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港湾主建的马来西亚槟城第二跨海大桥顺利通车 ·...

Preview:

Citation preview

特别报道2014年3月6日02-03责任编辑:王士刚 张曦 版面设计:霍晨

树友谊丰碑 建跨海蛟龙——中国港湾主建的马来西亚槟城第二跨海大桥顺利通车

■ 本报通讯员冯晓莉

马来西亚槟城,这个世界上最宜居的城市之一,素有“东方花园”的美誉。马来西亚有数量众多的

“下南洋”的华人后裔,用勤奋与努力改变着自己和家人的命运,同时为马来半岛带去了生机和变化。而今,又有一批华人用智慧和汗水铺就了一条跨海大桥,连通了被槟威海峡分割成两部分的槟岛与威省,缓解了槟城第一跨海大桥的交通压力,为两国的友谊浇注了一条银色的长龙。

这条长龙就是马来西亚槟城第二跨海大桥,全长 22.5 公里,总投资约 14.5 亿美元,是东南亚最长的跨海桥梁,也是马来西亚第九个五年规划的优先发展项目。中国港湾承担了大桥的第一标段工程,负责技术难度最大的水下基础工程和主桥施工,合同额近7亿美元。马来西亚建筑公司承担桥面、引桥和陆上部分的建设。中国港湾在大桥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母公司——中国交建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全产业链的优势,整合设计、商务、施工、设备、资金等方面地优质资源,优质、高效、安全、环保的完成了第一标段的合同任务。3 月 1 日,槟城二桥正式竣工通车。

槟城二桥的通车,不仅对当地交通出行、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而且作为中马两国最大的合作项目,它的建成,将中马两国合作推上新的台阶。

对于中国港湾而言,槟城二桥

不仅是企业在马经营20余年获得的最大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也是目前中国企业在境外实施的最长跨海桥梁项目。项目的成功,在打响中国交建、中国港湾品牌,展现中国企业雄厚实力的同时,也为中国企 业 今 后 开 展 类 似 项 目 提 供 了借鉴。

打造中马合作的样板工程槟城为马来西亚第三大城市,

由于海峡的存在,槟城被分成两部分。过去,两岸之间只能通过轮渡的方式来往,交通十分不便。

1985 年,槟城第一跨海大桥建成,改变了当地人的出行方式。但随着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增多,这座大桥已经不堪重负。因此,马来西亚政府提出了在槟城南部水域,建另一条跨海大桥的设想。

2006 年,在第三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与马来西亚前首相巴达威达成了共识:由中国进出口银行为该项目提供优惠买方信贷,马来西亚政府财政拨款,中马两国共同建设槟城二桥。项目开工仪式上,槟城首席部长林冠英说:“槟城二桥完工时,会成为槟城和马来西亚的一个新标志,也将是马中密切合作和友谊的又一见证。”

做信得过的中国企业这是中马两国最大的合作项

目,中国港湾深知项目的重要意义,从合同签订那一天起,就决心要干出个样来。

槟城二桥是马来西亚20年来最大的土建工程,海下地质情况复杂,施工难度大,桥梁基础分别采用混凝土管桩、钢管桩、钻孔灌注桩三种形式,在海上大型水工工程中十分罕见。此外,项目采用马来西亚 JKR标准,并参照英国、美国和欧盟标准,要达到 120 年的设计使用年限,技术质量要求极为严格。中国港湾付出了艰辛努力,参建单位多次组织技术人员现场攻关、相继破解了一系列技术难题。抗震防灾、地质钻孔、桩基设计优化、大型防撞钢套箱安装、景观灯设计等,很多都是技术上的创新和突破。

质量是生命线。中国港湾及参建单位坚持标准化管理和精细化施工,对每个施工环节都以精品工程的要求严格管理。同时,还聘请了国际知名的 AECOM 公司做监理,对各参建单位的标准、管理制度的执行进行严格监督。

2008年项目正式开工,2013年4月 21 日,主桥顺利合龙。2014 年 3月 1 日,大桥正式通车。为了赶工期,一线工人无暇感受东南亚的热带风情和迷人海滩,而是感受到了火烧火燎的热浪,经常挥汗如雨。当地人看着热火朝天的工地,由衷赞叹中国人的敬业和拼搏精神,盼着赶快建成通车。

