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3 8 责任编辑:李墨波 王曦月 2016年7月29日 星期五 九代会专刊 在中国作协的有力指导下,在河南省委宣传 部和省文联的领导下,在各级作协及有关单位的 支持下,河南省作协团结带领全省作家和文学工 作者,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十 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 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中共中央关于 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精神,坚持先进 文化的前进方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辛勤耕 耘、开拓创新,在文学活动开展、文学精品创作、 作家队伍建设和协会工作方面取得可喜成绩,使 我省文学事业呈现出大发展大繁荣的势头。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 文学活动奏响新旋律 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文学服务 经济社会发展的独特作用。 五年来,省作协紧扣 时代脉搏、服务发展大局,以特色鲜明的主题活 动唱响主旋律。围绕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 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举办主题文学采 访活动,20多名作家深入到基层,分别奔赴常平 抗日阻击战遗址及博物馆、许河事件遗址等地进 行参观、采访,汲取了充分的创作灵感,积累了大 量的鲜活素材;举办楹联诗词征集活动,收到抗 战题材的新诗、古体诗词、楹联稿 1018 篇(副)。 围绕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 话》发表 70 周年,举办老中青三代作家、评论家 座谈会。举办“中原颂—河南优秀诗歌、报告文 学作品征集评选活动”,与省文学院“中原唱响中 国梦”活动相结合,推出了一批反映贯彻党的十 八大精神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的优秀诗歌、报告 文学作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之际,30余位 诗人奔赴水源地南阳邓州、淅川采访,将创作的 作品结集出版,并在邓州举行了万名群众参加的 “南水北调·邓州情”诗歌朗诵会,规模宏大,反响 强烈。 二、组织开展各类文学研讨活动,打造“中原 作家群”这一文学名片。 会同省文学院等在京举 办“文学中原崛起”系列活动,以北京国际图书博 览会为窗口,连续举办了“中原崛起—中原作 家群论坛”、中原作家之夜、京豫作家创作交流座 谈会、中原崛起—中原作家群读者见面会、大 气人生—文学豫军读者见面会等一系列活动, 全面展示了崛起的中原作家群体取得的创作成 就;举办河南省青创会、河南文学创作会议以及 文学创作研修班、首届“非虚构文学”创作培训班 暨创作笔会等。会同省文学院、省诗歌学会等单 位在巩义举办第二届杜甫国际诗歌节活动。来自 日本、美国以及国内的百余位诗人、学者齐聚巩 义杜甫故里,祭拜伟大的诗圣杜甫,诗歌节还以 “杜甫诗歌传承与当代诗歌精神”为题举办了高 端论坛。五年来,会同有关单位在省内精心组织 开展了百余场文学研讨活动,一是针对不同文学 现象和文学门类的专题研究,如会同中国作协创 联部、省文学院和周口市作协举办周口作家群崛 起现象研讨活动;会同省文学院、省诗歌学会等 有关单位举办多届黄河诗会,并举办了四届“中 原诗群高峰论坛”等;二是加强对作家作品个体 的研究与推介。对李佩甫的《生命册》、邵丽的《我 的生存质量》、乔叶的《认罪书》、墨白的《欲望》、 李天岑的《人道》、黄旭东的“青春三部曲”、行者 的《对话别廷芳》、柳岸的《我干娘柳司令》、韩达 的《菩提树》、傅爱毛的《男女关系》、赵瑜的《女导 游》等长篇作品进行了研讨;对赵文辉的《一个人 的豫北乡下》、陈峻峰的《三炷香》、青青的《落红 记》、马新朝的《低处的光》《花红触地》、刘宏志的 《墨白小说研究》、杨晓敏的《小小说是平民艺术》 等中短篇小说、散文、诗歌和评论系列进行了研 讨。此外还有老张斌文学创作55周年纪念会和作 品研讨会、王绶青文学创作60周年纪念会和作品 研讨会等研讨活动。这些活动有效地扩大了作品 的传播度,也全面提升了河南作家的影响力。 三、开展“深扎活动”,讲述河南故事。 中宣 部、中国作协、河南省委宣传部及各级文艺主管 部门将积极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 活动明确列入重点工作具体规划。我省广大作家 积极响应,迅速行动,去年,省作协主席团作家、 文学院的专业作家、签约作家20余人通过多种 不同方式和渠道,进行“深扎”活动,多角度、全方 位、立体地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风貌和时代 风采,创作出一大批弘扬中原文化的优秀作品。 今年,第二批深扎作家也已开始创作活动。 创作丰收、精品迭出 河南文学实现新突破 在中国文学的版图上,中原作家群是公认的 一支劲旅。近年来,河南作家在坚守中变革、在沉 潜中前行,他们以独立的文学精神和自觉的文学 意识,以全球性视野观照本土经验、书写本土经 验,以沉甸甸的收获,实现了新的跨越。据不完全 统计,五年来,全省作家共出版、发表长篇小说、 中短篇小说、诗歌、散文、评论、报告文学、翻译等 2000 余部(集),创作或改编电视剧、电影百余 部,不少作品出版、发表后产生较大反响,多部作 品和多位作家获得重要文学奖项。 其中引起文坛广泛关注和肯定的代表性长 篇小说,包括李佩甫的《生命册》先后获得第二届 施耐庵文学奖、第三届人民文学长篇小说双年奖 等,2015 年 8 月,《生命册》又荣获第九届茅盾文 学奖,实现了河南本土作家在这个重要奖项上零 的突破,具有里程碑的意义。