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值拥有 - YNET.comepaper.ynet.com/images/2019-08/15/B02/bjqnb20190815B02.pdf ·...

Preview:

Citation preview

趣历史 2019年8月15日 星期四B2

编辑/张严涵 美编/尹莉 责校/项战

下载北京头条App让现在告诉未来

民间一直称农历七月十五日为“鬼节”。“鬼”究竟何时出现于人间?史无记载,无法界定。不过,商代非常敬重鬼神,出土的甲骨文大量反映商代生活包括占卜和祭祀均离不开来无影去无踪、形象恐怖、魔力无穷的“鬼”。商代人是无事不占卜,殷墟遗址也充满着神秘和恐怖的气氛,商代推行的就是“先鬼后礼”的神权政治。

太史公没直接点破,但《史记·殷本纪》已将整个商朝“固置”于“先鬼后礼”时代。商朝开创者汤第一次扩张势力打的就是惩罚“不祭祀鬼神的葛伯”的旗号,现代人觉得这个理由实在荒唐,但在远古时期却是“替天行道”:“汤征诸侯。葛伯不祀,汤始伐之。”这12个字蕴藏着丰富的信息。意思说,汤成为夏朝有权征讨邻近不法诸侯的方伯(一方诸侯之长)后,得到邻里小军阀葛伯率先破除迷信、不祭祀鬼神的情报,立刻名正言顺地率军讨伐。商汤通过侵略获得了第一桶金,还被人称之为“义举”,可见“鬼神”在先民心中分量有多重。

讽刺的是,商朝衰败也始于“不敬鬼神”。太史公

说,历史上著名昏君商纣王的曾祖父武乙暴虐无道,“为偶人,谓之天神。与之博,令人为行。天神不胜,乃僇辱之。为革囊,盛血,昂而射之,命曰‘射天’……暴雷,武乙震死……殷益衰。”同样“射天”,嫦娥的丈夫后羿圈粉无数,纣王的曾祖父却被骂惨,最后被天雷劈死。武王伐纣所作《牧誓》,也将商纣王“不祀鬼神”列为四大罪之一,实乃因果报应。

《尚书·西伯戡黎》中记载的商纣王与贤臣祖伊一段对话更佐证了商代“诸事先占卜,不问苍生问鬼神”:“天子!天既讫我殷命。格人元龟,罔敢知吉。非先王不相我后人,惟王淫戏用自绝。故天弃我,不有康食。不虞天性,不迪率典。今我民罔弗欲丧。”意思说,大王啊,天意恐怕要终止我们殷商的国运了!贤人和神龟都不能觉察到一丝吉兆。不是先王不扶助我们,而是大王淫荡嬉戏自绝于天。所以上天将抛弃我们,不让我们得到糟糠之食。大王不揣度天性,不遵循法律。如今百姓没有谁不希望大王灭亡啊。

因此,国学大师王国维《殷商制度论》开篇即言:“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殷、

周间之大变革……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其实不然,殷商到西周更多的是一脉相承。过去常说西周推翻商朝统治后,重新考察天命和彝伦,认为天命无常,这才开始了“以德治国”。商代用活人祭祀的风俗在周朝明显减少确是事实,但西周初期依然敬重鬼神。群经之首的《周易古经》实际上就是西周初占卜记录的合集,《尚书·金賸》记录的就是周公向上天祷告愿意以身代替武王去死的全过程:“公乃自以为功,为三坛同墠。”可见“鬼神”在商周文化中的地位有多重,直到春秋战国才发生剧变。

到底什么是鬼?甲骨文“鬼”字像人戴着奇特的面具,以示非人面似鬼,也预示其有着非凡魔力。《列子·天瑞篇》曰:“精神离形,各归其真,故谓之鬼。鬼,归也,归其真宅。”意思说,精神离开了形骸,各自回到它原来的地方,所以叫它为鬼。鬼,意即回归,回归到它原来的老家。孔子虽极力倡导“敬鬼神而远之”,但遇到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他老人家也“不语怪力乱神”,“鬼”更是长期潜伏于普通人心中。

