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
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第 (hepatitis virus, HV)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一。 临临临临临临 临临临 临临临临临临 临临临临临临 临临临临临 :、、、 临临临临临临HAV 临临临临临临临 )、( HBV )、 临临临临临临HCV 临临临临临临临 )、( HDV )、 临临临临临临HEV )、 GBV-C/HGV TTV 临临临临CMV EBV 临临临临临

第二十五章 肝炎病毒 (hepatitis virus, HV)

  • Upload
    lihua

  • View
    128

  • Download
    12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第二十五章 肝炎病毒 (hepatitis virus, HV). 以侵害肝脏为主引起病毒性肝炎的一组不同种属的病毒。 临床表现相似:乏力、消化道症状、肝功能异常、部分有黄疸 甲型肝炎病毒( HAV )、乙型肝炎病毒( HBV )、 丙型肝炎病毒( HCV )、丁型肝炎病毒( HDV )、 戊型肝炎病毒( HEV )、 GBV-C/HGV 、 TTV 黄热病毒、 CMV 、 EBV 、风疹病毒等. Viral Hepatitis - Historical Perspective. Enterically transmitted. E. A.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第二十五章  肝炎病毒 (hepatitis virus, HV)

第二十五章 肝炎病毒 (hepatitis virus, HV)

以侵害肝脏为主引起病毒性肝炎的一组不同种属的病毒。

临床表现相似:乏力、消化道症状、肝功能异常、部分有黄疸

甲型肝炎病毒( HAV )、乙型肝炎病毒( HBV )、

丙型肝炎病毒( HCV )、丁型肝炎病毒( HDV )、

戊型肝炎病毒( HEV )、 GBV-C/HGV 、 TTV

黄热病毒、 CMV 、 EBV 、风疹病毒等

Page 2: 第二十五章  肝炎病毒 (hepatitis virus, HV)

Viral Hepatitis - Historical Viral Hepatitis - Historical PerspectivePerspective

Viral Hepatitis - Historical Viral Hepatitis - Historical PerspectivePerspective

other : GBV-C/HGV, TTV,???

AA

Viral hepatitis

Entericallytransmitted EE

BB CC DDParenterallytransmitted

Page 3: 第二十五章  肝炎病毒 (hepatitis virus, HV)

肝炎类型 甲型 乙型 丙型 丁型 戊型virus HAV HBV HCV HDV HEV

科 小 RNA 病毒

嗜肝 DNA 病毒

黄病毒 未定 肝炎病毒

生物学性状

大小 (nm) 27 42 60 35 30-32

形状 二十面体 球状 球状 球状 二十面体基因组 ssRNA dsDNA ssRNA ssRNA ssRNA

包膜 — +(HBsAg) + +(HBsAg) —

传播途径 粪 - 口 输血、性行为、垂直

输血、性行为、垂直

输血、性行为、垂直

粪 - 口

临床特点

潜伏期 2-6 w 1-6 w 2-10 w 1-6 w 2-8 w

急性 + + + + +

慢性 — + + + —

重症 少 少 少 经常 妊娠携带者 — + + + —

诱发肝癌 — + + 不明确 —

预防

Ig 丙球蛋白 HBIg 丙球蛋白 — —

疫苗 灭活或减毒 重组 (HBsAg) — HBsAg —

Page 4: 第二十五章  肝炎病毒 (hepatitis virus, HV)

一、甲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A virus , HAV )

• Feinstone 于 1973 年应用免疫电镜技术在急性期肝炎患者粪便中发现。

• 1982 年国际病毒命名委员会将其分类为小 RNA 病毒科肠道病毒属 72 型。

• 近年又被单列为肠道病毒科的嗜肝 RNA 病毒属( heparnavirus )。

• HAV 引起的甲型肝炎是急性肝炎,主要经过粪 - 口途径传播,可造成暴发或散发流行,潜伏期短,发病急,一般不转为慢性,亦无慢性携带者,预后良好。

Page 5: 第二十五章  肝炎病毒 (hepatitis virus, HV)

形态与结构

一)生物学性状

衣壳 : 20 面体立体对称,分实心颗粒和空心颗粒两种;由VP1-VP4 等 4 种多肽组成,其中 VP1 是主要的衣壳蛋白,其抗原决定簇的 NT 抗体,能中和所有的 HAV 株。

1 个血清型, 7 个基因型。

球形颗粒,无包膜和突起 :

基因组 : 线状 +ssRNA,稳定性高。

Page 6: 第二十五章  肝炎病毒 (hepatitis virus, HV)

易感动物和细胞培养

一)生物学性状

人、黑猩猩、狨猴、猕猴、恒河猴等灵长类动物对 HAV

易感,接种病毒后均可出现临床、生化和组织学上急性肝炎的改变,粪便内可检出病毒。

HAV 可用 Vero 细胞、人胚肾细胞、传代猴肾细胞 (FRhK-4 、 FRhK-6) 、人胚肺 2 倍体成纤维细胞和人肝癌细胞株 (PLC/PRF/S) 等分离培养。但不引起 CPE 。因此需用免疫荧光法或放射免疫法检出培养的 HAV 。

Page 7: 第二十五章  肝炎病毒 (hepatitis virus, HV)

