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岛投稿:lvdao123456@163.com 8 -...

Preview:

Citation preview

2012年3月21日编辑:陈奕投稿:lvdao123456@163.com绿岛 8

地址:上海市崇明县城桥镇一江山路511号 电话:(021)59611595 邮政编码:202150 发行:各乡镇文广站 崇明印刷厂承印 地址:城桥镇东门路246号 电话:(021)59622282

笔走心缘笔走心缘笔走心缘笔走心缘笔走心缘笔走心缘笔走心缘笔走心缘笔走心缘笔走心缘笔走心缘笔走心缘笔走心缘笔走心缘笔走心缘笔走心缘笔走心缘笔走心缘笔走心缘笔走心缘笔走心缘笔走心缘笔走心缘笔走心缘笔走心缘笔走心缘笔走心缘笔走心缘笔走心缘笔走心缘笔走心缘 □ 楚凡

情之所钟情之所钟情之所钟情之所钟情之所钟情之所钟情之所钟情之所钟情之所钟情之所钟情之所钟情之所钟情之所钟情之所钟情之所钟情之所钟情之所钟情之所钟情之所钟情之所钟情之所钟情之所钟情之所钟情之所钟情之所钟情之所钟情之所钟情之所钟情之所钟情之所钟情之所钟

风从东边来;风从西边来;风从南边来;风从北边来;风从瀛洲来——

风瀛洲——海上有鳌山,钟鼓梦里涛声传;仙欲桃林间。

风瀛洲——环岛健儿如飞;琵琶古音穿云,歌曲动宇寰。

歌曲动宇寰,天上——人间——别样诗情画卷:海日——曙升——芦花飞飞人依恋。

风从瀛洲来——(早春三月,家乡友人寄赠一本《风瀛洲》,禁不住地高兴:大美崇明岛啊,你竟是如此惊艳!捧之,读之,感之,激动不已!)

鹰飞划空过一串尖叫扎入你的心头广袤的大地像海 载着你载着一只沉重的舟黑色的泥浪在拖拉机后面刻一条线的流你原属于海岛 属于芦苇属于河巷 属于长长的海岸线属于坐落了一个世纪的旧屋门前一块地里曾开过鸡冠花落花生像石卵从手指缝里震落——

风 带着梦的辐射故乡正踮着高楼的脚朝你遥望今夜 小伯 我在这儿!我想 沿着这诗行筑就的海堤手推一辆吱吱呀呀的独轮车向北方走去我的思绪是夜里的风能把故乡的咸味带到你广袤的地里也许 田野在颤栗地平线下面的石头在呼叫但对故乡的思恋却会搭起一座温暖的帐篷我会从思念中走来坐在你身边为你朗诵我的诗篇

四菜一汤

□ 樊发稼

美哉《风瀛洲》美哉故乡梦

作家专栏作家专栏作家专栏作家专栏作家专栏作家专栏作家专栏作家专栏作家专栏作家专栏作家专栏作家专栏作家专栏作家专栏作家专栏作家专栏作家专栏作家专栏作家专栏作家专栏作家专栏作家专栏作家专栏作家专栏作家专栏作家专栏作家专栏作家专栏作家专栏作家专栏作家专栏

诗歌地图诗歌地图诗歌地图诗歌地图诗歌地图诗歌地图诗歌地图诗歌地图诗歌地图诗歌地图诗歌地图诗歌地图诗歌地图诗歌地图诗歌地图诗歌地图诗歌地图诗歌地图诗歌地图诗歌地图诗歌地图诗歌地图诗歌地图诗歌地图诗歌地图诗歌地图诗歌地图诗歌地图诗歌地图诗歌地图诗歌地图 □ 铁舞

风从瀛洲来(外一首)

致亲爱的小伯

□ 青青云心香一束心香一束心香一束心香一束心香一束心香一束心香一束心香一束心香一束心香一束心香一束心香一束心香一束心香一束心香一束心香一束心香一束心香一束心香一束心香一束心香一束心香一束心香一束心香一束心香一束心香一束心香一束心香一束心香一束心香一束心香一束

此生紧相随

□ 柴焘熊

腮红新出水 未熟香浮鼻陈亦权 春蜂采蜜 摄影作品

到今年“五一”节,父亲中风偏瘫就要九年整了。平时工作比较忙,最多双休日抽空去看父亲。放寒假了,我告诉父亲,我一定尽可能来看你,父亲像个孩子,连连点头。于是整个假期,我努力实践诺言。天气适宜,我会推着轮椅带着父亲散散步,陪着父亲说说话。父亲虽已经失去了话语能力,但依着父亲左手的比划,我一般能猜个八成。

我喜欢和父亲在一起,享受着和父亲打趣玩笑的一刻。我已过不惑,在父亲面前,还是小女孩。

姐姐说我的手长得极其像父亲,我就会伸出手和父亲对着掌比大小,看指纹。有一次,帮父亲剪完脚趾甲,我突然想逗父亲乐一下。于是,我脱下皮鞋、拉下袜子,把脚伸到父亲面前,转动几下。

“老爷子,姐说我的手长得像你,我看我的脚和你的更像吧?”

