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品格教育的實施策略與活動設計 王金國 本文投稿於教育研究月刊(審稿中) 一、 前言 品格教育 (character education) 1 是學校教育中極重要的一環,好品格是受信 賴與受尊重的通行證,其重要性應甚過於智育的培養。然而,在升學主義及功利 主義的影響下,學校裡的品格教育明顯少於智育活動。 品格之重要性不言可喻,個人品格不佳常導致許多社會問題。有鑑於此,教 育部於 2006 年 11 月 3 日修訂了 「品德教育促進方案」,希望能以學校教育為起 點,統整各級政府、家長、社會組織及媒體等力量,喚醒全民對於品德教育 2 重視,齊為優質社會紮根奠基 (教育部,2006)筆者樂見台灣重視品格教育,然而,品格教育的推動,除了要有意願外,更 須要方法。本文目的即介紹可用於國民中小學品格教育之實施策略及具體的品格 教育活動,以供讀者之參考。 二、 品格與品格教育的意義 品格 (character) 是一種以符合道德規範的方式來回應外在情境的一種內在 氣質 (Lickona, 1993),品格在個人的行為舉止間表露。黃政傑 (2004) 認為品格 好的人,其待人處事能合乎社會的規範。 品格教育 (character education) 指的是培養學生良好特質的教育活動。吳清 山、林天祐 (2006a) 認為品格教育與品德或道德教育不同,道德係一個人行為 操守的良窳,如:廉潔、守法等倫理與道德層面的觀念與行為表現,而品格則比 較偏於人格特質的意涵,如負責、勇氣、尊重等特質,並不全屬於道德觀念與行 為的範疇。品格教育主要的重點在於形塑學生的品格,而道德教育關注的是價值 判斷能力的培養 (林佳範,2006)。本文所指之品格教育係指培養學生具備良好 特質的活動,這些特質包括誠實、負責、尊重(詳見下段)1 品格教育與品德教育兩個名詞,學者用法不一,也常被交互使用。筆者認為其主要原因是學者 係將英文 character education 一詞轉譯的結果。部分學者(如:吳清山、林天祐, 2006a ;黃德祥、 謝龍臥,2004) 將之譯為品格教育,也有學者 (如李琪明,2006;陳淑美,1999) 將之翻成品 德教育。本文之品格教育指的是培養個人良好特質之活動。 2 教育部之「品德教育促進方案」指出:品德教育概念實乃抽象、廣泛且易流於不同解讀,為有 利於此方案之實質且有效推動,將聚焦著重於品德之「道德核心價值」及其「行為準則」。此 重點與品格教育所強調的內涵接近,故本文以「品格教育」一詞來稱命名。

02- Character Teaching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02- Character Teaching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02- Character Teaching

品格教育的實施策略與活動設計

王金國

本文投稿於教育研究月刊(審稿中)

