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
1 谌 谌 谌 谌谌谌谌谌谌谌谌谌谌谌谌谌

谌 业 锋 四川省凉山州教育科学研究所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谌 业 锋 四川省凉山州教育科学研究所.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 一、认识我们的心理现象 二、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严重性 三、教师的心理问题 四、教师心理问题的成因 五、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持 六、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 七、提高教师心理健康的策略 八、教师的心理健康需要学校的精心呵护. 一、认识我们的心理现象. 1. 心理 什么是人的心理? 从汉语字面上解释,心理就是心思、思想、感情等内心活动的总称。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1

谌 业 锋四川省凉山州教育科学研究所

2

• 一、认识我们的心理现象 • 二、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严重性• 三、教师的心理问题• 四、教师心理问题的成因• 五、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持• 六、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 • 七、提高教师心理健康的策略 • 八、教师的心理健康需要学校的精心呵护

3

一、认识我们的心理现象•1. 心理• 什么是人的心理?• 从汉语字面上解释,心理就是心思、思

想、感情等内心活动的总称。• 用现代心理学的语言解释,心理是脑的

机能,是客观现实的反映,是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注意、情感、意志、动机、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心理现象的总称。

4

2. 心理现象• 心理现象(简称心理)的形式是多种多

样的。心理学通常把心理现象划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类。

•( 1 )心理过程• 人生活在世界上,总要与周围环境相互

作用。周围环境的种种事物作用于我们的感觉器官,我们便看到它们的颜色、形状,听到各种声音,嗅到各种气味。我们还能把自己感知过的事物记在脑子里,对种种问题进行思考,做出决定。

5

• 我们还要与各种人进行广泛的交往,对与自己有关的事物与人表现出一定的态度,或爱或憎,或喜或忧。

• 我们还不断地努力把各种事情做好……人在自己的生活中表现出形形色色的主观活动,如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以及情感、意志等。

• 它们构成了人的心理过程。• 为了研究方便,通常把心理过程划分为

三个具体过程,即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6

• 认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其中核心是思维。

• 思维是人类心理发展高于动物的本质标志。恩格斯称它为“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

• 情感过程是人在认识事物时产生的各种内心体验,如喜、怒、哀、惧等。

• 意志过程是人在活动中为了实现某一目的对自己行为的自觉组织和自我调节。

7

( 2 )个性心理(简称个性)• 一个人的心理过程的发展与他的遗传特

性、社会关系、生活经验和个人经验相结合,最终会整合成一个人总的精神面貌。这种总的精神面貌,心理学上称之为个性。

• 个性并不是人一出生就立即形成的,而是个体的心理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形成的。个性形成以后,人会在自己的行为中表现出完整的、稳定的特征。

8

• 例如:不论情境如何,每一个人总是按一定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处理事物。有人考虑问题缜密,有人则粗糙;有人总是心平气和,而有人一不顺心就勃然大怒。这些人的行为模式是固定的,可以预料的。又如,每一个人对自身的行为结果都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9

• 有人倾向于把成功归结为自己的才智或努力等内部因素,有人则倾向于把失败归结为问题的难度、运气等外部因素。

• 再如,每一个人都会在生活中形成一定的社会关系,他的一言一行与这些社会关系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 还如,每一个人在活动中总会表现出与其他人之间的差异。

• 有人对环境兴致勃勃,有人则索然冷漠;有人多才多艺,有人则无所特长;有人特能忍耐,有人则相当浮躁等。

10

3. 心理现象的特性• 心理现象的客观性• 心理现象的主观性• 心理现象的发展性• 心理现象的关联性

11

二、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严重性

• 学校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成长。

• 而近几年来,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却不容乐观,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须引起广泛的关注。

12

1. 统计学的数据。• 关于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测试,用心理

健康测试量表( SCL-90 ),对多个城市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测试,多项调查均显示出:教师已经成为心理障碍的高发人群。目前教学一线教师中有半数以上教师存在心理问题。

• 据统计: 30% ~ 40% 的教师经常性处于情绪波动之中, 15% 有心理问题;7% 有心理障碍。

13

• 据天津市有关专家调查统计,教师中患精神疾病的占 10%以上,而在其他职业人群中平均为2%。

• 教师的工作压力大,心理压力更甚,表现在班级升学压力、威信压力、社会压力等方面。

• 这些数据表明: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开始悄悄地逼进中国教师,从事教师这个职业的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14