攥起拳头闯海外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要

塑造精品工程,要走出去、走得稳、走得远,建设者们相信,依靠中国交建一体化产业链的雄厚实力,依靠

集团内各专业公司的比较优势,攥起拳头来就会战无不胜。

在槟城二桥的建设中,中国港湾发挥中国交建海外平台、资源整合平台的作用,集结了公规院(设计及专题管理分包)、二航局(大陆侧引桥)、三航局(槟岛侧引桥及临时码头)、四航局(主桥工程、桩基试验、大陆侧临时码头)、广航局(疏浚工程)、一航院(桩基检测)、三航院(地质勘察)等 11 家单位参与建设,在发挥各单位优势的同时,展示了各单位协同作战的综合能力。

在协调指挥上,成立的中国港湾槟城二桥项目总经理部在大桥建设过程中充当组织者和引领者的角色,既是履约责任的主体,还负责对外沟通、对内协调工作。

项目最高峰时,参建单位多达14家,但总经理部指挥协调有序,做到了让各参建单位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有力地确保了各项施工的顺利进行。

不给子孙后代留遗憾槟城是印度洋上的一颗绿宝

石,湛蓝的大海、美丽的沙滩与众多的名胜古迹,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

“ 绝 不 让 这 里 的 环 境 遭 到 污染!”项目建设之初,这句话就成为项目员工的自觉行动。

项目总经理部组织参建员工认真学习当地环保法律法规,加强环保管理和监控,严禁将建筑垃圾、废油废水等倒入海中,禁止现场燃烧

杂物。施工和生活产生的所有废弃物,都由专人负责运至指定地点分类回收。

正是秉承着“不让一滴油滴到海里”的态度,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和业主组织的对中方施工区域水质、噪音、空气质量多次进行检查,结果均符合标准。当地渔民也反映,自大桥开工建设以来,附近海域的鱼类数量并没有减少。

项目总经理部还尊重当地风俗习惯,主动融入当地社会。

马来西亚政府在很多领域都推行照顾当地民族的政策,规定政府工程项目至少 30%承包给当地公司。中国港湾槟城二桥项目总经理部尽量把基础工程交给当地公司,使用当地劳工,并从当地购买大部分施工材料。在施工高峰期,1000多人的施工队伍中至少有一半是当地劳工,只有技术要求高的工种才从国内选派。在项目总经理部就有20 多位当地员工,大部分是工程师和财务人员。这些举措为当地人提供了大量岗位,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作为树立中国形象的窗口,项目部还经常参与资助当地学校、帮助老人等公益事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赢得了当地政府和民众的称赞。

项目部默默付出也收到了回报。当地政府决定,大桥完工后,将把中国港湾槟城二桥项目部改造为

“第二大桥博物馆”,让公众更好地了解大桥的建设史,记住中国公司的业绩。

水土不服也要树起金字招牌公规院首个海外大桥设计项目槟城二桥结硕果

■ 本报记者杨帆

槟城二桥项目是公规院首个采用商业模式“走出去”的海外项目。设计伊始,摆在设计人员面前的事实是:国内已有的成熟的大桥设计经验在这里难以应用,因为该项目完全采用不同设计流程、设计标准。

问题摆在眼前,巨大的压力使设计团队如芒在背,加班加点成了常态。据不完全统计,该项目仅计算书和专题成果就达9000多页,设计过程中工作邮件往来达 6000 余封。“2009年 3 月底至 7 月初,设计团队再赴马来西亚,完成全桥塔墩及基础图纸和计算书的报批。一方面业主对进度催得紧,另一方面文件签署方MMSB

审查异常严格。白天与MMSB沟通,晚上回来修改图纸和计算书直到凌晨 3、4点钟,天刚亮又要去MMSB报到,这样的状态持续了好几个月。”设计师侯满的工作日记中这样描述。

扎实推进的设计过程使设计成果经受住了来自各方专家的审查。MMSB 公司的资深地质专家宾杜是一位有多年从业经验的长者,2009年他曾经对刘波说了这样一番话:“你们最初的基础设计方案直到现在几乎没有什么改变,我很惊讶,也很佩服。”

