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教育过程卫生 (Hygiene of Education Process)

Preview:

DESCRIPTION

第五章 教育过程卫生 (Hygiene of Education Process). 聪明药在哪里?. 增智健脑液, “ 增智健脑 ” 口服液,增智助考颗粒,增智神水 ” 据销售人员介绍,时下补脑产品主要有增强记忆力型、补充部营养型、缓解大脑疲劳型等。然而从科学角度讲,多数补脑品并不能达到真正意义的 “ 补脑 ” 目的。. 第一节 学习的脑力劳动卫生. 一、学习的生理和心理基础 记忆是人类最重要的一种能力。记忆是指所获得的知识和行为的保持和再现,或认为是信息的存储和提取。. 人类的记忆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是感觉性记忆;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第五章 教育过程卫生第五章 教育过程卫生(Hygiene of Education Process)(Hygiene of Education Process)

增智健脑液,“增智健脑”口服液,增智助考颗粒,增智神水”增智健脑液,“增智健脑”口服液,增智助考颗粒,增智神水”

据销售人员介绍,时下补脑产品主要有增强记忆力型、补充部据销售人员介绍,时下补脑产品主要有增强记忆力型、补充部营养型、缓解大脑疲劳型等。然而从科学角度讲,多数补脑品营养型、缓解大脑疲劳型等。然而从科学角度讲,多数补脑品并不能达到真正意义的“补脑”目的。并不能达到真正意义的“补脑”目的。

聪明药在哪里?

一、学习的生理和心理基础一、学习的生理和心理基础

记忆是人类最重要的一种能力。记忆是记忆是人类最重要的一种能力。记忆是指所获得的知识和行为的保持和再现,或指所获得的知识和行为的保持和再现,或认为是信息的存储和提取。认为是信息的存储和提取。

第一节 学习的脑力劳动卫生第一节 学习的脑力劳动卫生

人类的记忆可分为四个阶段:人类的记忆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是感觉性记忆;第一阶段 是感觉性记忆;第二阶段(第一级记忆)是把感觉性记忆 第二阶段(第一级记忆)是把感觉性记忆

变为口头表达 性符号、语言、文字; 变为口头表达 性符号、语言、文字;第三阶段(第二级记忆)是一个大而持久第三阶段(第二级记忆)是一个大而持久

的储存系统;的储存系统;第四阶段(第三级记忆)是永久性记忆。第四阶段(第三级记忆)是永久性记忆。

记忆的机制记忆的机制 神经生理机制神经生理机制 神经活动有一定的后作用,这可能是感觉性记神经活动有一定的后作用,这可能是感觉性记

忆的基础。已证实任何一种心理活动的实现都必忆的基础。已证实任何一种心理活动的实现都必需有脑的三个基本功能区参与:保证调节紧张度需有脑的三个基本功能区参与:保证调节紧张度或觉醒状态的联合区;接受、加工和保存来自外或觉醒状态的联合区;接受、加工和保存来自外部的信息联合区;制定程序、调节和控制心理活部的信息联合区;制定程序、调节和控制心理活动的联合区。动的联合区。

神经生化机制神经生化机制 神经递质与学习记忆关系—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与学习记忆关系—儿茶酚胺类、

乙酰胆碱类;核酸;蛋白质。乙酰胆碱类;核酸;蛋白质。

神经解剖机制神经解剖机制 有人认为新的神经突触连接的发生可能。有人认为新的神经突触连接的发生可能。

始动调节始动调节 Starting regulationStarting regulation优势法则优势法则 dominant ruledominant rule动力定型动力定型 dynamic finalizationdynamic finalization镶嵌式的活动镶嵌式的活动 mosaic situationmosaic situation保护性抑制保护性抑制 protective inhibitprotective inhibit

二、大脑皮层的功能活动特性

始动调节始动调节 Starting regulationStarting regulation

定义定义 皮层工作能力在工作开始时皮层工作能力在工作开始时

水平较低,经启动过程后逐渐提水平较低,经启动过程后逐渐提高,称始动调节。 高,称始动调节。

始动调节始动调节 Starting regulationStarting regulation

1 2 3 4 5 6 7 8

午餐

休息

工作能力水平 Ⅰ

学习日工作能力变化示意图

始动调节始动调节 Starting regulationStarting regulation

卫生学意义卫生学意义讲授内容 讲授内容 由浅 深由浅 深 由易 难由易 难

优势法则优势法则 dominant ruledominant rule

定义定义 人能从作用与自身的大量刺激中选择最人能从作用与自身的大量刺激中选择最

强、最重要、符合自己愿望的少数刺激,使强、最重要、符合自己愿望的少数刺激,使相应区域的兴奋状态占优势,即在皮层中形相应区域的兴奋状态占优势,即在皮层中形成的优势兴奋灶。成的优势兴奋灶。

