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印尼建设装机容量大、指标优的高效环保电站 首届环境技术进步...

Preview:

Citation preview

国华印尼爪哇电厂1号机组投产为印尼建设装机容量大、指标优的高效环保电站

本报记者高岗栓太原报道 记者日前从太原钢铁集团公司获悉,随着炼钢二厂南区转炉湿电除尘项目提前建成投用,太原钢铁集团公司 30 多个环保项目均建成投用,提前实现污染物超低排放目标。

太原钢铁集团公司是全国钢铁行业节能减排的标杆企业之一。2019年以来,公司全面加快环保提标改造项目建设。焦化厂 VOCs 治理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硫 1250 吨、氮氧化物 1650吨、颗粒物 100 吨。炼铁厂二次料场封闭工程每年可减少粉尘排放 1000

余吨。加工厂废钢料场综合治理、各环节除尘提标控制等工程,实现了污染物排放的大幅降低,粉尘排放浓优于国家标准。

太原钢铁集团公司能源环保部负责人介绍,除已经建成投用的 30 多个环保提标改造项目外,太钢还有 15 个项目正加紧推进。下一步,对于已完成的项目,要持续巩固治理成果,严管理、细落实,确保设备设施稳定运行;对于在建项目,要加强组织、全力推动,确保按期完成,为太钢在全省树立行业超低排放标杆提供有力支持。

本报记者郭薇报道 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建设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火电机组——国家能源集 团 国 华 印尼 爪 哇 7 号 2× 1050MW 燃 煤 发 电工 程 1 号 机 组 近 日 签 署 商 业 运 营 日期 证 书 和 移 交 生 产 交 接 书 ,这 标 志着 印尼电力建设史上装机容量大、参数高、技术先进、指标优的高效环保型电站正式投产。

据国家能源集团新闻发言人张玉新介绍,印尼爪哇 7 号项目总投资 120亿元人民币(18.83 亿美元),总装机容量 2×1050MW。项目主体为国家能源集团所属子公司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与印尼国家电力公司所属子公司 PJBI 按照 7∶3 的出资比例共同组建的神华国华(印尼)爪哇发电有限公司。项目由国家能源集团国华电力公司全面管控、组织实施,整体投运后,年发电量约 150亿千瓦时。

这一项目是印尼电力行业设计年利用小时数最高的燃煤发电机组之一。同时在百万千瓦级火电机组中拥有世界体积最大的褐煤锅炉之一、最

大容量的发电机之一(1240MVA)以及配套功率达 4600KW 的最大电站双列一次风机之一等。

1 号机组满负荷试运期间,机组主辅设备运行稳定,汽水品质合格,电气、热工保护投入率 100%,供电标煤耗 287.1g/kWh,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 物 浓 度 分 别 为 16.96mg/Nm3、107.88mg/Nm3、173.27mg/Nm3,主 要经济技术指标达到或优于设计值,主要环保指标大幅优于当地排放标准。

印尼爪哇 7 号项目是国华电力在印尼成功建设的第二家发电厂。电厂致力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积极推进生态保护工程,涵养海边湿地生态,基建期沿岸红树林覆盖率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了 30%以上。

国家能源集团国华电力党委书记、董事长宋畅表示,作为较早“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国华电力致力于集产学研用于一体的清洁燃煤发电技术开发与国际化合作,成为国家能源集团在东南亚能源市场一体化协同发展的

“桥头堡"。

2019内蒙古环保产业交流会召开

全方位展示区域环保产业发展本报记者杨爱群 见习记者李俊

伟呼和浩特报道“2019 内蒙古环保产业交流会”日前在呼和浩特市召开。内蒙古自治区环保产业协会会长李战胜表示,行业组织是政府的参谋助手,要增强生态环境大保护的社会合力,营造有利于环保产业发展的环境,促进环保产业迈上新台阶。

据了解,本次交流会以政企交流、高峰论坛、参展商技术推介会等方式,全方位展示区域环保产业的发展,搭建起内蒙古环保产业“政、产、学、研”交流、合作、发展的平台。

高峰论坛环节,专家、学者、企业代表从我国生态 文 明 战 略 和 环 保 政策 、环 保 行 业 未 来 发 展 模 式 、技 术创 新 的 路 径 和 方 法 、大 型 环 保 企 业在 高 质 量 发 展 中 的 经 验 与 做 法 、金融机构如何支持环保产业发展等方

面进行了重点阐释。东方希望包头稀土铝业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彭建南表示,抓好环境保护,发展环保产业,做好综合利用,为企业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奠定了重要基础。