创新是设计的灵魂所在如今矗立在槟威海峡的这条“海

中巨龙”成为了马来西亚的新地标,

每当槟城机场的航班完成一次起落,人们从飞机上都能清楚的看到两个优美的“S”形曲线优雅地舒展在海面上。

槟城二桥的设计理念中融入了八大创新及特点:充分考虑马来西亚当地文化特点,融入了清真寺的尖塔元素,桥梁造型反映了当地的人文特色,“S”形平面曲线景观突出、行车舒适性好;对地震场地、海啸进了专门评价,大大提高了桥梁的抗风险能力;深入研究了大桥的防撞和航行安全,首次在东南亚地区采用了防撞套箱措施;采用了欧盟标准,结构耐久性保证了 120 年的使用寿命要求;采用高阻尼橡胶支座,大大降低了引桥地震力,有效降低了工程造价;引桥

承台巧妙地采用预制挂板,既作为施工期的承台外模,也是运营期保护基础的屏障;摸索出超长嵌岩钻孔桩和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完整的试验研究、设计与施工技术;精细化“梁板模型”模拟主桥肋板式主梁,有效解决了宽梁空间内力分布问题,取得了优化设计的目标。

一位设计师的工作日记中写着这样一段话:“我们的工作要保证每个细节做到无可挑剔,没有激情很难支撑下去。在激情中忘我工作,面对质问,找寻答案,创造成绩,期待成功,在激情中燃烧自己……桥梁设计似乎可以永无止境地探索和发掘,这也正是吸引我们将其作为终身事业的原因所在。”

■ 本报通讯员陈之玮

槟城二桥是二航局二公司承建的第一个海外桥梁项目,参建员工不仅是工程的建设者,还是中马人民的“筑梦使者”,他们用双手建起这座友谊之桥。

精益求精,日臻完美槟城二桥海上引桥桩基大部分

采用直径 1 米的 PHC 管桩,全桥共5166 根,二航局二公司共施沉其中2856根。然而,在沉桩一开始就遇到了难题。PHC管桩在施打过程中不仅出现了桩头破损情况,而且顶桩超出设计标高。如果对桩进行切除,势必会造成浪费,增加工程成本。

“你们确定可以解决吗?”业主对项目部心存疑虑。总工许谟华坚定地说:“你们放心,我们一定可以解决。”他带领技术人员,一点一滴地钻研,一次一次地修改,身体与思维在高负荷运转,终于找到了解决方法。他们在对PHC管桩施沉的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发现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当地的地质问题。因此,大胆地提出“缩短桩长”的方案。

工程的施工方案哪怕是再细微的变化都要经过马来西亚监理的批准。一开始,监理对这个大胆举动并不同意,项目部一次次耐心地沟通,在试桩后的详实数据面前,监理工程师终于表示了认可。在接下来的沉桩过程中,PHC 管桩的质量控制得非常好,合格率100%,并且提前三个月完成了所有沉桩任务。

业主赞叹:“我们庆幸选择了中国公司”。

用心用情,架起中马友谊大桥来自重庆的工长刘兴全在槟城

二桥工地上工作了 3 年,他说,刚来工地时很不适应,工作时间一久就会中暑。为了保证大桥按期完工,他和工友们每年春节都坚持在施工一线。“尽管很思念家里的亲人,但是每次看到雄伟的大桥,心里总有种自豪感。”

除了刘兴全这样的中国员工,这里还聚集了众多来自印尼、越南、泰国、孟加拉等国的工人。虽然语言不同,但是在不断磨合和交往中,他们相处得很融洽。

项目经理刘亚东说:“我们把外籍员工当成一家人,项目部对他们

进行技能培训,在他们能力提升的同时,也为施工提速提效打下了坚实基础。”一位印尼工友动情地说:

“我的中国师傅会手把手地教我怎么做,非常有耐心,让我体会到了从未有过的感动,他们是我的‘中国好兄弟’。”

项目部商务部员工廖宁娜,典型的80后,项目部年纪最小的女孩儿。廖宁娜是第一批到达项目部的员工,2008年,她满怀期待来到这里。

第一天晚上,躺在陌生的床上,感到奇痒无比,往身上一看,都是密密麻麻的红色疙瘩,掀开被子,是自己从未见过的、硕大的蚂蚁,她差点叫出声来。但是大家都睡下了,她努力克服心中的恐惧,一点点地把蚂 蚁 清 理 干 净 ,那 一 晚 ,她 彻 夜未眠。

第二天早上,她又像个没事儿人一样,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在她的办公桌上,摆满了厚厚的专业书籍,英语词典,以及各类合同文件。槟城二桥施工,业务规范和标准都与国内存在差异,为了更快适应项目要求,她常常挑灯夜战,一边翻阅词典一边翻译资料,研习英文合同文件。

