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审判法庭席位示意图 -...

Preview:

Citation preview

3 2015年9月3日第 版 正义的审判正义的审判之东京审判·概况

法 官

法官秘书

检 察 官

梅汝璈

方福枢 杨寿林 罗集谊

向哲濬

今年是二战结束 70 周年,日本作为那场侵略战争的加害者,本应继续深刻反省历史教训,坚持走和平发展路线。但是,当今之安倍政权却蠢蠢欲动,屡屡质疑东京审判等战后国际秩序法律基础,意欲重走对外军事扩展路线,值得国际社会高度警惕。

市谷纪念馆——日本对外侵略战争策源地的

前世今生

市谷纪念馆,位于东京新宿区市谷本村町日本防卫省大院内。这里曾经作为二战后审判日本甲级战犯的“远东国际军事审判”(东京审判)的法庭。

防卫省大院总面积约23公顷,俗称“市谷台”。据相关资料记载,市谷台1656年成为江户幕府德川家的封地,明治维新后被收归皇室,之后陆续建起各种重要军事机关和设施。1874 年到1937年,这里成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其间,该校被称为“市谷台”。在公开资料中,1937年到1941年之间,市谷台以及该建筑物的功能并不清楚,可能被刻

意地隐去。1941 年到 1942 年,该建筑被用作

日本战时军事首脑机关大本营陆军部、陆军省和参谋本部等,成为日本对外全面战争的策源地和指挥部。1945 年 8月,日本投降后被美军接管。1946年5月到 1948年 11月,被用作东京审判法庭。1959 年归还日本,之后成为陆上自卫队驻地。2000年5月,原防卫厅本部从六本木桧町迁到这里,原有建筑物大部分被拆除,仅剩正面主楼的大讲堂等一小部分,现在是“市谷纪念馆”。

2007年1月,当时的首相安倍晋三将防卫厅升格为防卫省,市谷台再次复活为日本军事首脑机关。

现在,每年都有大量日本学生团体到这里来参观,作为个人前来参观的人更多。当人们走进纪念馆,如果不借助现场解说员说明,已经几乎感受不到东京审判时的情景和气息。

安倍政权——挑战历史定论无底线

1945年 9月 2日,日本正式签字投

降。1946 年 1 月到 1948 年 11 月,远东国际军事审判持续进行。梅汝璈代表中国方面参加了审判,担任法官。这场旷日持久的国际大审判最终依法判处7名日本甲级战犯死刑,另有16名被判处终身监禁,2名被判处有期徒刑。

但是,日本的右翼势力却屡屡对经过法律判决的历史定论发起挑战,极力为日本那场侵略战争进行粉饰甚至复辟。比如,2013年 4月 23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第二次上台不到半年,就又在国会答辩时抛出“侵略未定论”。

有观察人士指出,自民党上述动作有效仿日本调查“河野谈话”手法,在不改变东京审判表象之下,驱动日本国内强烈质疑审判的合法性,从现实上颠覆审判正义结果,尤其是反思战争道义责任在日的继承性,操弄民意支持其继续复活对外军事扩张路线。

国际社会——决不容许美化侵略罪行

安倍晋三等的“侵略未定论”,是对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以来双方所达成

的具有国际法律约束意义的政治共识的公然否定。在 1972 年《中日联合声明》中,日方明确表示愿对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进行深刻反省;1995年8月15日,时任日本首相的村山富市发表谈话,表示要深刻反省历史、吸取教训。

美国国会相关报告曾指出:“虽然安倍首相是日美同盟的坚定支持者,但是在可能损害美国利益的历史认识问题上,他能否正确对待令人存疑。”《华盛顿邮报》社论曾强调,日本的侵略历史“不容置疑”,还称安倍晋三试图修正历史是“自我毁灭”。《华尔街日报》则批评安倍晋三否认侵略“可耻”。

日本国内也有一些人对安倍政权倒行逆施的行为有所警惕。2015 年 8月9日,日本长崎市举行核爆70周年纪念活动。86岁的谷口稜华代表核爆灾难亲历者发表题为《对和平的誓言》的演讲。谷口稜华在控诉核爆灾难之余,当面痛斥安倍晋三。

国际社会应该紧密地团结起来,运用政治外交尤其是国际法律工具,坚决遏制日本重走军事扩张主义道路。

东京审判所在地的前世今生本报特约撰稿人 平 东

在现代高楼鳞次栉比的东京新宿区的市谷地区,有一片守备森严的厚重高楼群,这就是日本防卫省所在地,在里面工作的职员约达 1万人。在这片被称为战后最大规模政府机关的建筑群里,却隐藏着一座值得纪念的历史舞台——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这座历史舞台如今叫做“市谷纪念馆”。1937年 6月,这里建设了称为“1号馆”的大型建筑。1941年,大本营陆军部、陆军省、参谋本部入驻这里。

据相关资料显示,1946年 5月至 1948年 11月间,“1号馆”大礼堂作为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举行了举世瞩目的东京审判。东条英机等日本甲级战犯就是在这里被判绞刑。

2000年 5月,防卫厅(防卫省前身)从东京六本木地区搬到了市谷台。由于需要建设防卫厅新办公大楼,防卫厅当时曾决定拆除1号馆。

这个极具纪念意义的历史舞台一度面临毁于一旦的危机。经过各界不懈努力,最终防卫厅决定保留约占原建筑十六分之一的大礼堂部分并进行移建,这座建筑被命名为市谷纪念馆。

走进市谷纪念馆,便是在历史课本里出现过的法庭原貌。大讲堂的最前方是天皇的玉座,右边是为天皇特制的防滑凹纹楼梯。从二层的座席上望去,巧妙使用“焦点透视”的手法,使得礼堂看上去非常宽阔。