直到魏晋南北,随佛教的传入,“鬼”的神秘面纱才逐渐被人揭开。继晋人史学家干宝《搜神记》、南梁文学家殷芸《小说》恶搞“鬼”之后,“鬼”就演变成重要的文艺创作素材,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宋郭彖《睽车志》,明代《封神榜》《西游记》,清代《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等一批“鬼幻”题材的文学作品相继问世,丰富了人们茶余饭后谈资。同时,“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鬼斧神工”“鬼使神差”“鬼迷心窍”等诸多鬼文化俗语、成语也逐渐融入我们的血脉,至今仍被广泛使用。“鬼”还以不同形式嫁接到古典音乐歌舞、绘画、戏曲等乃至今天的电影电视剧之中,丰富着现代人的文艺生活。这也算是“先鬼后礼”神权政治开创和发展者,为后世留下的宝贵遗产吧。

只靠颜值,

在各种爱豆泛滥的今天,我们粉上一个人,似乎只需要看他一眼。但是并非现代女性真的“一代不如一代”,颜值即正义这件事儿,自古皆然。中国能够名留青史的女性,吕雉、武曌这样的政治家可谓凤毛麟角,大部分还是只有两类:美女与才女。当然中国古代社会中,女子的社会职务有限,想要靠才华也普遍困难。

问题是,那些名义上只能靠才华吃饭的男人,也总有些不自觉的,要靠颜值。虽然各个时代对于美的标准不同,有时候喜欢胡子多的,有时候喜欢胡子少的,有时候喜欢勇武强壮的,有时候喜欢纤薄忧郁的,但是不能否认的是,中国人从开始记事的时候起,就已经关注到颜值正义这个问题了。

《诗经·郑风·山有扶苏》:“不见子都,乃见狂且。”看不见爱豆,整个人都不好了。《孟子·告子上》:“至于子都,天下莫不知其姣也。”连大儒孟子,也注意到了这个全民爱豆的存在。清段玉裁注:“姣谓容体壮大之好也。”很显然在先秦时代,“子都”指容貌美丽、体态健美的美男子。

但是只靠颜值,真的能拥有开挂的人生吗?

靠颜值找老板,靠老板夺天下,在世界历史中本不是什么稀罕事。但是中国历史上,单纯靠颜值霸道出道的男人其实并不算多,毕竟这需要两个条件:

第一,有人可以不看重你的才华,只看重你的颜值;第二,这个人在一定时间内,在国家内要有绝对的主导权。

直接靠颜值被录用的男人,遇到的一般都是女boss。刚刚我们说过,亚圣孟子说子都帅,但是他毕竟没见过,不过孔子见过一个,就是卫国的宋朝。

宋朝是卫国大夫,除了好看,没有半点儿优点。但是他既受到卫灵公的宠幸,又与卫灵公嫡母襄夫人宣姜和夫人南子有染。后来他和齐豹、北宫喜、褚师圃一同作乱,把灵公赶出卫国。灵公复国后,宋朝逃亡到晋,灵公却又因为南子思念宋朝的缘故,再次把他召了回来。

卫国太子蒯聩经过宋国,宋人向他唱道“既定尔娄猪,盍归吾艾豭?”意思是说:你们那只求子的母猪(指南子)

既然已经得到了满足,为什么还不归还我们那漂亮的公猪(指宋朝)?后来我们就造了“娄猪艾豭”这个词,大概,就是颜值高而私生活混乱的男女。

南子在卫国只手遮天,孔子想要在卫国立足,都要去拜见此人,气的老头回家之后跺着脚的骂街。卫灵公如此纵容宋朝,脑回路也是万古清奇,当时人就想不明白,包括把大部分人生哲学都想明白了的孔子,也不知道为什么,于是他说:“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如果你没有高情商,只有高颜值,可能还是会死吧。

当然,此类人物在中国历史上虽说不上不胜枚举,但也不在少数,比如秦始皇的老妈赵姬、北魏献文帝的老妈冯太后、北魏武成帝的胡皇后这些功成名就的成功女性。这些女子的颜控,其实还是受到正常伦理谴责的,但是有一位霸道出镜的老姐姐,真的是让后世的历史评论者也不知道该说点儿什么了。武则天自从得势之后,就主动把高颜值作为招聘的第一标准,

《旧唐书》记载:“天后令选美少年为左右供奉。”有名的就有柳良宾、侯祥、僧惠范等多人。之后武后称帝,更是直接组起了后宫男团,拥有了让人特别服气的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不但内乱宫闱,更外干朝政。但是你说武则天颜控吧,她还非要给制度化,这时候,搞得还特别像女权。