• 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14 个地区 168 所中小学的 2292 名教师进行了抽样检测,发现有 52.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 32.18%的教师属于“心理紊乱”, 16.56%的教师属于“心理障碍”, 2.49%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课题组分析教师心理不健康的首要原因是因为“工作繁重,心理压力大”。

15

• 2005 年 9月,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和新浪教育频道联合启动了“ 2005年中国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共有 8699名教师填写了调查问卷。

• 调查结果显示:超过 80%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压力较大, 90%左右的教师存在一定的工作倦怠,近 30%的教师存在严重的工作倦怠。超过 60%的被调查教师对工作不满意,部分甚至有跳槽的意向。

16

• 最近,成都市青羊区对 2000 多名教师的调查显示,教师中普遍存在着烦躁、忧郁等不良情绪, 89.1%的认为工作量过大, 63.2%的希望接受心理健康咨询。

• 四川阆中市文成教育办事处在对农村中小学教师调查中发现, 270 多位小学教师中有 37%需要心理咨询和帮助。

17

2. 个案的警示。

• ( 1 ) 2004 年 7月刚从四川师范大学毕业、以优秀毕业生身份应聘到重庆市重点中学——石柱县中学任教的 22岁女教师马某,因不能承受工作之重而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上班 3 个月后留下遗书,在宿舍上吊自杀。

18

• ( 2 ) 2004 年 10 月 16日上午,海南省定安县教育局某宿舍区发生一幕惨剧:一名 23岁的女教师用菜刀亲手砍死了自己 5 个月大的亲生儿子后,又用刀割破自己左手腕动脉和砍破头部自杀,所幸被 120送往医院抢救后已基本脱离生命危险。

19

• ( 3 ) 2005 年 1月,宁波二中的一名副校长在风景秀丽的千丈岩纵身一跃。身后留下的遗书上说,自己工作压力太大、郁闷、压抑,实在忍受不了。

20

• ( 4 ) 2005 年 8 月 24日下午 4时 40 分左右,广东省阳西县程村中学一名青年男教师因陷入感情“泥潭”,在杀死自己一直单方面爱慕和追求的同校年轻女教师后自杀身亡。

21

• ( 5 )无锡江阴河塘中心小学一个从教 26年的老教师因试题题目超出大纲(总分值 6 分),在留下冷漠与愤恨的遗言后服毒自杀,永远地离开了校园。他在遗言说:“我活着的时候是一个不讨领导喜欢的老师,我死了同样也是一个会让领导头疼的老师!”

22

• ( 6 )江西省九台市苇子沟镇拉拉屯小学二年级某班 32岁的班主任杨老师,因在两年一评的教师评聘中列最后一名,于 2005至 2006 学年度上期开学的第一天服毒自杀了。

23

• ( 7 ) 2005 年 3 月 13日下午 3点,南京浦口区某中学的校长意外发现,该校的女教师陈某不知为何没有到学校上课,并且家中电话始终无人接听,情况比较反常。这名姓陈的女教师长期患有精神抑郁症,曾多次流露自杀念头,校长随即报警。

24

三、教师的心理问题• (一)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1 、能积极地悦纳自我• —— 即真正了解、正确评价、乐于接受并喜欢自己。

• 承认人是有个体差异的,允许自己不如别人。

25

2 、有良好的教育认知水平

• —— 能面对现实并积极地去适应环境与教育工作要求。

• 如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及客观了解学生的能力;具有获取信息、适宜地传递信息和有效运用信息的能力;具有创造性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

26

3 、热爱教师职业,积极地爱学生

•—— 能从爱的教育中获得自我安慰与自我实现,从有成效的教育教学中得到成就感。

27

4 、具有稳定而积极的教育心境

• —— 教师的教育心理环境是否稳定、乐观、积极,将影响教师整个心理状态及行为,也关系到教育教学的工作效果。

28

5 、能自我控制各种情绪与情感

• ——繁重艰巨的教育工作要求教师有良好的、坚强的意志品质,即教学工作中明确目的性和坚定性;处理问题时决策的果断性和坚持性;面对矛盾沉着冷静的自制力,以及给予爱和接受爱的能力。