参观展厅播放着简短的录像,介绍了市谷台地区的历史以及卢沟桥事变爆发时的两张报纸。播放到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一段时,画面停止了下来,导游介绍了当时的法庭格局与现在有何不同。

大讲堂中间除了有教堂用的长座椅,还稀稀拉拉摆放了一些展品,多数都是捐赠的军服、士兵刀等战时用品,以及一些关于二战的资料。

另外,展厅内的陈列品与东京审判有关的资料非常少,只看到一些当时庭审照片资料等,可以看到等待审判的东条英机的照片,还有一个小小的展柜。虽然馆内可以自由拍照,不过展示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的这个橱柜却不得拍照。

由于关于东京审判的资料过少,也遭到不少诟病。有游客参观后在网上评论说:“这不由得令人认为是刻意淡化和抹杀战争遗迹的重要性。”

东条英机虽然被处以绞刑,他使用过的印章却仍然被展示在纪念馆二层的一间陆军大臣使用过的办公室里。

2008年,一些参与保护运动的有志之士提出应该将市谷纪念馆改名为“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纪念馆”,并且展品应该以东京审判相关资料为中心。日本文化资源学会的学者春日恒男对此提出一些建议,例如应该展出东京审判的法官、检察官、律师、被告人的肖像;将《波茨坦公告》以及《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宪章》全文公示,并配以当时审判过程中检察官、律师、被告人各方所持意见的说明图示等等,以此丰富这座空荡荡的“军事法庭”。

重访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本报特约撰稿人

王梦溪

检察官秘书

顾 问

翻 译

裘劭恒 刘子健 朱庆儒 高文彬(兼)

倪征日奥日奥(首席顾问) 鄂森 桂裕 吴学义

周锡卿 张培基 郑鲁达 刘继盛 高文彬

东京审判中国代表团名单

图为市谷纪念馆正门。 王梦溪 摄

东 京 审 判 法 庭 席 位 示 意 图

注:图片创意来源于《东京审判研究丛书3·梅汝璈东京审判文稿》第173页

辩 护 人 席

翻译人席

证人台 发言台

(日本)

(盟国)

书 记 官 席登记台

菲律宾

新西兰

加拿大

法 官 座 席

混乱的人名与开庭次数

两年半的审判累计了将近 5 万页的英文庭审记录,出场的人物也是眼花缭乱,其中不少中国人名的拼法更是五花八门,比如中方重要证人秦德纯,英文拼法就有 Chin Teh-chun、Chin T- chen、 Chin To- chum 等 ,稍稍大意就会被当成不同的人,因此在利用庭审记录时务必要小心比较或善加利用索引工具书。

另一个问题是审判的开庭次数,目前普遍的说法是东京审判共开庭818 次。如果较起真来,对照庭审记录一天一天数的话,开庭次数却是817 次。实际上多出来的一次是将1946 年 4 月 29 日,也就是国际检察局向法庭递交起诉书的那天计算在

内。

“甲、乙、丙级战犯”的由来

这一称呼源于 1945 年 10 月美国政府向各同盟国传达的“关于远东战争罪犯的逮捕和处罚的方针”的文件,在文中第一章A节对反和平罪进行了定义,于是后文便将指控犯有 反 和 平 罪 的 战 犯 称 为 “A 级 战犯”。同时该章的 B 节和 C 节分别对普 通 战 争 罪 和 反 人 道 罪 进 行 了 定义,相应地也有了“B、C 级战犯”的说法。也就是说,最初 A、B、C级战犯对应的是三种不同的罪名而非个人级别的高低。后来的中文翻译 将 “A、 B、 C” 对 应 成 “ 甲 、乙、丙”,这便是“甲、乙、丙级战犯”说法的由来。

国际检察局和中国检察官

不同于纽伦堡审判中四国检察官平权的局面,东京审判采取了首席-陪席检察官制度。即由美国检察官季南担任首席检察官,其余10国再派一名陪席检察官,除此之外则为助理检察官。中国检察组初抵日本时只有检察官向哲濬和助手裘劭恒二人。后随着工作量迅速增加,陆续又增加了几名助手和翻译,如刘子健和高文彬等人。而在电影

《东京审判》中负责对板垣征四郎进行反对询问的检察官倪征日日奥奥是 1947年冬来到东京的,他的身份是中国增派的法律顾问组的首席顾问。从法庭的视角来看,倪征日日奥奥等人的身份仍然属于助理检察官,与首席检察官季南不可混为一事。

辩护团中的美籍律师

《东京审判》中,不论哪名被告人的辩护陈述都只由清濑一郎(影片中误作

“广濑一郎”)来进行,实际上清濑一郎虽是辩护团副团长,但只任东条英机和佐藤贤了的辩护人。而东条英机和佐藤贤了除了清濑一郎,各自还有美籍律师科尔曼(Coleman)、布鲁伊特(Blewett)、弗里曼(Freeman)和助理律师若干。

法庭允许美籍律师担任辩护人,因此每名被告人除了一至两名日籍辩护人之外,还会有一至两名美籍辩护人。1946年5月中旬,以海军大校科尔曼为首的第一批美籍辩护律师到达,后又在驻日美军中增加了两名辩护律师。在实际的庭审过程中,大部分出庭发言的工作都由美籍律师来承担。

东京审判几处常识辨析本报特约撰稿人 赵玉蕙

(澳大利亚)

被 告 人 席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