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卷八 人物篇 本篇人物撰寫以歷史文獻可引徵對北投區有貢獻之人物,或是曾經居住過北 投區,且有重大貢獻之人。 第一章 鄉賢 郁永河 字滄浪,浙江仁和人,性好遠遊。清康熙 36 年(16972 月至 10 月在臺期 間所撰之《裨海紀遊》,對北投區之硫磺有極詳盡的描述。郁永河至大磺嘴(硫 磺谷)採硫之處,臺北市文獻委員會在此立碑記述史實。《裨海紀遊》一書除描 述清初臺灣社會概況外,也詳述平埔族之文化、社會、經濟概況,實為今研究 文化人類學之寶典。 鄭長 里籍不詳,鄭氏屯弁。永曆 35 年(1681)為防範清軍由雞籠登陸犯臺,鄭 克塽派左武衛將軍何祐戍雞籠、智武鎮李茂戍淡水,鄭長由八里坌溯淡水河,開 築甘豆門至唭哩岸(約今關渡至石牌一帶)通路,招佃闢田,在唭哩岸開闢荒埔, 從此淡水河兩岸平野,始有漢人蹤跡。 王錫祺 清康熙 50 年(1711)舉人,開墾唭哩岸一帶。雍正年間王錫棋與農民開鑿 七星墩圳,灌溉芝蘭荒埔,皆不收水租。乾隆 46 年(1781)王錫棋與耆老潘元 振等捐造唭哩岸石橋和柴橋,以利往來。 1 賴科 里籍不詳。清康熙中葉渡臺,為雞籠社番通事。康熙 34 年(1695)賴科招 撫後山崇爻九社而為官方所倚重,並取得贌社經營權。康熙 54 年(1715)賴科 1 陳培桂,《淡水廳志》,頁 6777261

卷八 人物篇 -  · 卷八 人物篇 本篇人物撰寫以歷史文獻可引徵對北投區有貢獻之人物,或是曾經居住過北 投區,且有重大貢獻之人。 第一章

  • Upload
    others

  • View
    7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卷八 人物篇 -  · 卷八 人物篇 本篇人物撰寫以歷史文獻可引徵對北投區有貢獻之人物,或是曾經居住過北 投區,且有重大貢獻之人。 第一章

  

卷八 人物篇

本篇人物撰寫以歷史文獻可引徵對北投區有貢獻之人物,或是曾經居住過北

投區,且有重大貢獻之人。

第一章 鄉賢

郁永河

字滄浪,浙江仁和人,性好遠遊。清康熙 36 年(1697)2 月至 10 月在臺期

間所撰之《裨海紀遊》,對北投區之硫磺有極詳盡的描述。郁永河至大磺嘴(硫

磺谷)採硫之處,臺北市文獻委員會在此立碑記述史實。《裨海紀遊》一書除描

述清初臺灣社會概況外,也詳述平埔族之文化、社會、經濟概況,實為今研究

文化人類學之寶典。

鄭長

里籍不詳,鄭氏屯弁。永曆 35 年(1681)為防範清軍由雞籠登陸犯臺,鄭

克塽派左武衛將軍何祐戍雞籠、智武鎮李茂戍淡水,鄭長由八里坌溯淡水河,開

築甘豆門至唭哩岸(約今關渡至石牌一帶)通路,招佃闢田,在唭哩岸開闢荒埔,

從此淡水河兩岸平野,始有漢人蹤跡。

王錫祺

清康熙 50 年(1711)舉人,開墾唭哩岸一帶。雍正年間王錫棋與農民開鑿

七星墩圳,灌溉芝蘭荒埔,皆不收水租。乾隆 46 年(1781)王錫棋與耆老潘元

振等捐造唭哩岸石橋和柴橋,以利往來。1

賴科

里籍不詳。清康熙中葉渡臺,為雞籠社番通事。康熙 34 年(1695)賴科招

撫後山崇爻九社而為官方所倚重,並取得贌社經營權。康熙 54 年(1715)賴科

                                                       1 陳培桂,《淡水廳志》,頁 67、77。

261

Page 2: 卷八 人物篇 -  · 卷八 人物篇 本篇人物撰寫以歷史文獻可引徵對北投區有貢獻之人物,或是曾經居住過北 投區,且有重大貢獻之人。 第一章

  

