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家访谈 作为《天演论》的作者,严复在中国近 代史的地位很高,关于他的人物传记也有 不少。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这位历史名人, 挖掘出更深刻的内涵,陈美者在对严复的 日记、书信、政论进行长年阅读的基础上, 寻访遍历严复生前在福州阳岐、马尾和三 坊七巷等三地的旧居故迹。在不断地阅 读、整理材料过程中,严复于她不再是一个 模糊的轮廓或历史的定位,而是一个生动 的、值得被别人了解的形象。在写作时,她 运用文学笔法,让一个早已被概念覆盖的 思想家、教育家和翻译家回到具体的人生 处境中,尽情展示他的大爱和小情、坚韧与 脆弱、远虑和近忧。 之所以选择写严复,陈美者说:“这是 出于偶然的机缘,也是我对自己内心追求 的呼应。”她喜欢到福州的三坊七巷去寻找 对过去时代的美好想象,对清末民初三坊 七巷的精英知识分子一直怀有敬仰之心。 在她心里,他们星光熠熠、卓越非凡,具有 高尚的情怀,严复可谓其中的典型代表。 她曾与朋友戏言道:“尚书陈文龙是莆田籍 的,严复为其修庙。而我的祖籍也是莆田, 这或许也算是一种奇妙的回应。”她庆幸, 能以这本书作为自己漫长写作生涯的一个 全新开始。 陈美者, 女,散文家,小说家。作品 散见于《上海文学》《散文》《青年文学》 《文学港》《文艺报》等文学刊物。现 供职于某文学杂志社,长期致力 于散文编辑与创作。 >>作家名片 “隔着百年时空,依然能够 感受到清末民初很多重要人物 的一等风流、星光熠熠。走近严 复,其精神世界的宏阔、深邃、层 次,远远超出我的想象。”这是 80 后福州女作家陈美者在新书《活 色严复》里写下的感慨。 严复,福建最具影响力的历 史名人之一,这位百年前的启蒙 思想家、翻译家、教育家学贯中 西,是第一批“放眼看世界”的中 国人。严复及其家族,与福州陈 宝琛家族及鼓浪屿菽庄花园林氏 家族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台 湾作家李敖曾称赞说:严氏一门, 可谓中国近代史最好的家传资 料。如何用全新视角观察并还原 严复的经历,走进他丰富复杂的 内心世界,了解严氏家族在历史 风云中的变迁?陈美者以女性特 有的细腻和敏锐,围绕严复充满 挫败感的一生,以真诚的理解照 见严复,让读者在仰望的同时亲 近这位名人。 近日,在第21期闽风文学品 读会上,陈美者与厦门读者分享 了长篇散文《活色严复》的创作过 程,穿越百年风雨,带领大家回溯 和重温严复的传奇人生。 真实的严复只有一个,但他已消融在 历史时空之中,不可重现。因此,陈美者在 写作中遭遇了很多困难。 首先,如何把握严复精神世界的宏阔、 深邃、多层次。严复的成就极为突出,学贯 中西,如此一流人物的精神世界难以把 握。其次,如何将史学的严谨与文学的生 动结合起来。作为作者,既要有史学的眼 光,又要对写作对象有情感的抵达。为此, 她不断翻阅严复的书信、日记、政论,感受 严复的精神魅力,并了解他所处的近代中 国的兴衰,涉猎与其相关的李鸿章、陈宝琛 等历史人物的史料,在做了扎实的史学功 课后才形成严复的文学形象,努力做到每 一个关于严复的细节都有出处,书中涉及 的人物都要符合历史定位。 写作耗时三年多,“如此漫长的旅程 就靠我一个人走下去,不知道方向是否正 确,也不知道能不能走完。我没有给自己 时间压力,只是阅读海量的历史资料,克服 孤独,靠毅力和韧性慢慢往前写。”她感慨 地说。 陈美者说,《活色严复》全书共分三章, 分别从阳岐、马尾、三坊七巷三个地标进入 严复的生命世界,展现严复的三个不同侧 面。第一章“行香尚书庙”写严复的家累、国 忧和科举之伤;第二章“风起马江头”写严复 在海军、教育、翻译三个领域的经历,虽有成 就,结果照样是沮丧;第三章“夕照郎官巷” 表现严复晚年的忧伤和挫败感。三章之间 既成有机结构,又可独立成篇。 她走遍了福州与严复有关的故居旧 迹:阳岐、马尾,特别是三坊七巷。“我常常 在黄昏走到三坊七巷,坐在郎官巷20号门 口的长凳上,看着严复故居门口的紫薇 树,并与它对话。游客散去,坊巷空荡,只 有夕阳的余晖洒在青石板道路上,洒在几 字墙上。想到严复这样一个大人物,内心 是如此丰富、深邃,有着如此炽烈的爱国 之心,晚年却充满颓丧和错位感,伤心回 故里,一种悲凉之情涌上我心头,于是有 了第三章的题目:‘夕照郎官巷’。” 漫步三坊七巷,陈美者仿佛回到百年 前,跟在严复身后,见他声光动天下,见他 咫尺对圣颜,见他在炎炎夏日译书,甚至 听见他深夜的咳喘,看见他在生命的最后 踉跄回故里…… 文学评论家曾念长就此评价道:作者 以一个个地标为想象起点,将严复个人史 从线性时间中解放出来,重构一个具有立 体时空感的生命世界,就如一幢层次繁复 的建筑,外围有多个入口标识,每进一个入 口,我们都遇见一个严复,似曾相识,又不 尽相同。