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
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第 (一) 第第第第第第第 3.5mmol/L

第三节 钾代谢紊乱

  • Upload
    tymon

  • View
    166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第三节 钾代谢紊乱. (一)低钾血症 血清钾浓度低于 3.5mmol/L. 低钾血症. 1. 原因和机制 ( 1 )饮食摄入减少 ( 2 )排出过多 1 )经胃肠道丢失 2 )经肾丢失 3 )经皮肤丢失. 低钾血症. ( 3 )钾分布异常 钾向细胞内转移 1 )急性碱中毒 2 )大剂量胰岛素和葡萄糖 3 )低钾血症型周期性麻痹 4 )甲亢、钡中毒等. 低钾血症. 2. 对机体的影响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第三节 钾代谢紊乱第三节 钾代谢紊乱第三节 钾代谢紊乱第三节 钾代谢紊乱

(一)低钾血症

血清钾浓度低于 3.5mmol/L

(一)低钾血症

血清钾浓度低于 3.5mmol/L

低钾血症低钾血症低钾血症低钾血症

1. 原因和机制 ( 1 )饮食摄入减少 ( 2 )排出过多 1 )经胃肠道丢失

2 )经肾丢失

3 )经皮肤丢失

1. 原因和机制 ( 1 )饮食摄入减少 ( 2 )排出过多 1 )经胃肠道丢失

2 )经肾丢失

3 )经皮肤丢失

( 3 )钾分布异常 钾向细胞内转移 1 )急性碱中毒 2 )大剂量胰岛素和葡萄糖 3 )低钾血症型周期性麻痹 4 )甲亢、钡中毒等

( 3 )钾分布异常 钾向细胞内转移 1 )急性碱中毒 2 )大剂量胰岛素和葡萄糖 3 )低钾血症型周期性麻痹 4 )甲亢、钡中毒等

低钾血症低钾血症低钾血症低钾血症

低钾血症低钾血症2. 对机体的影响 ( 1 )中枢神经系统 萎靡,淡漠,昏迷 ( 2 )心血管系统 心律失常 ( 3 )骨骼肌 无力甚至瘫痪 呼吸肌麻痹 — 低钾血症主要致死原因 ( 4 )胃肠道 胃肠运动减弱 ( 5 )肾脏 浓缩功能受损,多尿

2. 对机体的影响 ( 1 )中枢神经系统 萎靡,淡漠,昏迷 ( 2 )心血管系统 心律失常 ( 3 )骨骼肌 无力甚至瘫痪 呼吸肌麻痹 — 低钾血症主要致死原因 ( 4 )胃肠道 胃肠运动减弱 ( 5 )肾脏 浓缩功能受损,多尿

低钾血症低钾血症低钾血症低钾血症

3. 治疗的病理生理基础 轻度 : 进食含钾丰富的事物纠正 严重 : 见尿补钾,最易口服 静滴 : 低浓度 (30 ~ 40mmol/L) 慢滴速 (10 ~ 20mmol/hr) 易在心电图监护下进行

3. 治疗的病理生理基础 轻度 : 进食含钾丰富的事物纠正 严重 : 见尿补钾,最易口服 静滴 : 低浓度 (30 ~ 40mmol/L) 慢滴速 (10 ~ 20mmol/hr) 易在心电图监护下进行

钾代谢紊乱钾代谢紊乱钾代谢紊乱钾代谢紊乱

(二)高钾血症 血钾浓度高于 5.5mmol/L

(二)高钾血症 血钾浓度高于 5.5mmol/L

高钾血症高钾血症

1. 原因和发病机制 ( 1 )摄入过多 肾功不全而进钾过多 ( 2 )排出减少 1 )急性肾衰少尿期 2 )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 3 )保钾利尿剂

1. 原因和发病机制 ( 1 )摄入过多 肾功不全而进钾过多 ( 2 )排出减少 1 )急性肾衰少尿期 2 )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 3 )保钾利尿剂