不过这些单凭颜值上位的男性,个人得势后通常会出现很多问题,这就是“以貌取人”最可怕的地方。比如宋朝祸乱卫国朝政,导致卫灵公死后卫国内乱,孔子的弟子季路在战乱中

“结缨而死”,南子也被卫庄公处死。为秦始皇母后赵姬所宠信的嫪毐,集结门客千人在咸阳政变,身死车裂,三族遭夷。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专横跋扈,在武氏晚年把持政权,最后在神龙元年(705年)为太子李显带人杀害,枭首天津桥,洛阳百姓欢呼雀跃。所以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颜值没有才华,终归还是靠不住的。

所以想要成为人生赢家,不能只靠脸。颜值只是一个加分项,为有趣的灵魂打开一扇通往成功的门。长得好看,确实是一张有特权的进门卡,毕竟连孔子这样的圣人,也逃不过以貌取人这种恶俗。

澹台灭明,武城人,字子羽,比孔子小三十九岁,他的体态相貌很丑陋。所以澹台想要侍奉孔子的时候,孔子就是看不上他,觉得他资质低下,就给了他个毕业证,让他自己回家找工作去了。结果澹台灭明回去工作干得特别好,孔子听说了,还发了“以貌取人,失之子羽”的感慨。

传说曾国藩会相面,看面相就知道人是否可靠。不过这里所谓的面相,就是“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鼻挺眼正,唇红齿白,器宇轩昂,走路带风,这叫什么呢?还不是叫作“帅”。

但是真要有所成绩,好看的皮囊之后,还是要有有趣的灵魂。

春秋时期宋国的宋文公,情商高、会治国,但是他只是宋昭公庶弟,论资排辈大概是当不上国君的。

但是人家长得美啊,《左传》说“公子鲍美而艳”,加上情商也高,于是宋襄公的夫人——周襄王的妹妹王姬就看上他了。可是公子鲍不愿意,怎么办呢?王姬买了很多热搜为爱豆打榜,然后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派人把在位的宋昭公干掉,而迎立其弟公子鲍当了国君。一段因帅得国的千古神话终于成为现实。

不管国内国外,文人基本上和现在网红一样,也是一半靠才华,一半带流量。贺知章第一次见到李白,大呼一声“此天上谪仙人也”,虽然也有互相吹捧的成分,但是如果李白气质不好,贺知章这样说大概率会惹毛他。而且有

人正经地论证过,杜甫之所以在唐代当世盛名不及李白,原因之一就是颜值赶不上中亚来的这位诗仙。

中国玄学风行的魏晋,同样也出颜控。“竹林七贤”的领袖人物嵇康,史称“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或云:

‘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就是你见到他,帅得你都想唱歌的那种。

在高颜值的加持下,嵇康人缘极好,王戎说与他交往二十年,未见其有不好的脸色。因此留下“意趣疏远,心性放达”之美名;然而嵇康更有

“刚肠疾恶,轻肆直言,遇事便发”的一面,读他的《与山巨源绝交书》及对《广陵散》,便可见他愤世嫉俗,桀骜不驯的性格。这种人美有才华有个性的爱豆,必然风行万千少女,可惜就是太刚直,进而招致杀身之祸。

只有颜值还是不靠谱

颜值用来增值开挂

继位如此,做文人如此,做官也是如此了。不过,颜值虽然能给你一时的方便,如果实力跟不上,还是早晚会露馅,我们随便举几个例子吧。

王黼是北宋末年大臣,他上学的时候,就是颜值高成绩差,学霸汪彦章给他起了个绰号叫“花木瓜”。这个人才智出众但无学识,善于巧言献媚,因为帮助蔡京复相,骤升至御史中丞,之后由通议大夫超升八阶,被任命为宰相,是大宋开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但是这人人品实在差劲得很,金兵进入汴京的时候,他也不等皇上的话,自己就带妻儿跑了,于是好看也没用了,被宋钦宗一路狂扁。

明朝皇帝也是如此,《西樵野记》记,有苏州卫人黄鉴,本来不是什么好人,但是明英宗就是喜欢他颜值高,一下升到近侍。英宗复辟之后,他,以旧恩进大理寺少卿,召对无虚日。苏州人都说,这是什么天理呢!

