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放炮对动植物的影响降至最低enews.sinopecnews.com.cn/zgshb/images/2016-12/12/8/... ·...

Preview:

Citation preview

8 2016年12月12日

油气周刊□责任编辑:马 玲 □电话:59963159 □邮箱:lingma@sinopec.com □审 校:于建生 □版式设计:李 默

职业健康杯新 闻 摄 影 比 赛

两小时巡一次井

图图11

图图22

华东钻井杯征文华东钻井杯征文

石油文化● ●

●社址:北京市朝阳区吉市口路 9号 ●邮编:100020 ●传真:59762248 ●电话:□总编室:59963393 □ 报刊发行:59963210 □广告部:59963205 ●广告经营许可证:京东工商广字 0239号 ●印刷:工人日报印刷厂 ●报价:□每月 16.50元 □零售每份 0.80元

女工喜欢上国画

□ 赵 云 文/图

提起梁莎,西北油田采油三厂的不少人都会竖起大拇指。今年油田搞形势任务及廉洁教育,她历时一个多月,精心绘制了一组孺子牛图。牛的形态各异、造型生动,深受大家好评。

谈起绘画,梁莎有说不完的话题。“我们厂坐落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边缘,业余生活单调,我一直想找点自己感兴趣的事做。”梁莎说。

说来也巧,一天晚饭后,她和同事去散步,聊天时得知厂里要搞绘画展,不知怎么就动心了。走了一半路,她调头就去找用来画画的宣纸。

当她回到宿舍,把宣纸铺在写字台上,又拿出准备好的毛笔和颜料时,心里既紧张又心奋:“上中学时,学校黑板报上的简笔画都出自我的手,但画国画还是头一次,心里真没底。”

此后,梁莎的生活变得忙碌起来。只要听说厂里购买了新书,她就去找画册看。积累素材光看画不够,梁莎还经常拍照。不到半年,她就拍了 300多张照片,各种画册买了几十本,细算下来花了将近千元,但她觉得很值。

一次,为了搞创作,她连续 20多天伏案作画,手腕酸痛,眼睛也熬成了熊猫眼。但当听到工会主席韩拥胜评价她画得真不赖时,她开心极了。更开心的是,她的花鸟、山水等国画作品也开始在厂里的书画展展出了。

今年,为了提高水平,她又拜了一名远在武汉的国画大师。由于在戈壁工作,不能登门拜访,她就把作品拍摄成照片发给大师。在大师的远程指导下,梁莎的绘画技艺突飞猛进。“是绘画让我在戈壁的工作生活变得不再枯燥,我会坚持画下去,成为戈壁滩上的工人女画家。”梁莎说。

小伙爱上十字绣

□ 周先贵 桑 瑶

“快来看看龚亮的大作,真的好漂亮啊!”“像、太像了!”下班后,一群员工聚在 108 宿舍,边看龚亮绣十字绣,边啧啧夸赞。

龚亮是江苏油田矿业开发总公司新疆分部的员工。来自四川遂宁,别看他今年只有 26 岁,却在新疆工作了 5年。

在塔河油田,工作之余,喜欢绣十字绣的大多是女员工。她们绣的作品吸引了不少男员工,龚亮便是其中之一。看到栩栩如生的作品,龚亮也禁不住拿起绣花针学了起来。

龚亮说:“刚来疆时,不太适应西部的工作环境,大漠干燥、生活枯燥、心情烦躁,自从爱上十字绣后,压力没了,思乡之情也淡了。”

针、线、剪刀就放在宿舍,下班后回到生活基地,龚亮有时间就绣一把。他说:“十字绣教会了我很多,不仅让我学会了娴熟的缝缝补补,而且提高了审美水平,磨炼了耐性和毅力,让我工作起来更加细心、耐心和有恒心。”

五年来,他先后绣了“百年好合”“坐莲观音”“家和万事兴”“一朵玫瑰”等十余件作品。看到一个个鲜活的字和图案浮现于绣布上,他的快乐油然而生。

□本报记者 戴 莹

黄澄澄的梨,红彤彤的枣,看起来真喜人。“今年,俺家果子收成好着呢,多亏你们放炮时特别小心,避开了开花期和挂果期。俺摘了些,给咱小兄弟们尝尝鲜!”这天一大早,家住湖北省潜江市周矶镇的张大伯,笑嘻嘻地拎着两袋水果,硬塞到赵旭手中。

赵旭是地球物理武汉勘查公司270地震队队长,不久前,他率队圆满完成了周返开发三维勘探项目。由于该项目施工区域不仅遍布油气管网、公路、铁路,而且有大片的种植养殖区,工农关系复杂,不少人都认为这项任务根本不可能完成。

