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 章 高频功率放大器

Preview:

DESCRIPTION

第 5 章 高频功率放大器. 5.1 概述 5.2 谐振功放的工作原理 5.3 晶体管谐振功放的折线近似 分析法. 1 、为了提高效率,高频功放常工作于丙类放大(导通角 )甚至于丁类、戊类放大。此时输出电流失真大,必须用选频网络作负载,使之谐振于信号频率,获得与输入相同频率的正弦输出信号。. 5.1 概 述. ★ 输出功率大. 高频功放的两个特点:. ★ 输出效率高. 2 、由于工作频率高,但(每一频道的)频带窄,即相对带宽窄,一般选用选频网络作负载。. 3 、选频网络可实现放大器的阻抗匹配。.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第 5 章 高频功率放大器 5.1 概述 5.2 谐振功放的工作原理 5.3 晶体管谐振功放的折线近似

分析法

高频功放的两个特点:

2、由于工作频率高,但(每一频道的)频带窄,即相对带宽窄,一般选用选频网络作负载。

3、选频网络可实现放大器的阻抗匹配。

5.1 概 述★输出功率大

★输出效率高

1 、为了提高效率,高频功放常工作于丙类放大(导通角 )甚至于丁类、戊类放大。此时输出电流失真大,必须用选频网络作负载,使之谐振于信号频率,获得与输入相同频率的正弦输出信号。

2 180c

5.2 谐振功放的工作原理

cosc cmv V t

cos

cos

B BB b BB bm

C CC c CC cm

v V v V V t

v V v V V t

0 1 2cos cos2C C cm cmi I I t I t

为了晶体管可靠地工作在丙类,发射结的直流偏置 为负电压,即发射结为反偏置。

BBV

cosb bmv V t

是余弦脉冲波,周期与 相同 :Ci bv

1. 功率

0cc cP V I

⑴直流电源提供的直流功率:

22

1 1

1 1

2 2 2cm

o cm cm cm pp

VP V I I R

R

⑵交流输出功率:

c oP P P

⑶集电极耗散功率:

其中 ——并谐电路对 中基频 谐振时的谐振阻抗。 pR Ci ( )

1

0

1100%

2o cm cm

cCC C

P V I

P V I

cm

CC

V

V ——集电极电压利用系数

11

0

( ) cmc

C

Ig

I

2. 效率

——波形系数,与 有关, 1c g ,c

1

1( )

2c cg

⑴ 转移特性曲线的折线化

5.3 谐振功放折线近似分析法 1. 特性曲线的理想化及解析式(温度 不变)T

BE BZv V0

Ci

C BE BZci g v V BE BZv V

——跨导, BC段的斜率。

cg

——折线化后的截止电压BZV

B

C

BZVA

⑵ 输出特性曲线的折线化

欠压:集电极最大电流在直线 1的右方,此时交流输出电压较低 ;c cmv V小( 小)

在高频功放中,根据集电极电流是否进入饱和区,其工作状态分为三种:

C cr ci g v

过压:集电极最大电流在直线 1的左方饱和区,此时交流输出电压较高 ;c cmv V大( 大)

临界:集电极最大电流刚好在直线 1上,直线 1

称为临界线,其斜率为 并过原点:crg

max (cos cos )1 cos

CC c

c

ii t

0 1 2cos cos2 cosC C cm cm cmni I I t I t I n t

其中: 0 max 0 ( )C C cI i

——分解系数1 max 1( )cm C cI i

max ( )cmn C n cI i

0 1 n 、 、 、

2. 集电极余弦电流脉冲的分解

按照第四章的折线分析法, 可以表示为:Ci

由于 是周期性的余弦脉冲波形,将其展开成傅立叶级数:

Ci

② 时, 达到最大值, 达最大。但是 。

0c 1 1 0g c

0 0C oi P ,

③ 通常,折衷考虑, 不太小, 也不太小,此时的 在 左右。

1g

c 70

1

① 时, 达到最

大值, 达最大。但

120c 1

21

1

2o cm pP I R

180 2 360c

66%c

是 ,此时功放工作于甲乙类状态, 小( )。

c

3. 动态特性和负载特性 及 决定了功放的工作状态。当前三者不变时, 的变化对功放的功率和效率的影响即称为功放的负载特性。

( )BB CC bm bV V V v、 、 pR

pR

图上直线 1、 2、 3分别是 取不同值时的交流负载线(动态特性),当 增加时,负载线的斜率将减小,因此负载线将趋于平坦。

pR

pR

② 负载线 2: 增加时, 也逐渐增加,与临界线交于 点,称为临界工作状态。此时 依然为尖顶余弦脉冲。

pR

2A CicmV

③ 负载线 3: 继续增加, 也进一步增加,进入过压工作状态。曲线穿过临界点后, 将沿临界线下降,点决定了集电极电流脉冲的高度, 为凹顶状脉冲。此时 , 。

pR

4ACicmV

Ci

0CI 1cmI

① 负载线 1: 较小,则 也较小,称为欠压工作状态, 点决定了集电极电流脉冲的高度( )。此时 为

pR

1A

maxCi Ci

cmV

尖顶余弦脉冲。

在欠压区到临界线之间:随着 的增加, 和 略微减小。因此, 和 随 的增加下降很少,几乎维持常数。而 ,所以 随 的增加近似线性增大。

pR maxCi c

0CI 1cmI pR

1cm cm pV I R cmV pR

过压区:集电极电流呈现凹顶状,并且随着 的增加, 凹陷程度急剧加深,使得 和 也急剧下降,而 随 的增加只有微弱上升,几乎不变。

pR

0CI 1cmI cmV pR

欠压时功放相当一个理想电流源;过压时相当一个理想电压源。

0cc CP V I

1

1

2o cm cmP V I

c oP P P

100%oc

P

P

① 临界状态: 最大, 也较高,是最佳工作状态。用于发射机末级。

oP c

② 过压状态:输出电压较平稳,弱过压时 最高。用作中间放大级。c

③ 欠压状态: 和 都较低,应用少。特殊:基极调幅。oP c

4. 各级电压对工作状态的影响⑴ 不变时,改变bm BB pV V R、 、 CCV

因为 不变, 的变化仅改变 点的位置,但不会改变负载线的斜率。即负载线随 的变化而发生左右平移。

pR

CCV

QCCV

增加,负载线右平移,工作状态由过压 欠压;

CCV

减小,负载线左平移,工作状态由欠压 过压。

CCV

在欠压区, 对 和 的影响很小;在过压区, 和 随 近似成正比。所以,集电极调幅时功放要工作在过压状态。

CCV

1cmI CCV

1cmI

op

op

cosB BB bmv V V t maxB BB bmv V V

⑵ 不变时,改变CC BB pV V R、 、 bmV

增加, 增加,即输出特性曲线中最高曲线上移,工作状态由欠压→临界→过压;反之,过压→临界→欠压。

bmV maxBv

欠压区, , 与 成线性 增加。过压区,由于 出现凹顶,尽管 增加时 会增加,但同时凹陷程度也增加, 故 增长很缓慢,近似不变。

0 1C cmI I、 bmVmax m (1 cos )C c b ci g V

0 1C cmI I、

Ci

maxCi

bmV

⑶ 不变时,改变CC bm pV V R、 、 BBV

因为 ,增加 相当于减小 的值,对 的影响与 正好相反, 与 关于临界线呈纵轴对称。

BBVmaxB BB bmv V V bmV

0 1C cmI I、 bmVBBVbmV

在过压区, 或 对 的影响很小;在欠压区, 或 才能有效控制 的变化。所以,基极调幅时功放要工作在欠压状态。

1cmI

1cmIbmVBBV

BBV bmV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