邵丽的《挂职笔记》 获第三届《小说选刊》年度大奖和第二届《人民文 学》中短篇小说奖,《刘万福案件》获《小说月报》 百花奖和北京文学奖,《第四十圈》获 2014 年度 人民文学奖,《城外的小秋》获十月文学奖。乔叶 的《最慢的是活着》获得第三届北京文学奖、首届 郁达夫小说奖、首届锦绣文学奖、第十二届庄重 文文学奖等,《认罪书》获 2013 年度人民文学奖。 何弘《网络化背景下的小说观念》获第七届中国 文联文艺评论奖。马新朝组诗《黄土高天》获“闻 一多诗歌奖”、中国诗人奖,组诗《中原诗志》获人 民文学诗歌奖;刘先琴的报告文学《玉米人》、孟 宪明的《念书的孩子》获中宣部第十三届“五个一 工程”奖;王钢的《英雄不老》获中国短篇报告文 学奖一等奖;傅爱毛的《天堂门》《你是我的眼》获 《小说月报》百花奖。赵大河的《回家的路》获首届 《中国作家》舟山群岛新区杯短篇小说奖。王剑冰 的《聆听》获中国西部散文奖,《水墨周庄》获第三 届冰心散文奖。鱼禾的《驾驶的隐喻》获十月文学 奖。另有一大批优秀作品入选全国各类被广泛认 可的文学奖项和排行榜,有部分作品被翻译成 英、法、德、日、韩等多种文字推介到国外,引起了 持久的关注和影响。 精心筹备,严密组织 顺利完成省作协换届 2015年11月,省作家协会第六次会员代表 大会在郑州举行。全省老中青三代作家代表欢聚 一堂,回顾河南文学事业发展历程,共商我省文 学事业发展大计。大会通过了省作协第五届理事 会的工作报告,修改通过了新的章程,选举产生 了新一届领导机构。邵丽当选省作协主席,马素 芳(鱼禾)、王剑冰、冯杰、刘先琴、孙郁(墨白)、李 巧艳(乔叶)、杨晓敏、何弘、张鲜明、南飞雁、韩 达、廖华歌当选省作协副主席。会上还宣布了省 委省政府关于表彰奖励李佩甫同志的决定,授予 第九届茅盾文学奖得主李佩甫“河南省文学创作 杰出贡献奖”,并向李佩甫颁发奖金 50 万元。 有的放矢、注重实效 文学批评文学交流开辟新空间 河南文学的丰收,离不开文学理论评论群体 的有力推动。河南的文学理论评论家的理论建树 与文学跟踪、理论家与创作者的空前团结,为河 南文学的繁荣提供了和谐创新的氛围。近几年, 中原作家研究中心在郑州师范学院成立,当代河 南文学与中原文化建设协同创新中心在信阳师 院成立,会同有关单位举办了中原论坛以及一系 列批评和交流活动。在评论著述方面,何弘以中 原作家群为评论和研究重点,出版了《超越还是 重复—中原文学论稿》,并完成了中国文联重 点课题《网络化背景下的文学艺术》。同时,省作 协会同文学院通过多种举措,积极加强与各高校 评论家的联络,使我省的文学评论人才资源得到 了进一步优化整合。刘海燕、刘宏志、孔会侠、张 延文、吕东亮、任瑜、李勇等一批中青年文学评论 家跟踪我省文学创作的脉络,在叙事学、城市文 学、革命文学等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在全国发表 了一批评论文章。 拓展职能、强化制度, 不断提高省作协服务能力 五年来,省作协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加强同 全省会员的联系、沟通,在服务中树立形象、聚拢 人气、增进团结,发挥积极的指导作用,增强广大 文学工作者对作协组织的向心力和认同感。 一、充分发挥文学奖项的激励作用。 2012 年,组织召开首届杜甫文学奖颁奖典礼,为8个 门类20部获奖作品颁奖,来自全省各地的160 余位中青年作家、评论家参加了颁奖。这一奖项 极大地引导和激励了全省作家的创作积极性,获 奖作品既有丰富的时代气息,又有深刻的思想内 涵,极具代表性。2016 年,又组织开展了第二届 杜甫文学奖的评奖工作。经过征集、初评、终评等 一系列环节,历时半年之久,最终评选出10个门 类共 27 部获奖作品。 二、加强文学阵地建设。 省作协所属内资《河 南作家》持续树立精品意识,保持着较高的办刊 质量,是河南文学面向大众的窗口和重要阵地。 河南作家网的建立开通搭建了河南文学与外界 沟通交流的新桥梁。网络论坛活跃,及时发布省 作协和各基层作协的活动新闻和讯息,开通后 很快成为广大会员和文学爱好者交流与合作 的快速渠道,深受欢迎。文学院与开封大观杂 志社自 2014 年开始联办《大观·东京文学》,推 出了一系列优秀作品,引起文学界关注。省作 协还连同《莽原》《散文选刊》《小小说选刊》等省 内重要文学刊物挖掘和推介文学新人,借助于 这些刊物的力量,进一步扩大了中原作家群在 全国的影响。 三、加强文学队伍建设。 实施签约作家制度, 是推动文学创作后备力量发展,培养壮大中原作 家群的重要举措和有益尝试。在省委宣传部和省 文联的领导下,省作协会同文学院,建立了长期 的稳定的签约作家体制,共签约了三批作家,目 前有签约作家32人。对于签约作家的创作、作品 出版给予经费、推介等多方面扶持,并聘请多位 著名作家、评论家担任导师进行具体指导。近年 来,会同文学院和出版社共同编辑出版了以青年 作家为主的《中原之星文库》,目前已经出版了 20人的作品集。并会同省文学院实施了“重点作 品扶持工程”,对一些重点作品进行了切实有效 的扶持,成效显著。签约作家陈宏伟的小说集也 入选21世纪之星文库。同时,省作协不断加强同 全省会员的联系、沟通,在服务中树立形象、聚拢 人气、增进团结,通过服务加强联络、协调,发挥 积极的指导作用,增强广大文学工作者对作协组 织的向心力和认同感,使我省文学队伍不断发展 壮大,目前已有省级会员 4746 名,国家级会员 318 名。 四、延伸服务手臂。 高科技的应用,为文学提 供了新的载体,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作家的创 作理念和生产方式。一方面坚持用传统方式凝聚 作家,另一方面关注新的文学类型、文学组织和 文学群体,延伸工作手臂、创新工作方法,改变服 务方式,积极团结青年作家和网络作家。省作协 正在积极筹备成立河南省网络文学学会,进一步 加强我省网络文学创作研究,培养网络文学创作 人才,推进网络创作文学健康有序发展。 唱响时代旋律 唱响时代旋律 攀登文学高峰 攀登文学高峰 河南省作家协会五年工作综述 在中国作协的统一部署下,在湖南 省委省政府的具体领导下,文学湘军在 创作成绩、队伍建设、创作环境的营造 等方面,蓄势再发,交上了一份可喜的 成绩单。