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第第第 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

第四章 血液循环系统药

  • Upload
    lave

  • View
    163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第四章 血液循环系统药. 第四章 血液循环系统药 强心苷: 洋地黄 毒苷、 地高辛 、毒毛花苷 K 、 G 心脏药 抗心律失常: 奎尼丁、普鲁卡因胺 、异丙吡胺 促凝血药: V K 、酚磺乙胺 、氨甲苯酸与 促抗凝血药 氨甲环酸、 安特诺斯 抗凝血药: 肝素、枸橼酸钠 、华法林 抗贫血药:铁制剂( 硫酸亚铁 、枸橼酸铁铵、 G 铁 等). 血循 环药. 第一节 作用于心脏的药物 第二节 促凝血药与抗凝血药 第三节 抗贫血药. 第一节 作用于心脏的药物. 1. 直接兴奋心肌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第四章 血液循环系统药

第四章第四章 血液循环系统药血液循环系统药

Page 2: 第四章 血液循环系统药

第四章 血液循环系统药

强心苷:洋地黄毒苷、地高辛、毒毛花苷 K 、 G 心脏药 抗心律失常:奎尼丁、普鲁卡因胺、异丙吡胺

促凝血药: VK 、酚磺乙胺、氨甲苯酸与 促抗凝血药 氨甲环酸、安特诺斯 抗凝血药:肝素、枸橼酸钠、华法林

抗贫血药:铁制剂(硫酸亚铁、枸橼酸铁铵、 G 铁等)

血循环药

Page 3: 第四章 血液循环系统药

第一节 作用于心脏的药物

第二节 促凝血药与抗凝血药

第三节 抗贫血药

Page 4: 第四章 血液循环系统药

第一节 作用于心脏的药物

1. 直接兴奋心肌(强心苷)

3. 通过N调节影响心功能(拟 AD 药)

2. 影响 cAMP 的代谢而引起强心(咖啡因)

Page 5: 第四章 血液循环系统药

毛地黄 ( foxglove ) 颠茄 ( deadly nightshade )

地高辛 ( digoxin ) 阿托品 ( atropine )

一 . 强心苷: (Cardiac Glycosides)

Page 6: 第四章 血液循环系统药

1. 化学结构 强心苷 = 糖+ 苷元(配基 )

甾核、不饱和内酯环葡萄糖、稀有糖

Page 7: 第四章 血液循环系统药

2. 糖

2. 构效关系

(1) 苷元:是强心苷作用的关键部位 ①C3 位 β– 羟基必与糖结合,若脱掉糖,转为 α 构型失效 ②C14 位 β– 羟基(强心必需 ) ③C17 位 β– 不饱和内酯环(打开,被饱和失效) ④ 甾核上“ OH” 数目影响药动学( OH 多 极性高 作用加强 ) 毒毛花苷 -K ( 4 个“ OH” ) 速效、短效 洋地黄毒苷( 1 个“ OH” ) 慢效、长效 稀有糖 : 在体内维持的时间长

Page 8: 第四章 血液循环系统药

(①心脏收缩增强使每搏输出量增加,使心动周期的收缩期缩短,舒张期延长,有利于静脉回流,增加每搏输出量。 ② 增加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心输出量。 ③ 正性肌力作用使心脏体积缩小,导致心壁张力降低,从而使耗氧量减少。:

(1) 加强心肌收缩力(正性肌力作用)

3. 药理作用

Page 9: 第四章 血液循环系统药

强心苷与 Na+-K+-ATP 酶特异性结合 酶活性被抑制( 20 %) 胞内 Na + 胞外 Na +与胞内 Ca2+ 交换 胞内 Ca2+ 激活心肌胞收缩

装置 心肌 。

(治疗量)

中毒机制:酶活性抑制 > 30% 中毒 ( 心律失常)

细胞内失 K+ 最大复极电位

细胞内 Ca2+堆积 后除极与触发激活

(过量)

Na +

Ca2+

正性肌力机理:

Page 10: 第四章 血液循环系统药

强心苷

衰心心输出量

衰心 心收缩力 心输 交感 N 张力 外阻

恶性循环,心输进一步减少

肾上腺素?肾上腺素? (+)β1   收缩 传导 心率

心输出量

压力感受器反射性

Page 11: 第四章 血液循环系统药

表现:① 心脏左室压力上升最大速( dp/dtmax)

② 左室功能曲线左移、上升(见图)

Page 12: 第四章 血液循环系统药

对心功能不全患畜的作用是减慢窦性心率(负性心率)和减慢房室冲动传导(继发血液动力学的改善和反射性降低交感 N 活动、增加迷走 N 张力的结果)(负性心率可被阿托品阻断:称强心苷的迷走 N 依赖作用)。

(2) 减慢心率和房室传导(负性心率作用):

Page 13: 第四章 血液循环系统药

心肌耗氧因素

强心苷

作 功 耗氧量 衰心工作效率 [ ]

① 室壁张力 T=P( 室内压) ×R( 心室半径) ② 心肌收缩力 ③ 每分射血时间 =每博射血时间 × 心率

不变

Page 14: 第四章 血液循环系统药

强心苷 血循环 肾血流量

Na+-K+-ATP 酶 (肾小管细胞) Na+ 重吸收 利尿 抑制 RAAS 活性

肾素 -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3) 对肾脏的作用

Page 15: 第四章 血液循环系统药

正常动物收缩血管,外周阻力增加,局部血流减少, 心衰病动物强心苷抑制交感神经,外阻降低,局部血

流增加应用 : 充血性心衰 , 房性颤动和室上性心动过速。 (赛马)(种公畜)

(4) 对血管的作用

Page 16: 第四章 血液循环系统药

减慢心率 ,延长 PR间期,缩短 QT 间期,导致 ST段偏离,这是中毒作用的早期症状 ,与中毒者呕吐,体重减轻等同时出现。

( 4 )对心电图的影响:

改变( APD )

改变( ERP )

Page 17: 第四章 血液循环系统药

室上性心律失常: 房性 房室结性

室性心律失常

Page 18: 第四章 血液循环系统药

心律失常 (cardiac arrhythmia) : 心脏自律性异常 / 冲动传导障碍起心动过速、过缓 /心律不齐。

症状:心房纤维性颤动、心房扑动、房 快速型 室性心动过速或早搏 心律 治疗:奎尼丁、普鲁卡因胺、异丙吡胺 失常 症状:房室阻滞、窦性心动过缓等 缓慢型 治疗:阿托品、肾上腺素类药物

二.抗心律失常药 (Antiarrhythmic Drugs)

Page 19: 第四章 血液循环系统药

1. 自律性

2. 传导 或

3. 延长 ERP (有效不应期)或使相邻细胞

ERP均一

4. 减少后除极和触发活动

(一)药物抗心律失常四种机制

Page 20: 第四章 血液循环系统药

Ⅰ类 钠通道阻滞药,据阻滞钠通道程度分Ⅰ a.Ⅰb.Ⅰc 三亚类 Ⅰa类 适度阻钠,减慢传导;轻度阻钾延长复极: 奎尼丁、普鲁卡因胺 Ⅰb类 轻度阻钠,传导略减慢 /不变,加速复极:        利多卡因,苯妥英钠    Ⅰ c类 重度阻钠,明显减慢传导,对复极影响小        氟卡尼、普罗帕酮 Ⅱ类 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普萘洛尔、美托洛尔 Ⅲ类 延长APD ( 动作电位时程 ) 的药物:胺碘酮、索他洛尔 Ⅳ类 钙拮抗药:维拉帕米 其他类 腺苷

