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来来 来来来来来来 来来来来 来来来 glm 来来 G 951

国家地理镜头中的民国

  • Upload
    qyed

  • View
    1.224

  • Download
    13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国家地理镜头中的民国

来源:新浪环球地理

二胡独奏:江河水 glm 制作

G- 951

Page 2: 国家地理镜头中的民国

1. 21 世纪初期,西方读者放眼中国,看到的是未来大势所趋,而在百年之前,他们看到的却是满目龙钟老态。这座箭楼原本连在北京内城的城墙上,早年清帝从紫禁城去往天坛,便会穿过这个门洞。楼顶有琉璃瓦,它身后有正阳门的正楼,高九丈九尺(旧制),古代中国以“九”为象征尊贵之数。

Page 3: 国家地理镜头中的民国

2. 【北平】( 1937 年 10 月号)行动迟缓的双峰驼仍是去往北平的一种主要运输工具,近的从周边乡村运来煤和粮食,远的带来产自蒙古地区的毛皮货物,石头雕成的拱门名叫牌楼,是中式景观中常有的特征。

Page 4: 国家地理镜头中的民国

3. 【京城大道】( 1920 年 11 月号) 1920 年 11 月号 北京拥有多条像这样的通衢大道,延亘数公里长,与上海、广州、汉口等中国城市大异其趣。

Page 5: 国家地理镜头中的民国

4. 【箭楼】( 1920 年 11 月号)北京内城墙上这古老的工事没能挡住拥有现代装备的日军, 1937 年 8 月 8 日,日军 3000 人穿过正阳门举行了入城仪式。

Page 6: 国家地理镜头中的民国

5. 【箭楼】( 1920 年 11 月号)北京内城墙上这古老的工事没能挡住拥有现代装备的日军, 1937 年 8 月 8 日,日军 3000 人穿过正阳门举行了入城仪式。

Page 7: 国家地理镜头中的民国

6. 【北京】( 1920 年 11 月号)在新修的一条街道上可以看出各种形式的人力车在这里是多么流行。京城各门入夜后照例关闭,一般人没有高官专谕是不得出入的。

Page 8: 国家地理镜头中的民国

7. 【北平】( 1949 年 9 月号)城内居民观看装备精良的中国共产党战士开进北平。军官骑着小个子的蒙古矮种马,后面跟着播放红色领袖讲话的宣传车。

Page 9: 国家地理镜头中的民国

8. 【北京】( 1912 年 11 月号)人们聚拢来观看一场赛马。赛道是直的,参加比赛的既有马也有骡子。平日里自制克己的百姓在这样的场合常可以畅怀欢腾。

Page 10: 国家地理镜头中的民国

9. 【北平】( 1936 年 2 月号)城北的城墙外是这样一处清静的所在,又高又壮的绵羊悠然吃草,身上带着有趣的黑斑。中国人会用羊毛缀在寒衣的边缘处保暖,也有用来做羊毛毯的。

Page 11: 国家地理镜头中的民国

10. 【中国机枪手守卫北平城墙】( 1937 年 10 月号)北平内城的高大城墙难敌大炮和空袭,被日军攻破。这城墙的历史已有 500 多年,绵延约 200 公里,宽阔的顶端可容几辆汽车并排行驶。

Page 12: 国家地理镜头中的民国

11. 【不见高楼遮挡的北京天空】( 1927 年 6 月号)这座中国古都的建筑之美藏在黑黝黝的城墙背后。城墙外,宽阔的大道伸向远方,沿路林立着单层的商铺、低矮无窗的宅墙和粉刷过的院墙。画面摄于鼓楼之顶。

Page 13: 国家地理镜头中的民国

12. 【北京故宫】( 1920 年 11 月号)恢弘富丽的皇城被围在矩形的宫墙内,图中靠前的一道门是天安门的外门,民国时称其为“中华门”,门后到天安门间有千步廊,是过去朝廷的中央官员办公之地。