这份成绩单,凝聚着湖南文学 界奋力拼搏的辛勤汗水。 涌现大量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文艺繁荣发 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 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 五年来,湖南省作家坚持以人民为 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了一大批思想性 和艺术性俱佳的文学精品,摘得多个文 学奖项。 王跃文的中篇小说《漫水》获第六 届鲁迅文学奖,邓湘子的长篇小说《像 风一样奔跑》、牧铃的长篇小说《影子行 动》获第九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阎 真的长篇小说《活着之上》获第九届茅 盾文学奖提名。此外,还有两部作品获 湖南省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 工程”奖;3 部作品获湖南省第十二届精 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6 部作品 获第五届毛泽东文学奖;9部作品获第 一届湖南文学艺术奖。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民主健康、 宽松和谐的文艺创作氛围下,文学湘军 持续繁荣,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创作 生机勃勃,小小说创作异军突起;诗歌 创作异常活跃,新诗和旧体诗各有特 色;散文创作稳步迈进,作品的质量和 数量都有提升;少数民族文学创作日益 兴盛,优秀作家作品不断涌现;儿童文 学继续保持强劲势头,湖南儿童文学作 家群在全国儿童文学版图中优势凸显; 报告文学多维度聚焦社会热点,深度介 入现实生活;网络文学阵容强大,创作 和理论研究齐发展。 诚心诚意做人民的小学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艺工作者要 深入群众、深入生活,诚心诚意做人民 的小学生。 王跃文《漫水》中以于公公、慧娘娘 为代表的生动可感的乡村人物形象取材 于人民,阎真《活着之上》中以聂致远为 代表的努力突破“困境”的高校知识分子 形象取材于人民,薛媛媛《中国橡胶的红 色记忆》中响应国家号召移民云南边境 种植橡胶的几万湖南青年男女形象取材 于人民……这些作家们始终把人民的 冷暖放在心中,甘做人民的小学生。 五年来,湖南作协积极组织作家开 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 动。2015 年出台《湖南省作家协会作家 定点深入生活工作条例》,引导作家围绕 全省的重大战略、重要工作、重点项目深 入生活。从 2011 年开始,有 15 位作家纳 入中国作家协会定点深入生活名单。 湖南作协策划组织了“中国梦·文 学梦·湖南篇章”文学活动,成功开展了 “作家看两型社会建设”、“作家看湘西 扶贫开发”、“作家看湘南承接产业转 移”系列文学采访活动。3 位作家围绕采 访主题,深入一线创作两部长篇报告文 学。其中湘西作家龙宁英精心创作的 《逐梦—湘西扶贫纪事》,生动书写了 湘西脱贫攻坚的艰难历程,展示了实施 精准扶贫的阶段成果。 作家队伍建设取得新突破 五年来,我省的作家队伍建设不断 加强,新增中国作协会员 91 人,新增省 作协会员 806 人。目前,全省有中国作 协会员 345 人,省作协会员 3754 人。五 年中,有14名作家晋升文学创作一级作 家。周伟、郑小驴、邓朝晖、周玉梅、谈雅 丽、纪红建、晏杰雄、向延兵、李晓敏、周 静 10 位作家获湖南省青年文学奖。 湖南作协在继续办好中青年作家 研讨班的同时,举办了新锐作家班、改 稿班、长篇小说作家培训班、儿童文学 作家研讨班,共培训中青年作家400余 名。举办 13 期“文学名家讲堂”,推动了 文学普及工作。推荐30余名优秀中青 年作家进入鲁迅文学院学习,经推荐有 6位作家作品入选“21世纪文学之星丛 书”。组织召开了网络作家调研座谈会, 对省内网络文学作家进行了摸底调查。 为促进优秀青年作家成长进步, 2015年5月,湖南作协召开湖南省第六 次青年作家创作会议,出台了《湖南省 优秀青年作家扶持条例》,形成作家定 点深入生活长效机制,从2011年开始, 有 15位作家纳入中国作家协会定点深 入生活名单。同时,开展“结对子、种文 化”活动,建立基层文学创作示范基地, 并通过举办系列文学讲座,捐赠文学书 刊等方式来普及文学知识,培养文学骨 干,发现文学新人。 围绕精品力作推出新举措 五年来,为打造更多精品力作,湖 南作协多措并举,进一步加大了对文学 创作的扶持力度。首先,是持续推进湖 南省重点作品扶持工作,共扶持重点作 品78部,推荐列入中国作协重点扶持 项目16部,推荐列入中国作协少数民 族文学重点扶持项目 11 部。其二,是认 真做好文学评奖工作,增强评奖工作的 权威性和公信力。做好了每年一度的湖 南省青年文学奖评奖工作,组织了第五 届毛泽东文学奖和第一届湖南文学艺 术奖(文学类)的评奖工作。其三,制定 并实施了《发表文学作品申报奖励制 度》,对湖南作家在全国有影响的名刊、 大刊发表作品进行奖励。该制度实行以 来,共奖励作家作品 280 人次,发放奖 励资金 30 余万元。其四,为重点作品召 开审读会,邀请国内大刊名刊的编辑及 著名作家、评论家来湘,在作品出版前 进行评议修改。 五年中,湖南省文学评论与理论研 究进一步加强,有力对接本土文学创作 实践,在推介优秀作家作品、引导文学 创作、引领文学潮流等方面发挥了积极 作用。湖南作协与中南大学联合成立了 “湖南作家研究中心”,对湖南本土作家 作品、文学现象和文学现状进行整体研 究,对具有代表性的作家进行专题研 究,进一步推动本土文学研究工作。该 研究中心成立以来,已经开展了2014 年和2015年湖南文学年度报告的研 究、撰写和推广工作。湖南作协还与省 社科院合作,启动了《湖南文学蓝皮书》 的撰写、出版工作。