鳩集當地人士,醵資重建天妃廟(今關渡宮)。北投最早的墾契是 1713 年由鄭

珍、王謨、賴科、朱焜侯 4 人組成「陳和議」墾號,向官方墾請今北投、樹林和

桃園龜山坑仔口 3 處土地。賴科逝,乾隆 8 年(1743)其子賴維偕叔父賴伯謙來

臺清理遺產,決定以經營內北投庄為己業,2賴姓宗族繁衍至今仍是石牌一帶的

大家族。

潘永清(1820-1873)

字筱江,號定民,淡水唭哩岸庄人。清咸豐恩貢生,軍功議敘訓導,誥授奉

直大夫,陞分部員外部,遵例捐員外加 6 級。咸豐 9 年(1859)漳泉械鬥又起,

八芝蘭林街慘遭焚毀,潘永清力主遷往下樹林重建新街,後改稱「士林街」,寓

有「士子如林、文風鼎盛」之意。潘永清雖儒者出身,除規劃興建士林街外,也

曾與板橋林家合作在今大溪、關西等地從事造林、製腦、種茶、開墾等事業。咸

豐、同治年間,潘永清、潘盛清二兄弟在淡水、石門、三芝等地拓墾,並開鑿成

渠圳,灌溉石門、三芝等地。3道光 20 年(1840)潘永清在芝山巖建文昌祠,並

於此設「芝山文昌祠義塾」授課,潘永清同時也積極參與地方事務,不餘遺力。

周絹娘(1788-1846)

早年喪夫守節撫孤,侍奉翁姑至孝。其堅貞事蹟,1850 年經禮部職名閩浙

總督劉珂等題准建坊,牌坊於清咸豐 11 年(1861)完成。

陳懷(1699-1770)

嗄嘮別陳家開臺祖,曾任兵部史郎兼都察院御史,妄撫福建等地提督軍務。

清雍正 6 年(1728)從泉州府同安縣廈門攜長子倫涼渡臺,後定居於嗄嘮別。乾

隆 17 年(1752)以田價銀 408 兩向蕭春、蕭來、蕭純等平埔人購得關渡水田,

之後率子耕作將所餘再添購田產,範圍遍及現今之北投站至新北投站、北投國

小、王家廟、海風厝一帶,實為北投之開拓者。4

                                                       2 尹章義,〈臺灣北部拓墾初期「通事」所扮演之角色及其功能〉,《臺北文獻》直字 59、60 期

合刊(1982 年 6 月),頁 174-186。 3 卓克華,〈清代士林潘家之發展兼及北臺仕紳交往之網絡關係〉(上),《北縣文化》74 期(2002 年 10 月),頁 82-112。 4 陳自然主編,《祭祀公業陳懷來臺二百七十週年暨祖厝遷建紀念特刊》(臺北:祭祀公業陳懷 管理委員會,1997 年),頁 56、99。

262

Page 3: 卷八 人物篇 -  · 卷八 人物篇 本篇人物撰寫以歷史文獻可引徵對北投區有貢獻之人物,或是曾經居住過北 投區,且有重大貢獻之人。 第一章

  

陳振榮

清光緒 12 年(1886)生,字耀庭,晚年自號味道人,受業於清秀才張希袞,

之後棄儒從商,經營硫磺和建材業。日據時期曾任北投街協議員、臺北州州稅調

查委員等多項要職,且時為鄉人仗義執言,造福桑梓。戰後曾任北投鎮長、鎮民

代表、關渡宮管理委員會主席等要職,為地方服務。精於書道、詩詞,其生平樂

善好施,處事公正廉潔。子孫輩中,多人獲博、碩士、學士,被譽為「北投第一

家」。

林大春

關渡人,曾移居艋舺經營回漕運輸業,多年後致富後遷回關渡。為人仁明謙

和更是樂善好施,1897 年在大稻埕私設仁濟醫院救治貧民,其美德為世人所稱

頌。1909 年授佩紳章。

馬偕(Dr. George Leslie Mackay,1844-1901)