在企业产品展示台前,贝加尔环境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先锋表示,这样的交流有利于与潜在客户接洽,达到企业展示、品牌推广和市场拓展的目的,也了解了当地环保政策,为企业对接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广泛的交流探讨有利于企业不断完善和提升技术。全国有实力的环 保 企 业 集 中 共 商 共 议 ,也 有 利 于推动内蒙古环保产业的发展。这是一 次 互 利 合 作 、多 方 共 赢 的 交 流会。”江苏森森炭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杰表示。

太钢提前实现超低排放目标30多个环保项目均建成投用

首届环境技术进步奖发布首届环境技术进步奖发布企业成技术进步主要推动者企业成技术进步主要推动者,,斩获近斩获近 88成奖项成奖项

产业经济 072020.01.02 星期四责编:崔煜晨 电话: (010)67116884 传真: (010)67102492 E-mail:chanjing9999@sina.com

首个针对污染防治应用技术的奖项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

大气领域技术亮眼

◆◆本报记者徐卫星本报记者徐卫星

产业加速度

突破脱氮“卡脖子”问题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持水务研发出不依赖碳源的深度脱氮技术

很多获奖项目负责人深受鼓舞,但也同时表示,获奖不是终点,科技进步始终在路上。

西南石油大学王兵教授团队凭借“油基泥浆全价 值 回 收 利 用 一 体 化 技术”项目,获得了 2019 年环境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王 兵 为 解 决 页 岩 气这 一 新 兴 行 业 的 环 境 问题 ,提 出 中 肯 建 议 。 他说 :“ 在 页 岩 气 等 非 常 规能源开发中,产生的油基泥 浆 钻 井 废 弃 物 构 成 复杂 ,但 资 源 价 值 极 高 ,应鼓 励 企 业 自 主 研 发 实 现资源化利用,实现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国家、地方应通过相关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推动企业实现废弃物中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环境风险的最小化。”

北京建工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典型化工类污染场地修复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获得一等奖;北

京高能时代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有机污染场地原 位 修 复 关 键 技 术 研 究与应用”获得二等奖。北京 建 工 修 复 副 总 经 理 李书鹏、高能时代总工吕正勇不约而同地指出,应推动 土 壤 修 复 行 业 依 靠 科技 进 步 ,走 精 细 化 、标 准化发展路线,应尽快制定行 业 产 品 、装 备 、工 艺 标准 ,规 范 行 业 发 展 ,保 证修复工程质量,用科技创新 引 领 环 保 产 业 高 质 量发展。

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副 院 长 陈 刚 牵 头 研 发 的

“区域性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环境风险控制技术及应用示范”项目获得了二等奖。陈刚在采访中提到,“当前新形势下生态环境 领 域 涌 现 出 大 量 新 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建议全面系统评估现有危险废物 处 置 设 施 的 技 术 和 性能,科学统筹处置与利用体系、政策引导体系及监

管保障体系。”清华大学教授李金惠

团队研发的“典型有色金属高效回收及污染控制技术”获得了环境技术进步奖 一 等 奖 。 李 金 惠 介 绍说:“以工业尾矿废渣和城市代谢残余物为代表的难处置固体废物是整个资源化产业的痛点。这些典型废料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污染物,肆意堆存和不合理处置会严重影响环境,但这也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来源,对我国在国际金属资源战略竞争领域的意义重大。”

他 认 为 ,从 典 型 废 物中高效回收有色金属资源大有可为,但必须兼顾到其中的环境危害属性,控制其生态污染途径,绝不能以环境为代价,丧失回收 过 程 的 可 持 续 发 展 价值。希望可以有更多的人才、资金和资源能够负责任地进入到环保产业发展中来。”

本报讯 首届长三角 G60 科创走廊城市大气联防联控协商会暨环境产业合作示范园区揭牌仪式近日在安徽省合肥市举行。长三角 G60 科创走廊环境产业合作示范园区正式落户合肥市,标志着更多创新资源汇聚安徽合肥,打造服务于长三角地区的环境产业高地,建设“中国环境谷”。

长三角 G60 科创走廊环境产业合作示范园区是安徽省唯一环境产业集聚 园 区 ,坐 落 在 合 肥 蜀 山 经 济 开 发区。近年来,合肥市蜀山区依托中国大气环境监测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工程实验室,龙头带动、集群发展,目前已基本形成“环保技术研发-核心基础零部件生产-环保装备制造-环境治理、环保工程及环保服务”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拥有环境领域上下游规模以上企业 65 家,成为环保产业发展的主阵地。

蜀山经开区也逐步形成了环境产业集聚和应用特色优势,建成了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环境领域战略中的环保产业新高地。

