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第八章 教学要点 通过本章的学习, 了解我国全民体质测定的对象、 体质测定和国民体 质监测的概念, 掌握体质的概念、 组成和特点, 分析我国国民体质的现状 和影响因素, 熟悉我国国民体质监测系统的组成要素, 明确建立国民体质 监测系统的意义, 掌握国民体质监测指标体系针对的对象和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以下简称 体育法》)、 《全民健身计划 纲要》、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法律法规不仅阐述了提高国民身体素质的重要性而且对国民体质监 测工作有明确具体的规定我国决定从2000年开始国民体质监测工作 年进行一次以建立我国国民体质监测系统和数据库掌握国民体 质状况和发展趋势为长期动态观察国民体质状况奠定基础体质测定与国民体质监测有一定的区别与联系。“体质测定是对研究 对象的体质特征进行测试并对测试结果加以判断评定的过程它是由体 质测试和体质评定两个方面的资料组成体质测试是对研究对象整体的 特征进行定量的过程也是采集信息资料的过程而体质评定则是对各 种测试结果作出评定的过程也是对所采集信息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国民体质的现状 与监测系统 第八章 211

第八章 国民体质的现状与检测系统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对象的体质特征进行测试并对测试结果加以判断评定的过程。 它是由体 质测试和体质评定两个方面的资料组成。 体质测试是对研究对象整体的 每5年进行一次, 以建立我国国民体质监测系统和数据库, 掌握国民体 特征进行定量的过程, 也是采集信息资料的过程; 而体质评定则是对各 法律法规, 不仅阐述了提高国民身体素质的重要性, 而且对国民体质监 教学要点 211 和对监测数据进行的分析、 研究。 ” ② 国民体质监测要通过体质测定才能 补充的, 离开具体评定, 测试也将失去其实际意义。” ① “国民体质监测 一 体质的科学内涵 正确认识体质的科学内涵, 是加强体质科学研 究的前提。 正 确 把 是指国家为了系统地掌握国民体质状况, 以抽样调查的方式, 按照国家 完成, 因而体质测定是国民体质监测的必要手段。 212 方面。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第八章 国民体质的现状与检测系统

第 八 章

教学要点

通过本章的学习, 了解我国全民体质测定的对象、 体质测定和国民体

质监测的概念, 掌握体质的概念、 组成和特点, 分析我国国民体质的现状

和影响因素, 熟悉我国国民体质监测系统的组成要素, 明确建立国民体质

监测系统的意义, 掌握国民体质监测指标体系针对的对象和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 (以下简称 《体育法》)、 《全民健身计划

纲要》、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九五” 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 等

法律法规, 不仅阐述了提高国民身体素质的重要性, 而且对国民体质监

测工作有明确具体的规定。 我国决定从2000年开始, 国民体质监测工作

每5年进行一次, 以建立我国国民体质监测系统和数据库, 掌握国民体

质状况和发展趋势, 为长期动态观察国民体质状况奠定基础。

体质测定与国民体质监测有一定的区别与联系。 “体质测定是对研究

对象的体质特征进行测试并对测试结果加以判断评定的过程。 它是由体

质测试和体质评定两个方面的资料组成。 体质测试是对研究对象整体的

特征进行定量的过程, 也是采集信息资料的过程; 而体质评定则是对各

种测试结果作出评定的过程, 也是对所采集信息资料进行加工、 整理、

国民体质的现状

与监测系统

第八章

211

Page 2: 第八章 国民体质的现状与检测系统

全 民 健 身 概 论

统计、 归纳、 综合分析、 给予价值确定的过程。 两者是相互依存、 互为

补充的, 离开具体评定, 测试也将失去其实际意义。”

“国民体质监测

是指国家为了系统地掌握国民体质状况, 以抽样调查的方式, 按照国家

颁布的国民体质监测指标, 在全国范围内定期对监测对象统一进行测试

和对监测数据进行的分析、 研究。 ”

国民体质监测要通过体质测定才能

完成, 因而体质测定是国民体质监测的必要手段。

第一节 国民体质的现状分析

一 体质的科学内涵

正确认识体质的科学内涵, 是加强体质科学研究的前提。 正确把

握体质的科学内涵, 既可以为体质科学研究工作指明研究方向, 也有

助于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体质, 即人体的质量, 它是在遗传性和获得

性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 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 身体素质、

运动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的、 相对稳定的特征。 ”

遗传是人的体质形成

的重要因素, 为体质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但是, 人的生存、 发展与

变化与内外环境 (包括自然与社会) 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并受其制约。

因此, 体质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后天环境和能动的塑造。 人所

处的自然环境、 物质生活条件、 劳动与教育状况、 体育锻炼状况等因

素, 都对人的机体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因此, 不同的群体及个体

的体质状况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同一个人, 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也有

差异, 从而表现出不同的体质水平。 评价一个人的体质水平, 应从以

下几个方面考虑:

①身体发育水平, 包括体格、 体型、 体姿、 营养状况和身体成分等

方面。

①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 香港体育学院编: 《体育科学词典》,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第318页。

譺訛 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编: 《2000年国民体质监测报告》,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年

版, 第3页。

③ 《学校体育大辞典》, 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第127页。

212

Page 3: 第八章 国民体质的现状与检测系统

第 八 章

②身体功能水平, 包括机体的新陈代谢状况和各器官、 系统的效能等。

③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水平, 包括速度、 力量、 耐力、 灵敏、 协

调, 以及走、 跑、 跳、 投、 攀越等身体的基本活动能力。

④心理发育水平, 包括智力、 情感、 行为、 感知觉、 个性、 性格、

意志等方面。

⑤适应能力, 包括对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各种生活紧张事件的适

应能力以及对疾病和其他有碍健康的不良应激原的抵抗能力等。

体质的科学内涵有以下特点:

第一, 它明确地指出人是一个统一的、 互相密切协调的有机整体,

而体质则是该整体各种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 它是人们学习、 生活和工

作的物质基础, 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潜能。

第二, 它强调了体质是身心两方面发育密切联系的结果, 跟动物有

本质的区别。

第三, 在承认遗传因素作用的同时, 强调了后天因素塑造的重要

性。 不同种族、 民族、 地域以及不同性别、 年龄的人群和个体, 其体

质发展既有规律性, 又有特殊性, 不应是完全相同的模式。

第四, 评价体质状况应从上述五个方面综合考虑。

第五, 既强调了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是体格发育与生理功能水平的

主要外在表现, 又强调了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对促进体格发育和生理功

能的积极的能动效应。 这对促进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 促进全民健身事

业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第六, 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以及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 体质

的概念及范畴会产生日臻完善的新见解。 任何一个时期的体质概念, 往

往只是对当时现实的概括, 不是人们认识的终结, 更不是真理的穷尽。

因此, 体质的内涵也是发展的。

第七, 说明了体质研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就体质的研究过程

来看, 是无穷尽的; 就其研究领域而言, 各学科间纵横交错, 相互联系

非常紧密。 所以, 对体质实行跨学科、 跨部门、 跨行业、 跨地区的综合

研究非常必要。 当然, 这并不排斥在某些具体课题上进行单一学科和局部

范围内的深入研究, 在实际工作中, 这种研究还是大量的, 但应注意同其

他科学的联系, 应用、 借鉴其他研究领域的成果及知识, 避免片面性。

“理想体质, 是指人体具有的良好质量, 它是在遗传潜力充分发挥

的基础上, 经过后天的努力, 达到人体形态结构、 生理功能、 心理智力

213

Page 4: 第八章 国民体质的现状与检测系统

全 民 健 身 概 论

① 陈明达: 《实用体质学》, 北京医科大学、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年版, 第

2页。

以及对内外环境适应能力全面发展的、相对良好的状态。”

理想体质具有

明显的人群与个体差异 (如种族、 地域、 性别、 年龄、 职业等)。

理想体质的主要标志是:

①身体健康, 主要脏器无疾病;

②身体发育良好, 体格健壮, 体形匀称, 体姿正确;

③心血管、 呼吸与运动系统具有良好的功能;

④有较强的运动与劳动等身体活动能力;

⑤心理发育健全, 情绪乐观, 意志坚强, 有较强的抗干扰、 抗不良

刺激的能力;

⑥对自然和社会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因此, 评价理想体质, 必须进行多指标综合评价, 而且原则上应以

