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移民教育研究的發現、難題與展望: 以研究者指導十六篇論文為例

Preview:

DESCRIPTION

新移民教育研究的發現、難題與展望: 以研究者指導十六篇論文為例. 張芳全 台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 副教授 fcchang@tea.ntue.edu.tw 02-27321104-5077. 壹、緒論. 一、研究動機 研究者從 2004 年至 2008 年,共指導 16 篇有關新移民及其子女的相關研究。 透過心得分享,提供未來研究者參考 。 本文所指的新移民及其子女是從東南亞、大陸嫁來的女性 。. 新移民女性人數及其子女不斷增加 社會-生活適應問題 學校-教育學習問題. 二、研究目的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新移民教育研究的發現、難題與展望:以研究者指導十六篇論文為例

張芳全台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 副教授

fcchang@tea.ntue.edu.tw02-27321104-5077

壹、緒論•一、研究動機

–研究者從 2004年至 2008年,共指導 16篇有關新移民及其子女的相關研究。

–透過心得分享,提供未來研究者參考 。–本文所指的新移民及其子女是從東南亞、大陸嫁來的女性 。

•新移民女性人數及其子女不斷增加 –社會-生活適應問題–學校-教育學習問題

•二、研究目的– 1.作者整理 2004年至 2008年所指導的新移民及其子女研究的特色及發現。

– 2.從這些研究掌握新移民子女的研究有哪些困難或問題。

– 3.從 16篇的研究來歸納結果,提出未來的研究建議。

貳、文獻探討 •一、新移民女性及其就學子女不斷增加

• 二、新移民女性及其子女的研究愈來愈多– 1998至 2008年共找到 168篇

• 1.以幼稚園學童為研究對象者有 14篇• 2.以國小學童為研究對象者有 99篇• 3.以國中學生為研究對象者有 4 篇• 4.以教育實務工作人員為研究對象者有 9 篇• 5.以家長為研究對象者有 15篇

– 傾向國小學童進行研究,所占比率高達 70.21%– 其次著重之研究對象為家長,所占比率為 10.63%

–年數來看•2002 年有 1 篇關於新移民之論文•2003年有 8 篇•2004年則增至 26篇•2005年大幅增加為 54篇•2006年暴增至 65篇•2007年縮減為 12篇•2008年 2 篇 ( 因為是年初統計 )

•三、新移民女性嫁入的家庭社會階層低、經濟所得少、教育程度低、環境較差

•四、新移民女性家庭問題不少 –第一,被貼上落後的標籤–第二,被視為教育程度差–第三,其結婚對象為台灣社經地位較低的弱勢–第四,視為廉價勞工看待–第五,外出工作都要受到監視與管控。

•五、新移民女性子女的教育問題不少 – ( 一 ) 適應學校生活問題

•2003年台北市教育局調查•小一至六年級的外籍學生 2,199名 ( 占所有學生的1.14%)

•其中學業欠佳者有 33.29%•生活適應欠佳者有 20.83%。

– ( 二 ) 學習較無法獲得雙親支持 •蔡奇璋 (2004)