三航速度:

提前10个月完工的秘诀

■ 本报通讯员徐天鸿

“中国人真棒!工期这么紧,但大桥还提前建好了!”在马来西亚槟城二桥落成仪式上,业主和监理望着蔚蓝色海面上伫立起的挺拔大桥,纷纷竖起大拇指。

在缺乏境外施工经验和原定工期滞后一年半的双重困境下,槟城二桥三航局宁波分公司项目部竭尽全力加快工程建设,不仅建成了长达7.64公里的海中桥梁部分,还将主体完工时间提前了整整10个月。

由于三易业主、工程报批程序繁琐,原定于2008年11月8日开工的项目迟至 2009 年 3 月 25 日才正式开工。当项目部全体员工准备大干一场时,蜂拥而至的难题摆在了众人面

前。地质结构复杂导致沉桩施工艰难,“不准漏下一滴油”的环保要求,必须采用书面形式沟通带来的时间成本……诸多难关中,当属海上承台施工墩帽钢筋笼影响工期最为突出。

当地工人不能有效控制墩帽钢筋笼尺寸,常常一个绑扎细节就至少耽误一整天功夫。眼看预定的节点目标一拖再拖,施工员闫明俊急得饭都吃不下,恨不得 24 小时蹲在现场跟他们一块儿干。为此,他白天在现场向老施工员请教绑扎技术,晚上到办公室研究施工图纸,接连数周下来,两眼熬得通红,他却揉揉酸涩的眼睛,盯住图纸继续研究。经过反复的计算和试验,最后制作完成的支架既很好地控制了钢筋笼尺寸,也有效防止了重新调整

拆装模板带来的时间延误。“有了它,咱们的进度就能从人

力车提速到动车啦!”小闫兴奋地跟大伙儿说道。“太好了,接下来就让业主和监理看看真正的三航速度!”项目部员工们簇拥着小闫,欢呼起来。他们和小闫一样,也在自己的岗位上日夜奋战,攻艰克难,有的专注于处理 PHC 桩沉桩频繁破损问题,有的绞尽脑汁想降本增效的办法,有的为了合理安排施工船只和人员进出而动足脑筋……时间与效益之剑在他们心中高悬,更激励他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争分夺秒地为加快进度而战。然而,苛刻的质量要求,不断困扰着进度的推进。2010年7月底,一位当地监理在检查海上承台墩身表层砼时发现了

几条细微裂缝,他先用专业显微镜一条一条测量,再详细记录,要求项目部凡超过0.3毫米的裂缝都要凿宽后用指定浆料修补。在国内,这种裂缝均属正常,但业主和监理坚持用欧美和马来当地的规范。

面对业主和监理的要求,项目部没有泄气,全力在保证质量的同时求进度。海上承台二层砼浇注后规定72小时内需隔半小时测一次砼温度,一旦超过 70 度将引发表面裂缝。于是,项目部青年轮番上阵测温度,2 人一组,12 小时换一次班。当地终年炎热,日照辐射大,他们白天顶着烈日,衣服被汗水一遍遍浸透。到了晚上,又必须全神贯注盯着温度计。最终,业主和监理翘起了拇指:“中国人真厉害!”

开路先锋环保先行■ 本报记者国玲 通讯员 贺宗富

广航局是第一个进驻槟城二桥项目的施工单位,作为项目的“开路先锋”,主要负责承建槟城二桥工程中疏浚和维护工程部分:在历时5年的施工中,广航局用挖泥船在桥区跨越的浅滩上,沿着大桥轴线先行开挖出一条可供打桩船等桥梁施工船舶进场施工的约长 17 公里的海上通道,这是整个跨海大桥工程项目的

“第一站”。

“任何一点污染都将导致停工”马来西亚当地环保部门对于槟

城二桥建设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工作尤为关注,而距施工区不足3海里的地方就是渔民养殖区。

“这个项目前期施工最引人关注、最让人放心不下的就是环保问题。施工过程中,任何一点污染都将导致工程停工!”广航局槟城二桥工程项目经理邹扬帆说。按当地环境局要求,施工单位每月必须提供施工

区域水质卫星照片及水质监测报告,官员每月都会定期到现场检查,有时还会来个突击检查。

广航局项目部将环保工作放在首位。据介绍,项目部的环保工作在施工船舶的选型时就已做了充分的考虑,根据广航局在国内、香港及新加坡多年施工经验,抓斗挖泥船对环境水文影响非常小,扩散区域有限。