同质人群的较高水平的数据, 作为理想体质的评价依据。

什么是体质检测

体质检测与一般意义上的医疗体检不同; 体质检测不是为人们检查和

诊断疾病; 体质检测的目的在于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身体素质状况, 并为

受试者提供科学健身的原则和方法。 因此, 患有各种急性或慢性疾病的人,

请您务必先到医院就诊, 在疾病得到控制并经过医生的允许后再来检测体质。

体质检测具有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体质检测既能反映人体最基本的体

质状况, 如: 人的心肺功能水平的高低、 力量的强弱、 平衡能力的高低、 各

种身体成分 (肌肉、 脂肪、 水分等) 的比例是否合理, 以及骨密度是否正常

(是否缺钙) 等; 又能反映受试者是否参加体育锻炼, 以及锻炼方法是否得

当、 锻炼效果是否显著。 体质检测还可以发现人体某些潜在的亚健康状态

(如: 肥胖、 缺乏体力活动等), 从而提醒人们及时消除各种威胁健康的因素。

资料来源: 国家体育总局体科所网站, www.chnsport.com/

体质检测一般需测试六个方面

国民体质检测一般需要测试六个方面的素质, 一个人接受这六个方面

素质的测试大约需要20分钟。

身高和体重测量

214

Page 5: 第八章 国民体质的现状与检测系统

第 八 章

身高和体重是人的体质状况的最基本的两项测量指标。 从身高和体重

可以推算出人的体重指数 (体重的公斤数÷身高米数的平方)。 体重指数是

国际公认的衡量一个人是否为体重超标的指标。 一般而言, 青年人和中年

人的体重指数应该小于23; 老年人应该小于25。

耐力素质测试

使用瑞典制造的MONARK功率自行车进行测试。 受试者在额定的负荷

强度下, 在自行车测功器上蹬踏3分钟~5分钟, 然后根据测到的稳定心率

间接推算出被测者的最大吸氧量。

身体成分测试

使用韩国制造的阻抗式人体成分分析仪进行检测。 此项测试可以了解人

体的肌肉含量 (包括蛋白质和水分)、 身体脂肪重量及其占总体重的百分比

(体脂%)。 用总体重减去脂肪重量得出的体重值被称为 “去脂肪体重” 或

“净体重”。 净体重值大, 表明身体脂肪含量少, 人体成分的构成比较合理。

力量素质测试

使用芬兰制造的力量测试仪进行测试, 测试项目包括: 握力、 曲肘力

量和伸膝力量。

力量素质测试能够反映人体肌肉发达的程度, 以及参加体育锻炼或体

力劳动的状况。 对于中、 老年人来说, 适当增强肌肉力量的锻炼会有助于

维持身体的平衡, 防止摔跤。

平衡能力测试

使用芬兰制造的人体平衡器进行测试。 测试时, 要求受试者双手叉腰、

两脚自然分开站立, 平视前方, 不要说话, 并保持身体姿势不动。 否则, 测

试结果会产生很大误差。 反映平衡能力的主要指标是速度动量。 速度动量值

越小, 说明人的平衡能力越好。 平衡能力反映的是一个人的综合身体素质。

对中、 老年人来说, 平衡能力不足, 会增加摔跤的危险, 应提高警惕。

骨密度检测

使用美国制造的临床超声波骨密度仪进行测试。 测试内容为跟骨骨密度。

骨密度, 全称 “骨骼矿物质密度”, 是骨骼强度的一个主要指标, 以每

平方厘米克 (g / cm

2

) 表示。 骨密度值是一个绝对值。 不同的骨密度检测仪

的绝对值均不相同。 一般而言, 运动可以促进钙的吸收, 有利于增加骨密

度和骨骼强度, 防止和延缓骨质流失。

资料来源: 中国大众体育网, www.chinasfa.net/

215

Page 6: 第八章 国民体质的现状与检测系统

全 民 健 身 概 论

二 我国国民体质的现状

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是贯彻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全面、 科学地提

高国民素质和健康水平的一项重要举措。 1997年首次进行的中国成年人

体质监测是一次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监测结果表明, 新中国成立以来,

我国体育事业得到蓬勃发展, 国民体质有了显著增强, 人均预期寿命从

解放初期的35岁增加到现在的71郾8岁, 已接近经济发达国家的水平, 但

中国成年人的体质状况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份份数据表

明, 我们的身体并没有因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同比例好转, 相反在许多方

面还有下降趋势。

国家体育总局、 教育部、 卫生部、 国家计委、 科技部、 国家民委、

民政部、 财政部、 农业部、 国家统计局、 全国总工会等部门, 于2000年

联合在31个省、 自治区、 直辖市, 进行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 范

围最广、 监测样本最多、 统计数据最详细的一次国民体质监测工作。 本

次监测对象为3岁~69岁的中国国民, 监测对象按年龄分为: 幼儿 (3岁~

6岁), 儿童青少年 (学生) 汉族 (7岁~19岁) 和少数民族 (7岁~18岁),

成年人 (20岁~59岁), 老年人 (60岁~69岁), 共四个年龄段。 各年龄段

又分为城市、 乡村两种人群, 其中城市成年人又分为体力劳动者和非体力

劳动者两类。 本次监测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共获取有效样本533 910

人,其中幼儿52 250人、儿童青少年(学生)304 141人、成年人151 656人、

老年人25 863人, 有效数据11 417 011个。 本次监测的检测指标是从体

质所涵盖的身体形态、 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三方面确定的, 既注重科学

性和理论价值, 又保证可操作性、 连续性和可比性。 本次体质监测工作

完成了20世纪末中国国民体质状况基础数据的收集任务, 为我国国民体

质监测工作的科学化、 系统化和规范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为21世纪中华

民族体质的增强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宝贵信息。

根据这次监测的结果, 我国国民体质的总体情况有以下特点。

(一) 形态变化趋势

中国人男女身高最高期的年龄均是20岁, 男女平均身高分别为169郾7

厘米和158郾6厘米, 男性比女性平均高11郾1厘米。 17岁以前是随年龄增长而

逐渐增长, 男性11岁~13岁, 女性9岁~11岁出现第二次身高快速增长期,

男女分别平均年增长值为7郾2厘米和6郾2厘米。 男性14岁、 女性12岁至20岁

期间随年龄的增长身高增长速度减缓, 25岁后身高有逐渐缓慢变矮的趋

势。 与人体匀称度有关系的体重、 胸围、 腰围、 臀围及其与身高比的指标

216

Page 7: 第八章 国民体质的现状与检测系统

第 八 章

均随年龄的增长逐渐增长, 50岁左右达到最大值, 50岁以后除腰围与身高

比及腰围与臀围比继续增长外, 其他指标均处于停滞或下降趋势。

(二) 机能与素质的变化趋势

3岁~6岁阶段。 弹跳力、 投掷力、 速度、 协调性和平衡性素质均随

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长, 相反柔韧素质的坐位体前屈年龄变化很小,

除了柔韧素质女性好于男性, 其他素质均是男性好于女性。

7岁~69岁阶段。 肺活量, 男性22岁、 女性20岁前随年龄的增长水平

逐渐提高, 25岁后开始逐年下降。 握力, 男性、 女性25岁~40岁均保持

较高的水平, 25岁以前均是随年龄的增长水平不断提高, 40岁后开始逐

年下降。 其他素质, 如50米跑, 男女均在17岁保持较高水平; 立定跳

远, 男女均在21岁保持较高水平; 男性引体向上, 22岁保持较高水平;

男性1000米跑, 19岁保持较高水平; 女性800米跑, 19岁达到最高水平;

立位体前屈, 男性在18岁、 女性在19岁达到最高均值。 柔韧性素质女性

好于男性, 其他各项素质男性好于女性。

(三) 城乡及不同工作性质人群间的比较

城市少年儿童在身高、 体重、 胸围等形态指标生长发育水平及机能

和身体素质指标中, 肺活量和女子一分钟仰卧起坐明显好于乡村少年儿

童; 握力、 50米跑、 立定跳远城乡差异不显著; 耐力跑、 柔韧性和男性

臂肌力乡村少年儿童好于城市少年儿童。

在成年人中城市非体力劳动者平均身高最高, 城市体力劳动者次

之, 农民最矮。 体型的匀称度城乡差异较小。 城市非体力劳动者的肺活

量明显大于其他两类人群。 其他指标, 城市体力劳动者和非体力劳动者

均好于农民, 农民的体前屈、 臂力和握力好于城市两类人群。

(四) 年次比较

儿童青少年 (学生) 2000年与1995年及1985年相比, 形态生长发育

水平继续提高, 营养状况有明显改善, 贫血、 龋齿患病率下降, 口腔保

健水平有所改善, 但身体素质水平下降。

三 国民体质的比较分析

根据这次监测所得数据, 我们对不同工作领域、 不同生活地域、 不

同工作性质、 不同国籍的国民体质的情况进行简要的对比分析。

(一) 城乡人口之间的体质比较

城乡人口之间在身体形态和身体素质方面存在差异。

1. 身体形态

217

Page 8: 第八章 国民体质的现状与检测系统

全 民 健 身 概 论

所有年龄段城市人群的身高、 体重和胸围均明显大于同龄农村人

群, 其中, 儿童青少年 (学生) 人群在1985年的学生体质健康调研中已

经出现这一特点。 在近15年里, 农村儿童青少年 (学生) 的生长发育水

平大幅度提高, 身体形态各指标发育的平均增长量超过同龄城市人群,

但城乡差距并未消除。

2. 身体素质

城市3岁~6岁幼儿的速度、 柔韧性和协调性好于农村同龄人群; 农

村幼儿反映投掷力量的网球、 掷远和反映平衡能力的走平衡木好于城市

同龄人群。 农村男性儿童青少年 (学生) 的肌力和耐力好于城市同龄人

群, 城市女性儿童青少年 (学生) 的肌力好于农村同龄人群, 耐力弱于

农村同龄人群, 其他身体素质无差异。 本次监测结果与1985年、 1995年

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比较, 儿童青少年 (学生) 身体素质呈降低趋

势, 特别是肌力、 耐力和柔韧性下降幅度较大。 农村成年人和老年人除

柔韧性外, 各项素质均低于城市同龄人群。

(二) 不同地区人口之间的体质比较

不同地区人口之间在身体形态、 身体机能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1. 身体形态

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在身高、 体重和胸围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如山