有多少 个地标被书写, 就有多少个严 复在复活。每 写一个严复,都 是一次同情的 抵达。每一次 抵达,都意味 着踏进一个 凝聚着历史 魂魄的地标, 与一个熟悉 的陌生人相 遇。 谈写作缘起 追寻三坊七巷历史“星光” 谈作品结构 在三个地标“遇见”严复 谈写作难题 严谨对待每一个历史细节 文/本报记者 杜晓蕾 张觉尹 图/洪晶晶 在三坊七巷“对话”严复 80 后女作家陈美者: 我家书屋 我上学的那个年代,流行着“学好数理 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观念,从老师到家长 都一致认为,与其看“无用”的“闲书”,不如 多啃几个英语单词,多做几道数学题来得实 际。可以想象,我们这些十来岁青涩的少 年,面对索然无味的课本,心情多么烦闷。 上课时,我偷偷地将小说摊放在膝盖上,从 课前读到课后,从上学看到放学,在学校没 读完的,回家接着“下回分解”。 我家老屋是一座两层多进的江南式大 宅院,平日里一楼住人,二楼空置。为了夜 间不用打手电筒钻在被窝里偷偷看书,我将 被褥搬上二楼,一个人霸占了空荡荡的整个 楼层。听老人们说,老宅北面曾是一座荒废 的古庙,还停过尸。月黑风高的寒夜,西北 风肆意地呼啸,吹得没装栅栏的窗户嘎吱嘎 吱作响。寒气冻入骨髓不消说,子夜还经常 听得窗外怪鸟哀号,隐隐约约似有细碎的脚 步声在楼梯上下徘徊。我竭力不去想“鬼狐 说”,只用孔圣人的“子不语怪力乱神”来安 慰自己。 那时家里经济不宽裕,工薪家庭为几 个柴米油盐钱都要精打细算,哪来多余的钱 给我买“闲书”?有一回,我期末考试考了年 级第一,恰好父亲单位额外发了一笔奖金, 母亲许诺让我去新华书店自行挑选一套书 籍。我拎了一个空米袋,千挑万选,买了一 套厚实的精装版《福尔摩斯探案全集》。柜 台结完账将书塞入米袋,我美滋滋地扛在肩 上徒步回家,那欣喜的心情,大抵和农民工 年底拿到辛苦了一年的血汗钱差不多。从 新华书店到我家有十多里路,邻居阿姨骑车 下班路过,见我稚嫩的肩上扛着米袋,好奇 地问:你扛什么来着?我充满豪气地吼了 声:书!可是,回到家中,我瘫坐在藤椅上, 酸疼的肩膀足有半个月抬不起来。 翻遍了自家藏书,没有新书可看的我 就去学校图书馆借书。我曾觊觎图书馆顶 层书架上的二月河小说《康熙大帝》,被馆员 告知这套书只有教师才能借阅,只好悻悻而 归。我还曾软磨硬缠在大学当教师的堂叔 给我借几本金庸的武侠小说,他拿来一套 《神雕侠侣》,欢喜得我心跳加速,舍不得一 口气看完。直到上了大学,第一学年拿了一 笔奖学金,我一口气跑到书店买了二月河的 帝王系列小说和金庸武侠全集,方才过足了 书瘾。 有道是远水不解近渴,每天走十余里 路去市中心的新华书店看书显然不现实。 好在上世纪90年代末,街头巷尾开了不少 私人书店,我迷醉于书架上一排排齐齐整 整、散发着油墨味道的新书。每天吃过晚 饭,把饭碗一丢,我就跑去书店蹭书看,一待 就是一两个小时,厚着脸皮光看不买。还好 老板是个豁达之人,大概见这孩子模样周 正,从未给过我脸色看,只是嘱咐切莫折书 角,别把书弄脏就行。每天风雨无阻地去看 书,我一般站个把小时,两腿就开始发酸,换 个姿势,蹲着看书,相对舒服多了,可一旦站 起身,两眼一黑,站都站不稳当。古时孙康 映雪、宋濂抄书,终成一代大儒,我这点子 “苦”又算得了什么。 记不得我有多少个寒暑假是在书店里 度过的,从站到双腿发麻到蹲在地上看书, 从中外小说读到经史子集,我快活得就像掉 进米缸的老鼠。宋真宗为了鼓励读书人考 取功名,写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 黄金屋”,可是少年读书不带任何功利性,就 是喜爱而已。这段“无心插柳”给我带来了 意想不到的收获。后来,我尝试着给报刊杂 志投稿,从地方报刊到人民日报,每年发表 文章数百篇。正是这些孜孜不倦的阅读,使 我完成从读者到作者身份的转变。 书中没有掉下千种粟,也没有赐给我一 屋子金元宝,却让我有了一间属于自己的书 房。那是一间朝南的阳光房,从国学经典到 外国名著,可谓应有尽有,我再也不用可怜 巴巴地蹲在地上看书,也不用汗流浃背地扛 书回家。只需点击鼠标,自有快递小哥送书 上门。至于读书的姿势,可惬意地坐在沙发 上,也可任性地躺在床上,然而少年时那种 如饥似渴的读书滋味,却时常在心里来回翻 涌。