加拿大人。封立牧師後,1872 年初抵滬尾,後即開始長達 29 年的宣教生涯。

馬偕終其一生在臺從事傳教、醫療、教育等工作,更將西方文明引入臺灣社會,

貢獻良多。51876 年馬偕於番仔厝建立磚造小禮拜堂「北投禮拜堂」,是首位將西

方文明帶入北投之人,而當時信教者多為平埔族人,可說改變了部分北投社人之

文化生態。

第二章 政界

曾曰瑛

江西南昌人,清乾隆 6 年(1741)任福建興化府通判,乾隆 10 年(1745)2

月出任淡水同知,乾隆 13 年離臺至福建出任汀州知府。6清雍正、乾隆初,漳州

                                                       5 林晚生譯,馬偕原著,《福爾摩沙紀事︰馬偕臺灣回憶錄》(臺北︰前衛出版社,2007 年),

封面底。 6 湯熙勇,〈臺北石牌番漢分界碑〉,《歷史月刊》142 期,頁 26-27;湯熙勇,〈臺北石牌番漢分 界碑勒石時間之商榷︰兼論臺灣北部現存最早之古碑及其價值〉,《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2 卷 1 期,頁 88。

263

Page 4: 卷八 人物篇 -  · 卷八 人物篇 本篇人物撰寫以歷史文獻可引徵對北投區有貢獻之人物,或是曾經居住過北 投區,且有重大貢獻之人。 第一章

  

人來石牌庄開闢,與平埔族人因土地問題時起爭端,乾隆 10-13 年時任淡水同知

之曾曰瑛督同土官,於埔漢交界處勒碑曉諭,以絕埔漢爭域。

周碧

1882 年出生於臺北州新莊郡鷺洲庄。1913 年創立臺灣興業株式會社並任常

務董事,1917 年任基隆炭礦株式會社董事。1920 年任臺陽礦業株式會社監察、

海山炭礦株式會社任取締役社長,為臺灣礦業界重要人物,7後又任北投初中校

長等職,且爭取平溪鐵路興建、發起興建北投公園,並捐資成立北投消防隊和修

建自來水道等,對地方建設貢獻卓著。

井村大吉

1913 年,時任臺北廳長的井村大吉改建瀧湯浴場為北投溫泉公共浴場,並

計畫將公共浴湯附近整建為臺灣最具規模的北投公園,為現今北投之繁盛奠下根

基。81923 年為迎接皇太子來臺,增建北投溫泉公共浴場。昭和 9 年(1934)臺

北州與北投地方人士在北投公園內,樹立井村大吉的胸像,表彰其對北投溫泉的

貢獻,可惜現已遺失。

桐村純一

桐村純一任職北投庄長期間,北投庄準備成立國立公園,桐村獻身庄政展現

企劃才幹,革新北投庄,使北投成為著名之遊覽地,功績秉勳。又擔任臺灣製莚

株式會社組織專務董事,助該企業渡過許多難關,可說是臺灣產業開發史上不可

或缺之人物,也是典型的實業家。9

第三章 商界

平田源吾(1845-1919)

日本豐前中津奧平藩人。1855 年至大阪礦山工作,後至長州櫻鄉的銅山進

                                                       7 內藤素生,《南国と人士》(臺北:臺灣人物社,1922 年),頁 71。 8 田中均,《北投溫泉の栞》(臺北:七星郡北投庄役場,1929 年),頁 31。 9 林進發,《臺灣官紳年鑑》(臺北:民眾公論社,1932 年),頁 131-132。

