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ail:fsrbbjzx@163.com 让好货离消费者越来越近 · 河北省商务厅数据显示,1至5...

Preview:

Citation preview

2020年7月10日 星期五

责任编辑/王一 编辑/邵岩 美编/孙晓亮5 九州行E-mail:fsrbbjzx@163.com

新华社记者高亢 高博 王雨萧

今年以来,以网络“直播带货”为代表的“宅经济”蓬勃发展。企业纷纷触网转型,传统行业积极探索直播“圈粉”,上百位县长、市长走进直播间为土特产“代言”……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直播+电商”正从过去的小打小闹、尝鲜体验,逐渐向主流发展。

“直播”带来新机遇,商场转型电商基地

来到河北石家庄乐城国际贸易城,从外观看,这里和其他传统商场并没有什么不同。

记者走进贸易城里一家直播供应链门店,款式多样的服装、各地特色零食、五颜六色的化妆品摆满了货架。布局简单朴素,商品种类齐全,乍一看,这里更像是一家“超市”。

“直播机构、主播可随时在店里便捷地选择各类商品,选好后拿着样品就可直接‘直播带货’。”门店负责人于磊告诉记者,选货、直播、发货、仓储、物流等直播电商需要的所有环节在这里一应俱全。

据乐城国际贸易城电子商务总监杨杰介绍,2019年,贸易城开始转型探索构建直播电商供应链基地。基地如今能够提供电商供货、直播带货、主播培训等一站式供应链平台服务。

记者在这里看到了风格各异的直播间和直播供应“超市”,有的主播干

脆在货架前架起手机直接开播,带货推销声、发货打包声不绝于耳,好不热闹。

直播间内,主播彤彤正在手机前直播,向网友推介展示产品,她的同事们则在旁边将分拣好的包裹打包发货。

“大家往往只关注镜头前的主播,其实直播带货有一条完整的生态链。”彤彤告诉记者,直播幕后还有助播、选品、订单运营、仓储管理等一系列重要角色分工,缺一不可。

“目前,入驻基地参与直播的商户企业有 230多家,电商带货日出货 30万单左右,总货值最高达 3000万元。”杨杰说。

渠道成本更低,好货离消费者更近

“隔着手机想跟网友产生共鸣,既不能夸大事实,还得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产品亮点。”彤彤说,直播前研究和熟悉产品的准备时间要远远长于直播时间。

“产品质量和价格是关键。”彤彤介绍说,因为基地里有供应链公司提供商品,她省去了大量去一线市场筛选商品的时间。

彤彤合作的供应链公司负责人王海彦表示,供应链平台的作用是整合上下游,选出品质合格、物美价廉的产品,“环节越少,渠道成本降低,好货离消费者就越近,消费体验也会更好。”

他说。“我们组织采购专家深入全国各

地,在货源地亲自验货,确保商品的品控、物流、售后等各项环节。”据王海彦介绍,目前入驻其供应链的产品有1000多个品类,随着知名度越来越高,不少企业开始主动上门推介自己的产品。

受疫情影响,一些地方的农产品出现滞销等问题,部分供应链公司走进田间地头,将这些农产品纳入直播供应链,推动农产品实现标准化、电商化。

前不久,基地供应链公司为河北怀来县葡萄酒品牌进行了专场直播,售出近 3000单。一位葡萄酒零售店负责人感慨,“一场两三个小时直播的销量相当于实体店一年的销量。”

河北省商务厅数据显示,1至 5月,河北省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达1845亿元,同比增长20.6%。

王海彦表示,直播电商发展驶入了快车道,从 4月份至今,他的公司直播带货量在成倍增长,以前一个月是十几万单,现在好的时候有上百万单。

行业规范发展,激发消费新活力

乐城国际贸易城转型“加速跑”并非个例。今年以来,北京、上海、重庆等地为促进直播电商发展出台了各类产业扶持政策,推动相关产业快速发展。

商务部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网络零售市场规模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宅经济”成为市场热点,电商直播超过 400万场,家居用品、厨具、健身器材等销量同比增长超40%。

培育新业态的同时,直播也创造了更多新就业。据统计,仅直播间里就产生了直播助理、选品师等 14个新职业。去年一年,淘宝直播相关产业在全国带动就业达400万人。

社交新零售资深从业者、北京视锐达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岩认为,网络直播正在深刻改变商业流程和形态,成为企业营销和数字化转型“利器”。

直播电商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刷单、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等问题产生。近期,中国广告协会发布了国内首份《网络直播营销行为规范》。

“网络直播营销会越来越规范,发展会越来越有序。”中国广告协会会长张国华表示,规范通过指引主播、平台、商家、机构等主体行为,助力行业健康发展。

中国电视购物联盟 4 月发布的《2019中国电视购物行业白皮书》显示,近年来直播电商快速发展,企业借助“直播+电商”减少营销环节和成本,有助提升品牌认知度,为零售业带来了多重发展机遇。