Page 14: 国家地理镜头中的民国

13. 【天坛】( 1949 年 9 月号)故宫之南,是皇帝祭天、祈求五谷丰登的场所。远处,大理石堤道的末端就是三层重檐的圆形祈谷坛,即祈年殿。

Page 15: 国家地理镜头中的民国

14. 【北京紫禁城】( 1937 年 10 月号)皇城内另有宫墙围出了紫禁城,以午门为正门。清帝去天坛祭祀时,会乘坐金辇过金水河,由这道午门出宫。辛亥革命后,民国的寻常百姓也可以由此走入禁宫游览了 。

Page 16: 国家地理镜头中的民国

15. 【广州】( 1937 年 12 月号)看台上常有裹着小脚的母亲,张望着场内脚踩运动鞋的英武的自家女孩儿。举办于 1937 年 5 月的一场运动会上,来自多所学校的团体进行了队列表演、拔河、健身操等等,这些女生活动在不久前还被认为是有伤风化的。

Page 17: 国家地理镜头中的民国

16. 【广州】( 1934 年 11 月号)高层建筑剪出了现代风格的天空线,脚下簇拥着古老的小船。画面左上角有拱顶的建筑是海关大楼。

Page 18: 国家地理镜头中的民国

17. 【广州】( 1937 年 10 月号)这些牌楼之所以还在,是因为有些外国人向市政府请愿将其保留。 1927 年广州遭过一场大火, 之后重建的时候把许多屹立数百年的老建筑都拆掉了,给宽马路和现代楼宇让路。

Page 19: 国家地理镜头中的民国

18. 【广州】( 1937 年 12 月号)中华民国的旗帜被孩子们高举在运动会上,显示出当时中国人对健康体魄的新兴追求和加强国家团结意识。

Page 20: 国家地理镜头中的民国

19. 【广州】( 1937 年 12 月号)欢乐的舞龙表演庆祝着“双十节”,二十多年前这一天发动的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使中国成为一个共和国。

Page 21: 国家地理镜头中的民国

20. 【广州】( 1937 年 12 月号)广州一所女子学校的学生们闹哄哄的玩着推球比赛,沉浸于机智、体能并重的激烈拼搏。东方女性的“三寸金莲”与寂然的传统生活方式,正在被户外游戏盒体育运动的热烈追求所取代。

Page 22: 国家地理镜头中的民国

21. 【上海】( 1937 年 10 月号)外滩是上海的门户,江畔大道沿线有许多气派的国际商业建筑,水滨有码头和海关, 1937 年 8 月早到日军飞机的轰炸后,这里一时间成为无主之地。

Page 23: 国家地理镜头中的民国

22. 【上海】( 1945 年 2 月号) 1945 年的上海已有了票价实惠的双层巴士,还有出租车、有轨电车等,但数千辆疾走的黄包车仍是这城市的寻常风景。

Page 24: 国家地理镜头中的民国

23. 【上海】( 1932 年 9 月号)原本僻处城区西边缘的赛马场和娱乐中心,已被零售业腾飞带来的大厦围成了孤岛。

Page 25: 国家地理镜头中的民国

24. 【上海】( 1927 年 6 月号)若不是语言不同,当年初次乘船沿江而来的美国人会恍惚觉得是走在去往纽约的路上,因为首先看见的都是一排排巨大的广告板。

Page 26: 国家地理镜头中的民国

25. 【上海商业印刷厂】( 1927 年 6 月号)工人在刻写用来彩印的石版。该公司男女雇员逾 3000 人,福利相当不错。

Page 27: 国家地理镜头中的民国

26. 【成都美国抗日空军基地】( 1945 年 2 月号)就算是兴建长城、金字塔、甚至巴别塔时,只怕也没见过这等庞杂轰烈的阵仗。数十万中国民工凭借板车、筐、桶、手推车,再中美军方工程师的指挥下,用成千上万辆手工打造的小车运送者修建机场的材料。

Page 28: 国家地理镜头中的民国

27. 【年轻的驭者】( 1936 年 12 月号)有时候,这种慢条斯理的动物会在北平的交通堵塞中与汽车纠缠不清。一条从北平通往张家口的铁路已修成,大大加快了与内蒙古间的货运,但车轮并没有把这原始的“沙漠之舟”挤出历史舞台。