东、 北京、 天津、 内蒙古、 辽宁等省、 自治区、 直辖市男性身高最大值

在171厘米以上, 而云南、 广西、 贵州、 海南等省、 自治区最大值在168

厘米以下。 体重和胸围也呈同样特点。 各省、 自治区、 直辖市间各项指

标的最大值差男性为身高5郾6厘米, 体重11郾2千克, 胸围8郾3厘米; 女性为

身高4郾7厘米, 体重9郾6千克, 胸围7郾2厘米。 正常男女标准身高可参见表8-1。

2. 身体机能

我国成年人的心肺功能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 新疆、 山东和天津等

省、 自治区、 直辖市55岁~59岁男性收缩压在131毫米汞柱以上, 湖南、

江西和贵州等省男性收缩压在123毫米汞柱以下, 相差9毫米~11毫米汞

柱; 女性的状况与此类似。 山东、 江苏、 北京、 内蒙古等省、 自治区、

直辖市20岁~24岁男性肺活量最大值超过4000毫升, 青海、 广西、 海南、

贵州等省、 自治区男性肺活量最大值低于3500毫升, 最大差值为1227毫

升; 山东、 天津、 北京和江苏等省、 直辖市女性肺活量最大值超过2800

毫升, 青海、 海南、 贵州等省女性肺活量最大值低于2400毫升, 最大差

值为885毫升。

218

Page 9: 第八章 国民体质的现状与检测系统

第 八 章

资料来源: 体质健康网, www.zjtzjs.com/

注: * 表示生长速度较快的年龄。

书书书

!

! "#$

"#$%&'()*+!

!"

!

#"

"

$%&'()*!+,

!%&"

-.() !+/,

0%&'()*!+,

!%&"

-.() !+/,

'

1

#()*!! +*,!

!

#(-*'! +*(!

!

!

1

#(.*-+ )*)! #(!*/+ )*'!

.

1

#-+*-! /*,(

!

#-/*,( /*+)

!

#,

1

#)#*.. )*+#

!

#),*'/ )*'-

##

1

#)'*,+ /*,) #)!*,( '*('

!

#(

1

#/#*'! )*'/ #/-*/( /*##

#-

1

#+,*#+ !*-!

!

#/!*/! /*)/

!

#)

1

#++*(! +*)(

!

#+#*(# (*+-

!

#/

1

#',*(! )*',

!

#+(*(' #*,+

#+

1

#'-*(! -*,,

!

#+-*(, ,*.-

#'

1

#')*') #*)+ #+)*,/ ,*)/

#!

1

#'/*#. ,*)/ #+)*!( ,*,-

#.

1

#'/*)' ,*(! #+/*#- ,*+/

(,

1

#'/*'+ ,*(. #+/*-. ,*#.

(三) 体力与脑力劳动者之间的体质比较

反映心功能的台阶实验指数则是农民最好, 城市体力劳动者次之,

城市非体力劳动者最差。 其他指标, 城市体力劳动者和非体力劳动者均

好于农民, 农民的体前屈、 臂力和握力好于城市两类人群。 体力劳动者

的肌力好于非体力劳动者; 非体力劳动者的速度、 灵敏性、 平衡性和反

应能力好于体力劳动者。

(四) 中国与日本的几个数据比较

1979年的统计数据显示, 中国7岁~19岁男子的身高、 体重全面低于

日本。 1997年的成人体质监测同样显示, 中国人的身高增长程度比日本

人要低。 以20岁~59岁为例, 中国人身高增长了3厘米左右, 而日本人增

高了6厘米多。

1997年在19个省、 自治区、 直辖市进行的成年人体质监测结果与日

本权威资料的比较表明, 我国成年人身高总体上呈增长趋势, 但增长速

度比日本同龄人低一倍以上。 我国40岁以上男子身高虽比日本同龄人平

均身高要高出1郾2厘米, 但39岁以下男子则低于日本同龄人0郾69厘米。 我

219

Page 10: 第八章 国民体质的现状与检测系统

全 民 健 身 概 论

国女子成年人各年龄段身高仍高于日本同龄人, 但随着年龄的减小差距

越来越小, 其中16岁~22岁女生同日本女生平均身高值相等。

2000年国民体质监测结果表明,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使儿童青少

年生长水平处于快速增长阶段。 以17岁城市男生平均身高为例, 1979年

是168郾6厘米, 2000年则达到了172郾8厘米, 增加值是4郾2厘米。 同时, 数

据显示, 我国成年人身高和日本人相比, 男子39岁以前低于日本, 40岁

以后年龄段平均身高高于日本, 并随着年龄的增大差距也加大。 成年女

子所有年龄段都高于日本。

数据显示, 2000年中国学生身高体重在各年龄组与日本的差距减

小, 21年间的增长幅度明显高于日本。 目前, 7岁~17岁同龄组比较, 中

国城市男生身高比日本男生高出1郾73厘米, 不过, 中国乡村男女生的身高

均低于日本。 因此, 中国青少年的平均身高还是低于日本青少年2厘米。

从一定程度上讲, 身高增长的快慢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发展快慢的

风向标。

第二节 影响国民体质的因素

研究影响国民体质的因素, 目的在于全面地反映影响和制约国民体

质的各种因素及其发挥的作用, 进而为干预这些因素, 提高全民族体质

提供参考依据。 影响一个国家国民体质的因素十分复杂。 它们中包括有

生物学因素, 如人种和民族; 社会学因素, 如经济、 政治、 教育、 卫生

保健; 心理学因素, 如民族心理; 自然因素, 如地理环境、 气候等; 体

育锻炼则属于综合因素。 对国民体质的影响方式, 有直接影响和间接影

响; 对国民体质影响的强度, 有强弱之分; 对国民体质影响的持续时

间, 有长短之分。

一 遗传因素对国民体质的影响

遗传是亲代的特征通过遗传物质传递给后代的过程。 遗传和变异是

生物体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 这一矛盾的运动及其相互转化, 促使世间

万物代代相传和不断进化、 更新。 同样, 遗传和变异也是人体发展变化

的基本规律。 人体存在着种族和血缘的特点。 人体的形态结构、 相貌、

肤色、生理机能以及某些运动能力等都受遗传的影响,这已得到了现实生

220

Page 11: 第八章 国民体质的现状与检测系统

第 八 章

① 陈明达: 《实用体质学》, 北京医科大学、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年版, 第

23页。

活中事实的肯定, 也逐步被科学实验所证实。

有人研究双生子后发现, 同卵双生子 (MZ) 和异卵双生子(DZ) 出

生时身长的相关系数无显著性差别; 但随着年龄的增大, 3岁~9岁中MZ

的身高相关系数均在0郾93左右; 而DZ在出生时身高相关系数虽有0郾79,

但随年龄增大, 8岁时相关系数只有0郾49。 对青春期男女孩中的双生子

研究表明: MZ的身高相关系数为0郾90, DZ的相关系数则随年龄增大而波

动于0郾50~0郾80之间。

有人深入探讨了基因在控制身高生长方面的作用。 在观察胎儿生长

中, 发现遗传的影响表现为: 多基因共同作用, 大多为多效性; 量的控

制和质的控制相互作用, 并通过先激活后控制这一转换机制实现; 基因

作用具有组织特异性和时间特异性; 基因作用可由细胞中其他机制修

正。 在出生后的生长过程中表现为: 全部生长过程均受基因控制, 但在

对各特征的控制上作用时强时弱; 作用方式大部分是多效应的, 少部分

属单效应; 控制生长速度与控制最终身高的基因是不同组的; 不同组基

因在生长的不同时期起作用; 基因对生长的控制是通过它在染色体的不

同排列实现的。

人的遗传性状是身心发展的前提条件。 它对于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发

展, 对于人的体质强弱, 具有重大的影响。 但是, 遗传性状只是对体质

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而体质强弱的现实性, 则有赖于后天环境、 营养

和身体锻炼等。

研究遗传和人的体质之间关系的积极意义在于: 首先, 懂得遗传是

人们体质强弱的前提条件。 在体质研究中, 不仅要从体育领域, 而且还

必须从遗传学, 尤其是分子遗传学领域深入进行研究和探讨; 其次, 依

据遗传和变异的客观规律, 认识和探讨身体锻炼的积极意义, 坚定通过

体育锻炼增强民族体质的信念, 有利于体育锻炼地位的正确定位; 最

后, 应用遗传学的有关研究手段和成果, 开展体质与遗传变异关系的研

究, 促进体质研究的深入和发展。

二 经济对国民体质的影响

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是决定人群生长发育水平和体质状况的一个重

要因素。 经济除了对国民体质产生直接影响外, 还通过影响国民体质的

221

Page 12: 第八章 国民体质的现状与检测系统

全 民 健 身 概 论

教育、 卫生服务、 营养、 体育锻炼等其他因素, 对国民体质产生间接影

响。 经济对国民体质的影响产生两种效应: 正效应和负效应。 正效应是

有助于国民体质的改善和增强, 如经济发展可改善医疗卫生条件, 完善

体育场馆设施、 器材, 从而有助于改善和增强国民体质; 负效应是由于

经济发展产生的对国民体质的负面影响, 如由于机械化、 自动化水平普

及与提高导致体力活动减少而产生的潜在疾病危险, 食物过度精细化、

不合理膳食产生的潜在危险。 研究表明, 一个地区国民体质状况的好坏

并不完全与当地经济状况正相关, 即并非经济越好, 国民体质就越好。

这是由于影响国民体质的因素有许多, 而经济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从个人来讲, 高水平的经济收入, 不仅提供了较好的营养条件, 而