优势法则优势法则 dominant ruledominant rule

空间工作记忆

工作记忆自控

空间、视觉、言语的工作记忆

视觉对象的工作记忆

优势法则优势法则 dominant ruledominant rule

特点:特点: 该优势兴奋灶不仅兴奋性优于其他区域,该优势兴奋灶不仅兴奋性优于其他区域,还可将其他中枢兴奋灶吸引过来以增强还可将其他中枢兴奋灶吸引过来以增强自己。自己。

同时使其他部位呈抑制状态。同时使其他部位呈抑制状态。

优势法则优势法则 dominant ruledominant rule

快点下课吧 ,我要……

优势法则优势法则 dominant ruledominant rule

纪念长征胜利 70 周年

动力定型动力定型 dynamic finalizationdynamic finalization

定义定义 身体内外一系列条件刺激,按一定的顺序身体内外一系列条件刺激,按一定的顺序

重复多次后,在皮层上与此相关的神经环路重复多次后,在皮层上与此相关的神经环路相对固定,形成动力定性。相对固定,形成动力定性。

动力定型动力定型 dynamic finalizationdynamic finalization

兴奋过程的扩散

兴奋的逐渐集中

定型的巩固,使之容易化和自动化

三个时项

镶嵌式的活动镶嵌式的活动 mosaic situationmosaic situation

定义定义 随着学习性质的变化,皮层的兴奋区与抑随着学习性质的变化,皮层的兴奋区与抑

制区 、工作区与休息区回发生相互轮换,称制区 、工作区与休息区回发生相互轮换,称为镶嵌式活动。为镶嵌式活动。

保护性抑制保护性抑制 protective inhibitprotective inhibit

定义定义 一旦皮层的工作符合超过了其功能的限一旦皮层的工作符合超过了其功能的限

制,它会自动反馈地进入抑制状态,称为保制,它会自动反馈地进入抑制状态,称为保护性抑制。护性抑制。

三、脑力工作能力的变化规律三、脑力工作能力的变化规律 脑力工作能力包括工作速度和准确性,在脑力工作能力包括工作速度和准确性,在

正常情况下,学习过程中有一定变化。正常情况下,学习过程中有一定变化。

学日中:学日中: 开始工作能力逐步提高,约学习两小时后开始工作能力逐步提高,约学习两小时后才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午间休息后回才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午间休息后回升,然后又逐渐下降,到学日末时下降到低升,然后又逐渐下降,到学日末时下降到低于学日开始时水平。或于学日末出现终末激于学日开始时水平。或于学日末出现终末激发。发。

学周中:学周中: 由于存在始动调节,周一学生工作能力由于存在始动调节,周一学生工作能力

并不太高,周二才升高,高峰持续到周三、并不太高,周二才升高,高峰持续到周三、周四,以后下降,周五、六也可能出现终周四,以后下降,周五、六也可能出现终末激发。末激发。

学年中;学年中; 第一学期的后半段,工作能力比前一段第一学期的后半段,工作能力比前一段

高。第二学期便逐渐呈下降趋势。高。第二学期便逐渐呈下降趋势。

一、概念一、概念 疲劳:疲劳: 在过强刺激或长时间弱刺激作用下,大在过强刺激或长时间弱刺激作用下,大

脑皮质细胞功能损耗超过其功能限度时所脑皮质细胞功能损耗超过其功能限度时所引起的超限抑制。表现工作能力的暂时性引起的超限抑制。表现工作能力的暂时性降低,是一种生理性保护作用。降低,是一种生理性保护作用。

第二节 学习负荷的评价第二节 学习负荷的评价

疲劳分两个时相:疲劳分两个时相:

第一时相,一般称为早期疲劳,是学习生理第一时相,一般称为早期疲劳,是学习生理负荷达到临界限度的指标;负荷达到临界限度的指标;

第二时相,称为显著疲劳,其机理是大脑保第二时相,称为显著疲劳,其机理是大脑保护性抑制加深和扩散,特点是兴奋和内抑护性抑制加深和扩散,特点是兴奋和内抑制均减弱。制均减弱。