一、 前言

品格教育 (character education)1是學校教育中極重要的一環,好品格是受信

賴與受尊重的通行證,其重要性應甚過於智育的培養。然而,在升學主義及功利

主義的影響下,學校裡的品格教育明顯少於智育活動。

品格之重要性不言可喻,個人品格不佳常導致許多社會問題。有鑑於此,教

育部於 2006 年 11 月 3 日修訂了「品德教育促進方案」,希望能以學校教育為起

點,統整各級政府、家長、社會組織及媒體等力量,喚醒全民對於品德教育2之

重視,齊為優質社會紮根奠基 (教育部,2006)。筆者樂見台灣重視品格教育,然而,品格教育的推動,除了要有意願外,更

須要方法。本文目的即介紹可用於國民中小學品格教育之實施策略及具體的品格

教育活動,以供讀者之參考。

二、 品格與品格教育的意義

品格 (character) 是一種以符合道德規範的方式來回應外在情境的一種內在

氣質 (Lickona, 1993),品格在個人的行為舉止間表露。黃政傑 (2004) 認為品格

好的人,其待人處事能合乎社會的規範。

品格教育 (character education) 指的是培養學生良好特質的教育活動。吳清

山、林天祐 (2006a) 認為品格教育與品德或道德教育不同,道德係一個人行為

操守的良窳,如:廉潔、守法等倫理與道德層面的觀念與行為表現,而品格則比

較偏於人格特質的意涵,如負責、勇氣、尊重等特質,並不全屬於道德觀念與行

為的範疇。品格教育主要的重點在於形塑學生的品格,而道德教育關注的是價值

判斷能力的培養 (林佳範,2006)。本文所指之品格教育係指培養學生具備良好

特質的活動,這些特質包括誠實、負責、尊重…等 (詳見下段)。

1 品格教育與品德教育兩個名詞,學者用法不一,也常被交互使用。筆者認為其主要原因是學者係將英文 character education 一詞轉譯的結果。部分學者(如:吳清山、林天祐,2006a;黃德祥、謝龍臥,2004) 將之譯為品格教育,也有學者 (如李琪明,2006;陳淑美,1999) 將之翻成品德教育。本文之品格教育指的是培養個人良好特質之活動。

2 教育部之「品德教育促進方案」指出:品德教育概念實乃抽象、廣泛且易流於不同解讀,為有利於此方案之實質且有效推動,將聚焦著重於品德之「道德核心價值」及其「行為準則」。此重點與品格教育所強調的內涵接近,故本文以「品格教育」一詞來稱命名。

Page 2: 02- Character Teaching

三、 品格教育的內容

品格教育的內容就是美德 (virtue) (Lickona,2004),諸如負責、尊重、關

懷、誠實…等美德3。這些美德與教育部「品德教育促進方案」強調的內容一致。

教育部所公布之「品德教育促進方案」提及:該方案著重於品德之「道德核

心價值」及其「行為準則」。其中,道德核心價值呈現方式有二:一是德目,諸

如正義、關懷等,二是原則,例如「已所不欲,勿施於人」等。至於行為準則乃

奠基於道德核心價值,加以具體落實於不同情境中各個群體之言行規範 (教育

部,2006)。「品德教育促進方案」所著重之焦點與本文之品格教育相同,易言之,

推動品格教育亦即是落實品德教育。

品格教育所欲教導之核心價值(美德)甚多,這些美德又可歸納為對自己、

對他人及與社會關係三大類。與自己有關的美德包括責任、自律、勇氣、自我尊

重 (self-respect);與他人有關的美德包括誠實、尊敬、仁慈、同理;而與社會關

係的美德則有公平、正義、公民素養 (Pearson, Q. M. & Janice, I., 2000)。不過,

若依「品德教育促進方案」之實施原則,各級學校可依據「由下而上」、「多元參

與」之原則,訂定品德教育之目標,以及該校品德核心價值與具體行為準則。

四、 品格教育的目標

品格教育不單只是教導學生瞭解核心價值內涵及其行為準則〔知善4〕,還要

讓學生愛善及行善。易言之,其目標應包括認知、情意與實踐三部分,詳如以下

說明。

(一)認知:

1.能瞭解各核心價值的意義、內涵與重要性。

2.能瞭解核心價值內涵的具體展現方式〔行為準則〕。

(二)情意:

1.喜歡展現良好品格特質與行為。

2.覺得自己是一位有價值的人。

(三)實踐:

1.能將核心價值及其行為準則表現在日常生活中。

2.面臨道德判斷情境時,有強烈的意志去貫徹對的事。

3.能表現出良好的待人處事習慣。

3 不同文獻提及品格內容有異,有所謂品格的六大支柱--尊重、責任、公平、值得信賴、關懷、公民責 (如附件一)。香港的「香港有品」運動中(http://www.charactercity.hk) ,則包括了 52 項品格特質。該網頁中詳述各品格定義及其具體目標,讀者可自行上網參閱。

4 所謂善 (good),就是指同時符合良心及社會規範的行為 (葉學志,2004)。

Page 3: 02- Character Teaching

五、 品格教育的實施策略

許多文獻均曾提及品格教育的實施策略,美國學者 Kevin Ryan 曾提倡品格

教育的六 E 策略 (The six E’s of character education)(Ryan, 2006),茲摘述如下:

(一) Example(楷模學習):老師除要以身作則外,並可介紹歷史或現實中值得

學習的模模,教師亦可以透過角色扮演,讓學生去體會楷模的內在感受。

(二) Explanation(解釋):在品格教育上,不應只是要求學生記誦與遵守規則

而已,教師應與學生真誠對話,進一步指導學生瞭解各規範其背後的涵

義與價值,讓學生真的知道。

(三) Exhortation (勸勉):從情感上激勵學生的良善動機,鼓勵他們表現出良

善行為。

(四) Ethos (or Ethics environment) (倫理的環境):教師要營造一個讓學生感受

到彼此尊重、重倫理的環境。

(五) Experience (體驗):品格概念 (如負責、關懷…等) 是抽象的名詞,學校

或教師應安排機會,讓學生藉由實際參與來體驗這些品格內涵,讓抽象

的概念變成日常中、實際接觸的事件。

(六) Expectations of Excellent (對優異表現的期望):在品格方面,鼓勵學生為

自己設定合理、優質的目標,同時盡力去完成。

另外,美國學者 Lickona (1993) 亦曾提出一個整合模式 (如圖一)。此模

式共提出了十二項策略。其中,包括三項學校層次的策略及九個班級層次的策略。

(一)學校層次的策略:

1.超越教室的關懷:喚醒學生對教室外(包括人、事、物)的關懷,用楷模

啟發利他主義的行為,並提供學校或社區服務的機會。

2.營造正向的學校道德文化:營造能夠提倡核心價值的學校文化。

3.結合家長與社區成為品格教育伙伴:請家長和整個社區加入學校以共同努

力樹立好品格。

(二)班級層次的策略:

1.教師以身作則:重視教師的角色,教師是關懷者、示範者及指導者。

2.建立道德環境:營造出關懷型的教室氣氛,教導學生尊重和關心他人。

3.實行道德紀律 (moral discipline) :用規則和結果去發展道德歸納,自

我控制,和對他人的普遍尊重。

4.創造民主的教室環境:用班會去讓學生共同作決定和學會負責,使班級成

為最佳狀態。

5.活絡道德教學:透過課程來教導價值,用具豐富道德內容的主題作為價值

教學的工具。

Page 4: 02- Character Teaching

6.採用合作學習:培養學生合作的和欣賞他人的能力。

7.善用巧思,培養工作態度 (conscience of craft):教師應運用巧思,設

計教學、自我評量等活動來培養學生之工作態度與責任感。

8.鼓勵道德反省:透過反省活動來提昇學生的品格。

9.教導衝突管理:教導學生如何公正地解決衝突,不用威嚇或暴力。

建立道德環境教師以身作則

實行道德紀錄

營造民主教室環境

透過課程教導價值採用

合作學習

鼓勵道德反省

教導衝突管理

善用巧思

建立在尊敬與責任的品格

教室策略

學校層次的策略

超越教室的關懷

學校、家長、社區

是品格教育的伙伴關係

營造正向的學校道德文化

道德情感

道德認知

道德行動

圖一 價值與品格教育的整合方案 (引自 Lickona, 1991, p.69)

Page 5: 02- Character Teaching

此外,教育部「品德教育促進方案」之實施策略亦指出,國小品德教育的實

施策略有四:融入學習領域及各科目實施、彈性學習節數之實施、晨光活動、導

師時間及日常生活教育之實施、全體校園成員之氣氛營造。

然而,無論是 Kevin Ryan 的六E模式、Thamos Lickna 的整合模式、或教育

部之「品德教育促進方案」之策略,均屬原則性、抽象性的原則或概念,學校或

教師難以直接應用,下段筆者將介紹許多具體的品格教育活動供讀者參考。

六、 國民中小學品格教育之活動設計

基本上,不管教師有意或無意進行地品格教育,品格教育都持續在發生 (但昭偉,1999;Williams, 2000)。而本文所指之品格教育係指由學校有意設計並推

動、用以協助學生發展良好品格之活動。

品格教育的活動應是多元且長期的,筆者依「品德教育促進方案」之實施策

略,並以正式課程、非正式課程及潛在課程之角度分析,臚列出幾項具體作法供

讀者參考 (請參考表1)。

表 1 國民中小學品格教育之活動設計課程結構 品格教育活動 品德教育促進方案實施策略

單獨設課 彈性學習節數之實施藉由現有教材實施

正式課程 在原有課程中實施

在課堂中融入其他品格教育素材

融入各學習領域及各科目實施

靜思語教學生活基本規範指導繪本教學(或文學作品)班級知性時間體驗活動影片欣賞歌曲教唱楷模學習表揚好品格親師合作,全面落實許下行動諾言

非正式課程

自我成長記錄

晨光活動、導師時間及日常生活教育之實施

形塑良善的校園文化訂定學校品格教育遠景及實施計畫教師以身作則

潛在課程

加強情境佈置

全體校園成員之氣氛營造

Page 6: 02- Character Teaching

(一)正式課程:

1.單獨設課:利用彈性時間獨立開設「品格教育」課程,在此課程中,教師

可以自編教材或是購買他人所編印之品格教育教材,進行品格教育活動。

2.在原有課程中實施:

(1)藉由現有教材實施:教師可以在原有教材中進行品格教育,例如:國

語課本「不賣假漆的人」可用來教授誠實;「天地一沙鷗」可用來教授

毅力。

(2)在課堂中融入其他品格教育素材:教師可以在原有課程中,融入其他

素材(如:剪報、短文等)。例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中,與學生共讀。

(二)非正式課程:

1. 靜思語教學:教師可配合教學主題,選用適合的靜思語,指導學生。

2. 生活基本規範指導:品格教育亦強調認知的部分,教師宜利用導師時間

指導生活基本規範。例如:「優秀是教出來的」5一書中所列之規則、國民禮儀須

知或國民生活須知。

3. 繪本教學(或文學作品):教師可利用導師時間導讀優良繪本(或文學作

品),並從中指導學生理解品格的內涵及重要性。

4. 班級知性時間:班級知性時間指的是教師可以設計一個師生談心的時

間,在該時間裡,教師可與小組或全班談心,其背後的涵義是近距離地關心學生。

5. 體驗活動:品格的養成不能只靠講授,而是需要實際體驗並反省。有一

位老師,為了實際讓學生體驗關懷活動,即帶領學生參觀喜憨兒烘焙屋。

6. 影片欣賞:教師亦可安排時間指導學生觀看與培養良好品格有關的影

片。如:用腳飛翔的女孩6,可以引討學生去體會知足、感恩等概念。

7. 歌曲教唱:有許多歌詞的涵義對培養積極的態度或關懷的特質有助益,

教師可利用時間指導學生。例如:「讓愛傳出去」、「感恩的心」。

8. 楷模學習:教師可提供楷模供學生探討與學習。例如:捨金不昧的新聞,

讓學生去探討及學習同理心與行動實踐。

9. 表揚好品格:學校或班級可佈置品格樹~負責樹、尊重樹…等,凡是學

生在該項特質表現良好者,即明確地將日期、時間及行為記錄下來,貼在該品格

樹上。

10. 親師合作,全面落實:品格教育不應僅侷限在學校或教室裡,更應邀請

家長的參與。因此,教師可印發品格教育之相關文章供家長閱讀,也應介紹學校

或教室正進行的品格教育活動,讓家長也參與其中,讓教學效果更好。

11. 許下行動諾言:教師營造良好班級氣氛後,可進一步安排許下行動諾言

活動,讓學生針對自己做不夠好的部分,列下行動諾言,以自我督促。

12. 自我成長記錄:教師自訂許多品格表現的具體目標,同時安排時間讓學

生自我反省並記錄,以協助學生時時檢視自己行為。

5 隆.克拉克 (2004),優秀是教出來的。台北:雅言文化。6 用腳飛翔的女孩~蓮娜瑪莉亞,請參閱 http://life.edu.tw/data/plan/091/H54200-0000006/index.html

Page 7: 02- Character Teaching

(三)潛在課程:

1. 形塑良善的校園文化:個人品格是其所處文化的寫照,因此,好的品格

教育應從形塑良善的校園文化著眼。

2. 訂定學校品格教育遠景及實施計畫:在品格教育方面,學校擬訂品格教

育遠景及實施計畫,以作為推動品格教育的依據。舉例來說:台中市有一所私立

小學,即訂「培養一個尊重、關懷、慈悲的世界公民」作為其品格教育遠景。

3. 教師以身作則:教師的一言一行影響學生甚鉅。從正面角度來說,教師

應善用「以身作則」的影響力,讓學生在教師身教下學習。

4. 加強情境佈置:除了言教、身教外,境教亦很重要。學校或教室應加強

情境佈置,例如:靜思語(或其他名言佳句)、國民生活須知或國民禮儀須知均

可作為佈置的材料。

七、 結語

好品格是個人一生受用無窮的資產,是個人受信賴、受尊重的關鍵所在,其

重要性遠勝過知識的學習,社會、家庭及學校均應重視品格教育的推動。

就學校的品格教育來說,品格教育的推動不能空有原則。本文從正式課程、

非式式課程及潛在課程的角度,配合「品德教育促進方案」的實施策略介紹許多

具體可行的品格教育活動,希望能拋磚引玉,引發讀者的聯想,在自己的工作情

境中,發展更多的品格教育活動並予以落實,進而促進學生良好品格的培養。

Page 8: 02- Character Teaching

參考書目:

但昭偉 (1999)。對當前國民中小學道德教育的幾項建議。初等教育學刊,7,217-232。

吳清山、林天祐 (2006a)。品格教育,教育資料與研究,64,149。吳清山、林天祐 (2006b)。品德教育,教育資料與研究,64,150。林佳範 (2006)。規範意識的變遷與道德教育的轉變~道德教育就是品格教育嗎?

課程與教學,9(2),1-12。

周慧菁 (2004)。品格要怎麼教?載於何琦瑜、鄭一青等著,品格決勝負~未來

人才的祕密(46~54)。台北: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

陳淑美 (1999)。品德教育之探討。台灣教育,587,15-20。

教育部 (2006)。教育部品德教育促進方案。95 年 11 月 3 日台訓(一)字第

0950165115 號函修訂。

黃德祥、謝龍卿 (2004)。品格與道德教育的內涵與實施。教育研究月刊,120,

35-43。

黃政傑 (2004)。九年一貫課程中的品格教育。教育研究月刊,120,22-34。

葉學志 (2004)。品格與道德教育。教育研究月刊,120,5-14。

Lickona, T. (1993). Educating for character: How our schools can teach respect andresponsibility. N.Y.: Bantam Books.

Lickona, T. (2004). Character matters: How to help our children develop goodjudgment, integrity, and other essential virtues. N. Y. A Touchstone Book.

Pearson, Q. M. & Janice, I. (2000). Comprehensive character education in theelementary school: strategies for administrators, teachers, and counselors.Journal of Humanistic Counseling, Education & Development, 38(4),243-251.

Williams, M. M. (2000), Models of character education: Perspectives anddevelopmental issues. Journal of Humanistic Counseling, Education andDevelopment, 39, 32-40.

Ryan, K. (2006), The Six E's of Character Education. 2006/11/12 取自

http://www.bu.edu/education/caec/files/6E.htm

Page 9: 02- Character Teaching

附件一 品格教學指南範例

核心價值 目標 行為準則

尊重(respect) 如何被尊重

對待別人要將心比心。

要謙恭有禮。

別人講話要仔細聆聽。

不要辱罵或嘲笑別人。

不要欺負或找別人麻煩。

了解一個人之前,勿下斷語。

責任

(responsibility)

如何成為

負責任的人

要可靠,答應做的事就要做到。

做好自己該做的事,不要讓別人幫你收拾爛攤

子。

要對自己的作為負責,不要找藉口或怪罪別人。

三思而後行,要想到行為的後果。

公平(fairness) 如何成為

公正的人

對待別人要將心比心。

讓別人也有機會。

說實話。

遵守遊戲規則。

要想到自己的行為會影響別人。

以開放的心胸聆聽別人。

自己的錯誤不要怪別人。

不要佔別人便宜。

不要搞小圈圈。

值得信賴

(trustworthiness)

如何成為

值得信賴的

誠實:不要撒謊、作弊或偷竊。

可靠:說到做到,有始有終。

有勇氣:認為對的事就去做,即使它很困難。

當好朋友:不要背叛朋友對你的信任。

關懷(caring) 如何成為

有愛心的人

待人寬大厚道。

幫助有需要的人。

對別人的感受敏銳。

絕不刻薄或傷害別人。

想到自己的作為將會如何影響別人。

永遠記住:我們從做好事中變成好人。

公民責任

(citizenship)

如何成為一

個好公民

盡自己的一份力,讓你的學校、社區和這個世界

變得更好。

對身邊的事物盡一份責任。

參加社區服務。

幫忙照顧環境。

做個好鄰居。

尊重他人。

遵守家庭、學校和社會的規定。

(參考自周慧菁,2004,pp.4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