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
复复复复复复 复复复复复复复复 复复复复复复复复复 复复复

复杂视域下的 教育信息技术研究

  • Upload
    usoa

  • View
    71

  • Download
    3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复杂视域下的 教育信息技术研究. 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 陈国祥. 主要内容. 一、目前的研究情况 二、研究的焦点与问题 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学科结合、资源建设、教师发展、新技术与平台 三、如何总结我们的研究. 一、目前十二五课题的研究情况. 1 、数量多、面很广. 小学共有 45 个课题,其中: 国家级: 6 个 省级: 11 个 区级: 28 个. 内容丰富. 涉及到教育教学的诸多方面。其中: 课程教学类的有 22 个。教学设计的 3 个;课堂教学的 7 个;学科结合的 12 个; 资源建设类: 10 个 管理文化类: 5 个 教师发展类: 4 个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复杂视域下的 教育信息技术研究

复杂视域下的教育信息技术研究

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 陈国祥

Page 2: 复杂视域下的 教育信息技术研究

主要内容 一、目前的研究情况 二、研究的焦点与问题

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学科结合、资源建设、教师发展、新技术与平台

三、如何总结我们的研究

Page 3: 复杂视域下的 教育信息技术研究

一、目前十二五课题的研究情况

Page 4: 复杂视域下的 教育信息技术研究

1 、数量多、面很广 小学共有 45 个课题,其中: 国家级: 6 个 省级: 11 个 区级: 28 个

Page 5: 复杂视域下的 教育信息技术研究

内容丰富 涉及到教育教学的诸多方面。其中: 课程教学类的有 22 个。教学设计的 3 个;课堂教学的 7 个;学科结合的 12 个;

资源建设类: 10 个 管理文化类: 5 个 教师发展类: 4 个 技术平台类: 4 个

Page 6: 复杂视域下的 教育信息技术研究

2 、过程扎实 研究过程规范。开题仪式、学期计划和总结、课题组会议和培训、参加上级课题组活动等。

深入到课堂中。开设了公开课、研究课等,撰写教学反思,及时上传教学资源等。

研究意识正形成。理论学习和读书笔记、进行专题的研究、开设子课题组,撰写研究论文。

Page 7: 复杂视域下的 教育信息技术研究

3 、与学科相结合 能与语文、数学、英语、艺术、技术等具体学科相结合。

一些学校分学科成立子课题组,与备课组活动结合。

与学科具体的教学要求和环节相结合。 邀请学科名师参与到研究过程中。 关注到了特定学科的教学设计、资源选择和平台运用等。

Page 8: 复杂视域下的 教育信息技术研究

4 、体现技术发展 多媒体技术、电子白板外,还出现了 PAD 、云技术、 Moodle 、互动反馈技术、移动技术等新技术运用。

将微课程、 E学习、云服务等概念引入到教育领域。

利用已有的技术开发了一些适用于教育运用的平台。

已经从技术角度来思考技术标准、平台选择等运用。

Page 9: 复杂视域下的 教育信息技术研究

5 、网络平台呈现 通过 Ktwz.wjedu.net ,呈现了大量的原始研究资料,充分反应了我们的研究过程。

存在有许多鲜活的素材,值得很好地挖掘。 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建共享,形成了很好的研究生态。

Page 10: 复杂视域下的 教育信息技术研究

6 、汇聚了大批志士同仁。 出现了一批有志于教育信息技术应用的专家、能手和新秀。

充满着草根的活力与实践的智慧。 为了同一个目的——让我们的学生觉得更快乐!

Page 11: 复杂视域下的 教育信息技术研究

存在的问题 做得多、说得少,梳理和提升不够。 点多、线少、面窄,缺乏系列化研究。 学校之间、学科之间、不同研究主题之间存在着不平衡。

有些课题没有围绕着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来展开。

理论思考得不够,缺乏复杂性的视域。

Page 12: 复杂视域下的 教育信息技术研究

二、关注的焦点与问题

Page 13: 复杂视域下的 教育信息技术研究

准备过程 先按课程教学(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学科结合)、资源建设、管理文化、教师发展、技术平台等几个方面进行分类。

然后对同类课题的研究网站进行了材料收集工作,选择的依据是:计划总结——实践反思——论文——方案。

选择一些大家关注较多的概念和主题,加入自己的理解,进行评述。

最后,检索了近几年来一些教育信息技术专家的文献,作一些概念与理论上的提升与拓展。

Page 14: 复杂视域下的 教育信息技术研究

1 、教学设计方面 关注点 :

电子备课系统的建设、运用和评价等。 交互式电子白板下的教学设计。 教学各环节中的教学设计(如导入、展示、总结、互动等设计)。

教学设计与教学资源的建设。

Page 15: 复杂视域下的 教育信息技术研究

延伸出来的问题 集体备课与个性化备课的关系(二次备课) 教学设计与学校教研活动如何结合? 如何有效地防止电子备课作弊? 教学资源库的分类与管理? 如何让技术支持下和教学设计变得更规范、更有效、更易于交流与共享?

