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課現代社會與社會安全

Preview:

DESCRIPTION

第一課現代社會與社會安全. 公民與社會科. 主講人:陳淑芳老師. 分組討論與報告. 1. 科技發達,雖帶給人類豐裕物質生 活,但也帶來那些危害? 2.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若人民因意外發生時,以致生活發生問題,政府須負起何種的責任 ? 3. 對於生老病死 ,及鰥寡孤獨廢疾者等 問題 , 政府須負起何種的責任 ?. 4. 經濟發展或生態維護重要. 職業傷害. RCA 工人職業性癌症. 心理疾病. 憂鬱症. 文明疾病. 心臟病. 高血壓. 糖尿病. 意外. 交通事故. 天災. 地震. 颱風. 裁員. 金融海嘯. 生老病死.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第一課現代社會與社會安全

公民與社會科

主講人:陳淑芳老師

分組討論與報告1.科技發達,雖帶給人類豐裕物質生 活,但也帶來那些危害?2.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若人民因意外發生時,以致生活發生問題,政府須負起何種的責任?

3.對於生老病死,及鰥寡孤獨廢疾者等 問題,政府須負起何種的責任?

4.經濟發展或生態維護重要

壹、現代社會特質

現代社會特質

社會分工複雜

科學理性

工業化

階層制度

資訊流通

全球化

一、工業化(一)生產工具和生產方式改變

1.傳統社會以農業為主,手工業生產以人力、畜力、風力和水力為動力。工業革命後以機器生

產代替手工生產。

2.產品的標準化與快速化

滿足現代現代社會生活需求。

(二)社會制度改變1.家庭功能之轉變:大家庭變為小家庭( 1 )生育功能:由節育到鼓勵生育。( 2 )照顧功能:傳統家庭照顧病人、老人的保護功能減弱。

( 3 )經濟功能:家庭由經濟生產單位,轉變為消費單位。

( 4 )家庭社會化功能減弱,由托兒所或幼稚園所取代。

2 、都市化人口大量集中都市。( 1)優點:都市地區擁有便捷交通、資訊及工作機會、公共設施完善。上層社會有更多資源及發展機會。

( 2 )缺點:A.中下階層享有資源及機會都居於劣勢。

B.空間不足、居住擁擠、交通壅塞、環境汙染、犯罪猖獗等。

3.次級關係( 1 )在工作職場中,社會關係複雜。( 2 )人與人之間缺乏直接密切的互動,產生疏離與冷漠。

(三)消費社會出現1.農業社會主要生產基本生活所需,對物質消費是為滿足其使用功能。

2.現代社會大量生產,造成商品供過於求;為刺激消費變賦予商品「高貴」 、「時尚」等價值來行銷過剩商品。

3.過度強調經濟發展與物質大量消費觀念,消費目的不只是為商品使用功能,

二、社會分工複雜1.科層組織意義:龐大組織所具有組織特性。2.優點:分工合作和分層負責、用人唯才、依法行事,提昇效率。

3.缺點:( 1 )儀式主義:典章制度變成例行公事,缺乏 彈性與熱忱,無法適應外在環境改變。( 2 )帕金森定律:增加人手以提昇效率,但因冗員過多,反而造成效率低。

( 3 )彼得原理:因表現優異而被晉升職務,但其能力不因職務晉升而提昇,以保守作風掩飾其無能。

分工造就新行業

1.企業為追求最大效率,將生產過程切割更微細。

2.為擴大市場占有率與降低成本,委託或外包協力廠商;或採取國際分工,分由不同國家生產,再行組裝。

舉例: 2005年輝瑞製藥公司削減 40憶美元預算,資遣百分之十員工,由印度外包公司取代,每個工時支付 15至

35美元,一般每小時215美元。

外包印度公司 Mphasis會計師可接美國任何一州或聯邦政府會計業務。

三 、階層制度1.意義:社會成員依其財富、權力、聲望或性別、年齡、宗教等條件不同,形成不平等的階級或地位。

2.先賦地位與成就地位比較( 1 )先賦地位:個人人地位決定於個人出生家庭背景。

( 2 )成就地位:個人努力、資歷與技能決定個人人地位。

(一)傳統社會

(二)現代社會1.分工日益複雜,階層也愈精細。

2.社會階層化:社會成員因財富、權力或聲望高低,而被安排在不同層次的地位或團體。3.行行出狀元。

四、科學理性1.時間:在宗教改革前,許多問題探索與解釋,都從宗教觀點處理,宗教改革後,科學理性受重視。

2.優點。( 1 )韋伯認為:基督教新倫理對傳統教會腐敗與束縛進行改革,不但解除宗教對科學 理性的限制,也推動資本主義發展。

( 2 )科技進步,提供人類豐裕物質生活。3.缺點:人類精神層面生活空虛、功利主義、破壞生態環境。

六、資訊流通

在造型特色方面:雙馬尾 風紀臂章 兔子 鑰匙 醬油壺 河蟹帽徽(「和諧」之諧音,注意河蟹的左右螯,以下才是正確造型)

