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ick here to load reader

中 華 神 學 院 - edzxup.edzx.net/doc/2014/11/28/da23b6a3d00cceaee770e76d5dd... · Web view許多公司均有宣傳「以工廠為家」或「以公司為家」的觀念,目的是要使員工對公司或工廠有認同感、有向心力、進行激發團隊精神,勤奮工作。如果視員工為家庭的一份子,就讓他們對公司關心,表達意見,甚至參與決策的機會

  • Upload
    others

  • View
    0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中 華 神 學 院

講 義

CHURCH MANAGEMENT AND ADMINISTRATION

文 牧 編寫

1998

© 2001年 版權歸作者所有

教會行政管理學講義

編寫:文 牧

日期:1998

學分:3

課 程 內 容

目的:探討管理學的原則,研究行政管理在教會聖工中扮演的角色;特別介紹現代品質管理的理念和應用。探討不同堂會的組織和行政模式。盼望學員修畢此科目後,將能夠為所屬堂會設計一套行政模式。

導論:做個屬靈的領導者

   屬靈領袖自我測驗表

I.管 理 學 原 理

  一. 傳統管理學:組識、計劃、領導/執行、評鑑

  二. 認識品質管理系統(ISO9000)和全面品質管理(TQM)

三. 從聖經看教會管理

四. 如何克服在教會中執行現代管理學的困難

II.組 織 與 策 略 計 劃

 一. 教會事工環境和組織結構

  二. 教會目標與策略計劃

  三. 財政預算案

  四. 研究與發展部門:提升和發展

III.事 工 行 政 執 行

  一. 教會辦公室(文書和文件)及牧師辦公室

二. 開會和決策法

  三. 財務管理:收支報表和核數

四. 擬定事工行事表

  五. 印刷和宣傳:週刊、宣傳海報、手冊傳單

六. 教會產業管理

七. 電腦與行政管理

IV.人 力 資 源 管 理

  一. 教會人力資源管理

  二. 教會事工崗位和人力分析

  三. 工作委派和職務說明

  四. 薪金及聘請制度設定

  五. 牧師的工作:計劃、時間管理、記錄、報告

  六. 教會人事衝突和解決     

  七. 隊工、小組、品質圈

V.檢 討 (評鑑)

  一. 評鑑

二. 編寫工作報告

  三. 各類事工檢討表

VI.未 來 管 理 及 發 展

  一. 科技運用:電腦及各類工具

二. 牧師的發展和進修

三. 如何編寫品質管理手冊

  四. 如何推動品質管理 ( 5S:通往全面品質之道

功課: 一. 考試作業 100%

前 言

歡迎各位來參加本學院所開辦的「教會行政管理學」(Church Management & Administration)。這課程內容有以下的特性:

一. 管理與牧會經驗並行的資料

在討論行政管理時,不忘記我們的目的是要把所學應用於教會行政和事工上,因此討論必須針對現今教會的需要。課程中許多的技巧和資料皆曾在一些教會中應用和實行。盼望學生完成此課程後手上可以得著一套實用的教會管理資料。

二. 注重品質的管理學

或者你過去曾經學習一些教會行政管理法,但是這課程卻注重現代管理學的品質管理。在這課程中,傳統的管理學並沒有因此被丟棄或被品質管理取代,而是藉著品質管理來鞏固傳統的管理,使現在教會的行政更趨完整。多年來許多擁有品質管理知識的專業信徒呼籲教會應該納入品質管理進入傳統的管理架構皆沒有得正面的回應,盼望這課程可作為一個開始。

三. 易學及實用的管理學

每一章皆有指導學生如何按部就班的去實行。也提供許多應用資料。我也細心把許多深奧和複雜理論不作呈堂討論。教會的管理環境並沒有商業那麼複雜,相信這課程的內容足夠為學生打下一個穩固的基礎,以備他日牧會使用。

四. 管理學與聖經神學並行

教會行政管理學必須以聖經及神學作為基礎,當我們在上面建造時不會離開屬靈(sacred)的原則而把過多世俗(secular)的價值觀納入。我知道今日教會在談論管理學時常發生屬靈與俗世二分化的問題和爭執,盼望這課程可以給我們指出一條出路。

我必須提醒大家,不要因為你學會了這些管理技巧後就要立刻帶回去應用於教會或改革教會現有的行政系統。你必須有“智慧”和“耐心”地把所學按著需要及情況應用在教會的事工。

文 牧

    

(1998年)

導論:

做 個 屬 靈 的 領 導 者

  教會是一個有生命的組織(an organism and an organisation)。在這“有機體”內,它如一個生命,時刻進行著活動和扮演著它生命的功能(functions)。它也是神在地上為衪子民所設立的家,由聖靈來帶領其生命力而活動,因此是個屬靈的家。這些特性說明教會有別於世界的組織或是企業公司,因此它的領導者必須是一位“屬靈的領袖”,這位領袖必須具備以下的條件:

一.一 位 被 聖 靈 充 滿 的 人

  被聖靈充滿或是做一位屬靈人是教會行政管理者的首要條件,因為教會裡大小事工都是屬靈的事工,也必須按著聖靈的指引來辦事。查考使徒行傳中一班使徒的辦事情況,他們能成功地帶領各種聖工皆因為各領導者被聖靈充滿,比如馬可樓上的120人(徒2:4)、彼得(徒4:8)、司提反(徒6:3,5;7:55)、保羅(徒9:17;13:9)、巴拿巴(徒11:24)等等。對今日教會來說,以下指引可以幫助一位領導者按部就班去追求被聖靈充滿:

1. 一個重生的基督徒:重生的人曾經經歷過被聖靈充滿的經驗。這經歷使他時常認識到主的靈在其生命中的能力,幫助他認識並親近神,願意傳說福音,按著聖經的教導來行事,具有力量去改變不好的性格來迎接新生命。這種被聖靈充滿的經歷必須時常在領導者的生命裡出現,不只是讓會眾看得見,他在作計劃或作決定或是解決問題和危機時讓人感受到他是一位尋求聖靈指引的帶領者。

2. 順服聖經的話語:聖經中含有許多基本的辦事原則和方法,在教會裡辦事和作決定時常要按著這些聖經的教導來行事。熟悉這些辦事原則,並願意順服於這些原則之下來辦事是做為屬靈領袖的必要條件。

3. 常常讀經禱告:許多時候聖靈是藉著靈修(讀經禱告)時充滿一個人。聖靈也藉著聖經的話語指示人行事,也常在禱告和默想中指示人。一個教會領袖必定每天有固定的安靜和靈修時間,也藉著這時刻去支取從聖靈而來的力量。一個好領袖是很容易被四周圍的人感受到他/她從聖靈處支取滔滔不絕的工作能力的人。屬靈領袖的氣質必會被周圍的人感受出來。

4. 接納教會共同的意見:聖靈在教會裡的工作不只是運行在一兩個人身上,也運行在許多弟兄姐妹身上,讓大家對某件事工或抉擇有共同的看見。一個屬靈領袖更加要細心去觀察從教會共同而來的印証。願意謙卑及以開放的態度去向其他弟兄姐妹詢問,並讓眾信徒一起參與禱告抉擇是屬靈領袖的態度。

二.一 位 認 識 和 熟 悉 聖 經 的 人

  聖經中有無窮指教信徒行事為人的教導。不熟悉聖經的人才會說聖經沒有教會管理學的原則。我們看見許多屬靈的教會領袖時常應用聖經的指導有效地管理教會。他們熟悉聖經並從聖經中吸取管理原則應用在某件事工及抉擇上。有以下的步驟幫助一位領袖熟悉聖經:

1. 常讀聖經:不只每天讀聖經,也常參加查經班或研經會。讀經也應是全面性的,而不是專注重聖經的新約或是舊約或是某些書卷。

2. 個人研經:教會領袖更必須建立各自研經的操練。常購買一些解經書籍作個人研經功課。除了研經,培養閱讀屬靈書籍和教會雜誌的習慣。作為教會領袖,有句話說:「再窮的時候,也要花錢買書;再忙的時候,也要抽空讀書」。保羅在忙碌輾轉的佈道行程中也不忘注重書本(提後4:13)。

三.做 一 位 神 的 僕 人

 教會的領導者必須培養一個寬大磊落的形像,富有同情心,瞭解別人的需要和困難因此使人容易信任你、親近你。以下是學習的方法:

1. 願意謙卑自己:一個謙卑的人是一位願意聽取別人評語、常檢討自己、改變自己的人。如果你過去是一位性格強烈、過於自信的人,請你在這方面下功夫,常常安靜自己作自我檢討,然後求主給你力量來改變自己。

2. 願意作一位僕人:願意服事別人不只是靈命的外在行為,也是屬靈領袖的表現。一位願意服事別人的領導者才會令人敬佩,也容易令人親近。主耶穌基督在世上就是服事人的領袖(可10:45;路22:27)。在舊約裡有一件這樣的事情,羅波安問年長的大臣應怎樣領導百姓,他們回答說:「現在王若服事這民和僕人,用好話回答他們,他們就永遠作王的僕人。」(王上12:7) 當然,願意作神的僕人,也是一位心胸寬大、謙卑隨和、深得民心的人。

3. 一位聖潔公正的人:領袖的道德行為必須聖潔,不管是在服裝、言行、錢財、異性的事情上,都要謹守聖潔的教導,不可被人指責或引人跌倒。對人對事也必須公正,不可因私偏公,附炎就魏的人。更要時時警愓,不要跌落試探中。