29

6 、和谐的教育人际关系

• —— 有健全的人格,在交往中能与他人和谐相处,积极态度(如尊重、真诚、羡慕、信任、赞美等)多于消极态度(如畏惧、多疑、嫉妒、憎恶等)。

30

7 、能适应和改造教育环境

• —— 能适应当前发展、改革与创新的教育环境,为积极改造不良教育环境、提高教学质量献计献策。

31

(二)十种正常的异常心理现象

• 精神正常并不意味着没有一点问题,关键是这些症状的产生背景、持续时间、严重程度以及对个体和环境的不良影响如何。

•正常人也可能出现短暂的异常现象,时间短、程度轻,尚不能贴上精神病的标签。

32

1. 疲劳感:• 通常有相应的原因,持续时间较短,不伴有明显的睡眠和情绪改变,经过良好的休息和适当的娱乐即可消除。

33

2. 焦虑反应:•焦虑反应是人们适应某种特定环

境的一种反应方式。但正常的焦虑反应常有其现实原因(现实性焦虑)如面临高考,并随着事过境迁而很快缓解。

34

3. 类似歇斯底里现象:• 多见于妇女和儿童。有些女性和丈夫吵架尽情发泄、大喊大叫、撕衣毁物、痛打小孩,甚至威胁自杀。儿童可有白日梦、幻想性谎言表现,把自己幻想的内容当成现实。

• 这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充分、不成熟所致。

35

4. 强迫现象:

• 有些脑力劳动者,特别是办事认真的人反复思考一些自己都意识到没有必要的事,如是不是得罪了某个人,反复检查门是否锁好了等。但持续时间不长,不影响生活工作。

36

5. 恐怖和对立:

• 我们站在很高但很安全的地方时仍会出现恐怖感,有时也想到会不会往下跳,甚至于想到跳下去是什么情景。这种想法如果很快得到纠正不再继续思考,属正常现象。

37

6. 疑病现象:• 很多人都将轻微的不适现象看成严

重疾病,反复多次检查,特别是当亲友、邻居、同事因某病英年早逝和意外死亡后容易出现。但检查如排除相关疾病后能接受医生的劝告,属正常现象。

38

7. 偏执和自我牵挂:• 任何人都有自我牵连倾向,即假设外界事物对自己影射着某种意义,特别是对自己有不利影响、如走进办公室时,人们停止谈话,这时往往会怀疑人们在议论自己。这种现象通常是一过性的,而且经过片刻的疑虑之后就会省悟过来,其性质和内容与当时的处境联系紧密。

39

8. 错觉:• 正常人在光线暗淡,恐惧紧张及期待等心理状态下可出现错觉,但经重复验证后可迅速纠正。成语“草木皆兵”、“杯弓蛇影”等均是典型的例子。

40

9. 幻觉:• 正常人在迫切期待的情况下,可听

到“叩门声”、“呼唤声”。经过确认后,自己意识到是幻觉现象,医学士称之为心因性幻觉。正常人在睡前和醒前偶有幻觉体验,不能视为病态。

41

10. 自笑、自言自语:• 有些人在独处时自言自语甚至边说边笑,但有客观原因,能选择场合,能自我控制,属正常现象。

42

(三)教师心理问题的分类• 教师的心理问题大致可以分为六类:• ( 1 )适应不良• ( 2 )职业心理问题• ( 3 )人际交往问题• ( 4 )人格障碍与人格缺陷• ( 5 )心身疾病• ( 6 )神经症

43

( 1 )适应不良

•适应不良也就是个人与环境不能取得协调一致。

• 教师的适应不良的主要表现在:• 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别;外界对

教育的影响与冲击大;人际关系紧张,情绪波动大;学科知识不足,缺乏进修提高机会。

44

( 2 )职业心理问题 • 职业心理问题主要包括两方面,职业观念

问题和职业行为问题。• 职业观念是指人们对职业、职业选择、职

业工作等问题上的看法和态度。• 教师的职业行为问题分为五类:怨职型、

自我型、异常型、暴戾型和不良型。• 教师的职业心态包括:事业型、良心型、

情绪型、无奈型、动摇型和离职型。• 不热爱教师工作,决心只要有机会就离开

学校、从事其它工作。

45

( 3 )人际交往问题 • 人际交往是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 良好的人际关系状况是一个心理发展、

