。如果手指大動反而不能迅速隨之透入。

第一勢 拱手當胸(韋馱獻杵一勢)第一勢 拱手當胸(韋馱獻杵一勢)

Page 29: Yi Jin Jing Ppt  X

二、拱手環抱   屈肘,肘節自然向下鬆墜,

以拇指至小指依次微微的動領起兩手徐徐內收,距胸約一拳後兩掌慢慢合攏。注意合攏時兩掌相繫相斥的氣感。指尖朝上,掌根與膻中穴相對。謂之合十或合掌(圖三)。

Page 30: Yi Jin Jing Ppt  X

   合掌有三种做法:兩掌掌指及掌心皆相觸為實心掌,這樣做有助增長氣力;合掌時,掌心微微離開少許為虛心合掌;掌指和掌心皆離開少許為虛合掌。後二者有助於放鬆和行氣。

Page 31: Yi Jin Jing Ppt  X

   兩肩鬆開微沉,此謂「沉肩墜肘氣丹田」。脊背舒展,此稱「含胸拔背」,亦有助於呼氣時「氣沉丹田」。舌尖輕抵上齶,此謂搭橋。練功至相當時間,自覺氣向下行,沉於小腹丹田,即做到上虛下實,寬胸實腹,動中靜,靜中動,似動非動,似靜非靜。

Page 32: Yi Jin Jing Ppt  X

一、按掌行氣   兩掌徐徐分開,約與肩同寬。注意分開時兩掌間相吸相繫的氣感。兩掌心翻轉朝下,十指相對,在身前緩緩下按至小腹前,同時意氣隨之下沉丹田。注意鬆腰、收臀、含胸、蓄腹(圖四)。

第二勢 兩臂橫擔(韋馱獻杵二勢)第二勢 兩臂橫擔(韋馱獻杵二勢)

Page 33: Yi Jin Jing Ppt  X

二、兩臂橫擔   兩掌同時向左右分開,再徐徐上抬成側平舉,兩掌掌心朝下,兩手以中指為軸徐徐翻轉掌心朝上,兩手微高於肩,肩關節不可僵直,胸宜舒展自然。注意兩臂平直,從指尖至胸部慢慢伸展放鬆。向左右有無限伸展意,兩眼平視及遠,若雄鷹遠眺(圖五)。

Page 34: Yi Jin Jing Ppt  X

   兩唇微開,上下牙列亦微開,舌尖自上齶自然放下,此謂拆橋。頂心百會穴虛虛領起上體,身軀有上展意;鬆腰則臀部自然鬆垂,兩腳有向地心伸展意。久練後兩手心勞宮穴、兩足心湧泉穴,氣感明顯。如將意念集中於腰隙,就能將其他部位的勁力內收,其他一切部位則有鬆弛無力感覺。久練後,自可感到以腰為軸心,展中寓合,合中寓展。

Page 35: Yi Jin Jing Ppt  X

一、舉臂展目   兩臂上舉直伸,掌心相對,兩臂有如打呵欠時的上展意,不可僵硬死板。仰面觀天,遙視天之極處(圖六)。兩眼亦可輕閉使天目穴(亦稱慧眼,在兩眉頭連線中點印堂穴稍上方的陷窩中)分向左右舒展,在腦後會合,沿督脈下行意注於腰腎。如果這樣做有頭暈、頭痛感,可改成微笑,亦能舒展慧眼。

第三勢 掌托天門(韋馱獻杵三勢)第三勢 掌托天門(韋馱獻杵三勢)

Page 36: Yi Jin Jing Ppt  X

二、掌托天門   翻轉掌心朝上,十指相對,舌輕抵上齶,仰面觀天,遙視天之極處(圖七),亦可輕閉兩眼,通過天目(慧眼)意看天之極處。「神閑氣遠,意靜心清」,「翻晴上舉將心寧,心寧然後氣能通」,練功有素者「慧眼」似有「神光」外射及遠的感覺,使精神緊張自動消除,煩惱頓消,進而達到「全身只覺赤條條,無牽無挂樂逍遙」的大解脫境界。

Page 37: Yi Jin Jing Ppt  X

   但初學者要先展後放,也就是說,先練眉額間放鬆(最好先由「舉臂展目」練起),俗謂「舒眉展眼」。「笑自心田起」的「笑不休」,應在練功中貫徹始終。全身肌肉最難放鬆的地方是額肌,此處一放鬆全身各處就都放鬆了。但此處的放鬆,與身體他處放鬆感覺不同,不是有溫熱感,而是有清涼醒腦的感覺,練功到一定程度,似有微風透入的舒適感。