课堂偷读、阁楼夜读、书店蹲读……古 人云“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 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少年窥 月”虽艰涩,却有着充沛的时间、精力、闲情, 可以彻夜不眠地读完一本好书。年轻真好! 最忆少年 读书时 申功晶 阅读 :968820 稿[email protected] 2019 年 9 1 星期A 04 边走边读 本土新书 王君心 《天目》无疑是一部“神”“形” —立 意与文辞俱佳的儿童幻想小说,亦是一部 高度凝练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奇之作。 在厦门女作家李秋沅的这部作品中,历史 与传说、现实和虚幻,在中国两代青少年 追求失落的艺术瑰宝—“天目”的故事 中,自然自在地交织交融,以极高的审美 价值,完成了对民族文化的高歌传唱。 《天目》首先是对民族艺术的传唱。 故事的核心线索“天目盏”,即中国宋瓷 文化的结晶:黑瓷盏。在点茶和斗茶之 风盛行的宋代,由于黑瓷盏更能衬托茶 汤的鲜白,曾一度风靡全国,无人不晓。 其中的精品“曜变天目盏”精美绝伦,却 随着历史变迁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令 人叹惋。《天目》为黑瓷盏赋予了一个神 秘而高贵的源头—千古第一奇书《山 海经》中天帝帝俊所制的“紫微天目”,又 将流传闽地的民间传说:“闽南山地的原 住民有着异于常人的白皙肤色、浅色瞳 仁”巧妙地融入其中—“南月白民人” 作为帝俊的后裔,将复兴紫微天目视为 己任,构建了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其 中神话传说、古典文化、地域奇谈天衣无 缝地相互交融,在幻想和现实的虚实叙 事中大放异彩,进而将中华民族艺术的 独特韵味展示得淋漓尽致。 此外,还有充满历史遗韵的仙霞古 道、保留了古代建筑特征的“黄家堡”,以 及对瓷器艺术的精深考究、点茶仪式的 还原再现……《天目》让那些渐渐鲜有人 知的文化遗留,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给 人以美的熏陶和享受。 对民族精神的传唱同样贯穿于全书 始终。《天目》将民族气节与爱国情怀融 注到了一个个鲜活的形象之中,不仅有 故事的主人公们,更有那些只在回忆中 闪过短暂光芒的名字。赤心报国如黄韵 秋,在民族危亡之际,他毅然舍弃一切, 不知日夜地投入到天目盏的复烧之中, 他要赶在西洋人、东洋人之前,让沉寂了 700年的民族瑰宝在国人的手中重现;深 明大义如南月人隐士青河、苏玉的父母, 他们为再造紫微天目,让“天地人和,世 间再无嗜血征战”的神谕成为现实,不惜 舍命相助;宁死不屈如梅园的看守人福 叔,这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在苏玉三 人走后独自守着老宅,面对日本人的凶 狠残暴,至死都没有吐露天目的秘密,捍 卫了民族的尊严。 还有在历史述说中闪现的宋人与南 月人义士。宋皇赵氏对南月人以礼相待, 双方交好,当蒙元军队入侵,宋王朝危在 旦夕,南月族长青川侠义相助,皇族一脉 在南月勇士的护卫下找到了闽地深山的 安栖之处,而青川与众多南月将士则在崖 山之役同10万宋军一起投海殉国,宁死 不做亡国奴。满腔义勇的浩然正气,穿透 七百年的历史迷雾焕发出夺目的光辉,读 之,令人动容。 对民族使命的传唱是整部书的灵 魂。作为南月白民人、日月神帝俊的后 裔,青河不曾忘记自己的使命:为人间再 造天目,修复帝俊与人间的关系。面对母 亲的阻拦,他平静地说出了令人震颤的话 语:“……即使最后我失败了,受到重罚, 甚至献出生命,我也在所不惜。我绝不会 是最后一个为此而献身的白民人。” 同样是“天目痴人”,故事的两位主 人公,黄韵秋和林海涛对天目的痴,却又 有本质的不同。黄韵秋主动接过了复兴 民族艺术的责任与使命,奋不顾身地投 入到天目盏的复烧中。林海涛却受制于 名利,有过短暂的迷失,但友人的宽恕与 信任又将他拉回了正途。70年后,当林 文凯带着父亲留下的曜变天目盏碎片, 从台湾来到大陆找到金杏,三片碎盏合 而为一,使命的传承又将在新一代人手 中得到延续。 在复兴民族文化的历史使命面前, 《天目》的叙事极尽温柔。神话传说、历 史事件、民间奇谈相互串联,在南月白民 人追求紫微天目的使命传承中一路推 进,铺开了一幅浩浩汤汤的历史画卷,同 时也承载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一脉相承 的魅力。