264

Page 5: 卷八 人物篇 -  · 卷八 人物篇 本篇人物撰寫以歷史文獻可引徵對北投區有貢獻之人物,或是曾經居住過北 投區,且有重大貢獻之人。 第一章

  

行礦業研究。明治 28 年(1895)來臺後原欲進行挖採金礦,遭總督府拒絕。此

時腳傷舊疾復發的平田源吾到臺北就診時,無意間聽聞大屯山麓有溫泉,歷經艱

辛後找到北投溫泉溪,經溫泉療浴後痊癒。1896 年開設「天狗庵」旅館,是北

投溫泉旅館溫泉旅館之濫觴,也是溫泉被導入商業用途之始。他積極參與北投溫

泉有關的公共事務,推動北投溫泉事業的發展,著有《北投溫泉誌》一書。

松本龜太郎

1896 年任職臺北軍政廳財務課長,並到北投開設松濤園旅館與北投俱樂

部。1911 年松本龜太郎在新北投築窯設廠,聘請京都陶工,生產地質精緻、富

「京燒」風味的花瓶、茶杯、酒杯等器皿之「北投燒」。10在當時幾乎所有日本

的旅遊書籍,均將北投燒列為北投第一號名產。11

木曾留吉

1866 年 6 月 27 日東京市日本橋區松島町出生,1895 年與礦業界巨擘木村久

太郎到臺灣。在木村扶持下,1911 年至基隆戮力經營炭礦業後致富。1919 年任

蓬萊自動車株式會社監察人,未幾買下該會社成立「北投自動車株式會社」,為

專事臺北至北投間之交通機構,並致力於北投的開發。1920 年遴選為北投庄協

議會員。12

許德定

1882 年 10 月 5 日生。1912 年開始從事草鞋、榻榻米蓆面鞋製造業。許君除

想振興北投庄的工業發展外,也提供婦女們就業機會,與救濟失業者。1922 年

組織和漢文研習會,讓工廠內的女工們可邊工作邊學習。1926 年任北投庄同風

會北投戶主會副會長,1928 年任北投庄協議會員。1907 年臺北州聯合同風會表

彰其普及國語功績顯著,1931 年臺灣教育會長也表彰其普及國語有功。13

                                                       10 北投溫泉博物館「穿越北投 400 年北投風情全記錄」手冊。 11「70 年前的臺灣八景十二勝票選活動趣述【北投之最】」,臺北市文化局文化新聞,2008 年 8

月 28 日。 12 內藤素生,《南国と人士》,頁 68。 13 林進發,《臺灣官紳年鑑》,頁 62。

265

Page 6: 卷八 人物篇 -  · 卷八 人物篇 本篇人物撰寫以歷史文獻可引徵對北投區有貢獻之人物,或是曾經居住過北 投區,且有重大貢獻之人。 第一章

  

李築碑(里原榮壽)

1896 年 9 月 27 日出生於臺北市中崙,公學校畢業後服務於鈴木商店臺北支

店,勤讀十數年後獨自經營雜貨商運輸業。1923 年購買北投溫泉之新薈芳旅館

經營,1935 年臺灣博覽會之際增設草山旅館。喜好書畫、登山、旅行、園藝。14

李天賜

1912年 4月 26日出生於基隆郡金山庄,1932年擔任臺北州產業技術員,1934

年就任基隆市役所勸業課畜產係長,是年也任基隆市中央卸市場株式會社創立委

員長,1935 年就任基隆市中央卸市場株式會社之取締役社長,1937 年於基隆市

創設食料什貨商德源商會,是年創設德勝商行(食料品卸商)。1938 年辭基隆

市中央卸市場株式會社社長與取締役之職位,1939 年創立東邦產業株式會社並

任取締役社長。1940 年創立東邦ブライニウム株式會社,並就任取締役社長,

1941 年轉任專務取締役。喜好馬術,設籍北投街。15

第四章 教育界

黃敬

字景寅,關渡庄人,學者尊稱關渡先生。清咸豐 4 年(1854)舉歲貢生,授

福清縣學教諭,因母親年邁辭任,假關渡宮為社墊,北臺文學因而日漸興盛。與

士林曹敬,人稱為「二敬」。黃敬精研易學,著有《易經理解》、《易經義類存

稿》、《易經總類》、《古今占法》、《觀潮齋詩》等大量易學著作。16

鄭捷化(1837-1915)