Page 38: Yi Jin Jing Ppt  X

三、俯掌貫氣   兩掌心翻轉朝下,肘微屈,頭正,眼平視前方,舌尖自上齶自然放下(圖八),在翻掌下覆的同時,神意自天之極處收回,此謂「神返身中氣自回」。鬆腰,則兩手心勞宮穴發氣,自頭頂百會穴透入,過喉嚨,沿中脈降至會陰。有高血壓者,氣可沿大腿、小腿至湧泉穴透入地心極處。

Page 39: Yi Jin Jing Ppt  X

四、浹骨洗髓   兩掌在身前緩緩下按至小腹前

(圖四),意念亦隨之沿腦、脊髓節節下行至尾閭,再分別下行於大腿骨和小腿骨骨髓,直達湧泉,透過湧泉將全身之濁氣排除盡淨。所謂濁氣,包括邪熱風寒等六淫之氣、焦躁雜念及情欲所致之身心緊張和疲勞。久練以後,似有溫水自上而下清洗一過的感覺,可逐漸達到神清氣爽,雜念頓消的境界。此 即「清虛洗髓 」、「浹骨洽髓」 、「去濁留清」。

Page 40: Yi Jin Jing Ppt  X

一、隻手擎天   右手臂外勞宮穴貼著命門穴(第二腰椎棘突下),左手經身體左側緩緩向上舉起,掌心朝上,五指朝向右方,鬆肩直臂,舌尖輕抵上齶,仰面上觀手背,或閉眼通過天目穴意看天之極處(圖九)。同時頭頸引上體自命門穴有向上伸展意,腰臀及下肢自命門穴向地心有向下伸展意。有體鬆、神逸、氣遠、身心舒放的感受,這是因為摘星的暇想,人與無垠宇宙的交往,忘卻了煩惱與憂慮,可讓大腦放下過重的負擔,鬆弛精神上的緊張。

第四勢 摘星換斗第四勢 摘星換斗

Page 41: Yi Jin Jing Ppt  X

   呼吸要自然,吐維細細,納維綿綿。留意於鬆靜伸展,百節開通,毛髮疏暢,遍體毛孔張開,隨呼吸似有氣出入之感。如果想增強記憶力,使頭腦清晰明快,練習時除要保持脊柱伸直,全身放鬆外,注意力宜集中在左鼻孔,這時空氣自然會從左鼻孔進入,始終要維持勻靜安穩。呼氣時全身隨之放鬆,徐徐做深長呼氣。如此連續作五至九次呼吸,頭腦變得靈活,「創意」源源不絕。

Page 42: Yi Jin Jing Ppt  X

二、俯掌貫氣   左掌翻轉朝下,肘微屈,頭正,舌尖從上齶自然放下(圖十),眼平視前方或輕閉,同時,「神返身中」。久練後與隻手擎天連續練習時,有「人在氣中,氣在人內」,內外一氣的感覺。鬆腰則左掌勞宮穴發氣,自頭頂百會穴透入,過喉嚨,沿衝脈降至會陰。有高血壓者氣沿大腿內側、小腿內側至湧泉穴、透入地心極處。

Page 43: Yi Jin Jing Ppt  X

三、浹骨洗髓   左掌在身前緩緩下按至小腹前(圖十一),意念沿腦髓、脊髓頸段、脊髓胸段、脊髓腰段,節節貫穿直至尾閭,透過會陰,沿大腿骨骨髓、小腿骨骨髓,直透湧泉穴,將全身之濁氣隨之排除盡淨,去濁留清。

Page 44: Yi Jin Jing Ppt  X

四、隻手擎天   同動作一,唯左右相反(圖九,左右相反)。如果想精力充沛,容光煥發,你可將意念關注在右鼻孔,這時就會自然只用右鼻孔呼吸。先盡量吐氣,接著再充分吸氣。呼吸時要自然,不可過於用力,要盡量長長的吸氣,再吐出來。吐氣時也要緩緩吐出。為此作五至九次呼吸後,心中的憋悶立即化解,顯得容光煥發。