据不完全统计,五年 里湖南作协在北京和长沙等地举办作 家作品研讨会30余次,组织专家对儿 童文学、小说、网络文学进行专题研讨, 举办了新世纪湖南儿童文学作家群创 作研讨会、湖南网络文学创作研讨会、 湖南小说创作研讨会等专题研讨会。 文学阵地建设呈现新气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百花齐 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发扬学术民主、艺术 民主,营造积极健康、宽松和谐的氛围。 如何做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文 学阵地的建设必不可少。五年里,毛泽 东文学院、《湖南文学》和《小溪流》杂 志、湖南作家网、各文学学会等省内重 要的文学阵地的工作各有亮点。毛泽东 文学院开展了提质改造、作家培训、现 当代文学馆收藏等工作。2011年11月, 湖南现当代文学馆正式挂牌,成为湖南 乃至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收藏、展示的 重要窗口。2014年底,湖南省政府批准 同意毛泽东文学院提质改造工程,工程 投资3200万元,目前工程正在推进之 中;《湖南文学》所发表的作品获得国 家、省级奖励 21 人次,选刊、选本转载 率逐年上升。对本土作家的关注力度不 断加大,推出了一批有一定影响力的本 土文学作品和基层文学新锐。2015年, 《文学界》更名为《湖南文学》,将视线焦 点更多投向本土作者,同时增大了评论 力度,开辟国际文坛栏目,得到广大作 家、读者的喜爱和好评;《小溪流》杂志 一如既往地坚持纯文学定位,着力推出 名家精品和儿童文学原创作品,培养儿 童文学新人与文学少年。获得了“中国 少儿报刊金奖”、“湖湘优秀出版物”等 多项荣誉,每年均有不少作品入选《儿 童文学选刊》等多种权威选刊选本;湖 南作家网立足湖南,充分发挥网络平台 优势,积极展示、传播湖南作家作品。目 前已经拥有驻站作家、文友10万余人, 网站年点击量达5000多万人次。推荐 作 家 750 余 人 ,自 采 文 学 新 闻 1100 余 条,向《文艺报》《文学报》等报刊投稿采 用 300 余篇,在中国作家网、红网、华声 在线等网站刊登自采稿200余篇,转载 260余篇,网站在第一时间内为全省作 家和文学爱好者提供全面而准确的文 学信息,真正起到了“文学窗口”的作 用。自 2012 年起,成功举办四届“潇湘 杯”网络文学大赛,形成了富有湖湘特 色的网络文学品牌,展现了新时期网络 文学湘军的面貌。 2015年,湖南作协还先后成立了湖 南省报告文学学会、散文学会、诗歌学 会、儿童文学学会。各学会的成立,是省 作协内部工作的细化和升华,成为省作 协组织、联络、协调、服务各门类作家的 有效平台,拓展了省作协的服务渠道, 延伸了服务触角。 对外交流合作迈出新步伐 通过文学的交流促进文化的交流 和传播。近年来,湖南省的对外文学交 流与合作步伐加大,成效显著。根 据 中 国 作 协 安 排 ,从 2013 年 开 始,湖南作协先后与新疆维吾尔 自治区文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作协签署了《文学交流合作协 议》,为新疆方面培训作家百余人次,出 版了文学专刊,进一步扩大、深化湖南 和新疆两地在文学领域的互助、交流与 合作。举办了“天山的祝福—新疆诗歌 全国行(长沙站)”诗歌朗诵会、“天山放 —湖南作家走进新疆”文学采访活 动、“放歌草原—湖南作家内蒙行”文 学采访活动等,这些活动的开展,大大加 强了我们和新疆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 解,以文学魅力增进了民族团结。湖南作 协联合武汉《芳草》杂志社举办了“两湖 笔会”,参加了第三届“三名楼”(岳阳楼、 黄鹤楼、滕王阁)文学笔会;协助中国作 协、文化部在长沙举办了首届“两岸四地 文学论坛”;与北美洛杉矶华文作家协会 举行座谈,互相交流文学创作;组织了 “海峡两岸文学交流活动”,加强了湖南 与台湾作家之间的交流。 作协机关建设取得新成绩 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 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切实 改进机关作风,党员干部精神上补了 “钙”、头脑中充了“电”、思想上提了 “神”,推动湖南文学发展繁荣的信心更 足、决心更大、措施更实。 加强机关党建,狠抓精神文明建 设,创建文明机关。湖南作协党组将创 建文明单位作为重要工作,本着俭朴、 温馨、优雅的原则,在作协机关营造浓 厚的文化氛围;先后组织了“爱我作协、 服务作家”、“讲党性、讲纪律、讲良心、 重品行、做表率”、“走转改”等主题教育 活动。近年来,机关环境明显改善,干部 素质进一步提升,经湖南省直工委文明 创建工作组检查验收,湖南作协已被评 为文明单位,并获得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称号。 湖南作协工作取得的一些成绩,是 中国作协和湖南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 的结果,是各市州作协努力协作的结 果,是社会各界关心、支持的结果,也是 全省文学界的同仁共同努力的结果。在 中国作协和湖南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 牢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 持走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创作道路, 为人民奉献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 文学湘军,蓄势再发! 中原崛起 中原崛起中原作家群论坛 中原作家群论坛 在毛泽东文学院学习的新疆作家班少数民族作家和湖南省中青年作家班学员一 在毛泽东文学院学习的新疆作家班少数民族作家和湖南省中青年作家班学员一 道在韶山采访 道在韶山采访