(二)抗心律失常药的分类

Page 21: 第四章 血液循环系统药

(三) 抗心律失常药

I a类药 奎尼丁( quinidine ) 1918 生物碱(金鸡纳树皮) (一)药理作用:   1. 奎尼丁与心肌细胞膜 Na+ 通道蛋白结合,阻滞 Na+ 内流 ① 降低自律性( 4相除极速度, 阈电位) ② 减慢传导( 0相 Na+ 内流, 0相上升速度、幅度) ③ 延长 ERP 2. 抑制 Ca2+ 内流——负性肌力作用 3.阻滞 K+ 通道,减少 K+ 外流——延长 APD 和 ERP 4.阻断 α受体和 M受体(静注引起低血压和心动过速)

Page 22: 第四章 血液循环系统药

一 . 药理作用 特点: 1. 作用弱于奎尼丁 2.电生理同奎尼丁( 自律性,传导,相对延长 ERP ) 但代谢产物有明显的 III 类药物特性 3.对室性心律失常较好 二 .临床应用 1.室性心律失常(早搏、心动过速等)危急病例 2.室上性心律失常不如奎尼丁

普鲁卡因胺 (procainamide)

Page 23: 第四章 血液循环系统药

Ib 类药

利多卡因,苯妥英钠,美西律,妥卡尼电生理特点:1.轻度阻 Na+ ,促 K+ 外流 2.相对延长 ERP 3. 用于室性心律失常(窄谱)

Page 24: 第四章 血液循环系统药

一 . 药理作用 1. 降低自律性( 4相坡度, 室颤阈值) 2.传导性 ① 治疗量对心室传导无影响,高浓度或细胞外高   K+ 减慢传导 ②细胞外 K+ 低时促 K+ 外流致超极化 加快传导     消除折返 ③ 心肌梗死区能减慢传导 消除折返

3.ERP相对延长 

利多卡因( lidocaine ) 1963

Page 25: 第四章 血液循环系统药

一 . 药理作用 同利多卡因,轻抑 Na+ ,促 K+

1.自律性(最大舒张期电位, 4相坡度) 2.相对延长 ERP : APD > ERP 3.传导:加快房室结传导(对抗强心苷中毒传导阻滞) 二 .临床应用 1.室性心律失常 ① 心肌梗死、心脏手术、麻醉、电复律等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 ② 强心苷中毒心律失常(竞争 Na+-K+-ATP 酶,改善房室传导) 2.其它:抗癫痫、治疗外周神经

苯妥英钠( Phenytoin Sodium )

Page 26: 第四章 血液循环系统药

( 四 ). 药物选择 (讲) 1.窦性心动过速: β受体阻断 ( 维拉帕米 ) 2.房性早搏: β受体阻断药 ( 维拉帕米、地尔硫卓、 I 类 ) 3. 心房扑动、心房颤动:转律用 ( 奎尼丁 ) (宜先用强心苷)、 胺碘酮;减慢心室率用 β受体阻断药 ( 维拉帕米、强心苷 ) 4.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急性发作(维拉帕米、 β受体阻 断药、强心苷);慢性(强心苷、奎尼丁) 5.室性早搏:普鲁卡因胺、美西律、胺碘酮 心肌梗死急性期—利多卡因;强心苷中毒—苯妥英钠 6.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利多卡因、普鲁卡因胺、 7. 心室纤颤:利多卡因、普鲁卡因胺

Page 27: 第四章 血液循环系统药

(一)血液凝固系统(瀑布学说)(两条途径)

1 外源性系统(损伤组织) 2 内源性系统(血管壁损伤) 凝血因子Ⅲ、Ⅶ 凝血因子Ⅸ、Ⅺ、Ⅻ、Ⅷ

凝血因子Ⅴ、Ⅹ * 凝血 E 原凝血酶 纤维 Pr 原纤维 Pr Ⅷ 交联纤维 Pr凝块

第二节 促凝血药与抗凝血药 一.促凝血药 Coagulant

Page 28: 第四章 血液循环系统药
Page 29: 第四章 血液循环系统药
Page 30: 第四章 血液循环系统药
Page 31: 第四章 血液循环系统药