“所以我们决定牺牲效率,选用抓斗式挖泥船施工,取代效率更高的耙吸式挖泥船和绞吸式挖泥船。”邹扬帆说。

此外,项目部还在细节上下工夫,对每一艘进入施工区域的抛泥船进行泥舱四周挡板加高、加固,确保在约 19 海里的抛泥途中,不让泥水从泥舱的细缝中“越狱”。

一位在抛泥船上工作的船员说起一件令他感到诧异的事件。最初进场抛泥时,他们在船体四分之三进入抛泥区后即准备打开舱门抛泥,没想到船上的监控系统立即感应到并迅速发信息给当地环境局官员,这一

做法险些导致工程停工。按当地环境局要求,每一艘抛泥

船进场前都必须安装船舶自动识别系统、船舶吃水感应器、船舶抛泥感应器等一系列先进的监控设备,但凡抛泥过程中有违规操作,系统即自动发送信息至当地环境局官员手机中,实现“全天候”监控泥驳动态。

广航局项目部还采用了防护帘技术,以抓斗船为中心,用密实的土工布围成一个相当于标准足球场大小、呈倒“U”字体可移动防污帘。抓斗船每前进 20 米,这张“天罗地网”也随之移动,有效阻挡了抓斗船挖泥时产生的泥水扩散,确保了海水的清澈度。

在“夹缝”中工作的挖泥船提起该项目的水深维护施工,可

以说几乎是在“夹缝”中施工。“夹缝”就是挖泥船需要在打设好的桥墩间进行开挖浚深,以满足下一道工序的桥梁架设船的水深。按照设计标准,每两个桥墩的间距仅55米,相当于两个

篮球场的长度。“55米看起来挺宽,可是我们的抓斗船加泥驳靠在一起宽就将近30米,施工中风浪稍微大一点,极易与桥墩发生碰撞。”邹扬帆说。

据介绍,每个桥墩的造价高达一百多万人民币,损坏后返工的造价远远不止原价,甚至可能因此延误工期。

为了保护好大桥总计 293 对桥墩,在挖泥船上工作的船员个个打起十二分精神,小心操作。广航局项目部还专门制定了挖泥船抛锚、泥驳靠离专项措施,选择落潮时施工,夜间停工待命,出现恶劣天气时则严禁施工并要求船舶在远离桥墩海域抛锚。

风浪是海上施工不可抗拒的外力,为了避免抓斗船在风浪作用下与桥墩发生碰撞,项目部借鉴船舶防撞安装橡胶轮胎的经验,专门定制了长约 12 米的圆柱状防撞橡胶,将其固定在桥墩与施工船舶同侧。此外,为了避免抓斗船在桥墩间施工布锚时锚链钢丝绳与桥墩发生摩擦,项目部为每个桥墩都安装了防护板,有效防止了桥墩被“误伤”。

■ 本报通讯员罗文倩 陈跃

主桥是槟城二桥最关键的部位,工程难度在国际上罕见,是整个工程中“最硬的骨头”。

四航局建设者啃下了硬骨头。

打铁还需自身硬槟城二桥的建设执行马来西

亚 JKR 标准并参照英国、美国、欧盟标准体系,技术质量和HSE监管均十分严格。起初,业主对中国公司的技术水平有所顾虑,历时六个月提交的技术方案迟迟得不到批复。事实上,四航局在施工之初曾多次组织专家就主桥的建设情况进行研讨论证,对工程的技术难点了然于心。后来,项目部主动联系国际知名建筑咨询公司 AECOM,经过检验后得到了该公司的充分肯定:“你们的技术水平值得认可,我们愿意为你们进行推荐。”通过AECOM 公司报批,施工方案被业主认可与接受。

2010 年 3 月底,主桥桩基础工

程开工,项目部要在海平面下 133米的海床微风化岩嵌入8米深的灌注桩以确保大桥的稳固。槟城气候炎热,桥面温度时常达到 40℃,钢筋晒得烫手。驻守在一线的工人们每天下来都是浑身泥污。在气温相对较低的夜晚,桩基砼浇注施工也在紧张地进行。2011年1月27 日,主桥桩基提前胜利完工,得到了业主的高度赞赏。此外,“嵌入超厚硬岩的海上超深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获得了 2012 年中国水运协会科技进步三等奖。