个性保持健康和生活具有幸福感的重要条件之一。

• 教师交往出现问题,显得人际关系淡薄,影响工作和生活。

• 教师常见的人际交往心理障碍有:• 封闭心理、自卑心理、自傲心理、嫉妒

心理、孤僻心理、猜疑心理等。

46

( 4 )人格障碍与人格缺陷 • 人格障碍又称病态人格,指明显偏离正常

人格并与他人和社会相悖的一种持久和牢固的适应不良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方式。

• 人格缺陷是介于正常人格与人格障碍之间的一种人格状态,是人格发展的不良倾向。

• 教师的人格障碍属于严重者,实际很少,教师的人格问题更多地属于人格缺陷。

47

( 5 )心身疾病

• 心身疾病又叫心理生理疾病。• 它是指与心理社会因素关系密切

的躯体疾病。• 教师常见的心身疾病有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消化性溃病疡、紧张性头痛和偏头痛等。

48

( 6 )神经症 • 神经症是一种由于心理因素造成的常见病。

• 一般没有任何可以查明的器质性病变,但又确实有心理异常的表现。

• 神经症一般类型有:神经衰弱、强迫症、焦虑症、疑病症、恐怖症、抑郁症、癔症等。

• 神经症在社会群体中广泛存在,教师表现的也较多,主要表现为强迫症、焦虑症及神经衰弱等。

49

(四)教师心理问题危害无穷• 1. 危害自己:• 人的心理问题往往会引发生理问题:

心理压力——应激状态(血压升高、呼吸加快、心跳加剧、四肢出汗等)——内分泌失调——内生态环境失衡——免疫功能下降——病毒、病菌侵袭。

50

• 2. 危害学生:• 教师存有心理问题,在教育教学过程

中对学生的潜在威胁是无时不刻的,这颗“情绪炸弹”不知什么时候会突然“爆炸”,给学生心理上以伤害。

• 3. 危害社会:• 教师的心理问题影响着学生,一大批受过心理问题教师的熏陶的学生走出社会,其结果可想而知。

51

四、教师心理问题的成因•1 .教师心理枯竭• ( 1 )无望感:情绪低落,工作动力下降,职业期待丧失,对未来有无望之感。

• ( 2 )无能感:创造性衰退,职业功能受损,失误增多,有无能之感 。

• ( 3 )无助感:工作中的烦恼泛化,负性特征迁移到生活中,身心俱疲,有无助之感 。

52

2 .教师社会落差

• ( 1 )接近饱和的职业付出与较低的心理、物质报偿。

• ( 2 )较高的社会期望与较脆弱的支持体系。

• ( 3 )丰富多样的社会角色与较呆板的评价形式。

53

• ( 4 )较大的工作压力与较低的激励水平。

• ( 5 )较理想的职业期待与较稀缺的生存发展机遇。

• ( 6 )较高的社会参照系与较低的现实可比条件。

• ( 7 )较强烈的人性需求与较落后的社会关怀供给。

54

3 .教师个性因素• ( 1 )成长期的创伤;• ( 2 )应激事件的类型和程度;• ( 3 )人格的典型化和发育迟滞;• ( 4 )价值观;• ( 5 )心理疾患的易感性。

55

五、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持• 教师的心理健康是获得角色技能的基本条件,缺乏这个条件,成功地扮演教师角色是不可能的。

• (一)科学用脑• 身心是统一的整体,二者相互联系、交

互影响。一旦大脑机能失调,就会对心理活动产生深刻而又广泛的影响,无法保持心理健康。

• 科学用脑,讲究用脑卫生,是维持教师心理健康的一个基本条件。

56

• 首先,用脑要适度,避免过度疲劳。用脑过度,不仅工作效率不降,还会损伤大脑细胞及其机能,导致头疼、健忘、失眠等神经衰弱症状的出现。

• 其次,用脑要合理,避免过分单调。单调刻板的学习和工作方式,会使大脑很快由兴奋转入抑制,产生枯燥、厌烦的情绪,活动效率下降。此时要及时转换学习或活动的内容,使原先处于抑制状态的脑细胞重新兴奋起来,增强学习效率。

57

• 第三,用脑要善于抓住大脑高效工作的最佳时间。有的研究表明,一昼夜中的工作效率以凌晨 2-4 时为最低,以后逐渐上升,上午 9-10 时达最高峰。午后14-15 时下降至一天工作效率的平均线,以后又逐渐上升, 19 时左右形成第二个高峰,但效率远不及上午的第一个高峰。然后又逐渐下降至 2-4 时的最低。

