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12日尼泊爾賑災醫療團(第三梯)─工作日誌簡報-簡淑絲 · 報 名 參...

Preview:

Citation preview

二零一五年五月十六日

慈濟尼泊爾

賑災醫療團

大手牽小手

幸福一起走

家有新生兒,是一份

歡愉的喜訊,但在尼

泊爾強震重災區巴塔

普二位媽媽,因住在

臨時安置點,身上空

無一物,而多了一分

的憂愁。慈濟志工羅

美珠送上嬰兒服、營

養食品、福慧床…

做為賀禮,因為「這

是慈濟的孩子。」

大手牽小手,幸福一

起走。

攝影者:張清文

慈濟志工走進社區,

訪視關懷新生兒的家

庭。

攝影者:張清文

慈濟志工拜訪尼泊爾

蘇爾噶兒童之家,訪

視關懷新生兒的家庭

攝影者:張清文

簡易的三根樹枝綁住

撐開,再蓋上一塊布

,小嬰兒睡在其間。

攝影者:張清文

小嬰兒的衣服,有如

一塊布。

攝影者:張清文

小嬰兒的衣服,只有

一件布裹起來。

攝影者:張清文

羅美珠師姊輕輕地抱

起小嬰兒,湧現媽媽

的愛心。

攝影者:張清文

蕭芳芬師姊抱著小嬰

兒說:「這是慈濟的

孩子。」將持續照顧

小嬰兒。

攝影者:張清文

張中一師兄送上平安

吊飾,祝福小嬰兒父

親。

攝影者:張清文

張中一師兄送上「平

安」吊飾,祝福小嬰

兒的媽媽。

攝影者:張清文

羅美珠師姊用阿嬤的

愛心,一定要讓小嬰

兒及媽媽有一個舒適

的環境。

攝影者:張清文

葉添浩醫師細心幫孩

子細小幼嫩的小手剪

指甲,以免刮傷。

攝影者:張清文

葉添浩醫師檢查小嬰

兒的健康狀況。

攝影者:張清文

葉添浩醫師檢查小嬰

兒的健康狀況,只有

脖子有一些濕疹。

攝影者:張清文

小嬰兒與媽媽在樹下

生活,已超過二十天

攝影者:張清文

一種幸福的感覺,

媽媽幫我把頭髮擦乾

。」

攝影者:張清文

走過蜿蜒山路,繼續

探訪另一個新生命。 攝影者:張清文

志工提著二張福慧床

、一袋新衣服、蚊帳

、營養食品,探訪另

一個新生命。

攝影者:張清文

羅美珠師姊將小嬰孩

擁在懷裡,能夠助人

是欣慰又幸福。

攝影者:張清文

羅美珠師幫小嬰兒準

備新衣服,眾人臉上

露出喜悅的表情。

攝影者:張清文

擔心營養不夠,羅美

珠師姊幫小嬰兒準備

營養食品。

攝影者:張清文

新生兒母親羅莎米克

沙尼表示,現在有福

慧床比較舒服。

攝影者:張清文

志工貼心為媽媽準備

蚊帳。

攝影者:張清文

齊唱祝福歌,感恩幸

福降臨。

攝影者:張清文

醫者佛心

守護健康

守護愛

帳篷區慈濟醫療站守

護鄉親們的健康,已

獲信任,成為最佳的

好鄰居。

攝影者:張清文

張玉麟醫師以醫術及

笑聲,療治帳篷區鄉

親的身心之苦。

攝影者:張清文

慈濟醫療照護,一面

醫療治病苦,一面膚

慰心靈的不安。

攝影者:張清文

清創、縫合小腿時,

傷者疼痛難耐,張玉

麟醫師、王成耀師兄

見狀,馬上及時安撫

攝影者:張清文

一面握著孩子的手,一

面找話題和他聊天,陪

伴孩子,減輕疼痛。

攝影者:張清文

苦人所苦、為人膚,

掌心的溫度化解苦痛

攝影者:張清文

馬來西亞志工王成耀

師兄握著孩子的手,

增加信心,陪伴孩子

,減輕疼痛。

攝影者:張清文

孩子的父親Satya

Narayaml Karki

聞訊

趕來,靜靜看著醫師

處理傷口。

攝影者:張清文

攝影者:張清文

傷口處理完成時,父

子稱讚醫師的醫術,

令他們非常滿意。

攝影者:張清文

愛的床墊

巴達普蘇爾噶兒童之