面对重重困难,270地震队采取优化施工设计、做好说服工作、智能化施工等措施,不仅完成了任务,而

且得到了老乡的理解与支持。

优化施工设计,巧施“腾挪”功,避障保生产

“在石油‘寒冬期’,能有这么一个重要的勘探项目,一定要优质高效地完成!”项目启动之初,公司领导反复强调。

然而,在仔细勘察地形后,270地震队的队员傻眼了:工区位于湖北省潜江市,施工面积大,涉及周矶、高场、后湖等 15个乡镇 500多个村组。工区内不但有高铁、国道、堤坝,而且有成片成片的种植养殖区;油气管网密布,川气东送、西气东输、华润管道、油田管网等管线穿过工区,禁炮区占工区总面积的67%。

怎么办?首先要优化施工设计。该公司派出大量设计人员,在野外反复踏勘,针对高铁、国道、河堤、油气管线、种植养殖区等,制定出详细的设计方案。

270地震队与地方政府及地方铁路、高速公路主管单位联系,获得铁路、公路等公共设施设计详图,测算与它们的安全距离,不断调整排列和炮点部署的位置。

270地震队还遍访各油气管道巡线员,了解地下油气管道走向,在施工中避开。周矶地区是老油区,地下的

油井管网错综复杂,由于资料缺失,很难弄清地下管网的走向,这给施工出了一道难题。270地震队员工王斌、闻庆春几经周折找到江汉采油厂采油19队的一名退休员工,在他的帮助下,才弄清了周矶地区老油井的管网情况。

“我们队前期全面踏勘进行了 3次,室内优化设计15次,临时更改设计200次,为的就是避开障碍,确保生产。”赵旭说。

做好说服工作,保护农户利益

“美国进口水蚯蚓、龙虾、鳝鱼等特种养殖3.6万多亩,鲢鱼、黑鱼等家鱼养殖 2.6 万亩,桃、梨、葡萄等种植面积两万多亩……别说放炮,农户连线都不让摆,这可咋整?”为了早点

“开炮”,赵旭他们愁死了。只有挨家挨户做说服工作。一天傍晚,270地震队党支部书

记罗辉和同事,提着肉、菜,敲开一家农户的大门,对他说:“施工晚了,能到你家做点饭吃吗?”他们一边和农户一起做饭、吃饭,一边唠嗑:“家里几口人?”“孩子多大?”“今年收成如何?”一点点拉近距离。很快,罗辉他们已

“哥、嫂”叫得十分亲热。可“要在鳝鱼池旁布线”的话一说出口,农户的脸一下子拉长了:“那可不行!鳝鱼全是我贷款买的,万一给震死了怎么办?”罗

辉赶紧打包票:“我们有安全距离,绝不会震死鳝鱼。万一死一条,我们赔一池子鱼。”农户终于答应让布线。

为保护农户利益,罗辉他们自学了很多种植养殖知识,想了不少保护动、植物的妙招。比如,施工时提前两小时,启动鱼塘增氧机,让鱼儿活跃起来;放炮作业前,帮农户把养鸡场的鸡赶到院落,让鸡跑起来、跳起来,不趴在地上,免受地震放炮影响;遇上养鸭户,和鸭主人一起,把鸭子赶到水里去,给鸭子喂食……

一次,为确保鱼塘里的小黄鱼不受地震放炮影响,放炮前,270地震队派了100多名员工,用竹竿不停拍打水面,不让小黄鱼沉底。“这哪像搞工程的。”罗辉摇摇头,哭笑不得。

为了抢在农户投放鱼苗、果树开花前施工,春节前,他们放弃休息,采取三班倒、“人停机不停”方式,不断搬家、摆线、放炮。“平时只有200炮,那段时间最高日产700多炮,员工几天几夜都吃住在工程车上。”赵旭说。

友好的举动和良好的作业效果,终于赢得农户的信任与理解,施工也越来越顺利。

引进智能化设备,确保安全施工不扰民

施工难度大、风险高,270地震队

引进先进的涉爆安全记录仪、英顿击湃采集导航系统等高科技装备,做到施工安全高效不扰民。

队员在电脑和手机上分别下载英顿击湃采集导航系统软件,成功实现电脑和专用手机相连,形成远程互联。管理人员足不出户,便能管控野外施工;一线员工通过软件的导航功能,简化优化送药路线,防止炮点遗漏。“有了它,在田间施工可少走弯路错路,避免踩踏小苗。更重要的是,它能快速准确查找炮点,确保没有炮点遗漏,村民也更放心了。”赵旭说。