抵抗力

一)生物学性状

耐酸碱( pH2-10)、耐热、耐有机溶剂。高压 (121 20 min)℃ 、煮沸 (5 min) 、干热 (180 1 ℃

h) 、 UV (1.1 瓦/ 1 min) 、甲醛 (1:4 000 、 37 3 d)℃ 以及氯 (10-5 ppm 、 30 min) 等处理均可使之灭活。 鉴于 HAV 有相当大的抵抗力,因此对肝炎患者及其排泄物处理应特别小心。

Page 8: 第二十五章  肝炎病毒 (hepatitis virus, HV)

传染源与传播途径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传染源:多为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患者潜伏期后期及

急性期的血液和粪便均有传染性。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粪 - 口途径传播,或经粪便污染的

食物。未有患急性甲型肝炎的孕妇传染给胎儿的

病例。

Page 9: 第二十五章  肝炎病毒 (hepatitis virus, HV)

传播方式

Page 10: 第二十五章  肝炎病毒 (hepatitis virus, HV)

致病机制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HAV 主要侵犯儿童和青年,且多为隐性感染 ;

机体的免疫应答也参与了肝脏的损伤,即抗HAV(IgM 和 IgG) 在肝脏与 HAV 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或 Tc(CTL) 对感染病毒肝细胞的攻击所致。

Page 11: 第二十五章  肝炎病毒 (hepatitis virus, HV)

HAV 的致病性粪-口途径传播

小肠淋巴结中大量增殖

入血并形成病毒血症

肝脏为最终靶器官(病毒直接损伤或免疫病理作用)

通过胆汁随粪便排出体外

Page 12: 第二十五章  肝炎病毒 (hepatitis virus, HV)

感染后可产生持久免疫力。

早期: IgM ;同时,从粪便中检出 sIgA 抗体。

恢复期: IgG ,并可持续多年;

特异细胞免疫应答。

免疫性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Page 13: 第二十五章  肝炎病毒 (hepatitis virus, HV)

甲型肝炎血清学变化过程

Page 14: 第二十五章  肝炎病毒 (hepatitis virus, HV)

  实验室诊断不依靠分离病毒

1. 血清学检查:检测抗 HAV 常用 RIA 和 EIA 法。检测抗HAV IgM 有助于早期诊断;测抗 HAV IgG 有助于流行病学调查;测粪便中抗 HAV IgA 也有助于诊断。

2. 病毒检测:潜伏期末期和急性期早期,取粪便用免疫电镜检测 HAV 颗粒;用放射免疫 (RIA) 或酶免疫 (EIA) 法检测HAV 的抗原。

3. 病毒核酸检测:应用 cDNA-RNA 分子杂交技术及 PCR 技术检测 HAV 的 RNA ,方法特异、敏感。用斑点杂交法可检出 10-9 mg核酸。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Page 15: 第二十五章  肝炎病毒 (hepatitis virus, HV)

HAV 感染后以隐性感染和无黄疽型病例占多数,因此传染源较难控制。

预防:

一般性预防:搞好卫生,切断传播途径。

特异性预防:接种疫苗,

减毒甲型肝炎活疫苗 (H2 株和 L1 株 ) ;国外灭活疫苗( HM175 株、 CR326-F 株),

HAV 基因工程疫苗正在研制中。

人工被动免疫:注射丙种球蛋白。

四)防治原则

Page 16: 第二十五章  肝炎病毒 (hepatitis virus, HV)

治疗:甲型肝炎为自限性疾病,经治疗可痊愈,

不转慢性亦不留后遗症。

用药宜简。

四)防治原则

Page 17: 第二十五章  肝炎病毒 (hepatitis virus, HV)

HAV引起的甲型肝炎是一个消化道传染病,传播途径为粪 - 口途径,甲型肝炎的过程是一个病毒消灭性的感染,无 HAV携带者,可用减毒活疫苗进行预防。

HAV总结

Page 18: 第二十五章  肝炎病毒 (hepatitis virus, HV)

1989 年在美国夏威夷召开的国际肝癌会上,将肠道传播

的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正式命名为戊型肝炎病毒,是戊

型肝炎( hepatitis E , HE )的病原体。

戊型肝炎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常引起大流行,其临

床和流行病学特点类似甲型肝炎。

二、戊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E virus , HEV )

Page 19: 第二十五章  肝炎病毒 (hepatitis virus, HV)

HEV 呈球形,无包膜,表面呈现锯齿状,类似杯状病毒。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地分离到的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 HEV 直径 27-38 nm , 20 面体立体对称,核酸为线形 +ssRNA ,

易感染动物是猕猴,也可感染非洲绿猴、恒河猴、猫猴和黑猩猩等灵长类动物,口服或静注含有 HEV 病原材料均可使之感染。

一)生物学性状

Page 20: 第二十五章  肝炎病毒 (hepatitis virus, HV)

•主要通过粪 - 口途径传播,饮水被病毒污染可造成水源性暴发流行,也可通过密切接触、食物污染等方式传播。

•患者多见于 20-40 岁成年人,潜伏期为 2-9 w ,多数患者于病后 6 w 即好转或痊愈。少数患者可表现为重症肝炎,甚至可导致死亡。孕妇感染时,发病率高,病情严重,常发生流产或死产。

•HEV 致病机制尚不明了,可能是病毒本身作用及机体免疫应答造成肝细胞损伤。

• 病后有一定免疫力。

二)致病性和免疫性

Page 21: 第二十五章  肝炎病毒 (hepatitis virus, HV)