九代会专刊 - Peopledownload.people.com.cn/zuojia/wyb8B160729_Print.pdf · 38 文学湘军 蓄势再发 — —湖南省作家协会五年工作综述 责任编辑:李墨波

  • Upload
    others

  • View
    27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九代会专刊 - Peopledownload.people.com.cn/zuojia/wyb8B160729_Print.pdf · 38 文学湘军 蓄势再发 — —湖南省作家协会五年工作综述 责任编辑:李墨波

38

文学湘军

文学湘军

蓄势再发

蓄势再发

——

湖南省作家协会五年工作综述

责任编辑:李墨波 王曦月 2016年7月29日 星期五九代会专刊

在中国作协的有力指导下,在河南省委宣传

部和省文联的领导下,在各级作协及有关单位的

支持下,河南省作协团结带领全省作家和文学工

作者,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十

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

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中共中央关于

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精神,坚持先进

文化的前进方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辛勤耕

耘、开拓创新,在文学活动开展、文学精品创作、

作家队伍建设和协会工作方面取得可喜成绩,使

我省文学事业呈现出大发展大繁荣的势头。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文学活动奏响新旋律

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文学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独特作用。五年来,省作协紧扣

时代脉搏、服务发展大局,以特色鲜明的主题活

动唱响主旋律。围绕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

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举办主题文学采

访活动,20多名作家深入到基层,分别奔赴常平

抗日阻击战遗址及博物馆、许河事件遗址等地进

行参观、采访,汲取了充分的创作灵感,积累了大

量的鲜活素材;举办楹联诗词征集活动,收到抗

战题材的新诗、古体诗词、楹联稿1018篇(副)。

围绕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

话》发表70周年,举办老中青三代作家、评论家

座谈会。举办“中原颂——河南优秀诗歌、报告文

学作品征集评选活动”,与省文学院“中原唱响中

国梦”活动相结合,推出了一批反映贯彻党的十

八大精神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的优秀诗歌、报告

文学作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之际,30余位

诗人奔赴水源地南阳邓州、淅川采访,将创作的

作品结集出版,并在邓州举行了万名群众参加的

“南水北调·邓州情”诗歌朗诵会,规模宏大,反响

强烈。

二、组织开展各类文学研讨活动,打造“中原作家群”这一文学名片。会同省文学院等在京举

办“文学中原崛起”系列活动,以北京国际图书博

览会为窗口,连续举办了“中原崛起——中原作

家群论坛”、中原作家之夜、京豫作家创作交流座

谈会、中原崛起——中原作家群读者见面会、大

气人生——文学豫军读者见面会等一系列活动,

全面展示了崛起的中原作家群体取得的创作成

就;举办河南省青创会、河南文学创作会议以及

文学创作研修班、首届“非虚构文学”创作培训班

暨创作笔会等。会同省文学院、省诗歌学会等单

位在巩义举办第二届杜甫国际诗歌节活动。来自

日本、美国以及国内的百余位诗人、学者齐聚巩

义杜甫故里,祭拜伟大的诗圣杜甫,诗歌节还以

“杜甫诗歌传承与当代诗歌精神”为题举办了高

端论坛。五年来,会同有关单位在省内精心组织

开展了百余场文学研讨活动,一是针对不同文学

现象和文学门类的专题研究,如会同中国作协创

联部、省文学院和周口市作协举办周口作家群崛

起现象研讨活动;会同省文学院、省诗歌学会等

有关单位举办多届黄河诗会,并举办了四届“中

原诗群高峰论坛”等;二是加强对作家作品个体

的研究与推介。对李佩甫的《生命册》、邵丽的《我

的生存质量》、乔叶的《认罪书》、墨白的《欲望》、

李天岑的《人道》、黄旭东的“青春三部曲”、行者

的《对话别廷芳》、柳岸的《我干娘柳司令》、韩达

的《菩提树》、傅爱毛的《男女关系》、赵瑜的《女导

游》等长篇作品进行了研讨;对赵文辉的《一个人

的豫北乡下》、陈峻峰的《三炷香》、青青的《落红

记》、马新朝的《低处的光》《花红触地》、刘宏志的

《墨白小说研究》、杨晓敏的《小小说是平民艺术》

等中短篇小说、散文、诗歌和评论系列进行了研

讨。此外还有老张斌文学创作55周年纪念会和作

品研讨会、王绶青文学创作60周年纪念会和作品

研讨会等研讨活动。这些活动有效地扩大了作品

的传播度,也全面提升了河南作家的影响力。

三、开展“深扎活动”,讲述河南故事。中宣

部、中国作协、河南省委宣传部及各级文艺主管

部门将积极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

活动明确列入重点工作具体规划。我省广大作家

积极响应,迅速行动,去年,省作协主席团作家、

文学院的专业作家、签约作家20余人通过多种

不同方式和渠道,进行“深扎”活动,多角度、全方

位、立体地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风貌和时代

风采,创作出一大批弘扬中原文化的优秀作品。

今年,第二批深扎作家也已开始创作活动。

创作丰收、精品迭出河南文学实现新突破

在中国文学的版图上,中原作家群是公认的

一支劲旅。近年来,河南作家在坚守中变革、在沉

潜中前行,他们以独立的文学精神和自觉的文学

意识,以全球性视野观照本土经验、书写本土经

验,以沉甸甸的收获,实现了新的跨越。据不完全

统计,五年来,全省作家共出版、发表长篇小说、

中短篇小说、诗歌、散文、评论、报告文学、翻译等

2000余部(集),创作或改编电视剧、电影百余

部,不少作品出版、发表后产生较大反响,多部作

品和多位作家获得重要文学奖项。

其中引起文坛广泛关注和肯定的代表性长

篇小说,包括李佩甫的《生命册》先后获得第二届

施耐庵文学奖、第三届人民文学长篇小说双年奖

等,2015年8月,《生命册》又荣获第九届茅盾文

学奖,实现了河南本土作家在这个重要奖项上零

的突破,具有里程碑的意义。邵丽的《挂职笔记》

获第三届《小说选刊》年度大奖和第二届《人民文

学》中短篇小说奖,《刘万福案件》获《小说月报》

百花奖和北京文学奖,《第四十圈》获2014年度

人民文学奖,《城外的小秋》获十月文学奖。乔叶

的《最慢的是活着》获得第三届北京文学奖、首届

郁达夫小说奖、首届锦绣文学奖、第十二届庄重

文文学奖等,《认罪书》获2013年度人民文学奖。

何弘《网络化背景下的小说观念》获第七届中国

文联文艺评论奖。马新朝组诗《黄土高天》获“闻

一多诗歌奖”、中国诗人奖,组诗《中原诗志》获人

