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 2020 年5月26 日 星期二 责编 王珊 责校 张勤才 Email “香菇...

Preview:

Citation preview

A2 责编/王珊 责校/张勤才 Email:wqwdyq@sina.com要闻·灵宝新闻2020年 5月 26日 星期二

本报讯(记者何英杰 通讯员赵圆圆)5月 20 日,灵宝市召开弘农涧河流域综合整治工作视频动员会,全面部署弘农涧河流域综合整治工作,动员该市上下紧盯目标,扛起责任,群策群力,以高度的使命感和紧迫感保护母亲河、扮靓母亲河,实现人水和谐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会议设立主会场和分会场。何军、王跃峰、侯乐见、段青菊、卫光、李玉林、刘耀玺、王正伟、郭仙朋、李广庆、郭建体等县级领导,13 个乡镇党委书记,涧东区和涧西区管委会党工委书记及灵宝市直单位负责人在主会场参加会议。

灵宝市委副书记、市长何军在主持会议时要求,各级各部门要站在守护灵宝“母亲河”的高度,充分认识弘农涧河流域综合整治的深刻意义,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坚决打赢打好这场硬仗。

何军要求,要以扎实有力的举措,高质量推进综合整治,重点要做好沿河渠排污口集中整治、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河道“四乱”问题整治、农村面源污染整治、城区餐厨垃圾污染整治五方面工作。

何军要求,各级各部门要以严格的责任落实,确保综合整治取得实效。要上下联

动,层层压实责任;要宣传发动,营造浓厚氛围;要多措并举,提供资金保障;要严督实导,做到奖罚分明。

何军强调,各级各部门要提升站位,坚定信心,强化落实,奋力打好综合整治攻坚战,让我们的母亲河更加清澈、更加亮丽,让我们的城市更加美丽、更加宜居,为推动灵宝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会前,与会人员一同观看了沿河排污问题通报专题片。会上,灵宝市委副书记王跃峰传达了综合整治方案。灵宝市直单位、各乡镇(管委会)负责人递交了责任书;该市住建局、城管局、生态环境局、尹庄镇、五亩乡、

川口乡、涧东区、涧西区等单位负责人作了大会发言。

据了解,此次整治,在范围上,主要围绕“三河四渠”,即弘农涧河、灞底河、断密涧河,跃进渠、太平渠、窄口灌区总干渠和东干渠;在任务上,主要有五个方面,即沿河渠排污口集中整治、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河道“四乱”问题整治、农村面源污染整治、城区餐厨垃圾污染整治;在时间上,从即日起到 6月 30日,全面完成污水和垃圾处理任务;在目标上,到 7月中旬,弘农涧河岳渡段以上保持一类水标准,城区段达到二类水标准,经过一污、二污处理后入黄河水达到三类水标准。

本报讯(记者何英杰 通讯员李卫超)5 月 23 日,《汇聚清流润崤函》首发仪式暨作品研讨会在灵宝举行。灵宝市四大班子领导、红线渠建设参与者代表、《汇聚清流润崤函》编 辑 作 者 代 表 、卫 家 磨 灌 区 管 理 局 干 部 职 工 共 60 余 人 参加。

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由灵宝市卫家磨灌区管理局组织编撰的《汇聚清流润崤函》,日前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该书是以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灵宝人民修建历史上第二大水利工程红线渠和卫家磨水库为背景,撰写的一部记实性文学书籍。全书分为四大部分:“天河”丰碑——修筑红线渠工程纪实;激情岁月——修建红线渠和卫家磨水库亲历者回忆录;砥砺前行——红线渠二次改线和卫家磨水库二次上马的建设过程;泽润崤函——整个卫家磨灌区为农业生产和三门峡城市供水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全书共收录了 67 篇纪实文章,56 万字。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为改变十年九旱的自然环境,灵宝市人民不等不靠,艰苦奋斗、自力更生,不怕牺牲、无私奉献,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勇敢地向大自然宣战,用勤劳和智慧开凿了灵宝的“人工天河”——红线渠,在桃林大地上矗立了一座不朽丰碑。