且也提供了较好的医疗保健条件, 也为体育锻炼创造了可能性。 研究表

明, 不同社会经济阶层的人群身高、 体重有明显差异; 从事脑力劳动的

知识分子阶层与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阶层家庭的儿童其体重均有明显差

异; 文化教育发达与不发达地区儿童的生长发育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三 教育对国民体质的影响

教育对国民体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第一, 受教育程度与体质存在一

定的关系。 一般地讲, 人们受教育程度的高低决定了人们所从事的职业性

质和技能的差别, 从而决定了个人收入的多少。 由于个人受教育程度所决

定的职业性质, 产生了与职业相联系的体质特征。 受教育程度与人的生活

方式和从事的体育活动方式有一定的联系。 第二, 教育通过传授健身知

识、 技能为改善体质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后天的体育锻炼可以改善人的体

质, 但是对体质与健康的理解, 健康和健身意识的形成和培养有赖于一定

的文化素质。 一般而言, 受教育水平越高的人, 越有利于形成正确的健身

和健康观念, 从而为进一步改善体质和健康水平创造前提条件。

四 自然环境对国民体质的影响

人类是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 人

类对地理、 气候等自然环境产生了适应, 这种适应表现为生理性和遗传

性适应。 适应是人类生存和繁殖的基础, 并在适应自然的过程中改变和

改善了人类的体质。 尽管人类能够用文明的方式来适应气候的差异, 身

体的适应不一定需要生物学的改变 (如北极的爱斯基摩人, 用穿皮毛服

和建造温暖的住宅来减少热量的散失), 但他们的文明产物也不能完全

地克服气候的影响。 国际生物学发展规划理事会 (IBP) 对高原人类适

应性研究结果表明: 这些地区的环境因素和人群的遗传型均有很大的差

222

Page 13: 第八章 国民体质的现状与检测系统

第 八 章

异。 居住在芬兰的爱斯基摩人 (与亚洲人同一种属) 和拉普人 (种属长

期未定, 某些特征像亚洲人, 某些特征像欧洲人), 都比不上同一地区

芬兰人的身高和体重。 热带地区的非洲人经过几千年的生物选择, 形成

长腿、 低体重和较薄的皮褶厚度, 就是身体适应的表现。

五 卫生服务对国民体质的影响

卫生服务对国民体质的影响表现在:卫生服务可以为人口的优生创造

条件,从而改善国民的遗传素质,进而改善国民体质;卫生服务可以保证国

民的身体健康,增强人们的保健意识,从而改善国民体质。

六 体育锻炼对国民体质的影响

一个人的身体总是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 其体质的好坏, 与遗传、

环境、 营养、 体育锻炼等多种因素有密切关系。 但是影响体质水平最为

重要与最为现实的是三大要素, 即遗传、 营养、 体力活动。 体育锻炼是

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的体力活动。 营养和体育锻炼是两种自身可控制的

因素, 人们可以通过改善营养和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有计划、 有目

的, 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 是增强体质最积极有效的途径。 科学研究证

实, 体育锻炼能改善神经系统的功能, 提高循环系统、 呼吸系统的功

能, 增强人体运动系统的功能, 提高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七 营养对国民体质的影响

营养是决定体质强弱的重要因素。 人体每天需要从膳食中获得一定

量的各种必需营养成分来维持其生命、 健康与社会生活。 如果长期摄取

某种营养素不足或过多就可能发生相应的营养缺乏或过剩的危害, 导致

体质水平的下降。 适当地增加营养和逐步改善营养状况, 可有效地增强

体质, 提高健康水平。

营养是青少年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 也是增强体质、 提高健康水平

的必要条件。 对于儿童青少年来说, 饮食不仅供给他们生命、 学习和生

活活动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 而且还要满足他们正常生长发育、 增强

抵抗疾病和周围不良因素的能力、 促进机体质量的提高的需要。

营养素可分为以下几类: 提供能量的宏量营养素———蛋白质、 脂

类、 碳水物 (糖类); 微量营养素———矿物质 (包括常量元素和微量元

素 ) 、 维生素 (包括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 ) ; 其他膳食成

分———膳食纤维、 水等。

中国营养学会于2000年10月提出了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Chinese DRIS Tables), 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为: 油脂类

223

Page 14: 第八章 国民体质的现状与检测系统

全 民 健 身 概 论

①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年版。

25克, 奶类及奶制品100克, 豆类及豆制品50克, 畜禽肉类50克~100克,

鱼虾类50克, 蛋类25克~50克, 蔬菜类400克~500克, 水果类100克~200克,

谷类300克~500克。

合理安排膳食结构, 才能使营养满足体质发展需要。

第三节 国民体质监测

系统的作用

中国国民体质监测系统包括监测指标子系统、 监测网点子系统、 计

算机管理子系统。 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工作, 建立我国国民体质监测系统

和数据库, 掌握我国国民体质状况和发展趋势, 为长期跟踪观察我国国

民体质状况奠定基础, 为推动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的实施提供科学依

据。 它是政府运用科学的方法, 将国民体质作为国家的资源加以管理的

一种手段。 这种管理实际上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为国家经济建设和

社会发展服务。 具体地讲, 建立国民体质监测系统有以下作用。

一 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必要措施

《体育法》 第十一条中规定: “国家推行全民健身计划, 实施体育

锻炼标准, 进行体质监测。”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第二十一条规定:

“实施体质测定制度, 制定体质测定标准, 定期公布全民体质状况。” 这

些规定说明了国民体质监测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而国民体质监测系统

的建立及其实施, 是这些规定的具体化, 是落实 《体育法》 和 《全民健

身计划纲要》 的必要措施。

二 全民健身活动科学化的必然要求

全民健身活动科学化是指全民健身活动方法科学化、 决策科学化和

管理科学化。 决策科学化和管理科学化需要客观丰富的信息, 信息是科

学的决策和管理的基础。 国民体质监测系统的建立和应用, 可以了解国

民体质的现状, 发现全民健身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薄弱环节, 为全民健

身的科学决策和科学管理提供丰富而全面的信息, 有助于推广全民健身

活动中的成功经验, 改进工作中的不足之处。 国民体质监测系统可以为

个人评价自己的体质状况提供依据, 为改善体质和科学健身提供方向。

作为一个评价手段, 它可以反映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实施的成果, 展

224

Page 15: 第八章 国民体质的现状与检测系统

第 八 章

示体育事业的成就, 从而为有效地增强中华民族的体质提供科学依据。

国民体质监测系统既是全民健身科学研究的成果, 也是全民健身科学化

的一个重要手段, 它使我国全民健身的科研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这是

全民健身活动向着科学化迈进的重要标志和必然要求。

三 全民健身活动深入发展的重要手段

全民健身活动有步骤、 有计划地推行, 前一阶段为后续发展奠定基

础, 后一阶段在前期基础上延续和扩展。 国民体质监测系统搜集整理了

一定时期国民体质的情况, 提供了必要的客观数据信息, 是全民健身活

动科学决策和管理的基础, 成为推动全民健身活动深入发展的必不可少

的重要手段。

第四节 国民体质监测

指标体系

国民体质的现状需要用一定的数据加以量化和说明, 建立国民体质

监测指标体系则是将这一工作具体化, 因而它是建立国民体质监测系统

的基础。

国民体质监测指标体系包括学龄前儿童 (幼儿)、 儿童青少年(学

生)、 成年人、 老年人四个群体的体质监测指标。 体质监测指标要全面

地、 动态地反映体质所包含的方面和内容, 即要综合地反映人群的人体

形态、 功能、 素质、 运动能力、 心理和适应能力。

根据 《中国国民体质监测系统的研究》,

将国民体质监测指标体

系介绍如下。

一 学龄前儿童体质监测指标

儿童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 他们体质的好坏, 关系到民族未来国民

体质的具体水平。 我国曾在1975年、 1985年和1995年三次在九个城市对

6岁前儿童的生长发育水平和形态特征进行了调查研究。 其中, 在1985

年还对10个省市的农村儿童进行了相同的调研。 这些调研对我国不同时

期儿童的身体发育现状、 特征和基本规律有初步认识。 但是, 由于这些

① 《中国国民体质监测系统的研究》 是 “八五”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研究课题, 科技部社