四.一 位 追 求 卓 越 的 人

  一位領導者必須時時發展自己,繼續追求卓越。今日的學問和技巧日新月異,教會的需求越來越高,牧養的技巧越來越講究,管理學也隨著社會的變遷而改變,因此作為一位領導者必須勤奮地充實自己,迎接時代需求。以下是追求卓越的方法:

1. 多讀書:教會領袖必須是一位常讀經研究的人。這是千真萬切的事,不但如此,也必須常看其他書籍雜誌,對時代社會、教會時勢均有認識。

2. 多見識:多參加一些講座研討會,去認識一些先進的行政管理工具,接受訓練。盼望能把許多好的見識帶給教會。常出外參觀不同的教會和展覽會都會幫助一個人增廣見識。

3. 追求卓越的心態:為主盡力在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五.一 位 守 紀 律 的 人

  領袖的生活必須要有紀律,為了有效力的工作。有兩個基本的方法:

1. 作計劃:為每一年度制定計劃和目標。a. 為每一年定下一個/數個工作的主題,b. 為一年的計劃定下基本執行原則。

2. 制定時間表:a. 為一年先編下主要的日期和事工。b. 為每個星期作時間表。(你可要開始學習每天使用日記簿(Management Diary)/電子組織器(Organizer)。我深信,只要常為這些計劃和時間表作檢討,到年尾時,你必見到神的恩典:「從歲首至年終他都看顧帶領」(申11:12)。

  要小心不要把自己轄制於時間內來行事,計劃和時間表只是一個路標提醒你的工作秩序。

六.一 位 願 付 代 價 的 人

  領袖為了取得更大更好的成就,將付出的代價也必然越高。過去教會裡許多輝煌成績的事工,皆有價目在其上。以下是一些代價項目:

1. 忍受孤獨:孤獨(alone)並不像孤單(lonely)缺乏朋友,孤獨是必須沉靜地執行神的旨意及獨自面對事情的結果。這種滋味無可言諭,只有讓領袖獨自品嘗。另外,為了必須走在他人前頭,也必須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勞苦代價。有時為了要解決人事問題而被夾在兩者之間,許多時候要孤獨地作抉擇,有時失敗了無人原諒,甚至有時被陷害而被千夫所指,有時面臨大難無人可訴...還有許多孤獨的代價你可以從當今教會一些屬靈長輩們身上得知曉。

2. 接受批評:很難找到一個領袖是所有人都附和的。不管你怎樣做都會有人反對和批評。被批評當然是很難受。這是代價之一。

3. 守紀律克己:領袖必須是一位有紀律的人。每天很嚴緊地按著時間表來行事並不是一件易事,因為人有軟弱,常有許多藉口推遲,但是作為一位領袖必定要時常自己激勵自己。領袖要與別人不同,要常常「束起腰帶」(打起精神)來辦事。

4. 願意接受不好的成績:不是每個事工都可得到最好的成績。有太多的因素導致事工的成績被打折扣。可能不是出於你自己,可是作為領袖就要接受並承擔這最後的成績。

5. 作出不愉快的決定:為了整體的利益,有時做出的決定會使某些人受損。領袖不得不承受這代價。

  每個領袖必須先付代價,耶穌也親自面對最後的代價說:「我所喝的杯,你們能喝嗎?」(可10:38)

七.一 位 願 意 應 用 行 政 管 理 學 的 人

  這是一個新觀念,不容易被教會立時接納。教會中還有許多年長的信徒認為行政管理學是世俗的東西,教會的事工只要隨“聖靈”的自然帶領來進行就夠了。不過,一般上信徒皆能夠均接受管理學。當然,最重要及具說服力的因素還是看到教會使用管理學時信徒得到建立和造就。這個課程就是要教導我們如何使用行政管理學的技巧,以便應用在教會的事工上,達到榮神益人,信徒得到造就的目標。

結論:教會行政管理是神在當代教會所置放的一個恩賜。盼望大家努力的去祈求和發掘。求主帶領你成為一位當代教會的屬靈領袖。

屬靈領袖特質自我評價表

這個表格問卷可以幫助你對自己的領導能力作概略性的評估:

註:請細心誠實地進行回答。

請你回答下面的問題:- (答案在頁底)

經 時 偶 甚 從

常 常 而 少 不

□ □ □ □ □ 1. 我最有可能成為團體的發言人。

□ □ □ □ □ 2. 我會鼓勵拼命工作。

□ □ □ □ □ 3. 我會讓團體成員在他們的工作崗位上有完全的自由。

□ □ □ □ □ 4. 我會鼓勵使用統一的工作程序。

□ □ □ □ □ 5. 我會在與同工意見不合時控制自己的情緒。

□ □ □ □ □ 6. 我會時常去認識別人的性格和情緒。

□ □ □ □ □ 7. 我會允許團體的成員在解決問題時運用他們自己的判斷。

□ □ □ □ □ 8. 我會強調我們要領先與我們競爭的團體。

□ □ □ □ □ 9. 我會以團體代表人自居來發言。

□ □ □ □ □ 10. 我會逼使團體的成員更加努力。

□ □ □ □ □ 11. 我會在失敗時自我激勵自己,很快又再振作起來。

□ □ □ □ □ 12. 我會主動地與別人交談。

□ □ □ □ □ 13. 我會在團體試驗自己的觀念。

□ □ □ □ □ 14. 我會讓團體的成員用他們認為最好的方式做事。

□ □ □ □ □ 15. 我會為升遷而努力工作。

□ □ □ □ □ 16. 我會容忍事情的延遲和不確實。

□ □ □ □ □ 17. 如果有人來訪問,我會代表團體說話。

□ □ □ □ □ 18. 我會保持在相當快的速率下進行工作。

□ □ □ □ □ 19. 我會理智地思考人事間的爭執問題。

□ □ □ □ □ 20. 我會獨立地自我計劃工作程序。

□ □ □ □ □ 21. 我會放手讓團體成員自己去處理。

□ □ □ □ □ 22. 團體裡發生了衝突時我會出面處理。

□ □ □ □ □ 23. 我會因處理瑣碎的事而忙得不可開交。

□ □ □ □ □ 24. 在外面開會時我會代表團體。

□ □ □ □ □ 25. 我會勉強答應團體中成員任何行動的自由。

□ □ □ □ □ 26. 我會在困難的工作環境中堅持工作下去。

□ □ □ □ □ 27. 我會盡量去和每一個人作朋友。

□ □ □ □ □ 28. 我會決定應該做什麼以及應該如何完成。

□ □ □ □ □ 29. 我會催促增加工作效率。

□ □ □ □ □ 30. 我會把自己能夠擁有的權柄授與一些團體的成員。

□ □ □ □ □ 31. 事情的發生經常如同我所預料。

□ □ □ □ □ 32. 我可以讓團體的成員擁有高度的主動性。

□ □ □ □ □ 33. 我會分配特定的工作給團體的成員。

□ □ □ □ □ 34. 我不會忽略和每一位同工時常交談。

□ □ □ □ □ 35. 我願意改變現狀。

□ □ □ □ □ 36. 我會要求團體的成員更加努力工作。

□ □ □ □ □ 37. 我會信任團體的成員讓他們運用良好的判斷。

□ □ □ □ □ 38. 我會安排完成工作的程序。

□ □ □ □ □ 39. 我會拒絕解釋自己的行動。

□ □ □ □ □ 40. 既使在壓力中我也會去感受別人的歡笑。

□ □ □ □ □ 41. 我會關心別人的軟弱和病痛。

□ □ □ □ □ 42. 我會說服別人讓他們相信我的觀念對他們是有好處的。

□ □ □ □ □ 43. 我會允許團體依他們自己的步調進行。

□ □ □ □ □ 44. 我會力促團體打破過去的記錄。

□ □ □ □ □ 45. 我會不與團體協商便採取行動。

□ □ □ □ □ 46. 我會要求團體的成員按照標準規定做事。

□ □ □ □ □ 47. 我會為每一日的工作開始時先查看當日的工作程序。

□ □ □ □ □ 48. 我會要求自己及工作者更好的表現。

□ □ □ □ □ 49. 我會要求每個工作者是重生的基督徒。

□ □ □ □ □ 50. 我會記得在每個開會前禱告。

□ □ □ □ □ 51. 我會為每個新計劃或問題尋找聖經的教導。

□ □ □ □ □ 52. 我可以接納團體成員共同的看見, 即使這看見與我的看見相違。

□ □ □ □ □ 53. 我會要求每個工作成員作個人研經功課。

□ □ □ □ □ 54. 我會親自動手協助在會前排桌椅。

□ □ □ □ □ 55. 我會準時出席任何開會。

□ □ □ □ □ 56. 我會堅守清潔端莊的外表打扮。

□ □ □ □ □ 57. 我對錢財及異性堅持保持絕對不污染原則。

□ □ □ □ □ 58. 我會要求自己多讀書多學習。

□ □ □ □ □ 59. 我願意為每個成就付出代價。

□ □ □ □ □ 60. 我會允許失敗並承擔失敗的後果。

□ □ □ □ □ 61. 我會力促團體檢討每一個工作計劃。

□ □ □ □ □ 62. 我會計劃安排每個團體成員都參與工作。

-------------------------

評分: 經常 = 5 分

    時常 = 4 分

    偶而 = 3 分

    甚少 = 2 分

    從不 = 1 分

計分 250 分 及 以上 = 好領袖

    200 - 249 分 = 可以當領袖

    200 分 及 以下 = 必須改變自己才可當領袖

I.管理學原理

一.傳統管理學

  傳統的管理理論有四大重點:就是通過計劃(planning),組織(organising),領導(leading, 或執行),及控制(controlling)以最高效益達成公司目標。這四項管理學的功能幾乎可以在所有的公司內找到:

1.計劃:計劃和未來有莫大的關係。從公司的層面來說,釐定公司未來的方向及考慮怎樣運用資源達成公司的目標,便是計劃的意義。可見管理必須高瞻遠矚,具有通透未來的眼光,才能制定良好的計劃。現今世界急速改變,如果一間公司無法在這種情況下訂出應變計劃,很容易便會失敗。

2.組織:有了計劃以後,便要將機構組織起來,以便達到計劃的目標。組織是指為公司建立適當的架構,將各部門的工作範圍劃分適當,以及適當地調配機構內的人力和物質資源。

3.領導:領導是指影響、指導和激勵下屬,使下屬的才能得以發揮,從而促進機構的業務。

4.控制:控制是指管理人員對組織內各成員的表現所作出的監察,其目的是要確保各員工都朝著既定的目標前進和發展,以及盡早把錯誤改正過來。很多機構都以檢討和調查作為控制的手段。

  在這基本的管理功能之外,並不可忽略管理人員這要素。管理人員是指對機構下屬或資源負有責任的人員。一間機構的僱員略可分為兩大類:操作人員和管理人員。前者只需履行所指派的工作而無須負起任何指示和監督的責任,後者則需要對其他員工作出指示及監督。

  管理人員日常履行多項不同但卻有密切關連的工作:人際關係性、資料性、決策性。

掌握和適當的按排以上的管理要素就是管理技巧。

-----------------------

               | 管理功能 |

               | .計劃 |

 -----------------------      | .組織 |

| 管理人員技巧 |      | .領導 |

 |        |      | .控制  |

 | .實務    | -履行-> |     | -實踐-> 機構目標

 | .人事    |      | 工作領域 |

 | .理念    |       | .人際關係性 |

 -----------------------       | .資料性 |

                | .決策性 |

| |

-----------------------

二.品質管理系統(ISO9000)

  品質管理受到全球性的重視,是近十數年的事。70代開始,西方先進國家為了應付日本產品的挑戰,紛紛開展對日本品質管理的研究,同時檢討他們自己的制度。

  綜合了西方和日本的經驗,我們可把品質管理的發展歸納為5個階段,這些階段正好說明了品質管理的理論:

  (1)品質控制(Quality Control);

  (2)品質保證(Quality Assurance);

  (3)全面品質保證(Total Quality Assurance);

  (4)全員品質保證(Quality Assurance);

  (5)全面品質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品質控制(QC)

  品質控制是品質管理發展過程中最早出現的概念。它的主要內容就是檢驗製成品是否合既定的規格(according to the standard)。包含三個主要部分:

  (1)訂立標準-預先決定規格標準及檢定方法和程序;

  (2)對照符合程度-把成品與原定標準對照,檢視符合程度;

  (3)補救行動-決定重做,修補或報廢。

  這是最基本的步驟,今天的工廠或製成品買家為了控制品質而聘有許多品質控制員(QC, Quality Controller )在未交貨/收貨前檢驗產品的品質。這比傳統的管理更勝一籌,不必等事情完結後才來作鑑定(Evaluation)的工作。

這可算是最初型的品質管理觀念。今天許多公司雖然不像工廠品質控制員,但是卻有一些高級人員或是監督員監察屬下的工作水準。教會或教會機構也常編定一些有經驗的職員來監督各事工的過程,以保所呈交出來的工作是符合要求/品質的;或是由主任牧師帶領傳道人的工作,或是由導師監督職員會的事奉等等。

品質保證(QA)

  品質保證包括了品質控制的意念,但是更推進一步:除了要把不符合標準的成品找出來之外,還要系統地追溯(trace)不符標準之原由,並採取適當措施加以改善使之不再重犯。

  關鍵之處是在整個生產流程中,採取防患的步驟消除所有引致錯誤及瑕疵的可能性,確保產品在第一次生產即能符合原定標準。可見品質保證是在“事情發生之前”確保質量達到的水準。

這似乎是一種「先知先覺」、未雨綢繆的管理方法,不必等到事情完成以後才看得見是否符合標準,而是在生產過程中就時時設立檢查的步驟,並且在不想要的事情發生以後也可以追查到是在哪裏作錯了,以免等事情發生以後才互相推搪或指責。

全面品質保證(TQA)

  很多時候,人們把品質管理看作為品質管理部門或是生產部門的責任,但事實上,其他部門,包括設計部、採購部、工程部、市場發展部、營業部、維修部、人事部、會計部等等,都對產品有直接或間接的影響。例如設計部,如果把產品設計的不好,肯定會對產品的生產有重大的影響;又如人事部,如果聘請回來的員工質素不高,或訓練不足,亦會對最後的品質有不良的效果。

  全面品質保證強調保證質量並不是一兩個部門的責任,而是必須得到大部份或全部部門通力合作才可達到效果。

這裏讓我們看見每個「工人」的重要性,每個工人必須與其他人互相配搭,也就是團體隊工的重要,才能確保一個結果的完成。

一般上,會對那些不能配合的工人再給與培訓以致達到團體的需要。

全員品質保證(CWQA)

  全員品質保證概念超越了品質控制及品質保證,它不但包括了全面品質保證,還加上新的意念:就是品質不單是所有部門皆有責任,各部門內的各級員工也必須全心全意地積極參與。積極參與的方法有很多,其中一個最有效且已得到國際廣泛接納的品質圈制度(Quality Circle)。所謂“品質圈”是指由基層員工組成的小組,經過適當訓練後,通過定期的會議及其活動,由組員主動地提出、討論及解決與工作有關的各種問題。

  全員品質保證是建基在全面品質保證上,它充份及廣泛地發揮各級員工的積極性,讓每個員工都投入既要品質保證,又要不斷改良的工作。

ISO9000

ISO9000是一種國際認可的品質管理制度。也可以說綜合了以上各品質管理的要素,組成一個可衡量的系統並給與確定的標準。這個系統(Series)強調不是個別部門的責任,而是公司內部不同功能部門協力運作的結果。ISO9000亦強調公司品質政策及目標的重要,以及清楚的責任制度。ISO9000系統內包含了ISO9001(包括設計、開展、生產、裝置和服務的範圍),ISO9002(包括生產和裝置範圍),ISO9003(包括製成品的檢驗和試驗範圍)這三個標準。當然現在也推出一個環保品質管理系列(ISO14000)。

  可以說,ISO9000是品質管理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目前,它在國際上愈來愈受重視,已有一百多個國家接受這制度的標準並且在該國成立國家品質規格局(一般上由一個國家的工業局設立此部門)來協助各國內的公司獲取這品質證書。在獲取證書後,國家規格局規定每年繼續派專員來檢驗(Accessing)該公司是否有遵行這制度下的品質條件。ISO9000的總部設於維也納,好讓其他國家更容易與這國際機構聯絡並獲取承認。

  在獲取證書後,該公司產品可以貼上該國ISO9000的標貼符號,其他進口國家也以這標貼來証明該公司的產品品質。如今,許許多多製造工廠、建築業、服務業如銀行,廣告公司、銷售業如保險公司等,皆向著這個目標希望獲得這品質保證證書。

  以下簡列了ISO9001的22個條件(clauses):(註一)

基本管理:

 1.管理階層責任(清楚的品質政策、組織架構)。

 2.品質系統原則。

 3.品質系統檢驗。

 4.品質成本。

 5.人事(訓練)。

過程管制:

 6.行銷之品質。

 7.規格和設計之品質(設計管制)。

 8.產品安全和責任。

 9.採購品質。

10.生產品質(製程管制)。

11.生產管制。

12.物料管制和可追溯性。

13.查檢狀況之管制。

14.產品查証。

15.量測及測試設備之管制。

16.不合格之管制。

17.矯正措施。

18.搬運與生產後之職能(搬運、儲存、包裝、與交貨)。

19.售後服務。

事實依據:

20.品質文件和記錄(文件管制)。

21.品質記錄。

22.統計方法之應用(統計技術)。

  上列的品質系統要素均是用來確保企業組織所產出的產品/服務,能完全符合顧客需要而設。這些要素皆可以應用在任何工業生產廠、商業機機、或服務性公司。

在這些要素之上,ISO9000有其基本運作架構:

-------------------

註一:這20個條件是簡化自ISO9000手冊的條件。

第一層面是編寫品質手冊(Quality Manual)。

第二層面是執行程序手冊(Operational Procedure)。

第三層面是工作指導手冊/表格/資訊(Working Instruction/forms/database)。

  如果教會行政管理要加上品質的概念,必須參考這些品質要素。幾乎所有的要素皆可轉變過來在任何商業機構或教會中執行。例如,第19項的售後服務可相比佈道會後或婚前輔導後的跟進工作。當然,有些要素並不能完全編入教會行政和管理系統中,但其他符合的要素皆可盡量使用。(稍後才清楚列出如果這些可使用在教會中的要素)

執行ISO9000的過程

      申 請      .填寫申請表

               .回答工業規格局問表

               .同時進行諮詢、訓練、

                編寫手冊和資料(4-6個月)

     初步檢核     .品質系統

      (Preliminary   .文件

       audit)

      正式檢核     .品質系統

               .品質管理執行(4-6個月)

      推薦批准     .証書批准委員會議(2-3個月)

      批准       .受國家工業規格局批准

      行使       .接受每年/兩年一次檢核

               .交年費

當然,今天教會並沒有一個組織批給這樣的品質証書,但是許多教會卻是各自的學習去應用和執行這些要素。以達到事奉工作的質量。

三.健全管理系統(TS)及全面品質管理(TQM)