在红线渠建设过程中,面对极其艰苦的自然条件和险恶的环境,广大水利战士在没有任何现代化施工设备的情况下自带干粮、风餐露宿,战酷暑、冒风雪,用自己的双手和简陋的劳动工具,用最原始的施工方式,从一锹、一锨、一筐、一担开始,劈山凿洞、遇沟架桥,克服了难以想象的重重困难,挑战了一个又一个的“不可能”,建成了堪称人间奇迹的灌溉工程。特别是他们无惧塌方、冒顶、渗水、烟熏的危险,义无反顾、勇往直前,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在 5 年时间里修筑了长 21 公里、宽和高各为两米多的盘山、穿山渠道,开凿隧洞 34 个,共计 8 公里长,修建渡槽 11 座、倒虹吸 3 座、各种闸门 26 座。工程建设过程中涌现出来的以杜丙正为代表的众多英模人物和英雄集体闻名全国;铸造形成的“艰苦奋斗、矢志不移、迎难而上、砥砺前行”的红线渠精神,激荡人心、催人奋进。1970 年 3 月 9 日和 1972 年 12 月 2 日《河南日报》一版头题分别报道了红线渠竣工通水及烈士杜丙正的感人事迹。

研讨会上,编委会顾问、灵宝市政协原副主席刘鸿远讲述编撰《汇聚清流润崤函》的初衷;主编樊博高讲述《汇聚清流润崤函》采访编辑过程;卫家磨水库、红线渠建设者代表赵晋基、孟会仙、陈满峰、党安才和特邀嘉宾王志新、张予宝,作者代表张安民、吴高义、张新英,职工代表连泽园等先后发言,讲述了那段难忘的岁月。

近年,卫家磨灌区承担着三门峡、灵宝城市居民用水和农田灌溉的双重任务。研讨会上,该市要求,全市上下要通过追忆建设红线渠的伟大壮举,讴歌红线渠建设过程中的英雄楷模人物,真正使“艰苦奋斗、矢志不移、迎难而上、砥砺前行”的红线渠精神成为今后工作的宝贵财富和动力之源。该市宣传、党校、团市委、教育、文化旅游等部门要立足自身职责,结合各自工作实际,深入挖掘红线渠精神内涵,利用好身边的红色资源,大力开展学习教育活动,不断加大宣传力度,让红线渠精神滋养心灵、发扬光大。

本报讯 5 月 22 日,灵宝市文联 2020 年度文艺工作座谈会召开,总结回顾 2019 年度和今年前阶段工作,对 2020 年度重点工作进行部署。

今年以来,灵宝市文联组织广大文艺工作者牢记初心使命、主动担当作为,紧紧围绕各级宣传工作会议精神和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积极发挥各专业协会优势,以文学、音乐、摄影、书法、美术、短视频等艺术形式,创作出大量优秀文艺作品,在国家、省、市各级媒体平台发表,结集出版《函谷》灵宝市文艺战“疫”作品专刊,部分书画作品赠送市防疫指挥部永久收藏。在三门峡市第二届、第三届文学艺术成果奖评选活动中,灵宝市分别有 33 件和 38 件优秀作品获奖,名列三门峡市各县(市、区)首位。同时,灵宝市文联还与市图书馆、新华书店等文化部门联合,通

过读书会等形式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志愿者活动,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据悉,2020 年灵宝市文联将全市宣传思想工作“十大工程”作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推动全市宣传思想工作实起来、强起来的总载体、总抓手,重点围绕“讲好灵宝苹果故事”精品创作展赛、打造寺河山刘柏村特色艺术村、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系列采风创作活动、组织实施中国摄影文化城灵宝摄影基地建设工程等重点工作,全面加强文艺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文艺工作政治引领、协会班子建设和协会活动管理,加大文艺精品创作力度,推出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标志性文艺作品和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代表性文艺家,进一步提高灵宝文艺创作整体水平,打造具有灵宝特色的文艺品牌,为繁荣发展该市文艺事业贡献力量。 (卫伟)