至於在性格方面,很多地方都尚未定案,倒是提出了幾個基本的雛型:

1.天然呆,常常在搞不清楚關鍵字的情況下就把網頁封鎖(調侃綠壩的效能)。對顏色有異常執著,只要是「黃色」的都會想要消除。

2.傲嬌千金大小姐(據稱中國政府花了一億台幣請民間公司開發綠壩),見到身材比自己好的萌化角色也會以「這是自己的分內工作」對別人展開檢查

但是對 BL就沒那麼嚴格 (笑 )。

3.隱性 M (被虐型)角色,平常雖然很嚴格,但是稍微強硬一點的「調校」(調教)就會被解除內心防線(根據綠壩軟體開發公司聲明:綠壩只要透過集簡單的方式就能無效化)

貳、現代資本主義社會主要問題一、資本主義發展階段

分類 時期 原因 影響 1.早期資本主義

18世紀前

新大陸、新航路發現與海外擴張

搶奪世界資源和財富

2.盛期資本主義

18世紀末至WWI

1.工業革命機器生產2.受亞當斯密影響

1.貧富不均、失業2.對外擴張,引發國際衝突

3.新資本主義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

1.貧富不均2.國際強權與弱勢對立

實施社會福利、跨國企業

二、現代資本主義衍生社會問題資本主義特色1.尊重私有財產國家允許人民擁有私有財產(18世紀荷蘭首先實施 ) 。

2.機器生產採用機器 ( 自動化 ) 生產降低生產成本,提高機器生產力。

3.強調自由競爭政府採取放任不干預政策,讓人民自由從事經濟活動。

4.重視價格機能:市場價格決定生產與分配,是一隻看不見的手。

5.強調利潤動機獎勵的誘因,刺激人們從事經濟活動。

社會主義特色1.公有財產:消除私有財產,節制私人

資本、大企業收歸國營。2.福利國家:實施社會保險、失業金等。3.合理分配:主張經濟平等,實施經濟計畫,將社會財富合理分配。

4.保障勞工:工業生產中勞工貢獻最大大,謀求勞工福利。

貧富差距 7.52倍行政院主計處公布「 96國內家庭收支調查報告」,去年國內最有錢家庭群組年所得為 192萬 6124元,最窮家庭群組年所得為 25萬 6032元,前者為後者的 7.52倍。

若加計中低收入津貼等社福補助,貧富差距只剩 5.98倍。

中低收入老人生活津貼、敬老福利津貼、老農津貼社福支出 846億元。

國內貧富差距民國(年) 原始貧富差距

(倍)加計政府移轉後(倍)

89 6.57 5.55

90 7.67 6.39

91 7.47 6.16

92 7.32 6.07

93 7.41 6.03

94 7.45 6.04

95 7.45 6.01

96 7.52 5.98

(二)失業與勞動異化1.過去( 1 )機器代替手工,工人失業,產生嚴重社會問題。

( 2 )低廉工資,養家不易,童工與女工的勞工問題

2.現在( 1 )台商外移,產業空洞化。( 2 )全世界經濟衰退,裁員。

2.異化原義:殊離,與自己本性相違背。( 1 )工人對自己工作成果殊離-工作產品不屬於工人,工人工資低,無法購買自己製造產品。

( 2 )工人與工作過程殊離-工作成為單調的,且受制於機器,無法展現個人潛能,無成就感,和工作產生疏離感。

( 3 )工人與他人殊離-工人與其他人關係以自我利益為主,無法建構以集體利益為考量的社會。

( 4 )工人與自己殊離-資本主義是剝奪人性的制度,而使工人與自己原本性格殊離。

(三)勞資對立資本家為降低成本,壓低工資、延長工作時間,或提供簡陋環境,以獲取更多利潤,而勞方為提高工資、爭取福利,採取罷工等集體行動與資方抗爭,雙方互不退讓,將使社會付出更大社會成本。