《天目》的文字是很特别的,既显 出温润的婉约细腻,又带有坚毅的阳刚 之气,借由风景、器物对人物情感进行暗 示的文字多有出现,显示出了高超的文 字技巧,也让《天目》本身更臻于一件完 美的艺术品。 本报讯(记 杜晓蕾)近日, 厦门作家曾纪鑫 的新书《历史的面 孔》一书由长江文 艺出版社出版。 这部文化散文精 选集,是“文化散 文经典系列”中的 一种。 曾纪鑫是国 内历史散文写作的重要作者之一,其作品《永 远的驿站》在文坛产生了较大的反响。本书 从帝王、大臣、思想家三个角度切入,选取了 曾纪鑫文化散文的代表作,这篇篇目聚焦秦 始皇、赵匡胤、曾国藩、李鸿章、朱熹等重要历 史人物的人生起落,文字通俗易懂,点评精彩 犀利,发人深思,在艺术上有较高的可读性。 曾纪鑫,一级作家,《厦门文艺》主编,中 国作家协会会员,厦门市作家协会副会长。 发表各类体裁作品数百篇,出版专著二十多 部,多次获省市级奖励,进入全国热书排行 榜。代表作有文化历史散文《千秋家国梦》, 长篇小说《楚庄纪事》,长篇历史人物传记《晚 明风骨 · 袁宏道传》等。 高歌传唱 民族文化 —读长篇小说《天目》 本报讯 (记 者 杜晓蕾)小学语文教 育一直注重作文,很 少将作诗纳入课堂 教学视野,其实,诗 更符合儿童跳跃、灵 动、天真烂漫的思维 特性,所以诗歌写作 辅导能开启儿童的 心灵。福建教育出 版社新近出版的《让 诗从心里飞出来》一 书从此入手,可谓填补空白,对启发小学生 进行诗歌写作有很大的帮助意义。 该书是一本儿童诗入门导练手册,是编 著者二十多年诗歌教学的心血结晶。系统介 绍了儿童诗的起源、灵魂、特点、结构形式、基 本创作方法等。作者用直白浅显的语句阐述 儿童诗写作的秘密,以聊天问答的形式启迪 小朋友探索儿童诗创作的秘法秘诀;手把手 教小朋友们习练儿童诗,带领孩子们走进美 妙的诗歌王国。 全书共分为八个部分。首先,结合中国 传 统 诗 歌,总 体 介 绍 儿 童 诗 的 起 源、特 点、基 本的创作与修改方法等,引领入门。而后由 浅入深,带领小朋友们漫游儿童诗乐园,当小 诗人,演练微型诗、排比诗、叙事诗、抒情诗 ……每个章节既剖析奥秘、传授技艺、列举范 例,又提供诗歌练习题目、指导练笔、辅助赏 析,讲解精炼、循循善诱、分层推进,适合儿童 自学自练。 林共时,小学语文教师,从教 27 年,苦心 琢磨作文教学,有十余篇作文教学论文、习作 指导文在《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海峡读写 研究》《作文周刊》等刊物发表。 《让诗从心里飞出来》 用诗歌开启心灵 《历史的面孔》 从人物解读历史 严复, 原名宗光,福建侯官(今福州) 人,曾担任北洋水师学堂总办、京师大学 堂译局总办、上海复旦公学校长、安庆高 等师范学堂校长、清朝学部名辞馆总编辑 等。他翻译了《天演论》等,系统地将西方 的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哲学和 逻辑学介绍到中国,提出的“信、达、雅”的 翻译标准,对后世翻译工作产生了深远影 响,是清末极具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 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对近代中 国思想史和文明转型做出 了开拓性贡献。 >>历史人物 厦门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2019年9月1日 因自来水管道接通的需要, 明区必利达大厦、同亨大厦、安宝大 厦、鹭江新城四期、龙江大厦、九州 大厦、莲花大厦、阿里山大厦定于 2019 年 9 月 2 日 22:00 至 9 月 3 日 5:30 停水。 请您在停水前及时做好储水准 备(遇雨顺延),并相互转告,因此造 成不便,敬请谅解! 服务热线:96303 因燃气管道维修改造,定于2019年9 月 2 日(星期一)21:00 起对屿后南里片区、 屿 后 北 里(323-346#、394-413#)、仙 岳 路 (460-478#、538-548#)、松柏路(7-61#单 号)、汕味食府、源盛花园、残疾人康复中心、 邮政松柏食堂、博爱康复医院、京闽中心酒 店、汇成公寓、市税务局职工食堂、市社会福 利中心等区域及相关配套餐饮停止供应管 道燃气,恢复供气时间定于2019年9月3日 (星期二)6:00-8:00。(若遇雷雨天气另行 通知) 百尊燃气具温馨提醒您:届时请关 闭好阀门,以确保安全。望互相转告, 因此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客服热线:968860 停气通知 厦门华润燃气有限公司 2019年8月31日

