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字当头 质效提升 后劲十足 前三季度武汉生产总值 快于全国1.6...

Preview:

Citation preview

增速高全国1.6个百分点,与全省持平

前三季度全市生产总值比上年同期增长

2 2019年10月25日 星期五 责编:欧阳思陨 美编:刘岩 版式:杜云秀 责校:余云霞要 闻

速度平稳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创5年

来季度同期最高增速

市统计局表示,前三季度,全市生产总值(GDP)比上年同期增长7.8%,增速高全国1.6个百分点,与全省持平。GDP连续9个季度保持7.8%以上的较快增长速度。

前三季度,武汉经济表现亮眼的主要体现在下面几方面: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3%,继续保持两位数以上较快增长态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0%,连续四个月持平。进出口总额增长7.0%,增速同比加快0.8个百分点。1至8月份,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18.0%,为近5年来季度同期最高增速。

经济结构优化第三产业压舱石作用越来越大,企业

成本效益好于全国全省

武汉经济发展有速度,也有质量,市统计局表示,前三季度武汉经济结构优化,质效提升明显。

经济结构方面,前三季度,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为2.4%、42.9%和54.7%。与上年同期相比,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比重均下降0.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提高0.4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0%、37.0%和62.0%。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于第二产业25.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贡献率比上半年提高5.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作为我市经济增长压舱石的作用越来越大。分行业看,营利性服务业、建筑业、金融业保持较快增长,增速分别为 14.6%、10.4%、9.4%,领先于其他行业。

质效方面,企业成本效益好于全国全省。1至8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百元营业收入成本81.59元,同比下降0.69元,低于全省2.34元,低于全国2.80元。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幅高于全国、全省。

市场主体加快壮大。截至9月末,我市工商登记户数125.01万户,增长8.7%,增速比上半年加快1.9个百分点。其中新登记企业8.25万户,增长15.9%。

经济发展后劲足新兴产业投资持续高速增长,高新技

术产业加快壮大

随着转型加快,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和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新动能引领作用不断增强,武汉经济发展后劲十足。

市统计局表示,我市新兴产业投资持续高速增长。前三季度,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增长31.5%,增速高全市投资 21.2 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产业投资增长73.5%,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投资增长63.5%,新材料产业投资增长25.3%。以“芯屏端网”项目投资为主的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40.3%。

制造业转型步伐加快,前三季度,全市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5.4%,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长28.0%,增速分别高于全市投资15.1和17.7个百分点。传统制造业也加快了升级改造步伐,增强市场竞争力,如冶金、造纸、纺织等行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较快,分别增长85.8%、29.0%和13.1%。

动能聚集,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壮大。全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955.24亿元,增长16.0%;占GDP比重25.6%,比2018年提高了2.1个百分点。

新兴产业加快成长,前三季度,全市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7.9%和12.2%,增速分别同比加快8.1和2.7个百分点。以新技术为引领的相关服务业营业收入保持较快增长,1至8月,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速分别达到26.4%、24.6%,拉动全部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9.0个百分点。

消费升级势头良好,服务消费和品质消费增长较快。新业态增长较快,全市限上零售业无店铺业态零售额增速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个百分点。

新兴产业投资持续高速增长

前三季度,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增长31.5%增速高全市投资21.2个百分点以“芯屏端网”项目投资为主的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40.3%

全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955.24亿元,增长16.0%占GDP比重25.6%,比2018年提高了2.1个百分点

“稳”字当头 质效提升 后劲十足

前三季度武汉生产总值快于全国1.6个百分点

停水了、渍水了、水脏了,如果碰到了这些情况,哪个群众不心生烦怨。武汉市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各单位聚焦“为民服务解难题”,着力把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系在心头、列为重点整改项目,立行立改、真改实改,一批困扰群众、与水相关的问题迎刃而解,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走心。

水来了,老旧小区居民不用“错峰洗澡”了

“再也不用天天守着泵房扳水闸了!”24日上午,洪山区珞南街黎明社区电视机厂宿舍和法院宿舍小区居民杨生巧激动地说。在洪山区有关方面推动下,这个小区新建成的二次供水系统已投入使用,下月初正式交付。

长江日报记者在小区看到,新修建的泵房和水箱立在小区显眼的位置。洪山区水务和湖泊局供水管理办公室负责人王立新介绍,此前,小区采水用的是地下蓄水池,易滋生污物,泵房设备老化,经常失灵。“现在换的是变频大功率加压泵,不锈钢密封贮水罐,高效又卫生”。

电视机厂宿舍和法院宿舍建成于1995年,所在的马房山片区地势高,供水设施年久陈旧,导致水压低,泵水不力。

多年来,杨生巧自愿成了小区“供水保障员”,用水高峰期,她天天守在泵房手动扳水闸,待蓄满水后又关水闸,经常忙碌到深夜,小区居民也因用水难苦不堪言。“一到傍晚六七点,水就基本断流,做饭成问题,想洗个澡,大家还要商量错开时间”。

全市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后,洪山区聚焦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问题,区领导带头多次深入街道和社区调研,将用水难问题纳入全区主题教育检视问题清单,全力推进整改落实。洪山区水务和湖泊局立即启动电视机厂宿舍和法院宿舍小区等小区二次供水改造项目。