Symptoms

ALT

IgG anti-HEV

IgM anti-HEV

Virus in stool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Serological Course of HEV infectionT

iter

Weeks after exposure

Page 22: 第二十五章  肝炎病毒 (hepatitis virus, HV)

1. 免疫电镜:

可取病人粪便标本进行常规免疫电镜检查 HEV颗粒。

2. 血清学方法

ELISA 或 Western印迹试验检测抗 HEV ,包括抗 HEV IgM

和抗 HEV IgG 。

3. HEV 核酸检测:

多采用 PCR法。可取患者粪便标本或血清标本检测 HEV RNA 。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Page 23: 第二十五章  肝炎病毒 (hepatitis virus, HV)

原则上与甲型肝炎相同。主要措施是保护水源,防止被粪便污染,保证安全用水。在流行地区广泛宣传不喝生水,改善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降低新患发病率。

免疫球蛋白预防无效。

本病治疗原则是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合并重症肝炎时按抢救暴发性肝功能衰竭的原则处理。

四)防治原则

Page 24: 第二十五章  肝炎病毒 (hepatitis virus, HV)

嗜肝 DNA 病毒科( hepadnaviridae );

是乙型肝炎病原体,主要经输血、注射、性行为和母婴传播。

起病徐缓,部分患者可转为慢性,少数还可导致肝硬化和肝癌。

三、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B virus , HBV )

Page 25: 第二十五章  肝炎病毒 (hepatitis virus, HV)

1963 年 Blumberg 在澳大利亚土著人血清中发现一种新抗

原,称为澳大利亚抗原( Australia antigen );

1968 年确定这种抗原与血清型肝炎密切相关,称为肝炎

相关抗原( hepatitis associated antigen , HAA );

1970 年 D.S. Dane 在肝炎患者血清中发现具有传染性的颗

粒,即 Dane 颗粒( Dane's particle )。从而 HBV 被确认。

概 述

Page 26: 第二十五章  肝炎病毒 (hepatitis virus, HV)

a 小球形颗粒 (small spherical particle) ,直径 22 nm ,HBsAg ,不含 DNA 和 DNA 多聚酶,无感染性;

b 管形颗粒 (tubular particle) ,直径 22 nm ,长度在50-700 nm 之间,由小球形颗粒串联而成,无感染性;

c 大球形颗粒 (large spherical particle) ,即 Dane 颗粒,直径 42 nm ,有感染性。

形态与结构

一)生物学性状

Page 27: 第二十五章  肝炎病毒 (hepatitis virus, HV)

Electron microscopy of hepatitis B virus-positive serum reveals 3 morphologically distinct forms of particles

spherical particle

(HBsAg)

Dane particle

(complete virion )

tubular particle

large spherical particle

Page 28: 第二十五章  肝炎病毒 (hepatitis virus, HV)

Hepatitis B virus. Dane particle and incomplete particles that are Hepatitis B virus. Dane particle and incomplete particles that are found in patient's serum found in patient's serum

Page 29: 第二十五章  肝炎病毒 (hepatitis virus, HV)
Page 30: 第二十五章  肝炎病毒 (hepatitis virus, HV)

形态与结构

一)生物学性状

Dane颗粒是具有感染性的完整成熟的 HBV颗粒,直径为42 nm ,具有双层核壳结构:核心颗粒:直径为 27 nm 。 颗粒内部:双股不完全环状 DNA 和 DNA 多聚酶。 颗粒表面(内衣壳):含有 HBcAg 和 HBeAg 。外壳(包膜):厚 7 nm 。 脂质双层:来源于宿主细胞 包膜蛋白:病毒编码。含有 HBsAg 和 PreSAg

Page 31: 第二十五章  肝炎病毒 (hepatitis virus, HV)

HBV 基因结构  

一)生物学性状

HBV DNA 是由长链 L (负链 ) 和短链 S (正链 ) 组

成的不完全双链环状 DNA ,短链的长度相当于长

链的 50-85% 。

HBV DNA 长链有转录和翻译蛋白的功能,载有

病毒蛋白质的全部密码,有 4 个开放读码框架

(ORF) ,分别为 S 、 C 、 P 和 X区 。

Page 32: 第二十五章  肝炎病毒 (hepatitis virus, HV)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结构模式

Page 33: 第二十五章  肝炎病毒 (hepatitis virus, HV)

S 区:衣壳蛋白。分别由 S 基因、 PreS1 与 PreS2 基因编码

HBsAg 、 PreS1 和 PreS2 Ag 。 主蛋白 (main protein) : HBsAg

中蛋白 (middle protein) : HBsAg+PreS2Ag

大蛋白 (large protein) : HBsAg+PreS2Ag+ PreS1Ag

C 区: C 基因和 preC 基因分别编码 HBcAg 和 PreC 蛋白

(是 HBeAg 的前体蛋白,经切割加工后形成HBeAg 并分泌到血循环中)。

Page 34: 第二十五章  肝炎病毒 (hepatitis virus, HV)

P 区:最长, P 基因编码 HBV DNA 多聚酶。

末端蛋白区 (terminal protein, TP)

间隔区 (spacer)

聚合酶 /逆转录酶区 (DNA pol/RT)

Rnase H区。

X 区:编码 X 蛋白,可反式激活一些细胞的癌基因及病毒的基因等,可能与肝癌的发生有关。

Page 35: 第二十五章  肝炎病毒 (hepatitis virus, HV)

HBV 复制周期

Page 36: 第二十五章  肝炎病毒 (hepatitis virus, HV)