Page 45: Yi Jin Jing Ppt  X

五、俯掌貫氣   同動作二,唯左右相反(圖十,左右相反)。

Page 46: Yi Jin Jing Ppt  X

六、浹骨洗髓   同動作三,唯左右相反(圖十一,左右相反)。

Page 47: Yi Jin Jing Ppt  X

一、弓步觀拳   左腳向左方邁出一步,成左弓步,同時左手握拳上舉,拳稍過頭頂,拳心向內。屈肘,前臂與上臂所成角度略大於直角,肘不過膝,膝不過足,成半圓形,兩眼觀左拳。右手握拳直時向後伸展,拳心向後。前後兩拳成絞繩狀,稱為螺旋勁。鬆肩,兩肩要平而順達。背直,塌腰收臀,胸略內含,藏氣於小腹,鼻息調勻,舌尖輕抵上齶(圖十二)。

第五勢 倒拽九牛第五勢 倒拽九牛

Page 48: Yi Jin Jing Ppt  X

二、前俯後仰   手臂姿勢不動,兩拳放鬆,

上體盡量徐徐前俯,腹部抵於前弓之大腿上,同時配以深長的呼氣;上體徐徐彎腰後仰,同時配以吸氣。如此前俯後仰三次後回復成弓步觀拳。

Page 49: Yi Jin Jing Ppt  X

三、清虛洗髓   兩拳放鬆成半握拳狀。舌尖自上齶放下。肩、腰放鬆。左手勞宮穴發氣。閉目。氣自天目穴透入,依次貫穿腦髓、脊髓、兩腿骨髓,直達兩腳湧泉穴(圖十三)。

Page 50: Yi Jin Jing Ppt  X

四、弓步觀拳   轉身一百八十度後,成右弓步,下同動作一,唯左右相反(圖十二,左右相反)。

Page 51: Yi Jin Jing Ppt  X

五、前俯後仰   同動作二,唯左右相反。

Page 52: Yi Jin Jing Ppt  X

六、清虛洗髓   同動作三,唯左右相反(圖十三,左右相反)。

Page 53: Yi Jin Jing Ppt  X

七、浹骨洗髓   右腳跟為軸,腳尖內收朝向身前,左腳收回與右腳平行,相距同肩寬,兩臂亦同時收回,下垂於身體兩側。兩手再從身側高舉過頭,兩掌心相對,仰面遙看九天,繼之兩掌翻轉朝下,收頦頭正,同時神意自天之極處收回。鬆腰、兩掌在身前緩緩下按至小腹前(圖四),下同第三勢動作四。

Page 54: Yi Jin Jing Ppt  X

一、握拳護腰   上身前俯,兩臂在身前鬆垂。兩膝不可彎曲,兩手的十指極力展開,呈荷葉掌(圖十四)。

第六勢 出爪亮翅第六勢 出爪亮翅

Page 55: Yi Jin Jing Ppt  X

   兩臂外旋,同時依次屈握小指、無名指、中指、食指、最後屈握拇指於食指、中指中節(圖十五)。

Page 56: Yi Jin Jing Ppt  X

   兩手握好拳後,上身徐徐抬起,同時兩拳由身前緩緩提起,置於腰間,拳心朝上(圖十六)。同時配合吸氣。身直胸展,舌尖輕抵上齶。以增強力量為目的者。提起時應握緊拳。

Page 57: Yi Jin Jing Ppt  X

二、雙掌前推   兩拳變掌,緩緩向前推出,

至終點時掌心朝前,坐腕展指,高與肩平,兩眼平視指端,延展及遠(圖十七正面及側面)。

Page 58: Yi Jin Jing Ppt  X

   練虛靜者動作時亦可閉眼。以天目意看天邊。同時配以緩緩深長呼氣。舌尖自然放下。這樣呼氣前推而開陽合陰。

Page 59: Yi Jin Jing Ppt  X

三、吸氣回收   鬆腕、虛掌,十指微屈,屈肘、兩手緩緩向胸肋回收,勢若海水還潮。兩眼輕閉,舌尖輕抵上齶,配以緩緩吸氣。這樣吸氣回收而開陰合陽。以增強力量為目的者,吸氣回收時兩掌緊握拳,緩緩拉回至腰間,拳心朝上,同時屈膝半蹲。重覆動作二、三推收七次,最後一次時兩掌下按恢復預備樁功。