会发展科技司资助项目, 其研究成果于2000年8月由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出版。

225

Page 16: 第八章 国民体质的现状与检测系统

全 民 健 身 概 论

调研的内容仅仅局限在形态指标方面, 还不能全面说明我国学龄前儿童

的体质现状和特征。 因此, 有必要建立一个能比较全面、 系统地反映我

国学龄前儿童的体质监测体系, 以便科学地、 客观地和准确地掌握我国

3岁~6岁儿童的体质特征、 健康现状及其发展变化规律。

学龄前儿童体质监测指标体系见表8-2。

二 儿童青少年体质监测指标

儿童青少年以在校学生为主体。 他们正处于生长发育的良好时

期, 其体质的好坏从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我国的学校体育工作和卫生

工作的成效。 我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和关心儿童青少年的体质健康,

我国先后于1979年、 1985年、 1991年、 1995年、 1998年、 2000年组织

六次大规模学生体质健康调查, 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这些成果在

指导学校体育、 卫生工作, 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方面发挥了重要

作用。

儿童青少年体质监测指标有以下目的:

(1) 儿童青少年体质监测指标比较全面地反映儿童青少年的形

态、 机能和运动素质发育特征。 每个指标都能比较鲜明地反映出某一

年龄或发育阶段的某个体质特征, 各指标间既独立又密切联系, 构建

一个能比较全面、 系统的体质监测指标体系, 以科学、 客观、 准确地

掌握我国学生人群的体质特征、 健康现状及其发展变化规律。

(2) 监测指标体系可用于对青少年个体进行体质测评和群体比较。

(3) 监测指标体系可为衡量各地、 各级学校的体育卫生工作水

平, 开展学校健康促进活动, 采取主动干预措施, 改善我国学生目前

面临的体质健康问题等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儿童青少年体质监测指标体系见表8-3。

书书书

! "#$

"#$%&'()*+,'-

!"#$ %&#$ '(&)*+,#$

-.

!

/0

1.

!

23

4567

"

89

:;9

<=9

>?@A 1B/CD

EFGH

%&

IJ

#

K

$

LM

NOPQ

RSTH

UVWXG

$$

!"#$

!"

%&&'()*+,-./0

#$

12(345678

#&&&

97

$

:

#%

;

%

226

Page 17: 第八章 国民体质的现状与检测系统

第 八 章

三 成年人体质监测指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我国人民的自我保健意识

迅速增强, 越来越多的成人开始自觉参加各种体育健身活动, 以改善自

己的身心健康水平, 提高生活质量。 为了推动我国全民健身活动的开

展, 贯彻和落实全民健身发展战略, 需要建立成年人的体质监测指标。

成年人体质监测指标要达到以下要求:

(1) 较全面地反映成年人形态、 机能和运动素质特征。

(2)每个指标都能比较有效地反映出某一年龄阶段体质的某个特征。

(3) 各指标之间既相互独立, 彼此间又密切联系。

这样一个比较全面、 系统的成年人体质监测指标体系, 其目的是要

科学地、 客观地和准确地掌握我国成年人体质特征及其发展变化规律;

同时, 它还将成为一把科学的 “尺子”, 用于成年人个体自我评价和群

体比较, 进而激发广大成年人参加体育健身的积极性。

成年人体质监测指标体系见表8-4。

书书书

! "#$

"#$%&

!

'(

"

)*+,-.)/

!"#$ %&#$ '(&)*+,-.#$ /012

+3

!

,4

53

!

67

89:;

"

<=

>?=

@A=

BC

DEF

GHIJ

%&

KL

!

MNOP

Q,R>

!

S+Q,

TUVWXY5

'&&&

KL

!!&&

KL

'&

K

(!

Z[L

M\,]^

B_`a

$$

!"#$

!"

%&&'()*+,-./0

#$

12(345678

)&&&

97

$

:

#'

;

%

书书书

!

! "#$

"#$%&'()*%+

!"#$ %&#$ '()*+,-&.#$

'/

!

(0 123 4.

!

56(78

9:

!

;: <=>? @A

!%&

B

'#

CDE

FGHI

"

JK

"

LMN

#

O

$!

PQRSMT5

#

U

$

VW XYK Z[\]^_

!

`abcd

efW ghK

ijW

$$

!"#$

!"

%&&'()*+,-./0

#$

12(345678

(&&&

97

$

:

)!

;

%

227

Page 18: 第八章 国民体质的现状与检测系统

全 民 健 身 概 论

四 老年体质监测指标

我国的老龄人口越来越多, 已渐入老龄化社会。 它既是社会进步的

标志, 同时对我国的政治、 经济、 教育、 体育、 卫生保健等方面将产生

重大影响。 全面掌握我国老年人的体质特征、 自然衰老过程、 机能和活

动能力以及健康状况, 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发展。

老年人体质监测指标有以下要求:

(1) 较全面地反映老年人形态、 机能、 运动素质和健康等方面特

征; 每一个指标都必须能有效地反映出体质的某个特征; 各指标间既相

互独立, 彼此间又密切联系。

(2) 科学地、 客观地和准确地掌握我国老年人的体质特征、 健康

现状及其发展变化规律。

老年人体质监测指标体系见表8-5。

第五节 加强国民体质

建设的对策

影响国民体质的因素较多, 从分析这些因素在体质建设中的作用入

手, 确定加强国民体质建设的对策。

一 树立新的健康理念

(一) 树立新的健康观念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 人们对健康的理解也更加全面、 深

刻、 丰富。 过去认为 “无病便是健康” 观念已被 “三维健康观” 取代。

书书书

! "#$

"#$%&'()*%+

!"#$ %&#$ '()*+,-&.#$

'/

!

(0 123 4.

56

!

76 89:; <=>?@A:

"""#

B-CD

$

EFGH

%

IJ KLMN2@A:

"""#

OP:;

$

QRS T=UV9W

KXS YZ[\]

^S

$$

!"#$

!"

%&&'()*+,-./0

#$

12(345678

%&&&

97

$

:

'&

;

%

228

Page 19: 第八章 国民体质的现状与检测系统

第 八 章

“三维健康观” 即 “个体在身体上、 精神上、 社会上的完美状态”。 然

而, 旧的健康观念不会自然消亡, 新的健康观念深入人心也要一个过

程。 因此, 对人们进行健康教育, 大力地宣传、 广泛地传播新的健康观

念, 有助于人们科学的健康观的形成。

(二) 确立新的大卫生观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作为新的医学观, 对疾病与健康的理解已