1. absorption, uncoating

2. dsDNA cccDNA

3. L- DNA mRNA

0.8kb HBxAg

2.1kb envelope proteins (HBsAg,PreS2)

2.4kb envelope proteins (HBsAg,PreS2,PreS1)

3.5kb P蛋白、 HBcAg 、 HBeAg前体蛋白

template for DNA replication(pregenomic RNA , PgRNA)

4. PgRNA L- DNA S+ DNA dsDNA

5. virion packaging and release

Page 37: 第二十五章  肝炎病毒 (hepatitis virus, HV)

抗原组成

外壳:

HBsAg:三种颗粒所共有,是机体受 HBV 感染的主要标志之一。

具有抗原性,能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抗体,即抗 HBs 。

根据 HBsAg抗原性差异, HBV 可分为 adr/adw 、 ayr/ayw 等 4种血清型。血清型分布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并与种族有关。

如欧美主要是 adr 型,为 A 基因型;我国以 adr 、 ayw 为多见。

一)生物学性状

Page 38: 第二十五章  肝炎病毒 (hepatitis virus, HV)

HBsAg 的 a抗原决定簇

•A抗原决定簇由 HBsAg 的 124-147位氨基酸组成,亲水

性强, 124/137 、 139/147 的半胱氨酸形成二硫键,构成

两个环状结构。

•连续性抗原决定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制备疫苗。

Page 39: 第二十五章  肝炎病毒 (hepatitis virus, HV)

抗原组成

PreS1 和 PreS2:

存在吸附肝细胞受体的表位;

部分 PreS1与内壳的 HSP70 结合,使内外层衣壳紧密联系;

其抗原性比 HBsAg 更强,抗 PreS1 和抗 PreS2 通过阻断 HBV与肝细胞的结合而起抗病毒作用。

一)生物学性状

Page 40: 第二十五章  肝炎病毒 (hepatitis virus, HV)

抗原组成

衣壳

HBcAg:• 主要定位于感染细胞核内,不易从患者血清中检出。• 也可在肝细胞膜表面表达,宿主 CTL 作用的主要靶抗原。• 抗原很强,能刺激机体产生抗 HBc ,但无中和作用。• 检出高效价抗 HBc ,抗 HBc IgM则表示 HBV 在肝内处于复制状态;

抗 HBc IgG则表示感染过 HBV 。

一)生物学性状

Page 41: 第二十五章  肝炎病毒 (hepatitis virus, HV)

抗原组成

衣壳HBeAg:

可作为 HBV复制及血清具有传染性的标志。急性乙型肝炎进入恢复期时 HBeAg消失,抗 HBe阳性;

但抗 HBe亦见于携带者及慢性乙型肝炎血清中。

一)生物学性状

Page 42: 第二十五章  肝炎病毒 (hepatitis virus, HV)

易感动物和细胞培养 

一)生物学性状

 只有黑猩猩对 HBV 易感,接种后可发生与人类相似的

急慢性感染。

体外细胞培养尚未成功。近年来应用基因克隆技术,

可使 HBV 基因转移给小鼠或转染细胞株。将病毒 DNA

导入肝癌细胞后,病毒可复制并在细胞中表达

HBsAg 、 HBcAg 和 HBeAg 。有此细胞株可持续地产生

Dane颗粒。

Page 43: 第二十五章  肝炎病毒 (hepatitis virus, HV)

抵抗力

一)生物学性状

HBV 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相当强:

对低温、干燥、紫外线、醚、氯仿、酚等均有抵抗性。

高压灭菌 (121 15 min)℃ 、 0.5% 过氧乙酸、 5%次氯酸

钠、 3%漂白粉液、 0.2%新洁尔灭等均可使 HBV 失去感

染性,但仍保持 HBsAg 的抗原活性。

HBV 的感染性与 HBsAg 的抗原活性并非一致。

Page 44: 第二十五章  肝炎病毒 (hepatitis virus, HV)

传染源 

急性、慢性乙肝患者及 HBsAg 无症状携带者均为传染

源,特别是无症状的 HBsAg 携带者做为传染源危害性更大。

二)致病性和免疫性

Page 45: 第二十五章  肝炎病毒 (hepatitis virus, HV)

乙型肝炎主要是经血液或注射途径传播即非胃肠道的感染 (parenteral infection):

1. 血液、血制品传播:有少数 HBsAg阴性、而 HBV DNA

阳性的血液仍可引起感染。

2. 医源性传播:通过注射、手术、采血、拔牙、内窥镜检查、预防接种、针刺、纹身、各种医疗器具、甚至工作人员的手,均可传播乙型肝炎。

传播途径

二)致病性和免疫性

Page 46: 第二十五章  肝炎病毒 (hepatitis virus, HV)

3. 母婴传播:主要是在围产期,分娩时新生儿经产道接

触或吸吞入含 HBV 的母血、羊水、或分泌物所致,少数

可由于宫内感染 ( < 10%) ,也可通过母乳、体液或密切

接触而传播。 

4. 接触传播:日常生活中如共用牙刷、洗澡刷子、剃须

刀等可引起 HBV 感染。通过唾液传播的可能性也应受到

重视。性交,尤其男性同性恋亦可传播 HBV 。因此,在

西方国家将乙肝列为性传播疾病 (STD) 之一。尿液、鼻

液、汗液和粪 - 口传播的可能性很小。

Page 47: 第二十五章  肝炎病毒 (hepatitis virus, HV)