Page 60: Yi Jin Jing Ppt  X

一、擰身背觀   右臂屈肘後背,掌心朝外,置於背部兩肩胛間。左手自身側徐徐上舉過頭,屈肘貼枕部抱頭,以食指置於右耳甲腔中部(調理心、肺功能)(圖十八正面)。

第七勢 拔馬刀勢第七勢 拔馬刀勢

Page 61: Yi Jin Jing Ppt  X

   拇指置於耳背對應部位,兩指用力壓緊後牽拉右耳(壓拉耳的部位可依據病情而變化,如患頭面部疾病,壓拉的對應區為耳垂,腹腔疾患對應區為耳甲艇,盆腔疾患對應區為三角窩)(圖十八背面)。

Page 62: Yi Jin Jing Ppt  X

   左腋開張,同時頭頸腰脊擰轉向右後方,在脊柱保持直豎的姿勢下,眼看(意觀)左足跟,舌尖輕抵上齶,稍停片刻(圖十九)。

Page 63: Yi Jin Jing Ppt  X

二、側頭上觀   擰身復正,側頭上觀,眼神

延展及遠,達於宇宙之極處。舌尖輕抵上齶,身直氣靜(圖二十)。

Page 64: Yi Jin Jing Ppt  X

三、浹骨洗髓   頭頸轉正,左掌經頭頂在身前緩緩下按至小腹前,同第四勢動作三。兩手徐徐下落至兩大腿外側,恢復預備樁功。

Page 65: Yi Jin Jing Ppt  X

四、擰身背觀   同動作一,唯左右相反(圖十八正面及背面,圖十九,左右相反)。

Page 66: Yi Jin Jing Ppt  X
Page 67: Yi Jin Jing Ppt  X

五、側頭上觀   同動作二,唯左右相反(圖

二十,左右相反)。

Page 68: Yi Jin Jing Ppt  X

六、浹骨洗髓   同動作三,唯左右相反。

Page 69: Yi Jin Jing Ppt  X

一、馬步蹲按   兩手自身體兩側緩緩向上高舉過頭,掌心相對,同時仰面觀天,眼神延展及遠,舌尖輕抵上齶。正頭,俯掌,自身前下按至小腹前(圖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外導內行,內氣亦隨之下沉於丹田。

第八勢 三盤落地第八勢 三盤落地

Page 70: Yi Jin Jing Ppt  X
Page 71: Yi Jin Jing Ppt  X

   屈膝下蹲(微蹲或半蹲),同時兩掌分向身側胯旁,指尖朝向左右側方(微微偏前),虎口撐圓。拇指與食指在同一水平高度,兩指張開為一圓形,謂之「虎口撐圓」。其他三指亦自然微微彎曲,呈階梯狀排列成弧形,掌形恰呈半握拳狀。眼看前方,延展及遠。上虛下實,空胸實腹,鬆腰斂臀,氣蓄小腹。要做到頂平、肩平、心平氣靜。練虛靜功者可閉目斂神(圖二十四)。

Page 72: Yi Jin Jing Ppt  X

二、掌托千斤   兩腿緩緩伸直,翻掌托起,兩臂呈側平舉,如托千斤。同時吸氣,舌抵上齶。眼向前平視(圖二十五)。

Page 73: Yi Jin Jing Ppt  X

三、蹲起按提  俯掌屈膝全蹲下按,配以呼氣。掌托千斤吸氣,俯掌屈膝下按呼氣。如此反覆緩緩蹲起三次(圖二十六)。最後一次下蹲站起時宜緩,同時握拳沿腿外側上提。此謂「旱地拔蔥」。

Page 74: Yi Jin Jing Ppt  X

四、浹骨洗髓   兩手自身體兩側緩緩向上高舉過頭,掌心相對,同時仰面觀天,眼神延展及遠,舌尖輕抵上齶。正頭、俯掌,在身前緩緩下按,兩掌按至小腹前(圖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同第三勢動作四。

Page 75: Yi Jin Jing Ppt  X
Page 76: Yi Jin Jing Ppt  X

一、握拳護腰   上身前俯,兩手握拳,緩緩自身前提起,置於腰間。拳心朝上。同時配合吸氣。舌尖輕抵上齶(圖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

