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 陌生的好朋友? - CHENGDU · 小贴士 孙莉莉。...

Preview:

Citation preview

2012年10月28日 星期日 03编辑 陈静 美编 赖祥珍 校对 田雪松

W EEK EN D

好读又读

只推荐,出版半年以上的好书

多丽丝·莱辛获得

2007

年诺贝

尔文学奖后,我曾打电话向她祝贺。

她告诉我, 由于患骨质疏松症她不

能前往斯德哥尔摩领奖, 并且对瑞

典皇家科学院的颁奖辞并不十分认

同。

当诺奖委员会新闻主编亚当·

史密斯打电话采访莱辛, 询问她的

感想时。莱辛回答:“您瞧,我真不明

白当他们写评语时脑子里在想些什

么。我的意思是说,他们面对着令人

吃惊的一大堆五花八门作品。 要确

切地加以概括,是相当困难的?”

莱辛小说的主题和风格, 大致

上可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以非洲殖

民地生活为背景,以争取民族独立、

自由平等为题材的作品, 采用传统

现实主义叙事手法, 包括长篇小说

《野草在歌唱》等;第二类以现代妇

女所面临的困境和她们寻求自身解

放的道路为题材, 包括著名五部曲

《暴力的儿女们》和脍炙人口的《金

色笔记》等。

第三类或许国内读者了解得较

少,是用寓言、幻想形式来显示人类

所面临的危机, 并且预言世界的未

来,包括长篇小说《简述堕入地狱经

历》,以及她最重要的寓言幻想系列

小说 《南船星系中的老人星座:档

案》等。

《南船星系中的老人星座:档

案》,可谓一部幻想史诗。莱辛在各

种宗教的典籍中发现一个共同点:

对世界末日战争或对人类未来的启

示。她以汪洋恣肆的笔调,写下雄文

五卷 , 自己称之为 “空间小说 ”。

整个故事在广袤无垠的外层空间徐

徐展开, 宇宙档案学家们不动声色

地整理着大量文件、日记、报告、历

史档案。他们把地球上人类的历史,

作为宇宙发展史中一个片段来考

察, 冷静而客观地记录了人类向环

境污染、灾荒饥饿、战争毁灭发展的

可悲历程。

在这部系列小说中, 莱辛将小

说实验与传统叙事相结合,熔宗教、

哲学、历史、科学、政治、神话、寓言

于一炉,从多元的宏观视角,来探索

人类的历史和未来, 揭示出隐藏在

人们心底的欲望、 需求、 梦想和希

望。那种大时空格局和辩证式思维,

使这部宏伟的宇宙史诗震撼人心。

第四种类型,莱辛又回到现实主

义叙事风格, 然而文风更为简洁,每

部小说针对一个社会现实问题,小说

的结构和风格由题材来决定。 小说

《简·索默斯日记》 写独身妇女的困

境,《好恐怖分子》写环境保护主义者

的斗争,散文集《风儿吹走了我们的

话》支持阿富汗民族独立斗争。

在莱辛心目中,爱情是矛盾的对

立统一,是追求复归整体的人生基本

权利。然而,有些人却非常不幸地被

剥夺了这最基本的人权。为了维护这

最基本的权利,莱辛站在人道主义立

场,发出了极其痛切的呼吁。

很多人认为莱辛是位女权主义

作家,但她曾亲口告诉我,全球的政

治大动荡已把世界整合成为一个新

格局, 妇女解放不过是其中微不足

道的一小部分。 我们的目标应该是

整体,不是局部。女权主义者们过分

关注性别歧视, 而忽略了社会总体

矛盾,是不恰当的。

正是莱辛辩证的整体观, 使她

避免陷入女权主义的片面性和局限

性。 这就是莱辛比女权主义者们棋

高一着之处。

作者系中国作协作家、曾任上海

社会科学院英国文学中心主任,是伍

尔芙多部小说的译者和研究者。

三个划分

一只大灰狼突然出现在草原, 它恶狠

狠地向羊群扑过去……如果这个故事对一

两岁的小孩讲,他们听完可能只会“哦”一

声,而3岁以后的孩子听到这里,就会很着

急地问,后来呢,后来呢?孙莉莉在研究中

发现, 一般来说,3岁前的孩子是没有故事

感的, 他们关注童话中的某个人物或者某

件事情,而不关注事情的连续性和发展。当

孩子故事感建立之后,选择这类绘本故事,

对他们以后的写作非常重要, 让他们知道

怎样把一个故事讲好。而到五六岁之后,孩

子对知识性的渴求会更多, 而应该选择一

些包含逻辑关系、比喻手法、韵律诗歌等复

杂内容的故事。

一般而言,孩子6个月大的时候才开始

有认知、理解能力,等7~9个月的时候开始

第一本书的阅读即可, 在此之前只要吃好

玩好睡好就可以了。 两岁以前的宝宝可以

选择立体书、洞洞书等好玩的书,让宝宝玩

一玩,摸一摸,不用拿着一张张图片告诉宝

宝什么是鼻子,什么是耳朵。如立体书《走

开,绿色大怪物!》就可以让孩子在翻翻玩

玩中记住五官。

当然, 你如果坚持要给一两岁的孩子

讲小红帽的故事,也并非一无是处,至少可

以让孩子多掌握一些母语词汇。 不过总的

来说, 应该根据孩子不同的年龄选择不同

的绘本,一个简单的方法是:如果孩子能够

理解内容,并做出积极反应,这就是适合他

阅读的绘本。此外,创作者在创作绘本时,

也会有年龄的针对性,比如《忍者》可能比

较适合5~7岁的孩子,而《奥古斯汀》则适

合幼儿园中班的孩子。“去看主人公的年

龄,这本书的主人公的年龄多大,一般就是

适合给多大孩子读。”

孙莉莉不赞成在儿童绘本的选择上考

虑孩子的性别, 因为此时划分男女对孩子

们来说还太早了。“孩子一般到3岁会发现

男女的不同,但还不稳定。到5岁时会对生

理的不同发问, 但此时依然没有对社会性

别角色的认知。 所以, 我们选择儿童绘本

时,不应过多考虑孩子的性别。”

新一代的父母或者祖父母面对

儿童绘本几乎是陌生而茫然, 亲子

阅读研究者孙莉莉接受成都商报记

者采访时说, 有一位家长的质疑让

她哭笑不得, 说现在的儿童绘本图

书,“只有几个字,却卖得那么贵”。

与西方有数百年的儿童绘本传

统相比, 中国的儿童绘本兴起于这

十来年, 养育幼儿的一代却并无儿

童绘本阅读经历, 他们都是识了字

才读书, 忽略儿童绘本亲子阅读的

价值,从而也错过不少育儿的快乐。

还有的家长, 在儿童绘本大热

的时候茫然无措, 不知道该给孩子

选择什么样的绘本作品。 有的家长

一口气买了上千本的儿童绘本,然

后抱怨一点作用也没有。

陌生的好朋友?

绘本

以iPad为代表的电子产品在儿童世界里

的受欢迎程度超过了家长的想像, 很多孩子

可以沉溺于电子产品一整天。另一方面,家长

也习惯将亲子时间交给iPad等电子产品,虽然

偶尔也会觉得这样有些不对。当然,也有一些

家长分外抵制, 禁止孩子接触iPad等电子产

品。但无论是哪种选择,其实都输掉了。

回避或者放纵都不是解决之道, 孙莉莉认

为, 事实上电子产品已经充斥在生活的方方面

面,让孩子按照工业时代的生活方式度过童年,

显然已不可能,孩子最终是要融入社会生活。

要想不输给iPad,首先是要节制,孙莉莉

说她与自己孩子就约定每周周末有两小时游

戏时间,而外出旅行时,则不带iPad。另一个,

家长自己也得做到不沉溺在电子游戏中,“让

孩子感受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接触,比机器

更有意思,更好玩……iPad是不能代替实物的

学习,有好多家长认为iPad有很多非常好的软

件啊,确实在认知训练上面会有一定的效果,

但是人类对于实物的触觉、嗅觉、视觉、味觉

啊等等这些感受, 目前还是机器所不能取代

的。”