(四)資源浪費與環境污染1.為降低成本,擴大市場而大量生產,耗盡更多自然資源。

2.工廠排放廢水、廢汽,汙染地球環境。

(五)違反國際公義與世代公義

1.跨國企業在國際間進行資源壟斷、企業併購,將高污染工業轉移到開發鐘國家製造生產,並對該地區工人剝削,在將產品高價出售到其他地區,違反國際公義。

2.資本主義過度追求工業化 、高科技發展,造成環境生態破壞,且過度使用地球資源,使未來子孫可能面臨資源耗盡及環境生態污染,違反世代公平正義。

叁、社會福利與社會保險一、社會福利與社會保險在現代社會中意義與必要性(一)社會福利1.意義:國家為滿足人民各種需求,所提供各項服務及社會政策,如房屋、醫療、教育、社會保障及社會服務。

2.範圍:( 1 )從搖籃到墳墓。( 2 )包括社會救助、社會保險,與擴充至「提共全民享有健康及最低限度生活保障」,並統稱為「社會安全」 。

※社會救助、社會保險、社會福利之區別

1.社會救助:為照顧低收入及救助遭受急難或災害者,並協助其自立。

2.社會保險:( 1)勞工保險( 2)就業保險( 3)公教人員保險( 4)全民健康保險( 5)國民年金

3.社會福利( 1)兒童及少年福利

( 2)婦女福利( 3)老人福利( 4)原住民福利( 5)新移民福利( 6)身心障礙福利

3.西方社會福利沿革( 1 )意識形態:A.隱含在宗教裡,如基督教、天主教、佛教等。

B.利他主義或人道主義。

( 2 )主要計畫A.1601年英國伊莉莎白濟貧法: 首先立法,將濟貧視為政府責任與工作。B.1880年德國俾斯麥之社會保險計畫: 全世界第一個疾病保險制度於 1884年在德國實施,之後陸續有疾病保險、失業保險等,並建立起整個社會安全網。

3.1942年英國貝佛里奇之福利報告書:戰後許多國家紛紛朝向福利國家邁進。

( 1 )以社會保險制度處理人類五大問題:貧困、疾病、愚昧、汙檅、怠惰。

( 2 )成為英國戰後之福利國家建構基礎4.1960年美國詹森總統之向貧窮宣戰計畫:美國是屬於社會福利發展較為落後的國家。

二、我國目前主要社會福利與社會保險制度

(一)社會福利沿革1.意識形態( 1 )禮運大同篇: ……『 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 2 )孫中山先生的民生主義:強調社會主義,實施社會保險

( 3 )憲法基本國策:社會安全 國家為謀社會福利,應實施社會保險制度。人民之老弱殘廢,無力生活,及受非常災害者,國家應予以適當之扶助與救濟。

( 4 )憲法增修條文國家應重視社會救助、福利服務、國民就業、社會保險及醫療保健等社會福利工作,對於社會救助和國民就業等救濟性支出應優先編列。

2.主要計畫光復初期以濟貧為主:例如由地方紳出錢出力辦理社會救助事業。

1950年,建立勞工保險,社會保險制度濫觴。1970年,制定兒童福利法、老人福利法、殘障福利法等,為福利服務基礎。

1990年,實施全民健康保險,為臺灣第一個普及性福利制度;制定或修正多項社會福利法規,例如身心障礙者保護法、性侵害犯罪防制法。號稱為社會福利的黃金十年。

2000年,因應高齡化社會來臨,推動國民年金保險與長期照顧制度。

3.公私部門合作模式-福利多元 主義

意義:政府不再是唯一福利提供者,福利責任由非營利民間組織、市場營利民間組織、非正式團體、行政部門共同分擔福利供給的任務,以維持多元化。

(一)政府公部門作法

1.外國:( 1 ) 1883年德國頒布勞工疾病保險法。( 2 ) 1935年美國國會通過聯邦社會安全法案。

( 3 ) 1946年英國國民保險法

2.我國( 1 ) 1965年「民生主義現階段社會政策」。

( 2 ) 1994年社會福利政策綱領。( 3 ) 1994年擬定 2015年大溫暖社會福利套案。

(二)民間部門情況1.外國經驗( 1 ) 1869年英國慈善組織會社,以貧窮救助為核心。

( 2 )美國基督教青年會成立,英國移民之家成立,以提供教育、休閒娛樂、職業輔導、團體互動關係指導、心理諮商為主。

2.我國情形1.金車文教基金會、台積電文教基金會:提供貧弱者物質濟助。

2.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陽光基金會:提供教育職業輔導

3.慈濟功德會、世界展望基金會:以慈善福利為志業。彌補政府公部門照顧不足之處。

(二)社會保險1.社會保險意義:採危險分擔原則,由國家立法,強制參加者繳納保費,目的在保障全體國民免因年老、疾病、死亡、身心障礙、生育,及受僱者免因職業災害、失業、退休而陷入個人及家庭經濟危機。