第九勢 青龍探爪第九勢 青龍探爪

Page 77: Yi Jin Jing Ppt  X
Page 78: Yi Jin Jing Ppt  X

二、屈身探掌   兩拳以拳面抵於章門穴(第十一肋端)。左拳變掌徐徐極力上舉過頭。猶若青龍升天。腰身緩緩屈向右側,使右腰充分收縮。左腰極力伸展(圖三十、三十一)。

Page 79: Yi Jin Jing Ppt  X

   稍停片刻。注意練習時只能右側彎腰,腰部不能擰轉。使脊柱兩旁最大的胝脊肌得到張弛鍛煉。

Page 80: Yi Jin Jing Ppt  X

   繼而擰腰,上體轉向右方,同時左掌向右探伸。掌心朝下,舌尖輕抵上齶,自然呼吸。眼看左掌(圖三十二)。

Page 81: Yi Jin Jing Ppt  X

三、圍收過膝   屈膝下蹲,猶如青龍縮骨。

同時,左手翻轉掌心朝上,手背離地面少許。繼之沿地面自右方,經前方劃弧至左腳外側。右拳變掌落下,同時身體亦隨之轉正,兩掌握拳(圖三十三、三十四、三十五),緩緩直立,兩拳同時提置章門穴。

Page 82: Yi Jin Jing Ppt  X
Page 83: Yi Jin Jing Ppt  X

四、屈身探掌   同動作二,唯左右相反(圖三十、三十一,三十二,左右相反)。

Page 84: Yi Jin Jing Ppt  X
Page 85: Yi Jin Jing Ppt  X

五、圍收過膝   同動作三,唯左右相反(圖三十三、三十四、三十五,左右相反)。

Page 86: Yi Jin Jing Ppt  X
Page 87: Yi Jin Jing Ppt  X

六、浹骨洗髓   兩拳放鬆變掌,同第八勢動作

四(圖四)。

Page 88: Yi Jin Jing Ppt  X

一、虎踞蓄勢   上身微俯,兩手握拳,緩緩自身前提起,經腰間時拳心朝上。身直胸展(圖三十六)。兩拳沿著胸部向上舉至口平,拳心轉向裏,同時屈膝。屈胯,微蹲蓄勢。配以吸氣。

第十勢 餓虎撲食第十勢 餓虎撲食

Page 89: Yi Jin Jing Ppt  X

二、弓步前撲   左腳踏前一步,順勢成左弓步(左腿屈膝,右腿伸直),同時臂內旋變掌向前撲伸,掌高與胸齊,眼視兩手。

Page 90: Yi Jin Jing Ppt  X

   在撲伸的同時發「哈」聲吐氣(圖三十七正面及側面)。

Page 91: Yi Jin Jing Ppt  X

   身體前傾,腰部平直,將胸中餘氣呼盡,順勢兩手分按至左腳兩側,十指微屈用力,呈虎爪狀,頭向上略抬。兩眼平視極遠(圖三十八)。

Page 92: Yi Jin Jing Ppt  X

   兩腳不動,起身後坐(右膝屈、左腿直),同時兩手沿左腿兩側上提置於腰間,呈仰拳握緊(圖三十九正面及側面)。

Page 93: Yi Jin Jing Ppt  X

   兩拳沿著胸部向上舉至口平,拳心轉向內,如此蓄勢吸氣。弓步前撲呼氣,共前撲三次。在最後一次撲完(圖三十八),將左腳收回至右腳旁。兩手呈仰拳回抱腰間。

Page 94: Yi Jin Jing Ppt  X

三、虎踞蓄勢   同動作一。

Page 95: Yi Jin Jing Ppt  X

四、弓步前撲   同動作二,唯左右相反(圖三十七正面及側面,三十八,三十九正面及側面,左右相反)。恢復成預備樁功。

Page 96: Yi Jin Jing Ppt  X
Page 97: Yi Jin Jing Ppt  X
Page 98: Yi Jin Jing Ppt  X

五、浹骨洗髓   同第八勢動作四(圖四)。

Page 99: Yi Jin Jing Ppt  X

一、手抱後腦   兩臂展直,自身測高舉過頭,仰面觀天(圖四十)。

第十一勢 打躬擊鼓(打躬勢)第十一勢 打躬擊鼓(打躬勢)

Page 100: Yi Jin Jing Ppt  X

   頭頸正直,屈肘兩手抱後腦,兩手手指分按兩側風池穴(在項後枕骨下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掌心掩耳,兩肘張開與肩平行(圖四十一)。