190901 ZWH01 文化Cepaper.xmnn.cn/xmrb/20190901/04.pdf说”,只用孔圣人的“子不语怪力乱神”来安 慰自己。 那时家里经济不宽裕,工薪家庭为几 个柴米油盐钱都要精打细算,哪来多余的钱

  • Upload
    others

  • View
    17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190901 ZWH01 文化Cepaper.xmnn.cn/xmrb/20190901/04.pdf说”,只用孔圣人的“子不语怪力乱神”来安 慰自己。 那时家里经济不宽裕,工薪家庭为几 个柴米油盐钱都要精打细算,哪来多余的钱

作家访谈

作为《天演论》的作者,严复在中国近代史的地位很高,关于他的人物传记也有不少。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这位历史名人,挖掘出更深刻的内涵,陈美者在对严复的日记、书信、政论进行长年阅读的基础上,寻访遍历严复生前在福州阳岐、马尾和三坊七巷等三地的旧居故迹。在不断地阅读、整理材料过程中,严复于她不再是一个模糊的轮廓或历史的定位,而是一个生动的、值得被别人了解的形象。在写作时,她运用文学笔法,让一个早已被概念覆盖的思想家、教育家和翻译家回到具体的人生处境中,尽情展示他的大爱和小情、坚韧与

脆弱、远虑和近忧。之所以选择写严复,陈美者说:“这是

出于偶然的机缘,也是我对自己内心追求的呼应。”她喜欢到福州的三坊七巷去寻找对过去时代的美好想象,对清末民初三坊七巷的精英知识分子一直怀有敬仰之心。在她心里,他们星光熠熠、卓越非凡,具有高尚的情怀,严复可谓其中的典型代表。她曾与朋友戏言道:“尚书陈文龙是莆田籍的,严复为其修庙。而我的祖籍也是莆田,这或许也算是一种奇妙的回应。”她庆幸,能以这本书作为自己漫长写作生涯的一个全新开始。

陈美者,女,散文家,小说家。作品散见于《上海文学》《散文》《青年文学》

《文学港》《文艺报》等文学刊物。现供职于某文学杂志社,长期致力

于散文编辑与创作。

>>作家名片

“隔着百年时空,依然能够感受到清末民初很多重要人物的一等风流、星光熠熠。走近严复,其精神世界的宏阔、深邃、层次,远远超出我的想象。”这是80后福州女作家陈美者在新书《活色严复》里写下的感慨。

严复,福建最具影响力的历史名人之一,这位百年前的启蒙思想家、翻译家、教育家学贯中西,是第一批“放眼看世界”的中国人。严复及其家族,与福州陈宝琛家族及鼓浪屿菽庄花园林氏家族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台湾作家李敖曾称赞说:严氏一门,可谓中国近代史最好的家传资料。如何用全新视角观察并还原严复的经历,走进他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了解严氏家族在历史风云中的变迁?陈美者以女性特有的细腻和敏锐,围绕严复充满挫败感的一生,以真诚的理解照见严复,让读者在仰望的同时亲近这位名人。

近日,在第21期闽风文学品读会上,陈美者与厦门读者分享了长篇散文《活色严复》的创作过程,穿越百年风雨,带领大家回溯和重温严复的传奇人生。

真实的严复只有一个,但他已消融在历史时空之中,不可重现。因此,陈美者在写作中遭遇了很多困难。

首先,如何把握严复精神世界的宏阔、深邃、多层次。严复的成就极为突出,学贯中西,如此一流人物的精神世界难以把握。其次,如何将史学的严谨与文学的生动结合起来。作为作者,既要有史学的眼光,又要对写作对象有情感的抵达。为此,她不断翻阅严复的书信、日记、政论,感受严复的精神魅力,并了解他所处的近代中

国的兴衰,涉猎与其相关的李鸿章、陈宝琛等历史人物的史料,在做了扎实的史学功课后才形成严复的文学形象,努力做到每一个关于严复的细节都有出处,书中涉及的人物都要符合历史定位。

写作耗时三年多,“如此漫长的旅程就靠我一个人走下去,不知道方向是否正确,也不知道能不能走完。我没有给自己时间压力,只是阅读海量的历史资料,克服孤独,靠毅力和韧性慢慢往前写。”她感慨地说。

陈美者说,《活色严复》全书共分三章,分别从阳岐、马尾、三坊七巷三个地标进入严复的生命世界,展现严复的三个不同侧面。第一章“行香尚书庙”写严复的家累、国忧和科举之伤;第二章“风起马江头”写严复在海军、教育、翻译三个领域的经历,虽有成就,结果照样是沮丧;第三章“夕照郎官巷”表现严复晚年的忧伤和挫败感。三章之间既成有机结构,又可独立成篇。