“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的工程必须在技术和管理上经得住业主的检验。”项目经理周拥军给建设者们鼓劲。请外教教外语、技术

“学习夜”活动……员工们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在国际舞台上证明了“我们能做到最好”。正是抱着这样的信念,项目部成功解决了超深桩基础施工、大型钢套箱整体下放定位、大型承台砼浇注和温控施工等重大技术难题。

齐心协力创精品主桥施工涵盖了临水作业、高

空作业、交叉作业、起重作业、海上船舶航行等多方面内容,稍有不慎,就会遭到业主的罚款,甚至触犯马来西亚的法律。作为马来西亚在建的超级工程,经常有政府、学校或企业参观团到访项目部。突袭式的参观或检查要求HSE管理工作必须扎扎实实,来不得半点花架子。项目部对每个施工环节都以精品工程的要求严格管理,“质量控制重于泰山,谁要是给不合格开了绿灯,就是给我们的良心和企业的信誉开了红灯!”周拥军说道。

合龙段预埋件设计与以往有所不同,粗心的老杨仍然按以前的方法绑扎边主梁钢筋。技术员谢李勇拿出随身携带的卷尺一量,发现与设计偏差有2厘米。调整需要拆除周边许多钢筋,“就这么个小疏忽没关系吧?”老杨嘿嘿笑道。“这座桥就像自己孩子一样,哪能留后患?”谢李勇坚持看着老杨对钢筋重新进行了绑扎。

啃“最硬的骨头”——四航局马来西亚槟城二桥主桥建设纪实

建桥故事

说着“蹩脚”马来语的安全员

主桥施工高峰期,四航局项目部施工现场有三百多名劳工,其中一半是来自缅甸、印尼及孟加拉等国的“外劳”。

在项目施工期,现场总有一个操着半生不熟的马来语的人,配合着手势跟“外劳”交谈,言语和举动常常引发一阵善意的笑声。这个人就是年轻的项目安全员邝建辉。

“外劳”中很多人不懂英语,沟通不便。但“安全无小事,每个人的生命都很金贵,我要对项目负责,也要对他们负责。”邝建辉说。

对HSE管理的深入理解,让年仅26岁的现场安全员邝建辉敢管敢说,碰到有不遵守安全规则的当地劳工,他免不了要“教育”一番。他说,“我做的是好事,是正确的事,同时也是我的职责,必须坚持。”

项目部专门聘请当地华人阿明为现场管理人员培训马来语。邝建辉学得很用心,虽然说得有点“蹩脚”,但却与外籍劳工拉近了距离,增多了理解。

邝建辉的教育也确实改变了很多人的习惯,他们上工地之前,都会自觉按照要求戴好安全帽,搭接电线注意保护好接头,接电箱不乱摆乱放,裸露的钢筋头有围护标志,这让邝建辉心里很是舒坦,“安全工作得到了大家的认同,符合标准成了大家的习惯。”

“把我们都养胖了”

在四航局一公司槟城二桥项目部大家庭里,一直有位和蔼可亲的大姐,她就大厨刘芳贤,大家都喊她刘姐。

每当施工现场需要加班浇注混凝土时,无论多晚,她总会等到职工们回来,亲自为他们煮上一锅热腾腾的番茄鸡蛋面。看着职工们大口大口吃着面条,刘姐满足地笑了,还不住地问:“够不够吃?不够我再煮一锅。”

槟城市场供应较丰富,肉菜品种基本齐全,但是配料就远不如国内丰富。因此,后勤部门总是委托探亲归来的职工在国内采购配料。刘姐和同事总是变换着花样,保证大家吃得健康,吃得舒坦。她们研究菜谱,从北方菜、川菜到粤菜,都练就了几个拿手好菜。每餐为员工们提供一个老火汤、两荤两素四个菜和一道水果。老职工徐育强说:

“跑了这么多年工地,槟城项目把我们都养胖了。”

项目部 24 小时作业,她必须起早做早餐,贪黑做宵夜。刘姐说:“其他同事工作那么辛苦,我没其他能力,唯有做好一日三餐,让他们吃得好,能工作安心。”

“兄弟们在这拼,我在家呆不住”

