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少年 山城叶大脚 - epaper.cqwb.com.cn ·...

Preview:

Citation preview

五行养骨贴,精选36味上等中药材,按照中医原理精心配伍,养筋骨,适用于颈椎、肩周、腰椎间盘,坐骨神经,颈肩腰腿关节等部位闭合性软组织的冷敷理疗,帮助风湿骨痛减轻痛苦。自上市以来,给众多中老年朋友们带来了福音。

五行养骨贴为了让更多需要的人,走向健康,减轻经济压力,特举办五行养骨贴1袋10贴,抢购活动。

活动仅限一周,具体细节如下:1、活动仅针对骨痛的中老年朋友;2、每人

最多4袋40贴;3、一周期5个月,不零售,5袋50贴仅收取1袋的费用;4、不收快递费,免费送到家,支持开箱验货。

冷敷理疗黑膏药,养筋养骨,风湿骨病,重在养筋骨

五行养骨贴 每袋10贴 限时特卖五行养骨贴特供直销10万贴,每袋10贴,3天1贴,可用一个月每人限购4袋仅限一周,今日开售。

400-800-4919抢购热线

04~052019年11月18日 星期一

责编 谢兵 视觉 张超图编 张路 责校 蒋国敏让生活 下来慢慢新闻·人物 慢新闻深阅读

“这个坎,我一定会跨过去”记者注意到,2839个来自社会各界的好心人的几乎每条捐款

下,都有为浩宇加油鼓劲的话,浩宇父母一一留言感谢。其中,不少是浩宇学校的老师、同学,他们自发捐款、转发,不遗余力为他筹款奔走相告。

14日,浩宇关闭了水滴筹捐款通道。谈到关闭捐款通道的原因,浩宇父亲表示,网上筹款、家里存款

和借来的钱,第一个疗程的治疗费用已经够了。下一阶段的治疗根据孩子恢复情况,再确定治疗方案,通过自己的能力,为孩子挣来。

5天时间里,共有2839人次给予浩宇帮助,筹集善款90615元。浩宇希望通过媒体,真诚地感谢每一位捐款者:愿好人一生平安!

“爸妈、老师同学以及这么多的热心人,已经为我付出太多太多,我不忍心。唯有好好活下去、笑着活下去,才是最大的孝道、最好的回报。这个坎,我一定会跨过去的!”说这番话的时候,浩宇笑得灿烂。

目前,浩宇病情已得到控制,正积极接受治疗,预计半个月后出院,结束第一阶段治疗。

白血病少年为啥主动关闭网络捐款通道

如果没有这个意外,14岁的浩宇(化名)本该代表田家炳中学排舞队 ,参加2019年福摩杯舞动中国-排舞联赛总决赛。然而,比赛前3天的11月4日,一纸急性髓系细胞白血病诊断书,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前日上午,记者跟随田家炳中学排舞队教练和成员,在新桥医院血液科病房见到了浩宇——戴着口罩,难掩清秀。

“浩宇,这次得了第二名,等你归队,一起拿冠军!”教练邹红殿和队友们一进病房,就把亚军奖杯送到了浩宇面前。

“好的!等着我!”隔着隔离帘的浩宇,小心翼翼摸着奖杯,口中念叨,“应该很快的,等着我……”

重庆晚报-上游新闻记者王渝凤 通讯员江南 周邦静 摄影报道

“人狠话不多”队友给他起的外号

“人狠话不多”,是队友们给浩宇起的外号。作为队里年龄第二小的成员,大家提起这个外号,更多的是敬佩。

说他狠——“他训练很刻苦,只要教练要求的,他没有怨言,照做。”

“教练叫大家做俯卧撑,一组50个,他每次都给自己加料做80个,从不偷懒,你说对自己狠不狠?”

浩宇对自己的确狠。一年不到,舞蹈零基础的他,成为学校排舞队主力,代表田家炳中学在今年10月举行的重庆站排舞比赛中获得团体、双人组双冠王。

说他话不多——因为他总是行动派——路遇行走不便的老奶奶,主动送回家;有同学被欺负,他会上前制止……多次受到学校通报表扬。

为啥与排舞结缘?浩宇读初二时,教练邹老师邀请他进入排舞队。

“当时没有发现自己有舞蹈方面的能力,但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就去做。”浩宇说。

没想到这一做,浩宇为之痴迷,认真学习之余,心思全用在排舞上:技巧训练、基础训练、舞蹈认知、律动训练、体能训练……

每天,浩宇换着花样磨砺自己,只为能在11月7日开始的全国比赛中,与队友们并肩作战,蝉联团体冠军。

浩宇身体很棒,体能很好,但比赛前一周,以往在学校200米跑道上跑10圈都不觉累的他,跑一圈就气喘吁吁、虚汗直流。

11月2日,正在排舞训练的浩宇,上身出现过敏症状。校医诊断后,建议他去医院做血液检查。

浩宇母亲回忆 ,由 于 是 周末,没挂上号,11月4日才带着儿子到医院做了骨髓穿刺检验,确诊为急性髓系细胞白血病,血小板10个点(正常数值为 100-380),随即住院治疗。