  品質管理固然重要,但是健全的公司體系,不管是傳統管理架構或品質管理系統,才是推廣企業管理的媒介。一個健全的管理和運作系統就如魚得水一樣。也就是說一間公司在執行任何品質管理之先,必須有一個健全的管理系統。健全傳統的管理系統,加上品質管理系統才會發生最大的功效。  

   第一層面                   品質手冊

   -----------

   第二層面                   執行程序手冊

  -----------------------

   第三層面                   工作指導手冊

                         (指導/表格/資訊)

---------------------------------------

        計劃 - 組織 - 執行 -  評鑑

           採購 - 生產 - 財務 - 人事 

全面品質管理

  簡單來說,全面品質管理包含了前四種(QC, QA, TQA, CWQA)的概念,所以是整體性的、全面性的、高度參與性的,亦需要有卓越領導的。(註二)

  全面品質管理與以上四種概念的最大差別,是更正面地突出了顧客導向(Customer orientation)的重要性。以前的品質管理觀念,是著重及假設知道顧客的需要。全面品質管理則強調更主動地、更頻密地、更深刻地了解顧客現有及潛在的需要,然後利用不斷改進的方式,精益求精地,務求能較競爭對手更能滿足顧客的期望。

  許多時候,一間公司先是執行了ISO9000後,下一階段才來推行全面品質管理。  

  以下是全面品質管理的中心思想:

  一.高層管理的領導及參與。

  二.全體員工上下一心,群策群力。

  三.具競爭力的成本。

  四.提供高質素且不斷改進之產品及服務。

  五.在客戶中建立優質及物有所值的聲譽。

  這些中心全面品質管理的思想可從美國鮑烈治國家品質獎(Malcolm Baldrige National Quality Award)七要素中見到。在1000的評分內分比例內看出全面品質管理的要求:

  一.領導(95分)

    .高層管理的領導(45分)

    .品質管理(25分)

    .社會義務及公民責任(25分)

 二.資訊與分析(75分)

    .品質管理、業績數據及有關資料(15分)

    .與競爭對手互對照及比較(20分)

    .公司整體性數據的分析及應用(40分)

  三.品質策略的策劃(60分)

    .品質策略及公司運作的策劃流程(35分)

    .品質與運作計劃(25分)

  四.人力資源的發展及管理(150分)

    .人力資源的策劃及管理(20分)

    .員工的參與(40分)

    .員工的教育與培訓(40分)

    .員工的表現與表彰(25分)

    .僱員福利與滿意程度(25分)

  五.品質保證(140分)

    .優質產品及服務的設計與引進(40分)

    .產品與服務的生產及遞送的流程管理(35分)

    .事務流程及支援性服務的管理(30分)

    .供應商的品質(20分)

    .品質評定(15分)

  六.品質結果(180分)

    .產品及服務的品質成果(70分)

    .公司運作的成果(50分)

    .事務流程與支援性的成果(25分)

    .供應商的品質方面的成果(35分)

----------------

  註二:關於TQM的詳細介紹,可參考謝家駒,“全面優質管理”(香港:三聯,1994)。

 七.顧客滿意程度(300分)

    .顧客現今及將來的期望(35分)

    .顧客關係管理(65分)

    .向顧客作出的承諾(15分)

    .顧客滿意程度的確定(30分)

    .顧客滿意的成績(85分)

    .顧客滿意的比較(70分)

  一般上,執行全面品質管理會經歷這六個主要階段:

    醞釀期     2-6個月

    決策期     1-2個月

    起步期       3個月

    推行期       6個月      

    成熟期     2-3年

    創新期     3-5年

  從以上的時間表,可見全面品質管理要由開始執行至創新至少需要5年的時間。

這時間還不包括一個工業或公司本身的建立時期,這建立時期可能需要3至5年的時間,可見一間公司要達到真正全面品質管理的階段可能要8年的時間。

回應

從以上各種品質管理的討論,為教會或牧職人員帶出一個很實際的問題:如何去執行這些要求嚴格的現代化管理方法?我們的回答如下:

一. 像其他商業公司一樣,教會的領導人(包括傳道人、長老、執事等)必須接受品質管理的培訓。一般上這些培訓是由專家來教導,基本的培訓約有四次,分一年時間執行。

二. 教會必須定下執行的決心,有計劃地施行。

三. 要求全體會眾一起遵守這些要求。

I.三.從聖經看教會管理

  我們必須先從聖經來認識教會功能,然後方可正確地從聖經看教會管理。

教 會 功 能

必須從教會的本質和教會的事工來看教會功能(functions)。雖然聖經沒有直接給教會或教會本質清楚地定義,不過從聖經對教會的一些描述、比喻、談話可以看出教會的本質。

一.神的子民:由於神與亞伯拉罕立約,以色列人得蒙救贖,在西乃山領受聖言,而成為神的子民(創12:1-3;出19:5-6)。在新約,司提反論及這些神的子民為神所“呼召”(徒7:38)的群眾。這“呼召”(Kaleo/Klesis)一字後來被發展用來形容「教會」(Ekklesia)。可是當時這群以色列人沒有履行神子民應盡的責任;就是宣揚神的救恩,神就再立新約使外邦人也有份於神的恩典(耶31:31-33;弗2:19)。今日信徒是「被揀選的族類,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神的子民」(彼前2:9)。按照神起初呼召的旨意,可見這班信徒必須繼續執行傳揚福音讓世人認識歸向神的事工。即是子民,就會有組織,有治理。這些神的子民藉著耶穌基督成聖,並在世界各地求告主名的人(林前1:2)。

二.基督的身體:保羅給與教會常用的形容詞就是「基督的身體」;基督是頭,信徒是肢體,兩方互相聯合而身為身體(林前12:27;6:15,19)。肢體各有不同功用(恩賜)。因此教會是身體,是具有生命的“有機體”(organism)。即有生命,就必會增長或微縮,也必須繼續活動使它擁有生命力。這生命力是由重生的信徒發出。

三.屬靈的團契:教會是由信徒在聖靈裡的相交而組成(林後13:14;腓2:1)。團契(koinonia)意思是相交、分享、參與,這種團契不是單獨的,而是整體的;不是社交性的,而是屬靈的(林前12:13)。在這樣的團契裡,就會有神的恩典,帶給各人恩賜(charisma恩典/pneumata聖靈的)。

教 會 的 事 工

以上所瞭解的教會本質/功能帶來教會活動/事工(ministry)。

一.敬拜(doxa):敬拜是神子民對神的回應,基督也提示了敬拜的原則(約4)。敬拜是初期教會事工的重心(徒2:46-47)。

二.團契(koinonia):彼此交通、擘餅(徒2:46-47)是教會的事工之一。這種相交是因為各人在主耶穌基督完成(約一1:1-5)。在弟兄姐妹相交中,也互相的服事(太25:40;彼後1:7)。

三.教導(didache):主耶穌在世大部份的時間都是在教導,信徒們也遵守使徒的教訓(徒2:47)。這些教導可以是講道或是勸勉(多2:1-2)。在教導的大前提下,培訓裝備是主要事工:弗4:11-12:「神所賜的有...牧師和教師,為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成全」(katartismos)含有裝備、培訓、供應所需之意。保羅講明要「教導那忠心能教導別人的人」(提後2:2)。

四.禱告(proseuche):禱告是神子民對神的祈求,主耶穌也樹立了這榜樣,也教導信徒如何禱告(太6:9-13),也是初期教會的事工之一(徒2:46),並且也是傳道人主要事工之一(徒6:4)。教會中多次提出禱告的重要性(比4:6;西4:2;雅5:13-18;猶20)。

五.宣道(kerygma):「傳揚天國的福音」是教會主要的任務。也是主耶穌所吩咐的使命(太28:18)。這宣道的使命是按著神,我們救主的命令特別交託了給使徒(多1:3)。在宣教過程中,難免在各地建立教會(徒15:36-41)、設立執事長老(提前3:1;多1:5)、甚至行神蹟來証明神的真道(徒14:3)。同時,因為宣道的需要,必有差遣的事:「父怎樣差遣我,我也照樣差遣你們」(約20:21)。

(以下有一幅圖表)

崇 拜

教 導 聖 徒 宣 教

團 契 禱 告

藉著以上的認識,在應用教會管理學時,必須考慮將以上的功能和事工納入。

從聖經看管理

一.三位一體的神按照計劃行事

從創世記第一和第二章顯示,父神是有計劃有次序的創造主。「有晚上,有早晨,這是頭一日...是第二日...是第三日...是第六日...就是第七日歇了他一切的工,安息了」(創1:5-2:2),說明神是有計劃地行事。

弗1:10「要照所安排的,在日期滿足的時候...都在基督裡同歸於一」,弗3:9「又使眾人明白...是如何安排的」可見神對這世界有其美好的目標和計劃。

耶穌基督用了三十年時間作準備,用三年半的時間按部就班地完成父神在衪身上的計劃。基督「以我父的事為念」來設定時間表,並且多次提出「我的時候還沒有到」(約2:4;7:6)來行事。耶穌呼召和訓練十二使徒,讓他們跟隨學習,授權七十個門徒,差遣他們出去,行動前給他們詳細的職務說明,回來報告及檢討他們所學所經驗到的事。耶穌講究溝通的技巧,無論是個人、小組、群眾,衪都能用他們所能瞭解的方式來教導他們。

聖靈也在教會裡工作。「只等真理的聖靈來了,衪要引導你們明白一切的真理」(約16:13)。「我若不去,保惠師就到你們這裡來」(約16:7),「父就另外賜給你們一位保惠師」(約14:16)可見三位一體的神安著計劃來行事。

教會的管理除了計劃、組織、領導、控制是不足夠的,也必須有聖靈的管理和引導:在揀選領導人時「聖靈立你們作全群的監督」(徒20:28),在開會決策時「聖靈和我們定意」(徒15:28),在推行事工前「他們事奉主禁食的時候,聖靈說...」(徒13:2)。