Page 29: 国家地理镜头中的民国

28. 【蒙古族显赫人家的女孩】( 1923 年 2 月号)她的祖先在战场上勇不可当,但秦始皇筑起从沿海至甘肃的长城,多年将他们拒于中原之外。

Page 30: 国家地理镜头中的民国

29. 【发网作坊】( 1923 年 9 月号)有的商家在民间收购人们剃掉的头发,以之为原料制造出口产品 -- 西方女性束发用的发网,两名少年正利用钉了铁钉的木板编结发网,但着活计绝大多数时候由少女和妇女承担。

Page 31: 国家地理镜头中的民国

30. 【景德镇】( 1920 年 11 月号)瓷器画工当中,高手工做一天的收入可以是生手的几十倍,他们的报酬并不按工作时间计算,儿时根据其画作的水准及完成的件数。

Page 32: 国家地理镜头中的民国

31. 【广州某女子高中】( 1927 年 6 月号)中国学校里有 700万名男女学生,他们带来了重整山河的曙光。在甩掉了旧时代束缚的年轻女性中,许多投身于知识普及事业,比如在印刷厂的机械部门工作,翻译外国著作,编撰课本等等。

Page 33: 国家地理镜头中的民国

32. 【南京新街口广场】( 1948 年 3 月号)再次成为中国首都的南京,在经历了八年日军占领时期之后似乎仍大致保留着旧时容貌。有些建筑被炸毁了,但城市并未受到广泛的破坏。

Page 34: 国家地理镜头中的民国

33. 【中国新女性走在上学的路上】( 1927 年 6 月号)受过新式教育的中国女性在人数上尚不足观,影响力却与日俱增,其中许多在教会学校或国外完成学业,并在生意场、专业领域或社会生活中找到了施展所学的机会。

Page 35: 国家地理镜头中的民国

34. 【满族人】( 1911 年 12 月号)并非所有的中国人都恨满族人。虽然后者是名义上的统治者,但其实往往是中国人自己管制自己;见过满族人的并不多,或者即使见过也认不出来。

Page 36: 国家地理镜头中的民国

35. 【少年中国】( 1920 年 11 月号)这幅画面所代表的一类童年,惬意与活泼并不逊于任何一名欧美男孩。只是太多时候,贫困会早早吞噬掉一个孩子的童真,让西方有了“中国儿童生来不爱运动锻炼”的误解。

Page 37: 国家地理镜头中的民国

36. 【露天食肆】( 1936 年 2 月号)引来众人猎奇的似乎是摄影师,倒不是案上堆得高高的各色面点。面条是以大师傅的巧手制成,煮好后盛在小碗中飨客。

Page 38: 国家地理镜头中的民国

37. 【大连】( 1932 年 1 月号)在日占时期的东北,每天有大量人员物资经由大连港和南满铁路流动。

Page 39: 国家地理镜头中的民国

38. 【胜利画面——军队、骡马和红色领袖的肖像】( 1949 年 9 月号)红旗招展的卡车上,军乐队的锣鼓在喧闹,中国共产党的战士们穿着厚实的冬季军装,在北平的宽阔街道中行进。一月的北平阳光明媚,却寒气逼人。

Page 40: 国家地理镜头中的民国

39. 【哈尔滨】( 1933 年 2 月号)洪汛期的哈尔滨会有几个礼拜变成这副模样。船夫——既有中国人也有俄国人——每天早上渡人出行,赚点儿零花钱。

Page 41: 国家地理镜头中的民国

40. 【厦门】( 1934 年 11 月号)挤在渡头的几十条舢板的船夫,招徕生意通常都是高门大嗓的,争着送客人过海港。渡头这边是国人栖居的城镇,对面则是鼓浪屿上的外国人居住区。

Page 42: 国家地理镜头中的民国

41. 【大连大广场】( 1929 年 10 月号)大连是欧亚铁路线的终点,其城市规划颇似华盛顿,林荫道从花园式的市中心辐射而出,状如车轮,从青岛等港口登船的内地移民,正以每天 1.2万人的速度通过大连进入东北。