致病机制

二)致病性和免疫性

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呈多样性,可表现为无症状病毒携带者、急性肝炎、慢性肝炎及重症肝炎等。 HBV 的致病机制,除了 HBV 对肝细胞直接损害外,主要是通过宿主的免疫应答引起肝细胞的病理改变的临床表现。

1.细胞介导的免疫病理损伤2.体液免疫所致的免疫损伤3.自身免疫所致的损伤

Page 48: 第二十五章  肝炎病毒 (hepatitis virus, HV)

• 细胞免疫损伤– 肝细胞内出现 HBV抗原,细胞免疫强弱与临床过程轻重与转归密切相关

免疫力过强可出现重症肝炎,过低则是慢性肝炎

• 体液免疫损伤– 先天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患者乙肝仍表现为典型的肝炎病变

– 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肝内,诱生大量 TNF,导致重症肝炎,主要造成肝外症状表现

• 自身免疫损伤– HBV感染后,肝细胞自身抗原性改变,诱生自身免疫反应 肝特异性脂蛋白抗原( Liver specific protein, LSP)暴露

Page 49: 第二十五章  肝炎病毒 (hepatitis virus, HV)

免疫性   体液免疫:

抗 HBs :中和体液中 HBV ,使其失去感染性。

抗 PreS2 :封闭病毒与肝细胞表面的 PHSA受体,阻止

病毒吸附于肝细胞。

抗 HBe :可与肝细胞表面 HBeAg 结合后,通过补体

介导而参与破坏病毒感染的肝细胞。

NT 抗体

二)致病性和免疫性

Page 50: 第二十五章  肝炎病毒 (hepatitis virus, HV)

细胞免疫:

主要依靠 CTL 。 CTL 对 HBV 感染的肝细胞 ( 靶细胞 ) 有直

接杀伤作用。据认为,针对 HBcAg 的 CTL 在清除 HBV 感

染的靶细胞中有较重要的作用。

免疫性

二)致病性和免疫性

Page 51: 第二十五章  肝炎病毒 (hepatitis virus, HV)

HBV 与原发性肝癌HBV 感染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其依据是:

①经流行病学调查表明,乙型肝炎患者及 HBsAg 携带者的原

发性肝癌发生率明显高于未感染人群( 217倍);

②用与 HBV 分子生物学相似的土拨鼠肝炎病毒 (WHV) 可诱

发土拨鼠原发性肝癌。而未感染鼠则无一只发生肝癌;

③用 HBVDNA探针与肝癌组织进行 Southern 印迹核酸杂交

时,获得阳性结果,说明肝癌细胞染色体上整合有 HBV DNA 。

Page 52: 第二十五章  肝炎病毒 (hepatitis virus, HV)

Possible Outcomes of HBV Infection

3-5% of adult-acquired infections

95% of infant-acquired infections

12-25% in 5 years

6-15% in 5 years 20-23% in 5 years

Acute hepatitis B infection

Chronic HBV infection

Cirrhosis

Chronic hepatitis

Liver failure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Liver transplant DeathDeath

Page 53: 第二十五章  肝炎病毒 (hepatitis virus, HV)

采用血清学方法检测患者血清中 HBV抗原、抗体,

并根据这些标志进行分析判断。

近年来,临床上也常采用 PCR技术对乙型肝炎进

行辅助诊断。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Page 54: 第二十五章  肝炎病毒 (hepatitis virus, HV)

检测 HBV 抗原、抗体 常用的方法有 RIA 、 ELISA法,间接血凝、反向间接血凝,对流免疫电泳、双向琼脂扩散法等。

检测的项目主要是 HBsAg 和抗 HBs 、 HBeAg 和抗 HBe 、以及抗 HBc (两对半),必要时也可检测 PHSA 、 PreS1 和

PreS2 的抗原和抗体。

上述各项检查组成一套乙型肝炎病毒抗原抗体检测系统 (HBV 血清标志 ) 。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Page 55: 第二十五章  肝炎病毒 (hepatitis virus, HV)

Symptoms

HBeAg anti-HBe

Total anti-HBc

IgM anti-HBc anti-HBsHBsAg

0 4 8 12 16 20 24 28 32 36 52 100

Typical Serologic Course

Weeks after Exposure

Titre

Acute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with Recovery

Page 56: 第二十五章  肝炎病毒 (hepatitis virus, HV)

IgM anti-HBc

Total anti-HBc

HBsAg

Acute(6 months)

HBeAg

Chronic(Years)

anti-HBe

0 4 8 12 16 20 24 28 32 36 52

YearsWeeks after Exposure

Titre

Progression to 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Typical Serologic Course

Page 57: 第二十五章  肝炎病毒 (hepatitis virus, HV)

1. HBsAg:感染性( + );传染性( + ); 抗 HBs: NT抗体,免疫力( + );

2. HBcAg : DNA复制标志,血清中( - ),肝细胞核内( + ); 抗 HBc:无中和作用,包括 抗 HBc IgM :体内有病毒复制,急性乙肝或慢性乙肝的急性发作期 抗 HBc IgG:慢性过程或恢复期

3. HBeAg:感染性( + );传染性( + );恢复期( - ); 抗 HBe:无中和作用,恢复期( + ),携带者,慢性( + );

4. PreS1 、 PreS2 和 PHSA受体:新感染( + ); 抗 PreS1 、抗 PreS2: NT抗体,恢复期( + );

Page 58: 第二十五章  肝炎病毒 (hepatitis virus, HV)