因此教會管理也當有目標和計劃。而這計劃也必須有聖靈的引導。因此,教會事工不只是要有人為的計劃,更要配合有屬靈的智慧,認識聖靈如何施行其工作。

二.人受託管理世界和教會

創1:26「神說,我們要照著我們的形像,按著我們的樣式造人,使他們管理海裡的魚、空中的鳥、地上的牲畜,和全地,並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蟲...又對他們說...治理這地;也要管理海裡的魚」,並且「要修理看守」(創2:15)。因此信徒都是「基督的執事,神奧秘事的管家」(林前4:1)。彼前5:2「務要牧養在你們中間神的群羊,按著神旨意照管他們」。

  管理是一種恩賜:神在教會設立的...有治理事的(林前12:28)。

  保羅吩咐看在各地設立管理教會的領袖(提前3:1-3;5:17)。  

  保羅也吩咐教會要「規規矩矩的按著次序行」(林前14:40)。

盼望教會領導人追求這管理的恩賜。

三.事工應用管理受神祝福

  摩西領受了的使命回去埃及帶領以色列群眾出來,經過許多困難,憑著神的大能,統帥百萬群眾。可是因為事務繁多,缺乏管理知識,後來接受岳父的提議,施行管理學來管理百姓而得到祝福(出18:18-22)。

  初早期教會的使徒也遇到同樣的問題,教會中有許多事務無法親自擔負,引起混亂,但是當應用管理學揀選有智慧又得眾人同意的執事後,教會就得到益處,事工得到發展(徒6:1-7)。

另外,當教會領袖發生爭執,為了解決這教義問題,藉著一次會議,讓我們看見當時的行政管理是有形有體的(徒15)。當時耶路撒冷教會似乎是基督教的總會,安提阿教會只代表分堂。當分堂發生難題不能解決時,分堂就派代表上總會開會。開會也按著一定的次序進行。最後事情得解決,總會也把議決寫成信件送到各堂會讓各教會都明白結果。

四.追求卓越是神的心意

  神創造時七次說「看著是美好的」(創1)。「美好」一詞含有完美、整全、成功了的意義。以今日的話講是含有最上好品質保証的。

  耶穌基督的工作也是最美好無比的,衪遠超過天使(來1:4),衪比摩西更配多得榮耀(來3:3),是更美之約的中保(來7:22;8:6),是更美的祭物(來9:23)。

  信徒擁有更美長存的產業(來10:34),並且要繼續追求神給我們預備那更美的事(來11:40)。基督徒的操練必須更加完備,亳無缺欠(雅1:4)。

  信徒的信心也必須更顯寶貴(彼前1:7)。彼得多次講明在各樣靈命追求上必須「加上」更好的(彼後1:5-7),使自己沒有玷污,無可指摘,安然見主(彼後3:14)。

  追求神完美的聖潔是最高的目的(彼前1:16),耶穌是那可效法的榜樣(比3:12-15)。

保羅提醒年青的提摩太,「要...剛強起來」(提後2:1)、成為「耶穌基督的精兵...得冠冕」(提後2:3)、「當竭力...作無愧的工人」(提後2:15)、「要作貴重的器皿」(提後2:20)、要「逃避...私慾...追求公義,信德,仁愛,和平。」(提後2:22)。

  聖經的教導時常要求信徒更加積極的追求。

  按以上的分析,教會行政管理比世俗企業機構的管理要求更高:

一.管理是神的旨意和心意,所以教會行政管理必須按著神的旨意來進行。領導者在此需要是一位明白神心意的人,常認識聖靈的指導。

二.管理是神的恩賜。一方面這是神的恩典,衪必須按衪的心意興起適合的人,另一方面,信徒更加要追求這個恩賜。

三.教會是一個組織,也是一個有生命的組織。因此,在實行管理時必須考慮它是一個生命體,必須以神所賜的生命使其生長,而不像屬世的商業只一味懂得追求物質的回報。

四.追求卓越必須向神的完美這方向進行。讓每人都越來越像神。

I. 四. 如何克服在教會中執行現代管理學的困難

教會,像其他組織一樣,有其固定的人事形式和行政架構,這些形式和架構在面對不同時代的需要而改進或是“改革”時,必然會遇到許多阻力或是要經過許多的痛苦。一般機構在進行改革時將會遇到以下的阻力和執行的方法:

一. 遇到主要負責人不願意改變的阻力。

改變是一件辛苦的事情,更怕上層人物反對。因此改革的方向最好是由上而下,必須要求或是說服主要負責人/老闆本身願意改進/改變。商業機構的作法多數是聘請專業的顧問公司協助改革。這些顧問公司派出專家說服主要負責人,然後由上而下進行改革或執行現代化管理步驟。

教會也會遇到類似的阻力。現代化也不可急於一時。最好的辦法是找到“權威的專家”說服主要負責人,或是求神感動這主要負責人去接受現代化管理法。我們知道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必須忍耐等候,更要清楚神的時間,觀察是否神準備好了教會、領導人、信徒迎接這新的管理系統。

二. 員工對新的系統/現代化懼怕。

工人通常都怕改變,尤其是年老的員工。當現代化的厲害被人以靴傳靴,魅聲魅影的方式傳講更加會令人年老的員工懼怕,懼怕無能力跟得上而保不住自己固有的地位。

一般上,教育是最好的方法。公司必須按部就班分批地教育員工,讓他們知道現代化並不是可怕的事情,是任何人都可以適應的改變。

教會在執行現代化管理時,也必須準備一段比較長的時間來教育員工和信徒。

三. 在執行過程中遇到一些人不能適應。

任何新的事物皆不能保証所有的人都可以適應,當越來越多的現代化管理要求和電腦或高科技機械進入一個組織的時候,可能有一些人並不能適應這些新技巧和工具。

如果不即時培訓這些落後的員工,難免有人會搞破壞。公司必須給與適當的勸勉。一些顧問公司常會按排成功的員工為現代化的成就作“見証”,讓其他員工更有信心學習。

最後要講一句,堅決的心是最好的方法。現代化是一個過程,必須要有耐心和毅力。

四. 現代化不是萬靈藥。

現代化管理法只是行政管理的一個工具,除非運用得法,不然成效也不多。教會雖然是一個組織,也是一個有生命的團體,因此執行起來更覺加倍困難,也許多事情要加入考慮的行列,例如,不是一味追求物質的回報,而是要多人得著更豐盛的生命。這標準更加難衡量和達到。在執行過程中難免不能立刻達到所要的結果。但這不是說現代化對教會不好,必須檢討執行時是否有差錯。

II.組 織 與 策 略 計 劃

一.教會事工環境和組織結構

企業或是機構的組織環境(Organizational Environment)包括組織內外全部對組織構成影響或潛在影響的因素。這包括組織的內部環境(Internal Environment)俗稱“小氣候”及外部環境(External Environment)俗稱“大氣候”。作為一位領導者,必須認識、掌握、利用這些因素來達到更高的益處。

今天,人類已不是生活在一個獨立的環境,地球已成為了一個村莊,稱為「地球村」(Global Village)。不管是個人,或是任何機構,皆不能忽略四周圍的影響,必須不時認識和掌握,以便讓該機構更健康地發展。

(以下有一幅圖表)

內部環境(小氣候)

一.現有員工:包括員工的素質、經驗、技巧、士氣、團隊精神、領導人等等。例如,一間小教會因為擁有一位有異象、有才幹、有領導的傳道人,其他的同工願意與他合作,加上執事們同心合力,在三年間教會在人數,經濟各方面皆增長三倍,許多年青會友得到訓練裝備,達到人人事奉,並且還有差傳工作,差傳宣教士到外地去。員工成為了一個組織或機構發展最重要的“本錢”。

二.運作方法:每間教會有它特殊的行政運作方法。它的行政架構、信徒領袖、聚會方式必然經過了一段時間建立起來。例如,一間在鄉下的教會,雖然說沒有宗派名稱,但是它起初是由一位長老會西教士建立,因此,到現在它在行政和崇拜方面仍是採用長老制。又因為信徒一向來是由客家人組成,因此在許多禮俗方面仍然含有客家人的習俗。這些“傳統”必須繼續更新使它們更適合今日的需求。在更新或轉化的過程中,必然要克服許多攔阻和思考。

三.組織結構:不同的企業可能有不同的組織結構。一間跨國大公司可能在不同的階層又有不同的組織結構。傳統的結構必須隨著需要和欲達到的目標靈活調整才能使該組織增長。例如,一間教會在執事部採用功能式的結構,但是在其佈道部卻採用矩陣式的結構,使佈道部的工程能向著每一個目標迅速進展。

四.組織設施:這包括教堂設備、是否有附屬的幼稚園或托兒所、建築是否還有許多發展空間、教堂設備齊全否等等。一間設備齊全的教會已為管理架構提供了一個好基礎。

五.組織文化:每個企業或機構有其特有的文化,這文化多是由該行業的特色和歷史背景組成。每間教會皆有其特有文化,它的宗派背景、神學信仰形成一個組織文化。許多時候,在進行行政管理時必須把這些文化納入考慮的範圍。例如,一間在鄉下的教會,雖然說沒有宗派名稱,但是它起初是由一位西方長老會宣教士建立,故此到現在它在教導和講道方面仍是採用長老宗的神學思想。

外在環境(大氣候)