家的帳篷,原來是簡

單的床墊。

攝影者:張清文

慈濟今日增加提供幾

張更舒適的卡通床墊

攝影者:張清文

巴達普蘇爾噶兒童之

家的珊蒂,感恩慈濟

提供有卡通圖案的舒

適床墊。

攝影者:張清文

奇翠普義診

行動醫療心慈善

走入社區面面觀

實相付出心安住

解消疑惑見希望

攝影者:簡淑絲

奇翠普村落放眼望去

到處是梯田,此時正

逢麥子收成時,近義

診區鄉親正忙曬稻。 攝影者:莊慧貞

村落山坳裡擁有美麗

的天然風景資源,但

此景並無人欣賞。

攝影者:莊慧貞

鄉親飽受地震威脅,

在田園山間搭起簡陋

帳篷棲身。

攝影者:莊慧貞

下物資,所有的小孩

雖然沒有穿志工背心

,也全部出來協助。 攝影者:簡淑絲

前一天存放在倉庫的

物資,即使沒有上鎖

,也絕對不會有人任

意取用。

攝影者:簡淑絲

村長Krishna

Gopal

K.C(藍圍巾)

請求慈濟

協助。

攝影者:莊慧貞

村長Krishna Gopal

K.C 表示:不缺物資

,但求帳篷一頂,或

是幾塊塑膠布都可以

,僅求一席棲身地。 攝影者:莊慧貞

當地就讀醫學院的學

生得知慈濟舉辦義診

,相互邀約一起前來

協助。

攝影者:莊慧貞

醫護生B

inita Mijar

(

右起)N

isha P

euja

協助鄉親掛號。

攝影者:莊慧貞

看診,時王志鴻醫師

不忘傳授醫療技術給

Ranju D

euja

學生。 攝影者:莊慧貞

劉碧群師姊細心叮嚀

鄉親藥品,請一定要

按時服用。

攝影者:莊慧貞

Dinesh Dugea

(

右二)

前來看診時遇上大雨

,他的太太(

右)

抱著

橘色塑膠布,快速為

義診區加裝遮雨功能

。 攝影者:莊慧貞

王志鴻醫師(

中)

Dinesh Dugea (

右)

情和尼爾蒂斯說明,

請他協助關懷患者。 攝影者:莊慧貞

李曉卿醫師親切為阿

嬤看診。

攝影者:莊慧貞

李曉卿醫師親切尊重

的態度,感動了看診

的阿嬤,阿嬤靦腆地

合掌感謝醫師。

攝影者:莊慧貞

孩子害怕看診哭鬧不

停,李曉卿醫師耐心

安撫細心看診。

攝影者:莊慧貞

四十一歲的李曉卿是馬

來西亞檳城洗腎中心的

家庭醫學科醫師,剛接

到可以報名參加尼泊爾

賑災醫療團的訊息時,

馬上拿起電話就直接和

負責報名的窗口說:「

我要參加,先幫我登記

,報名表後補。」

五月十三日深夜,當她

踏上尼泊爾的土地時,

她想起好多年以前曾經

來尼泊爾遊學的往事,

腦海中一直不斷響起尼

泊爾的民謠旋律,她堅

定地告訴自己:「證嚴

上人需要我們,我一定

要站在前線。」

大醫王陳新源比手畫

腳跨越語言障礙,又

有翻譯志工的協助,

圓滿每一場義診活動

攝影者:莊慧貞

王志鴻醫師在義診區

忙碌補位為鄉親醫治

病苦,孩子手割傷包

紮疼痛哭鬧,志工試

著轉移孩子注意力。

。 攝影者:莊慧貞

鄉親感謝慈濟賑災醫

療團團隊的協助。

攝影者:莊慧貞

義診區幾位穿著背心

的小志工忙碌維護環

境整潔。

攝影者:莊慧貞

下午時分,曾美玉師姊

路上遇到下冰雹,她以

手機拍下畫面,與孩子

們同分享。

攝影者:簡淑絲

鄉親看診後,與大醫

王彼此相互道感恩,

慈悲等觀清淨愛,增

福長慧用濟蒼生。

攝影者:簡淑絲

提米(

Thimi)

義診

有苦的人走不出來,

平安的人就要走過去

。如今佛陀出生地尼

泊爾因強烈地震,使

得原本已經貧窮的國

家雪上加霜,慈濟適

時馳援。賑災醫療團

及志工即時出現,提

供醫療與生活物資,

解決災民的需求。

在提米(

Madhyapur

Thimi)