京东内容生态负责人张国伟表示,直播电商健康有序发展,新业态激发消费新活力,有望助力受疫情影响的企业加速“回血”,为经济发展贡献积极力量。(新华社北京7月9日电)

让好货离消费者越来越近——探访一站式直播电商供应链基地

外交部:

中方决定对在涉藏问题上表现恶劣的美方人员实施签证限制

据新华社北京7月8日电(记者马卓言)针对美方近日宣布实施“2018年对等进入西藏法案”,称将对中国政府及相关官员采取签证限制措施一事,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8日说,中方对有关举措表示坚决反对。针对美方的错误行径,中方决定对在涉藏问题上表现恶劣的美方人员实施签证限制。

赵立坚在当日例行记者会上说,中方敦促美方立即停止借涉藏问题干涉中国内政,不要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以免给中美关系和两国交流与合作造成进一步的损害。

赵立坚说,关于美方所谓的“2018年对等进入西藏法案”,中方已多次表明严正立场。西藏事务纯属中国内政,不容任何外部势力干涉。

“中国奉行对外开放政策。西藏是开放的西藏,从未作出限制外国人进藏的规定。”赵立坚表示,西藏每年都要接待大量外国游客和各界人士。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至 2018年,西藏方面就已经接待进行公务、旅游、商务等活动的外国朋友近17.6万人次,其中游客近 17.5万人次、外交官约500人次、记者343人次。

公安部要求进一步加强公交车安全防范工作

据新华社北京7月9日电(记者熊丰)记者从公安部获悉,公安部8日召开全国公安机关视频会议,通报贵州安顺公交车坠湖事件有关情况,对加强公交车安全防范工作进行强调部署。

公安部要求,各地公安机关要进一步强化风险预警防控,协调有关部门建立常态机制,及时搜集研判信息,有效预警预防预控。要注重点线面相结合、新技术与传统技术结合,强化客流监测,加强警情分析,严密防控措施。要进一步强化公交企业安全管理,配合有关部门指导督促公交车运营企业健全完善安防制度,加强对司乘人员的日常教育培训和安全运营管理,常态化组织开展抽查演练,及时消除风险隐患。要进一步强化安全防范措施,结合实际持续推进公交车乘务管理人员配备和公交车安全防范新技术建设应用。要持续加强群防群治,全面加强群众安防知识宣传,做强平安志愿者等队伍,切实提升公众规避风险和紧急情况下自救互救能力。

工信部要求严肃查处商务楼宇宽带垄断问题

据新华社北京7月9日电(记者关桂峰 刘桃熊)新华社 7月 6日播发《一年宽带费 1万多元!

“提速降费”谁在“卡脖子”?》,针对宽带服务“提速降费”遭遇“卡脖子”情况进行调查,引起强烈反响。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开发文回应社会关切,表示对报道涉及的违法违规行为坚决整治,并将联合有关部门组织专项整治,完善长效工作机制,确保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真正落到实处。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强调宽带服务“提速降费”,尤其是在当前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推出了包括“降低宽带和专线平均资费”在内的一系列减税降费措施,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但记者在北京、河北调研时发现,部分工业园区、商业楼宇的企业宽带费用被物业、代理商“卡脖子”,

“提速降费”的“最后100米”出现“肠梗阻”。一些工业园区或商业楼宇往往只有一家代理商提供网络服务;有的尽管有几家运营商提供服务,但只有一家代理商,企业只能从代理商那里购买高价服务。这些垄断和违法违规收费行为,蚕食了国家政策红利,增加了企业负担。

国家卫健委:

7月8日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9例

据新华社北京7月9日电(记者陈聪)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7月9日通报,7月8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9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辽宁3例,上海3例,广东2例,四川1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

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 42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706人,重症病例较前一日减少1例。

境外输入现有确诊病例 74例(无重症病例),现有疑似病例 2例。累计确诊病例 1958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1884例,无死亡病例。

截至 7月 8日 24时,据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 357例(其中重症病例 5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 78590例,累计死亡病例 4634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 83581例,现有疑似病例 5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 765344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3840人。

新华社记者胡浩 赵琬微 谢樱

8日下午,2020年全国高考在大部分省份落下帷幕。今年高考重点考什么?命题有哪些特点?反映出何种趋势?新华社记者就此采访了有关专家和一线教师。

更注重体现时代特色,引导学生“心怀家国”

将重大社会生活事件有机融入试题,体现时代特色与发展成就,是近年来高考命题的趋势。这在今年试题中尤为凸显。

2020年,最难忘的是全体国人携手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些考题聚焦个体对社会的责任与价值,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心怀家国。

思想政治全国Ⅰ卷的考题以国家卫健委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为背景材料,要求学生分析诊疗方案的变化所反映的对新冠肺炎的认识,旨在引导学生树立遵循规律、尊重实践、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数学新高考Ⅰ卷、Ⅱ卷都有题目与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研究成果或复工复产指数数据相关。