( 3 )细胞内钾逸出 1 )大量溶血,组织坏死

2 )酸中毒 3 )胰岛素缺乏 4 )高钾血症型周期性麻痹

( 3 )细胞内钾逸出 1 )大量溶血,组织坏死

2 )酸中毒 3 )胰岛素缺乏 4 )高钾血症型周期性麻痹

高钾血症高钾血症高钾血症高钾血症

高钾血症高钾血症高钾血症高钾血症2. 对机体的影响 ( 1 ) 心脏 严重房室传导阻滞 室颤 心跳骤停 ( 2 )骨骼肌 轻度高钾:肌肉震颤,感觉异常 重度高钾:软弱无力,麻痹

2. 对机体的影响 ( 1 ) 心脏 严重房室传导阻滞 室颤 心跳骤停 ( 2 )骨骼肌 轻度高钾:肌肉震颤,感觉异常 重度高钾:软弱无力,麻痹

高钾血症高钾血症高钾血症高钾血症3 . 治疗的病理生理基础 ( 1 )对抗钾的毒性 10% 葡萄糖酸钙 44 ~ 88mmol/L NaHCO3

( 2 )促进钾离子转移到细胞内 500ml10% 葡萄糖 +10 单位胰岛素 ( 3 )排出过多的钾 透析

3 . 治疗的病理生理基础 ( 1 )对抗钾的毒性 10% 葡萄糖酸钙 44 ~ 88mmol/L NaHCO3

( 2 )促进钾离子转移到细胞内 500ml10% 葡萄糖 +10 单位胰岛素 ( 3 )排出过多的钾 透析

第三章 酸碱平衡紊乱第三章 酸碱平衡紊乱第三章 酸碱平衡紊乱第三章 酸碱平衡紊乱

第一节 酸碱物质的来源和稳态

第一节 酸碱物质的来源和稳态

一、酸碱物质的来源一、酸碱物质的来源一、酸碱物质的来源一、酸碱物质的来源 ( 一 ) 两种酸及其来源 1. 挥发酸 碳酸 CO2+H2O→H2CO3

2. 固定酸 其他酸 硫酸,磷酸, 乳酸,丙酮酸(二)碱的来源 体内代谢可产生, 蔬菜,水果

( 一 ) 两种酸及其来源 1. 挥发酸 碳酸 CO2+H2O→H2CO3

2. 固定酸 其他酸 硫酸,磷酸, 乳酸,丙酮酸(二)碱的来源 体内代谢可产生, 蔬菜,水果

二、酸碱平衡的调节二、酸碱平衡的调节二、酸碱平衡的调节二、酸碱平衡的调节

(一) 血液的缓冲作用 弱酸及其相对应的碱组成 H2CO3——HCO3

-+H+

HHb——Hb-+H+

HPr——Pr-+H+

(一) 血液的缓冲作用 弱酸及其相对应的碱组成 H2CO3——HCO3

-+H+

HHb——Hb-+H+

HPr——Pr-+H+

( 二 )肺的调节作用 调控 CO2 排出 PaCO2↑→ 中枢 (外周 )化学感受器 ↓ 呼吸中枢兴奋 ↓ 肺的通气量↑ ↓ CO2 排出↑

( 二 )肺的调节作用 调控 CO2 排出 PaCO2↑→ 中枢 (外周 )化学感受器 ↓ 呼吸中枢兴奋 ↓ 肺的通气量↑ ↓ CO2 排出↑

二、酸碱平衡的调节二、酸碱平衡的调节二、酸碱平衡的调节二、酸碱平衡的调节

(三)肾的调节作用 1.近端肾小管 泌氢保碱 H+—Na+交换 H+—ATP酶 2.远端肾小管 H+—ATP酶 3. 泌 NH4

+

(四)组织细胞的调节 H+—K+交换

(三)肾的调节作用 1.近端肾小管 泌氢保碱 H+—Na+交换 H+—ATP酶 2.远端肾小管 H+—ATP酶 3. 泌 NH4

+

(四)组织细胞的调节 H+—K+交换

二、酸碱平衡的调节二、酸碱平衡的调节二、酸碱平衡的调节二、酸碱平衡的调节

第二节 反映酸碱平衡状况常用的指标第二节 反映酸碱平衡状况常用的指标及其意义及其意义

一、 PH值 7.35~7.45