“感觉天都塌了。”突来的变故,让母亲手足无措、泪流不止。因为浩宇父亲在外出差,她感觉特别无助,晕过去好几次。

浩宇不相信这一切是真的,但他依然安慰母亲:“妈妈,没事,肯定能治愈。”

“我的梦想”登上杭州决赛舞台

谈到当时的心情,浩宇说:“是绝望——绝望自己这段时间辛苦备战,在临近比赛前3天确诊白血病,不能随队参赛。”

“为什么不是绝望被确诊的病情?”记者问。

“因为,我相信这个病能治好。”

“为什么这么重视这次比赛?”“我的梦想,是登上杭州的决赛

舞台。”就是这样的绝望,让浩宇一直对

排舞队心怀愧疚,以至于接受三次骨穿治疗,都没掉过一滴眼泪,喊过一声疼。

提到骨髓穿刺,一旁的浩宇母亲终于绷不住情绪,眼泪刷刷直流。她说:“骨穿看着都疼,可他每次做骨穿连哼都不哼一声。他说不疼,怎么可能不疼呢?”

1600公里外,江苏南通,浩宇父亲拿着电话的手,久久没有放下。接到妻子的电话,他呆住了。

没想到,一通电话,犹如晴天霹雳,让浩宇父亲落入冰窖。

紧接着,购买机票、交接工作,第一时间赶回重庆。次日凌晨,当他回到家中,看到沙发上整齐摆放着三套儿子准备带去杭州参赛的舞服,眼泪瞬间从这个坚强男人的眼眶里滚落而下。痛哭,抱着舞服,足足半个多小时。

“我必须坚强!”浩宇父亲说,如果他不坚强,怎么支撑这个家?于是,他擦干眼泪,振作精神。

“孩子确诊为急性髓系细胞白血病m3系白血病,是白血病中治愈率最高的类型,但前期化疗加后期治疗费用在40万至50万元。”浩宇父亲说,家里有6万元存款,他向亲戚朋友借了一些,仍然不够,就与妻子商量卖房。但是,卖房变现,也得有个过程。

期间,浩宇的父亲母亲看着孩子承受病痛折磨,只能偷偷流泪,恨不得自己替孩子承受。正在他们一筹莫展时,有人推荐了水滴筹筹款,建议试试。

抱着一丝希望,浩宇父亲拨通了水滴筹客服电话。经过深入交流,在筹款志愿者帮助下,由妻子执笔发布了“传递爱心!14岁的儿子身患急性髓系白血病”筹款项目。

“等着我”他与大家约定

“邹老师你看,浩宇骗了我们,原来他得了这个病。”11月7日,浙江杭州,2019年福摩杯舞动中国-排舞联赛总决赛现场,排舞队队长谷彭瑶将邹红殿拉到一旁,一边展示朋友圈好

友转发的水滴筹内容,一边小声说道。

谷彭瑶口中的骗,是因为浩宇给队里的请假缘由是身体不适。“您看,我们要给队员们说不说浩宇患病这事?”谷彭瑶问。

“别忙说,浩宇不告诉我们,肯

定有他的原因。”邹红殿表示,随后拨通

了浩宇母亲的电话。“是浩宇叫我们瞒着你

们,不想大家因为他的病情影响比赛。”浩宇母亲在电话中说,浩宇不能参赛,但一直念着排舞队,希望多看看队友们的比赛视频。

于是,邹红殿11月9日的朋友圈有这样一条视频——一个男孩躺在病床上,戴着口罩,凝神看着手机里播放的舞蹈,配文:孩子妈妈悄悄给我说,一直抱着视频反复看了不知道多少遍。全队队员今天都打了鸡血,目标就是打败强敌,抱个团体金牌回来,一起去见他。

遗憾的是,团体金牌没能抱回。田家炳中学排舞队仅比第一名落后0.03分,夺得团体银牌。队员们没有气馁:“没关系,等浩宇回来,明年再拿冠!”