成都商报记者 蒋庆

小贴士

孙莉莉。 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硕士;历任新加坡智渊国

际教育学院课程协调员;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

智慧树栏目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儿童阅读与学

习研究中心研究员;新加坡大众教育幼教中心

主任。 应新华文轩

YOYO

国际绘本馆邀请,

10

28

日(本周日)下午,孙莉莉将在成都市妇女

儿童中心剧场举行主题为“亲子阅读的价值及

方法”的全国巡回演讲成都站活动。

四个作用

很多家长选择儿童绘本主要是为了让孩

子更早更多地识字、掌握语言能力。但研究者

认为,绘本还有更多作用,比如绘本故事的内

容,常为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物,与儿童常遭

遇到的情绪困扰有关, 因而能使儿童在阅读

时重新体验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件。 孙莉莉

总结了儿童绘本带来的四大作用。

绘本可以作为情感的载体。在阅读绘本时,

孩子能投射个人情感,认同其中的角色,并借由绘

本中的角色、情节,反映出孩子自身的情绪经验。

特·弗里曼的绘本《哇呜》中,乐天在早上的时候

是一只狮子,下午是一只熊,晚饭时又是一只鳄鱼

……在这个适合3岁前孩子阅读的绘本中,孩子可

以通过认识这个母女之间关于爱的、充满快乐的

绘本,来建立自己对爱和快乐的认知。

绘本有文学的养分。日常生活中,成人的

很多道理, 如果直接跟孩子讲, 是讲不明白

的, 因为他太小了, 只能通过体验来明白。

“比如不应该打其他小朋友, 成人的话很简

单———不许打人。可这话太抽象,无法约束孩

子, 可能他会说,‘我没打他, 我跟他玩儿

呢’,或者‘是他先打我的’。而通过绘本《不

是那样,是这样的》,道理就不再抽象,它提

供了一个虚拟的场景,动物们互相讨论,慢慢

让孩子获得间接的经验。”

绘本也承载了信息和知识。绘本中的很多

信息,有很多是大人忽略或者不懂的。像《鲷鱼

妈妈逛商场》,看什么都是新鲜的,看这个柜

台、花车……这就是孩子的眼光,大人可能觉

得这有什么呢,这部作品其实可以让大人和孩

子一起慢下来,认真观察生活。绘本《奥古斯

汀》中,奥古斯汀是一只喜欢画画的小企鹅,因

为爸爸有了新的工作,它们全家从南极搬到了

北极。这既能让大一点的孩子明白如何处理生

活变动,适应新环境,又学到了很多知识,特别

是关于世界名画的知识。

绘本提供了一种育儿方式。“比如面对孩子

提出的问题,妈妈为什么没有小鸡鸡?我们不是

不知道答案,只是不知道该怎么给孩子说。绘本

中的答案是适合孩子这个年龄应该知道的答

案。另外,像《点点点》,我们叫它纸版iPad,模仿

人机互动,可以让你和孩子玩得很开心。”

为什么家长会输给ipad?

五个误区

中国的父母,对孩子恨不能倾其所有,儿童绘

本只是孩子生活中的一部分, 并非惟一的发展途

径。 但有的父母难免将自己的心态投射到为孩子

选择儿童绘本方面。

着急。孙莉莉说,她看到很多父母,在育儿方面

永远那么着急, 孩子才半岁就来问:“现在看书晚

不晚了?”也有的家长问她:“孩子已经6岁了,可之

前没有读过绘本, 现在买100本来看够不够?”其

实,对于儿童绘本,顺其自然就好,选择符合孩子兴

趣,让他真的喜欢书就好,大可不必焦虑。“没有看

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他后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

可以慢慢地去看。”

执著。很多家长总是害怕孩子会输在起跑线上,

他们听说读完多少儿童绘本就可以认识多少字,认

为孩子多读字多的绘本能早识字, 所以无字绘本不

好。但实际上,过早识字会影响孩子的学习。

偏执。这样的家长可谓是专家控,今天专家说

音乐对孩子重要,就让孩子去学钢琴。孙莉莉说,

“我遇到一位家长,一口气买了1000本书,每晚让

孩子看17本。 其实每天孩子花在阅读上的时间只

要20分钟就可以了,哪里需要这么多。”

功利。有的家长抱怨,为什么都读了100本书

了还不认识几个字呢?为什么读了书还要打架?儿

童绘本阅读不是芬必得,也不是康泰克,可以有立

竿见影的效果。

逐名。 选择名气大的儿童绘本并没有什么不

好,书是好书,但孩子不一定很喜欢,所以要注意

是否适合自己的孩子。

瞿世镜评多丽丝·莱辛

从世界到外太空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