民文学诗歌奖;刘先琴的报告文学《玉米人》、孟

宪明的《念书的孩子》获中宣部第十三届“五个一

工程”奖;王钢的《英雄不老》获中国短篇报告文

学奖一等奖;傅爱毛的《天堂门》《你是我的眼》获

《小说月报》百花奖。赵大河的《回家的路》获首届

《中国作家》舟山群岛新区杯短篇小说奖。王剑冰

的《聆听》获中国西部散文奖,《水墨周庄》获第三

届冰心散文奖。鱼禾的《驾驶的隐喻》获十月文学

奖。另有一大批优秀作品入选全国各类被广泛认

可的文学奖项和排行榜,有部分作品被翻译成

英、法、德、日、韩等多种文字推介到国外,引起了

持久的关注和影响。

精心筹备,严密组织顺利完成省作协换届

2015年11月,省作家协会第六次会员代表

大会在郑州举行。全省老中青三代作家代表欢聚

一堂,回顾河南文学事业发展历程,共商我省文

学事业发展大计。大会通过了省作协第五届理事

会的工作报告,修改通过了新的章程,选举产生

了新一届领导机构。邵丽当选省作协主席,马素

芳(鱼禾)、王剑冰、冯杰、刘先琴、孙郁(墨白)、李

巧艳(乔叶)、杨晓敏、何弘、张鲜明、南飞雁、韩

达、廖华歌当选省作协副主席。会上还宣布了省

委省政府关于表彰奖励李佩甫同志的决定,授予

第九届茅盾文学奖得主李佩甫“河南省文学创作

杰出贡献奖”,并向李佩甫颁发奖金50万元。

有的放矢、注重实效文学批评文学交流开辟新空间河南文学的丰收,离不开文学理论评论群体

的有力推动。河南的文学理论评论家的理论建树

与文学跟踪、理论家与创作者的空前团结,为河

南文学的繁荣提供了和谐创新的氛围。近几年,

中原作家研究中心在郑州师范学院成立,当代河

南文学与中原文化建设协同创新中心在信阳师

院成立,会同有关单位举办了中原论坛以及一系

列批评和交流活动。在评论著述方面,何弘以中

原作家群为评论和研究重点,出版了《超越还是

重复——中原文学论稿》,并完成了中国文联重

点课题《网络化背景下的文学艺术》。同时,省作

协会同文学院通过多种举措,积极加强与各高校

评论家的联络,使我省的文学评论人才资源得到

了进一步优化整合。刘海燕、刘宏志、孔会侠、张

延文、吕东亮、任瑜、李勇等一批中青年文学评论

家跟踪我省文学创作的脉络,在叙事学、城市文

学、革命文学等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在全国发表

了一批评论文章。

拓展职能、强化制度,不断提高省作协服务能力

五年来,省作协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加强同

全省会员的联系、沟通,在服务中树立形象、聚拢

人气、增进团结,发挥积极的指导作用,增强广大

文学工作者对作协组织的向心力和认同感。

一、充分发挥文学奖项的激励作用。2012年,组织召开首届杜甫文学奖颁奖典礼,为8个

门类20部获奖作品颁奖,来自全省各地的160

余位中青年作家、评论家参加了颁奖。这一奖项

极大地引导和激励了全省作家的创作积极性,获

奖作品既有丰富的时代气息,又有深刻的思想内

涵,极具代表性。2016年,又组织开展了第二届

杜甫文学奖的评奖工作。经过征集、初评、终评等

一系列环节,历时半年之久,最终评选出10个门

类共27部获奖作品。

二、加强文学阵地建设。省作协所属内资《河

南作家》持续树立精品意识,保持着较高的办刊

质量,是河南文学面向大众的窗口和重要阵地。

河南作家网的建立开通搭建了河南文学与外界

沟通交流的新桥梁。网络论坛活跃,及时发布省

作协和各基层作协的活动新闻和讯息,开通后

很快成为广大会员和文学爱好者交流与合作

的快速渠道,深受欢迎。文学院与开封大观杂

志社自2014年开始联办《大观·东京文学》,推

出了一系列优秀作品,引起文学界关注。省作

协还连同《莽原》《散文选刊》《小小说选刊》等省

内重要文学刊物挖掘和推介文学新人,借助于

这些刊物的力量,进一步扩大了中原作家群在

全国的影响。

三、加强文学队伍建设。实施签约作家制度,

是推动文学创作后备力量发展,培养壮大中原作

家群的重要举措和有益尝试。在省委宣传部和省

文联的领导下,省作协会同文学院,建立了长期

的稳定的签约作家体制,共签约了三批作家,目

前有签约作家32人。对于签约作家的创作、作品

出版给予经费、推介等多方面扶持,并聘请多位

著名作家、评论家担任导师进行具体指导。近年

来,会同文学院和出版社共同编辑出版了以青年

作家为主的《中原之星文库》,目前已经出版了

20人的作品集。并会同省文学院实施了“重点作

品扶持工程”,对一些重点作品进行了切实有效

的扶持,成效显著。签约作家陈宏伟的小说集也

入选21世纪之星文库。同时,省作协不断加强同

全省会员的联系、沟通,在服务中树立形象、聚拢

人气、增进团结,通过服务加强联络、协调,发挥

积极的指导作用,增强广大文学工作者对作协组

织的向心力和认同感,使我省文学队伍不断发展

壮大,目前已有省级会员4746名,国家级会员

318名。

四、延伸服务手臂。高科技的应用,为文学提

供了新的载体,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作家的创

作理念和生产方式。一方面坚持用传统方式凝聚

作家,另一方面关注新的文学类型、文学组织和

文学群体,延伸工作手臂、创新工作方法,改变服

务方式,积极团结青年作家和网络作家。省作协

正在积极筹备成立河南省网络文学学会,进一步

加强我省网络文学创作研究,培养网络文学创作

人才,推进网络创作文学健康有序发展。

唱响时代旋律唱响时代旋律 攀登文学高峰攀登文学高峰——河南省作家协会五年工作综述

在中国作协的统一部署下,在湖南

省委省政府的具体领导下,文学湘军在

创作成绩、队伍建设、创作环境的营造

等方面,蓄势再发,交上了一份可喜的

成绩单。这份成绩单,凝聚着湖南文学

界奋力拼搏的辛勤汗水。

涌现大量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文艺繁荣发

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

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

五年来,湖南省作家坚持以人民为

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了一大批思想性

和艺术性俱佳的文学精品,摘得多个文

学奖项。

王跃文的中篇小说《漫水》获第六

届鲁迅文学奖,邓湘子的长篇小说《像

风一样奔跑》、牧铃的长篇小说《影子行

动》获第九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阎

真的长篇小说《活着之上》获第九届茅

盾文学奖提名。此外,还有两部作品获

湖南省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

工程”奖;3部作品获湖南省第十二届精

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6部作品

获第五届毛泽东文学奖;9部作品获第

一届湖南文学艺术奖。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民主健康、

宽松和谐的文艺创作氛围下,文学湘军

持续繁荣,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创作

生机勃勃,小小说创作异军突起;诗歌

创作异常活跃,新诗和旧体诗各有特

色;散文创作稳步迈进,作品的质量和

数量都有提升;少数民族文学创作日益

兴盛,优秀作家作品不断涌现;儿童文

学继续保持强劲势头,湖南儿童文学作

家群在全国儿童文学版图中优势凸显;