“爸,帮我洗洗头、洗洗脸吧,待会老师和同学要来,我不要让他们觉得我病恹恹的,被病魔打败了。”前日一大早,病房,浩宇对父亲说。

“好!”虽然医生嘱咐不能洗澡洗头,不能伤风感冒,不能……避免感染,但浩宇父亲还是按照儿子意愿,为他梳洗打理。

“浩宇,这次得了第二名,等你归队,一起拿冠军!”当天上午10时30分许,教练邹红殿和队友们一进病房,就把亚军奖杯送到了浩宇面前,

“这里还有你的参赛奖状,这可是组委会签发的,你算是躺赢。”

“好的!等着我!”隔着隔离帘,小心翼翼摸着奖杯和奖状,浩宇口中念叨,“应该很快的,等着我……”

山城叶大脚讲述全国唯一异型皮鞋厂往事

退休后的叶文柱,过着清净平淡的生活,除了带孙女,剩余时间喜欢去南岸区黄桷垭社区书画社作画和写书法。往往一画就是一整天。

画鹰、画山水、画牡丹,写家风家训、写名言名句……社区书画社墙上、桌上、黑板上,随处可见叶老的作品。

“这老人家是个有故事的人哟!”走访期间,黄桷垭社区工作人员悄悄告诉记者,叶老虽然老了,但重庆众多皮鞋商仍然记得他,并打心底尊敬他——他曾是山城有名的“叶大脚”。

73岁的叶老,给记者的印象是爱微笑,话不多,性子慈祥温和。叶老却说,每个人都会经历人生沉浮,从年少轻狂到归于平静,难以忘怀的是难得的人生经历。

隐藏在叶老心里多年的记忆,今日,他讲给大家听一听。许多重庆年轻人还不知,消失的重庆异型皮鞋厂曾是重庆骄傲、全国唯一。

重庆晚报-上游新闻记者 李琅 记录整理摄影

结缘自小练字进厂当文秘

我是土生土长的南岸黄桷垭人,中学时期参加家务劳动受了伤,膈肌破裂,右脚踝关节骨折,以至于落下残疾。

南山曾是重庆主城盛产石灰的地方,31岁前,我烧石灰、打石头、抬重物,也同家人去渝中区石灰市摆过石灰摊。18岁到25岁,做苦工挣钱最多的时候,也就每月20来元。

我父亲是福建人,曾在上海求学,抗战时期逃难到重庆。父亲曾在渝中区东水门湖广会馆居住过,经人介绍,曾在较场口福建人开的汇利饭店当过服务员,在这里认识了擅长缝补衣服的母亲,两人组成家庭后,便回到黄桷垭生活。

父亲追求进步,懂土木工程技术,热爱文学和绘画,曾在原重庆霞光佈景公司打工挣钱,为重庆剧场画山水画。父母生育8个子女,就我最随父亲。正因受父亲影响,自小勤于练字,为我进入重庆异型皮鞋厂奠定了基础。

1977年,经街道推荐,我有幸进入这家皮鞋厂当办公室文秘,人生由此改变,也在这年,重庆异型皮鞋厂建成约400平方米左右的专业厂房,相关生产正式进入正轨。

修建厂房的过程,我记忆犹新,那是全厂工匠共同劳动的果实。《南岸工商史话》记载,上世纪70年代初,全国还无一家专业生产异型皮鞋的企业。于是,南岸异型鞋厂应运而生。上世纪80年代末,更名为重庆异型皮鞋厂。

补鞋匠手把手教人手艺

当年,厂址设在南岸上新街到马鞍山的石梯上,厂房是一幢三层楼的清水房。有意思的是,最早一批员工,共50多个,都是曾经在黄桷垭、弹子石、上新街一带摆摊的补鞋匠。

补鞋匠们文化水平虽不高,甚至有人没读过书,但代代相传的补鞋手艺极为精湛。正是这家皮鞋厂,拓宽了他们的视野,令他们有了更高追求,让其从补鞋人变成了制鞋人。我在这里也获得深造机会,考取了原渝州大学统计专业专科文凭。

这批老工匠,而今许多已经不在。当年,厂里吸收了不少青年,由老工匠手把手相传,学会一技之长。

当时,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决定新建这样一家皮鞋厂,主要不是为了经济效益,更多的是社会效益。在这里,以生产异型皮鞋为主,同时也生产标准码皮鞋。

在厂里,我受益匪浅,得到了充分锻炼。期间,跟着师傅学过手工活,当过工会主席,从事过统计、计安、宣传等工作。

我的职业巅峰时期在上世纪80年代,也是厂里各项生产最辉煌时期,那年,我被提拔为重庆异型皮鞋厂副厂长。

厂里的生产规模始终不大,当年,在重庆众多皮

鞋企业中,只能算一个小不点,但当年的名气却傲居行业榜首。最关键的原因,就在于能专注为小众服务,为穿不了合适皮鞋的人群带去舒适感。

按照原有标准分类,男皮鞋37—43码、女皮鞋34—39码为标准码,在此范围以外的大小鞋和残疾人的鞋,统称为异型鞋。穿异型鞋的人虽然是少数,但放开范围,从全市、全国来看,当年也是一个不小的群体。