灵宝市部署弘农涧河流域综合整治工作让河流更加清澈、亮丽,让城市更加美丽、宜居

传承红线渠精神 讲好灵宝故事

《汇聚清流润崤函》首发仪式暨 作 品 研 讨 会 举 行

本报讯“我已经种植了 2万袋香菇,还想再扩大规模,可是手里缺钱,听说农商行有

‘香菇贷’,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竟然贷到了30万元,四五天就办好了,这可救了我的急。”这是日前卢氏县官坡镇育新村二道沟口组的李章文说的一段话。在卢氏县,像他这样想发展致富却因为资金不足的农户还有很多,卢氏县农商行推出的“香菇贷”解了广大农户的燃眉之急,被群众称为“及时雨”。

李 章文从 2010 年开始进行食用菌种植,每年两三万袋,年收入四五万元。这次30万元贷款资金到位后,他计划发展香菇 11万袋,预计年收入十余万元。近年,卢氏县的食用菌产业由反季节香菇向一年四季生产香菇转变,由原来的林下地栽模式向标准化钢构大棚发展,一方面增强抗自然风险能力,另一方面也提高了香菇的产量、质量。转型过程中,由于建设标准化大棚等设施需

要资金较多,像李章文这样的普通农户没有能力实现。卢氏县政府了解到情况后,在金融扶贫“卢氏模式”的基本框架下与郑州农业担保股份有限公司、卢氏农商银行三方合作,通过政银联动、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为农户或合作社提供无抵押、无担保、低成本的信贷资金,帮助广大想发展产业的农户实现了愿望。该模式不仅破解了香菇种植户贷款难、担保难的问题,有效解决了农户的

资金需求,而且使农户足不出村即可享受高效、便捷、低成本的金融服务,同时有助于生产菌棒的企业及时回笼资金,更好地进行生产经营。

据了解,卢氏县有 11.5 万人种植香菇,年产鲜菇 45 万吨,带动约 8200 户 3.2 万人脱贫致富,香菇产业成为卢氏县主要扶贫产业。截至目前,卢氏县农商银行已发放

“香菇贷”29 户 961 万元。(丁海涛 李新霖)

本报讯(记者程倩)“欲来方寸逍遥地,且 做 文 明 洁 净 人 。”

“ 有 缘 邂 逅 ,能 解 难 言 一 事 ;无碍离开,平添惬意三分。”近日,一副副文明而又诙谐的公厕楹联 亮 相 三 门 峡 市 区 多 个 公 厕 ,花 岗 岩 材 质 的 楹 联 美 感 十 足 ,为 文 明 城 市 又 增 添 了 一 道 亮丽、雅致的风景线。

为了给文明城市创建增加亮点,提升公厕文化品位,展示楹联文化魅力,2019 年下半年,市楹联学会与市城管局联合举办了公厕楹联赛事。此次赛事共征集近 1000 副作品,入选 400余副,获奖 30 余副,并对获奖作品进行了公示。赛事结果揭晓后,报经市城管局和公厕管理所同意,市楹联学会自筹资金,将40 余副赛事获奖作品和评委作

品用花岗岩进行刻挂。历时半年多,截至 2020 年 5

月 20日,三门峡市主城区主要街道公厕楹联已经刻挂完毕。市楹联学会会长方留聚说:“我们创作、刻挂公厕楹联,在河南省走在了前列。这些公厕楹联将进一步提高三门峡城市的美誉度和知名度,并为已经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的三门峡再添重彩。”

另据了解,市楹联学会始终坚持围绕党和政府中心工作开展活动,全程参与三门峡市文明城 市 创 建 工 作 。 自 2017 年 以来,先后建成了精神文明灯杆楹联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楹联街、法治楹联步道、尊老敬贤楹联 社 区 、家 风 家 教 楹 联 文 化 墙等,为文明城市创建添砖加瓦,受到社会一致认可和好评。

本报讯 走进省级美丽乡村义马市新区办事处付村社区,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的房屋,一条条整洁的道路,一株株绿意盎然的树木……近年,付村社区坚持以党建为统领,持续强化“党建+”工作模式,不断激发社区发展活力,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得到进一步提升。