• 了解它,对于教师科学地安排工作是有益的。

58

(二)正确面对心理压力• 教师在生活和工作中,时常遇到一些负性事件,从而产生紧张感、焦虑感和挫折感而造成心理压力,对心理健康构成威胁。

• 教师产生心理压力,产生不良情绪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59

• 第一,人们对教师的角色期望通常是严肃认真、刻苦耐劳、克制私欲、淡泊名利、善尽职守、不好娱乐,使每一个学生都达到“至善”的境地。

• 然而,这些角色期望并不是每一个正常人所能完全达到的。

60

• 要求教师善尽职守、勤奋治学是无可非议的,但为教师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也是不可缺少的。

• 满足教师的正当需要是保障心理健康的必要条件。

• 否则,教师们强自压抑正常的需要,严格控制正常的行为,就有可能变得拘谨保守、缺乏自信,内心深处潜藏着无穷的忧郁、怨恨与紧张。

61

• 第二,教师的工作负担沉重。除了上课,还要备课、批改作业、指导课外活动,从事科学研究。教师在这些活动中所花费的时间,比上课要多好几倍。如果再加上统考与升学的压力,工作之繁重,几乎超出正常人所能忍受的限度。

62

• 第三,教师的活动不能随便和“自由”,必须随时检点自己,以免逾越规范,有失师道尊严。

• 第四,有些学生有强烈的逆反心理,视一切“权威”为敌,于是教师就成为他们发泄对成人不满的最佳的“替罪羊”,而教师又绝对不能采取任何报复手段去回敬这样的学生,这就需要有极大的忍耐力。

63

• 第五,教师的社会经济地位比较低。基于此,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正确对待生活和工作中可能面临的负性事件,增强适应心理压力和调节心理压力的能力。

64

(三)善于协调人际关系• 教师是生活在各种社会关系网络中

的社会成员。乐于合群,积极参加学校、教研室或学生班集体活动,与学生、同事、领导和家长友好交往,与亲朋友和睦相处,建立和保持协同、和谐的人际关系,就会积极乐观、心情舒畅、开朗豪爽、精神振奋,工作效率高。

65

• 相反,离群索居,同周围关系紧张,容易心情沉闷,抑郁寡欢,冷漠孤僻。

• 所以,只有处理好人际关系,才有可能审时度势,随着情境的变迁,及时地变换角色,采取与角色地位相应的角色行为,保持健康的心态。

66

(四)保持平和的心态• 平和是待人处世的一种态度,也是

做人的一种美德。• 平和是一种心态。• 平和也是一种人生哲学。• 人应该追求和向往这样一种心态和

人生哲学。

67

平和是什么呢?• 平和是猝然加之而不惊,无故加之

而不怒,是对事物的平静、超然和不过分、不激烈的态度。

• 宽容是平和的外观。平和的人,厚德载物,雅量容人,推功揽过,能屈能伸。“原谅失败者之心,注意成功者之路”,处世方圆得体,待人宽严得宜。

68

• 冷静是平和的内涵。• 平和的人,其玄机在一个“静”字,

“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冷静处人,理智处事,身放闲处,心在静中。

• 没错,在千奇百怪,纷繁复杂的世界面前,我们要高兴,要愤怒,要哭泣,要歌吟……否则,人也就不成其为有七情六欲的人。

69

• 但是,我们的这种高兴、愤怒、哭泣和歌吟,还得控制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空间范围之内。

• 超出了,过度了,就会走到极端,不但于事无补,于自己身体,也没好处。

• 有时,正是因为你过于动感情,过于偏激,好事被办成坏事;本有转机的坏事,也失去转机,变得更加糟糕。

70

• 相反,以平和的心态去对待这一切,你就会冷静地、从容地分析问题、处理问题,不但有可能把坏事变成好事,使好事办得更好,而且,在平和的心态下,你自己的身体也不会因事情的大起大落而大喜大悲。正可谓于事于己,均有好处,功德无量,善莫大焉。

71

• 人,都是有感情的。• 而感情,总是会因外界信号的刺激

和传递而产生相应变化的。• 怎样才能做到平和呢?• 要做到平和,先得做到以下两点:

72

• 一要大度。• 大度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这种大度,当然不是无原则地对一切丑恶都睁只眼闭只眼,而是对于一切事物,包括丑恶事物和反常事物,都能以唯物主义之态度,先承认它,包容它,将它纳入视野,然后,再从容应对之,理智处置之。