一.政治和法律:一個國家或地區對企業/宗教的政策常決定一間教會的運作。教會在策劃長期及短期事工皆要考慮這些政策。例如,中國現在的宗教政策使要求各教會要向政府登記,而登記或是沒登記的教會皆要面對計劃、組織結構、領導、控制各方面的調整。一些國家的教會長期受西方差會的支助,一朝政策改變,可能阻止外國差會支助本地教會,如果可以老早準備好迎接這樣的改變,必能避免許多不必要的問題。

二.社會文化:教會所面對的文化及傳福音群體皆直接影響其行政管理模式。大都市或是鄉下、一個群體或是多元化社群、單語言或是多種語言環境、大民族或是少數民族背景、工廠區或是農耕地區、單一宗教或是多元宗教處境、和平或是戰爭區、安定社會或是新移民對象等等社會文化因素皆會直接或間接影響教會的管理。例如,在中國雲南地區的教會不只是要面對佛道回各宗教背景的人,也要針對各種少數民族的處境來設計教會行政模式。又如,要在某地區開始新的宣教工作就必須先研究分析那裡的社會文化,以便找出最好的傳福音策略。

三.經濟環境:國家經濟水平,該地區的收入水準將間接影響一間教會的發展空間。香港,台灣和新加坡華人教會因為在經濟方面比較寬裕,因此在差傳事工方面比其他地區的華人教會先跨出一步。

四.科技環境:這也是教會的資源處境,例如,香港教會因為很容易得到許多電子儀器及使用這些儀器的人才,因此在辦起教會事工時較容易得心應手。例如,香港教會的弟兄姐妹及傳道同工可輕易得到和使用許多電腦、音響、通訊、電子筆記簿、通訊設備,因此工作效力比其他地區的教會同工強許多,也可以輕易地利用衛星和廣播傳福音,利用國際電腦網絡傳信訊。電子聖經工具和神學書籍也隨手可得。

五.國際環境:世界性的教會組織例如「世界基督教協進會」(WCC),「世界福音教會議會」(WEF)或是「華福會」等等的策略和方向常影響它的成員教會的活動。例如,世界信義宗(LWF)決定在九七年七月初在香港開會,並且計劃把未來的發展重心移來亞洲,因此亞洲的信義宗教會已計劃迎接這重大的責任。這直接影響了本區域信義會的未來計劃。

六.競爭對手:競爭對手可刺激一個企業邁向更好的境界也可推毀一個企業組織。一個產品在一個市場可能會遇上幾時個同類型的產品,企業必須好好認識和掌握這個競爭環境才能勝出。教會當然不須面對那麼強烈的競爭,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四周圍出現的其他宗教、廟堂、異端、反神論的思想主義,甚至其他教會,也將成為競爭對手。這世界空間的掌權者魔鬼就是教會最大的競爭對手。例如,某地區的佛教廟寺照樣組織有查經班(佛經)、青年團、聖歌團、主日學、初信班、佈道會,成為了當地教會的競爭對手。教會不得不研究對策應付。

七.供應環境:工業機構的進展必須講究原料的供應。教會對這方面的要求並沒有那麼嚴厲。一般上可分為軟性供應品如培訓資料、教導資料、屬靈書籍、聖經及神學參考資料、教會或社會分析資料、教會或神學人才、神學課程等等;和硬性供應品如大型會議場所、教會機構、神學院、教會研究資源中心、各類教會事工用品等等。例如,歷來許多教會大型會議選擇在香港舉辦是因為這裡的供應環境。

八.服務對象/客戶:服務對象的決定和取向足以影響組織的成敗。教會周圍的廣大群眾就是教會服務的對象,教會如何去贏得他們回來信主是增長的基本因素。本身的信徒也是服務對象,必須得到餵養。

組織與環境是互相影響的,一間教會在作計劃時必須瞭解其內在和外在環境,好好掌握策劃贏取的策略和利用天時地利環境來提升教會的事工效益。作為傳道人或是領導者必須熟悉這些因素,如有可能,也必須設立研發部門收集和分析這些環境資料。策略可分為兩種:

一.適應環境策略(Adapting to Environment):假如組織基於外在環境因素導致發展前景不明朗時,可以考慮採用下述適應方法:(一)派代表與外界聯絡,進行溝通和收集資料,認識不明朗因素和危機;(二)預測性的規劃,當危機來臨時可隨時拿出預測性計劃來運作;(三)彈性的組織結構,在環境轉變時立刻改變組織結構。例如,一些香港教會預測九七後如不能自由集會將改用家庭小組形式;(四)合併或合資,使組織擁有更大的力量來適應環境。例如,某國家數間神學院因為政府限制進口宗教書籍和外聘神學院講師,因此只好在講師和書籍方面合併互相交換資源。 

二.影響環境策略(Influencing the Environment):企業可能通過廣告、政治活動,及聯合行動來改變環境因素。教會也可循多個途徑來影響環境:(一)藉宣傳工作來消化環境對教會的敵意。例如,中國/華人社會一向來對教會皆有敵意,因此曾多次宣傳教會過去在教育和社會公益方面的貢獻;(二)參與政治活動為教會爭取更多權益來改變環境。例如,中國的三自愛國基督教會就是參與政治活動來影響環境,好讓教會可以公開的活動;(三)通過聯合活動比如組織教會之間的聯會,加強教會的力量向政府申請某些權益。例如,愛德基金會就是北歐數個教會組織聯合起來為中國印刷了千多萬本聖經。

  今日教會在策劃未來計劃或是大型事工時未免要思考是否採取那種環境策略。

組織結構

  組織的功能主要的目的就是要為計劃提供一個結構來達到計劃所定下的目標。

組 織 的 程 序

組織結構的設計有三大要點:

1.確定和完成教會功能必須有的活動。

2.按照某些合理的準則,將有關活動合併成一組,或成為一部門。

3.將活動分配予適當職位的人,授予適當的權力,並闡明其職責範圍,從中看出各人的關係,以方傳達命令和互相配合。

  組織結構若設立得好,部門內的人員會互相忠誠合作,構成強大的力量;若組織架構不合理,部門內的人員工作態度散漫、工作效率差、工作士氣低落。

常 見 的 組 織 架 構

  今日的企業界和行政(政府/機構)組織架構形式繁多,最常見的有以下幾類:

一.功能式架構(Functional Departmentation)

  功能式架構主要是按照企業/機構所必須的功能活動來分配各功能部門。這也是現今教會最流行採用的組織結構。

總 裁

|

副總裁 -- |

|

|--------------------|--------------------|---------------------|-------------------------|

生 產    市 場    工 程     財 務    人 事

| | | |

|

生產計劃    市場調查    工程管理   財務計劃    人事計劃

採  購    廣告與拓銷   工程設計   預  算    員工訓練

工具安排    銷售管理    電機工程   普通會計    薪酬管理

生產工程    市場計劃    機械工程   成本會計    員工招募

工業工程    銷  售    

統計與資料

生產管理                 財務控制

品質管制

包  裝

功能式結構的優點:

1. 各功能活動清澈明瞭。

2. 專門/專業化,各部門有各的專長。

3. 容易訓練工人,工人也容易熟練自己的工作。

4. 控制嚴謹。上級比較能使用職權。

功能式的弱點:

1. 一切成果全由上級負責。上級責任重大。

2. 過度專門化,導致工作人員眼光狹窄,缺乏應變能力。

3. 少有通才人選出現,高級接班人成問題。

4. 各員工之間的協調活動彈性受限制。導致會議過多。

可見功能形式架構要得到較大的成效那各部門的主管必須是人才。一般教會難得各部門的人才,導致成效大打折扣。

二.產品式架構(Product Departmentation)

  這架構是按產品為準則。比如某部門生產某一種產品就在該部門按著其需要在該產品部門內細分各功能部門。

  現今一些製造業/工廠多採用這類架構。

  除非是一間大型的教會,也有許多分堂,又有許多特別部門,才會採用這形式的架構。

總 裁

|--------------------|------------------------|------------|-------------------|

   市場     採購       |   人事     財務

|

|---------------------------------|------------------------|

     電子零件部               精密儀器部

|---------|---------|

|----------|---------|

  會計 工程  生產        會計  工程  生產

產品式結構的優點:

1. 各產品部門獨立成立和生產,對市場競爭力強,應變快。

2. 各部門成就/利潤容易看見和控制。

3. 各產品部門內各有功能部門,容易協調。

產品式的弱點:

1. 總裁或各產品部門主管皆要有才幹的人,這類人物不易得到。

2. 每部門幾乎是獨立的,總裁不容易全面控制。

3. 對於總裁之下的中央部門(比如,人事,財務等),產品部門不會善加利用。

三.區域式架構(Geographical Departmentation)

  區域式架構是以企業/教會在不同的區域活動為基礎。按照各區域的需要而設立各功能部門。

                 總裁

|

|--------------------|--------------------|---------------|-----------------|

市場     採購      |    人事    財務

|

  

|

|----------------|------------------------|----------------|-----------------|

    澳洲    北美洲     亞洲    非洲    歐洲

|

              |------人事

|--------------------|--------------------|-------------|-------------------|

    工程     生產          會計     銷售  

四.混合式架構(Mixed Departmentation)

  混合式架構乃是將上述三種形式架構組合而成的組織架構。採用混合式的主要原因是企業/機構有一兩個主要產品,但是其他產品卻又未足以獨立成立部門。為了平衡二者而採用混合式。

                 總 裁

|

|-----------------|-------------------|-----------------|------------------|--------------------|

市  場   工 程   生 產   人 事   財 務   精密儀器部

| | | | | |

市場調查  工程管理  生產計劃  人事計劃  財務計劃     |-----人事

廣告與拓銷 工程設計  工業工程  員工訓練  預  算  |-----|------|

銷售管理  電機工程  生產工程  員工徵聘  普通會計  會計 工程 生產

市場計劃  機械工程  採  購  薪酬管理  成本會計

銷  售        工具安排  員工福利

            品質管制  

            包  裝

五.矩陣式架構(Matrix Departmentation)

