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世軍林拔中紀念學校 -...

Preview:

Citation preview

時分秒報時(電子學習)

救世軍林拔中紀念學校

「促進實踐社群以優化小班教學」支援計劃2013-2014

三年級

選題考慮

學生層面:

學生未能準確以「時」「分」「秒」報時。

學生未能根據題意去找出「活動的開始時間」, 「活動的結束時間」, 「活動所用的時間」。

教師層面:

教科書的內容/設計較為鬆散

沒有一個嚴謹而有系統的教學鋪排。

本單元的學習目標

1.報讀時間

2.畫鐘面的時分秒針

3.求活動進行的時間,

開始的時間,

結束的時間

學習難點

因應難點 設計教學

透過實際操作(撥時鐘),讓抽象的概念具體化。

由於市面上的教具小鐘面主要是非連動鐘,學習效果稍欠理想

教學設計

故此我們嘗試利用ipad的apps及ipad的計時功能(碼錶),以電子小鐘面代替傳統的學具,讓學生學習得更有效。

*活動1-數算活動所用的時間

二人小組合作完成工作紙(一);

各自用小時鐘撥出開始時間,再一面撥指針一面數算,直至撥出結束時間;

用「小時」及「分鐘」來描述該時間差距;

同學可參考工作紙上的連環時鐘圖;

二人對照所數算的結果,如相同則繼續做下一題,如不同則重撥,直至得到相同結果;

完成後,四人小組互相核對及分享心得。

由4時15分開始至4時25分。

小芬練習了_0 小時 10 分鐘。

4時25分 4時15分

10分鐘

小貓在3時開始在遊樂場玩耍,5時離開。

牠在遊樂場玩了_2 小時 0 分鐘。

4時0分 3時0分

1小時

5時0分

1小時

小芬由4時15分至5時30分練習鋼琴。

她練習了_1 小時 30 分鐘。

5時15分 4時15分

1小時

5時30分

15分鐘

*我們的心得

怎樣數算時間才可以減少錯漏呢?

每1分鐘的撥動指針較易數算;

分別數算時和分,可避免犯錯;

*去片

2時45分至4時15分 。時間過了多久?

時間過了1 小時 30 分鐘。

3時45分 2時45分

1小時

4時15分

30分鐘

*活動2-計算活動所用的時間

二人小組合作完成工作紙(二);

先仔細研讀工作紙上的資料,交換意見;

各自嘗試計算各題;

二人互相核對;

完成後四人小組輪流發言,分享心得;

最後組長帶領總結出全組的「發現」。

小明由6時15分時至9時在家溫習。

他溫習了_2 小時 45 分鐘。

6時15分 7時15分 8時15分

1小時 1小時

9時0分

45分鐘

小玲由3時10分時至5時5分在練習書法。

她練習了1 小時 45 分鐘。

3時10分 4時10分 5時0分

40分鐘 1小時

5時5分

5分鐘

*去片

三年級

學習目標:

學生認識秒及計算秒的工具

教學設計

這個是 秒錶,它用作記錄以秒作單位的時間。

市面上的秒錶

• $ 55/個 • 較昂貴 • Ipad預設

• 結合生活經驗

與鄰座的同學一組,互相記錄完成以下活動所需的時間。

運用秒錶計算活動所需的時間。

寫出「學校校名」1 次

活動 完成活動所需的時間

深呼吸 10 次

讀出<1-20> 1 次

你能說出用秒量度時間的活動嗎?

*去片

電子學習的心得

使用平板電腦的好處

1.確保教具可使用

2.操作簡易

3.可即時評估學生的 學習成果

4.學生能熟練地操作 平板電腦

5.程式是免費

6.有連動鐘功能, 與實際時鐘相若

使用平板電腦的缺點

1.「易放難收」 課室管理上

2. 未能做到 一人一機

3. 程式以外語為主

4. 這個程式沒有秒的操作

使用平板電腦對 課程的得着

1. 對學習鐘面有幫助

2. 易於建構時間的概念

3. 需工作紙及教學 情境配合

4. IT輔、教學活動為主

教學反思

十分感謝中大促進小班學習社群的到校支援,中大的課研計劃及支援安排能配合校本需要,透過備課、觀課及議課形式,讓我們於數學教學上有寶貴的得著,我們於報時與秒的教學策略上有著很多體會,亦十分感謝中大安排跨校分享,讓我們能作專業成長及跨校交流。

教學反思

電子學習只是輔助工具,老師的角色、課堂的互動才是最重要的。

在教學設計上、學習觀課及評課上,使我獲益良多。由實物具體操作(撥時鐘),以至用圖像表達鐘面,文字和數字表達抽象思維,再配合數學語言,每個教學步驟也不能少,令學生在量度活動時間上有不少幫助。

就如梁先生所說,要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秒」。以往我們只重視教授秒針在鐘面上的擺放位置,怎樣讀出鐘面上的時分秒所顯示的時間和分秒的單位轉換。但我們在本教材套的設計上,安排了兩課節讓學生感受秒的存在。透過猜猜10秒有多長? 30秒有多長?只有1秒的活動時間等有趣活動,讓學生掌握「秒」這個時間單位,豐富生活經驗。

教學反思

根據過往經驗,學生普遍未能正確找出活動所用的時間。透過這次與中大合作進行支援計劃,我對整個「時間」單元有更全面的掌握。最重要是教師能有系統地教授「報時」,循序漸進的教學能讓學生有系統地學習。而且,學生能具體操作時鐘,從而對知識的掌握有更深入了解。

參與是次計劃,梁生給予我們教案設計的意見,讓我們注意教授時間這課題的教學難點及提供適切的教學策略作參考,讓我們促進教學成效。另外,科任們先討論每節課堂的教學目標,再進行教學設計、觀課及評課,安排很有系統。

教學反思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