作为“中国环境谷”,示范园区将围绕建设“151”环境科学研究与产业发展体系,即 1 个“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环境产业技术研究中心”;5 个国家级研发平台,重点是大气、水、湖泊、农田土壤、烟气污染监测及治理国家工程实验室;1 个环境产业 战 略 性 新 兴 产 业 基 地 。 力 争 到2021 年,再引进 5 家国家级研发平台,孵化、引进专业从事环境产业及相关应用类企业 100 家 ,2022 年全区环保产 业 产 值 达 到 50 亿 元 ,2025 年 达 到100 亿元,其中产值 10 亿元的龙头企业 3家。

揭牌仪式上,包括上海松江区、嘉兴、杭州、金华、苏州、湖州、宣城、芜湖、合肥在内的长三角 G60 科创走廊一区八市签署大气联防联控合作协议,9 城生态环境将一体化合作,共同构建区域内大气联防联控体系,推动区域内大气质量改善,提高区域内大气治理科技水平,创新多主体参与的大气环境保护模式,共同促进区域内大气环境生态建设。 李孝林

本报记者崔煜晨宁晋报道中国环境科学 学会近日在河北省宁晋县组织召开了“活性自持深度脱氮技术及示范工程”成果鉴定会,鉴定委员会专家一致认为,“这一成果为污水深度脱氮提供了经济、高效的技术途径,具有广阔的前景及应用推广价值。”

氮素污染是诱发水体富营养化和水体黑臭的重要原因,当前城市污水处理厂深度控氮需求迫切。然而常规污水深度脱氮技术依赖外部碳源投加,运行成本高,碳源“投不起”和碳源存在穿透风险影响水质达标,成为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和工业园区污水处理系统进一步提标和总氮减排的“卡脖子”问题。

对此,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王爱杰技术团队与中持水务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中持碧泽环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达成合作,依托各自技术骨干和研发优势,自主研发出具有高脱氮负荷与低运行成本特

征的 非 依 赖 碳 源 型 深 度 脱 氮技 术 ,突 破 了 超 净 排 放 需 求下 污 水 低 成 本 深度脱氮的工程难题。

据介绍,活性自持深度脱氮技术无需依赖外碳源投加,具有活性自持的特征,避免了碳源穿透风险等问题。同时,这 一 技 术 具 有 高 负 荷 脱 氮 性能 ,能 够 实 现 极 低 的 污 泥 产率 。 由 于 使 用 原 材 料 相 对 廉价,采用这一技术后整体上的脱氮成本也将大幅降低。

目 前 这 一 技 术 完 成 了 大规 模 工 程 示 范 。 宁 晋 经 济 开发 区 污 水 处 理 厂 日 处 理 水 量4 万 吨 ,采 用 活 性 自 持 深 度 脱氮 技 术 以 来 ,脱 氮 负 荷 大 于

0.5 千 克/平 方 米·吨 ,运 行 成本 较 其 他 工 艺 降 低 40% 以上 。 这 一 污 水 处 理 厂 出 水 稳定 达 标 ,月 均 削 减 化 学 需 氧量 65 吨 、总 磷 2.5 吨 、总 氮 50吨 ,大 幅 度 改 善 了 受 纳 水 体汪 洋 沟 的 水 质 情 况 和 黑 臭 现象 ,有 力 保 障 了 下 游 水 体 断面 持 续 达 标 ,支 撑 了 区 域 水环境问题的改善。

由 8 位环保领域知名专家和教授组成 的 鉴 定 组 经 过 现场 评 估 、质 询 、讨 论 后 ,一 致认 为“ 这 一 成 果 为 污 水 深 度脱 氮 提 供 了 经 济 、高 效 的 技术 途 径 ,具 有 广 阔 的 前 景 及应 用 推 广 价 值 ,成 果 整 体 达到领先水平”。

记者近日从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获悉,“工业烟气多污染物高效协同控制关键技术与应用”等49个项目荣获2019年度环境技术进步奖,获奖项目包括特等奖1项、一等奖8项、二等奖40项。

企业成为揽获这一新生科技奖项的最大赢家,49项获奖项目中有37项由企业牵头,企业成为获奖主体,呼应了国家关于“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的要求。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说,环境技术进步奖的设立是为充分发挥科技奖励对环保产业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 合 的 环 保 产 业 科 技 创 新 体系,促进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撑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技术进步奖的授奖范围仅包括生态环境相关领域的技术、产品、工艺、装备、材料、仪器、系统等直接用于污染防治的应用技术成果,不包括环境学科基础研究、环境管理研究等软科学成果。

据了解,首届“环境技术进步奖”征集提名项目 180项,企业牵头项目占比达 84%;项目完成单位 322家,包括企业 232家,大学 38所,研究院所 33家,事业单位17家,政府部门两个。

