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
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十章 教育改革与发展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第十章 教育改革与发展. 【 教学方法 】 讲授、材料分析、自学研讨 【 教学时间 】 3 学时 【 教学重点 】 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联系与区别;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功能; 20 世纪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理解 《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 》 基本框架。 【 教学难点 】 20 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背景和动力,有哪些主要线索和进展;我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目标、任务与举措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本章内容. 第一节 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理论 第二节 20 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进程与趋势 第三节 新世纪我国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第十章 教育改革与发展

第十章 教育改革与发展第十章 教育改革与发展

Page 2: 第十章 教育改革与发展

【教学方法】讲授、材料分析、自学研讨【教学时间】 3学时【教学重点】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联系与区别;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功能; 20世纪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理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基本框架。

【教学难点】 20 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背景和动力,有哪些主要线索和进展;我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目标、任务与举措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Page 3: 第十章 教育改革与发展

本章内容第一节 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理论第二节 20 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进程与趋势第三节 新世纪我国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

Page 4: 第十章 教育改革与发展

第一节 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理论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概念 (一)教育改革的概念 (二)教育发展的概念二、教育改革与教育发展的关系

Page 5: 第十章 教育改革与发展

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是常常连用却又意义不同的两个概念。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在实践中产生了各自的理论,有着不同的理论基础、目标、模式和形态,但两者又是紧密联系、互相依存的。

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概念

Page 6: 第十章 教育改革与发展

(一)教育改革的概念国外: 教育改革渐进论:教育改革是一个自然的演变过程,是教育进化的必然程序 教育改革突变论 :教育改革是一个突变的过程,是一种飞跃。 教育改革系统论 :教育改革是教育系统发生结构调整,以优化其各种功能的过程。 教育改革合理决策论:教育改革在本质上是使经验更加合理化的过程,包括各方面决策的合理化。

Page 7: 第十章 教育改革与发展

国内: 教育改革是“改变教育方针和制度或革除陈旧的教育内容、方法的一种社会活动。目的是使教育适应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需要,以提高教育质量。 现代教育改革一般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在改革实验取得经验基础上进行。” 顾明远:《教育大辞典》 “教育改革可以理解为按照某种预期的目标以改进实践的有意识的努力,它包括制订同旧目标无关的新目标、新政策,或赋予过去的教育以新的职能。教育改革的实质是对未来的反应。” 袁振国: 《教育改革论》

Page 8: 第十章 教育改革与发展

由此可见,教育改革是一种特定的教育价值取向与实现的过程,教育主体通过对传统和现实教育不同层面和程度的反思、改组、扬弃和超越,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人的自身的需要,促进教育向着合理和进步方向的自我完善和社会变革的过程。

Page 9: 第十章 教育改革与发展

(二)教育发展的概念 自 20世纪 50 、 60 年代开始,“发展”成为国际上一个重要的跨学科研究领域,并建立起了一些著名的官方和民间发展研究机构 和国际组织并且发表了一系列十分有价值的成果 。

美国的罗马俱乐部、英国的萨塞克斯大学发展研究所、发展研究所、世界银行、联合国教科织等都出现于这个时期。

《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教育的使命——面向 21世纪的教育宣言和行动纲领》等一系列著作也相继面世。

Page 11: 第十章 教育改革与发展

教育发展是整个教育系统在实现教育现代化和民主化的过程中,在总体上从低级形态到高级形态的不断生成、变化和更新的过程。

教育发展体现社会的一种进步,反映一种积极的取向。相比而言,教育发展往往表现为一种教育增长,即同时还表现为一种结构和功能的优化,即一种质的进化和提升。教育发展正从早期的数量规模型走向质量效益型。

Page 12: 第十章 教育改革与发展

二、教育改革与教育发展的关系

教育改革与教育发展具有各自特定的性质和功能,不应相互取代和混同。

1.教育改革是根据一定的价值取向对传统及现有的教育系统结构作一种调整、改组、超越,使之更加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

