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www.manhattanpress.com.hk 「地理」 2012 2 第二期 中地理新課程特色之一,是嘗試提供一個靈活和多元化的架構,以便融入校本的個 人、社會及人文教育課程之中,以照顧不同學校的需要。第二期教師通訊特別就課 程規劃、重要概念、教學語言等方面誠邀學者提供專業意見或作重點闡釋,務求為教師 提供更多實用的教學資訊。 《地理最新情報》以雙月刊形式出版,本社歡迎教師就地理科的學與教提供意見,或與 同工、學者深入探討有關問題。如對《地理最新情報》有任何查詢,歡迎把問題電郵至 [email protected],或致電客戶服務熱線 2945 7211 查詢。此外,本社將於 2012 3 10 日(星期六)舉行「如何善用語文及圖像提升地理科教學效能?」講座暨教材 發佈會,歡迎參加,詳情請參閱本通訊第四版「講座資訊」的介紹。 全球相互依存 人與環境互動 本地 本國 地區 全球 疾病 人口 氣候變化 海洋 荒漠化 旅遊 城市 糧食 工業 自然災害 能源 空間 地方 可持續發展 區域 核心單元 選修單元 課程組織:單元、主要概念及地區範圍 中地理新課程即將施行,為了配合課程發展議會所編訂的初中地 理新課程,不少學校要作出不同程度的校本課程設計與剪裁。究 竟學校在重新規劃校本課程時遇到甚麼問題?現以「問與答」方式,展 示學校的一些關注及提供學者的專業意見,供教師參考。 學校在中三才有地理課,學生只有一年時間修讀新的初中地理課程,要選教 多少個單元才合適? 根據課程發展議會編訂的「地理課程指引」,新的初中地理課程共有十二個 單元,包括六個核心單元和六個選修單元,建議課時不少於100小時。如果 學生只在中三才修地理課,即只有約33小時的課時,那麼只能選三個單元 讓學生修讀。這樣的話,任教老師確實需精心挑選合適的單元,從而讓學生 得到最大的益處。 在課時有限的情況下,怎樣才能挑選出適合學生修讀的單元? 老師在選取單元時,首先必須參考「課程指引」所列出的「必須學習元素」 (「地理課程指引」〔中一至中三〕頁17-19,圖2.2),即學生在初中階 段應要獲取的知識、概念、技能、價值觀和態度。教學目標清晰,老師在規 劃課程時自然得心應手。 就以一年制的中三級地理課程為例,實際應如何規劃? 為要確保學生能掌握「必須學習元素」,老師可依下列步驟進行規劃: 首先,檢查學生在中一、二時修讀的「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學習領域」的 科目學過哪些內容,例如:綜合人文科、中史科等,評估哪些地理知識、概 念及技能已被涵蓋; 第二,把學生尚未掌握的地理知識、概念及技能標示出來; 第三,辨識哪些單元可以幫助學生建構尚未掌握的基礎地理知識、概念和核 心地理技能; 最後,老師可根據學生的興趣、教學時間及自身的喜好來選定合適的課題。 (參考「地理課程指引」〔中一至中三〕頁118-120,表五、表六「中一 至三地理課程各單元所涵蓋的基礎地理知識和概念及核心地理技能」。) 答: 問: 哪些地理知識、概念和技能會是初中綜合人文課程較少涵蓋的? 一般來說,初中綜合人文課程較少涵蓋「區域」的概念、不同區域之間的異 同、人與環境互動等知識和概念,全球性的議題也較少涉及。 此外,有關地圖及圖表的繪製和閱讀、地理信息系統的運用、統計數字及圖 像的閱讀和闡釋、實地考察等地理技能的訓練也相對薄弱。 在規劃一年制的中三級地理課程時,還有甚麼須留意的地方? 首先,課程中的核心單元,一般也能涵蓋大部分的「必須學習元素」; 其次,盡可能分別從甲、乙、丙部各選一個單元,例如可選取甲部「自然災 害」、乙部「糧食」及丙部「能源」,或其他選擇,建構一個由本地、本國 以至全球的知識範疇,這樣可令課程有寬濶而又均衡的地域覆蓋; 最後,如受課時所限而未能教授選修單元的話,可考慮選取一至兩個單元 作為專題研習的題目,包括「氣候變化」、「荒漠化」、「疾病」、「旅 遊」、「人口」或「海洋」,這些題目對學生來說是有趣和新穎的,而這些 單元也正好展示地理如何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及經驗息息相關。 答: 問: 答: 問: 答: 問: 答: 問: 答: 問: 如何靈活地選教合適的單元 資訊 課程發展