73

• 二要辩证。• 辩证即能看到事物的正反两面,看

到正反两面即能在事物猝然降临之时不慌不乱,不惊不惧。

• 好事来了,以其可能产生的副作用中和之;坏事来了,以其可能转化的光明面中和之。中和则趋于平衡,趋于平衡则心态平和矣。

• 大度和辩证,既和性格有关,又和思想方法有关,还需假以时日,长期培养磨练,三者缺一不可。

74

• 平和的人,眼界极高。表面平凡,实则内聚,心中有磐石般的意志,胸中有经世济邦之策。其心,天青白日;其才,玉韫珠藏。居轩冕之中,不忘山林之味;处林泉之下,须怀廊庙之经纶。

• 平和的人,热情而不做作,忠诚而不虚伪。内不见己,外不见人,施恩于人是出于真诚,而不是利用别人来沽名钓誉,信奉“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光明磊落,纯心做人。

75

• 平和既是一种修养,又是一种工作学习方法。

• 平和的人,从不被忙碌所萦绕,闲时吃紧,忙里悠闲。

• 待人不严,教人勿高;宽严得宜,分寸得体;身心自在,能享受生活之乐趣。

• 平和的人生,是和谐的人生、健康的人生。

• 平和之难,或许正在于此。• 平和之人,往往年长,其原因也正在于此。

• 愿君做一个平和的人!

76

六、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1 .自我分析•( 1 )自我成长分析• 我的个人生活史;• 基本人生观的形成;• 影响我人生发展的人;• 曾经历过的创伤;• 自我成熟的标准。

77

( 2 )职业条件分析• 我是如何成为一名教师的;• 作为一名合格教师的条件;• 我所独具的和我所欠缺的;• 我所出现的“枯竭”;• 我如何应对自己的心理压力;• 他人对我的批评集中在哪些方面。

78

2 .自我保健

•( 1 )对自我——自得其乐• 内容:构建生活的价值与意义。• 要点:• 发现;创设;转移;更改• 结果:自知自律、自得其乐。

79

( 2 )与他人——助人为乐

• 内容: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 要点:尊重;引导;应对;表达。• 结果:助人为乐、悦己怡人。

80

( 3 )看社会——知足常乐• 内容:微笑面对生活• 要点:珍惜所拥有;另眼看缺乏;适度来比较;体验我幸福。

• 结果:乐观现实、知足常乐

81

3 .自我干预• 运用简单的心理学方法进行自我调试,如精神分析的方法、支持性心理自疗、自我认知干预、行为主义自我干预等。

82

4 .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师协助求助者解决各类心

理问题的过程,主要是提供心理支持、宣泄的指导,如家庭治疗指导、行为主义治疗指导等。

83

5. 心理治疗• 心理医生对求助者的心理与行为疾病进行矫治的过程,如生物反馈治疗、暗示疗法、森田疗法等。

84

心理困扰的自我调节

• 学会宣泄•找人倾诉• 学会自嘲•转移升华•放松训练

肌肉放松 音乐放松 心态平和

85

七、提高教师心理健康的策略 • (一)正确认识自我,保持乐观心态。 • (二)增强心理保健意识,掌握心理调适方法。

• (三)投身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兴趣爱好。

• (四)换个角度思考,做到宽容待人。

86

(一)正确认识自我,保持乐观心态。

• 1 .正确认识自我。•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教师这一职业是如今最“开放”的职业。他的工作要接受许多人直接或间接的检查和监督——学生、校长、教研员、学生家长、教育局,乃至整个社会。并且,教师自己心里也有“一杆秤”,随时随地都在监督着自己的工作,甚至比别人更严格、更苛刻。这使教师的身心经常处于紧张状态。

87

• 因此,教师应该树立正确而且稳定的自我概念。

• 自我概念是个人心目中对自己的印象,包括对自己身体、能力、性格、态度、思想等方面的认识。

• 个体只有树立正确而稳定的自我概念,才能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合理要求自己,才能正确地对待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88

• 做自己认为该做的事,了解并愉悦地接受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给自己设定高不可攀的目标。

• 同时,推己及人,也就能够客观地评价别人,接纳并理解别人的错误和缺点,对世事中的不平、不满、不尽善尽美之处能处之泰然。

• 这对教师心理健康是非常有利的。

89

2 .保持乐观心态。• 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这是有

一定道理的。科学研究也表明,笑一分钟,人全身会放松 47 分钟。

• 面对工作的不顺、家庭的不和、人际关系的紧张、领导或同事的误解等问题,教师应该保持乐观心态,学会用微笑面对,以真诚对待,尽量避免正面冲突,改善不利于心理健康的客观环境。