主桥桩基是该工程最难啃的硬骨头。由于气候原因,每根桩基都安排在晚上浇注,四航局项目领导分组全程值班。

2010年7月初,主墩桩基之战正处关键阶段,项目工程部长赖学海儿子出生了,妻子临产前两天他才匆匆回到家中,陪伴爱人一起迎接新生命的到来。7 月 5 日,一个大胖小子出生了,幸福的消息传回了项目部。然而,7月9日,假期未完的他已赶回工地。 赖学海说:“兄弟们在这拼,我在家呆不住。”

“我报名参加攻坚队”

2011 年,P25 套箱运达现场。因为移民局收紧签证,造成队伍劳工无法按时到场。眼看着节点工期越来越近,四航局项目部决定主动出击,由党支部发挥组织优势和群众

优势组建了攻坚队。“我报名参加!”年轻的合约员温林柯率先报名。随后,一批职工踊跃报名。由于报名人数太多,只能根据身体素质和实际需要进行挑选。5 月 1 日清晨起,21人的职工攻坚队将近千吨的钢套箱,用 18 个千斤顶共同作业组成反吊系统进行整体下放。头顶着热辣辣的骄阳,连续六个多小时手持十斤重的扳手在狭窄的空间内操作,不是一件易事,大家不断地互相鼓劲,共同战胜了困难。

“我的岗位在这里”

2012 年 7 月 7 日,P25 墩第一套挂篮提升,由于是首次使用该工艺,项目部出动了所有骨干参加,其中包括老党员周君常。数十年党龄的他是个多面手,设备维修应急处理样样在行。180吨重挂篮与方驳即将分离那一刻,由于初始受力和重心影响,方坡倾斜度将近一米,在场所有人的心都跳到了喉咙口,周君常马上爬到了挂篮上面,逐根将钢绞线仔细检查之后胸有成竹地对总指挥说道:“一切安全正常,可以继续!”整个提升过程历时近 30 个小时,周君常同志全程在场跟进,爬上爬下三十米高桥面十几次,仅仅在拌合楼内摊上几张报纸躺着眯了两个小时,总指挥黎彦叫他回去休息一下,周君常说:“我的岗位在这里,提升完了我才放心去睡。”

“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

主桥合龙是全桥施工的封顶之作。心思缜密的工程副部长梁鹏带领施工队组织合龙段施工。在挂篮跨合龙段前移、合龙支架就位锁定、波纹管对接、顶推力的施加等每项工作进行时都能看到他的身影。为保证合龙顺利,他带领现场技术员白天蹲守在施工现场,烈日下指导工人按方案施工,晚上还要召集分包队管理人员讨论后续安排及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槟城气候炎热,紫外线尤其强烈,桥面温度时常在35℃到 40℃之间。谈到合龙前繁忙的准备工作,梁鹏苦中作乐,用歌声表达了他的想法:

“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

赶不走的房客

公规院槟城二桥设计项目组一直住在中国港湾在马来西亚的办公地点。有一年,恰逢港湾的房子租期已到,房东要收房,眼看着大家都在搬家,公规院设计师们仍不慌不忙干着手头的工作,丝毫没把凌乱的环境放在心上,顶着酷暑在窗帘烂了、空调坏了的环境下干得兴头很高。

在最后期限过去五、六天,房东来赶人收房了,一直心存侥幸的他们才万分不情愿的停下手头的活,匆忙移师附近宾馆。

吃不饱的鸡蛋

一天夜里,公规院设计师们伏案许久,突然不知道谁说了一句:“大家饿不饿?”这下才发现,大家都没吃晚饭。于是,有人开始翻粮食库:冰箱!

正当大家的胃口都被吊起来的时候,冰箱里空空如也的残酷事实打击了一屋子人。

“还有一筐鸡蛋。”不知道是谁发现了冰箱一角的鸡蛋。

“就它了!”刘波拍板,“全煮了!咱们平均一人吃几个。”

这顿晚餐加宵夜,大家围着一锅水煮蛋吃得分外香。(罗文倩 刘灵君 蔡祺峰 杨帆)

“筑梦使者”架起友谊大桥

梦有桥就有

这座桥见证了我们从国内桥梁设计项目的领先者率先发展成为具备国际设计经验的优秀团队。”公规院副总工程师刘波说。” ”

马来西亚槟城第二跨海大桥正式建成通车马来西亚槟城第二跨海大桥正式建成通车。。 李阔李阔 摄摄

庄光炎庄光炎 摄摄

李阔李阔 摄摄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