所以,帅也不一定在官场上无往不利。有时候开挂开不好,就容易直接挂了。

比如大家都知道,《世说新语》里那个被人看死了的卫玠。此人在西晋,也是美的妇孺皆知,在八王之乱之后,在美貌的护持下,他得到了王敦的青睐。但是卫玠并不买账,投奔东晋都城建业。建业的官员们久闻卫玠艳名,这种爱豆来了,必须围观。那会儿的保镖人手可能也不够,人

山人海挤得卫玠举步艰难,使他一连几天都无法好好休息,这个体质孱弱的美少年终于累极而病,一病而亡。

还有人因为颜值高,官做得好好的,一句台词还没说的时候,就领盒饭了。

前秦皇帝符健的第三个儿子符生,从小就特别粗暴,他粗暴到什么程度呢?当时的尚书仆射贾玄石,是一个颜值爆表的人物。有一天,符生和他老婆在楼上看见了贾玄石,符生的老婆可能也是个颜狗,突然就爆出了星星眼说:“老公,这人谁啊!”符生自己生的不好看,只有一只眼睛,这时候自卑感就上来了,说:“怎么地,你想找他做老公吗?”

于是,贾玄石,卒。不独汉人如此,即使是骁勇闻名的契

丹人,不小心也是高颜值害死了一家人。萧氏,辽圣宗耶律隆绪第一任皇后,是大名鼎鼎的萧燕燕的儿媳妇,耶律隆绪长相如何不知道,但是这位萧皇后的姐妹们真是肤浅的没谁了。

他的姐姐秦国夫人,早年嫠居,长得也很着急,但是萧后看见长沙郡王“瑰伟美姿容”,就把王妃杀了,把自己的姐姐嫁给了她。之后,萧后又喜欢户部使耿元吉

“貌美”,就听从了自己妹妹晋国夫人的请求,把耿大人的夫人也杀了,把晋国夫人嫁给了他。一家子颜控到要杀人妻子,强行出嫁的地步,一般人也是自愧不如了。

招聘要求“形象好气质佳”,这就更是古今中外一体可见了。从波斯的不死军到奥斯曼帝国的奴官制,只要在皇帝身边伺候,招聘的时候哪个不是颜值王道。

明代公主征婚,也是这个标准。《万历野获编》中记:“本朝公主,俱选庶民子貌美者尚之,不许文武大臣子弟得预,为虑甚远。”我们就要好看的皮囊,剩下的全部都走开,所以终明一代,几乎不见驸马家族势力的影响。

清代文人袁枚,也是一个自我认定了的颜控。自从外语没学好,被外放做

官之后,一直 以 网 罗各 地 美 食

美景为己业。不过毕竟“食色性也”,有好

吃 的 ,就得有好看的 ,除 了一 众 女弟 子

外,袁枚的男弟子也颇有可观。

《随园诗话》中记载说,唐朝有个叫李山甫特别美,早晨起来梳头的时候“云

鬟委地,肤理玉映”,朋友走进来都以为误闯了美女闺房。而当朋友喜滋滋而又好像有歉意地跟李山甫提及此事时,李山甫悄咪咪地表示,美女就是我。

袁枚写完了这个故事,话锋一转说,我有个叫刘霞裳的弟子,就是这么美,所以我每次出去玩儿,必须带他一起。所以你看看,袁老师带学生开会,都喜欢选颜值高的。

老师喜欢高颜值,搞得英廉的曾孙,镶黄旗人福格都脱发了。

他说,到了道咸年间,科场补习班盛行,老师押题都押得特别狠。于是有钱人家,就找几个好看又灵巧的弟子,把题都背

下来。考试之后,一看押题押中了90%啊,赶紧发个喜报。而发榜之后,因为翰林院明文要选青年才俊,俊美少年往往能在留京指标上干掉老博士。所以翰林院庶吉士颜值疯狂飙升,“天下之士,靡然从风”。

福格的叹息也不无道理,清代从道咸后,科举取士的价值被严重质疑,所取进士的质量也有所下滑。这不仅导致了晚清科举制度的最终崩坏,对晚清官场的行政能力也有非常深远而严重的影响。

如果你颜值足够高,确实可以只靠脸写进史书;但是这一页,未必记着光彩;

如果颜值一般高,必须要配上不错的情商和智商,人生路上才可以遇到很多彩蛋;

所以,始于颜值没关系,最终决定人生的,还是要看人品和才华啊。

文并供图/王盼盼

颜值最终只是颜值

商代奉行“先鬼后礼” ◎赵柒斤

就能拥有开挂的人生吗

颜值高也有风险

袁枚像

竹林七贤砖局部(藏于南京博物馆)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