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生資系 曾素玲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細菌. 生資系 曾素玲. Helical. Cocci. Bacilli. 細菌以驚人的速度繁殖。例如大腸桿菌在合適的生長條件下, 12.5-20 分鐘便可繁殖一代 , 每小時可分裂 3 次,由 1 個變成 8 個 。每晝夜可繁殖 72 代,由 1 個細菌變成 4722366500 萬億個(重約 4722 噸 ) ; 經 48 小時後,則可產生 2.2×10 43 個後代 ,如此多的細菌的重量約等於 4000 個地球之重。.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生資系 曾素玲
Page 3: 生資系 曾素玲

細菌以驚人的速度繁殖。例如大腸桿菌在合適的生長條件下, 12.5-20 分鐘便可繁殖一代,每小時可分裂 3 次,由 1 個變成8 個。每晝夜可繁殖 72 代,由 1 個細菌變成 4722366500 萬億個(重約 4722 噸 ) ;經 48 小時後,則可產生 2.2×1043個後代,如此多的細菌的重量約等於 4000 個地球之重。

Page 4: 生資系 曾素玲

細菌可生長在各種不同環境中,甚至是惡劣的“極端環境” 。如多數細菌能耐0℃到- 196℃的低溫;在海洋深處的某些硫細菌可在 250 -300℃ ℃的高溫條件下正常生長;嗜鹽菌甚至能在飽和鹽水中正常生活;產芽孢細菌在乾燥條件下能保藏幾十年、幾百年甚至上千年。

Page 5: 生資系 曾素玲

細菌引起很多疾病 如傷寒桿菌、結核桿菌、破傷風桿菌、肺炎雙球菌等致

病菌對人類有害 如腐敗菌常引起食物和工農業產品腐爛變質,並散發出

特殊的臭味或酸敗味。 大多數細菌是和人類和平共處,有許多細菌對人類不僅無害

而且有益,能給人類帶來很大好處。 如人們利用谷氨酸棒桿菌製造食用味精 用乳酸菌生產酸乳 用蘇力菌生產殺蟲劑 利用產甲烷菌生產沼氣 利用細菌來冶煉金屬、凈化污水、製作細菌肥料等。

Page 6: 生資系 曾素玲

Extreme halophiles

Page 7: 生資系 曾素玲

病毒是極微小的致病因子,不具細胞型態,大小約 10 ~ 300 nm 。常見的形態有球狀 ( 如流感病毒、腺病毒 ) 、桿狀 ( 如煙草嵌紋病毒 ) 以及蝌蚪狀 ( 如大腸桿菌噬菌體 ) 。

人和動物約有 60% 的疾病是由病毒感染所引起 威脅人類健康的病毒性疾病,如麻疹、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肝炎、狂犬病、愛滋病等

猪瘟、口蹄疫等病毒性疾病則是動物上常見疾病。

Page 9: 生資系 曾素玲

病毒的特性

微小,缺乏細胞結構 只含一種核酸, DNA 或 RNA 依靠自身的核酸進行複製 缺乏完整的酶和能量系统 絕對寄生

Page 10: 生資系 曾素玲

病毒的分類 依感染的對象可分為動物病毒、植物病毒、細菌病毒、昆蟲病毒及真菌病毒

依遺傳物質分類,可分為 DNA 病毒和 RNA病毒

另外尚有類病毒 (Viroids)擬病毒 (Virusoid)和普里昂蛋白 (Prion)亦為致病因子。

噬菌體 bacteriophage ,簡稱 phage ,寄生於細菌中病毒的總稱。

Page 11: 生資系 曾素玲

相當多的動物病毒,其核衣殼外面還有一層或多層由糖蛋白、脂類所構成的囊膜把它們包裹起來,如流感病毒、疱疹病毒、狂犬病毒等。有的病毒在囊膜的最外層還有突起物, 如冠狀病毒。