1.影响凝血因子的促凝血药: VK 和酚磺乙胺。

2.抗纤维蛋白溶解的促凝血药: 6- 氨基乙酸

、氨甲环酸和凝血酸。

3.作用于血管的促凝血药:安特诺新。

VK 是合成 II 、 Ⅶ、Ⅸ、Ⅹ的必需物质

(二)常用促凝血药

Page 32: 第四章 血液循环系统药

羧化酶

维生素 K 环氧化还原酶

凝血因子

II, VII, IX, X

凝血因子 IIa, VIIa, IXa, Xa

氢醌型维生素 K 环氧型维生素 K

维生素 K vitamin K

药理作用

活化凝血因子 II, VII, IX, X前体的羧化酶的辅酶

Page 33: 第四章 血液循环系统药

Vit.K+ 肝素

- ( 抗凝血酶 III )

Page 34: 第四章 血液循环系统药

1. 低凝血酶原血症(吸收和利用障碍)。

如维生素 K缺乏:生长、怀孕、哺乳期、胆汁分泌障 碍、肠道炎症、慢性腹泻、胃肠手术后患畜。

2. 长期内服广谱抗生素、新生幼畜出血。

3.口服过量水杨酸类等所致出血 4. 出血性疾患如抗凝血性杀鼠药中毒:反刍动物饲喂甜

苜蓿引起双香豆类中毒和磺胺喹恶啉中毒。家禽球虫病拉血粪时可配合治疗。

临床应用

Page 35: 第四章 血液循环系统药

氨甲环酸 tranexamic acid

凝血:竞争性阻断纤溶酶原与纤

维蛋白结合(结构类似赖氨酸)

抗纤维蛋白溶解药

Page 36: 第四章 血液循环系统药

临床应用 1.纤溶系统亢进引起的出血,如前列腺、尿道、肺、肝、胰、脑、子宫、肾上腺、甲状腺等富含纤溶酶原激活物脏器外伤或手术后出血

2. 一般慢性渗血

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

2. 血栓或心肌梗死,偶见颅内血栓

3.视力模糊、嗜睡、 低血压

Page 37: 第四章 血液循环系统药

氨甲苯酸 Aminomethylbenzoic acid

抗纤溶,但抗纤溶 活性低于氨甲环酸

临床应用同氨甲环酸 不良反应较轻

Page 38: 第四章 血液循环系统药

酚磺乙胺(止血敏) (Etanmsylate)

药理作用:增加血小板数量、聚集和粘附力,促进凝血活性物质的释放,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及降低其通透性作用。

应用:各种出血,如手术前后止血,消化道出血等。 安特诺新(安络血)( Adrenosin ) 促毛细血管收缩,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断裂毛 细血管断端回缩作用。

Page 39: 第四章 血液循环系统药

①主要影响凝血 E和凝血因子形成的药物:肝素和香豆素类、体内抗凝。② 体外抗凝血药:枸橼酸钠,用于体外血样检查的抗凝。③促进纤维 Pr 溶解药:对已形成的血栓溶解:链激 E、尿激 E、组织纤溶 E原激活剂。④ 抗血小板聚集药:如阿司匹林、双嘧达莫、右旋糖酐等,用于防血栓形成。

分为四类:

二 . 抗凝血药 Anticoagulation

凝血酶间接抑制药

Page 40: 第四章 血液循环系统药

肝素 heparin

肝素:硫酸化的糖胺聚糖的混合物,平均分子量为 12kD

药用来源:猪肠粘膜或牛肺脏

Page 41: 第四章 血液循环系统药

药理作用 1. 增强抗凝血酶 III(ATIII) 与凝血酶的亲和力,产生抗凝作用

肝 素 + ATIII 肝素- ATIII 复合物

+ IIa

肝素- ATIII-Iia 复合物

ATIII :主要灭活 IIa 和 Xa ,也灭活 IXa, XIa, XIIa, 激肽释放酶和纤溶酶等

Page 42: 第四章 血液循环系统药

2. 高浓度增强肝素辅助因子 II ( HCII )的抗凝作用

3. 降血脂作用

肝 素 + HCII 肝素- HCII 复合物

+ Iia

肝素- HCII-Iia 复合物

HCII :灭活 IIa ,还可抑制 V, VIII 和蛋白 C以及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释放 .