2.內容( 1 )勞工保險勞工保險法失業給付每月按申請人離職辦理本保險退保之當月起前六個月發給,最長發給六個月。

( 3 )公教人員保險公教人員保險法,為安定公教人員生活。

保險包括殘廢、養老、死亡及眷屬喪葬四項。

( 4)農民健康保險

( 5 )全民健康保險全民健康保險法為增進全體國民健康,辦理全民健康保險,以提供醫療保健服務。

在保險有效期間,發生疾病、傷害、生育事故時,依本法規定給與保險給付。

( 6 )國民年金1.目的:家庭功能式微,人口高齡化、少子化的趨勢,愈來愈多老人沒有兒孫奉養,晚年生活沒保障,推動國民年金這種「社會保險」。

2.國民年金法:德國首先實施,全球有 172個國家實施

3.参加對象:( 1 ) 25- 64歲。( 2 )未参加任何保險者,攤販、自由業、 SOHO族、家庭主婦或主夫、外籍配偶尚未納入勞保得勞工。

( 3 )多屬未就業經濟弱勢者,採柔性強制加保,低收入戶不用自保險費,政府全額補助,身障者依其障等,政府補助 55%,甚至全額。無力ㄧ次繳納保險費者,可申請分期或延期繳納;經濟不穩定的非低收入戶,保險費可申請分期,也設有 10年內繳納保費(加利息)緩衝機制,補繳年資仍可計入。

4.投保人,每月繳納固定額度約 674元

國民年金法開辦時年齡

年資 自付保費總額

月領 17年總額

64 1 8088 3112 634848

50 15 151788 4685 955740

25 40 515040 8986 1833144

國民年金法1.為確保未能於相關社會保險獲得適足保障之國民於老年及發生身心障礙時之基本經濟安全,並謀其遺屬生活之安定。

2.國民年金保險之保險事故,分為老年、身心障礙及死 亡三種。被保險人在保險有效期間發生保險事故時,分別給與老年年金給付、身心 障礙年金給付、喪葬給付及遺屬年金給付

老年年金給付被保險人或曾參加本保險者,於年滿六十五歲時,得請領老年年金給付。

身心障礙年金給付一、被保險人於本保險期間遭受傷害或罹患疾病,經治療終止,症狀固定 ,再行治療仍不能期待其治療效果,並經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 之醫院診斷為重度以上身心障礙,且經評估無工作能力者。

二、被保險人於本保險期間所患傷病經治療一年以上尚未痊癒,如身心遺 存重度以上障礙,並經合格醫院診斷為永不能復原,且經評估無工作 能力者。

喪葬給付被保險人死亡,按其月投保金額一次發給五個月喪葬給付。

(三)社會救助 1 、種類: ( 1 )生活扶助:低收入戶得向戶籍所在地直轄市、縣 ( 市 ) 主管機關申請生活扶助。

依內政部公布的 97年度最低生活費,台灣省為9,829元,高雄市 1 萬 991元,台北市則為 1 萬4,152元,低於這些數字就算低收入戶。

低收入戶:家庭收入在最低生活費以下,各縣市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約 1 萬元,如四口之家月收入在 4 萬元以下,子女可獲營養午餐費全額補助。現教育部增加補助中低收入戶,最低生活費 1.5倍以下,四口之家月收入在 6 萬元以下,子女可獲營養午餐費全額補助。「中低收入戶」認定標準除所得外,不動產價值在 650萬元以下,全家存款在 80萬元以下。

( 2 )醫療補助A.低收入戶之傷、病患者。B.患嚴重傷、病,所需醫療費用非其本

人或扶養義務人所能負擔者。參加全民健康保險可取得醫療給付者,不得再依申請醫療補助 。

( 3 )急難救助A.戶內人口死亡無力殮葬。 B.戶內人口遭受意外傷害或罹患重病,致生活陷困境

C.負家庭主要生計責任者,失業、失蹤、應徵集召集入營服兵役或替代 役現役、入獄服刑、因案羈押、依法拘禁或其他原因,無法工作致生 活陷於困境。

D.財產或存款帳戶因遭強制執行、凍結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時運用,致生活陷於困境。