更加全面而深刻。 它从分子、 细胞、 组织器官、 系统、 机体、 人、 家庭、

社会和生物圈等各个层次来认识, 把人看做包括自然环境在内的生态系

统的一个组成部分; 从生物学、 心理学、 社会学三个不同层次来综合考

察人类的健康与疾病, 采取综合措施防治疾病。 因此, 新的医学模式要

求树立大卫生观。 此外, 现代社会是一个社会分工越来越细、 组织化程

度越来越高的社会, 任何一项社会工程要想取得最佳效果, 都需要社会

其他部门的支持与配合、 关注与帮助。 保护健康不仅仅是医药卫生部门

和医生的责任, 而且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个人也应该关注自己的健康,

对自己的健康担负一定的责任; 国民体质的建设也不仅仅是体育部门、体

育工作者和体育教师的事,而是全社会的事,是社会每个成员的事,应该人

人参与。 因此,需要树立大卫生观,即动员社会所有力量,为健康事业出谋

划策,添砖加瓦。 卫生部已经在20个省的33个城市和85个县建立了“居民死

因登记系统”,在40个县建立了“国家食物与营养监测点”。国家体育总局在

选择国民体质监测点时也尽量兼顾了卫生部的监测点, 从而可以更大限

度地实现资源共享, 提高监测效益。 这是不同部门合作的良好开端, 从

这个意义上说, 国民体质监测不仅是体育一家的工作和成果, 它服务全

社会, 造福全社会, 理应得到全社会的支持。

(三) 崇尚新的生活方式

社会的长足进步,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

工作方式,大大地延长了人类的平均期望寿命;同时,也带来了与体力活

动不足有关的一些疾病,如肥胖、高血压等,改变了人类的疾病谱和死亡

谱。 因此,树立新的生活方式观念,实践一种新的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

方式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是时代的需要,也是高质量生活的要求。 具体要

求是:青少年学生从小树立健康的观念,掌握科学的运动技能,养成持之

以恒的健康理念和终身体育习惯; 成年人和老年人, 应知晓慢性病的成

因及危害, 改变不良生活方式。

229

Page 20: 第八章 国民体质的现状与检测系统

全 民 健 身 概 论

(四) 注意疾病的新发展

1. 死因谱的变化

新中国建立前, 由细菌、 病毒等微生物引起的疾病, 如鼠疫、 霍

乱、 天花和肺结核等主要危害人类健康的急、 慢性传染病, 成为死因的

第一位; 目前, 由于医学科技的进步, 这些传染病得到了控制, 已下降

到第十位。 现占据死因前四位的是脑血管病、 心脏病、 恶性肿瘤和意外

死亡, 它们分别占死亡总数的26郾04%、 21郾67%、 20郾14%、 9郾36%。

2. 病因的变化

由于死因谱的变化, 医学研究的重心必然地转向这些疾病。 研究结

果显示, 这些疾病的发生, 除了与理化和生物因素有关外, 心理紧张、

吸烟、 环境污染、 行为习惯等因素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公害、 交通

事故、 自杀、 吸毒、 酗酒、 饮食过度及各种心因性疾病的发生, 更明显

地与心理、 社会因素有关。 生活方式主要与脑血管、 心脏病和恶性肿瘤

有关; 环境因素主要与意外死亡有关。 心理因素对疾病既有治疗和预防

作用, 又有致病和导病的作用。 新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危害未能引起

人们足够的重视, 如肥胖、 高血压、 冠心病、 糖尿病等, 这些疾病在发

达国家已经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生活

水平的提高, 社会心理压力的增大, 如果人们不重视这些疾病的危害,

不采取措施消除导致这些疾病的危险因素的话, 这些疾病将成为未来危

害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

二 建立国民体质监测制度与网络

国民体质监测系统要充分发挥作用, 必须要依靠一定的组织措施和制

度保证。 没有制度作保证, 就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没有组织措施作手段,

发挥其作用只能是一句空话。 因此, 要建立国民体质监测制度与网络。

(一) 建立国民体质监测制度是根本保证

一项事业的开展离不开规章制度。 建立国民体质监测制度, 有利于

从制度上保证其作用的发挥, 有利于定期地进行国民体质的监测。 建立

国民体质监测制度, 除了每四年国家统一进行国民体质监测外, 各省、

市、 自治区也可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 定期、 不定期就国民体质的

全部或部分指标、 其他需要的指标进行监测。 例如, 我国北方地区高血

压患病率高于南方, 这就需要与卫生部门相结合, 有针对性地进行体质

调查, 提供干预国民体质的体育手段, 从而降低高血压的患病率。 建立

国民体质监测系统的根本目的是通过监测改善国民体质; 建立国民体质

230

Page 21: 第八章 国民体质的现状与检测系统

第 八 章

监测制度, 可以从制度上保证国民体质监测系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的发挥。

(二) 建立国民体质监测网络是重要手段

国民体质监测系统要发挥作用, 必然依靠一定的组织网络手段才能

完成其任务。 加强体质监测中心的建设, 多建分支机构, 给国民测试以

方便。 国民体质监测网络除了国家级的监测网络外, 各省、 直辖市、 自

治区也可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 建立当地的、 更加完备的国民体质

监测网络。 这些网络包括: 省、 市、 自治区级的网络; 地、 市、 州级的

网络; 县 (市) 级的网络; 区 (镇) 的网络。 运用这些网络对国民体质的

全部或部分指标、 其他需要的指标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国民体质监测。

济南市首家区县级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在历城区成立

济南市首家区县级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前不久在历城区挂牌成立。 据

悉, 该监测中心将对辖区内机关、 学校从业人员及社区、 乡镇居民提供定

期或不定期的体质监测, 并指导广大人民群众有效、 合理、 科学地从事健

身活动, 以此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全民健身活动中来。

该中心是济南市体育局批准成立的全市第一家区县级国民体质监测中

心。 初期投资25万元, 拥有台阶测试仪、 电子背力计、 纵跳仪、 反应时测

试仪等十几种先进的医疗测试设备, 可以为监测者提供15项体质测试服

务, 测试者的所有测试结果可以输入电脑进行综合评定, 并由医学专家根

据评定结果给测试者开具量身定做的健身处方, 指导他们科学健身。

资料来源: 中国大众体育网, www.chinasfa.net/

三 创建科学的健身指导系统

(一) 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建设

“生命在于运动, 运动讲究科学。” 这句名言既强调了运动对于生

命的重要性, 更说明了科学对于健身的重要性。 健身要用科学的理论作

指导, 用科学的手段作支撑。 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健身知识普及率相对较

低的国家来说, 科学健身显得尤其重要。 因为, 不科学的健身方法和手

段, 不但不能增强人民体质, 反而会有损人民的健康。 因此, 造就和培

养一批高素质的、 高水平的社会体育指导员, 将是我国一项急迫而艰巨

的工作。

231

Page 22: 第八章 国民体质的现状与检测系统

全 民 健 身 概 论

图8-1 http://www.chnsport.com/(国民体质检测车)

社会体育指导员是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重要保证。 以数量论, 我国

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远不能满足全民健身活动的需要; 以质量论, 社会体

育指导员的素质更需要进一步提高。 《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标准》 中

规定的基本文化程度 (初中毕业) 的要求, 可能会随着我国全民健身活

动的发展逐步提升。 另外, 需要建立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再培训制度, 为

已取得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格的人提供培训和再提高的机会。

(二) 建立科学的健身系统

我国地广人多的基本国情, 要求建立国家、 地方、 社区等不同层次

的科学健身系统, 既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 又便于管理。 科学的健身系

统包括科学健身专家委员会、 科学健身计算机系统、 科学健身热线、 科

学健身网站等。 国家级的科学健身专家委员会是全国科学健身的最高学

术权威, 是科学健身系统的核心, 其成员是全国著名的专家、 教授和学

者。 国家级的科学健身专家委员会主要负责全国的科学健身规划及指导

工作, 并指导地方及社区的科学健身专家委员会。 省级的科学健身专家

委员会主要针对本省的具体实际, 开展科学健身的规划及指导工作。 社

区级的科学健身专家组织主要负责社区的科学健身规划及指导工作, 并

接受上级科学健身专家委员会的指导。 科学健身计算机系统是综合运用

科学健身的知识开发出的应用系统, 满足不同个体及群众的科学健身需

要。 它主要放在公共场所供人查询使用。 科学健身热线由科学健身专家

担任主持, 解答听众或观众的问题。 科学健身网站是充分利用互联网的

优势建立的系统, 见图8-1。

232

Page 23: 第八章 国民体质的现状与检测系统

第 八 章

四 加强体质学的研究

(一) 充分重视体质的作用

人类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生产特点, 由此对人的体质提出

了不同的要求。 在原始社会, 生产力水平极低, 人类唯一的财富是自身

的健康机体。 在封建社会, 生产力水平低, 以手工作坊和小农个体生产

作为生产方式, 劳动力仍是社会的重要财富。 在机器工业时代, 体力、

技术和精神相结合的劳动强度, 使人的体质承受着繁重的负担, 对人的

体质提出了新要求。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以及生产方式和生

活方式节奏的不断加快, 高度紧张的脑力劳动成分在增加, 以肌肉紧张

为主的沉重的体力劳动成分在减少, 这一生产方式的特点对人的体质提

出了新的要求。 在经济生活中, 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起着重要作用。 所

谓人力资本是对人进行投资而形成的资本存量, 它体现了知识和技能,

而正是这种知识和技能的进步推动了经济增长。 “广义地看, 人力资本包

括多种形式的投资结果, 如对卫生和营养的投资可以改善人的健康状

况; 对个人进行培训可以提高一个人的技能; 接受正规教育可以提高人

的认知能力并有助于学习能力的增强; 而对研究和开发的投资则可以通

过外部的效果来提高个人的技术水平。”

由此可见, 国民体质是人力资

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

无论什么社会, 也无论哪一种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人的体质都是社

会最为基础的物质因素。 一个民族体质的强弱与国家经济、 科学技术、

文化、 教育、 体育的兴衰有着密切的关系。

体育的发展史也是一部人类体质的发展史。 体质水平的高低与运动

水平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 当代的奥林匹克体

育竞赛, 实质上就是提高青少年体质水平的科学技术的竞赛。 人群 (尤

其是青少年人群) 的体质和他们的科学技术认知量, 是提高运动技术水

平的重要基础。

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的体质水平与其所处的社会的政治、 经济、 文

化、 教育发展水平有密切的关系; 反过来, 国民体质水平的发展又会推

动经济和社会的进步。 当社会的政治、 经济、 自然条件等因素发生变化

时, 它对人的体质起着十分敏感的影响。 生产和科技的发展, 取决于人

① 蔡昉: 《2001年: 中国人口问题报告———教育、 健康与经济增长》,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

社2002年版, 第55页。

233

Page 24: 第八章 国民体质的现状与检测系统

全 民 健 身 概 论

对社会作出贡献的大小, 人的素质不单纯以知识结构为标志, 也是知

识、 道德、 体质的结合体。 从某种意义上讲, 人的第一存在价值还是健

全的、 能适应社会生产劳动的体质。

(二) 加强体质学的学科建设

科学研究是一项事业进一步发展的动力。 科学研究可分为定性研究

和定量研究。 体质研究不仅需要提供方向性的定性研究, 更需要提供因

果关系的定量研究。 这是全民健身活动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也是科学健

身发展的高级阶段。 为此, 需要加强实验性的研究, 用数据说话, 深化

科学健身的依据, 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的发展。 体质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