父亲直点头,满足地笑。“哪里像嘛?大脚趾头?”父亲伸出他能动的左手,顺着我

的意思,指指我的大脚趾头。“错了,错了”我把脚抬更高,“你看看,最像的

是小趾头呢,你看我的小脚趾指甲是两瓣,你的也是两瓣。”我接着说:“我最近听到一个说法,说父母亲的小趾头是两瓣的,他的孩子一定也是两瓣的呢!老爷子,这是注册商标啊,我是你的孩子,百分之一百二十的!”我冲父亲做了个鬼脸。父亲咧开嘴笑了,我看见嘴角有晶莹的东西流下,偏瘫的病人常常流口水,父亲也不例外。父亲用他的左手轻抚我的头,一阵暖意涌上心头。

年初四,姐姐全家一早都去上海了。我告诉姐姐,你安心在上海玩,这两天让我来陪父亲。当晚,我和

衣坐在父亲脚边,把脚伸进父亲的被窝,父亲用左手时不时摸摸我的脚往他身边靠。我和父亲絮絮叨叨絮絮叨叨说着所有我能想到的话题。夜里 10 点过了,我们父女还在说着话,尽管父亲语不成句,但是我都能懂。这八年多来,父亲第一次睡那么晚,记忆中我也是第一次坐在父亲的被窝。

年初五的傍晚,我要回南门的家。临走,我到父亲床边跟他告别。

“老爷子,我回去啦。”父亲没回答我,只见他用自己的左手,努力伸着手指,一会三根手指,一会四根手指。我揣摩着,抬手看手表,“老爷子,现在是3点50分啦!”

父亲摇摇头,继续比划着手指头,嘴里嘟嘟囔囔着,“三天、西(四)天……来……”

我脑子急速转动,三天四天后会有什么事呢?

突然,我一下明白了:“老爷子,你是问我三天还是四天……”父亲冲我直点头。原来父亲是问我,还要几天才能来看他!刹那,我的眼里一阵发热。我还没回走,父亲就已经开始等待我下次的探望日子了。

“我明天就来,我明天会来的。这个假期我尽可能天天来看你!”父亲满意地点头。

龙应台在她的散文《目送》一文中,有这么一段话:“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我要说,你即便拐弯了,我总能找到你的背影,并用此生紧紧跟随。

父亲,我们还有几年?几天?永远!

又到了桃花现蕾的季节,又到了春潮席卷的时分。农谚说:“春潮迷雾出刀鱼”,刀鱼就要张网开捕了。

刀鱼因它的鱼体扁而狭长,形状酷似短刀而得此名。每年刚过新春,刀鱼开始由海入江,逆流而上作生殖洄游。长江沿岸许多城市的居民,都把长江刀鱼称为江刀。家乡崇明岛周边的水域,是刀鱼光临最早也是产出最多的地方,岛上的渔民有着捕捉它得天独厚的条件,因而刀鱼也就成了崇明岛的特产之一。

刀鱼的最大特点是细骨遍布全身。渔家和食客们都知道,长江有三鲜:鲥鱼、刀鱼和鮰鱼。在清明节前,刀鱼细骨软如棉,不哽喉;清明一过,就细骨如硬针,口感差了许多,崇明人这时把刀鱼唤为“野毛鱼”,吃客们叫它为“老刀”。早春洄游入江的刀鱼,鱼体丰腴肥嫩,鱼肉鲜美细嫩至极。由于鱼鳞中含有大量脂肪,这鲜刀鱼清洗时就不用刮鳞,蒸煮后它会自动融化,变成一层浮在汤汁上的油。人们只需把刀鱼切成二寸左右长的段段,加上猪油、生姜、黄酒、青葱等佐料清蒸,便成了上等佳肴。吃的时候,只要轻轻搛起一块放入口中,用嘴如婴孩吃奶那样轻轻吮吸,鱼肉便能脱离细骨。如有人家整条清蒸刀鱼的,只要用筷子轻轻地搛起它的尾端,微微抖动,鱼肉和细骨也能分开来。鲜嫩嫩的鱼肉,含香爽口,让人欲罢不能。难怪宋代名士刘宰曾有诗称赞:“肩耸乍惊雷,腮红新出水,辅以姜桂椒,未熟香浮鼻。”刀鱼不但清蒸好吃,红烧的话味道也十分鲜美。特别是放上一点崇明盐齑红烧,更是叫人没齿不忘。最令人叫绝的是,食客们还有文武刀鱼的烹调法,它指的是一盆之中有两条刀鱼,分别为一条红烧一条清蒸。这一盆两味的做法,让红烧与清蒸的鲜美相得益彰,吃起来别有风味。