Page 101: Yi Jin Jing Ppt  X

二、躬身擊鼓   上身前俯成打躬狀,頭部低垂,大約至兩膝前方,兩膝勿屈,徐徐呼吸,掌心掩耳,兩手以指(食指、中指、無名指)交替輕彈後腦(風池穴附近)各三十六次(圖四十二)。

Page 102: Yi Jin Jing Ppt  X

三、兩邊嫣笑   緩緩伸腰站直,先向左擰腰側轉,再向右擰腰側轉,往返三次,兩腳勿移。

Page 103: Yi Jin Jing Ppt  X

   腰直且鬆,膝直不僵,全身盡量保持輕鬆,吞尖自然放下,面帶微笑(圖四十三、四十四)。

Page 104: Yi Jin Jing Ppt  X

四、提跟上托   身體擰轉恢復正中後,兩眼向前平視及遠,兩手自腦後向上徐徐托起,足跟上提,使頂心百會穴與會陰穴保持垂直,百會穴向上領起周身,使軀體充分舒展、同時吸氣(圖四十五)。

Page 105: Yi Jin Jing Ppt  X

五、俯掌貫氣   同第三勢動作三(圖四十

六)。

Page 106: Yi Jin Jing Ppt  X

六、浹骨洗髓   同第三勢動作四(圖四)。

Page 107: Yi Jin Jing Ppt  X

一、提踵合掌   兩手分別自身測徐徐高舉過頭,兩掌相合,提頂、伸腰、展臂、提起腳跟極力高舉(圖四十七)。

第十二勢 搖頭擺尾(掉尾勢)第十二勢 搖頭擺尾(掉尾勢)

Page 108: Yi Jin Jing Ppt  X

二、俯仰掉尾   腳跟落地,兩腳踏實,同時兩掌落至胸前,仍呈合掌(圖四十八)。

Page 109: Yi Jin Jing Ppt  X

   十指交叉,翻轉掌心朝外,兩臂也隨之前伸、展直(圖四十九)。

Page 110: Yi Jin Jing Ppt  X

   彎腰前俯,兩手下按至地。膝不可屈,如有未達,不可勉強,下按至終點時,昂頭、舌抵上齶(圖五十)。

Page 111: Yi Jin Jing Ppt  X

   兩手保持交叉狀態,直腰,兩臂呈前平舉,不停,向後彎腰,繼續上舉過頭,掌心朝上,仰面觀天(圖五十一)。

   如此俯仰躬身重覆舉按三至五次。天長日久,掌可逐漸靠近地面,則腰身柔若童子。

Page 112: Yi Jin Jing Ppt  X

三、左右俯仰   在俯身狀態時,轉腰向左方,兩腳不移,僅左腿變虛,右腿變實,右膝微屈。同時兩手保持交叉狀態,沿地面劃弧移至左腳外側(圖五十二)。

Page 113: Yi Jin Jing Ppt  X

   兩臂保持伸展,自左方高舉過頭,掌心朝上,仰面上觀(圖五十三)。

Page 114: Yi Jin Jing Ppt  X

   擰腰一百八十度轉向右方(圖五十四)。

Page 115: Yi Jin Jing Ppt  X

   徐徐彎腰向右方俯身,下按至右腳外側(圖五十五)。如未達到,不可勉強。連續左右俯仰三至五次。功深後自然逐漸靠近地面。

Page 116: Yi Jin Jing Ppt  X

   最後一次下按右腳外側時,伸舒腰身,兩臂隨之高舉過頭(圖五十六)。

Page 117: Yi Jin Jing Ppt  X

   擰腰轉身正前方(圖五十七)。

Page 118: Yi Jin Jing Ppt  X

   兩掌相合,徐徐降至胸前(圖四十八)。

Page 119: Yi Jin Jing Ppt  X

   兩掌緩緩分開,十指相對,下按至襠平後,兩手分開自然下垂於兩胯旁,恢復成預備樁功(圖一)。

Page 120: Yi Jin Jing Ppt  X

四、并步頓足   兩腳相并,兩腳腳跟起落頓地三至二十一次。注意練習時保持全身放鬆,腳跟抬的愈高愈妙,腳跟頓地時將腳趾向上翹起。

五、白鴨抖水   左腳向左移半步,距離與肩同寬,兩臂自左右側微抬起,肩、腕、肘放鬆,全身抖動,若白鴨抖水狀。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