报告文学多维度聚焦社会热点,深度介

入现实生活;网络文学阵容强大,创作

和理论研究齐发展。

诚心诚意做人民的小学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艺工作者要

深入群众、深入生活,诚心诚意做人民

的小学生。

王跃文《漫水》中以于公公、慧娘娘

为代表的生动可感的乡村人物形象取材

于人民,阎真《活着之上》中以聂致远为

代表的努力突破“困境”的高校知识分子

形象取材于人民,薛媛媛《中国橡胶的红

色记忆》中响应国家号召移民云南边境

种植橡胶的几万湖南青年男女形象取材

于人民……这些作家们始终把人民的

冷暖放在心中,甘做人民的小学生。

五年来,湖南作协积极组织作家开

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

动。2015年出台《湖南省作家协会作家

定点深入生活工作条例》,引导作家围绕

全省的重大战略、重要工作、重点项目深

入生活。从2011年开始,有15位作家纳

入中国作家协会定点深入生活名单。

湖南作协策划组织了“中国梦·文

学梦·湖南篇章”文学活动,成功开展了

“作家看两型社会建设”、“作家看湘西

扶贫开发”、“作家看湘南承接产业转

移”系列文学采访活动。3位作家围绕采

访主题,深入一线创作两部长篇报告文

学。其中湘西作家龙宁英精心创作的

《逐梦——湘西扶贫纪事》,生动书写了

湘西脱贫攻坚的艰难历程,展示了实施

精准扶贫的阶段成果。

作家队伍建设取得新突破

五年来,我省的作家队伍建设不断

加强,新增中国作协会员91人,新增省

作协会员806人。目前,全省有中国作

协会员345人,省作协会员3754人。五

年中,有14名作家晋升文学创作一级作

家。周伟、郑小驴、邓朝晖、周玉梅、谈雅

丽、纪红建、晏杰雄、向延兵、李晓敏、周

静10位作家获湖南省青年文学奖。

湖南作协在继续办好中青年作家

研讨班的同时,举办了新锐作家班、改

稿班、长篇小说作家培训班、儿童文学

作家研讨班,共培训中青年作家400余

名。举办13期“文学名家讲堂”,推动了

文学普及工作。推荐30余名优秀中青

年作家进入鲁迅文学院学习,经推荐有

6位作家作品入选“21世纪文学之星丛

书”。组织召开了网络作家调研座谈会,

对省内网络文学作家进行了摸底调查。

为促进优秀青年作家成长进步,

2015年5月,湖南作协召开湖南省第六

次青年作家创作会议,出台了《湖南省

优秀青年作家扶持条例》,形成作家定

点深入生活长效机制,从2011年开始,

有15位作家纳入中国作家协会定点深

入生活名单。同时,开展“结对子、种文

化”活动,建立基层文学创作示范基地,

并通过举办系列文学讲座,捐赠文学书

刊等方式来普及文学知识,培养文学骨

干,发现文学新人。

围绕精品力作推出新举措

五年来,为打造更多精品力作,湖

南作协多措并举,进一步加大了对文学

创作的扶持力度。首先,是持续推进湖

南省重点作品扶持工作,共扶持重点作

品78部,推荐列入中国作协重点扶持

项目16部,推荐列入中国作协少数民

族文学重点扶持项目11部。其二,是认

真做好文学评奖工作,增强评奖工作的

权威性和公信力。做好了每年一度的湖

南省青年文学奖评奖工作,组织了第五

届毛泽东文学奖和第一届湖南文学艺

术奖(文学类)的评奖工作。其三,制定

并实施了《发表文学作品申报奖励制

度》,对湖南作家在全国有影响的名刊、

大刊发表作品进行奖励。该制度实行以

来,共奖励作家作品280人次,发放奖

励资金30余万元。其四,为重点作品召

开审读会,邀请国内大刊名刊的编辑及

著名作家、评论家来湘,在作品出版前

进行评议修改。

五年中,湖南省文学评论与理论研

究进一步加强,有力对接本土文学创作

实践,在推介优秀作家作品、引导文学

创作、引领文学潮流等方面发挥了积极

作用。湖南作协与中南大学联合成立了

“湖南作家研究中心”,对湖南本土作家

作品、文学现象和文学现状进行整体研

究,对具有代表性的作家进行专题研

究,进一步推动本土文学研究工作。该

研究中心成立以来,已经开展了2014

年和 2015 年湖南文学年度报告的研

究、撰写和推广工作。湖南作协还与省

社科院合作,启动了《湖南文学蓝皮书》

的撰写、出版工作。据不完全统计,五年

里湖南作协在北京和长沙等地举办作

家作品研讨会30余次,组织专家对儿

童文学、小说、网络文学进行专题研讨,

举办了新世纪湖南儿童文学作家群创

作研讨会、湖南网络文学创作研讨会、

湖南小说创作研讨会等专题研讨会。

文学阵地建设呈现新气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百花齐

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发扬学术民主、艺术

民主,营造积极健康、宽松和谐的氛围。

如何做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文

学阵地的建设必不可少。五年里,毛泽

东文学院、《湖南文学》和《小溪流》杂

志、湖南作家网、各文学学会等省内重

要的文学阵地的工作各有亮点。毛泽东

文学院开展了提质改造、作家培训、现

当代文学馆收藏等工作。2011年11月,

湖南现当代文学馆正式挂牌,成为湖南