所舉行的義診持

續到第二天,慈濟志工

一到,鄉親前來歡迎。

攝影者:簡淑絲

上午,在臺北慈濟醫

院張恒嘉副院長的領

軍下,慈濟志工們再

度來到Thimi服務鄉親

。在當地人的協助下

,三張桌子搬來,就

排出義診動線,而這

十分鐘的籌備過程中

,帳篷外已經大排長

龍,馬上聚集三、四

十位鄉親等候看診。

大醫王與志工來到靠

近鄉下的Madhyapur

Thimi,災區鄉親協助

將慈濟布旗掛起來。 攝影者:簡淑絲

當地的翻譯志工用簡

單的尼泊爾文標示動

線,讓鄉親清楚看診

流程。

攝影者:簡淑絲

頂著大太陽,災區的

鄉親們一一排隊,為

了要給大醫王看診。

攝影者:簡淑絲

義診大排長龍,上午

共計有七十一位鄉親

來看診。

攝影者:簡淑絲

大林慈院黃俊卿急症

外傷醫師不畏辛苦,

以歡喜心付出,只因

有共同的一念心。

攝影者:簡淑絲

Sunil Shrestha(

中)身為律師,辦公室因

地震無法上班,看到

慈濟賑災醫療團到來

,馬上前來幫忙。

攝影者:簡淑絲

大林慈院陳金城副院

長細心看診,肩挑起

大醫王使命,接引病

痛者離苦得樂。

攝影者:簡淑絲

細心把脈,痛病患之

痛、苦病患之苦,不

只「視病如親」,還

能「視病如己」。

攝影者:簡淑絲

看診完後,走到藥劑

調配桌旁,鄉親帶著

孫子雙手,向大醫王

們感恩合十。

攝影者:簡淑絲

臺北慈院蔡碧雀護理長

(

右三)與蔣岳峰醫師(

右)

,協助鄉親看診後

藥品領取。

攝影者:簡淑絲

災區生活大不易,孩子

口渴了,趴在路邊唯一

的水源處,直接飲水解

渴。

攝影者:簡淑絲

災區的整條街道全部

受損,有的癱成一堆

瓦礫,就算是挺立著

也算是嚴重受損。

攝影者:簡淑絲

按一按,壓一壓,輕

膚阿公黝黑的手,愛

在彼此間交流。

攝影者:簡淑絲

尼泊爾地震後的災後

現場M

adhyapur

Thimi

區,鄉親在帳篷一旁

掛曬衣物。

攝影者:簡淑絲

帳篷區的一旁,一棵

菩提樹英挺高大,孩

子手握菩薩葉,遙想

佛陀當年,遊化四門

,教化人間無常。

攝影者:簡淑絲

災區一處佛塔建築嚴

重受損,只剩下中間

的佛陀塑像依舊挺立

,垂視人間苦難。

攝影者:簡淑絲

Goma Carpet發放

物資送抵Goma Carpet

,今日將舉行小型發

放,援助偏遠地區受

災鄉親。

攝影者:莊慧貞

Goma Carpet

舉辦小型

發放,援助偏遠地區

受災鄉親。

攝影者:莊慧貞

學術協會代表接受援

助物資。

攝影者:莊慧貞

人醫會蔣岳峰醫師張

貼慈濟Logo

,鄉親主

動協助幫忙。

攝影者:莊慧貞

同仁陳祖淞(

中)

參與

尼泊爾賑災,從第二

梯出發至今進入第四

梯次,仍不捨鄉親苦

,堅守岡位承擔

攝影者:莊慧貞

參加海外賑災的大醫

王除了醫治病患,和

大家一起協助搬運大

米的傳遞工作。

攝影者:莊慧貞

攝影者:莊慧貞

學術協會代表受災鄉

親接受慈濟援助的發

放物資,親自填寫感

謝慈濟援助的文宣。 攝影者:莊慧貞

攝影者:莊慧貞

搬運發放物資的過程

發生餘震,飽受地震

驚嚇的鄉親如驚弓之

鳥立即衝出屋外。

攝影者:莊慧貞

塔拖理(Tathali

)

