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湖要做盛宴 更需烹小鲜” - xsrb.xsnet.cn ·...

Preview:

Citation preview

■文/周子青

9月19-20日,2019“世界旅游联盟·湘湖对话”在萧山隆重举行。在这场盛会的背后,有那么一群人,他们默默无闻地做着后勤保障工作,用专业的付出保证本次论坛的高水准运作,给领导嘉宾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他们就是坚守岗位、时刻保持待命的绿衣工作者,和面带微笑、时刻准备服务的蓝衣志愿者。据悉,现场共有100名杭电的志愿者、34名浙旅院的实习生、60多名湘管委和湘旅组成的工作人员。

尽心尽职守候,树立良好湘湖形象

“我们代表的不只是湘湖的形象,更是萧山的形象、中国的形象,所以一定要把工作做细,让宾客有舒适的出行体验,给他们留下良好的印象。”潘宏,是交通组的一位工作人员,需要统筹负责600多位湘湖对

话来宾的交通接泊工作。自9月15日接受任务以来,潘宏几乎都没怎么合过眼,一直奔波在机场、高铁站之间,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宾客提供最优质的出行服务。

同样负责来宾接机服务的鲁启航,每天都在机场坚守到深夜,只为确切保障落实每位来宾的接机工作,让他们在下飞机的第一时间就能感受到湘湖的热情与友好。“许多来宾都是夜里的航班,为了给他们提供最好的服务,我觉得累点也没什么。每当看到他们脸上洋溢着的笑容,就感觉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有价值的。”

像潘宏、鲁启航一样坚守在岗的工作人员、志愿者还有很多。在许多时候,为了及时保障来宾的需求,他们只能简单的扒拉几口方便面、小面包,就匆匆忙忙地奔赴各自岗位。

优秀团队加持,凝聚力量协同作战

一场活动的顺利举办,离不开一支优

秀的幕后团队。湘湖对话的顺利召开,与那群奋战在一线的工作人员凝聚力量、协同作战所做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在这次活动中,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团队的力量无穷大,很庆幸拥有一个这么优秀的团队,大家一起为了一个共同目标奋斗的感觉真的很棒!”张燕丽是本次论坛考察和演出统筹工作的负责人之一。为了18日晚上的“会员之夜”招待晚宴,张燕丽连续多日从早上七八点忙到深夜十一二点,每天睡前还要在脑子里过一遍整个活动流程。超负荷的工作强度压垮了小小的身躯,19日晚张燕丽一边流着鼻血,一边仍然坚持工作,完成当天工作后才回家休息。那天她用纸巾塞着鼻孔到处奔波的模样,让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综合考察组的工作人员叶春红,活动期间恰好撞上了女儿的生日。但是,由于忙碌的工作,最终没能陪在女儿的身边。叶春红告诉记者:“虽然会有遗憾,但是工作优先,我们是一个团队,不能因为我给

大家拖后腿。”正是这支优秀团队的不懈努力,在很

大程度上确保了湘湖对话的圆满落幕。

保持最佳状态,历经考验焕发光彩

会场中,身着蓝白配色制服的志愿者们青春洋溢,面带微笑地为来自各国的宾客服务,彬彬有礼。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彰显着湘湖的热情,构成了一道别样的风景。会场,因他们的存在而更加井然有序。

孟瑞韩是注册组的志愿者,主要任务是帮助来宾完成报到注册。在这次志愿工作中,最让他印象深刻的是一位来自印度尼西亚的外宾。“起初我们在根据他的信息进行查找时发现没有这个人,后来核对了才知道原来是遗漏了一个小符号。”这一小小的插曲,让孟瑞韩深刻意识到了在志愿服务工作中细心的重要性,也让他明白:“在这样一个大的活动中,你代表的并不只是你,而是一个国家的形象,所以