  矩陣式架構出現在一些擁有許多單元工程為主的企業/機構。在決定推行某工程後,才派員負責那工程單元,這工程經理(Project Manager)必須向高層提交人力與資源需要的請求,由中央審核及分配。當工程完成後,各員工/事奉者再回到中央部門候命。

總裁

|

|-------------|---------------|-------------|---------------|----------------|

       生產   工程   財務   市場   人事   材料採購

| | | | | |

 計劃工程 (----|---------------|-------------|-------------|--------------|---------------|

  經理 | | | | | |

| | | | | |

 計劃工程 (-----------------------------------------------------------------------------|

  經理

組織的需要

  健全的組織不僅可以維持和順利推展教會各項聖工,達到分工合作的果效;並且可以配合教會長期和短期的目標,提高事工的效率。有效地運用人力、財力、物力,使計劃得以完成就必須有好的組織。

一.按教會的需要來組織

  組織是為要達到目標而設。先有目標,再設定要達到目標的計劃和活動,組織卻是為了順利推動這些計劃和活動而設計。教會的大小及活動項目的多寡直接影響組織的規模。而組織結構的大小必須按事工的容量(capacity)而定。過大的結構並不能使事工增長更快,反而會破壞計劃。組織與事工就如一個人穿衣服,穿得合身舒適才得體。因此,在為一間教會設定組織架構之前,必須詳細分析教會的需要,然後才按著這些需要來組織。

二.按自然組合來組織

  也就是按年齡、地區、性質的相近來編訂組織架構。例如,因為有許多年青會友都是結了婚的,因此才需要組織伉儷團契。或有許多退修了的年長會友,因此才需要組織樂齡團契等等。

三.按信徒恩賜來組織

  列出所有會員,衡量每個人的優點、強項和過去的經驗,安排在合適的崗位上。同時在各類事工上訓練裝備更多人,讓每個人去發掘和發展個人的恩賜。例如,在某教會有許多樂隊隊員歸主,因此成立一個音樂佈道隊繼續發展這些人的專長,盼望藉基督教音樂榮耀神和造就教會,也讓組織樂隊成為了神賜與這些人的恩賜。

四.為異象/預測未來需要而組織

  許多走在市場前端的公司因為早前預測到今天的需要而在當時成立部門作研究發展,因此今天能輕易贏得市場。

  教會中有遠見有異象的領袖必須先起來為未來的異象而組織起來,為將來的需要現在作好準備。例如,一些香港教會/教會機構見到未來中國福音工場的需要,現在先成立中國事工研究部研究發展這個事工,等到需要真正來臨時,不必措手不及,因為早有這個部門作好準備。

 

根據以上所討論的四個重點,製作組織圖表,以標明工作人員,自然組合各活動項目,以及跟其他人的關係。例子:某中型教會的組織結構圖表。

總會

|

堂會執事會 --------------- 牧師

| |

| |

主席 ----------------

| | | |

分堂 --------------------|傳道1 | 傳道2

| |

| -----------------------------------------

| | | | | |

| 輔導 探訪 訓練 跟進 與總會/外

|

界聯絡

--------------------------------------------------------------------------------------------------------------------------

| | | | | | | | |

副主席 文書 財政 教育 宣教 崇拜 產業 受托 總務

| | | | | | | | |

| | | | | | | | |

|-禱告會 |-通信 |-預算案 |-幼稚園 |-佈道 |-主日崇拜 |-維修 |-受托基金 |-出席登

| | | |-托兒所 | | | | |

|-研發小組 |-會議記錄|-賬務|-青年團 |-培靈 |-詩班 |-建堂基金|-退修會 |-食物/

|-主日學 | | | | |娛樂

|-少年軍 |-差傳植堂 |-週刊 |-福音車 |-福利 |-圖書

| 館

|-崇拜主席團 |-資源中心

II.二.策 略 計 劃

「你們那一個要蓋一座樓,不先坐下算計花費,能蓋成不能呢?恐怕安了地基,不能成功,看見的人都笑話他。」(路14:28-32)

  計劃就是預先選擇目標,及尋找達成目標的方法。

  計劃的工作,主要是建立一個完善的計劃。簡而言之,一個計劃是一個預先訂立的詳細行動方案,包括做什麼、何時做、如何做及誰人去做等資料。接著該組織將能按照計劃所擬定步驟按步實行,以期達到目標。

計劃的重要性

一.提供行動的方向:一般在定訂計劃時,會預先確定目標。待確定了目標後,往後的一切工作或行動,應以有助於達成該目標的行動為依歸。因此,計劃提供了所有行動的正確方向。

二.可預知將來的機會與危險:在制訂一個計劃時,其中一項不可少的工作是預測將來可能出現的機會和危險,分析這些因素對該機構的影響,從而對未來的危機和機會有所掌握。

三.提供控制及衡量成績的標準:在制訂計劃時,先要有明確的目標,將計劃的工作付諸實施時,負責控制的人員便可根據該目標來評定各人的工作是否有偏差。若發現偏差時,便立刻決定應採取之適當修正行動,以免造成大錯。此外,在工作完成時,亦可以用這個目標來判別工作成果是否已經達到目標的要求,從而客觀地評審各人工作成績的優劣,以利賞罰和激勵。

策 略 計 劃 的 步 驟:

第一步:策 略 分 析 (strategy analysis)

策略分析就是要藉著分析找出機會(opportunity)和危機(crisis),從而找出戰略(strategy position)方位。如前一章所討論,策略分析就是分析一個企業或機構的內在和外在組織環境。

一.外在環境分析:較前曾經提過國際、科技、社會文化、政治法律、經濟等外在環境因素對一個組織的影響。現在讓我們深入探討兩個對教會影響的外在環境因素。

1.普世教會動向:普世教會開始醒覺並發展宣教事工,也開始再次進入社會改造社會。這樣的醒覺也間接影響每個地區信徒的看見。另外,普世教會各地喚起了2000年福音運動。盼望各地教會,包括華人教會皆有延伸至2000年的計劃,就是要在2000年時藉著各種方法把福音傳遍世界。關於福音策略,群體福音策略(People Group Evangelism)已取代了過去所注重的跨越文化福音策略。普世教會開始意識到教會所應負的福音使命(Evangelism Mandate)及文化使命(Cultural Mandate)必須是相輔相成的使命。

2.區域教會動向:本港所面對的各種衝激令本地教會深深體會到其影響力,許多教會/教會機構必須依據這些社會因素來設計長期計劃。近年本地教會所注重的植堂事工、基層福音事工、門訓、小組策略、輔導事工、福音廣播等等要求許多教會的計劃考慮支持和響應。

  現今的傳道人和教會領袖不可再做井底蛙,必須多多去認識這些趨勢和運動,時常出席講座和研討會,多閱讀教會時下雜誌期刊,緊緊跟隨(或是走在前頭帶動)教會之間的運動,免得被時代淘汰。

二.內部環境分析:也就是對本身機構中的員工、組織文化、設施、組織結構、運動等等內部元素的分析。(詳細資料見前一章“內部環境分析”資料)。

有了這些分析以後,才可以進入第二步的計劃。這些分析也必須整理成為報告資料,讓每一個有份參與計劃的領導人閱讀。有時這份報告是經過許多數據的收集和分析後才編寫成,也必須說服其他的領導人。

第二步:策 略 擬 定

2.1.確定目標:目標(Objectives)乃是根據需要,把目的(Purpose)分門別類地化大為小,加以具體化。

為神的事工制定目標不能離開兩個原則:一個是依據神對教會的計劃,另一個乃是在禱告中進行。

神的計劃:教會計劃的目標

  聖經不是一本計劃書,卻含有神的計劃,也含有教會的神聖使命。教會的基本使命有:

一.傳揚主耶穌基督的福音:太28:19「所以你們要去...」這是主耶穌吩咐信徒傳福音的使命。林後5:18-20,神將勸化人與衪和好的職份賜給我們。徒1:8;8:4記述初早期教會努力地把耶穌基督傳揚給人。歷代以來,信徒將藉著耶穌基督所表明的愛,及赦免的信息,在世界各個角落宣揚。當今教會每年的計劃也必須把這樣的使命和神的旨意當著是最主要的目標。

二.使信徒成為主的門徒:太 28:19「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帶領信徒成為主的門徒,教導他們聖經是今日教會不可缺少的目標。

  在這麼樣的大前提下,教會必須應用各種的方法去執行這兩個目標。在應用這些達到目標的方法(means)時,必須謹記「你所作的,必要交託耶和華,你所謀的,就必成立。」(箴16:3;19:21),「不是依靠勢力,不是依靠才能,乃是依靠耶和華的靈。」(亞4:6)一位好領袖必懂得掌握這秘訣。

  目標可以說是計劃的中心。目標可分為長期性、中期性、短期性目標。

目標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s)是管理學的一個基本觀念。讓一個機構的成員一同認清他們的行動方向。

好目標的特點是:(見:蘇文隆,《行政管理學》,頁80)

a. 符合實際的需要。

b. 可以用時限及積效加以衡量。

c. 能挑戰並運用信心。

d. 可以掌握的。

e. 由整體人員所認同。

f. 有長期(三至五年)、中期(一至三年)、及短期(半至一年)。

g. 嚴謹而富有彈性。

怎樣為教會制定目標:

a. 由教會執事部商討。

b. 指定一人/一小組來編寫初稿。

c. 編寫後,呈上執事會,並通過執事會的接納。

d. 告知全部會友,並收集意見。

e. 制定清楚明瞭的執行方法和時間表。

f. 定期檢討。

  為教會制定計劃目標,一般上喜歡加上一些「信心的目標」,就是憑信心訂下一些目標在自然增長目標之上。

人數 400

350

300

250 信

自然增長

200

150

100

50

   ────────────────────── 年

   98 99 00 01 02 03

某教會五年計劃(1995-2000)