技术支持下对备课的再认识。

Page 16: 复杂视域下的 教育信息技术研究

观点 教学设计是一个教师的本职,值得花点心思去研究。

“设计研究”视角是解决当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两张皮的有效手段。

原来教学设计理论面临前复杂性的挑战。 布卢姆的认知目标分类法,马杰的 ABCD法。 笼统的 ID1 、 ID2 的设计模式。 繁杂的教学设计格式。

Page 17: 复杂视域下的 教育信息技术研究

当前教学设计的新方向 从关注导入、目标等设计到关注问题、活动等过程性设计。

将作业、练习等评价性设计置前。 从单一性设计到成串性设计(问题串设计,活动设计,“板斧三串烧”)

从一节课的设计到关注单元、模块设计。 按课型指导来进行教学设计。 将学生视为“复杂人”的教学设计。

Page 18: 复杂视域下的 教育信息技术研究

电子备课系统的设计 立足于本校。 最好不要单独成为系统,与其它共同形成案例库。

教学设计的模板要规范。 系统要提供版本控制。 与教研活动、听评课的结合。 广泛、迅速的资源获得途径。

Page 19: 复杂视域下的 教育信息技术研究

2 、课堂教学方面 关注点:

白板技术带来的课堂互动及其观察。 有效课堂(教学)与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课堂模式的构建 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技术与课堂教学环境

Page 20: 复杂视域下的 教育信息技术研究

还有 小班化课堂教学 课堂气韵 课堂与生命 生成性课堂 课堂实在。真实、朴实、扎实、存实、实际、实践、如实。

Page 21: 复杂视域下的 教育信息技术研究

引伸出来的问题 什么是课堂,如何理解课堂的存在与意义? 教师与学生的主体角色与定位? 师生的互动与生成? 该在什么意义下理解教学的目标、有效和质量?

人的复杂视域与复杂性科学的兴起(新三论)

Page 22: 复杂视域下的 教育信息技术研究

复杂视域下的课堂 课堂涌现与混沌 课堂的自组织 教学的耗散结构 学习的非线性 思维的突变论

Page 23: 复杂视域下的 教育信息技术研究

观点 关注课堂事件 关注教师的实践智慧 解释课堂行为 改进课堂的描述语言 避免二元式思维。 用技术打开课堂

Page 24: 复杂视域下的 教育信息技术研究

3 、学科结合方面 关注点

与许多学科进行结合,特别是语文学科。 具体到语文教学的阅读、写作等方面。 从学科名师处吸收营养。 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初步形成了一些策略与方法。

Page 25: 复杂视域下的 教育信息技术研究

延伸出来的问题 学科基本思想和性质是什么? 小学阶段的学科又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学科教学法有哪些? 载体变化会不会带来思想与知识本身的变化?

Page 26: 复杂视域下的 教育信息技术研究

观点 技术一定要与学科结合。“深入学科”,只有这样,信息技术在学校教学中的应用才有生命力。

不要将传统与现代对立起来。不要以为现代比传统先进,一定要高、一定要好。要在两者的对比与分析中寻找学科应用的突破口。

从学科的角度来选择技术运用。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来创新应用。

Page 27: 复杂视域下的 教育信息技术研究

好技术为课外阅读做什么 心情日记 数字故事 读书卡 听书 阅读反馈本 书香江苏 阅读 QQ群 每日晨诵 掌上图书馆 ……

Page 28: 复杂视域下的 教育信息技术研究

技术对作文教学 选择作文话题时,通过互动反馈器及时了解学生的感受。

利用 DV 、相机、手机等媒体设备,指导并帮助学生发现素材,积累素材。

借用思维导图等认知工具帮助学生进行整体构思。

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批注、记录、视频捕捉等功能记录典型习作的修改过程。

利用网络平台发表学生习作,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Page 29: 复杂视域下的 教育信息技术研究

4 、资源建设方面 关注点

资源库建设的平台选择 资源的分类与编码技术 资源的说明与检索 资源的应用,如课内到课外 生成性资源的建设(课堂练习、白板资源等) 资源的重组与应用

Page 30: 复杂视域下的 教育信息技术研究

延伸的问题 资源是否就是教学材料。 学科资源的共建与共享。 资源的商业化运行。 校本资源的建设与管理(知识管理)。

Page 31: 复杂视域下的 教育信息技术研究

观点 从资源建设到课程开发:

课程目标的融入 可能的素材变成必须的学习内容 呈现学生学习活动的内容与过程 多种方式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 将平台与内容分开,可形成课程包 云存储和多样化终端支持

Page 32: 复杂视域下的 教育信息技术研究

5 、教师发展 关注点

理论学习与技术培训 课堂运用与教研活动 教学反思与撰写论文 课题网站的管理和维护 课题研究的考核 创建学科共同体

Page 33: 复杂视域下的 教育信息技术研究

延伸的问题 教师技术能力发展的不平衡现象。 教师技术学习中的绩效激励。 校本培训的内容与体系。 理论与反思的提升问题。 教育技术能力是否为核心能力?

Page 34: 复杂视域下的 教育信息技术研究

PCK

舒尔曼教授首次提出学科教学知识 (PCK) 概念 ,即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将其定义为“教师个人教学经验、教师学科内容知识和教育学的特殊整合”。

格罗斯曼 (Grossman)则定义 PCK由四部分组成 :“ 关于学科教学目的知识、学生对某一主题理解和误解的知识、课程和教材的知识、特定主题教学策略和呈现知识”。

Page 35: 复杂视域下的 教育信息技术研究

TPACK

教师知识涉及到: 学科内容知识(Content Knowledge——CK) 教学法知识 ( Pedagogical Knowledge——PK) 技术知识— (Technological Knowledge——TK)

并非简单的叠加,而是通过“整合”形成一种新的知识,即“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 ( TPACK———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And Content Knowledge)。

Page 36: 复杂视域下的 教育信息技术研究
Page 37: 复杂视域下的 教育信息技术研究

6 、新技术与平台 关注点

多媒体技术 交互式电子白板 自主阅读平台 移动技术 少先队活动网络平台 互动反馈技术 “魔灯”平台 PAD

Page 38: 复杂视域下的 教育信息技术研究

延伸的问题 技术背后的开发与设计理念是什么? 在这种理念下社会关系的发展

Web 2.0 SNS

对知识、学习和教育的影响又是什么 学习碎片化 零存整取 包容性思考法 知识嫁接学说

Page 39: 复杂视域下的 教育信息技术研究

观点 加强对技术背景的了解。 运用技术名词,创新教育概念。 将研究结果概念化、技术化,推动技术的开发,从而更好地实现教育信息化。

Page 40: 复杂视域下的 教育信息技术研究

三、如何总结我们的研究

Page 41: 复杂视域下的 教育信息技术研究

1 、围绕着课题来总结 分清楚自己的题目,倒底是研究什么的。 对照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来进行总结。 对照研究方法来总结。

行动研究的,要有行动的循环和环节 调查研究的,要有调查表和分析报告 文献研究的,要有文献综述的内容 实验、观察、统计法的,要有数据。

Page 42: 复杂视域下的 教育信息技术研究

2 、分类梳理已做的工作 对课题开展的过程要分分段,看看每一阶段主要做了什么样的工作。

对已经开展的研究课进行统计,看看可以分成哪几类,分类的依据是什么,从中可以找到哪些闪光点。

对已经形成的论文、反思、案例等进行分类,看看有哪些内容值得归类。

Page 43: 复杂视域下的 教育信息技术研究

3 、总结形成模式或策略 通过模式或策略来总结研究成果,是重要的表达方式。

教学模式不仅包括教学的流程,也包括师生的变化过程。是一种综合性、稳定性的结构。

教学策略是为实现某一教学目标而制定的、付诸于教学过程实施的整体方案,往往具体的、条件性的。

尽量用框图、流程、数据等来表达上述内容。

Page 44: 复杂视域下的 教育信息技术研究

4 、提炼新的语言概念 语言是思维存在之家。语言创新的背后是思维的创新。

充分考虑到教育教学的复杂性,人的主体性和生命化,尽量改变我们简单的、线性的、僵化的话语体系。

对课题研究的成果进行概念化创造。

Page 45: 复杂视域下的 教育信息技术研究

5 、文本格式要规范 按照要求分为工作报告和研究报告。 工作报告主要是按时间线索总结已开展的活动。

研究报告主要按逻辑线索阐明研究过程,研究的成果和主要结论等。

研究报告的结构: 1 、研究背景; 2 、理论界定; 3 、研究目标和内容; 4 、研究过程; 5 、研究成果(结论); 6 、存在问题及后续研究、参考文献等。

Page 46: 复杂视域下的 教育信息技术研究

期待大家在中期评估中取得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