Page 12: 生資系 曾素玲

T2 噬菌體是一種專門寄生在細菌體内的病毒, T2 噬菌體侵染細菌後,就會在自身遺傳物質的作用下,利用細菌體内的物質來合成自身的組成成分,而進行大量增殖。 T2

噬菌體頭部和尾部的外殼是由蛋白質構成的,在它的頭部内含有一個 DNA 分子

Page 13: 生資系 曾素玲

流感病毒 ---RNA病毒

流行性感冒病毒,簡稱流感病毒,會造成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藉由空氣迅速的傳播,在世界各地常會有週期性的大流行。流行性感冒病毒在免疫力較弱的老人或小孩及一些免疫失調的病人會引起較嚴重的症狀,如肺炎或是心肺衰竭等。

Page 14: 生資系 曾素玲

有三種類型的病毒 :

A 型流感病毒:感染哺乳動物 ( 人類、 豬等 ) 以及鳥類

B 型流感病毒:只感染人類 C 型流感病毒:只感染人類

Page 15: 生資系 曾素玲

腸道病毒 ---RNA 病毒

腸道病毒是一種主要生長於腸道的 RNA病毒,雖然名為腸病毒,在人類卻很少出現腸道的病狀。腸道病毒的命名主要以它的英文名稱「 Enterovirus」的英文簡寫「 EV」,再後綴以數字命名。例如,近年在亞洲流行、可以引起手足口病的腸病毒 71就是其中的一種。

常見的腸病毒有克沙奇病毒和造成小兒麻痺症的 Poliovirus

Page 16: 生資系 曾素玲

愛滋病毒 ---RNA 病毒 人體免疫缺陷病毒( HIV, human im

munodeficiency virus)或愛滋病病毒是一種經常變異的逆轉錄酶病毒,它攻擊人體免疫系統。

Page 17: 生資系 曾素玲

愛滋病病毒難以對付的原因

愛滋病病毒是一種 RNA 病毒它會使用逆轉錄酶把 RNA整合到細胞的 DNA 中。

在寄主細胞的 DNA 中,保持數年的休眠狀態,免疫系統不會對其作出反應,因為它只是 DNA片斷。當細胞分裂和複製的時候,病毒被一起複製。數年後,病毒會變得活躍起來,而發病。

Page 18: 生資系 曾素玲

愛滋病病毒的蛋白質糖衣會粘住 CD4+ T細胞,這些細胞會被免疫系統識別,視為外來物質並引起免疫反應,使得免疫系統殺死自己的 CD4+ T 細胞。總之愛滋病病毒就像一個遊擊戰的恐怖主義分子,當被威脅時保持低調及尋找避難所,但它卻隨時在被傷害的地方反攻。

Page 19: 生資系 曾素玲

作品 授權條件 作者 /來源

Graham, GrahamColmTalk from WILIMEDIA COMMONShttp://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Phage.png2010/4/13 visited

Flick 使用者 kaibara87http://www.flickr.com/photos/kaibara/2234750993/2010/4/13 visited

作者 mehan http://www.zeroatthebone.com/2005_11_01_archive.html2010/4/13 visited

Flick 使用者 Pearson Scott Foresmanhttp://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Bacteria_(PSF).jpg2010/4/13 visited

版權聲明

Page 20: 生資系 曾素玲

作品 授權條件 作者 /來源

Flick 使用者 Michael Rienstra http://www.flickr.com/photos/39598729@N00/29330462/2010/4/13 visited

Graham Colm from WILIMEDIA COMMONS http://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TMV_Structure.png2010/4/13 visited

Graham Colm from WILIMEDIA COMMONShttp://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Icosahedral_Adenoviruses.jpg2010/4/13 visited

Photo Credit: Cynthia Goldsmith http://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Influenza_virus_particle_color.jpg2010/4/13 visited

版權聲明

Page 21: 生資系 曾素玲

作品 授權條件 作者 /來源

Fen:user:Dhorpsool, translated to Chinese by webridge, modified by User:PhiLiPhttp://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Influenza_geneticshift_zh-hant.jpg2010/4/13 visited

user:Y_tambe from WILIMEDIA COMMONShttp://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Bacteriophage_structure_ja.png2010/4/13 visited

Flick 使用者 origamiwolfhttp://www.flickr.com/photos/16697847@N00/256305654/2010/4/13 visited

Snow64 from WILIMEDIA COMMONShttp://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InfluenzaNomenclatureDiagram-jp.png2010/4/13 visited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