Page 43: 第四章 血液循环系统药

临床应用 1. 血栓栓塞性疾病

2.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3. 心血管手术、心导管检查、血液透析及体外循环等抗凝

不良反应 1. 出血 轻度:停药即可 重度:静脉缓慢注射硫酸鱼精蛋白 2. 血小板减少症( 5%-6% )与免疫反应有关

3. 其他 : 如骨质疏松和自发性骨折(孕畜)发热等枸橼酸钠 (Sodium Citrate) 体外抗凝血

Page 44: 第四章 血液循环系统药

香豆素(维生素 K拮抗药) 华法林 warfarin

药理作用:体内抗凝作用 无体外抗凝作用 机 制:竞争性抑制维生素 K依赖的凝血 因子 II, VII, IX, X

凝血酶前体 凝血酶

氢醌型维生素 K 环氧型维生素 K

羧化酶

维生素 K 环氧化还原酶

华法林(-)

Page 45: 第四章 血液循环系统药
Page 46: 第四章 血液循环系统药

花生四烯酸 PG 过氧化物 TXA2

环氧化酶 TXA2 合成酶

阿司匹林

(-)

PGI2

PGI2 合成酶

抗血小板药 Antiplatelet Drugs

阿司匹林 aspirim

抑制血小板功能减少血栓素 A2 ( TXA2 )的生成

Page 47: 第四章 血液循环系统药

药理作用: 构成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组织酶系如过氧化酶、细胞 色素 c 等的必需元素。 体内过程 吸收 : Fe3+ 需还原成 Fe2+方可被肠道吸收 转运、分布、贮存:铁进入体内后与各种转运铁的蛋白结 合转运贮存 。临床应用 : 缺铁性贫血如慢性失血性贫血; 营养不良、妊娠、小动物发育期引起的缺铁性贫血。

第三节 抗贫血药 Antianemia Drugs

铁制剂 Iron Preparation

Page 48: 第四章 血液循环系统药

不良反应 1. 胃肠道反应;便秘、黑粪 2. 慢性铁中毒 制剂特点 硫酸亚铁 为 Fe2+ ,吸收良好 枸橼酸铁铵 为 Fe3+ ,吸收差 富马酸亚铁 为 Fe2+ ,含铁高 益补力 -500 为特殊复合制剂,可控制硫酸亚铁的 释放。如山梨醇铁,注射用铁剂。

Page 49: 第四章 血液循环系统药

四氢叶酸 N5,10- 甲烯四氢叶酸

二氢叶酸

丝氨酸转羟甲基酶

二氢叶酸还原酶 dTMP 合成酶

dUMP

dTMP

叶酸类 folic acid

药理作用: 参与氨基酸和核酸合成

叶酸缺乏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Page 50: 第四章 血液循环系统药

维生素 B12 vitamin B12

存在形式:氰钴胺素,羟钴胺素,甲钴胺素, 5‘- 脱 氧腺苷胺素 药理作用:细胞分裂和神经组织髓鞘完整必需物质

N5- 甲基四氢叶酸 四氢叶酸

同型半胱氨酸 蛋氨酸

蛋氨酸合成酶

甲钴胺素

L- 甲基丙二酰 CoA 琥珀酰 CoAL- 甲基丙二酰 CoA 变位酶

5‘- 脱氧腺苷胺素

A

B

Page 51: 第四章 血液循环系统药

体内过程 给药途径 口服或注射 吸收 与胃粘膜分泌的“内因子”结合后在空肠吸收 转运 与转钴胺素 II结合 排泄 粪便 临床应用 恶性贫血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不良反应 偶见过敏反应

Page 52: 第四章 血液循环系统药

体内过程 给药途径 口服或注射 吸收 与胃粘膜分泌的“内因子”结合后在空肠吸收 转运 与转钴胺素 II结合 排泄 粪便

临床应用 恶性贫血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不良反应 偶见过敏反应

Page 53: 第四章 血液循环系统药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