乃至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收藏、展示的

重要窗口。2014年底,湖南省政府批准

同意毛泽东文学院提质改造工程,工程

投资3200万元,目前工程正在推进之

中;《湖南文学》所发表的作品获得国

家、省级奖励21人次,选刊、选本转载

率逐年上升。对本土作家的关注力度不

断加大,推出了一批有一定影响力的本

土文学作品和基层文学新锐。2015年,

《文学界》更名为《湖南文学》,将视线焦

点更多投向本土作者,同时增大了评论

力度,开辟国际文坛栏目,得到广大作

家、读者的喜爱和好评;《小溪流》杂志

一如既往地坚持纯文学定位,着力推出

名家精品和儿童文学原创作品,培养儿

童文学新人与文学少年。获得了“中国

少儿报刊金奖”、“湖湘优秀出版物”等

多项荣誉,每年均有不少作品入选《儿

童文学选刊》等多种权威选刊选本;湖

南作家网立足湖南,充分发挥网络平台

优势,积极展示、传播湖南作家作品。目

前已经拥有驻站作家、文友10万余人,

网站年点击量达5000多万人次。推荐

作家750余人,自采文学新闻1100余

条,向《文艺报》《文学报》等报刊投稿采

用300余篇,在中国作家网、红网、华声

在线等网站刊登自采稿200余篇,转载

260余篇,网站在第一时间内为全省作

家和文学爱好者提供全面而准确的文

学信息,真正起到了“文学窗口”的作

用。自2012年起,成功举办四届“潇湘

杯”网络文学大赛,形成了富有湖湘特

色的网络文学品牌,展现了新时期网络

文学湘军的面貌。

2015年,湖南作协还先后成立了湖

南省报告文学学会、散文学会、诗歌学

会、儿童文学学会。各学会的成立,是省

作协内部工作的细化和升华,成为省作

协组织、联络、协调、服务各门类作家的

有效平台,拓展了省作协的服务渠道,

延伸了服务触角。

对外交流合作迈出新步伐

通过文学的交流促进文化的交流

和传播。近年来,湖南省的对外文学交

流与合作步伐加大,成效显著。根

据中国作协安排,从 2013 年开

始,湖南作协先后与新疆维吾尔

自治区文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作协签署了《文学交流合作协

议》,为新疆方面培训作家百余人次,出

版了文学专刊,进一步扩大、深化湖南

和新疆两地在文学领域的互助、交流与

合作。举办了“天山的祝福——新疆诗歌

全国行(长沙站)”诗歌朗诵会、“天山放

歌——湖南作家走进新疆”文学采访活

动、“放歌草原——湖南作家内蒙行”文

学采访活动等,这些活动的开展,大大加

强了我们和新疆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

解,以文学魅力增进了民族团结。湖南作

协联合武汉《芳草》杂志社举办了“两湖

笔会”,参加了第三届“三名楼”(岳阳楼、

黄鹤楼、滕王阁)文学笔会;协助中国作

协、文化部在长沙举办了首届“两岸四地

文学论坛”;与北美洛杉矶华文作家协会

举行座谈,互相交流文学创作;组织了

“海峡两岸文学交流活动”,加强了湖南

与台湾作家之间的交流。

作协机关建设取得新成绩

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

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切实

改进机关作风,党员干部精神上补了

“钙”、头脑中充了“电”、思想上提了

“神”,推动湖南文学发展繁荣的信心更

足、决心更大、措施更实。

加强机关党建,狠抓精神文明建

设,创建文明机关。湖南作协党组将创

建文明单位作为重要工作,本着俭朴、

温馨、优雅的原则,在作协机关营造浓

厚的文化氛围;先后组织了“爱我作协、

服务作家”、“讲党性、讲纪律、讲良心、

重品行、做表率”、“走转改”等主题教育

活动。近年来,机关环境明显改善,干部

素质进一步提升,经湖南省直工委文明

创建工作组检查验收,湖南作协已被评

为文明单位,并获得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称号。

湖南作协工作取得的一些成绩,是

中国作协和湖南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

的结果,是各市州作协努力协作的结

果,是社会各界关心、支持的结果,也是

全省文学界的同仁共同努力的结果。在

中国作协和湖南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

牢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

持走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创作道路,

为人民奉献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

文学湘军,蓄势再发!

中原崛起中原崛起————中原作家群论坛中原作家群论坛

在毛泽东文学院学习的新疆作家班少数民族作家和湖南省中青年作家班学员一在毛泽东文学院学习的新疆作家班少数民族作家和湖南省中青年作家班学员一道在韶山采访道在韶山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