– 工作與家事占據新移民女性大部分時間 – 對台灣教育了解不多

•王光宗 (2004) – 有心無力 – 打罵是最經常用的管教技巧

參、研究設計與實施 •一、研究方法

–文件分析法的次級資料分析 •分享新移民女性及其子女的研究經驗•研究者指導論文過程中的一些想法•研究過程遭遇到的問題

•二、研究設計–在 2004至 2008年指導的十六篇論文

•有哪些共同特點 •執行過程中有哪些困難 •未來研究建議,宜採取哪些措施或方向

•三、研究限制 –僅以作者所指導的十六篇文章為主

肆、結果分析-特色與困難

•一、共同的特色– ( 一 ) 均以問卷調查法來掌握研究目的 – ( 二 ) 調查資料都運用結構方程模式來處理居多– ( 三 ) 調查新移民及其子女的樣本多元

•台北縣、桃園縣、彰化縣、新竹縣各一篇 •台北市有兩篇 •其餘都是基隆市

– ( 四 ) 有四篇是以本國籍與新移民子女的比較

•二、整體的困難 –第一,研究新移民女性的先生相當困難。

•不願意讓外人干擾 •1998年至今 168篇有關新移民研究•以新移民女性的先生僅有 5 篇•這 5 篇以個案訪談方式進行較多

–第二,缺乏研究工具,研究信效度難掌握。•沒有標準化或可以適用的研究工具 •填答問卷的困難 •不同國籍又需要不同的譯法

–第三,沒有新移民資料庫,無法長期的追蹤。•以自編問卷為主 •沒有資料庫可以使用 •一方面無法長期的追蹤 •一方面浪費更多的社會資源

–最後,新移民子女及其家庭常接受問卷調查不勝其擾。 •一個學期中就要收到許多的問卷 •造成本國籍子女相當的好奇而被貼上標籤

•三、各研究的發現及其難題–柯淑慧 (2005)

•基隆市國小一年級學生 •在期末的數學、國語領域的測驗成績全部調查 •運用結構方程式的跨樣本比較

–蕭玉盞 (2007) •新移民子女家長參與校務意願 •家長對於國語文字的掌握不多 •訪談輔助的意願較低

–楊志欽 (2007) •高年級者參與運動情形 •普查方式

–那昇華 (2007) •管教子女類型與子女在適應之間的關係 •開明教養、專制教養、忽視冷漠的教養方式 •226份區分為四種類型,樣本數不足

–張樹閔 (2007) •文化資本及學生生活適應理論 •有較多時間陪孩子新移民子女有較好的同儕關係

–林維彬 (2007) •教養信念、教育期望與其子女的成就動機 •本國籍與新移民的兩群樣本進行比較

–林永盛 (2007)•新移民子女的生活壓力與社會支持 •採普查來掌握變項之間關係

–葛倫佩 (2007) •自我概念與學習風格 •新移民子女的哪一類型自我概念,較傾向於哪一類的學習風格

–陳滄鉦 (2007)•新移民子女的同儕關係與學習適應 •分析不同同儕關係,其適應情形為何•反向題的處理

–林詩琴 (2007)•新移民子女的家庭環境與資訊素養 •沒有人脈就要針對新移民子女發問卷,不得要領 •認知部分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成就測驗

–黃立婷 (2006) •社經地位、文化資本、教育期望對其子女自我概念與學習適應的影響

•納入四個重要的構面,複雜度增加 •不少學校基於研究倫理,無法配合調查

–蘇玉慧 (2006) •本國籍與新移民女性子女生活適應之差異與因素•沒有顯著差異 •問卷的回收率很低

– 陳妍樺 (2008) •臺北市新移民子女社會資本及生活適應

– 發現是: 1. 家庭支持及生活適應良好。 2.女生高於男生。 3.父母親職業聲望愈高,適應及學習適應愈高。 4.父親及母親學歷愈高,其適應愈高。 5.SEM檢定顯示家庭支持及社會整合對生活適應有正向顯著影響。

– 莊楹蕿 (2008) • 新竹縣新移民子女課後休閒活動參與之現況、休閒滿意程度及其相關性

•休閒參與時間量前三名分別是看電視、玩線上遊戲、聽音樂 •休閒滿意度以心理層面為佳,生理層面最低 •休閒活動時間量愈多,休閒滿意度愈高

–林信言 (2008) •新移民子女的社會支持與自我概念、不同背景變項在社會支持、自我概念之差異及其相關情形

•家人與老師的尊重支持對於新移民子女的自我概念有正向顯著影響

–詹沛緰 (2008) •基隆市新移民與本國籍子女知覺教育期望與生活壓力,以及教育期望與生活壓力之關係

•自我期望愈低,生活壓力愈高 •沒有人脈,發問卷困難

伍、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第一,調查都是由研究者自編問卷進行而完成–第二,從 16篇研究來看都由作者指導,沒有整合型研究