一定要用最好的一面去服务他人。”志愿者们用正能量的积极形象,时刻

保持最佳状态为宾客提供服务的同时,更多的是在历练、打磨中收获了宝贵的学习体验。

徐锽烨在本次论坛中主要负责会务工作。每次会前都有许多的准备工作,虽然很辛苦,但在徐锽烨的眼中,这更多而言是一个良好的学习机会。“很难得参与这种大型国际会议,我个人第一次这么近距离接触各界大咖。要为来自多国的来宾提供优质服务,我觉得任务重大。此前我们也接受了很多培训,虽然辛苦,但学到了很多东西,我觉得很值得,这些技能对我将来的发展都很有帮助。”

活动当中还有许许多多跟他们一样为“湘湖对话”默默付出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他们坚守在岗,用最优的状态、最好的服务为“湘湖对话”的顺利召开努力着,在此,让我们用最真诚的声音对他们道一句:“你们辛苦了!”

他们用行动赢得世界赞誉——走近“湘湖对话”的工作人员与志愿者

工作人员、志愿者和故宫学院院长单霁翔合影留念

X I A O S H A N D A I L Y

2019年9月23日 星期一

责任编辑:李晨曦444 故事

杭州城市眼智汇磁力场创享幸福城

■文/记者 徐文燕 摄/通讯员 黄雨琦

“湘湖对话”期间,湘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再一次位于世界旅游业的聚光灯下,这场“盛宴”对湘湖意味着什么?湘湖如何把对话资源转换为发展的能量?记者对湘管委副主任韩钟进行了采访。

走上世界舞台的高光时刻

问:世界旅游联盟.湘湖对话在湘湖之畔举行,这一盛会对湘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意味着什么?有怎样的积极意义?

答:我觉得首先要从世界旅游联盟总部和世界旅游博物馆落户湘湖说起。世界旅游联盟是由中国发起成立的一个全球性、综合性、非政府、非盈利国际旅游组织。WTA总部落户湘湖,是浙江展示美丽中国建设的一个重要窗口,也是杭州旅游打开国际化之路的又一把钥匙。而对我们湘湖来说,更是从“藏在深闺待人识”到走上世界舞台的高光时刻。

具体到今年“湘湖对话”,我们认为是一个向世界展示湘湖、推介湘湖的前所未有的舞台。为了让来自联盟会员、相关政府机构、国际组织、国际旅游业界、学界和新闻界的嘉宾们对湘湖有一个更加直观的了解,而不仅是通过宣传册或短暂游览来认识湘湖,我们精心策划了“世界旅游联盟会员之夜”活动,通过在下孙文化村等景点的沉浸式体验,让他们充分地感受湘湖的历史、人文、生态。借助这样的舞台,湘湖的国际化大门正在缓缓打开,不断吸收和集聚更多的人气,推动知名度与美誉度更上一个台阶。

从环境生态圈递进到产业生态圈

问:“湘湖对话”让湘湖成为萧山、杭州乃至浙江走向世界的一扇重要窗口,湘管委将如何利用资源优势,让这样一场盛会转化为更多发展能量?

答:今年“湘湖对话”的主题围绕“旅行增长与产业变化”,对于湘湖来说,通过这样一次盛会,我们要对湘湖今后的发展有一个更高的预判。湘湖其实很年轻,过去10多年时间,湘湖一直主要是围绕恢复性建设展开。但近年来,我们正经历一个做“湖”到做“城”的转换。

目前我们正推动湘湖向一个成熟的,集名湖观光、文化体验、研学游乐为一体的国际化生态人文旅游目的地前进。现阶段,努力方向包括进一步打造酒店集群,举办比如

“湘马”等大型活动,开发特色研学产品等。同时我们要充分利用这次盛会的影响力,在环境生态圈的基础上,依托湘湖的资源,进一步打造产业生态圈,拥抱数字经济、生物医疗、金融服务等板块,成为萧山深度融入大杭州,主动接轨长三角的重要阵地。从现阶段来看,最大的红利就是随着湘湖影响力、知名度的提升,通过湘湖环境生态圈向产业生态圈递进也迎来了良机。

五大关键词建设任重道远

问:此次大会上观点碰撞,有许多世界旅游产业的新趋势、新观点呈现,如果

就湘湖当前及未来发展说出几个关键词,您认为有哪些?

