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1. 作作作作作作作作作作作作作作作作作作作作作作作作作作 2. 作作作作作作作作作作作作作作作作作作 3. 作作作作作作作作 作作作作作作 作作作作作作作作作作作 ,西?

1. 作者认为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思路来对中国和欧洲进行比较? 2. 作者认为在历史上中国是在和谁进行竞争? 3. 对理学看法的改变,同将中国与西方进行对照有什么关系?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1. 作者认为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思路来对中国和欧洲进行比较? 2. 作者认为在历史上中国是在和谁进行竞争? 3. 对理学看法的改变,同将中国与西方进行对照有什么关系?. 事实上,为什么把中国与欧洲进行比较这样有趣,正是因为二者有许多相似之处,如众多的人口,发达的政府机构、常备军、商业与城镇、税务、法律、宗教以及学界传统等。近来对于中国社会、经济的研究提醒我们,中国在维持世界上最大的统一的政治制度以及养活日益增长的人口等方面是很成功的 。. 把两个相似的事物进行比较的好处.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1. 作者认为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思路来对中国和欧洲进行比较? 2. 作者认为在历史上中国是在和谁进行竞争? 3. 对理学看法的改变,同将中国与西方进行对照有什么关系?

1.作者认为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思路来对中国和欧洲进行比较?

2.作者认为在历史上中国是在和谁进行竞争?

3.对理学看法的改变,同将中国与西方进行对照有什么关系?

Page 2: 1. 作者认为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思路来对中国和欧洲进行比较? 2. 作者认为在历史上中国是在和谁进行竞争? 3. 对理学看法的改变,同将中国与西方进行对照有什么关系?

事实上,为什么把中国与欧洲进行比较这样有趣,正是因为二者有许多相似之处,如众多的人口,发达的政府机构、常备军、商业与城镇、税务、法律、宗教以及学界传统等。近来对于中国社会、经济的研究提醒我们,中国在维持世界上最大的统一的政治制度以及养活日益增长的人口等方面是很成功的。

Page 3: 1. 作者认为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思路来对中国和欧洲进行比较? 2. 作者认为在历史上中国是在和谁进行竞争? 3. 对理学看法的改变,同将中国与西方进行对照有什么关系?

把两个相似的事物进行比较的好处 事实上,为什么把……与……进行比较这样有趣,

正是因为二者有许多相似之处,如……以及……等。近来对于……的研究提醒我们,……在……等方面是很成功的。研究表明,直到……世纪,……跟……都是极为相似的。

事实上,为什么把日本与中国唐朝进行比较这样有趣,正是因为二者有许多相似之处,如都市的建筑格局以及很多文化现象等。近来对于唐朝的研究提醒我们,日本在学习中国文化等方面是很成功的。研究表明,直到 17世纪,日本的政治制度跟唐朝都是极为相似的。

Page 4: 1. 作者认为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思路来对中国和欧洲进行比较? 2. 作者认为在历史上中国是在和谁进行竞争? 3. 对理学看法的改变,同将中国与西方进行对照有什么关系?

研究表明,直到 18世纪,中国那些生产水平高的地区跟其他国家生产水平高的地区都是极为相似的。这同时也说明,进行历史的比较,前提并不一定是非此即彼:若非惟一的欧洲式的发展道路,便是停滞不前。造成这一切差距的原因,也有可能是欧洲得到了开拓新大陆这一机会。

Page 5: 1. 作者认为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思路来对中国和欧洲进行比较? 2. 作者认为在历史上中国是在和谁进行竞争? 3. 对理学看法的改变,同将中国与西方进行对照有什么关系?

前提 premise, prerequisite

这同时也说明,进行历史的比较,前提并不一定是非此即彼。

你当然可以娶她,可是前提是她得愿意嫁给你啊。

我可以……,但前提是你得请我吃饭。 我可以参加演讲比赛,但前提是……

Page 6: 1. 作者认为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思路来对中国和欧洲进行比较? 2. 作者认为在历史上中国是在和谁进行竞争? 3. 对理学看法的改变,同将中国与西方进行对照有什么关系?

非此即彼 either or, one or the other

这同时也说明,进行历史的比较,前提并不一定是非此即彼。

减轻农民负担,确保国家掌握必要的粮源,二者的关系并不是互相排斥,非此即彼的。

Page 7: 1. 作者认为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思路来对中国和欧洲进行比较? 2. 作者认为在历史上中国是在和谁进行竞争? 3. 对理学看法的改变,同将中国与西方进行对照有什么关系?