了有效增强人民体质, 使之达到能适应生产劳动、 工作、 学习与生活需

要的良好状态。 在一定时期内对全民体质发展提出一些经过切实努力可

以达到的目标十分必要。 为此, 加强体质学的学科建设尤为重要。

1. 体质学是专门研究人类发展的科学

体质学的研究对象和服务对象是人, 它的内容是研究和改善人体生

命的物质基础。 人生历程大体经历婴幼儿期 (出生到2岁)、 童年期 (3

岁~8岁、 9岁)、 青春期 (9岁、 10岁~18岁、 19岁)、 成年期 (19岁、 20

岁~64岁), 老年期 (65岁以上) 等五个阶段。 在这一段相当漫长的人生

旅途中, 人们都会经历这几个阶段。 每一个阶段中, 都有特定的体质特

点及发展规律。 体质工作者的任务, 就是认识这些特点和规律, 发现和

掌握各种影响体质发展的因素, 据此制定和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以达到增强体质、 促进健康的目的。 从这一角度出发可以认为, 用发展

的眼光看问题, 善于利用比较分析的手段发现存在的问题, 是体质学的

最基本研究方式。

体质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边缘学科。 体质学需要从遗传学、 优生

学获得大量养料, 跟体质人类学、 文化人类学、 人口学也密切相关, 同

生物学、 生理学、 医学、 卫生学等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跟体育的联系

更加密切。

2. 加强体质学的学科建设

时代要求加强体质学的研究。 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

时期, 培养和造就各类人才是关键, 而良好的体质是基础。 现代社会对

人的体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因此, 加强体质学的研究, 既是学科发展的

需要, 更是时代的要求。 为此, 一要加强体质学研究人才的培养。 一门

学科的发展离不开研究人才。 吸引其他学科的人才加入体质学研究队

234

Page 25: 第八章 国民体质的现状与检测系统

第 八 章

伍, 有助于稳定并进一步扩大体质学研究人才的数量和质量, 这是学科

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可通过吸纳多学科人员进入体质学研究生的行列,

培养高层次的人才, 提高研究人员的素质。 二要加强学术交流。 学术交

流是培养人才的必要手段, 也是强化学科建设的重要手段。 加强国内外

体质学学术交流, 通过国际学术会议可以捕捉新的学术信息, 提高我国

的体质学研究水平, 也可以扩大我国体质学术研究的影响。

2005年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方案

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和 《国民体质

监测工作规定》, 决定于2005年开展第二次全国国民体质监测工作。 为确

保本次监测工作的顺利实施, 并达到预期目的, 特制订本方案。

一 目的

充实并完善我国国民体质监测系统和数据库, 了解我国国民体质现状

和变化规律, 为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

会发展服务。

二 组织领导

(一) “全国国民体质监测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和协调本次国民体质

监测工作, 办公室设在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

(二) 教育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儿童青少年 (学生) 体质监测工作 (方

案另定)。

(三) 各省 (区、 市) 和承担国民体质监测任务地 (市) 应建立领导

机构, 负责组织实施本地区国民体质监测工作。

三 监测网络与任务

利用2000年国民体质监测工作中建立的监测网络开展本次国民体质监

测工作。 各地监测网络构成如有变化, 须上报国家体育总局批准。

(一) 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的任务

1.拟制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方案;

2.培训全国国民体质监测工作人员;

3.协助进行国民体质监测器材招标, 制作监测卡片、 手册和软件;

4.指导、 监督、 检查全国国民体质监测工作;

5.编印监测工作简报, 宣传、 指导开展监测工作;

6.收集、 整理、 保存监测工作音像资料;

235

Page 26: 第八章 国民体质的现状与检测系统

全 民 健 身 概 论

7. 验收、 汇总、 统计运算和研究分析国民体质监测数据, 向国家体育

总局报送监测结果;

8.完善和管理国家国民体质监测数据库及相关资料档案。

(二) 省 (区、 市) 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的任务

1.拟制本省 (区、 市) 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方案;

2.培训本省 (区、 市) 国民体质监测工作人员;

3.发放监测器材、 卡片、 手册和软件;

4.指导、 监督、 检查本省 (区、 市) 国民体质监测工作;

5.编印监测工作简报, 宣传、 指导开展监测工作;

6.收集、 整理、 保存监测工作音像资料;

7. 验收、 汇总本省 (区、 市) 国民体质监测数据, 并连同监测卡片报

送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

8. 研究分析本省 (区、 市) 国民体质监测数据, 向省 (区、 市) 体育

行政部门报送监测结果;

9.完善和管理本省 (区、 市) 国民体质监测数据库及相关资料档案。

(三) 地 (市) 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的任务

1.拟制本地 (市) 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方案;

2.培训本地 (市) 国民体质监测工作人员, 组建监测队, 开展监测工作;

3.宣传监测工作, 收集、 整理、 保存监测工作音像资料;

4. 检查、 验收、 汇总监测队送交的监测卡片, 完成数据录入并连同监

测卡片报送本省 (区、 市) 国民体质监测中心。

(四) 监测队必须具备的条件

1.每队至少拥有15名以上培训合格的检测员 (至少3名女性);

2.配备国家体育总局提供的体质监测器材;

3.必须有医务保障, 确保发生意外伤害事故时能够及时进行处理。

四 监测对象与抽样

(一) 监测对象

本次国民体质监测对象为3周岁至69周岁的中国国民, 分为幼儿 (3

岁~6岁)、 儿童青少年 (学生) (7岁~19岁)、 成年人 (20岁~59岁) 和老

年人 (60岁~69岁) 四个年龄段。

(二) 类别与样本量

1. 幼儿分为城镇幼儿、 农村幼儿两种人群, 按性别分为四类样本。 以

236

Page 27: 第八章 国民体质的现状与检测系统

第 八 章

每岁为一组, 四类样本共计16个年龄组。 每个省 (区、 市) 每一年龄组抽

样100人, 总样本量为1600人。

城镇幼儿是指父母拥有非农业户口, 本人生活在城市的幼儿;

农村幼儿是指父母拥有农业户口, 本人生活在农村的幼儿。

2. 成年人分为农民、 城镇体力劳动者和城镇非体力劳动者三种人群,

按性别分为六类样本。 以每5岁为一个年龄组 (20岁~24岁、 25岁~29岁、

30岁~34岁、 35岁~39岁、 40岁~44岁、 45岁~49岁、 50岁~54岁、 55岁~59

岁), 六类样本共计48个年龄组。 每个省 (区、 市) 每一年龄组抽样100

人, 总样本量为4800人。

农民是指拥有农业户口、 从事农业工作的人员;

城镇体力劳动者是指拥有非农业户口、 从事体力工作的人员;

城镇非体力劳动者是指拥有非农业户口、 从事脑力工作的人员。

3. 老年人分为城镇老年人、 农村老年人两种人群, 按性别分为四类样

本。 以每5岁为一个年龄组 (60岁~64岁、 65岁~69岁), 四类样本共计8个

年龄组。 每个省 (区、 市) 每一年龄组抽样100人, 总样本量为800人。

城镇老年人是指拥有非农业户口, 本人生活在城市的老年人;

农村老年人是指拥有农村户口, 本人生活在农村的老年人。

每个省 (区、 市) 幼儿、 成年人和老年人总样本量为7200人, 全国共

计223 200人。

(三) 抽样原则

本次监测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原则抽取监测对象。

五 监测内容

监测内容包括体质检测和问卷调查两部分。

六 监测经费

(一) 国家体育总局从本级体育彩票公益金中划拨专款用于实施本次

国民体质监测工作。

(二) 各省 (区、 市) 和承担国民体质监测任务的地 (市) 应从本级

体育彩票公益金中划拨专款用于实施本地区国民体质监测工作。

七 监测器材

本次监测工作使用由国家体育总局统一配发的体质监测器材。

八 工作步骤

(一) 准备阶段 (2004年1月至2005年3月)

237

Page 28: 第八章 国民体质的现状与检测系统

全 民 健 身 概 论

1.制订工作方案

(1) 2004年9月底前,国家体育总局会同有关部门下发 《2005年国民体

质监测工作方案》;

(2) 2004年12月底前, 各省 (区、 市) 制订并向国家国民体质监测

中心报送本省 (区、 市) 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方案 (包括组织领导、 监测网

络、 监测队队数及人数、 培训时间、 监测时间、 器材配备计划及到位时

间、 工作流程、 经费落实情况等详细内容)。

2.培训人员

(1) 2004年10月, 国家体育总局举办全国国民体质监测人员培训班;

(2) 2005年3月底前, 各省 (区、 市) 完成本省 (区、 市) 监测工作

人员的培训。

3.落实器材

(1) 2004年12月底前, 国家体育总局进行监测器材招标;

(2) 2005年2月底前, 国家体育总局将监测器材发放到各省 (区、 市);

(3) 2005年3月底前, 各省 (区、 市) 将监测器材全部配备到位。

4.制作、 发放监测卡片、 手册及软件

(1) 2004年9月底前, 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制作完成监测卡片、 手

册及软件;

(2) 2005年2月底前, 国家体育总局将监测卡片、 手册及软件发放到

各省 (区、 市)。

(二) 测试阶段 (2005年4月至9月)