党建领航凝聚发展动能。该社区持续强化基层阵地建设,提升改造社区活动场所,新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翻新社区文化大院,基层阵地进一步规 范 提 升 。“ 火 车 跑 得 快 ,全 靠 车 头带”,该社区着力强化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党员积分管理、主题党日等基本制度,推进党员教育管理日常化、规范化、常态化,社区“两委”班子整体素质

大幅度提升,战斗力明显增强。综合整治美化居住环境。该社区

坚持把加强基层党建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动力引擎,在农村人居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中,社区党员干部带头到主次干道打扫环境卫生,引导群众广泛参与清理房前屋后垃圾杂物,通过干部群众联动,全民参与,社区环境卫生明显改善。在户厕改造工作中,该社区党支部结合实际,因地制宜采用组管网、三格式化粪池、对接市政管网三结合的方式完成户厕改造 260 余户。今年,社区又抢抓春季植树有利时机,积极推进国土绿化行动,种植楸树、松树等 32 亩,进一步绿化美化社区环境。通过党员群众齐心协力,省级

“美丽乡村”村容村貌显著改观,村民幸福感明显提升。

发展产业推动乡村振兴。产业旺则 乡 村 兴 。 该 社 区 立 足 农 业 产 业 优势,大力发展花椒种植业、林果业,通过成立花椒产业党小组,推动以强带弱、抱团发展。在党支部的带动下,社区群众积极种植花椒 2000 余亩、核桃600 余亩。花椒成熟后,社区党支部又多方联系企业,及时对接上门收购,今年又指导群众新种植、嫁接新品种花椒、核桃 300 余亩,使种植业成为社区发展的支柱产业,实现了把社区经济带活、把社区群众带富的目标。

下一步,付村社区将继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以党支部带党员、党员带群众,切实把社区群众凝聚在社区党支部周围,为社区更好更快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王磊)

本报讯 日前,在全国大力推动县域医共体建设的大背景下,渑池县医疗保障局积极探索以总额预付为主的多元支付方式改革,充分征求县卫健委、定点医疗机构意见,结合该县医保基金运行实际情况,在全市率先实行医共体总额预算打包付费制度,为确保医保基金安全平稳运行打了一剂“强心针”。

医共体内按人头总额预算打包付费的方式,即按照“总额预付、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原则,总额包干给医共体内调配和使用,超出总额部分的由医共体承担,结余医保基金全部归医共体调剂使用。通过建立“总额预付、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激励约束机制,把医保基金的支出从“医院收入”变成“医院成本”,倒逼定点医疗机构由被动式控制不合理医疗费用到主动式控制不合理医疗成本的转变,推动县、乡、村各级定点医疗机构从“治病”到“防病”的转变,实现医保基金由重拨付到重监管的转换,这对医保基金合理使用及居民健康将起到促进作用。

渑池县建立“定位清晰、结构合理、分工明确、运转高效、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管理体系,与县域内 18 家公立医疗机构签订医共体控费协议、对 6 家民营医院实行次均费用点数法支付、对市县两级精神病医院实行按床日限额支付、与市域内 5 家市级医院签署总额预付控费协议。基金预留 10%作为风险金使用,每月将剩余医保基金除去刚性支出后的 90%打包预付到医共体单位购买服务,每季度进行结算,以此提高

医保基金使用效益。该局对医疗保障支付方式制度改革的积极探

索,有效地防范和化解了医保基金的透支风险,进一步健全了医疗保障机制,推动了该县医疗保障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王伟国 韩鹏华)

本报讯 近日,市水产站举行了纪律作风整顿集中学习活动,活动集中组织学习了《整治

“新衙门作风”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加强作风建设学习资料选编》等内容,并进行了集中讨论。

活动要求全体人员从思想上认真对待,高度重视,把实际情况、实际问题摸清楚,为下一步持续深化改革做好各项准备工作,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明确目标,落实责任,突出重点,抓出成效。同时,要把纪律作风整顿的方案吃准、吃透,严格按照时间节点,一个阶段一个阶段抓好落实,做到边学 边 查 、边 查 边 改 。 在 学 习 阶段,要把方案和计划制定好,集中开展讨论,统一思想、提高认