發放勘查

100

塔拖理tathal

i

是個純

樸的農村。昨天在這

附近發放後,鄰近的

村民前來告知這區域

還有近兩百戶房屋毀

損的農民,故今天慈

濟人再度前來勘查。

101

這位老師名叫

Rabrindra

,他幫忙在

這收集受災名冊,也

帶領到他教書的學校

,作為發放地點。這

老師發願要召集一百

位志工協助發放。

104

發心的老師Rab

rind

ra

校長名為Raja

,他們

說這學校是巴塔普區

很有名的學校。看到

大家,他非常開心,

帶著四周看。仔細看

,在他的衣服右手肘

有點破裂,他過著這

樣簡樸的生活,卻堅

持着教育。

108

校長R

aja

這棟學校非常簡陋,右

側的建築物已有三十多

年,政府提供一次性的

四萬六千元補助,以加

強這建築物的結構。校

長帶慈濟人看了地震後

的教室,詢問是否可能

協助整建。

110

巴塔普區

瑪菊瓦村

勘災

115

巴塔普區瑪菊瓦村(

Bageshoworig Majuwa

災戶數一百十四戶,

總人口約六百人。由

村內幹事加內拉馬(

Ramesh

Lama

)先生及

村民們帶領志工勘災

116

路程及因緣

地點位於曼索里帳篷

區七公里外的山村(

上山皆有柏油路,僅

部分砂石路),車程

約四十分鐘。因緣乃

是村民親自前來賑災

團進駐之旅館提出援

助需求--

保溫衣物、

塑膠布或帳篷。

117

全村約兩百戶,其中

一百一十五戶受災(

屋子受毀無法居住,

其中一戶已經搬遷離

開)。災難後政府提

供四十條塑膠布及一

些食物。村民們非常

老實,向慈濟表示,

只需要提供尚未收到

塑膠布的七十四戶!

118

村民們希望慈濟可以

提供搭建簡易屋所需

要之塑膠布或鋅板鐵

皮,或小型帳篷。此

外,因為山上氣候寒

冷,希望有保溫衣物

等。

119

從村莊往下俯視巴塔

普市(右上角)。

120

村莊的房屋散布在斜

坡上。

121

村莊幹事們向志工說

明災民名單及戶數。

122

沒有鋼筋的老舊房子

都毀於地震中。

123

政府只提供四十片塑

膠布,供不應求。

127

129

雖然食物不短缺,但

都是一般食物如馬鈴

薯等食物,較少食用

大米。

130

131

•比較堅固的房子,

成為左右鄰居同住的

棲身之地。

個案(一):

帕卡斯(P

rakash Lama

,二十二歲,農夫,

已婚,與父母四人同

住,房子全毀。

132

133

個案(二)Surya

Bahacha Lama

七十

歲,與老伴共一家五

口同住。

134

一家五口暫住鐵皮屋

內。

135

Surya Bahacha

Lama

的房子全毀。

136

137

個案(三)

女Ramkumari Lama

,四十歲,與三個月

大的嬰孩住在簡陋鐵

皮屋內。

138

婦女的房子倒塌,一

家人在旁邊搭起鐵皮

及屋頂拉上塑膠布。

女Ramkumari Lama

,與三個月大的嬰孩

住在簡陋鐵皮屋內。

個案(四):

老婦人

Kamchhi Lama

八十歲,與兒子及孫

子共五人住在鐵皮屋

內。

140

141

142

老婦人一家的房子已

經倒塌全毀。

143

個案(五)

Small Jeetg

Lama

六十五歲,一家六口

的房子全倒。

144

個案(五)

後面為鐵皮塑膠布簡

易屋。

145

個案(六)

Ramesh Lama

(左二)

是村內幹事,積極安

排勘察災情。背後為

其被毀之房子(屋頂

倒塌)。

比起大人們,失去家

園的孩子更能活在當

下,在鏡頭前展現笑

容。

146

評估建議:提供每戶

一條塑膠布、兩條毛

毯及一包大米(災民

幾乎都沒有機會吃到

大米)、小豆六公斤

、油二公升及糖一公

斤。

由於山路曲折,預計

由村民下山前來領取

物資。

賑災團生活點滴

中午在奇翠普義診持

續進行,志工協助幫

忙幾位主動前來協助

的鄉親泡香積飯。

攝影者:莊慧貞

香積飯加上冷開水沖

泡,半個小時既可食

用。

攝影者:莊慧貞

鄉親席地而坐拿起湯

匙,準備食用香積飯

攝影者:莊慧貞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