HBsAg anti-HBsAg

HBeAg anti-HBeAg

anti-HBcAg

描述

+ - - - - 肝功正常为无症状携带者;肝功异常为正患乙肝

+ - + - - 同上,传染性强+ - + - + “大三阳”传染性最强+ - - + + “小三阳”急性感染趋向恢复- + - + +/- 肝炎恢复期- - - - + 感染过 HBV 或“窗口期”- + - - - 接种乙肝疫苗成功;

感染过 HBV已恢复

“ 两对半”及其临床意义

Page 59: 第二十五章  肝炎病毒 (hepatitis virus, HV)

血清 HBV DNA检测

核酸分子杂交及 PCR技术检测 HBV DNA 可用于乙型肝

炎的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

常用斑点杂交法将特异的 HBV DNA探针与患者血清进行杂交检测血清中 HBV DNA ,方法敏感、特异,能测出 0.1-

1pg 核酸。

用 PCR技术检测患者血清中 HBV DNA, 在临床上也已用于辅助诊断,特别是定量 PCR能测出 DNA拷贝数量,可做为药物疗效的考核指标。

Page 60: 第二十五章  肝炎病毒 (hepatitis virus, HV)

采取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性措施:

对乙肝患者及携带者的血液、分泌物和用具等要严格消毒灭菌;

严格筛选献血员,防止血液传播; 提倡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及输液器;

凡手术操作,使用接触过血液的医疗器械等也必须严格消毒,要防止病人与医务人员间的相互传播;

对高危人群要进行特异性预防。

四)防治原则

Page 61: 第二十五章  肝炎病毒 (hepatitis virus, HV)

主动免疫

• 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

• 乙型肝炎疫苗是纯化的 HBsAg ,不含 HBV DNA ,具有良好免疫原性,而无感染性。

• 应用的疫苗有两种,即 HBsAg 血源疫苗和 HBV 基因重组疫苗。另有 HBsAg 多肽疫苗或 HBV DNA 疫苗均在研究之中。

四)防治原则

Page 62: 第二十五章  肝炎病毒 (hepatitis virus, HV)

被动免疫 乙肝免疫球蛋白( HBIg )是由含有高效价抗 HBs 人血清提纯而成,可用于紧急预防。主要用于以下情况:

① 医务人员或皮肤损伤被乙型肝炎患者血液污染伤口者;

② 母亲为 HBsAg 、 HBeAg阳性的新生儿;

③ 发现误用 HBsAg阳性的血液或血制品者;

④ HBsAg 、 HBeAg阳性者的性伴侣。

四)防治原则

Page 63: 第二十五章  肝炎病毒 (hepatitis virus, HV)

HBV 小结

• 有包膜的病毒,有特异的肝组织亲嗜性

• HBV感染的细胞可释放大量的无 DNA 的 HBsAg颗粒

• 病毒的多种蛋白质共用一个基因序列骨架,但有不同的启

动子启动转录

• 基因组为部分环状双链 DNA,病毒含逆转录酶借环状的

RNA中间型复制

• HBV 的 DNA基因成分可整合到宿主染色体上

Page 64: 第二十五章  肝炎病毒 (hepatitis virus, HV)

HCV 主要经血或血制品传播,目前占输血后肝炎的 80-90% ,在我国丙型肝炎流行率为 2.1% 。

其临床和流行病学特点类似乙型肝炎,但症状较轻,演变为慢性者多见,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

四、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C virus , HCV )

Page 65: 第二十五章  肝炎病毒 (hepatitis virus, HV)

• 1978 年 WHO 将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按传播途径

分为肠道传播的非甲非乙型病毒和肠道外传播的

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

• 1989 年进一步将前者命名为戊型肝炎病毒( HE

V ),将后者命名为丙型肝炎病毒( HCV )

• 目前将 HCV 和庚型肝炎病毒( HGV )列入黄病

毒科( Flavivurus ) Hepacivirus属

Page 66: 第二十五章  肝炎病毒 (hepatitis virus, HV)

HCV 呈球形,其直径约为 30-60 nm ,外有

脂蛋白包膜。

一)生物学性状

核酸——单正链 RNA 、含 9 个基因区 衣壳—— C 蛋白组成包膜——含 E1 、 E2/NS1 基因编码蛋白

形态结构

Page 67: 第二十五章  肝炎病毒 (hepatitis virus, HV)

一)生物学性状

5’ 端 UTR 核酸序列保守性强,病毒株间差异小,可用于诊断。包膜蛋白区和非结构蛋白 1区基因易变异,包膜蛋白抗原性变异,不被抗体识别,病毒持续存在,易发展成慢性;单一的 ORF ,编码区位于 5’端,非编码区位于 3’

端。

基因结构

Page 68: 第二十五章  肝炎病毒 (hepatitis virus, HV)
Page 69: 第二十五章  肝炎病毒 (hepatitis virus, HV)

目前对 HCV尚不能通过血清分型,而根据 NS5 基因序列

同源性及亲缘关系分析可将世界各地分离到的毒株分为

6 个基因型, 11 个基因亚型 (a 、 b 、 c 表示 ) 。

准种: HCV同一基因亚型内不同基因异质性群体。 (E2)

一)生物学性状

基因分型

Page 70: 第二十五章  肝炎病毒 (hepatitis virus, HV)