>7.45 碱中毒 <7.35 酸中毒 无法判断是呼吸性还是代谢性二、 PaCO2 33~46mmHg

>46mmHg 呼吸性酸中毒 <33mmHg 呼吸性碱中毒

三、标准碳酸氢盐( SB ) 实际碳酸氢盐( AB ) SB :全血在标准条件下 所测的 HCO3

- 的 浓 度。 22~27mmol/L,均值 24mmol/L。 代谢性酸中毒, SB降低 代谢性碱中毒, SB增高AB :隔绝空气的血液样本在实际条件下测 的 HCO3

- 的 浓度 正常人 AB=SB

四、缓冲碱 BB 血液中一切具有缓冲能力的负离子总和, 正常值 45~51mmol/L

代谢性酸中毒, BB降低 代谢性碱中毒, BB升高

五、碱剩余 BE 是指在标准条件下,用酸或碱滴定全血 标本至 PH值 7.40时所需酸或碱的浓度 。

正常值 -3~+3mmol/L

代酸 ,负值增大 代碱 , 正值增大

六、阴离子间隙 AG

指血浆中未测定的阴离子( UA )

与未测定的阳离子( UC )的差值 AG=UA-UC

AGAG 的计算的计算 因为:细胞外液中,阴阳离子总当量数

相等,即: 未测定阴离子( UA ) + 可测定的阴离

子 = 未测定的阳离子( UC ) + 可测定的阳离子,移项后, UA-UC= 可测定的阳离子 - 可测定的阴离子 = Na+-(Cl-+HCO3

-)=140-(104+24)=12mmol/L

一般情况下, AG>16mmol/L, 代酸

第三节 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第三节 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

一、代谢性酸中毒 二、代谢性碱中毒 三、呼吸性酸中毒 四、呼吸性碱中毒

一、代谢性酸中毒一、代谢性酸中毒指原发性指原发性 HCOHCO33

-- 减少而导致减少而导致 PHPH 下降下降

(一)原因 1 . HCO3

-直接丢失 经胃肠道: 腹泻,肠瘘或肠道引流 经肾:大量使用碳酸酐酶( CA )抑

制剂,Ⅱ型肾小管酸中毒

2. H+增加, HCO3-缓冲丢失

( 1 ) H+ 产生增多 乳酸酸中毒 酮症酸中毒 ( 2 ) H+ 排泄障碍 肾功能衰竭 Ⅰ型肾小管酸中毒 ( 3 )外源性酸摄入过多 水杨酸中毒 含氯的成酸性药物

3. HCO3-被稀释 输入大量液体

4. 高血钾 钾离子转移到细胞内,氢离

子转移到细胞外。

(二)分类 根据 AG值 1 . AG增高型 指除了含氯以外任何固定 酸的血 浆浓度增大的代谢 性酸中毒。 2 . AG 正常型 指 HCO3

-直接经胃或肾丢 失, Cl- 代偿性增高。 AG=Na+-(HCO3

-+Cl-)

(三)机体的代偿 1. 血液的缓冲 HCO3

-+ H+=H2CO3

2.H+ 进入细胞内缓冲 K+ 转移到细胞外 3.肺的代偿调节作用 通气量增加 4. 肾的代偿调节作用 AB↓ , SB ↓ , BB ↓ , BE负值增

大, PH ↓

(四)对机体的影响 1 . 心血管系统 ( 1 )心肌收缩力减弱 与钙离子有关 ( 2 )室性心律失常 血钾升高导致 ( 3 )血管系统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降

2. 中枢神经系统 意识障碍,昏迷甚至死亡 原因和机制 :