E.其他因遭遇重大變故,致生活陷困境,經直轄市、縣(市)主管機 關訪視評估,認定確有救助需要

莫拉克颱風重創南台灣,台北市政府認養淹水嚴重的屏東縣林邊鄉,市長郝龍斌上午表示,將發送林邊鄉每 1 戶 5000元急難救助金,估計約有 6000戶;郝龍斌表示,認養林邊鄉後,將視為台北市的一個行政區進行救助。

( 4 )災害救助人民遭受水、火、風、雹、旱、地震及其他災害,致損害重大,影響生活者,予以災害救助。

(四)就業安全1.目的:建立一個「適才適所,安全無虞」工作環境。

2.國際就業安全協會: 1986年認定就業服務(就業能力發展-職業訓練)、失業保險及勞動市場資訊為就業安全三大支柱。

3.就業保險法為提昇勞工就業技能,促進就業,保障勞工職業訓練及失業一定期間之基本生活。

本保險之給付,分下列四種:一、失業給付。二、提早就業獎助津貼。三、職業訓練生活津貼。四、失業之被保險人及隨同被保險人辦理加保之眷屬全民健康保險保險費補助。

就業保險法修正案上路後,四十五歲以上或身心障礙的勞工,失業給付由六個月延長至九個月;如有受撫養無工作收入的眷屬,每一人還可多增一成給付,最多兩人。

(五)福利服務1.兒童及少年福利-兒童及少年福利法( 1 )兒童及少年,指未滿十八歲之人;所稱兒童,指未滿十二歲之人;所稱少年,指十二歲以上未滿十八歲之人。

( 2 )父母或監護人對兒童及少年應負保護、教養之責任。

( 3 )政府及公私立機構、團體應協助兒童及少年之父母或監護人,維護兒童及 少年健康,促進其身心健全發展,對於需要保護、救助、輔導、治療、早 期療育、身心障礙重建及其他特殊協助之兒童及少年,應提供所需服務及 措施。

( 4 )福利措施A.建立發展遲緩兒童早期通報系統,並提供早期療育服務。

B.辦理兒童托育服務。 C.對兒童及少年及其家庭提供諮詢輔導服務。

D.對兒童及少年及其父母辦理親職教育。E.對於無力撫育其未滿十二歲之子女或被監護人者,予以家庭生活扶助 或醫療補助。

F.對於無謀生能力或在學之少年,無扶養義務人或扶養義務人無力維持 其生活者,予以生活扶助或醫療補助。

G.早產兒、重病兒童及少年與發展遲緩兒童之扶養義務人無力支付醫療 費用之補助。

H.對於不適宜在家庭內教養或逃家之兒童及少年,提供適當之安置。

I.對於無依兒童及少年,予以適當之安置J.對於未婚懷孕或分娩而遭遇困境之婦嬰,予以適當之安置及協助。

K.提供兒童及少年適當之休閒、娛樂及文化活動。

L.辦理兒童課後照顧服務。M.其他兒童及少年及其家庭之福利服務。

2.保障身心障礙者權益

( 1 )為維護身心障礙者之權益,保障其平等參與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之機會,促進其自立及發展 。

( 2 )身心障礙者,指下列各款身體系統構造或功能,有損傷或不全導致顯著偏離或喪失,影響其活動與參與社會生活,經醫事、社會工作、特殊教育與職業輔導評量等相關專業人員組成之專業團隊鑑定及評估,領有身心障礙證明者:

一、神經系統構造及精神、心智功能。二、眼、耳及相關構造與感官功能及疼痛。三、涉及聲音與言語構造及其功能。

四、循環、造血、免疫與呼吸系統構造及其功能。五、消化、新陳代謝與內分泌系統相關構造及其功能。六、泌尿與生殖系統相關構造及其功能。七、神經、肌肉、骨骼之移動相關構造及其功能。八、皮膚與相關構造及其功能。

3.老人福利( 1 )老人福利法:為維護老人尊嚴與健康,安定老生活,保障老人權益,增進老人福利。

( 2 )老人,指年滿六十五歲以上之人。( 3 )老人經濟安全保障,採生活津貼、特別照顧津貼、年金保險制度方式,逐步規劃實施。

( 4 )居家式服務、社區式服務與機構式服務提供者資格要件及服務之準則,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同中央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定之。