黑猩猩是 HCV唯一易感动物模型。

细胞模型为 JFH-1/HCVcc ( cell culture )

一)生物学性状

HCV 对氯仿、乙醚等有机溶剂敏感, UV照射、 100

5 min℃ 、 20%次氯酸、福尔马林 (1:1000) 均可使HCV失活。

易感动物和细胞培养

抵抗力

Page 71: 第二十五章  肝炎病毒 (hepatitis virus, HV)

• HCV 主要通过输血或血制品、注射、性交和母婴传播。

• 潜伏期为 2-26 w ,平均 7.4 w ,但由输血或血制品引起的丙型肝炎潜伏期较短,大多数在输血后 5-12 w 发病。大多数患者不出现症状或症状较轻,多为无黄疽型, 90%以上的患者演变为慢性肝炎,进而发展为肝硬变,甚至原发性肝癌。

•关于 HCV 感染的慢性化机制,目前认为 HCV 直接损害肝细胞、免疫病理损伤、细胞凋亡三个方面导致肝细胞破坏。

二)致病性和免疫性

Page 72: 第二十五章  肝炎病毒 (hepatitis virus, HV)

HCV 感染后:

抗 HCV IgM:出现较早,持续时间短;

抗 HCV IgG:出现较迟 (82 d) 。

保护作用不强(准种),常 HBV 、 HCV同时感染。

二)致病性和免疫性

Page 73: 第二十五章  肝炎病毒 (hepatitis virus, HV)

Serologic Pattern of Acute HCV Infection with Recovery

Symptoms +/-

Time after Exposure

Tit

eranti-HCV

ALT

Normal

0 1 2 3 4 5 6 1 2 3 4YearsMonths

HCV RNA

Page 74: 第二十五章  肝炎病毒 (hepatitis virus, HV)

Serologic Pattern of Chronic HCV Infection with Progression infection

Symptoms +/-

Time after Exposure

Tit

eranti-HCV

ALT

Normal

0 1 2 3 4 5 6 1 2 3 4YearsMonths

HCV RNA

Page 75: 第二十五章  肝炎病毒 (hepatitis virus, HV)

1. 抗 HCV 抗体的检测

通过 ELISA 、放射免疫法检测抗 HCV IgG 或 IgM 。若抗 HCV IgM阳性时可对 HCV 感染进行早期诊断。

2.HCV RNA 检测

多采用 RT-PCR检测 HVC RNA 。该法敏感性和特异性好,可以提高 HCV RNA检出率,供诊断时做参考。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Page 76: 第二十五章  肝炎病毒 (hepatitis virus, HV)

严格筛选献血人员和加强血制品的管理,控制输血传播。

其他预防措施同 HBV 。

免疫球蛋白有无预防作用尚无定论。

目前还无特异性防治对策, IFN-α联合利巴韦林。

四)防治原则

Page 77: 第二十五章  肝炎病毒 (hepatitis virus, HV)

1977 年, δ 肝炎病毒( hepatitis δ virus ),

1984 年, HDV ,丁型肝炎的病原体。

缺陷病毒,必须在 HBV 或其它嗜肝 DNA 病毒辅助下才

能复制,因此其致病必须同时有 HBV 感染,病情较单纯

感染 HBV 的患者严重。

五、丁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D virus , HDV )

Page 78: 第二十五章  肝炎病毒 (hepatitis virus, HV)

• HDV 为直径 35-37 nm 的球形颗粒,核心含有环状 -

ssRNA 和 HDAg (δ抗原 ) 。 HDV 表面为 HBV 包膜,主要含有 HBsAg 。

• HDV 不能独立复制,须在 HBV 或其他嗜肝 DNA 病毒辅助下才能增殖。

• 抗基因组可编码 HDAg ,刺激机体产生抗 HD 。

• HDV仅有一血清型,敏感动物是黑猩猩、土拨鼠和北京鸭等。

一)生物学性状

Page 79: 第二十五章  肝炎病毒 (hepatitis virus, HV)

HBsAg

RNA

antigen

Page 80: 第二十五章  肝炎病毒 (hepatitis virus, HV)

•传播方式:与 HBV 基本相同,主要经输血或注射传播。与HBV相比, HDV母婴垂直传播少见,而性传播相对重要。

•由于 HDV 是缺陷病毒,而且其衣壳为 HBsAg ,从而决定了HDV 只能感染 HBsAg阳性者,其感染有两种形式:

共同感染 (coinfection):与 HBV同时感染;

重叠感染 (superinfection):在慢性乙型肝炎或 HBsAg

携带者的基础上再感染 HDV 。 

二)致病性和免疫性

Page 81: 第二十五章  肝炎病毒 (hepatitis virus, HV)

重叠感染

慢性HBV+HDV

联合感染

HBV+HDV

潜伏期

急性肝炎

肝硬化

暴发性肝炎

慢性丁肝

Page 82: 第二十五章  肝炎病毒 (hepatitis virus, HV)

• HDV 致病作用主要是病毒对肝细胞的直接损伤,而机体免疫应答对丁型肝炎发病无明显影响。 

• HDV 感染后产生抗 HDV IgM ,抗 HDV IgG 。

• 丁型肝炎发展为慢性时,抗 HDV IgM 和 IgG 常呈持续高效价,可做为慢性丁型肝炎诊断指标。

• 抗 HDV 不能清除病毒,其作用还有待研究。

二)致病性和免疫性

Page 83: 第二十五章  肝炎病毒 (hepatitis virus, HV)

anti-HBs

Symptoms

ALT Elevated

Total anti-HDV

IgM anti-HDV

HDV RNA

HBsAg

Serological Course of Acute HDV infection

Time after exposure

Tit

er

Page 84: 第二十五章  肝炎病毒 (hepatitis virus, HV)