她走遍了福州与严复有关的故居旧迹:阳岐、马尾,特别是三坊七巷。“我常常在黄昏走到三坊七巷,坐在郎官巷20号门口的长凳上,看着严复故居门口的紫薇树,并与它对话。游客散去,坊巷空荡,只有夕阳的余晖洒在青石板道路上,洒在几字墙上。想到严复这样一个大人物,内心是如此丰富、深邃,有着如此炽烈的爱国之心,晚年却充满颓丧和错位感,伤心回故里,一种悲凉之情涌上我心头,于是有了第三章的题目:‘夕照郎官巷’。”

漫步三坊七巷,陈美者仿佛回到百年前,跟在严复身后,见他声光动天下,见他咫尺对圣颜,见他在炎炎夏日译书,甚至

听见他深夜的咳喘,看见他在生命的最后踉跄回故里……

文学评论家曾念长就此评价道:作者以一个个地标为想象起点,将严复个人史从线性时间中解放出来,重构一个具有立体时空感的生命世界,就如一幢层次繁复的建筑,外围有多个入口标识,每进一个入口,我们都遇见一个严复,似曾相识,又不尽相同。有多少个地标被书写,就有多少个严复在复活。每写一个严复,都是一次同情的抵达。每一次抵达,都意味着 踏 进 一 个凝 聚 着 历 史魂魄的地标,与一个熟悉的陌生人相遇。

谈写作缘起 追寻三坊七巷历史“星光”

谈作品结构 在三个地标“遇见”严复

谈写作难题 严谨对待每一个历史细节

文/本报记者 杜晓蕾 张觉尹 图/洪晶晶 摄

在三坊七巷“对话”严复80后女作家陈美者:

我家书屋

我上学的那个年代,流行着“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观念,从老师到家长都一致认为,与其看“无用”的“闲书”,不如多啃几个英语单词,多做几道数学题来得实际。可以想象,我们这些十来岁青涩的少年,面对索然无味的课本,心情多么烦闷。上课时,我偷偷地将小说摊放在膝盖上,从课前读到课后,从上学看到放学,在学校没读完的,回家接着“下回分解”。

我家老屋是一座两层多进的江南式大宅院,平日里一楼住人,二楼空置。为了夜间不用打手电筒钻在被窝里偷偷看书,我将被褥搬上二楼,一个人霸占了空荡荡的整个楼层。听老人们说,老宅北面曾是一座荒废的古庙,还停过尸。月黑风高的寒夜,西北风肆意地呼啸,吹得没装栅栏的窗户嘎吱嘎吱作响。寒气冻入骨髓不消说,子夜还经常听得窗外怪鸟哀号,隐隐约约似有细碎的脚步声在楼梯上下徘徊。我竭力不去想“鬼狐说”,只用孔圣人的“子不语怪力乱神”来安慰自己。

那时家里经济不宽裕,工薪家庭为几个柴米油盐钱都要精打细算,哪来多余的钱给我买“闲书”?有一回,我期末考试考了年级第一,恰好父亲单位额外发了一笔奖金,母亲许诺让我去新华书店自行挑选一套书籍。我拎了一个空米袋,千挑万选,买了一套厚实的精装版《福尔摩斯探案全集》。柜台结完账将书塞入米袋,我美滋滋地扛在肩上徒步回家,那欣喜的心情,大抵和农民工年底拿到辛苦了一年的血汗钱差不多。从新华书店到我家有十多里路,邻居阿姨骑车下班路过,见我稚嫩的肩上扛着米袋,好奇

地问:你扛什么来着?我充满豪气地吼了声:书!可是,回到家中,我瘫坐在藤椅上,酸疼的肩膀足有半个月抬不起来。

翻遍了自家藏书,没有新书可看的我就去学校图书馆借书。我曾觊觎图书馆顶层书架上的二月河小说《康熙大帝》,被馆员告知这套书只有教师才能借阅,只好悻悻而归。我还曾软磨硬缠在大学当教师的堂叔给我借几本金庸的武侠小说,他拿来一套《神雕侠侣》,欢喜得我心跳加速,舍不得一口气看完。直到上了大学,第一学年拿了一笔奖学金,我一口气跑到书店买了二月河的帝王系列小说和金庸武侠全集,方才过足了书瘾。

有道是远水不解近渴,每天走十余里路去市中心的新华书店看书显然不现实。好在上世纪90年代末,街头巷尾开了不少私人书店,我迷醉于书架上一排排齐齐整整、散发着油墨味道的新书。每天吃过晚饭,把饭碗一丢,我就跑去书店蹭书看,一待就是一两个小时,厚着脸皮光看不买。还好

老板是个豁达之人,大概见这孩子模样周正,从未给过我脸色看,只是嘱咐切莫折书角,别把书弄脏就行。每天风雨无阻地去看书,我一般站个把小时,两腿就开始发酸,换个姿势,蹲着看书,相对舒服多了,可一旦站起身,两眼一黑,站都站不稳当。古时孙康映雪、宋濂抄书,终成一代大儒,我这点子