过劳过劳 称慢性疲劳,是一种病理状态。非短时间称慢性疲劳,是一种病理状态。非短时间休息能恢复,多又长时间学习过重所致。休息能恢复,多又长时间学习过重所致。

过劳的表现:过劳的表现: 皮肤黏膜苍白、软弱无力、萎靡不振、迟皮肤黏膜苍白、软弱无力、萎靡不振、迟疑不决、手部震颤。工作速度减慢、错误增疑不决、手部震颤。工作速度减慢、错误增加、易激动、学习成绩下降,出现一系列神加、易激动、学习成绩下降,出现一系列神经衰弱症状。经衰弱症状。

疲倦疲倦 疲劳的主观感觉。脑力疲劳是头晕脑胀、疲劳的主观感觉。脑力疲劳是头晕脑胀、全身乏力、嗜睡或失眠等。一般说疲劳长全身乏力、嗜睡或失眠等。一般说疲劳长伴有疲倦,但也有例外,由于情绪激动、伴有疲倦,但也有例外,由于情绪激动、兴奋等。兴奋等。

疲劳学说疲劳学说• 体液学说—消耗糖原体液学说—消耗糖原• 阻塞说—乳酸堆积阻塞说—乳酸堆积• 窒息说—乏氧窒息说—乏氧• 神经说—传递性疲劳神经说—传递性疲劳

疲劳表现:疲劳表现:11)早期疲劳:不安、交头接耳、注意力涣散、烦)早期疲劳:不安、交头接耳、注意力涣散、烦躁等。反应时缩短、反应量增加、错误反应增躁等。反应时缩短、反应量增加、错误反应增加。剂量作业实验:阅读数上升、错误数上升。加。剂量作业实验:阅读数上升、错误数上升。

22)显著疲劳:呵欠、瞌睡、睡眠。反应时延长,)显著疲劳:呵欠、瞌睡、睡眠。反应时延长,反应量减少。剂量作业阅读数降低,错误数增反应量减少。剂量作业阅读数降低,错误数增加。加。

33)植物性反射功能:如皮肤电反应、血管和呼吸)植物性反射功能:如皮肤电反应、血管和呼吸等反射性反应受抑制。这是由于大脑皮层的保等反射性反应受抑制。这是由于大脑皮层的保护性抑制扩展到脑干网状结构。护性抑制扩展到脑干网状结构。

44)诱发脑电图上可见大脑对节律性光刺激的同步)诱发脑电图上可见大脑对节律性光刺激的同步化系数和反应电位总能量增加。化系数和反应电位总能量增加。

55)脑血流图显示两侧大脑半球的血流不对称。)脑血流图显示两侧大脑半球的血流不对称。66)视听分析器功能减弱:视觉时值延长、眼电兴)视听分析器功能减弱:视觉时值延长、眼电兴奋性下降、明视持久度下降、临界闪光融合频率奋性下降、明视持久度下降、临界闪光融合频率减少、语言听阈加大。减少、语言听阈加大。77)呼吸差减小)呼吸差减小88)舒张压升高)舒张压升高99)心理功能减弱,短时记忆量减少)心理功能减弱,短时记忆量减少1010)书写引起的疲劳)书写引起的疲劳

二、学习疲劳的评价方法

体征观察法:指征—学生的外观表现、主观感觉、行为表现、患病率、生长发育指标等。适合长期学习负担所引起的疲劳。

教育心理学法:通过检查注意力、记忆力等直接测定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状况。内容:记忆检查法;注意力涣散(行为观察法);听写作业速度及能力

间接生理法:间接生理法: 由于大脑皮质的机能变化会反应在器官系统的机由于大脑皮质的机能变化会反应在器官系统的机

能上。能上。 11)明视持久度:疲劳时注意力不集中,视)明视持久度:疲劳时注意力不集中,视 力对比感受等视觉机能下力对比感受等视觉机能下 降。眼睛能分辨细小对象 降。眼睛能分辨细小对象 的能力下降。的能力下降。 22)临界闪光融合频率)临界闪光融合频率 33)视觉深度测定)视觉深度测定 44)眼电兴奋性)眼电兴奋性

直接生理学方法直接生理学方法 能反应大脑皮层的机能变化能反应大脑皮层的机能变化 方法简单而易行方法简单而易行 适于在自然条件下进行适于在自然条件下进行 不增加儿童精神和脑力负担不增加儿童精神和脑力负担 儿童容易接受儿童容易接受

教育心理学与直接生理之间的边缘方法:教育心理学与直接生理之间的边缘方法:

校字法(剂量作业试验法)校字法(剂量作业试验法)语言强化运动条件反射法语言强化运动条件反射法

生化学方法:生化学方法: 1) 1) 血还原谷胱甘肽、维生素血还原谷胱甘肽、维生素 CC 含量,疲 含量,疲 劳时下降劳时下降 2) 2) 尿酚:考试后比考试前低尿酚:考试后比考试前低

3) 3) 尿尿 17-17- 羟和羟和 17-17- 酮含量:学年末比 酮含量:学年末比 学年初降低学年初降低

作息制度一般指一日学习、劳动、课外作息制度一般指一日学习、劳动、课外活动、进食、睡眠和休息,合理规定其时活动、进食、睡眠和休息,合理规定其时间分配、交替顺序。学校作息制度包括学间分配、交替顺序。学校作息制度包括学年、学周的安排。年、学周的安排。

第三节 作息制度卫生第三节 作息制度卫生

安排原则:安排原则:11)根据年龄和健康状况,使其适合他们的)根据年龄和健康状况,使其适合他们的

发 育水平、生理、生活的需要。发 育水平、生理、生活的需要。22)按照大脑皮层活动的特性和工作能力变)按照大脑皮层活动的特性和工作能力变

化的规律安排各种活动和休息的交替。化的规律安排各种活动和休息的交替。33)满足教育的要求,既要完成课业又要保)满足教育的要求,既要完成课业又要保

证健康生长。证健康生长。44)校内外作息制度互相联系和统一。)校内外作息制度互相联系和统一。

一、一日生活制度一、一日生活制度

课业学习课业学习 学生每日学习时间(包括自习)与课外活动:小学生每日学习时间(包括自习)与课外活动:小

学—不超过学—不超过 66 小时;中学—不超过小时;中学—不超过 77 小时。小时。 课外自习::小学—不超过课外自习::小学—不超过 4545分分 -2-2 小时,小时, 66岁岁

不超过不超过 3535分钟;中学—不超过分钟;中学—不超过 2-32-3 小时。小时。 每节课持续时间、不同年龄注意力时间不同:每节课持续时间、不同年龄注意力时间不同: 33岁—岁— 77分钟;分钟; 55岁—岁— 1515分钟;分钟; 77岁—岁— 2020分钟;分钟;1010岁—岁— 2525分钟;分钟; 12-1512-15岁—岁— 3030分钟。所以我国分钟。所以我国中小学每节课中小学每节课 40-4540-45分钟;大学每节课分钟;大学每节课 5050分钟分钟。。

课外活动:每日户外活动时间小学生不小于课外活动:每日户外活动时间小学生不小于 3-3.53-3.5 小小时,中学生不少于时,中学生不少于 2-2.52-2.5 小时;体育活动,中小学小时;体育活动,中小学生平均每天一小时。生平均每天一小时。

睡眠:是大脑抑制过程的扩散,皮质细胞的能量耗损睡眠:是大脑抑制过程的扩散,皮质细胞的能量耗损得到恢复。年龄越小,上们睡眠时间越多。小学低得到恢复。年龄越小,上们睡眠时间越多。小学低年级年级 10—1110—11 小时,小学生小时,小学生 1010 小时,中学生小时,中学生 99 小时。小时。

休息:一节课的工作能力下降,课间休息是休息:一节课的工作能力下降,课间休息是消除疲劳的重要措施。消除疲劳的重要措施。

自由活动:小学低年级自由活动:小学低年级 1-1.51-1.5 小时,小学高小时,小学高年级到中学年级到中学 1.5-2.51.5-2.5 小时,看电视时间每天小时,看电视时间每天不超过不超过 11 小时。小时。

进餐:幼儿园应四餐,学生一般三餐制。进餐:幼儿园应四餐,学生一般三餐制。

二、学周安排和课程表编制:二、学周安排和课程表编制: 由于始动调节,一般周一工作能力并不高,由于始动调节,一般周一工作能力并不高,因此周一学习任务不宜太重,劳动课最好安排到因此周一学习任务不宜太重,劳动课最好安排到周四。周四。

课程表编制:应将要求记忆和注意力最集中课程表编制:应将要求记忆和注意力最集中的功课排在前面,但不要把几种难的课排在一起。的功课排在前面,但不要把几种难的课排在一起。

三、学年和学期安排:学期与假期轮换。三、学年和学期安排:学期与假期轮换。

思考题思考题 ::1.1. 大脑皮层的功能活动特性有哪些大脑皮层的功能活动特性有哪些 ??2. 学习疲劳的评价方法有哪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