同时,这一奖励受到产学研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提名单位包括 1 个生态环境部业务司、4 个全国行业协会、23 个省级环保产业协会、12 个协会分支机构,提名人和评委包括 13位院士、129 位正高级职称专家,可谓群英荟萃、阵容强大,充 分 体 现 了 环 境 技 术 进 步 奖

“支撑生态环境治理、面向全国、面向产业”的鲜明特色。

获奖项目包含了许多近期生态环境治理的热点。获得特等奖的清华大学教授李俊华介绍说,“工业烟气多污染物高效协同控制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是针对非电行业工艺多样、工况波动大、烟气成分复杂等问题,自 2001 年起通过产学研用密切合作,从理论、材料、工艺、装备、标准等方面开展了长期扎实的研究和示范,近几年赶上了大气污染治理需求的集中释放,正好有用武之地,目前整套技术已经应用于全国 31个省(市、自治区),并出口到美国及“一带一路”沿线等 21 个国家和地区。

此外,获得一等奖的福建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烧结

(球团)烟气多污染物干式协同净化技术及装置”项目、浙江菲达 环 保 科 技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PM2.5 高效控制及颗粒物超低排放关键 技 术 与 装 备 ”、青 岛华 世 洁 环 保 科 技 有 限 公 司

“ 用 于 挥 发 性 有 机 化 合 物(VOCs)净 化 的 分 子 筛 吸 附浓缩转轮及应用”等,都是在大气污染治理领域取得丰硕科研 成 果 和 骄 人 市 场 业 绩 的 项目,为国家打赢蓝天保卫战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科技含量高,市场业绩亮眼获奖项目涵盖范围广,研发投入高,市场占有率

也较高

2019 年 环 境 技 术 进 步 奖获奖项目,除了大气领域外,涵盖了水体修复、农村污水处理、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难降解工业废水处理、危险废物处理、污染场地修复、噪声振动控制、核电安全等领域,充分展示了我国在生态环境领域取得的技术研发成就。

中 国 环 境 保 护 产 业 协 会提 供 的 调 研 数 据 显 示 ,获 奖项 目 完 成 单 位 及 完 成 人 ,共计获得相关发明专利 542 项、实 用 新 型 专 利 1212 项 ,发 表SCI 论 文 440 篇 ,中 文 核 心 期刊论文 745 篇,项目科技含金

量很高。更重要的是,获奖项目都

是经过市场检验的过硬技术,企业通过科技创新,赢得了客户,占领了市场,获奖单位中包含 21 家上市企业。截至 2019年来的近 3 年,获奖项目相关的 研 发 投 入 高 达 29 亿 元/年;相关营业收入340亿元/年,利润33 亿元/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高达8.5%,远高于国家对高 新 技 术 企 业 研 发 费 用 占 比3%~5%的要求,实实在在践行了创新驱动发展的理念。

获得一等奖的“用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净化的

分子筛吸附浓缩转轮及应用”项目牵头人梁鹏在接受采访时介绍说:“公司研发投入占营业额 6%以上,坚持瞄准国际领先吸附材料,实现了 VOCs吸附浓缩材料的进口替代。”

获 得 二 等 奖 的“ 工 业大型臭氧发生器”项目,已经应用在 1300 多个污染治理项目上,虽然总产值并不高,但解决了设备大型化这一瓶颈问题,直接促成了各种氧化工艺路线在

水处理、烟气治理、空气净化领域获得广泛应用。此外 ,获 得 二 等 奖 的“ 阵 列式 消 声 器 ”产 品 ,已 经 累计 生 产 40 万 个 ,市 场 占有 率 30% ,产 品 的 性 能 要求和检测方法经过提炼,已 成 为 中 国 环 境 保 护 产业协会标准。

此 次 获 奖 名 单 中 ,也不乏“黑科技”。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牵头研发的“水面移动环境监测综合无人平台”获得二等奖,项目牵

头 人 康 晓 风 向 记 者 介 绍说:“大家都了解我国的无人机水平,其实我国的无人船技术水平也很高。比如 这 次 的 获 奖 项 目 就 整合 了 无 人 船 和 环 境 监 测技术,解决传统流域水质监 测 人 员 投 入 大 、成 本高 、作 业 危 险 的 难 题 ,可以 在 突 发 环 境 事 件 应 急中 快 速 实 现 水 体 污 染 团定 位 ,在 河 流 、湖 泊 的 排污 口 排 查 中 准 确 确 定 排污口位置。”

科技进步始终在路上获奖代表建议鼓励企业自主研发,规范行业发展,吸引更多资源

图为活性自持深度脱氮技术中所用的菌剂。 崔煜晨摄

“中国环境谷”落户合肥形成产业集聚,带动长三角 9城一体化合作

制图刘伟龙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