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2020年6月11日 星期四 责编 周茜 美编 马晶晶 校对 余文婷 关注 04 时长不足2分钟的短视频,竟然出 现十余处错别字,而这种现象在短视 频平台上比比皆是。 有业内人士指出,不少短视频制 作者把使用错别字当成一种“时尚”。 令人担忧的是,这些短视频的评论区, 几乎无人指出错别字问题。 一方面,不少短视频制作者将错 别字堂而皇之地放出来,不加计较,错 得自自然然;另一方面,网友们对于显 而易见的错别字似乎处于“默认”状 态,照单全收。 不管是互联网传播时代还是纸质 印刷品传播时代,人们都能理解文本 出现少量的差错。这并不意味着传播 应当放弃杜绝差错的追求,更不意味 着人们应当追捧错别字或主动用错别 字来博取眼球。短视频制作者追逐流 量的法宝可以有千万种,知识积累、剪 辑技术、创意思维等等,但不应该包含 错别字。 追求流量,必须有红线意识;追捧 流量,也必须保持基本的是非观。写 好、用对汉字,是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尊 重,对历史文化的一种传承,也是文字 表意的基本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讲, 默认错别字成堆是对恶趣味的纵容, 追捧错别字更是一种文化病态。短视 频创作者、平台方、用户们对纵容应该 预防,对病态应该医治。 记者刘智宇 武汉晚报讯(记者尹勤兵) 6 月 10 日中午,抖 音平台上一则视频,感动了众多武汉网友。一位 老人在街头晕倒,危急关头,一个小伙子摘下口 罩,抢上前为其做人工呼吸。 该视频标记的拍摄地点为武昌区水果湖步行 街附近。视频中,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突然倒地 昏迷不醒,一个小伙子俯下身子给老人做心肺复 苏,有节奏地按压胸部的同时,时不时给老人做人 工呼吸。 视频的画外音是一名武汉口音的中年女性, 她说, “这太值得表扬了!” 视频很短,打动了很多人,点赞近万,有网友 留言评论,“为小伙子点赞,特殊时期有这样的大 爱值得表扬” “世上最帅的小伙子!” 热心市民龙先生向本报反映,希望借助报纸 帮忙找到这个小伙子。龙先生说,在疫情防控形 势下,小伙子敢于摘下口罩给老人进行人工呼吸, 这是一种多么勇敢的行为。大家都想知道,“这个 勇敢的小伙子,是不是医护人员?是否救活了老 人?他现在情况怎么样了?” 记者从警方和120急救中心了解到,当日中 午11时49分,确实有一名老人在武昌水果湖步行 街昏倒,随后被送往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记者从该 院了解到,遗憾的是老人送到医院时,已经没有了 生命体征。 据在现场拨打120急救电话的仇女士称,事 发地点为水果湖步行街一理发店门口。老人倒地 后,因为情况不明,围观的人不敢上前。此时,一 个小伙子挺身而出,为老人做人工呼吸。“大家都 非常佩服,他挺勇敢的!”当时围观者议论纷纷,有 人说小伙子肯定是附近医院下班的医生,或者是 医学院的学生。 水果湖街派出所民警陈念介绍,事发时,他和 同事孙维斌正好路过,当时老人面部朝下,脸色发 紫,倒在地上。因为不懂急救,他也只好和围观群 众一起拨打 120,并疏散围观群众,开放急救通 道。 “我是学医的!”此时,一个身高约 1.8 米的年 轻小伙子,主动上前救人。陈念和小伙子将老人 随身的黑色小包垫在其头部,施救过程中,小伙子 做人工呼吸的手法娴熟,施救时间约十几分钟。 陈警官说,120急救车辆到达后,他和医护人 员一起将老人抬上车,等转头回来,小伙子已经悄 然离开,没能留下联系方式。 “作为一个学医的,遇到那种情况责无旁贷……” 10日下午,记者联系上救人小伙子。他叫吴亦 凡,25岁,武汉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博士生。小吴 学骨科,还有两年毕业。 小吴说,事发当时他刚好路过,发现有老人倒 地,当时就对民警说“我是学医的!”随后上前施 救。当时老人戴着口罩,清理时口鼻中有呕吐物, 但小吴根本没时间想“脏不脏”。 对于做人工呼吸,怕不怕感染?他说“当时救人 要紧,根本没想这么多,没有什么比人命更重要的。” 小吴回忆,人工呼吸做了十几分钟,做到一 半,一个30多岁的黑衣女士,应该也是医护人员, 主动过来搭把手。小吴说,他曾在医院实习,这次 救人,最让他难忘。 让小吴感动的是,救人后,周围有热心市民给 他递上水和纸巾,还催他赶快清理一下。 小伙救人的全过程被路人拍下。 使老人街头倒地,这个小伙子摘口罩做人工呼吸 武大博士生吴亦凡: “我是学医的责无旁贷” 2 分钟出现十多处错别字 短视频作品错别字频现何时休 武汉晚报讯(记者方历娇) “物业”写成“午 业”、“给钱”写成“给乾”、“价格”写成“架 格”……近日,记者在某些短视频平台上发现, 不少“网红”账号发布的短视频中,字幕频现错 别字。 某短视频平台上,一个发布悬疑短剧的账 号有320多万粉丝,累积点赞数达1500多万。 记者发现,该账号发布了一条时长不到2分钟 的视频,出现了十多处错别字,包括“倒霉”写成 “倒枚”等。该账号发布的其他多条短视频,字 幕也频繁出现“赶家务” “肚子腾”等错别字。 在另一短视频平台上,记者同样发现字幕 频频出错。一些粉丝量超百万的账号,短视频 字幕中,“十倍奉还”写成了“是被奉还”、“垃圾 桶”写成了“辣鸡桶”。 记者翻阅上述短视频的评论,几乎无人指 出字幕存在错别字。 武汉一家“网红”经纪机构的资深人士告诉 记者,短视频中频繁出现错别字,主要原因有三 点:一是制作者为规避涉黄、涉毒、涉暴字眼,有 意使用错别字;二是制作者把关不严,没对字幕 进行细致校对;三是制作者有意使用错别字,让 字幕显得更“特别”,博人眼球。“第三种情况更 常见,确实有制作者把使用错别字当成‘时 尚’。” 2010 年,原新闻出版总署下发《关于进一 步规范出版物文字使用的通知》指出,报纸、期 刊、图书、音像制品等出版物的报头( )、刊名、 封皮、包装装饰物、广告宣传品及内文等用字, 必须使用规范汉字,禁止使用不规范汉字。 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刘 宝俊认为,短视频是时下流行的快餐文化的代 表,青少年受众多,滥用、误用、错用汉字的现 象,会带来不良引导。他建议,短视频平台方也 应加强内容把关,切实起到监管职责。 一条短视频字幕中,“物种”写成了“物总”。 一条短视频字幕中,“垃圾桶”写成了“辣鸡桶”。