识;在查摆问题阶段,要把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找准、找实,详细查找各种问题和不足,深入剖析原因;在整改阶段,要边查边改、边整边改,理顺工作关系,明 确 目 标 责 任 ;在 考 核 验 收 阶段,要建章立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做好总结工作。要做到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建立健全整改台账,完善各项措施,努力实现干部职工政治素质有提高、纪律 观 念 有 增 强 、技 术 水 平 有 提升 、工 作 作 风 有 改 进 的 总 体 目标,积极打造“政治坚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廉洁务实”的水产技术推广队伍,树立水产技术人员的良好形象,为促进我市水产业的绿色、健康、稳定和高质量发 展 ,提 供 坚 强 有 力 的 纪 律 保障。 (赵宪钧)

5 月 21 日 ,工 人 们 在陕州区菜园乡田家庄村安装太阳能路灯。

2019 年 ,田 家 庄 村 驻村第一书记狄宇飞向陕州区黄河河务局移民办申请61 盏太阳能路灯,近日已全部安装到位。“近几年,我们村每年都有来自河务局移民办的项目,感谢他们,更感谢国家对移民村的好政策。”该村一村干部高兴地说。

本报记者 王建栋 摄

5 月 22 日,灵宝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疗服务队携带心电图机、血压计、超声仪、冲击波等检查设备,赴该市苏村乡福地村参加灵宝市政协组织的科技、医疗、法律“三下乡”义诊服务活动。当日活动共为 350 余人次提供了诊疗服务,受到了村民们的普遍欢迎和好评。 郭海燕 摄

“香菇贷”敲开致富门 公厕楹联添彩文明城市创建

市水产站:

开展集中学习 整顿纪律作风

“新衙门作风”专项整治

渑池县积极探索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党建领航幸福路 建设美丽新家园

本报讯 5 月 25 日,尹庄镇下辖 28 个村(社区)依托“党员活动日”开展“以案说纪、以案说法、以案说德、以案说责”警示教育,多维度剖析岳渡村、南厥山村涉黑涉恶典型案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把纪律处分“一张纸”变成廉政教育“一堂课”,为广大干部敲响廉洁自律的警钟。

“清除思想之乱、意识之乱、价值之乱是 当 务 之 急 。”尹 庄 镇 党 委 书 记 张 博 表示。近年,尹庄镇针对部分党员干部精神上缺“钙”、思想上少“魂”的现状“开方抓

药 ”,多 措 并 举 推 动 以 案 促 改 工 作 常 态 化开展,促使党员干部得到思想淬炼和政治锤炼。

做实日常监督,净化政治生态。该镇在权力运行各个环节开展政治生态情况摸底调查,完善和运用好面询、蹲点式调研,逐一分析存在的问题和隐患,一事一策推进整治,及时将病症消灭在萌芽状态。

严格执纪问责,形成强大震慑。紧盯干部违纪违法行为,围绕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进行专项治理,以群众反

映强烈、巡察移交的问题线索为重点,严肃查处基层症结。形成强大警示和震慑,敦促相关党员干部主动说清情况和问题,达到查处一案、教育一片、净化一方的效果。

强化警示教育,筑牢廉洁防线。该镇召开以案促改警示教育大会,对新当选的村(社区)党总支成员开展廉政谈话,上好以 案 促 改 第 一 课 。 开 展“ 一 案 一 查 摆 ”活动,组织党员干部针对典型案例进行集中学习交流,撰写心得体会,深刻剖析自我。通过以案释纪、以案说法、以案示警,进一

步增强全镇干部职工的廉洁自律意识和拒腐防变能力。

深化标本兼治,发挥综合效应。该镇组织党员干部参观廉政教育基地、集中观看警示教育片,教育党员干部争当正风肃纪反腐的参与者、推动者,真正从身边人身边事上吸取教训、坚守底线、不碰红线,不断提高自身“免疫力”,不断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水平,以“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王霭琳)

尹庄镇:多措并举推动以案促改工作常态化开展

精心打造具有灵宝特色的文艺品牌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