清代乾隆年间的诗人、散文家袁枚在他的著作《随园食单》里,曾经介绍过几种烹饪刀鱼的方法。从其所讲述的文字来看,袁枚特别喜欢清蒸刀鱼,他说,“刀鱼用蜜酒酿、清酱放盘

中,如鲥鱼法蒸之最佳”。袁枚还建议,煮汤的话,可以用火腿汤、鸡汤、笋汤和刀鱼一起煨,这样的汤鲜美绝伦。如果“畏其多刺”,可采用当时南京流行的烹饪方法,即将整条刀鱼用油来煎熟。这样鱼肉鱼骨都变得酥脆,不必吐刺也能大快朵颐,但其味道就差远了。

记忆中,刀鱼以前在我们崇明乡间并不是什么稀罕之物。年年春天的菜场上,到处都有摊贩在叫卖,才四毛多一斤的价钱,平常人家都可以买一两条尝尝。笔者脑中印象深刻的是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到陈家镇附近的一朋友家去作客,中饭招待我时,端上台的竟是一大面盆的清蒸刀鱼。更记忆犹新的还有一次,到奚家港那里的渔家去采风,搜集渔民号子。渔家唱的一首一首渔民号子,听得我血脉贲张。中饭就在他们的船上用餐,渔民招待我们的午饭竟是刀鱼饭。嘿,吃在嘴里的那饭,其鲜味真叫人无法形容。平时食欲不佳的我,竟一连吃了三小碗。放下碗筷向主人打听此饭的做法,船老大告诉我,说这并不是捉鱼人吃得考究才这样做的,而是嫌刀鱼鱼刺又细又多,吃起来不方便,于是就把它用大头针钉在木头的锅盖内,待盖上它烧煮时,锅内饭煮熟的时候,蒸汽也把这刀鱼给蒸熟了。烂熟的鱼肉脱离开鱼刺,掉入锅中的米饭内,而那鱼刺则仍旧留在锅盖上。原汁原味的刀鱼肉拌在饭内,放上一点酱油,那饭不好吃才怪呢。那位渔民还说,这在你们岸上的人来看是难得的佳肴,而在他们船上,可是平常之物。

刀鱼,于今可是名贵的经济鱼类了。看看早春季节的现在,长江沿线一带的宾馆饭店已开始打起了品尝第一江鲜刀鱼的招牌。当然,价格肯定会高得离谱,能吓得普通百姓目瞪口呆。价高自然是因为多少年来人们一直滥捕它的缘故。物以稀为贵嘛。听说如今长江中下游已经有了休渔的季节,刀鱼也开始成功地实现了人工养殖。我想,这原本平民的江鲜如今天价的鱼,是否该有一天会恢复到它原来的身价?

早春二月,临窗眺望,窗外京城,渐显新绿。

此刻,一缕灿烂阳光,与一本散发油墨馨香的刊物,同时呈现在我的案头。那刊物,就像一位标致绝伦的新娘,亭亭玉立在我的面前。展卷翻阅,欣然,陶然,醉然。

啊啊,逼仄的斗室,怎能装得下我梦牵魂绕的故乡——花团锦簇的祖国第三大岛崇明!

“江风海韵,涛声激扬,其风情、风俗,美何如之!善何如之!”这是我友、老乡作家徐刚卷首“发刊辞”里的动人句子。

我要说,这本崭新的刊物,堪称美轮美奂,精何如之!

是的,“精美、精致”这四个字,庶可概括《风瀛洲》的基本特色和特质。

余已届“望八”,一生读书阅刊多矣哉。然如此精美、精致的出版物,实寡遇罕见!

精美,是指所发作品,无论诗文,均属美质佳作,可诵可读,可味可品,雅韵怡人;精致,是说图画、摄影、装

帧、印制等等,都堪称一流,深厚深湛之人文底蕴,以鲜亮色泽,寓于雍容大气之中。

徐刚笔下,不仅是故乡风韵的深情描绘,也是高度浓缩的崇明岛发生发展史。饱含诗意激情的笔触,引领我们穿越时空,游走于历史与现实间,激起对开发故乡的无数先人的敬畏和怀念,同时,心中油然升起一种作为崇明儿女的自豪和骄傲。

学宫,五十年代初,曾作崇明中学学生宿舍,我在里面住过几年,对其精深的历史文化内蕴乃至其古建筑价值,当时竟毫无体察。这回认真阅读了周惠斌详细介绍崇明学宫的文章,及所附的彩图,方幡然大悟。