Page 13: 第十章 教育改革与发展

2.教育发展则是教育系统的一种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的运动过程,这个过程更主要是受到客观因素的制约和规定。教育发展离不开一定的发展观。

3 教育改革往往只是一种手段,一种促进教育发展的条件和力量,而发展才是目的,是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

Page 14: 第十章 教育改革与发展

第二节 20 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进程与趋势

一、现代派教育革新运动 二、战后教育大发展和大改革三、面向新世纪的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

Page 15: 第十章 教育改革与发展

•在过去一个世纪里,教育先后经历了三次世界性改革浪潮:现代派教育革新运动 、战后教育大发展和大改革、面向新世纪的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

Page 16: 第十章 教育改革与发展

一 、现代派教育革新运动欧洲的“新教育运动” ( 19世纪末到 20 世纪 30 年代) ----发端于欧洲,其反对传统的主知主义,强调儿童个人的自由和发展以及学校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提出以“生活教育”、“自发学习”、“尊重个性”等新的教育纲领 ,创办“新学校”代表人物:雷迪、巴德利、怀特海、沛西·能、德可乐利、 蒙台梭利

美国的“进步教育运动” (18世纪中期 )----着力批判传统的主知主义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反对教师的绝对权威,反对依靠教科书或书本进行教学,反对将教育隔离于社会生活之外,提出初等学校的“七项原则”等代表人物:杜威、帕克、克伯屈

Page 17: 第十章 教育改革与发展

蒙台梭利( 1870—1952)(意大利)她强调教育者必须信任儿童内在的、潜在的力量,为儿童提供一个适当的环境,让儿童自由活动。

杜威( 1859—1952)(美国)杜威提出的,简洁而明白的标语诸如:“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之生长与重组”,“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等等。

Page 18: 第十章 教育改革与发展

这场声势浩大的“现代派教育革新运动”也极大地影响着刚刚诞生的苏联教育,以及处在近代化进程的中国教育。

蔡元培改革北京大学; 胡适主持的 1922 年“新学制”改革;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 各种以儿童活动为中心的教学法改革实验,如设计教学法、道尔顿制、文纳卡特制、德可乐利教学法等的引进,有力地推动了这一时期中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Page 19: 第十章 教育改革与发展

近代著名教育家:蒋梦麟与蔡元培、胡适、李大钊合影

Page 20: 第十章 教育改革与发展
Page 21: 第十章 教育改革与发展

二、 战后教育大发展和大改革(一)教育先行和教育规模的大发展 (二)课程、教学和教学手段的变革(三)教育改革和发展在理论上不断成熟

Page 22: 第十章 教育改革与发展

(一)教育先行和教育规模的大发展 二战后,各个进入建设发展高潮,在舒尔茨的人力资

本理论推动下,教育受到高度重视。 人力资本理论认为,教育通过传授“书本知识”和“心

智技能”,增强劳动者的认知技能,提高劳动者的劳动生产率;劳动者接受教育程度越高,劳动生产率就越高;劳动者获得的工资收入也越高。

因此,教育投入是人力资本的核心。

Page 23: 第十章 教育改革与发展

1960—1970 年,世界上小学入学率由 72.1%上升至 83.7%,中学入学率由 21.3%上升至 33.3%,大学入学率由 4.4%上升至 7.1%。世界上一、二、三级教育的在校生由 3.4 亿、 8300万和 1320万分别上升至 4.31 亿、 12976万和 2130万,文盲率由 39.3%下降至 34.2%。少数发达国家初等教育入学率达到 90%以上,中等教育实现了普及,高等教育开始走向大众化。

Page 24: 第十章 教育改革与发展

(二)课程、教学和教学手段的变革 1957 年苏联“卫星上天”极大震撼美国朝野和西方,

新一轮教育改革在美国拉开序幕。以布鲁纳为代表的结构主义教育理论成为这一轮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重视自然科学、数学和现代外语等基础知识教育。强调“发现学习”。