武大博士生吴亦凡:“我是学医的责无旁贷” - cjn.cnwhwb.cjn.cn/images/2020-06/11/4/11W04C.pdf2011/11/04  ·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 Upload
    others

  • View
    1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武大博士生吴亦凡:“我是学医的责无旁贷” - cjn.cnwhwb.cjn.cn/images/2020-06/11/4/11W04C.pdf2011/11/04  ·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2020年6月11日 星期四责编 周茜 美编马晶晶 校对余文婷关注04

时长不足2分钟的短视频,竟然出现十余处错别字,而这种现象在短视频平台上比比皆是。

有业内人士指出,不少短视频制作者把使用错别字当成一种“时尚”。令人担忧的是,这些短视频的评论区,几乎无人指出错别字问题。

一方面,不少短视频制作者将错别字堂而皇之地放出来,不加计较,错得自自然然;另一方面,网友们对于显而易见的错别字似乎处于“默认”状态,照单全收。

不管是互联网传播时代还是纸质印刷品传播时代,人们都能理解文本出现少量的差错。这并不意味着传播应当放弃杜绝差错的追求,更不意味着人们应当追捧错别字或主动用错别字来博取眼球。短视频制作者追逐流量的法宝可以有千万种,知识积累、剪辑技术、创意思维等等,但不应该包含错别字。

追求流量,必须有红线意识;追捧流量,也必须保持基本的是非观。写好、用对汉字,是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尊重,对历史文化的一种传承,也是文字表意的基本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讲,默认错别字成堆是对恶趣味的纵容,追捧错别字更是一种文化病态。短视频创作者、平台方、用户们对纵容应该预防,对病态应该医治。

记者刘智宇

武汉晚报讯(记者尹勤兵)6月10日中午,抖音平台上一则视频,感动了众多武汉网友。一位老人在街头晕倒,危急关头,一个小伙子摘下口罩,抢上前为其做人工呼吸。

该视频标记的拍摄地点为武昌区水果湖步行街附近。视频中,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突然倒地昏迷不醒,一个小伙子俯下身子给老人做心肺复苏,有节奏地按压胸部的同时,时不时给老人做人工呼吸。

视频的画外音是一名武汉口音的中年女性,她说,“这太值得表扬了!”

视频很短,打动了很多人,点赞近万,有网友留言评论,“为小伙子点赞,特殊时期有这样的大爱值得表扬”“世上最帅的小伙子!”