( 4 )居家式服務為協助失能之居家老人得到所需之連續性照顧,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應自行或結合民間資源提供下列居家式服務:一、醫護服務。二、復健服務。三、身體照顧。四、家務服務。

五、關懷訪視服務。六、電話問安服務。七、餐飲服務。八、緊急救援服務。九、住家環境改善服務。十、其他相關之居家式服務。

社區式服務為提高家庭照顧老人之意願及能力,提升老人在社區生活之自主性,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應自行或結合民間資源提供下列社區式服務:一、保健服務。二、醫護服務。三、復健服務。四、輔具服務。五、心理諮商服務。六、日間照顧服務。七、餐飲服務。

八、家庭托顧服務。九、教育服務。十、法律服務。十一、交通服務。十二、退休準備服務。十三、休閒服務。十四、資訊提供及轉介服務

十五、其他相關之社區式服務

機構式服務為滿足居住機構之老人多元需求,主管機關應輔導老人福利機構依老人需求提供下列機構式服務:一、住宿服務。二、醫護服務。三、復健服務。四、生活照顧服務。

五、膳食服務。六、緊急送醫服務。七、社交活動服務。八、家屬教育服務。九、日間照顧服務。十、其他相關之機構式服務。

( 5 )老人或其法定扶養義務人就老人參加全民健康保險之保險費、部分負擔費用或保險給付未涵蓋之醫療費用無力負擔者,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應予補助。

( 6 )老人搭乘國內公、民營水、陸、空大眾運輸工具、進入康樂場所及參觀文教設施,應予以半價優待。

( 7 )無扶養義務之人或扶養義務之人無扶養能力之老人死亡時,當地主管機關或其入住機構應為其辦理喪葬;所需費用,由其遺產負擔之,無遺產者,由當地主管機關負擔之。

( 8 )雇主對於老人員工不得予以就業歧視。

老人因直系血親卑親屬或依契約對其有扶養義務之人有疏忽、虐待、遺棄等情事,致有生命、身體、健康或自由之危難,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得依老人申請或職權予以適當短期保護及安置。老人如欲對之提出告訴或請求損害賠償時,主管機關應協助之。

依法令或契約有扶養照顧義務而對老人有下列行為之一者,處新臺幣三萬元以上十五萬元以下罰鍰,並公告其姓名;涉及刑責者,應移送司法機關偵辦

一、遺棄。二、妨害自由。三、傷害。四、身心虐待。五、留置無生活自理能力之老

人獨處於易發生危險或傷害之環境。

六、留置老人於機構後棄之不理,經機構通知限期處理,無正當理由仍不 處理者。

老人教育措施主管機關應協調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提供或鼓勵民間提供下列各項老人教育措施:

一、製播老人相關之廣播電視節目及編印出 版品。二、研發適合老人學習之教材。三、提供社會教育學習活動。四、提供退休準備教育。

休閒活動主管機關應自行或結合民間資源,辦理下列事項:一、鼓勵老人組織社會團體,從事休閒活 動。二、舉行老人休閒、體育活動。三、設置休閒活動設施。

( 2)婦女福利A.國家應維護婦女之人格尊嚴,保障婦女之人身

安全,消除性別歧視,促進兩性地位之實質平等(憲修 10 )。

B.為加強照顧婦女福利,扶助特殊境遇婦女解決生活困難,給予緊急照顧,協助其自立自強及改善生活環境(特殊境遇婦女家庭扶助條例) 。

C.行政院會通過 「就業保險法修正草案」增列育嬰留職停薪津貼:子女三歲前,父母都可各自請領育嬰留職津貼半年,依投保薪資六成領取。

C.行政院成立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內政部成立性侵害防治委員會、家庭暴力防治委員會。

D.婦女政策綱領、婦女政策白皮書、性騷擾防治法、性別工作平等法。

4.原住民福利國家應依民族意願,保障原住民族之地位及政治參與,並對其教育文化、交通水利、衛生醫療、經濟土地及社會福利事業予以保障扶助並促其發展(憲法增修條文 10 )

年滿五十五歲之原住民,在國內設有戶籍,且無下列各款情事者,於本法施行後,得請領每人每月新臺幣三千元至年滿六十五歲前一個月為止。

5.新移民福利外籍配偶人權保障和福利等,正研議中。內政部實施「外籍配偶生活輔導、語言學習及子女課後照顧服務實施計畫」。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