同时,科技进步带来教育手段现代化,电化教育促进学校教学方法和模式革新,并带来非正规教育的发展和教育的开放化。

Page 25: 第十章 教育改革与发展

(三)教育改革和发展在理论上不断成熟 60 年代前后,世界教育的大发展、大改革,对经济社

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对受教育人口的增加和教育规模的扩大起到了很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但在繁荣的背面是越来越严重的危机和越来越激烈的冲突。

Page 26: 第十章 教育改革与发展

资本主义固有矛盾在教育领域日益尖锐,教育机会均等问题突出,教育民主化和平等化的呼声日益高涨,教育改革浪潮不断兴起。

Page 27: 第十章 教育改革与发展

三大教育社会学派分别从不同角度、运用各自方法来研究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模式,分析和解决教育与社会之间的各种矛盾 :

结构功能主义的主张 冲突论的主张 解释论的主张

Page 28: 第十章 教育改革与发展

• 以帕森斯为代表的结构功能主义认为,教育对个体进行知识传授、技术训练,以及灌输政治文化,提供个体进入社会系统的各种文凭,以适应社会、融入社会。教育程度及文凭决定着一个人获得的工作、成就水平以及报酬高低,决定一个人在社会阶层制度中的收入、地位,使不平等合法化。

Page 29: 第十章 教育改革与发展

• 冲突论本身观点纷呈,总体上持对资本主义教育制度的批判态度,是批判教育学的重要力量。

• 鲍尔斯、金蒂斯《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与教育》指出,教育与美国社会的基本经济关系和社会制度是对应的。

• “ 学校教育的组织结构与劳动结构的一致性,是美国教育的本质特征。”

Page 30: 第十章 教育改革与发展

• 布迪厄借用马克思“资本”的概念来解析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生产与再生产过程的方法,用“文化资本”来揭示文化再生产的过程

“ 文化资本”以作品、文凭、学衔为符号,以学位为制度化形态。“文化资本”和经济资本一样,也可以投资并获取相应回报。教育发展的动力来自不同类型的‘资本’被不平等地分配,这些资本的结构和数量决定了人们的社会阶级地位。

Page 31: 第十章 教育改革与发展

• 解释论则从教育的微观层面,,包括M.扬、伯恩斯坦等,从教育知识的成层(谁的知识更重要?)、教育语言编码等角度,来解释资本主义教育的不公平。

Page 32: 第十章 教育改革与发展

三、面向新世纪的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

进入 80 年代,世界政治结构发生了重要变化,东西方由对抗走向对话,国际关系向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世界经济开始复苏并走向繁荣,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着社会向着信息化、全球化发展,知识经济初露端倪。

Page 33: 第十章 教育改革与发展

与以往的教育改革和发展相比,新一轮世界性教育改革和发展浪潮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特点:

1.高度重视教育的战略地位和战略规划; 2.在数量发展的同时更加重视教育质量; 3.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和重点; 4.教师成为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人物 。

Page 34: 第十章 教育改革与发展

中国教育发展与改革: 新中国成立近 60 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 30 年来,我

国教育改革发展取得的成就: “两个跨越”——实现免费义务教育,高等教育跨入大众化发展阶段;

“ 一个突破”——职业教育取得历史性突破,构建了更加完善的现代教育体系;

“ 一个重大步伐” ——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 “ 一个确立”——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基

本框架。

Page 35: 第十章 教育改革与发展
Page 36: 第十章 教育改革与发展

2002 年基本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

1977年恢复高考

Page 37: 第十章 教育改革与发展

“希望工程”起源于安徽,它圆了多少苏明娟一样农村儿童上学梦!