“苦”又算得了什么。记不得我有多少个寒暑假是在书店里

度过的,从站到双腿发麻到蹲在地上看书,从中外小说读到经史子集,我快活得就像掉进米缸的老鼠。宋真宗为了鼓励读书人考取功名,写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可是少年读书不带任何功利性,就是喜爱而已。这段“无心插柳”给我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后来,我尝试着给报刊杂志投稿,从地方报刊到人民日报,每年发表文章数百篇。正是这些孜孜不倦的阅读,使我完成从读者到作者身份的转变。

书中没有掉下千种粟,也没有赐给我一屋子金元宝,却让我有了一间属于自己的书房。那是一间朝南的阳光房,从国学经典到外国名著,可谓应有尽有,我再也不用可怜巴巴地蹲在地上看书,也不用汗流浃背地扛书回家。只需点击鼠标,自有快递小哥送书上门。至于读书的姿势,可惬意地坐在沙发上,也可任性地躺在床上,然而少年时那种如饥似渴的读书滋味,却时常在心里来回翻涌。课堂偷读、阁楼夜读、书店蹲读……古人云“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少年窥月”虽艰涩,却有着充沛的时间、精力、闲情,可以彻夜不眠地读完一本好书。年轻真好!

最忆少年读书时

●申功晶

阅 读责编:杜晓蕾

美编:张

有奖报料: 9

68820

投稿邮箱:w

hzk @

x mr b. c o

m

2019年9月1日

星期日

A04

边走边读本土新书

●王君心《天目》无疑是一部“神”“形”——立

意与文辞俱佳的儿童幻想小说,亦是一部高度凝练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奇之作。在厦门女作家李秋沅的这部作品中,历史与传说、现实和虚幻,在中国两代青少年追求失落的艺术瑰宝——“天目”的故事中,自然自在地交织交融,以极高的审美价值,完成了对民族文化的高歌传唱。

《天目》首先是对民族艺术的传唱。故事的核心线索“天目盏”,即中国宋瓷文化的结晶:黑瓷盏。在点茶和斗茶之风盛行的宋代,由于黑瓷盏更能衬托茶汤的鲜白,曾一度风靡全国,无人不晓。其中的精品“曜变天目盏”精美绝伦,却随着历史变迁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令人叹惋。《天目》为黑瓷盏赋予了一个神秘而高贵的源头——千古第一奇书《山海经》中天帝帝俊所制的“紫微天目”,又将流传闽地的民间传说:“闽南山地的原住民有着异于常人的白皙肤色、浅色瞳仁”巧妙地融入其中——“南月白民人”作为帝俊的后裔,将复兴紫微天目视为己任,构建了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其中神话传说、古典文化、地域奇谈天衣无缝地相互交融,在幻想和现实的虚实叙事中大放异彩,进而将中华民族艺术的独特韵味展示得淋漓尽致。

此外,还有充满历史遗韵的仙霞古道、保留了古代建筑特征的“黄家堡”,以及对瓷器艺术的精深考究、点茶仪式的还原再现……《天目》让那些渐渐鲜有人知的文化遗留,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给人以美的熏陶和享受。

对民族精神的传唱同样贯穿于全书始终。《天目》将民族气节与爱国情怀融注到了一个个鲜活的形象之中,不仅有故事的主人公们,更有那些只在回忆中闪过短暂光芒的名字。赤心报国如黄韵秋,在民族危亡之际,他毅然舍弃一切,不知日夜地投入到天目盏的复烧之中,他要赶在西洋人、东洋人之前,让沉寂了700年的民族瑰宝在国人的手中重现;深明大义如南月人隐士青河、苏玉的父母,他们为再造紫微天目,让“天地人和,世间再无嗜血征战”的神谕成为现实,不惜舍命相助;宁死不屈如梅园的看守人福叔,这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在苏玉三人走后独自守着老宅,面对日本人的凶狠残暴,至死都没有吐露天目的秘密,捍卫了民族的尊严。

还有在历史述说中闪现的宋人与南月人义士。宋皇赵氏对南月人以礼相待,双方交好,当蒙元军队入侵,宋王朝危在旦夕,南月族长青川侠义相助,皇族一脉在南月勇士的护卫下找到了闽地深山的安栖之处,而青川与众多南月将士则在崖山之役同10万宋军一起投海殉国,宁死不做亡国奴。满腔义勇的浩然正气,穿透七百年的历史迷雾焕发出夺目的光辉,读之,令人动容。

对民族使命的传唱是整部书的灵魂。作为南月白民人、日月神帝俊的后裔,青河不曾忘记自己的使命:为人间再造天目,修复帝俊与人间的关系。面对母亲的阻拦,他平静地说出了令人震颤的话语:“……即使最后我失败了,受到重罚,甚至献出生命,我也在所不惜。我绝不会是最后一个为此而献身的白民人。”

同样是“天目痴人”,故事的两位主人公,黄韵秋和林海涛对天目的痴,却又有本质的不同。黄韵秋主动接过了复兴民族艺术的责任与使命,奋不顾身地投入到天目盏的复烧中。林海涛却受制于名利,有过短暂的迷失,但友人的宽恕与信任又将他拉回了正途。70年后,当林文凯带着父亲留下的曜变天目盏碎片,从台湾来到大陆找到金杏,三片碎盏合而为一,使命的传承又将在新一代人手中得到延续。