有“凌波仙子”雅称的水仙,幼时我见得太多,却浑然不晓崇明水仙是与福建漳州水仙齐名的名卉,《风瀛

洲》不吝以大篇幅发表多篇诗文和摄影作品介绍崇明水仙,不仅具有丰富的知识性,亦为我们提供了纯美高雅的审美享受。

在“名家风采”栏推出的崇明女作家陆施燕的《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是一篇文采斐然的人物特写,文章记述了著名学者周山先生风趣机智的谈吐、儒雅谦逊的风格、独特精深的学养,及其极为丰硕卓异的学术成果,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这位崇明籍专家的高度钦佩激赏之情……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自东海之滨宝岛的《风瀛

洲》啊,你让我这个客居京城半百多载的崇明老人,天天梦醉在故乡万分亲切、无比温暖的怀抱里!(作者为崇明籍著名儿童文学家)

三十年前,寻常人家,有朋造访,通常用“四菜一汤”来款待。相对固定的菜谱是“宫爆鸡丁”、“炒时件”、“素什锦”、“红烧肚档”,外加一道鸡汤。究其原料,乃是鸡一只,青鱼中段一爿,外加香干、花生、胡萝卜、黑木耳、冬笋、香菇干和蔬菜若干。倘要用酒,可添花生米、皮蛋,条件再好一些,则加上腊肠和方肉。

五六人围坐一桌,把酒言欢,不亦乐乎。由于用料简单,刀工不繁,注意力全在共餐的人身上,言则由衷,笑则爽朗,怨则坦诚,那种风景,虽不能直追古代圣贤,却也因之而情意融融。

当时,国门初开,国人心扉方启。整旧立新之时,举国上下,心思俱在继往开来之上。虽说民以食为天,毕竟

“食”是工作干活之外的休闲,饭馆少有繁华,招待亦不慕铺张,只将深意友情付诸言谈时光。往来交际,比较喜欢于家庭陋室之中,主人好客,一脸舒展的真诚,主妇贤淑,轻颦浅笑中托出

“四菜一汤”。那时节俭,“四菜一汤”除红烧肚档外,皆是细刀夹杂的原料,入口品味,全在葱姜油盐的调配。“宫爆鸡丁”、“红烧肚档”取酱色且要温润,“炒时件”、“素什锦”重原色而要清爽。浓酱素盐,相得益彰。鸡汤则是去掉鸡脯、掏空内脏、斩尽翅膀之后的首足和鸡壳子文火熬成,随手抓一些绿色蔬菜浮在汤面上,汤白叶翠,烘托着美味时光。

国人对“吃”的追求由此而始。因这简洁铺就的追求,把一段段人生的

努力拓展开去,也因了这众志成城的努力,大国的富裕积渐而成。“四菜一汤”随着物质文明指数的提高,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各个地区经济竞争结果的差异,使得原本相对固定的“四菜一汤”更多融入了使地方官员和巨商大贾引以为豪的所谓特色。东部沿海由

“水道”入手,“四菜一汤”以海鲜摆显;中部山区取“飞禽”特色,以“山珍”炫耀;至于西部,走兽家畜之外,辅以药补,以“精诚”示人。取料日渐精奇,厨艺不断翻新。原本简洁至上,诚至待客的“四菜一汤”演变成了“精”益求

“精”,以稀为贵的比拼。本来十几、数十元一桌的即兴小菜,如今动辄成千累万,很有不摆场面不罢休的怪象。仅举熬汤一例,有将药膳、海鲜、山珍、调味“四合一”的,山参有味,则取虫草代之;海鲜留腥,则用檀香去之;飞禽带骚,便拿三十年陈酒洗净;至于调味,其混合翻新,更有专门的研究加工机构,厨艺较技,用尽能极。好一个包罗万象的“一汤四菜”。

这样的吃法,早已不是寻常人可思,亦非寻常人家可及。陋室中的温馨,便这样留在了记忆之中。这样的吃法,也逐渐使江洋河海的渔业资源日渐萎缩,飞禽走兽愈益罕迹。更何况,物质文明持续发展的今天,一些活跃分子早已不再墨守当年三五成群、围炉夜话的宁静,总在追逐“场面做大,从者如云”的境界。物质的喧嚣,甚于尘上,纵然“四菜一汤”内涵丰富到极致,也只够在一纸公文中作为填补“特殊”需求的备用。

曾经小桌上的“四菜一汤”反衬着如今豪宴上的“一汤四菜”,繁杂世界里,举箸相向时,总有五味杂陈在心头,真不知,有多少事可以重来!

四菜一汤,往事如烟……

蒸汽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