Page 38: 第十章 教育改革与发展

但教育存在的问题也很突出、很复杂,迫切需要推进新的改革和发展。当前前十位的教育热点问题,反映了公众对教育的十大关切与期盼——

一是期盼改革高考招生制度; 二是期盼建立农村教师补充机制; 三是期盼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 四是期盼择校热降降温; 五是期盼切实提高大学人才培养质量; 六是期盼科学评价教师; 七是期盼建立政府教育投入保障机制; 八是期盼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率; 九是期盼提高幼儿教育普及水平; 十是期盼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

Page 39: 第十章 教育改革与发展

第三节 新时期我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

一、背景分析 ——《俄罗斯教育中长期发展纲要 (2009) ——美国《 2007—2012年度战略计划》 ——日本《教育振兴基本计划》 ( 2008) ——英国《 2020教育愿景》 (2007)

Page 40: 第十章 教育改革与发展

《俄罗斯教育中长期发展纲要》 2020 年国家教育战略目标:保障提高优质教育的普及,满足创新经济发展和现代社会及公民的需求。教育改革的优先任务:

——符合知识经济的需要,保证基础教育的创新特色; ——建立由需求者参与的“质量和教育服务评价机制”,

参与相应的国际研究; ——将教育机构的现代化作为社会发展的工具; ——建立现代终身教育及培训、继续教育体系。

Page 41: 第十章 教育改革与发展

美国《 2007—2012 年度战略计划》

——战略目标一: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尤其是阅读和数学成绩,争取在 2014 年使所有学生的阅读和数学成绩达到年级水平。

——战略目标二:提高所有高中学生的学术成绩。 ——战略目标三:确保高等教育的入学、支付能力和

问责制 , 为学生和成年人的就业和将来的学习做更好的准备。

Page 42: 第十章 教育改革与发展

日本《教育振兴基本计划》

今后十年日本教育发展的目标远景——培养所有孩子具备自立并生存于社会之基础的义务教育、以及培养能够支撑和带动社会发展并能够引领国际社会之人才的高等教育。

Page 43: 第十章 教育改革与发展

以人格完善为基本目标,培养具有和平民主国家和社会成员必备素质的、身心健康的国民的教育目的。重点强调“以智、德、体协调发展为基础,以人的自立与发展为出发点,从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关系以及日本传统文化修养等多方面培养活跃在国际社会的日本人”。

Page 44: 第十章 教育改革与发展

英国《 2020 教育愿景》 1 、个性化学习 ( 个性化学与教) 2 、软技能 (口头交流能力 ;可信赖,守时,坚定 ;团队合作 ;

以批判的态度对信息进行评估 ;拥有管理自己学习的能力和高效学习的习惯 ; 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独立工作 ; 有对问题进行调查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的自信与能力 ; 在困难面前保持豁达心态 ;具有创造力、独创精神、进取心和创业精神 )

3 、教学创新体系 ( 改革考试制度:增大弹性;关注学生进步 ;男生成绩落后问题:区别对待,改变教学策略 ;课程适应每个学生的需要,教学方式多样化 ;家长提供支持,加强沟通)

Page 45: 第十章 教育改革与发展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 202━0)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010- 2020)《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构成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人力资源基础 :

教育是基础教育是基础人才是关键人才是关键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二、新时期我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

Page 46: 第十章 教育改革与发展

2008 年 8月,国家科教领导小组召开会议,正式启动教育规划纲要制定工作 ,温家宝总理任组长,组织 50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的 11 个重大战略专题组。研究制定工作分四个阶段:

调查研究阶段( 2008 、 8—2009 、 2) 起草论证阶段( 2009 、 3—2010 、 2) 公开征求意见阶段( 2009 年 1—2) 送审完善阶段。 2010 年 5月 5 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送审稿。 6月 21 日,胡锦涛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并通过送审稿。

(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制定过程:(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制定过程:

Page 47: 第十章 教育改革与发展

2009 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先后主持召开五次座谈会征求对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意见和建议

Page 48: 第十章 教育改革与发展

在此基础上,对征求意见稿进行 72处较大修改。

2010 年 7月 13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京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胡锦涛、温家宝发表重要讲话。