Page 43: 国家地理镜头中的民国

42. 【重庆】( 1942 年 9 月号)被炸得满目疮痍的重庆,已学会应对天降的横祸。日军的空袭已持续了四年,几乎把这座战时陪都原有的建筑全破坏了,但人们的日常生活仍在继续。

Page 44: 国家地理镜头中的民国

43. 【沈阳】( 1929 年 10 月号)时称“奉天”的沈阳仍是一座城墙环绕的古城,日军在城外其控制的区域内建起了新的铁路运输中心,站前有民国时著名的连锁旅馆“悦来栈”。

Page 45: 国家地理镜头中的民国

44. 【中国北方的马车】( 1927 年 6 月号)这开放式的座驾没有安装弹簧,行路时颠簸不已,但为城市普通阶层和农村居民提供了方便价廉的运输工具。顶篷是连马一起荫庇的。

Page 46: 国家地理镜头中的民国

45. 【青年救亡运动】( 1944 年 3 月号)旧时代远离社会活动的学生,如今通过话剧和歌曲激发民众的爱国热情。

Page 47: 国家地理镜头中的民国

46. 【西迁的中央军校】( 1942 年 9 月号)抗战时的军校对一般政府工作人员提供为期四周的军事、政治培训,从部长到科员都一起受训,每月约有 3000 名公务员前来参加。

Page 48: 国家地理镜头中的民国

47. 【南京的寺庙】( 1938 年 2 月号)比较贫困的阶层中佛教信仰者尤多,令各处庙宇香火旺盛。有些人会依照教义做善事和守戒律,以求来世的幸福。

Page 49: 国家地理镜头中的民国

48. 【海拉尔】( 1942 年 11 月号)街口汇集了中西药广告、日式理发店、放羊的蒙古人和汉族的交通警。东北边区是日本、苏联重兵对峙之地。

Page 50: 国家地理镜头中的民国

49. 【天津剃头摊】( 1923 年 9 月号)民国初下达的剪辫令在北方地区并未完全贯彻。国人大量的发辫催生了红火的发网制造业,当时向欧美出口该产品的年产值可达上千万美元。

Page 51: 国家地理镜头中的民国

50. 【长江上游】( 1920 年 11 月号)中国第一大河的上游要穿过一连串地势雄奇的峡谷,沿路的山间点缀着风光如画的城市, 间或有一两座高踞峭壁上的寺庙。纤夫们用一条竹索把帆船拖过凶险的激流。

Page 52: 国家地理镜头中的民国

51. 【大连】( 1932 年 1 月号)成百万的农民涌向东北,其中许多是从山东省乘坐运苦力的船来到大连的。一旦通过检疫,他们就搭乘拥挤的火车继续向北,那边已有数以百万计的先行者在一望无际的大平原上耕种劳作了。

Page 53: 国家地理镜头中的民国

52. 【四川】( 1920 年 11 月号)这是中国西部的“老爷车”。四川的脚夫风景是一部不曾落诸笔端的史诗。山里来的矿物,坡地上伐来的木材,城市中贩得的货品,乃至粮食、猪羊和付得起钱的路人,都由他们来运送。

Page 54: 国家地理镜头中的民国

53. 【中国北部】( 1912 年 11 月号)中国新娘最先履行的义务之一就是祭祖。此处这位凤冠霞帔的新娘正向家族的祠堂走去, 随行的两名妇人负责搀扶她向不同方向的灵位跪拜。

Page 55: 国家地理镜头中的民国

54. 【杭州】( 1927 年 6 月号)主妇在户外洗濯家物。不管水多脏,她们都很自在地拿来洗衣服乃至淘米洗菜。

Page 56: 国家地理镜头中的民国

55. 【中国南部】( 1927 年 4 月号)南方的溪流、水渠很多,水车、风车可以取水浇灌平野中的农田。

Page 57: 国家地理镜头中的民国

56. 【汉字的老树新花】( 1927 年 6 月号)中国字传统上是以毛笔来书写,孩子们需要自幼苦练才能掌握其精美的架构。

Page 58: 国家地理镜头中的民国

57. 【汉字的老树新花】( 1927 年 6 月号)为了解决汉字过于繁复、不利于普及的问题,学者们利用汉字笔画制定了一套简单得多的“国语注音符号”。

Page 59: 国家地理镜头中的民国

58. 【冬趣】( 1927 年 6 月号)当天寒地冻、没庄稼可种的时候,中国的农家可以过得其乐融融。睡觉、抽烟、喝酒、猜拳,也可以下棋。象棋是中国的发明,据说为两千多年前的名将韩信所创。