1. 各省 (区、 市) 可根据本地区的气候等情况, 在此期间内自行确定

测试时间, 完成本省 (区、 市) 所承担的监测任务;

2. 国家体育总局根据各省 (区、 市) 的测试时间, 组织人员到测试现

场进行检查、 指导。

(三) 数据处理阶段 (2005年10月至2006年5月)

1. 2005年10月底前, 各省 (区、 市) 将汇总的数据连同监测卡片报送

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

2. 2006年5月底前, 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完成全国监测数据的检查

验收和统计, 并将结果报送国家体育总局和国家统计局。

(四) 总结阶段 (2006年6月至2007年12月)

1. 2006年6至10月, 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组织撰写、 出版 《2005年

238

Page 29: 第八章 国民体质的现状与检测系统

第 八 章

国民体质监测报告》;

2. 2006年8月底前, 各省 (区、 市) 向国家体育总局报送监测工作总结;

3. 2006年10月, 国家体育总局会同有关部门召开总结表彰暨监测结果

新闻发布会;

4. 2006年11月至2007年9月, 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组织撰写、 出版

《2005年国民体质研究报告》;

5. 2007年10月, 召开体质研究与健康促进论文报告会, 出版论文集。

九 工作要求

地方各级体育行政部门要与有关部门协调配合, 共同组织和开展好本

次国民体质监测工作:

(一) 高度重视国民体质监测工作, 加强领导, 认真制订工作方案,

周密组织实施, 按时保质保量完成监测任务;

(二) 加强宣传, 扩大监测工作影响, 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

(三) 积极筹措经费, 为监测工作提供保障;

(四) 为各级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开展工作创造条件, 使其充分发挥作用;

(五) 加强监控, 规范操作, 确保数据质量;

(六) 采取切实有效措施, 严防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七) 为抽样测试对象进行体质测定与健身指导服务。

2005年国民体质监测问卷调查内容

一 幼儿部分

1.出生时体重 千克

2.出生时身长 厘米

3.出生时胎龄:

①小于正常胎龄 (早产) ②正常胎龄 (足月) ③大于正常胎龄

(过期产)

4.出生后4个月内喂养方式:

①母乳喂养 ②人工喂养 ③混合喂养

5.平均每天睡眠时间(包括午睡):

①8小时以下 ②8小时~10小时 ③10小时以上

6.近一年感冒、 发烧的次数:

①无 ②1次~2次 ③3次~5次 ④6次及以上

239

Page 30: 第八章 国民体质的现状与检测系统

全 民 健 身 概 论

7.上幼儿园情况:

①未上 ②半日 ③全日 ④寄宿

8.参加何种兴趣、 特长班 (最多选三项):

①未参加 ②体育 ③文化课 ④棋类 ⑤音乐、 舞蹈 ⑥绘画、 书

法 ⑦其他

9.在家的看护人:

①父母 ②老人 ③保姆 ④其他

10.平均每天户外活动时间:

①30分钟以下 ②30分钟~1小时 ③1小时~2小时 ④2小时以上

11.平均每天看电视、 录像、 玩电脑游戏的时间:

①30分钟以下 ②30分钟~1小时 ③1小时~2小时 ④2小时~3小时

⑤3小时以上

12.幼儿园之外, 体育锻炼的主要项目 (最多选三项):

①游泳 ②球类 ③体操 ④滑冰、 轮滑 ⑤舞蹈 ⑥跳绳 ⑦武

术、 跆拳道 ⑧骑童车 ⑨其他

13.父亲出生日期____年____月____日

14.母亲出生日期____年____月____日

15.父亲身高____厘米

16.母亲身高____厘米

17.父亲体重____千克

18.母亲体重____千克

19.父亲受教育程度:

①未上过学 ②扫盲班 ③小学 ④初中 ⑤高中或中专 ⑥大专及以上

20.母亲受教育程度:

①未上过学 ②扫盲班 ③小学 ④初中 ⑤高中或中专 ⑥大专及以上

21.父亲职业:

①国家机关、 党群组织、 企业、 事业单位负责人 ②专业技术人员

③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 ④商业、 服务业人员 ⑤农、 林、 牧、 渔、 水利

业生产人员 ⑥生产、 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 ⑦军人 ⑧其他从

业人员

22.母亲职业:

①国家机关、 党群组织、 企业、 事业单位负责人 ②专业技术人员

240

Page 31: 第八章 国民体质的现状与检测系统

第 八 章

③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 ④商业、 服务业人员 ⑤农、 林、 牧、 渔、 水利

业生产人员 ⑥生产、 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 ⑦军人 ⑧其他从

业人员

23.父亲平均每周体育锻炼的次数:

①不锻炼 ②1次以下 ③1次~2次 ④3次~5次 ⑤5次以上

24.母亲平均每周体育锻炼的次数:

①不锻炼 ②1次以下 ③1次~2次 ④3次~5次 ⑤5次以上

二 成年人、 老年人部分

1.在此之前, 是否听说过 “体质测定”:

①是 ②否

2.在此之前, 是否参加过 “体质测定”:

①是 ②否

3.对 “体质测定” 的认识 (多项选择):

①无意义

②了解自己的体质状况

③认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④增长科学健身知识

4.受教育程度:

①未上过学 ②扫盲班 ③小学 ④初中 ⑤高中或中专 ⑥大专及以上

5.职业:

①国家机关、 党群组织、 企业、 事业单位负责人 ②专业技术人员

③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 ④商业、 服务业人员 ⑤农、 林、 牧、 渔、 水利

业生产人员 ⑥生产、 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 ⑦军人 ⑧其他从

业人员

6.平均每周工作时间:

①不工作 ②20小时以下 ③20小时~35小时 ④35小时~40小时

⑤40小时~50小时 ⑥50小时以上

7.平均每天睡眠时间 (包括午睡):

①6小时以下 ②6小时~9小时 ③9小时以上

8.睡眠质量:

①差 ②一般 ③好

9.日常交通中, 平均每天步行的时间 (只累计持续10分钟以上的步行):

241

Page 32: 第八章 国民体质的现状与检测系统

全 民 健 身 概 论

①30分钟以下 ②30分钟~60分钟 ③60分钟以上

10.平均每天坐姿活动的累计时间 (包括工作、 看电视、 乘车、 使用电

脑、 吃饭、 聊天等):

①3小时以下 ②3小时~6小时 ③6小时~9小时 ④9小时~12小时

⑤12小时以上

11.吸烟状况:

①从不吸烟 ②每天10支以下 ③每天10支~20支 ④每天20支以上

⑤戒烟2年以下 ⑥戒烟2年以上

12.烟龄:

①5年以下 ②5年~10年 ③10年~15年 ④15年以上

13.闲暇时间主要用于 (最多选三项):

①体育锻炼 ②玩棋牌 ③游玩 ④聚会 ⑤视听娱乐 ⑥做家务

⑦补充睡眠 ⑧其他

14.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 (最多选三项):

①防病治病 ②提高运动能力 ③减肥、 健美 ④减轻压力, 调节情

绪 ⑤社交 ⑥其他

15.体育锻炼的主要项目 (最多选三项):

①跑步 ②游泳 ③步行 ④球类 ⑤登山 ⑥自行车 ⑦健美、 力

量练习 ⑧健身操 (舞)、 秧歌 ⑨武术、 健身气功 ⑩其他

16.体育锻炼时的感觉:

①呼吸、 心跳变化不大 ②呼吸、 心跳略有加快, 微微出汗 ③呼吸

急促, 心跳明显加快, 出汗较多。

17.平均每周体育锻炼的次数:

①不锻炼 ②1次以下 ③1次~2次 ④3次~4次 ⑤5次及以上

18.平均每次体育锻炼的时间:

①30分钟以下 ②30分钟~60分钟 ③60分钟以上

19.坚持体育锻炼的时间:

①6个月以下 ②6个月~12个月 ③1年~3年 ④3年~5年 ⑤5年以上

20.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障碍 (最多选三项):

①没兴趣 ②惰性 ③身体很好, 不用参加 ④身体弱, 不宜参加

⑤体力工作多, 不必参加 ⑥缺乏时间 ⑦缺乏场地设施 ⑧缺乏指导

⑨缺乏组织 輥輮訛经济条件限制 輥輯訛怕受嘲笑 輥輰訛其他

242

Page 33: 第八章 国民体质的现状与检测系统

第 八 章

复习思考题

1. 试析影响国民体质的因素有哪些。

2. 简述体质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

3. 分析建立国民体质监测系统有什么意义。

4. 试析体育锻炼对国民体质有哪些影响。

5. 针对我国青少年体质的现状, 就如何增强青少年体质谈谈自己的

看法。

书书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12

34

54

64

789: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B

"

CD

EFG

HIJK

!

!

!

!

!

!

!

!

!

!

!

!

LM

NOPQ

RSTQ

0U1VW

)"

XYZ[

\]^_

`abcP

de

fe

gP

hij

!

k

"

)

l m n i o 0

!

p

"

qrsatN

uvwxy

!

!

!

!

!

!

!

!

!

!

!

!

!

!

!

!

!

!

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