–第三,這 16篇論文都是學位論文,沒有長時間縱貫追蹤新移民及其子女

–第四,在 16篇研究中有 15篇嘗試運用 SEM來探討議題,算是在這領域的研究有一些創新。

•二、建議 --展望 – ( 一 ) 建立新移民女性子女教育的長期資料庫

•由於新移民女性增加,其子女也逐年增加 •以作為未來研究及在政策規劃參考

– ( 二 ) 嘗試對新移民女性的先生進行研究•目前僅有 5 篇,這 5 篇以個案訪談方式進行較多•缺乏完整性

– ( 三 ) 整合新移民女性子女的教育研究的建立 •整合型研究是針對研究類型較類似者進行分析 •各縣市新移民子女教育問題有其異同 •針對一個縣市或全國性的大樣本調查 •議題設定更多元之外•邀請不同專業領域的專業人力投入分析

– ( 四 ) 長期追蹤新移民女性子女的教育研究•長時間的觀察、訪談及調查分析 •研究設計較不經濟 •樣本的不易配合或流失 •個人能力與時間限制

• ( 五 ) 運用較新統計分析新移民女性子女的議題 –搭配較新的統計方法及研究設計 –結構方程模式在瞭解多個觀察變項所形成的一個或一個以上的潛在變項之間的關係

•總之,本文從 16篇指導的論文中來瞭解目前對新移民女性及其子女的教育之研究狀況,透過這樣的分析,期待有更多的研究者也投入這行列,讓新移民女性及其子女的教育獲得更多的關心。

參考文獻 (16篇論文 )• * 那昇華 (2007)。新移民子女的父母教養方式與學校生活適應相關

之研究—以基隆市國民小學中高年級為例。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 * 林永盛 (2007)。新移民子女社會支持與生活壓力之調查研究 - 以基隆市國民小學為例。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 * 林詩琴 (2007)。基隆市新移民子女家庭環境與資訊素養調查。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國民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 * 林維彬 (2007)。基隆市新移民與本國籍子女的家長教養信念、教育期望與成就動機之調查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 * 柯淑慧 (2004)。外籍母親與本籍母親之子女學業成就之比較研究—以基隆市國小一年級學生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 * 張樹閔 (2007)。新移民子女的生活適應與同儕關係之調查研究—以彰化縣國民小學高年級生為例。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 * 陳滄鉦 (2007)。新移民子女的同儕關係與學習適應之關係研究-以基隆市國民小學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課程領導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 * 黃立婷 (2006)。台北縣新移民女性子女自我概念與學習適應的關係調查。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管理與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 * 楊志欽 (2007)。基隆市新移民女性之國小高年級子女運動參與與人際關係之相關 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 * 葛倫佩 (2007)。新移民子女自我概念與學習風格之關係探討 - 以桃園縣國小高年級為例。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 蔡奇璋 (2004)。新移民女性參與國小子女學習的障礙及其解決途徑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 * 蕭玉盞 (2007)。新移民子女家長參與校務意願之調查研究 - 以基隆市國民小學為例。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 * 蘇玉慧 (2006)。基隆市新移民女性與本國籍女性子女生活適應的比較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管理與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 * 詹沛緰 (2008)。基隆市新移民與本國籍子女知覺教育期望與生活壓力之調查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管理與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 * 林信言 (2008)。臺北市新移民子女社會支持與自我概念關係之研究—以國民小學高年級為例。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管理與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 * 莊楹蕿 (2008)。新竹縣新移民子女課後休閒活動調查之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管理與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 * 陳妍樺 (2008)。臺北市新移民子女的社會資本與生活適應關係之調查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管理與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感謝您的聆聽 ~

歡迎指教與提問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