90

•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如果从消极的角度看,可能引起消极的

情绪体验,陷入心理困境;• 从积极的角度看,则可以发现事物的积极意义,从而使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

• 所以,在审视、思考、评价自我或某一客观现实时,如能以积极的心态去对待,就有助于克服困难,使人看到希望,充满信心,保持旺盛的斗志,顺利走出人生的困境。

91

(二)增强心理保健意识,掌握心理调适方法。

• 教师要有心理保健的意识,要认识到心理健康要靠自己维护,一切外部的帮助都是间接的,心理医生能做的也只是“助人”。

• 因此,教师应善待自己,帮助自己,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来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

92

1 .形成“压力免疫”。

• 在应对压力之前,• 首先,要对压力有明确的认识和接受的态度,认识到压力及其反应不是个性的弱点和能力的不足,而是人人都会体验到的正常心理现象。

93

• 其次,采取积极的压力应对模式。压力应对可分为情绪定向应对和问题定向应对。处理引起压力的事件本身,分析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着手解决。

• 再次,主动寻求社会支持。寻求社会支持是应对压力的有效手段,当个体受到压力威胁时,社会支持可以缓冲生活事件的情绪冲击,也可以使人恢复信心,摆脱困境。

94

2 .合理宣泄情感。

• 教师面对繁重的工作、复杂多变的教育对象、迅速变化的世界,难免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消极情绪反应,如不及时疏导,不仅影响自身,更会投射到学生身上。

95

• 因此,教师千万不要把不良情绪闷在心里,要及时地宣泄出来。

• 合理宣泄情感的方式很多,如,在适当的环境放声大哭,向亲友及时倾诉,打广播电台的心理热线,写日记倾吐,或者参加打球、唱歌、跳舞等文体娱乐活动,都可使紧张的情绪趋向缓和。

96

(三)投身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兴趣爱好。

• 1.投身教育教学改革。• 社会要不断进步,就要不断改革,教育也如此。而改革必然会给教师带来新的情境,如果不能正确理解这一情境的意义,就无法选择、修正和控制。而面对不能控制的情境,教师就会产生情绪问题。

97

• 因此,控制情境的首要一点就是要认清教育改革的迫切性,了解改革的基本思路,做到“有备无患”,而非“措手不及”。其次是根据教育改革的要求,不断学习,更新教育观念,调整教学行为,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尽快适应素质教育的需求,从而在工作中能尽可能发挥自己的个性和聪明才智,从工作的成果中获得满足和激励。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

98

2 .培养兴趣爱好。• 兴趣爱好与人的心理健康也有很密切的联系。

• 教师拥有良好的兴趣爱好,不仅可以在教学中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还能使教师获得心理上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99

• 同时,它还可以陶冶教师的思想情操,消除教师的疲劳,解除教师的苦闷,可以减少消极情绪的产生,有利于良好情绪的保持和培养,对教师的心理健康大有裨益。

• 教师可以利用双休日、假期及茶余饭后走出家门、校门,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培养一项或几项属于自己的兴趣爱好,使自己在紧张的工作之余,身心得以锻炼、娱乐,释放心理负荷。

100

(四)换个角度思考,做到宽容待人。• 1 .换个角度思考。•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件不好的事情,换个角度去思考,或许就会觉得并没有那么糟糕,这也是排解烦恼的一剂良方。如:丢了东西的人说:“破财消灾。”侥幸逃过一劫的人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卸任官员说:“无官一身轻。”有了这些自我安慰的理由,人们的生活就多了些弹性和韧性,凡事也就不必钻牛角尖了,由此减轻了生活的压力。换个角度看问题,常能海阔天空。

101

2 .做到宽容待人。• 宽容待人,忍让当先。• 忍让有“三分”,健康得“七分”。• 吃点亏显风格,不生气就是福。• 作为教师特别要注重把学生视为自己的“同龄人”,放下架子,理解学生的难处,宽容学生的失误,甚至容忍学生的“无礼”,始终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还应敢于自嘲,敢于解剖自己,使自己与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平等、和谐、相互尊重的氛围。在对待其他事情上也一样,退一步海阔天空,不用斤斤计较,用尊重与宽容去赢得快乐、赢得健康。