热心市民龙先生向本报反映,希望借助报纸帮忙找到这个小伙子。龙先生说,在疫情防控形势下,小伙子敢于摘下口罩给老人进行人工呼吸,这是一种多么勇敢的行为。大家都想知道,“这个勇敢的小伙子,是不是医护人员?是否救活了老人?他现在情况怎么样了?”

记者从警方和120急救中心了解到,当日中午11时49分,确实有一名老人在武昌水果湖步行街昏倒,随后被送往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记者从该院了解到,遗憾的是老人送到医院时,已经没有了生命体征。

据在现场拨打120急救电话的仇女士称,事发地点为水果湖步行街一理发店门口。老人倒地后,因为情况不明,围观的人不敢上前。此时,一个小伙子挺身而出,为老人做人工呼吸。“大家都非常佩服,他挺勇敢的!”当时围观者议论纷纷,有

人说小伙子肯定是附近医院下班的医生,或者是医学院的学生。

水果湖街派出所民警陈念介绍,事发时,他和同事孙维斌正好路过,当时老人面部朝下,脸色发紫,倒在地上。因为不懂急救,他也只好和围观群众一起拨打120,并疏散围观群众,开放急救通道。

“我是学医的!”此时,一个身高约1.8米的年轻小伙子,主动上前救人。陈念和小伙子将老人随身的黑色小包垫在其头部,施救过程中,小伙子做人工呼吸的手法娴熟,施救时间约十几分钟。

陈警官说,120急救车辆到达后,他和医护人员一起将老人抬上车,等转头回来,小伙子已经悄然离开,没能留下联系方式。

“作为一个学医的,遇到那种情况责无旁贷……”10日下午,记者联系上救人小伙子。他叫吴亦凡,25岁,武汉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博士生。小吴学骨科,还有两年毕业。

小吴说,事发当时他刚好路过,发现有老人倒地,当时就对民警说“我是学医的!”随后上前施救。当时老人戴着口罩,清理时口鼻中有呕吐物,但小吴根本没时间想“脏不脏”。

对于做人工呼吸,怕不怕感染?他说“当时救人要紧,根本没想这么多,没有什么比人命更重要的。”

小吴回忆,人工呼吸做了十几分钟,做到一半,一个30多岁的黑衣女士,应该也是医护人员,主动过来搭把手。小吴说,他曾在医院实习,这次救人,最让他难忘。

让小吴感动的是,救人后,周围有热心市民给他递上水和纸巾,还催他赶快清理一下。 小伙救人的全过程被路人拍下。

容错不等于追捧错别字

杜绝把使用错别字当﹃潮流﹄

老人街头倒地,这个小伙子摘口罩做人工呼吸

武大博士生吴亦凡:“我是学医的责无旁贷”

2分钟出现十多处错别字

短视频作品错别字频现何时休武汉晚报讯(记者方历娇)“物业”写成“午

业”、“给钱”写成“给乾”、“价格”写成“架格”……近日,记者在某些短视频平台上发现,不少“网红”账号发布的短视频中,字幕频现错别字。

某短视频平台上,一个发布悬疑短剧的账号有320多万粉丝,累积点赞数达1500多万。记者发现,该账号发布了一条时长不到2分钟的视频,出现了十多处错别字,包括“倒霉”写成

“倒枚”等。该账号发布的其他多条短视频,字幕也频繁出现“赶家务”“肚子腾”等错别字。

在另一短视频平台上,记者同样发现字幕频频出错。一些粉丝量超百万的账号,短视频字幕中,“十倍奉还”写成了“是被奉还”、“垃圾桶”写成了“辣鸡桶”。

记者翻阅上述短视频的评论,几乎无人指出字幕存在错别字。

武汉一家“网红”经纪机构的资深人士告诉记者,短视频中频繁出现错别字,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制作者为规避涉黄、涉毒、涉暴字眼,有意使用错别字;二是制作者把关不严,没对字幕进行细致校对;三是制作者有意使用错别字,让字幕显得更“特别”,博人眼球。“第三种情况更常见,确实有制作者把使用错别字当成‘时尚’。”

2010年,原新闻出版总署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出版物文字使用的通知》指出,报纸、期刊、图书、音像制品等出版物的报头(名)、刊名、封皮、包装装饰物、广告宣传品及内文等用字,必须使用规范汉字,禁止使用不规范汉字。

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刘宝俊认为,短视频是时下流行的快餐文化的代表,青少年受众多,滥用、误用、错用汉字的现象,会带来不良引导。他建议,短视频平台方也应加强内容把关,切实起到监管职责。 一条短视频字幕中,“物种”写成了“物总”。

一条短视频字幕中,“垃圾桶”写成了“辣鸡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