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Click here to load reader

1991 生物 AL Marking Paper 1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3. 雙殼動物 (Bivalve) 身體每邊的鰓上的纖毛的活動,形成一水流經入水管入而出入管離開。(1)- - 懸浮的食物微粒被黏液黏附 (1) (黏液由鰓上的分泌細胞產生) (1) 再由纖毛揀選分類及掃入口中 (1) 高級程度生物科評卷參考 1991 (卷一) 1 生長矮小,萎黃病 (chlorosis) (b) 氮: 合成蛋白質,核酸及卟啉 (Porphyrins) 等所需 根,莖生長受阻,軟垂 (1, 1) FOR TEACHER USE ONLY (1, 1) 只供教師參閱 高級程度生物科評卷參考 1991 (卷一) 2 無配對 無互換 子染色分體分離 整個週期只有一次分裂 兩個子細胞 子細胞內染色體數目維持不變 子細胞遺傳性狀與母細胞同 同源染色體有配對 可能出現互換 在1st分裂中同源染色體分離 出現兩次分裂 四個子細胞 子細胞的染色體數目減半 子細胞與母細胞的遺傳不同 FOR TEACHER USE ONLY 4. - - - - - - - 只供教師參閱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1991 生物 AL Marking Paper 1

只供教師參閱 FOR TEACHER USE ONLY

1.(a) 苔綱 (0.5) (b) (c)

(d)

(e)

(f)

脊索門 (0.5) 腔腸動物門 (0.5) 肉足蟲綱 (0.5) 裸子植物綱 (0.5) 昆蟲綱 (0.5)

(N.B. 接受任何層次的分類組別及普通名稱) 2.

任務 缺乏時徵狀

(a) 鈣: 莖矢及根尖發展時所需,作為植物

細胞壁內的果膠酸鈣 (calcium pectate)

根,莖生長受阻,軟垂 (1, 1)

(b) 氮: 合成蛋白質,核酸及卟啉 (Porphyrins) 等所需

生長矮小,萎黃病 (chlorosis)

(1, 1)

3. 雙殼動物 (Bivalve)

身體每邊的鰓上的纖毛的活動,形成一水流經入水管入而出入管離開。(1) -

- 懸浮的食物微粒被黏液黏附 (1) (黏液由鰓上的分泌細胞產生) (1) 再由纖毛揀選分類及掃入口中 (1)

或水蚤 (Daphnia) 胸部肢節的擺動引致水份 (1) 向其口部流動 (1) -

-

-

其鬚 (Bristles) 將水流中的食物微粒濾開 (1) 已濾出的食物由其肢体基部的剛毛送至口部 (1) 或其它合適例子 e.g. 某些鯨 (N.B. 不能將濾食性動物命名的,倒扣一分) (共 4 分)

高級程度生物科評卷參考 1991 (卷一) 1

Page 2: 1991 生物 AL Marking Paper 1

只供教師參閱 FOR TEACHER USE ONLY

4.

(最多 7 分 ) (N.B. 無註釋,但圖後有長文論述,則扣 1 分,無略圖,只有長文論述,則最多 3.5分)

5. 促凝血酶原激酶 / 凝血致活酶 / 凝血酶原催化劑,因血管破裂而產 生 (1),而在有

鈣離子存在的情況下 (1),催化凝血酶原轉化為凝血酶 (1),凝血酶將纖維蛋白原轉

為條狀的纖維蛋白 (1),絆着紅血球及血漿而形成血凝塊 (1)。

6. 體細胞的分裂 生殖細胞的分裂

-

-

-

-

-

-

-

-

-

-

-

-

-

-

無配對 無互換 子染色分體分離 整個週期只有一次分裂 兩個子細胞 子細胞內染色體數目維持不變 子細胞遺傳性狀與母細胞同

同源染色體有配對 可能出現互換 在 1st 分裂中同源染色體分離 出現兩次分裂 四個子細胞 子細胞的染色體數目減半 子細胞與母細胞的遺傳不同

(1)(1)(1)(1)(1)(1)(1)

(其它合理分別) (其中四項) (共 4 分)

高級程度生物科評卷參考 1991 (卷一) 2

Page 3: 1991 生物 AL Marking Paper 1

只供教師參閱 FOR TEACHER USE ONLY

7. 葉是進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為了令其工作有效,(1) 其葉綠體必須有充足的光

照,CO2 及水供應。 葉的扁平形狀 (適應) 使其暴露於光照中的 (2) 表面積加至最大,同時葉片的薄,

亦增加光線穿透至具葉綠體的葉肉至最大。 葉片的平,薄亦增加 SA/V 比率,而增加 (2) 經葉片角質層或氣孔擴散進入葉中

的 CO2 之速率,及縮短其擴散距離。 扁平亦使葉進行的蒸騰作用作為一冷卻系統。(1) 雖然,薄片及扁平形狀亦會增加

其水份散失,但在乾旱季節,某些植物 (旱生植物) 的葉片很厚,甚或圓筒形葉片

或葉緣捲曲。這一切會令光合作用的效果較差,但卻減少 SA/V 而令水份散失下降。

旱生植物的葉片變厚乃由於其內具貯水組織。

8.(a) 人選擇滿意的特徵而拼棄不滿意的 (1)