结合生物学科特点,高考生物试题有机融入新冠疫情素材,从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免疫应答、疫情防控措施中的生物学原理,以及疫情所致的生活方式改变和影响等方面进行考查。有英语作文以“外籍教师因疫情滞留英国”和居家学习为背景命题。

国家经济社会、科学技术、生产生活领域取得的发展成就成为今年高考试题的重要素材。以物理试卷为例,我国自主研制的运-20重型运输机、

“嫦娥四号”探测器、清洁能源的应用前景等内容出现其中,极富时代性、前瞻性。

6月 23日,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顺利升空。这一最新消息,也出现在高考试卷。“以北斗三号的消息为素材,就是要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创新动向,关心时代发展成就。”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高级教师夏宇称,学生们应当“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更注重考查关键能力,聚焦学生“终身发展”

高考连接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高考“怎么考”不仅引导中学“怎么教”,更会影响学生今后大学“怎么学”甚至未来职场“怎么做”。2020年高考更加强调考查学生关键能力,聚焦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关键素养。

发言稿、演讲稿、书信……今年的11道高考作文题中,近半要求学生以应用文文体完成。“这体现了语文学科人文性和工具性特点的结合。”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袁学民说,语文要学以致用,要能为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活提供助力。

在信息化时代,甄别、整理、评估、利用信息成为一项关键能力。语文全国Ⅰ卷实用类阅读聚焦“新基建”,

要求学生迅速准确地从多个文本中全面获取这项政策的出台背景、基本内涵、发展前景和国际反响等信息,加大了对相关能力的考查力度。

今年高考,多学科试题均加强了对批判性思维、历史辩证思维能力的考查。如历史全国Ⅰ卷试题描述了我国近代经济领域度量衡不统一的混乱状况,要求学生用辩证的眼光认识和理解社会经济发展的复杂性和区域差异性,透过现象探究本质;地理全国Ⅲ卷以毛乌素沙地环境演变为背景,要求学生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对沙地、湖泊景观转化的关系进行深入探究,辩证看待人地关系……

“今年高考试题高度重视辩证思维能力考查。”湖南师范大学测评研究中心主任杨志明说,“很多题目不单单是某一知识点的考察,而是要求考生参照现实,运用多方面知识,以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思考问题,得出正解。”

“场景丰富、联系现实,多科目考题巧妙地将知识点融入到现实案例中,培养批判、辩证思维能力,这也是高考评价体系越来越重视学生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的体现。”湖南省长沙市周南梅溪湖中学教师王赤说。

更注重汲取传统精华,鼓励学生“活学活用”

此次高考,传承文化精粹、增强文化自信的理念贯穿在各地试卷中。齐桓公、管仲、鲍叔等人物的历史性陈

述,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的代表作《步辇图》、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景泰蓝制作工艺、徽杭古道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等,纷纷出现在各地高考试卷中。

化学全国Ⅲ卷试题以《千里江山图》中典型绘画颜料化学知识为情境,考查学生对化学知识掌握应用的同时,激发学生对传统艺术的兴趣;全国Ⅰ卷和Ⅲ卷有试题分别以中药材提取物为背景,在考查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同时,展现中医药的魅力与效用,弘扬中医药文化。

多名教育专家指出,汲取传统文化营养,不能止步于听听故事、背背诗词,更核心的是要“人能弘道”,善用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资源,服务于新时代新征程。

历史全国Ⅰ卷有题目围绕西魏能臣苏绰的事迹创设情境,展现其克己奉公、推行改革、选贤任能、为官员建立行为规范的史实,凸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历史作用,引导学生增强文化自信。Ⅱ卷试题呈现了清代和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对海河流域的治理举措和效果,用事实凸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越性。

“总体来看,今年的试卷突出文化立意和能力立意,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体现出‘以考育人’、立德树人的教育导向。”北京市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高级教师徐南南说,这些命题趋势,对今后的教学也具有启发意义。

(新华社北京7月8日电)

2020年高考重点考了啥?——专家评析2020年高考试题特点与趋势

图为山南市扎囊县桑耶镇乃卡村村民观看文艺演出队的表演。西藏自治区山南市为弘扬民族文化,加强村居精神文明建设,组建了560余个行政村文艺演出队。演员来自百姓,服务百姓,一年四季都有演出,丰富了百姓的文化生活。

(新华社记者张汝锋 摄)

图为7月8日拍摄的腾格里沙漠风光。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西南部和甘肃省

中部边境的腾格里沙漠是我国第四大沙漠,总面积约为4.3万平方公里。夏日傍晚,腾格里沙漠连绵的沙丘被日光勾勒出美丽的线条,美不胜收。

(新华社记者连振 摄)

7月9日,河北唐山遵化市一家超市的工作人员在整理商品。国家统计局7月9日发布数据,6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5%,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

新华社发(刘满仓 摄)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