「地理」 · 地理 2012 年 2 月 Language-across-the-Curriculum (LAC) Approach 專題探討 Language-across-the-Curriculum (LAC) is an approach of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地理」 · 地理  2012 年 2 月 Language-across-the-Curriculum (LAC) Approach 專題探討 Language-across-the-Curriculum (LAC) is an approach of

www.manhattanpress.com.hk

「地理」

主編的話

2012年 2 月第二期文達教師通訊

初 中 地 理 新 課 程 特 色 之 一 , 是 嘗 試 提 供 一 個 靈 活 和 多 元 化 的 架 構 , 以 便 融 入 校 本 的 個

人 、 社 會 及 人 文 教 育 課 程 之 中 , 以 照 顧 不 同 學 校 的 需 要 。 第 二 期 教 師 通 訊 特 別 就 課

程 規 劃 、 重 要 概 念 、 教 學 語 言 等 方 面 誠 邀 學 者 提 供 專 業 意 見 或 作 重 點 闡 釋 , 務 求 為 教 師

提 供 更 多 實 用 的 教 學 資 訊 。

《 地 理 最 新 情 報 》 以 雙 月 刊 形 式 出 版 , 本 社 歡 迎 教 師 就 地 理 科 的 學 與 教 提 供 意 見 , 或 與

同 工 、 學 者 深 入 探 討 有 關 問 題 。 如 對 《 地 理 最 新 情 報 》 有 任 何 查 詢 , 歡 迎 把 問 題 電 郵 至

[email protected], 或 致 電 客 戶 服 務 熱 線 2945 7211 查 詢 。 此 外 , 本 社 將 於 2 0 1 2

年 3 月 1 0 日 ( 星 期 六 ) 舉 行 「 如 何 善 用 語 文 及 圖 像 提 升 地 理 科 教 學 效 能 ? 」 講 座 暨 教 材

發 佈 會 , 歡 迎 參 加 , 詳 情 請 參 閱 本 通 訊 第 四 版 「 講 座 資 訊 」 的 介 紹 。認識世界不同的時區

全球相互依存 人與環境互動

本地

本國

地區

全球

疾病

人口

氣候變化

海洋

荒漠化

旅遊

城市

糧食

工業

自然災害

能源

空間 地方

可持續發展 區域

核心單元 選修單元 課程組織:單元、主要概念及地區範圍

初 中地理新課程即將施行,為了配合課程發展議會所編訂的初中地

理新課程,不少學校要作出不同程度的校本課程設計與剪裁。究

竟學校在重新規劃校本課程時遇到甚麼問題?現以「問與答」方式,展

示學校的一些關注及提供學者的專業意見,供教師參考。

學校在中三才有地理課,學生只有一年時間修讀新的初中地理課程,要選教

多少個單元才合適?

根據課程發展議會編訂的「地理課程指引」,新的初中地理課程共有十二個

單元,包括六個核心單元和六個選修單元,建議課時不少於100小時。如果

學生只在中三才修地理課,即只有約33小時的課時,那麼只能選三個單元

讓學生修讀。這樣的話,任教老師確實需精心挑選合適的單元,從而讓學生

得到最大的益處。

在課時有限的情況下,怎樣才能挑選出適合學生修讀的單元?

老師在選取單元時,首先必須參考「課程指引」所列出的「必須學習元素」

(「地理課程指引」〔中一至中三〕頁17-19,圖2.2),即學生在初中階

段應要獲取的知識、概念、技能、價值觀和態度。教學目標清晰,老師在規

劃課程時自然得心應手。

就以一年制的中三級地理課程為例,實際應如何規劃?

為要確保學生能掌握「必須學習元素」,老師可依下列步驟進行規劃:

首先,檢查學生在中一、二時修讀的「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學習領域」的

科目學過哪些內容,例如:綜合人文科、中史科等,評估哪些地理知識、概

念及技能已被涵蓋;

第二,把學生尚未掌握的地理知識、概念及技能標示出來;

第三,辨識哪些單元可以幫助學生建構尚未掌握的基礎地理知識、概念和核

心地理技能;

最後,老師可根據學生的興趣、教學時間及自身的喜好來選定合適的課題。

(參考「地理課程指引」〔中一至中三〕頁118-120,表五、表六「中一

至三地理課程各單元所涵蓋的基礎地理知識和概念及核心地理技能」。)

答:

問:

哪些地理知識、概念和技能會是初中綜合人文課程較少涵蓋的?