若非……,便是…… 若非惟一的欧洲式的发展道路,便是停滞不

前。 近 3年来若非摊贩业增加了近 19万个就业机

会,岛内失业率恐怕已飙升逼近 7%。

若非……早已…… 我若非参加了 HBA,现在早就躺在海滩上晒

太阳了。

Page 8: 1. 作者认为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思路来对中国和欧洲进行比较? 2. 作者认为在历史上中国是在和谁进行竞争? 3. 对理学看法的改变,同将中国与西方进行对照有什么关系?

你同意吗? 研究表明,直到 18世纪,中国那些生产水平

高的地区跟其他国家生产水平高的地区都是极为相似的。这同时也说明,进行历史的比较,前提并不一定是非此即彼:若非惟一的欧洲式的发展道路,便是停滞不前。造成这一切差距的原因,也有可能是欧洲得到了开拓新大陆这一机会。

Page 9: 1. 作者认为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思路来对中国和欧洲进行比较? 2. 作者认为在历史上中国是在和谁进行竞争? 3. 对理学看法的改变,同将中国与西方进行对照有什么关系?

历史上中国和谁竞争? 以这样的思路在中国和欧洲之间对经济发展

进行比较,再要设想一个不变的中国会比以往都更难行得通了。这些比较显示,西方之所以能突飞猛进,其实与其长期的发展模式、政治制度或意识形态等可能都没有什么关系。而我们还不应忘记,中国并非与欧洲各国竞争。在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中,对中国来说,重要的只是要保持比北方边疆强大的军事化部落联盟和国家更先进一步。

Page 10: 1. 作者认为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思路来对中国和欧洲进行比较? 2. 作者认为在历史上中国是在和谁进行竞争? 3. 对理学看法的改变,同将中国与西方进行对照有什么关系?

突飞猛进 ~+ 的发展to advance by leaps and bounds

这些比较显示,西方之所以能突飞猛进,其实与其长期的发展模式、政治制度或意识形态等可能都没有什么关系。

现代科学技术正在一日千里地突飞猛进。 在二次世界大战后 ,科技的发展突飞猛进。 …… , X国的……发展突飞猛进。

Page 11: 1. 作者认为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思路来对中国和欧洲进行比较? 2. 作者认为在历史上中国是在和谁进行竞争? 3. 对理学看法的改变,同将中国与西方进行对照有什么关系?

历史上中国和谁竞争? 此外,在参与对外贸易方面,中国商人似乎不存在与其

他国家竞争的问题,在 16世纪以前可能都是这种状况。在 16世纪,现代世界经济开始成型,大批中国商人居住在国外,但是他们不是殖民者,而是移居到人口已经比较多的国家。不论我们是否认为当时存在着一个在欧亚大陆运作的世界经济系统,我们都应当认识到,追溯中国介入更广泛的世界的历史很重要。世界史的研究必须要重视东亚经济和文化,因为中国在很大程度上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世界上的其他地方。一直到 19世纪,中国的政治精英们的意见才趋于一致,认为中国必须与西方(及日本)竞争。

Page 12: 1. 作者认为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思路来对中国和欧洲进行比较? 2. 作者认为在历史上中国是在和谁进行竞争? 3. 对理学看法的改变,同将中国与西方进行对照有什么关系?

殖民 to establish a colony, to colonize

大批中国商人居住在国外,但是他们不是殖民者,而是移居到人口已经比较多的国家。

美国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九个帝国主义国家在这里有租界,天津成为

一个典型的半殖民地城市。

Page 13: 1. 作者认为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思路来对中国和欧洲进行比较? 2. 作者认为在历史上中国是在和谁进行竞争? 3. 对理学看法的改变,同将中国与西方进行对照有什么关系?

运作 to operate, to work

不论我们是否认为当时存在着一个在欧亚大陆运作的世界经济系统。

电脑不运作了。

Page 14: 1. 作者认为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思路来对中国和欧洲进行比较? 2. 作者认为在历史上中国是在和谁进行竞争? 3. 对理学看法的改变,同将中国与西方进行对照有什么关系?

一致 identical, unanimous

一直到 19世纪,中国的政治精英们的意见才趋于一致,认为中国必须与西方(及日本)竞争。

经过讨论,我们基本上取得了一致的看法。

Page 15: 1. 作者认为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思路来对中国和欧洲进行比较? 2. 作者认为在历史上中国是在和谁进行竞争? 3. 对理学看法的改变,同将中国与西方进行对照有什么关系?