在复兴民族文化的历史使命面前,《天目》的叙事极尽温柔。神话传说、历史事件、民间奇谈相互串联,在南月白民人追求紫微天目的使命传承中一路推进,铺开了一幅浩浩汤汤的历史画卷,同时也承载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的魅力。《天目》的文字是很特别的,既显出温润的婉约细腻,又带有坚毅的阳刚之气,借由风景、器物对人物情感进行暗示的文字多有出现,显示出了高超的文字技巧,也让《天目》本身更臻于一件完美的艺术品。

本报讯(记者 杜晓蕾)近日,厦门作家曾纪鑫的新书《历史的面孔》一书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这部文化散文精选集,是“文化散文经典系列”中的一种。

曾纪鑫是国内历史散文写作的重要作者之一,其作品《永远的驿站》在文坛产生了较大的反响。本书从帝王、大臣、思想家三个角度切入,选取了曾纪鑫文化散文的代表作,这篇篇目聚焦秦始皇、赵匡胤、曾国藩、李鸿章、朱熹等重要历史人物的人生起落,文字通俗易懂,点评精彩犀利,发人深思,在艺术上有较高的可读性。

曾纪鑫,一级作家,《厦门文艺》主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厦门市作家协会副会长。发表各类体裁作品数百篇,出版专著二十多部,多次获省市级奖励,进入全国热书排行榜。代表作有文化历史散文《千秋家国梦》,长篇小说《楚庄纪事》,长篇历史人物传记《晚明风骨·袁宏道传》等。

高歌传唱民族文化

——读长篇小说《天目》

本报讯(记者杜晓蕾)小学语文教育一直注重作文,很少将作诗纳入课堂教学视野,其实,诗更符合儿童跳跃、灵动、天真烂漫的思维特性,所以诗歌写作辅导能开启儿童的心灵。福建教育出版社新近出版的《让诗从心里飞出来》一书从此入手,可谓填补空白,对启发小学生进行诗歌写作有很大的帮助意义。

该书是一本儿童诗入门导练手册,是编著者二十多年诗歌教学的心血结晶。系统介绍了儿童诗的起源、灵魂、特点、结构形式、基本创作方法等。作者用直白浅显的语句阐述儿童诗写作的秘密,以聊天问答的形式启迪小朋友探索儿童诗创作的秘法秘诀;手把手教小朋友们习练儿童诗,带领孩子们走进美妙的诗歌王国。

全书共分为八个部分。首先,结合中国传统诗歌,总体介绍儿童诗的起源、特点、基本的创作与修改方法等,引领入门。而后由浅入深,带领小朋友们漫游儿童诗乐园,当小诗人,演练微型诗、排比诗、叙事诗、抒情诗……每个章节既剖析奥秘、传授技艺、列举范例,又提供诗歌练习题目、指导练笔、辅助赏析,讲解精炼、循循善诱、分层推进,适合儿童自学自练。

林共时,小学语文教师,从教27年,苦心琢磨作文教学,有十余篇作文教学论文、习作指导文在《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海峡读写研究》《作文周刊》等刊物发表。

《让诗从心里飞出来》用诗歌开启心灵

《历史的面孔》从人物解读历史

严复,原名宗光,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曾担任北洋水师学堂总办、京师大学堂译局总办、上海复旦公学校长、安庆高等师范学堂校长、清朝学部名辞馆总编辑等。他翻译了《天演论》等,系统地将西方的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哲学和逻辑学介绍到中国,提出的“信、达、雅”的

翻译标准,对后世翻译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是清末极具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对近代中国思想史和文明转型做出了开拓性贡献。

>>历史人物

停水通知

厦门水务集团有限公司2019年9月1日

因自来水管道接通的需要,思明区必利达大厦、同亨大厦、安宝大厦、鹭江新城四期、龙江大厦、九州大厦、莲花大厦、阿里山大厦定于2019年 9月 2日 22:00至 9月 3日5:30停水。

请您在停水前及时做好储水准备(遇雨顺延),并相互转告,因此造成不便,敬请谅解!

服务热线:96303

因燃气管道维修改造,定于 2019年 9月2日(星期一)21:00起对屿后南里片区、屿后北里(323-346#、394-413#)、仙岳路(460-478#、538-548#)、松柏路(7-61#单号)、汕味食府、源盛花园、残疾人康复中心、邮政松柏食堂、博爱康复医院、京闽中心酒店、汇成公寓、市税务局职工食堂、市社会福利中心等区域及相关配套餐饮停止供应管道燃气,恢复供气时间定于2019年9月3日(星期二)6:00-8:00。(若遇雷雨天气另行通知)

百尊燃气具温馨提醒您:届时请关闭好阀门,以确保安全。望互相转告,因此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客服热线:968860

停气通知

厦门华润燃气有限公司2019年8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