一般來說,初中綜合人文課程較少涵蓋「區域」的概念、不同區域之間的異

同、人與環境互動等知識和概念,全球性的議題也較少涉及。

此外,有關地圖及圖表的繪製和閱讀、地理信息系統的運用、統計數字及圖

像的閱讀和闡釋、實地考察等地理技能的訓練也相對薄弱。

在規劃一年制的中三級地理課程時,還有甚麼須留意的地方?

首先,課程中的核心單元,一般也能涵蓋大部分的「必須學習元素」;

其次,盡可能分別從甲、乙、丙部各選一個單元,例如可選取甲部「自然災

害」、乙部「糧食」及丙部「能源」,或其他選擇,建構一個由本地、本國

以至全球的知識範疇,這樣可令課程有寬濶而又均衡的地域覆蓋;

最後,如受課時所限而未能教授選修單元的話,可考慮選取一至兩個單元

作為專題研習的題目,包括「氣候變化」、「荒漠化」、「疾病」、「旅

遊」、「人口」或「海洋」,這些題目對學生來說是有趣和新穎的,而這些

單元也正好展示地理如何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及經驗息息相關。答:

問:

答:

問:

答:

問:

答:

問:

答:

問:

如何靈活地選教合適的單元資訊課程發展

Page 2: 「地理」 · 地理  2012 年 2 月 Language-across-the-Curriculum (LAC) Approach 專題探討 Language-across-the-Curriculum (LAC) is an approach of

「可持續性」一詞,顧名思義,是指能長久維持某個狀態的能

力。對於人類社會而言,「可持續性」意味著長期維持著環境、

經濟和社會方面的福祉。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和世上一切生物

死物,存在著唇齒相依、互賴互利的關係。

地理

www.manhattanpress.com.hk

2012 年 2 月

可持續性

環境、經濟和社會三方面的平衡和融合,

有助建立可持續發展的人類社會。

探討專題

體系,是用來描述一個經濟體系的「基本平衡的生態支持系統」。

可見,「可持續性」概念是從以經濟理論為基礎的能源消耗管理理

論發展而來的。人類社會的可持續性和經濟發展是息息相關的,因

為所有的經濟活動都會影響到社會和自然生態。經濟活動在推動經

濟發展的同時,必須確保生態平衡。多樣化和生產力高的生物系統

是人類福祉的必然條件。長久、健康的濕地和森林就是可持續性生

物環境的例子。要促成生態系統和環境健全,就必須有適當的環境

管理,以約束人類活動對自然環境所造成的負面影響。

增進可持續性亦是社會的一個挑戰,牽涉到國家和國際法律、城市

和交通規劃、個人和社團的生活方式以及道德準則。要生活方式達

到可持續性,可以通過不同的模式,包括重新營建居住環境(如:

建設環保建築物、生態村、生態社區、可持續城市等)、重新檢討

工作方略(如:發展生態工業、可持續農業等),或發展能減低能

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量的新科技。

「可持續性」這個概念肯定了人類在有效管理和利用自然資源的

重要性。早在1970年代,「可持續性」概念就已經用於描述經濟

1

環境

會社

濟經 可持續

發展

何謂「可持續性」?

「可持續性」概念的源起及其重要性

「可持續性」概念與地理教學地理研究的多個方面均涉及「可持續性」概念。新初中地理課程將

帶領學生探討與可持續性有關的不同議題,如城市發展、旅遊業、

農業發展、工業發展、能源和海洋資源的利用。

可持續性的人類生活是以自然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良好的生態環境為基礎,以經濟的

可持續發展為前提,並以謀求社會的全面進步為目標,協調三種發展才能達致目標。

Page 3: 「地理」 · 地理  2012 年 2 月 Language-across-the-Curriculum (LAC) Approach 專題探討 Language-across-the-Curriculum (LAC) is an approach of

地理

www.manhattanpress.com.hk

2012 年 2 月

Language-across-the-Curriculum (LAC) Approach

探討專題

Language-across-the-Cur riculum (LAC) is an approach of

instruction that integrates language learning with subject content

learning. Language cannot be effectively learned without a context

while learning in all subjects is dependent upon language. In view

of the above, language and content are closely interrelated. In fact,

content subjects provide a context for language while effective

language development facilitates the learning of content subjects.

It is therefore necessary to integrate language and content.

2

For the school, the LAC approach ensures that there is an

organisational structure in the school which helps formulate and

implement language policy across the curriculum. This enables

teachers to contribute and get support in dealing with language

in learning issues as well as to work for a common target. For the

teachers, the approach allows them to use the language to teach

more effectively and help students learn more effectively. For the

students, the approach minimises the problems of adjusting to

the new medium of instruction and helps them learn the subject

content better.