尽管如此,中国作为一个国家,历来十分重视自己在国际上的地位。中国很久以前就承认历史上有胜者败者之分。正如西方史学史近来有一种传统,即寻求解释西方为什么在世界上取得了优势,在中国历史上也存在着一种传统,即解释中国为什么(或怎样能够)更优于与之为邻的部落民族(这些人在西方被称作“野蛮人”)。

Page 16: 1. 作者认为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思路来对中国和欧洲进行比较? 2. 作者认为在历史上中国是在和谁进行竞争? 3. 对理学看法的改变,同将中国与西方进行对照有什么关系?

历来(都) >向来(都) >从来(都) >一直(都)

尽管如此,中国作为一个国家,历来十分重视自己在国际上的地位。

美国政府 XX大学 我父母 +从来都不 我一直都

Page 17: 1. 作者认为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思路来对中国和欧洲进行比较? 2. 作者认为在历史上中国是在和谁进行竞争? 3. 对理学看法的改变,同将中国与西方进行对照有什么关系?

有……之分 中国很久以前就承认历史上有胜者败者之分。 你该知道无论在哪个国家以及哪个种族,都

有好人和坏人之分。 因海岸自古至今一直在变化,所以有古海岸

和现代海岸之分。 在原始社会,人们一起劳动,没有贵贱贫富

之分,大家过着平等的生活。

Page 18: 1. 作者认为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思路来对中国和欧洲进行比较? 2. 作者认为在历史上中国是在和谁进行竞争? 3. 对理学看法的改变,同将中国与西方进行对照有什么关系?

优于 to be better than

中国为什么(或怎样能够)更优于与之为邻的部落民族(这些人在西方被称作“野蛮人”)。

南方经济发展的软硬环境优于北方。 X国 X大学

Page 19: 1. 作者认为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思路来对中国和欧洲进行比较? 2. 作者认为在历史上中国是在和谁进行竞争? 3. 对理学看法的改变,同将中国与西方进行对照有什么关系?

宋明理学为什么被看成了“我国封建社会的官方哲学”?

与以往不同的是,在过去的两个世纪,曾经可以居于其中而沾沾自喜的历史语境发生了改变。全球化使中国不能再把自己与近邻来进行对照,也不能继续用自己理想的上古作为完美国家的典范,现代西方和日本变成了中国参照和借鉴。正是在这个语境之下,竞赛中“失利”的意识在中国获得认可,而中国的历史则变为垂死的“封建社会”的记录。这改变了与过去有关的一切。其中一个结果是,宋明理学这样的思想体系不被看作是旨在转变个人与社会的哲学,而是被看成了“我国封建社会的官方哲学”。

Page 20: 1. 作者认为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思路来对中国和欧洲进行比较? 2. 作者认为在历史上中国是在和谁进行竞争? 3. 对理学看法的改变,同将中国与西方进行对照有什么关系?

沾沾自喜 to be pleased with oneself 与以往不同的是,在过去的两个世纪,曾经

可以居于其中而沾沾自喜的历史语境发生了改变。

我的文凭以及那些曾经让我沾沾自喜的获奖经历,在纽约这个卧虎藏龙的地方通通不管用了。

作为比赛的胜者我们绝对不能沾沾自喜 ,沾沾自喜只会让我们的成功毁于一旦。

你不要沾沾自喜。 他刚得了一个 10分就开始沾沾自喜了。

Page 21: 1. 作者认为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思路来对中国和欧洲进行比较? 2. 作者认为在历史上中国是在和谁进行竞争? 3. 对理学看法的改变,同将中国与西方进行对照有什么关系?

借鉴 to draw a lesson from sb.’s experience

现代西方和日本变成了中国参照和借鉴。 我的经历如此不同,是否对他人有借鉴意义呢 ?

有一些原来没有文字的少数民族,借鉴、参照汉字创制了自己的文字。

…… 的……特别值得……借鉴。 经济发展模式,环境保护政策

Page 22: 1. 作者认为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思路来对中国和欧洲进行比较? 2. 作者认为在历史上中国是在和谁进行竞争? 3. 对理学看法的改变,同将中国与西方进行对照有什么关系?

垂死to be moribund/dying

而中国的历史则变为垂死的“封建社会”的记录。 对外投降,是这个垂死的野蛮政权唯一选择。 劫机犯作垂死挣扎,使飞机失控,撞向一架准备起飞的民航客机。

挣扎 struggle 你不要垂死挣扎了,嫁给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