( 1 )谷氨酸脱羧酶活性增强,使抑制性 脑内神经递质 γ-氨基丁酸生成增多 ( 2 )氧化磷酸化受影响, ATP合成减

(五)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治疗原发病,去除病因 给碱,碳酸氢钠,分次补,量易小不 易大 轻度酸中毒,可以不补

二、呼吸性酸中毒二、呼吸性酸中毒指原发性指原发性 PaCOPaCO22升高而导致升高而导致 PHPH 下降下降

( 一 ) 原因 主要为外呼吸通气障碍导致

1. 呼吸中枢抑制 2. 呼吸肌麻痹 3. 呼吸道阻塞 4. 胸廓病变 5. 肺部疾患

( 二 ) 分类 1. 急性呼吸性酸中毒 急性气道阻塞 急性心源性肺水肿 呼吸骤停 2. 慢性呼吸性酸中毒 COPD 等

( 三 ) 机体的代偿调节 1. 急性呼吸性酸中毒 细胞内缓冲 普通细胞蛋白质 红细胞内血红蛋白 2. 慢性呼吸性酸中毒 肾排氢增加

(四 ) 对机体的影响 1. CO2 对血管对血管的作用 扩张脑血管引起头痛 2. 对 CNS 系统的影响 CO2 麻醉 头痛 ,焦虑 ,精神错 乱 ,嗜睡 , 昏迷等

(五 ) 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1.针对病因学治疗 去除呼吸道梗阻及使用呼吸 中枢兴奋剂。 2. 发病学的治疗 要逐步改善通气功能 ,避免 通气过度。

三、代谢性碱中毒三、代谢性碱中毒指原发性指原发性 HCOHCO33

--增多而导致增多而导致 PHPH升高升高

( 一 ) 原因 1. H+ 丢失 (1) 经胃丢失 呕吐 (2) 经肾丢失 利尿药及醛固 酮增加 2. HCO3

- 过量负荷 3. H+ 转移到细胞内 低钾血症

( 二 ) 分类 1. 盐水反应性碱中毒 见于呕吐及使用利尿剂导致的 碱中毒 (伴有氯离子丢失 )

2.盐水抵抗性碱中毒 见于醛固酮增多及低钾血症

( 三 ) 机体的代偿调节 1. 体液的缓冲及细胞内外离子交换 2.肺的代偿调节 主要的代偿手段 呼吸中枢抑制 ,通气量减少 3. 肾的代偿调节 减少氢离子分泌

AB↑,SB ↑,BB ↑,BE 正值增大 ,PH ↑

(四 ) 对机体的影响 1.CNS 功能改变 烦躁不安 ,精神错乱等 CNS兴奋症状 2. 血红蛋白氧离曲线左移 血红蛋白和 氧气的亲和力增强 3. 血浆游离钙降低 肌肉抽动 ,手足搐搦 ,

惊厥等 4. 低钾血症

(五 ) 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1.盐水反应性碱中毒 给等张或半张盐水 2.盐水抵抗性碱中毒 给抗醛固酮药物或补钾

二、呼吸性酸中毒二、呼吸性酸中毒指原发性指原发性 PaCOPaCO22降低而导致降低而导致 PHPH升高升高

( 一 ) 原因 通气过度 1. 低氧血症 2.肺疾患 3. 呼吸中枢受到直接刺激 4.人工使用呼吸机不当

( 二 ) 分类

1. 急性呼吸性碱中毒 高热 , 低氧血症 ,呼

吸机使用不当等 2. 慢性呼吸性碱中毒 慢性颅脑疾病 , 慢 性肝肺疾病等

( 三 ) 机体的代偿调节 1. 急性呼吸性碱中毒 氢离子移到细胞外 2. 慢性呼吸性碱中毒 肾代偿性泌氢减少

(四 ) 对机体的影响

眩晕 ,四肢及口周围感觉异常 ,意识 障碍及抽搐等。

注意脑血流减少对大脑的影响。

(五)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治疗原发病及去除引起过度通气的原因。急性呼吸性碱中毒可吸入含 5%CO2

的混合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