The LAC approach requires the English teachers to introduce and teach

the skills, reinforcing them from time to time in English lessons. It also

requires content subject teachers to re-teach those skills or introduce

related skills / concepts in their lessons, integrating language and

content.

It is important for the English teacher and content subject teacher to

know what the other is doing. For instance, the English teacher can

teach students how to do a vocabulary log. The content subject teachers

can then ask students to keep a vocabulary log for their own subject.

The English teacher can collect the vocabulary logs and check from

time to time to make sure that students are on the right track.

地理科資深教師

前香港地理學會副會長

前香港大學地理系講師

前教育局質素保證總主任

胡善為博士

As every subject has to contribute to the languag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a balance between an emphasis on English and an emphasis

on content is recommended. Since more time and efforts have to be

spent on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language proficiency, the subject

content may have to be reduced, especially at the initial stages.

Source: Education Bureau, 'Promote a Language-across-the-Curriculum (LAC) Apporach' (English version only)

What can be transferred fromEnglish to content subject?

Content

Subject

English

Language

Subject-specific vocabulary

Knowledge of text types and language structures

Language skills and strategies

Skills for thinking and organising knowledge

環境

會社

濟經

Word

Definition

Sentence

PictureSynonym

What is an LAC approach? Roles of teachers in an LAC approch

Benefits of an LAC approach

Page 4: 「地理」 · 地理  2012 年 2 月 Language-across-the-Curriculum (LAC) Approach 專題探討 Language-across-the-Curriculum (LAC) is an approach of

「地理」

下期預告

電子版《地理最新情報》

免費訂閱,請即登入

www.manhattanpress.com.hk

地理

www.manhattanpress.com.hk

2012 年 2 月

小知識地理

經度與時差世界地圖的格網線系統稱為經度及緯度。經度是從地球儀的北

極繪畫到南極的縱向線,它可以用來釐定一天的時間及世界時

區。基本上,每隔15°經度的兩個地區便會有一小時的時差。

國際日期變更線與世界時區東經180°與西經180°乃同一條線,是為國際日期變更線。事

實上,它是一條穿過太平洋的折線,形狀曲折是為了避免強分

一個國家為不同時區而引致日期混亂。越過這條線後,西曆日

期便會有所變更。由西向東橫過此線,日期需減一天;由東向

西橫過此線,日期則需加一天。 認識世界不同的時區

薩摩亞與世界時區

薩摩亞調整時區

薩摩亞是一個南太平洋島國,1892年開始已選擇劃入國際日

期變更線東側的時區。為了加強與鄰近澳紐等主要貿易夥伴的

合作,薩摩亞政府決定將時間移前24小時,於2011年12月

29日完結後,正式變換時區,移至國際日期變更線西側。此

舉直接導致薩摩亞國民失去2011年12月30日。

國際日期變更線是一條虛擬性質的分界線,鄰近此線的國家可自

由選擇列入線的東側還是西側時區。另外,為了方便行政,一些

領土廣闊的國家,例如中國,便選擇全國劃一使用同一時間。

世界時區圖

–11–12 –10 –9

–9

–8 –7

–7

–8

–7

–6

–6

–6

–5

–5

–5

–5

–5

–4

–4

–4

–4

–4

–3

–3

–3

–3

–2

–2

–1 0

0

0

0

+1

+1

+1

+1

+2

+2

+2

+2

+2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3+31/2

–31/2

+41/2

+51/2+61/2

+3

+3

+4

+4

+5

+5

+6+7

+7

+7

+8

+8

+8+8

+8

+9

+9

+9

+91/2

+10

+10

+10

+11

+11

+12

+12

0 20

西經 150° 西經 120° 西經 90° 西經 60° 西經 30°東經 / 西經 0°東經 30° 東經 60° 東經 90° 東經 120° 東經 150° 東經 180°西經 180°

午夜 午夜

薩摩亞

時間的改變時間的改變

正午早上 下午

本初子午線

國際日期變更線

國際日期變更線

公里

薩摩亞地圖

專題探討學校試教計劃:教學經驗分享

World Time Clock & Map—http://24timezones.com/

資訊講座

「如何善用語文及圖像提升地理科教學效能?」

日期:2012 年 3 月 10 日 ( 星期六 )

時間:上午 9:30 至正午 12:00 ( 上午 9:30 - 10:00 接待及展覽 )

地點:九龍尖沙咀柯士甸道童軍徑 香港童軍中心 11 樓 1106 室 ( 港鐵佐敦站 D 出口/柯士甸站 F 出口 )

講者:胡善為博士、楊沛銘博士

截止報名日期:2012 年 3 月 3 日 (名額有限,報名從速)查詢或留座電話:2945 7239

講座暨教材發佈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