涉爆安全记录仪则全程记录员工下药、炮点击发情况,如同多了一只电子“监督眼”,确保了施工安全。

“炸药、雷管的数量、编号及包药、下药、扪井等操作过程,全被我别在工衣口袋上的摄像头拍摄下来上传到公司,施工安全系数提高了很多。”270地震队下药工张兆芳说。

施工时,队员们还特意加深井深,减少药量,加大扪井力度,不让能量下冲,确保地震施工对动植物的影响降到最低。

□ 魏学英

清晨6时,程海华从增压机房走出来,踏上了回宿舍的路。尽管因增压机抢维修,他已连续工作了12个小时,但他并不急着回去。推着自行车,享受着空气里清凉的味道,感受城市渐渐升腾起来的烟火气息,捕捉青白江的变化,这是他20年来养成的习惯。

“以前这里污染严重,空中飘着刺鼻的气味、粉尘,天空昏暗低沉,让人难受。现在天空亮了、空气好了。”提到青白江的变化,程海华显得有些激动,“这得益于城市污染治理得力,越来越多的企业用上了清洁能源天然气。”

青白江,成都东部工业重镇。在这里,每天160万立方米的天然气从西南油气分公司油气销售中心青白江增压站、大弯输配气站和青白江输配气站 3座站场输出,源源不断地供往成都,以及成都周边城镇及厂矿企业。

程海华是青白江增压站站长,谈起他和这 3座站场的渊源,得将时光回溯到上世纪 90年代。1996年,从井队转岗的程海华被分配到刚刚建设完成的大弯输配气站任站长,那年,他33岁;1999年,肩负打造标准化站场

的重任,他来到青白江输配气站,站场荣誉墙上一块块中国石化五星级站库及各类奖牌记录着他的辛劳;2006年,一座新型的天然气增压站在青白江拔地而起,已43岁的他又从输气工变成增压工。

“不知不觉就20年了!”提起在青白江的过往,程海华满含深情,仿佛一切都历历在目。

“看看那边!”程海华手指远处的一座大型钢铁厂。攀成钢新厂建设那年,一天,正好他值班,接到反映管线被施工挖掘机挖断的报警电话,他没有丝毫犹豫第一时间跑到现场。面对冲出七八米高的天然气气流,他迅速设置警戒线,疏散人群。不远处,攀成钢厂内部火车正缓缓驶来,危急情况下,他冲到铁轨上打停止手势,避免了事故发生。“拦停火车”估计是程海华这辈子不敢想却引以为傲的事。

大年三十晚冒雪到十几公里外的客户阀室调压、运用各类调配手段保证客户用气……20年来,程海华工作中的插曲数不胜数。

在青白江,中国石化西南分公司和系统外公司共同为区内企业提供双气源用气保障,也暗暗形成了两家供气企业的无形竞争。“优质服务是这些

年来我们和客户建立良好友谊的秘诀。”程海华顿了顿,“我们的全心全意,也换来了客户的尊重。”

他回忆说,记得儿子即将上小学那年,因为没有本地户口无法入学,程海华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当时的客户之一川化集团公司得知后,出面解决了孩子读书难的问题。“这一上就上到了高中毕业,这事让我觉得真的很暖心。”程海华说。

“城市扩容、川化转型、成钢被兼并……”站在日渐喧哗起来的街道上,程海华细数着 20年城市的变迁。让他引以为傲的是,在这20年间,他不光是青白江发展的见证者,更是这座城市建设的奉献者。在这期间,3座站场累计输送天然气160亿立方米,而仅仅初中文化的他,也从一名普通的输气工成长为输气工高级技师,工作中研究的成果获得国家专利及局级奖励并运用于生产。

“还有两年就退休了,青白江承载了我太多的记忆,它就像一个老伙计一样,陪伴我走过了人生最美好的年华,我要继续加把油,同老伙计再走一程!”回忆让程海华有些动容,他整理了一下红色工装,骑上自行车,义无返顾地踏上了归程。

胜利油田海洋采油厂通过心理测试和心理疏导交流、专题拓展培训、全员创新创效等方式,将班站建设情况纳入价值积分管理,全面提升了班站长的综合素质。图为近日在胜利职业学院,来自该厂生产一线的班站长们,正在参加

“神笔马良”集体拓展活动。 于 辉 摄

把放炮对动植物的影响降至最低阅读提示

在种植养殖区,老乡不让施工队布线放炮。眼看施工日子越来越近,地球物理武汉勘查公司派人挨家挨户做说服工作,他们用什么方法做到施工不扰民的呢?