“最难的是沟通协调。”该项目工作人员王瑞凯说,因为水箱必须建在小区院子里,居民意见不一致,区水务和湖泊局一班人多次前往小区,与居民沟通解释,根据居民意愿,还多次修改水箱坐落位置和体积,最终的方案既保障了功能,又尽可能减少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10月前后,新供水系统试运行,杨生巧等终于盼来了水压稳定的自来水。

水退了,街道呼吁多部门合力完成“高龄小区”管网改造

“以前,咱们这里几乎逢雨必淹,现在再也不用发这个愁了!”23日上午,家住武昌区杨园街铁机路122号宿舍的童先生说起小区的管网改造,不禁喜上眉梢。

这个小区建成于上世纪50年代,由于管网老化,每逢大雨,一楼住户家中就会渍水,严重时水深可达半米。

“房里潮乎乎,墙都泡坏了!”居民曾怨声不断,然而,这个“老大难”问题一直得不到彻底解决。

第二批主题教育期间,杨园街党工委班子成员在调研铁机路社区时,将居民反映强烈的积水问题认真收集上来,并列入街道整改项目清单。

街道迅速启动“呼应”工作机制,及时协调水务、城管、房地产公司等部门和柴林集团、住户代表等现场协商管网改造,共召开了 3 次共商共治会议,讨论协商整改方案,与相关部门现场勘查,收集诉求、征求意见、积极回应。经过一个多月紧锣密鼓的改造施工,180 米的老旧下水管网改造工程完成,更换老化电线 1500 米,一扫沉积居民脸上多年的阴霾。

“‘独角戏’变成了‘大合唱’,在主题教育中深入推进‘民呼我应’改革,把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放在心上,合力加紧解决。”铁机路社区党委书记刘永胜说。

水清了,昔日“臭水塘”变水清岸绿风景线

“以前湖面全是绿色漂浮物,异味难闻,现在水变清了,在湖边遛弯看水鸟是享受。”近日,家住三角湖旁江大园小区的李先生有感而发。

一年前,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近年来,三角湖水质下降,湖中藻类异常繁殖,导致水质恶化,味道难闻,对附

近居民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全市第二批主题教育中,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水务局在前期已将三角湖水环

境治理工程纳入武汉市四水共治工程建设项目的基础上,持续检视发现问题,将三角湖截污工程及湖底清淤工程纳入主题教育“为民服务解难题”项目,进一步推进整改落实。

中交二航局三角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项目部刘亮介绍,该项目通过智能分流井,从源头上截流污水;通过使用新型填料建造人工湿地可脱氮除磷,提升污水处理效率;通过微生物投放,栽种挺水、沉水植物,优化调整鱼类种群结构等,使得湖水水体具备自净功能;还通过一套数字化、信息化设备对湖泊生态系统及水质进行24小时监测。

治理后的三角湖水质明显提高,已形成水清、岸绿、鱼游的生态格局。目前,截污管道工程、湖底清淤工程均已完工。治理后污水经调蓄池收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避免入湖,水体各项指标已经稳中向好,逐步提升。

(长江日报记者宋磊 见习记者雷衎 通讯员吕玉玲 蔡杰)

﹃为民服务解难题﹄破除﹃水之困﹄

﹃水压不足难洗澡﹄﹃楼栋逢雨必淹水﹄等问题解决了

深入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洪山区珞南街黎明社区电视机厂宿舍和法院宿舍小区内,洪山区水务和湖泊局工作人员正在检查新建成的二次供水系统运行情况 长江日报记者宋磊 摄

武汉人饭碗稳荷包鼓

长江日报记者马振华 通讯员周钢 陈阳

稳中有进

稳中提质

稳中向好

10月24日,我市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成绩单发布。市统计局、国家

统计局武汉调查队表示,武汉全市生产总值(GDP)连续9个季度保

持7.8%以上的较快增长速度。

“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

7.8%是个较快增长速度。”对于武汉前三季度表现,市统计局有关负

责人这样认为。市统计局分析前三季度武汉经济运行情况认为,我市

国民经济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稳中向好。

GDP连续9个季度保持7.8%以上的较快增长速度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3% 继续保持两位数以上较快增长态势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0% 连续四个月持平

进出口总额增长7.0% 增速同比加快0.8个百分点

1至8月份,全市规模以上

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18.0% 近5年来季度同期最高增速

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幅高于全国、全省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百元营业收入成本81.59元低于全省2.34元,低于全国2.80元

市场主体加快壮大截至9月末,我市工商登记户数125.01万户,增长8.7%增速比上半年加快1.9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作为我市经济增长压舱石的作用越来越大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0%增加值占GDP比重为2.4%,下降0.2个百分点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7.0%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2.9%,下降0.2个百分点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2.0%增加值占GDP比重为54.7%,提高0.4个百分点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全市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前三季度增加值

医药制造业前三季度增加值

17.9%

12.2%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1至8月增速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1至8月增速

26.4%

24.6%

长江日报讯(记者马振华 通讯员王青 李昌勋 陈阳)市统计局分析前三季度武汉经济运行情况时表示,我市居民收入稳定增长。

前三季度,全市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79%,保持了稳定增长。

截至9月底,全市新增城镇就业21.1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98%,控制在3.2%的目标值以内。

“四上”法人单位从业人员期末人数同比增长 9.9%;从业人员平均工资增长加快,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4.6个百分点。

延伸>>>制图 刘岩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