102

八、教师的心理健康需要学校的精心呵护。

• (一)研究教师的需要层次,适当给予满足。

• 需要是人们产生行为的原动力,是人的行为积极性的心理基础。现代管理学的核心是尊重人、信任人、依靠人、适应人。因此,进行教师心理管理,要从教师的需要出发,有效地激发教师的心理动机,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103

• 1. 教师个体的需要具有多样性、层次性和阶段性。

• 教师作为一个社会的人,由于地位、经历各有差异,会产生各种不同的需要。

• 如青年教师把发展的需要放在首位,中年教师的成就需要显得更加突出,老年教师需要的是尊重。

104

• 因此,必须研究和掌握每位教师需要的发展性、动态性和差异性,从主、客观方面去分析教师的个体需要,进而从整体上把握和满足学校教师的心理需求。

• 2.把握教师群体的文化需要。如精神文化的需要、物质条件改善的需要等。

105

(二)增强教师的心理承受能力,保持心理平衡。

• 教师在工作、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往往产生焦虑、愤怒或沮丧、失意的情绪性的心理状态,如果处理不当,会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

• 如何提高教师的心理承受能力呢 ?

106

• 1.做好教师的思想工作,提高教师的思想觉悟。

• 通过不同形式的学习交流,引导教师对现实作实事求是的分析,理解前进中的困难,树立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决心和信心。

107

• 2.帮助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确立切实可行的个人目标,并要求教师把个人目标建立在群体目标之中。

• 3.引导教师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 教师在工作中一旦发生挫折,领导者要关心、了解、同情、体贴,特别要做好落聘教师的思想工作。

108

(三)优化学校的人际关系,不断增强凝聚力。

• 学校中领导者与教师、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都有可能产生矛盾冲突,如果相互关系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必然会影响教师的工作,也会影响教师心理健康。

• 因此,必须优化学校的人际关系,使其始终处于和谐的状态之中。

109

• 1.领导者提高自身的人际吸引力。如贴近教师,没有架子,与教师交朋友,和教师打成一片;加强自身修养,用自己的人格力量去感染教师,博得教师的好感与钦佩,从而增进人际吸引力等。

110

• 2.改善学校中的人际沟通。• 学校人际沟通有两个渠道,一是正

式活动,如开展教研文体等活动,消除教师的思想包袱、心理障碍;

• 二是非正式渠道,如教师之间的交往等。学校领导要灵活运用这两种渠道,使教师之间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达到有效的人际沟通。

111

• 3.及时化解教师之间的矛盾冲突。遇到矛盾冲突时,学校领导要保持冷静的头脑,注意方式方法,寻求最好的解决办法,切不可凭主观、凭经验武断解决。学校还可以设立“校长信箱”,对有心理困扰的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沟通、交流。

• 通过这一渠道,对教师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教师化解烦恼、调整心态,切实帮助广大教师提高心理素质。

112

结束语——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

• 感恩上苍,珍惜今天!• 把学习作为毕生的工作。• 不断地自我分析,保持清晰的自我同一性。

• 接受心理咨询师的督导。

113

• 一、认识我们的心理现象 • 二、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严重性• 三、教师的心理问题• 四、教师心理问题的成因• 五、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持• 六、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 • 七、提高教师心理健康的策略 • 八、教师的心理健康需要学校的精心呵护

114

能用一颗健康的心态面对生活,生活会给以幸福的回报!

115

愿所有的教师都• 正确认识自我• 保持乐观心态• 合理宣泄情感• 保持健康的心态• 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116

欢迎访问 http://www.lsyf.cn

http://jksyf.scxxt.com.cn

相逢就是缘,愿与大家成为朋友!电话: 18981539788 QQ:178990915E-mail : [email protected]

117

• ⊙ 四川省特级教师 ⊙ 凉山州首批专家型教师•⊙ 凉山州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 中学高级教师 •⊙ 凉山州教科所中小学教育研究室主任•⊙ 西昌学院数学、教育心理学副教授 •⊙ 中国数学会会员 ⊙ 中国教育学会会员•⊙ 中国心理学会会员 ⊙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 四川省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

事•⊙ 四川省教育学会教育心理专业委员会理事•⊙ 四川省中学数学学科中心组成员•⊙ 四川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组成员•⊙ 凉山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指导组成员•⊙ 凉山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科指导组成员•⊙ 凉山州教育学会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理事长•⊙ 凉山州教育学会数学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