北投庄人,私塾教師,明治 30 年(1897)任庄長,1900 年日政府授紳章。

賴國泰

清道光 24 年(1844)生,卒年待考,石牌庄人,同治 13 年(1874)舉秀才,

                                                       14 興南新聞社,《臺灣人士鑑》(臺北︰興南新聞社,1943 年),頁 413。 15 興南新聞社,《臺灣人士鑑》,頁 439。 16 盛清沂總纂,《臺北縣志卷 27 人物志》(臺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83 年),頁 5156-5157。

266

Page 7: 卷八 人物篇 -  · 卷八 人物篇 本篇人物撰寫以歷史文獻可引徵對北投區有貢獻之人物,或是曾經居住過北 投區,且有重大貢獻之人。 第一章

  

後設私塾教學作育英才,明治 30 年(1897)日政府授紳章。

朱鳳(1846-1918)

石牌庄人,明治 30 年(1897)任國語學校第一附屬學校臨時雇員,次年正

式雇用,1907 年任第二附屬學校教務顧問。因從事臺灣教育 15 年以上勤勞有功,

因而榮獲勳章。其一生教導學生、誨人不倦,並培育公學校臺灣人女教師,對臺

灣女子教育貢獻良多、功績卓著。

磯永吉

1886 年 11 月 23 日出生於日本廣島縣深安郡福山町。1914-1919 年任總督府

農事試驗場技師,1921--1925 年任中央研究所技師農業部種藝科長,1926-1928

年擔任臺北帝國大學副教授兼中央研究所技師與總督府技師,1930 年任臺北帝

國大學教授。171921 年磯永吉移植日本種稻米試種成功並改良,1923 年竹子湖

設置蓬萊米原種田,培育優良種原分配給各地農民種植,1926 年正式命名「蓬

萊米」。

岡本要八郎(1876-1960)

出生於日本愛知縣三河國士族家。1899 年來臺,任教於第一附屬學校,後

又任總督府編修官,參與國民教育方針計畫與從事國民讀本之編纂。岡本氏在臺

期間常利用公餘閒暇研究礦物,1905 年在北投溪發現「北投石」(Hokutolite),

1913 年正式命名為「北投石」,是唯一以臺灣地名命名之礦石。1908 年任總督府

礦物質課術員、兼任博物館管理,期間岡本氏成立礦物室,且捐出自己收集的

300 種礦物標本,實為臺灣礦物採集之創始人,182005 年教育部追贈岡本要八郎

「文化教育獎」。

第五章 藝師

陳冠華(1912-1999)

                                                       17 唐澤信夫,《臺灣紳士名鑑》(臺北:新高新報社,1937 年),頁 9。 18 杜聰明,〈介紹岡本要八郎老師〉,《生活環境博物園雜誌》2 期(1999 年 6 月),頁 17-18。

267

Page 8: 卷八 人物篇 -  · 卷八 人物篇 本篇人物撰寫以歷史文獻可引徵對北投區有貢獻之人物,或是曾經居住過北 投區,且有重大貢獻之人。 第一章

  

原名陳水柳,人稱「魚鰍先」。自幼在北投「清樂社」學習弦管樂器,1930

年在淡水「賽樂天」歌仔戲班擔任樂師,1933 年到九份「昇平社」戲班拜杜蚶

為師,創作許多民謠及歌仔戲新調,曾任職「正聲天馬廣播劇團」、「臺視歌仔戲

劇團」,榮獲 1985 年「教育部民族藝術薪傳獎—傳統音樂及說唱類」獎項。19

 

 

                                                       19 林茂賢,《歌仔戲表演型態研究》(臺北:前衛出版社,2006 年),頁 168-169。

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