生产主要依靠订单制,为解决特殊顾客的需要,工匠们练就了一手好本领。改造男士大鞋楦头、量身设计女士皮鞋帮样、纯手工上线合底、鞋跟由多层皮革粘合……全程纯手工,每个细节都不得马虎。用心制鞋,用情怀制鞋,自然顾客量积少成多,口口相传。

上世纪80年代,厂员数量多时达到上百人,月产异型鞋千双以上。

“载人舟”不放弃每个顾客的愿望

上世纪80年代期间,厂里生产的“载人舟”异型鞋,通过工商注册,拥有了专属的品牌商标。

异型鞋专柜除了设立于原解放碑三八商店(现重庆百货商店)、群林商场外,原沙坪坝和两路口

百货公司也有专卖。其中,圆头、尖头样式的猪皮、

牛皮鞋最受欢迎。那一时期,厂里不愁销量和销路,订做异型皮鞋的信函和电报纷至沓来,每双异型鞋售价十几元,算是精贵的。

顾客当中,曾有人因脚码大买不到皮鞋,穿了几十年布鞋。有的排球、篮球运动员出国参加比赛,需要穿西服配皮鞋,因人高马大没有皮鞋穿,也来

厂里寻帮助。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一位

身高近2.2米的篮球运动员,蜷曲在一辆长安面包车后座上,来厂里订

鞋。他低着头走进办公室说,常年穿运动鞋穿腻了,不训练不比赛时想穿皮鞋。工匠们为他测量,他竟要穿50码,这种特大码鞋厂里还没做过,这件事在业内轰动一时。没有成型鞋底,就自购鞋底板材料制作。没有大鞋楦,就把现有鞋楦绑大,然后重新设计鞋帮样式。为保证质量,胶粘和线缝两种工艺都用上。工匠们想方设法做出来后,放在桌上,众人一看,简直像两只船。那运动员见了,喜上眉梢,握着工匠们的手连声感谢。

另有一位特殊顾客,也令我记忆犹新。上世纪90年代初的一天,一位身材高挑、黑发披肩、面容姣好的女郎来到厂里。她是一名演员,也是一名变性人,要穿45码皮鞋走秀表演。她显得心急如焚,工匠们很快为她解决了难题。为表示感谢,女郎提出现场走秀,为“载人舟”异型鞋打活广告。

还有一位一只脚向后翻的特殊顾客,同样在厂里收获了满意皮鞋。工匠们不会放弃每个顾客的愿望,他们费尽心思构想的画面,仍然在我脑海里清晰浮现。

伴随城市发展,行业竞争逐渐加大,重庆异型皮鞋厂在上世纪90年代期间停产。退休前,我还曾调派山城童鞋厂担任最后一届厂长。

两家皮鞋厂的落幕,与管理、资金、创新等诸多原因有关。生产销售异型皮鞋,是一项具有特色的社会服务,如何把发挥巨大社会效益的生产企业,转型成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实力型企业,也是现代企业发展过程中需要认真思考和实践的问题。

虽然我于1998年退休,但此后在上新街地下商场重操旧业,在一间不足10平方米店铺内,继续专注售卖异型皮鞋。朝天门鞋城的个体户,喜欢称呼我“叶大脚”。由于 年 老 原因,6 年前,我彻底结束了跟异型鞋有关的职业生涯。

近 10年来,不断有老顾客给我来电话问

候,希望能再拥有一双老式异型鞋。我挺感动,也很感恩。说实在的,而今的皮鞋质量比以前好,样式比从前多,轻便好走,穿大小码鞋均已不成问题。作为时代发展的见证者,我感到荣幸。

现在的电商产业日新月异,网络商业平台多元化发展,方便、快捷、时尚,这为追求开拓创新的年轻企业和创业者提供了新机遇。

“诚待天下客,信从誉中来。”这是我信守一辈子的营商之道,借此分享给年轻创业者。希望年轻人们抓住机会,与时俱进,勤于攀登。

让 阅 读 慢 下 来 ,让 生 活 慢 下 来

新闻慢

浩宇高兴地看着同学们拿着的奖状

浩宇跟队友约定“等我归来”

▲生病前浩宇(左起第二)和同学们一起排练

▲积极备战中的浩宇(前排左二)

▲《南岸工商史话》记载了重庆异型皮鞋厂的过去

▼叶文柱书画作品

◀叶文柱喜欢练字作画

▲叶文柱热心助人的事刊登在2004年3月31日的《重庆晚报》上

“诚待天下客,信从誉中来”

上世纪 80 年代探讨异型鞋样式(右一是叶文柱)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