Page 49: 第十章 教育改革与发展

《教育规划纲要》由序言、四个部分和实施组成,共 22章、 70条,约 29700字,闪耀着许多重要的政策亮点,构建我国未来教育改革与发展崭新的宏伟蓝图和政策框架。

Page 50: 第十章 教育改革与发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表达了中国跻身世界最好教育行列的长远思路”。

世界银行认为,规划纲要提出许多新颖的改革思路,教育必将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路径。

Page 51: 第十章 教育改革与发展

概况说来,全教会和《教育规划纲要》,是总结经验、探索规律、直面现实、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

——开创了教育现代化的中国之路。

Page 52: 第十章 教育改革与发展

(二)中国教育现代化的路径选择 路向?路基?路径? 这涉及中国教育实现什么样现代化、怎样实现现代化,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根本问题。

Page 53: 第十章 教育改革与发展

1 、在指导思想上,体现强国与惠民的兼重 新中国 60 年来,教育从服务国家需要(国计),转向强国与惠民的兼重统一。

1949-1978 1978-2004 2004 - 《教育规划纲要》 教育定位于文教领域 教育定位于科教领域 教育定位于社会建设领域 作为上层建筑 作为生产力要素 作为改善民生之基 发挥政治功能 发挥经济功能 发挥强国与惠民双重功能

教育作为国计教育作为国计 国计与民生兼重国计与民生兼重

Page 54: 第十章 教育改革与发展

在第四次全教会上, 胡锦涛指出: ——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教育是今天,更是明天。

温家宝指出: ——教育发展要顺应人民群众对接受更多更好

教育的新期盼。

Page 55: 第十章 教育改革与发展

《教育规划纲要》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纲要中“家庭”一次共出现 20次)

Page 56: 第十章 教育改革与发展

• 十八大报告从五个方面描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将教育作为社会建设的首要任务,明确提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Page 57: 第十章 教育改革与发展

2 、中国教育现代化,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办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 1)中国教育现代化坚持什么方向、为谁服务——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服务 。( 2)中国教育现代化培养什么样的人——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Page 58: 第十章 教育改革与发展

( 3)中国教育现代化要立足中国国情—— 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把握教育

发展阶段性特征。 (教育规模大;教育发展不均衡;教育的制

度供给和经费投入不足;人民群众对良好教育的期盼高。)

Page 59: 第十章 教育改革与发展

安徽省留守儿童调查

Page 60: 第十章 教育改革与发展

留守儿童留守儿童

Page 62: 第十章 教育改革与发展

分数面前人人平等??

Page 63: 第十章 教育改革与发展

排名 省市 报考人数 录取人数 录取率 趋势1 海南 42300 35985 85.10% ↓2 上海 110452 92925 84.00% ↑3 辽宁 290000 220000 75.00% ↑4 北京 109876 80859 73.60% ↑5 浙江 35.88 万 约 25.7万 72.50% ↑6 重庆 177349 123358 69.55% ↑7 广东 553826 384000 69.30% ↓8 吉林 201000 137987 68.70% ↑9 西藏 15000 9760 65.10% ↓10 青海 38000 24429 64.30% ↓11 山东 717158 478132 63.40% ↓12 福建 309300 184400 59.60% ↓13 内蒙 239000 138296 57.90% ↑

Page 64: 第十章 教育改革与发展

16 湖南 518782 284569 54.90%

17 广西 300000 162611 54.20%

18 河北 561800 298637 53.20%

19 河南 87.8 万 46万 52.30%

20 安徽 564000 289627 51.40%

21 山西 331000 146000 44.10%

22 贵州 225700 97108 43.00%

23 甘肃 272000 116945 43.00%

Page 65: 第十章 教育改革与发展

2009 年 03月 25 日 08:33   来源:《中国青年报》

Page 66: 第十章 教育改革与发展

( 4)中国教育现代化要办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

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到 2020 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由教育大国成为教育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