Page 60: 国家地理镜头中的民国

59. 【冬趣】( 1927 年 6 月号)当天寒地冻、没庄稼可种的时候,中国的农家可以过得其乐融融。睡觉、抽烟、喝酒、猜拳,也可以下棋。象棋是中国的发明,据说为两千多年前的名将韩信所创。

Page 61: 国家地理镜头中的民国

60. 【长江三峡】( 1920 年 11 月号)客船的帆小,常常要依靠纤夫的力量才能在急流险滩中行进。另一艘是渔船,这种渔网靠铰链和杠杆运作,用起来不太灵便,但全中国都有渔民在用。

Page 62: 国家地理镜头中的民国

61. 【草原悍马】( 1942 年 11 月号)不把它每只蹄子都捆上,铁匠可不敢给它钉铁掌,因为这小个子的家伙很不好惹。蒙古矮种马在故乡草原上是半野生的,体格坚韧,冬天会长出厚毛,能拱开积雪啃草根。

Page 63: 国家地理镜头中的民国

62. 【福建】( 1927 年 4 月号)农户家里的年青一代也出来帮忙踩水车,每一条小溪、每一处泉水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即便在旱季,这些农民也不用为灌溉挖空心思、大费周章,因为中国人比其他任何国家都更能理解和珍视水的价值。

Page 64: 国家地理镜头中的民国

63. 【南京明孝陵】( 1938 年 2 月号)这里是朱元璋及其皇后的陵墓,据说能把石块扔到石像背上不跌落的人会交好运,所以神道沿线的 24 尊石兽背上往往扔满了小石块。陵园内还有文物官员、骆驼、狮子、骏马等石像。

Page 65: 国家地理镜头中的民国

64. 【钱塘江】( 1920 年 11 月号)杭州附近的钱塘潮是中国一大奇观,故老相传,五代时的吴越王钱缪曾率领大军在此用弓箭射住潮头,钱塘即因这位“钱王”而得名。

Page 66: 国家地理镜头中的民国

65. 【四川】( 1920 年 11 月号)古中国为恪守妇德的孀妇修建的牌坊,工匠精雕细琢的用心之处甚至超过了他们在中世纪西方修建大教堂的同行。

Page 67: 国家地理镜头中的民国

66. 【南京】( 1938 年 2 月号)南京的鼓楼上飘扬着民国的国旗。它是明太祖朱元璋在大约 550 年前下令修建的,用来统一全城的时间或传讯。现代技术使它从这类职能中“退休”了,于是它被改造成了一座天文台。

Page 68: 国家地理镜头中的民国

67. 【香港】( 1945 年 2 月号)谁说中国人的面孔“让人捉摸不透”?一眼就能看出他们各自支持的队伍是否占上风。无论足球、网球、游泳、排球还是田径比赛,在和平时期的香港都很受追捧。

Page 69: 国家地理镜头中的民国

68. 【学龄少女及月洞门】( 1933 年 6 月号)中国人用私宅和宫廷院子里的门廊、园林来取得艺术效果。除了图中的满月形,有些入口还被设计成花瓶形、琵琶形等奇特的模样。

Page 70: 国家地理镜头中的民国

69. 【父亲逗不乐的小“扑克牌脸”】( 1949 年 9 月号)没有与中国人亲身相处过的西方人对他们有不苟言笑的笼统误解,不过这个小家伙面对陌生家伙确实毫不起劲。

Page 71: 国家地理镜头中的民国

70. 【印刷馆】( 1927 年 6 月号)这里摆放着数以千计的铅活字。看排字工人像蜻蜓般穿梭在字盒之间也是一种乐趣。

Page 72: 国家地理镜头中的民国

glm- 951 2011.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