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大年初五閒來無事,呼朋引伴到基隆來趟美食與懷舊之旅吧。 12:28,基隆火車站

2016 02 12 獅球嶺探密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2016 02 12 獅球嶺探密

大年初五閒來無事,呼朋引伴到基隆來趟美食與懷舊之旅吧。

12:28,基隆火車站

Page 2: 2016 02 12 獅球嶺探密

走過海洋廣場,天色略顯陰暗,遠處港口起重機後隱約可見基隆嶼。

Page 3: 2016 02 12 獅球嶺探密

蚵仔煎在鼎鑊中昇華成誘人的噴香和悅耳的呼喚,就在這吃午餐吧!

12:51,才中午,廟口夜市經萬頭攒動

Page 4: 2016 02 12 獅球嶺探密

祭完五臟廟後朝南挺進,過平交道即是獅球路,此去離獅球嶺已經不遠。

13:33,獅球路48巷老古井,龍王今日在家嗎?

13:24,成功一路平交道

書院老古井,沿革不可考,據說已被生活廢水汙染,不堪飲用,十分可惜。

Page 5: 2016 02 12 獅球嶺探密

依步道導覽介紹,上石階,不久即達平安宮的宮道。

13:49,獅球嶺平安宮重修石碑

Page 6: 2016 02 12 獅球嶺探密

華麗精美的中式山門和饒有古意的日式石燈

Page 7: 2016 02 12 獅球嶺探密

規模宏偉的平安宮,始建於嘉慶元年(1796) ,是基隆最大的土地公廟,因年久失修,於民國七十九年時依照先前的形制所重建。

Page 8: 2016 02 12 獅球嶺探密

平安宮有三川門、龍虎門、前殿、正殿、東西護室…,還有四爪的龍ㄝ! ,完全不輸王爺廟或媽祖廟,真的是高規格的大廟。

Page 9: 2016 02 12 獅球嶺探密

14:01,拜別平安宮,走向獅球嶺砲台

Page 10: 2016 02 12 獅球嶺探密

途經觀景台,高速公路從腳下穿城而過,3G(基隆市、基隆港、基隆嶼)盡收眼底。

Page 11: 2016 02 12 獅球嶺探密

獅球嶺砲台碉堡遺址

Page 12: 2016 02 12 獅球嶺探密

碉堡旁有路可上,欲窮千里目…

Page 13: 2016 02 12 獅球嶺探密

站在碉堡上俯瞰基隆港市,追憶百年前清法戰爭和乙未抗日。

Page 14: 2016 02 12 獅球嶺探密

甲午戰後中日馬關條約割讓臺、澎,臺灣軍民自組「臺灣民主國」抗日,戰事發生的1895年適逢農曆乙未年,故稱乙未戰爭(乙未抗日)。

戰爭持續約6個月,臺灣民主國第一任及第二任總統唐景崧、劉永福逃走,被拋棄的清軍和黑旗軍因群龍無首而投降,日方認定臺灣民主國滅亡,不過後續仍有零星抗日活動,原住民更持續抗爭了近20年。

這段歷史以前教科書雖有提及,卻著墨不多,原來觀音山出火號就是其中的一幕,電影賽德克•巴萊也是這個時代的片段,到今天才將那些以為個別的事件大至串連起來。

歷史之窗

Page 15: 2016 02 12 獅球嶺探密

昔日軍艦海上叩關,如今進港的卻是承載歡樂的郵輪,都市叢林中主普壇的紅瓦顯得格外醒目。

主普壇,基隆中元普渡的主要場所,每年農曆7月開龕門、立燈篙、放水燈、跳鍾馗…,是基隆最重要的民俗慶典,也是著名的觀光活動。

Page 16: 2016 02 12 獅球嶺探密

回頭走向劉銘傳隧道,路過獅球嶺北峰,午後的峰頂空地悄無人聲,平安宮下路旁檔土牆上貼著幾道燈謎,為行人增添幾許趣味。

14:44,獅球嶺北峰

Page 17: 2016 02 12 獅球嶺探密

往劉銘傳隧道的路標已掉落,還好指示的方向是正確的。

一路上看到不少次老鷹翱翔,飛得高又快,相機跟不上。

Page 18: 2016 02 12 獅球嶺探密

劉銘傳,清末著名淮軍將領,光緒11年(1885)首任台灣巡撫,光緒17年因基隆煤礦弊案告老還鄉,原來他在台灣只工作了6年!

1895年(光緒21年)馬關條約割讓台灣,隔年劉銘傳病逝,時年59歲。

15:22,隧道北口。 隧道內因年久落石而封閉,南口聽說是軍事管制區,只有少數時間開放參觀。

Page 19: 2016 02 12 獅球嶺探密

當時所用蒸汽機車頭“騰雲號”,聽說陳列在228公園內,有空去看看。

獅球嶺隧道又稱劉銘傳隧道,建成於光緒16年(1890),全長235公尺,明治28年(1895)日本攻陷基隆,日本技師勘察發現鐵路多急彎陡坡又高低不平,研擬另鑿竹仔寮隧道予以取代。

明治31年(1898),竹仔寮隧道完工,獅球嶺隧道舊線從此廢棄,通車僅7年便走入歷史。

Page 20: 2016 02 12 獅球嶺探密

回程路過港邊,原來剛進港的是寶瓶星號,什麼時候才有機會進大觀園開開眼?

Page 21: 2016 02 12 獅球嶺探密

1887年,劉銘傳向仕紳募資興建台灣第一條鐵路,由大稻埕起經錫口( 松山)、南港、水返腳(汐止) 到基隆,全長28.6公里,並向德國購入兩部蒸汽機車「騰雲一號」及「御風二號」, 1888年8月5日,開始試運轉於錫口至大稻埕間。

1891年鐵路完工,騰雲號連同其他7輛新購蒸汽機車開始行駛於基隆、台北間,作為工程用車及運送大稻埕碼頭的貨物。

1895年進入日治時期,騰雲號繼續營運於縱貫線鐵路,1924年正式退休。

騰雲號是台灣第一部蒸汽機車,為四輪水櫃式,重16公噸,牽引力2300公斤,最高速限35公里,1999年大整修後,是僅存同型3輛蒸氣機車中保存狀況最佳者。

P.S.: 下午到台北辦事,路過228公園,順便看看傳說中的騰雲號,以前常常路過卻從未注意,目前騰雲號已住進玻璃屋裡,同住的還有一輛台灣鐵路第九號蒸汽機車,是1871年日本購自英國,原行駛於東京、橫濱間,1901年轉運至台灣,從這兩部機車就可看出當年中日兩國維新步調的差異,十分值得玩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