□ 本报记者 杨建英 通讯员 张 涛

“过两天媳妇就来井场陪我和我的‘老伙计’了,心里真高兴!”近日,河南油田采油一厂赵凹采油管理区赵 78井守井人丁湘华,在管理区微信群发出一条信息,并配上一张自拍照。

赵 78 井就是丁湘华口中的“老伙计”,是管理区最偏远的单井。“野外守井活儿不多,考验的是耐心和责任心。我在这里守井 3年没有回过家,因为井场离不开人,我也放心不下这个‘老伙计’。”50岁的丁湘华看着油井,一脸情深的样子。

丁湘华每隔两小时就要去看下“老伙计”,听听抽油机响声有没有异常,看看机器螺丝有没有松动。他的值班房就在井边,3年间,他和油井形影不离。“有时候在屋里,也会不自觉

地站在窗边看看它是不是在运转”。简陋的值班房内,最醒目的是一

口大木箱。箱面虽已油漆剥落,露出木头本色,丁湘华依然把它当成宝贝。

丁湘华的床头放着两本小册子,一本是《员工守则》,另一本是《采油工百问百答》。空闲时,他会拿出来看看。如今,两本小册子的封皮已翻烂,纸张泛黄,但仍是丁湘华最心爱的枕边读物。

由于地处偏僻,丁湘华只能到 3公里外的乡镇采购食材。这样,每周六赶一次集,就成了他最重要的“外事活动”。挂面容易保存,做起来也方便,自然成了他最常吃的东西。井上不能使用明火,只能用电磁炉做饭:

“烧出来的饭菜不香,不过过两天是我生日,媳妇说要来给我做顿好吃的。”说起媳妇,他的脸上充满了柔情。

□ 苗克胜

入冬,落雪了,我们华北录井在彬长施工的几个兄弟抽空去乡镇街上逛逛。

天很冷,中村镇的街道上行人寥寥。“同志,你拾到过100元钱吗?”突然,一个苍老的声音传过来,身后一个背驼腰弯、头发花白的老人左手拿个带钩的棍,右手提个大塑料袋子。

他看着我,眼中充满期待。我说:“我没有看到,也没有拾到。”他的眼神黯淡下来,叹息一声低下头,沿着路边寻找起来。只见这位老人左腿有点跛,每迈出一步,左脚需离地少许往外一甩,然后才能着地。

望着他佝偻的背影,我不由滋生怜悯之情,悄悄从钱包取了张百元票子,往路旁碎石边一扔,大声喊道:

“谁丢的钱,钱在这儿,钱在这儿!”老人转身回头,不等他走过来,我弯腰捡钱送了过去。

已经走出百米远,我回头,发现

老人还站在原处往我这边瞧。又是一个乡镇赶集的日子,扯棉

絮似的大雪下了一天,落了一地。我去街上办事儿,拐过街角,远

处路边有个蜷缩的身影。近了,是那个拾荒的老人,旁边放着个鼓鼓的袋子,左右张望着。

我准备径直走过,他竟招手拦下我,说:“小伙子,那天的钱是你故意给我的,我丢的是碎票子,急等给娃买药,那天就没叫下你。没啥感谢你的,这是自家树上长的果子,你尝尝,好人会有好报的。”

拎着推辞不掉的满袋子核桃,想着老人头发上的雪花,一路上不由鄙视起自己来,觉得之前对老人滋生的居高临下的怜悯,实在是亵渎了善良。

回到野营房,打开袋子,里面叠着方方正正的100元钱。

那天晚上我很久才睡着,眼前是雪地上两行脚印,左边的浅些,右边的深些,不一会儿,又被飞扬的雪花掩盖得没有了踪迹。

留守二十年只为供上气——记西南油气分公司青白江增压站站长程海华

一袋核桃

偏远守井人

上图为梁莎在绘画,下图为梁莎的作品。

地球物理武汉勘查公司设身处地为当地老乡着想,采取优化施工设计、智能化施工等措施,在种植养殖区——

12月2日,胜利油田河口采油厂管理七区注采711站当班员工在做好交接班之后,带上管钳、铁锹等工具,踏上了巡井路。进入冬季以来,该站管理的 7口稠油井,由于稠油黏度更大,容易堵管线。加之,管线老化腐蚀严重,穿孔现象时有发生。“只有加密巡井,才能确保油井安全。”当班员工如是说。目前,这 7口稠油井均保持了安全高效生产。图1:员工每隔两小时巡一次井。图2:认真记录油井生产参数。 吴木水 摄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