答:要有做“盛宴”的游刃有余,又要有烹“小鲜”的回归初心。我觉得,结合现阶段度假区建设,我认为主要还是五个常用关键词。

其一、全域景区。景观建设其实是整个湘湖的基础。湘湖始建于北宋,但到近代已湮废殆尽。实际上真正开始保护和建设,是在2003年之后。萧山区委区政府尊重民意、倾听民声,通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圆了老百姓的湘湖梦。答案是,湘湖的景观包括夜景等等还有一

个提升打磨空间,需要不断筑基,要以全域旅游为抓手,不断巩固生态基底、完善基础配套。

其二、文旅融合。文化与旅游互为灵魂。湘湖有着8000年的跨湖桥文化、2500年的越文化、900年的水利文化,是萧山历史文脉所在。我们要深入挖掘跨湖桥文化内涵,强化旅游文化体验,整合各种人文资源,来满足游客多样化文化消费需求。比如这次“世界旅游联盟会员之夜”,我们在下孙文化村推出了越宴,“馈鱼退敌”、“卧薪尝胆”等,每道菜都是一个湘湖典故,这种文化的沉浸可以让来宾对湘湖文化有更深刻的认识。

其三、生态保护。形容湘湖,我们常用一句诗,就是“两岸好山青嶂列,一泓新水绿罗铺”。湘湖是杭州的“蓝心绿肺”、“有氧组团”。如何让这样一幅烟雨空濛的水墨画,保持

住特有的韵味?今年1月1日,《杭州市萧山湘湖旅游度假区条例》正式实施。这是萧山首部地方性法规,施行中充分贯彻“把保护放在首要位置”这一精神。对于湘湖,我们始终坚持让建设开发成为最大保护的理念,未来,在规划管控、产业准入、市民素养等方面不断深耕,让湘湖成为“两山理论”在浙江的生动实践。

其四、智慧旅游。湘湖其实已经经过智慧旅游一期二期的建设,但遗憾的是,坦然说,市民或游客在这方面的直观感受还不强。所以我们下阶段将重点推

进智慧旅游,打造一个全范围的智慧解决方案。简单说,我们围绕整个度假区设定了一个智慧化场景,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从管理、服务、营销三个板块入手。

其五、深度融杭。当前湘湖上下凝聚着深度融杭共识,牢固树立“产业思维”,实施数字经济、生命健康、金融创新等新兴产业与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工业智能等新制造业双引擎驱动。钱塘江时代,我们要打造的不仅是江和湖的汇流区,更是新智力、新经济、新动能的汇流区域、创新之源和产业高地。

做好主客共享的文章

问:世界旅游联盟总部和世界旅游博物馆今年已经开工,目前进展如何?

答:世界旅游联盟总部及世界旅游博物馆已经于今年3月23日正式开工建设,目前已完成基础工程施工,工程建设进展顺利。整个工程计划到2020年底完工并交付使用,这是一个“交钥匙”工程,将移交给世界旅游联盟。

根据设计方案,湘湖压乌山岛整体定位为一个开放式、公共服务型景区——即以“泛博物馆”理念,将全岛建设成集博物馆和旅游公共配套设施于一体的整体性、开放式“大景区”,将主要体现

“国之文化、宋之美学、越之风韵、萧之精神”,是文旅融合的经典之作。

众所周知,开放性和融合性是湘湖的最大特色之一,我们将以“文旅+”“创新+”的思维,以建设这一重大项目为契机,进一步做好主客共享的文章,充分体现改革成果全民共享的理念。

“湘湖要做盛宴 更需烹小鲜”——“湘湖对话”期间专访湘管委副主任韩钟

湘管委副主任韩钟接受采访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