計劃基礎:按照香港及國內發展結構而分析。

外在環境因素:

一.九七年已臨近,相信政權移交細節更明朗化。社會將漸漸穩定下來。

二.一兩年內香港教會總體方向將更明顯。相信本地教會將與國內教會有更密切的聯絡,也會意識到責任重大,必須和大陸教會共同負起傳福音的使命。

三.中國九五中會議決定在未來五年注重發展內陸地區。將有更多道路交通由沿海直通進內陸。必須留意這機會,把福音更快速傳進內陸地區。

四.中國信徒將迅速增長,本港教會是最親近的主內肢體去協助國內的發展。

五.相信九七後中國國內的宗教政策更多落實,香港也必收受到這樣的宗教政策。

六.漸漸港人將與大陸同胞認同,在語言和意識形態上將同化。

內在環境因素:

一.本堂會友的移民潮已穩定下來。留下的將繼續留下來。必須訓練裝備留下的會友。

二.本地區附近一個屋村將建成,屆時將有二千五百個家庭遷進來。新遷進的居民比較會對福音有良好反應。

三.接下來的幾年將有大批新移民遷入居住。教會必須盡早與他們接觸,尋求傳福音的機會並且為他們成立國語崇拜。

計劃總綱如下:

一.經濟能力及會友 (M=會友 及 At=崇拜人數)

1995 $ 280,000 M 90 / At 50

1996 $ 420,000 M 95 / At 58

1997 $ 460,000 M 105 / At 75

1998 $ 540,000 M 125 / At 110

1999 $ 620,000 M 150 / At 135 + 分堂 $ 100,000  M 20 / At 20

2000 $ 700,000 M 180 / At 165 +_分堂 $ 120,000  M 30 / At 30

二.人力 ( R=牧師 P=傳道人 C=職員)

1995 1 R + 1 C

1996 1 R + 1 C

1997 1 R  + 1 P + 1 C

1998 1 R + 1 P + 1 C

1999 1 R + 1 P + 1 C + 分堂 1 P

2000 1 R + 1 P + 1 C + 分堂 1 P

三.設備

1995 正堂(150位) + 幼稚園(200位)

1996 正堂(150位) + 幼稚園(200位) + 牧師樓(2層) + 托兒所(50位)

1997 正堂(300位) + 幼稚園(300位) + 牧師樓(2層) + 托兒所(50位)

1998 正堂(300位) + 幼稚園(300位) + 牧師樓(2層) + 托兒所(50位)

1999 正堂(300位) + 幼稚園(300位) + 牧師樓(2層) + 托兒所(50位) +植堂(100位)

2000 正堂(300位) + 幼稚園(300位) + 牧師樓(2層) + 托兒所(50位) +植堂(100位)

五年計劃:從兩個層面/方向來設計:質的增長及量的增長。

質的增長

一.行政管理:加入教會品質管理系統,行政電腦化。

二.靈命增長:提升講台質素、提供信徒不同階段的栽培、設計更多的查經系列。

三.訓練和裝備:使每一個會友皆接受最少兩種事奉技巧訓練。安排人人事奉。

量的增長

一.人數增長:五年內本堂會友增長一倍。附加國語崇拜。新區分堂。

二.擴建:1996年擴建牧師樓(2層)及幼兒中心。1996成立圖書館/閱讀中心和電腦中心。

三.植堂:在新移置區建立分堂(1998年)

例子:一九九三年某教會事工計劃細節建議

主題:向外發展宣教,向內追求卓越

經文:太9:38「你們當求莊稼的主,打發工人出去,收衪的莊稼。」

   林後8:7「你們既然在信心、口才、知識、熱心和待我們的愛心上,

         都格外顯出來,就當在這慈惠的事上,也格外顯出來。」

背景和環境:

一.過去一年來許多會友曾受過各種類的裝備,今年將繼續培訓更多會友。在各等恩賜上更加完備。

二.百分之八十五的會友介於18至38歲之間。這是教會最好的人力資源。必須有計劃發掘和運用這些人力。

三.新建成的教堂設備齊全,許多事工和活動可以在這新堂內順利進行。藉著這好處把各事工的素質提升。

四.經濟能力加強。會友的奉獻能力隨著經濟發展而增長,教育部給教會的奉獻也加倍。正好是發展宣教和植堂的時機。

五.本區域已發展成為一個十萬人的屋村。人口迅速增加。正是教會注重佈道工作的時機。

向外發展宣教:

一.開始差傳年會,也就是說藉著差傳年會定下第一個差傳基金。預算目標卅萬元。

二.在本區域開展佈道工作,目標是50人信主,40人受洗。

三.開始尋求開拓教會/植堂的途徑。組織宣教隊柘展植堂。

向內追求卓越:

一.提升教會各事工的素質:特別是主日崇拜、主日學、青年團契、行政管理、受託事工、探訪事工。

二.提升信徒靈命:藉著講台信息、查經班、訓練班、圖書館、並且推動人人事奉來提升各人的靈命。

三.添置更好的設備:換購福音車、樂器、增加圖書館藏書和使用、換購電腦。

某教會一九九三年事工行曆表

1-1月 少年軍92週年記念

4 –6月 全港青年大會

3-1 年議會

(5-6) 教會運動日

(22 to 31 - 1 學校假期)

12 to 13 -6 差傳年會

24-1 農曆新年恩崇拜

19 to 21 - 6 生活營九三

7-2月 受託主日

3-7月 戀愛講座

27-2 青年團聖經比賽

4-7 青年主日

4-7 主日學聖經比賽

7-3月 講道訓練(一)

11-7 主日學老師深進訓練(一)

13-3 教區青年聖經比賽

17-7 幼稚園郊玩

14-3 講道訓練(二)

18-7 主日學老師深進訓練(二)

(20 to 30 - 3 學校假期)

31-7 佈道會

(4-4) 新教堂獻堂禮

1-8月 佈道會

9-4月 受苦節聚會

8-8 主日學歌唱比賽

11-4 復活節感恩崇拜

13-8 聯會年會

11-4 讀經法訓練(一)

(21 to 31 - 8 學校假期)

17-4 幼稚園運動會

21-8 少年軍營火會

18-4 讀經法訓練(二)

28 to 31 - 8 教會退修會

24-4 青年團佈道會

25-4 少年軍就職禮

4-9月 青年天才晚會

5-9 教牧主日

1-5月 教區青年運動會

12-9 主日學郊遊

(6-5 端午節假期)

30-9 中秋晚會

6-5 禁食禱告日

8-5 懇親節聚餐

9-10 幼稚園天才晚會

16-5 主日學講故事比賽

17-10 神學主日

22-5 培靈會

24-10 主日學繪畫比賽

23-5 培靈會

(30-10 to 30--11 學校假期)

(29-5 - 20-6 學校假期)

31-10 改教記念日

30-5 教育講座

1 to 3-11 假期聖經學校

7-11 宣教士報告主日 ( (接下頁)

7-11 大掃除

12 to 21-11 短宣隊出征

13-11 青年團週年記念

20-11 成年團週年記念

27-11 青年團改選

28-11 檢討日

5-12 預算案日

12-12 少年軍93年週年記念

19-12 事工計劃日

23-12 報佳音

25-12 聖誕崇拜         

2.2.擬定策略:也就是經過環境分析和確定目標以後,找出各種可行方案。再從各種可行方案中,評選出最優良的執行方案,稱為策略。在尋找這些方案時,通常有兩個方向:運用教會本身的資源(人力、財力等)來評選策略,或是借用外來資源成為策略。

  例如:某教會今年要使人數增長百分之五十,從100人增長至150人。這是目標。但是這目標需要一些好的策略去達成。因此必須找出各種可行方案。這些方案必須先提出來研究和選擇,例如是否要使用三元倍進個人佈道、佈道會、一領一歸主、領家人歸主、派單張、主日學家庭探訪、成立熱線輔導等等可行的方案。然後經過研究,選出最好的策略。

第三步:規 劃

制定年度事工行歷表:(見頁37 ),要點:

一. 在年底召集所有部門負責人一起制定明年度各部門的重要事工。

二. 盡量把重要事工分配,在不同的時間內執行,免得在同一段時間內負苛過重。

三. 制定行事曆表並印製(或製書簽)給每一個人。

四. 按時在禱告會和週刊內報告,使各人意識到將要進行的事工。

五. 定期為這表格內的事工作檢討。

第四步:執 行

計劃完成後就要立刻執行。個別的同工、委員、小組按計劃執行。有關執行的原則有以下幾點必須留意:

1. 確定這計劃是合理的,也憑信心接受更大的要求。

2. 若聖靈在某種情況之下有特別的指引,那你願意改變你的計劃。

3. 學習如何與別人在計劃中一起同工事奉。

4. 把你個人某部份的計劃與教會計劃平行。

          

策 略 計 劃 過 程

<---------------------------------------------------------------------------------------->

 策略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第四步:

 元素    分析      擬定選擇   規劃執行   評檢

 目神   外 內  機   擬 方     長      評

 的的   在 在  會   定 案     短      核

 :計   環 環  和   策       計      策

  劃   境 境  危   略       劃      略

      因 因  險           項      成

      素 素              目      效

II. 三.預 算 案

財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