Jaundice

Symptoms

ALTTotal anti-HDV

IgM anti-HDV

HDV RNA

HBsAg

Serological Course of HDV superinfection

Time after exposure

Tit

er

Page 85: 第二十五章  肝炎病毒 (hepatitis virus, HV)

1. 血清学方法:

用 ELISA 或 RIA检测血清中 HDVAg 或抗 HDV 。

2. 核酸分子杂交法:

检测血清中 HDV RNA 。其浓度与 HDVAg平行。抗HDV 出现后, HDV RNA 转阴。 HDV RNA 的存在标志 HDV

复制以及血清有传染性。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Page 86: 第二十五章  肝炎病毒 (hepatitis virus, HV)

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据报道用重组 IFNα 或 γ 治疗丁型肝炎,可抑制病毒复制,且可改善临床症状。

预防原则与乙型肝炎相同,主要为严格筛选献血人员和血制品,防止注射或其它操作的医源性传染,开展卫生宣传教育,避免性传播。

四)防治原则

Page 87: 第二十五章  肝炎病毒 (hepatitis virus, HV)

HAV 、 HEV甲戊经口入血流

隐急多见免疫久

甲肝助诊 IgM

预防活苗和丙球 HBV 、 HCV 、 HDV

血道为主乙丙丁,母胎性道可入侵

乙肝检测两对半,抗原抗 C示致病

抗 E 抗 S 表好转,肝功正常不必惊

免疫致病易转慢,疫苗三针注幼婴

Page 88: 第二十五章  肝炎病毒 (hepatitis virus, HV)

目前,除公认的甲、乙、丙、丁和戊型肝炎外,尚存在可经肠道外传播而引起的急、慢性肝炎,统称为非甲~戊型肝炎。其中研究较多的是庚型肝炎病毒( HGV )和输血传染性病毒( TTV )。

它们对肝脏和肝外的致病性至今尚不能确定,特别是 TTV

的感染未发现对人体有致病性。从其分离的来源考虑,将GBV-C/HGV 和 TTV统称为新近发现的肝炎相关病毒( Hepatitis-related viruses )。

六、新近发现的肝炎相关病毒

Page 89: 第二十五章  肝炎病毒 (hepatitis virus, HV)

A 、庚型肝炎病毒( HGV )

1995 年,美国科学家先后从输血后非甲 - 戊型肝炎病人

血清中获得的两株肝炎相关病毒核苷酸序列,分别命名为

GB 病毒 -C 和庚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G virus, HGV )。

后来发现二者是同一种病毒的不同分离株。由于至今尚未

正式命名,故有 HGV 、 GBV-C 及 GBV-C/HGV 之称。

Page 90: 第二十五章  肝炎病毒 (hepatitis virus, HV)

传染源:

主要是庚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或病毒携带者。灵长类动物虽可感染该病毒,但其自然感染情况及其作为传染源的意义尚不清楚。

传播途径:

经血或肠道外传播。受血者、静脉内毒瘾者、接触血液的医务人员等感染率高。此外,也可经母婴传播性传播。

Page 91: 第二十五章  肝炎病毒 (hepatitis virus, HV)

HGV 多为持续感染。由于传播途径相同, HGV 常与HBV 、 HCV 等重叠感染,但该病毒并不加重乙型和丙型肝炎的临床症状和肝脏酶学的变化,有研究表明合并HGV 感染的 HCV 感染者中,有些病人的 HCV 感染消失,ALT恢复正常,而 HGV 感染持续存在。因此,对 HGV

的致病性尚需进一步研究。

HGV 对干扰素敏感,故对 HGV 的治疗,特别对 HCV 和

HGV合并感染的病例可使用干扰素 (IFN)治疗。临床证明用病毒唑治疗庚型肝炎效果不佳。

Page 92: 第二十五章  肝炎病毒 (hepatitis virus, HV)

B 、输血传染性病毒( TTV )

1997 年日本学者 Nishizawa 等应用代表性差异分析法

( representational difference analysis, RDA )从一名输血后非甲 -

庚型肝炎病人( T. T. )中克隆到一个 DNA片段,而且发现该

DNA 类似于病毒的基因组。

按病人姓氏缩写命名为 TT 病毒( TT virus, TTV ),恰与经血

传播病毒 (transfusion transmitted virus,TTV)巧合。

Page 93: 第二十五章  肝炎病毒 (hepatitis virus, HV)

TTV 主要通过输血或血制品传播,但也可通过粪 -口途径、唾

液飞沫、精液和乳汁等多途径传播。在一些动物血清中亦发现

了 TTV DNA 的存在,但其是否具有传染源的意义尚不清楚。

TTV 在人群中感染率高,据报道欧美等发达国家正常献血员

血清中 TTV DNA检出率约 33-76% ,在非甲-庚型肝病慢性

肝炎检出率为 46%。

TTV 常与 HCV 重叠感染。 TTV 感染一般表现为无症状携带

者,至今尚未发现 TTV 有引起肝炎或其他疾病的能力。因

此, TTV 是否有嗜肝性和致病性尚不明确,正在研究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