因此而改變生物體的特徵 (0.5) 這與自然選擇相似 (0.5) 於是遺傳學家可以在優生學實驗中觀 (1) 察得一較快的進化模式 或如上述的例子 - 牛 / 羊 / 豬 / 雞等 若只說明其中一般化情況而無明確說明 (最多 2 分)

(b) 一般描述:

發現的化石與岩石的年期有關(1) -

-

-

由較舊岩石發現的化石是由較近年代岩石所發現的之祖先 (1) 岩石年代與生物過程 (Biological processes) 無關 (1)

或如上述例子 - 馬系 / 人系 等,若只說明一般化情況而無明確說明 (最多 2 分)

9.(a) 幼嫩葉 A

胺基酸仍留存 / 只有少部份移離敷塗部份 (1) 成熟葉 B 胺基酸經由葉的葉脈及主脈離開敷塗部份 (1) 理由: 幼嫩葉片正在發展而進行旺盛的細胞分裂,(2) 故需要輸入胺基酸以合成蛋白質 / 構成新的細胞結構,因此,無多餘胺基酸輸出往其它部位。

高級程度生物科評卷參考 1991 (卷一) 3

Page 4: 1991 生物 AL Marking Paper 1

只供教師參閱 FOR TEACHER USE ONLY

在成熟葉片內,不再繼續生長 (合成作用 = 異化作用),(1) 故多餘胺基酸輸出往

其它部位。

(b)

(c)

(d)

(e)

(f)

激動素 (kinetin) 促進 / 剌激胺基酸移往激素濃度較高的地方 (1)

激動素抑制胺基酸移離激動素濃度較高的地方 (1)

激動素可能負責維持 / 剌激細胞分裂 / 正常細胞活動 (2) 蛋白質合成 因為葉 D 所具的輻射樣本與葉 A 同 } 其中一項 (1) 其細胞生長旺盛 / 從事蛋白質的合成 }

莖尖 / 根尖 / 芽 / 形成層 / 嫩葉 (1) 其中三項

因為經由韌皮部 / 活細胞進行的胺基酸輸導作用 (translocation) (1) 是一項消耗能量的過程 / 主動運輸 (1) 故細胞內負責蛋白質合成的結構一定性能良好,(1) 否則就算有激動素存在的影響

下亦不會吸收多餘的胺基酸以合成蛋白質。

(g) 剌激尖端分生組織 / 形成層的細胞分裂 } 抑制初根生長 / 促進支根生長 } 促進果實生長 } 其中三項 (1, 1, 1) 延遲落葉 } 破壞芽 / 神子休眠 }

(h) 延長新鮮葉片作物的壽命 e.g. 捲心菜,萵苣 } 保持花朶新鮮 } 終止芽 / 種子的休眠期 } 其中一項 (1) 引發傷愈組織 (callus) 的形成 } 促進切斷部份芽部的發展 }

10.(a) 圖像題目 (0.5)

繪畫正確,並詳盡標註 x,y 軸 (1) 繪畫三組數据,且利用三種不同符號及代條表示 (3) 提供 一索引 (key) 給每一圖像 (0.5)

高級程度生物科評卷參考 1991 (卷一) 4

Page 5: 1991 生物 AL Marking Paper 1

只供教師參閱 FOR TEACHER USE ONLY

(b) 蒸餾水被吸收進入血液中,而增加血漿體積 (由體積感受器感受)

但降低血漿的容積滲支分子的濃度 (滲透性,osmolarity) (由腦中的感受器感受) 兩者剌激均抑腦垂腺後葉分泌 ADH 遠曲小球濾過液中的水份之再吸收量減低 故腎小球濾過液中的水份之再吸收量減少 由於被排除的鹽量維持不變,故此大量的低滲性 尿液被排出直至血漿容積及透性回復正常為止

高級程度生物科評卷參考 1991 (卷一) 5

Page 6: 1991 生物 AL Marking Paper 1

只供教師參閱 FOR TEACHER USE ONLY

(c) 等滲的鹽水被 B 組生物吸收進入血液中,只增加血漿容積而滲透性卻維持不變 (1) B 組生物的排尿量輕微上升是由於血漿容積的增加而使賢小球內血壓增加 (1) 而加速濾過作用 (1)

(d) 排尿量可能為零或維持與對照組相同份量 (~ 1ml / min)。ADH 會促進腎小管對水

份的再吸收,故排出的水量大幅減少。(2)

(e) 高滲的鹽水被吸收進入血液後便增加其滲透性,(1, 1)繼而剌激 ADH 的分泌,但血

漿容積的增加卻抑制 (1, 1) ADH 分泌(滲透調節通常優先被 ADH 刀泌調節 Bonus 1) 排出被過量吸收的鹽類(通過醛固酮 Aldosterone 系統 (1),而需較長時間),一定伴

隨大量水份(i.e. 排尿量高)因為含鹽量高的腎小球濾過液令大量水份向內滲透。(1) i.e. 滲透性多尿 (osmotic diuresis)

11.(a) 圖像 Ia 及 Ib 並非直綫 因為植物的擠迫而密度上升引致種內競爭。當密度高時,

環境因素 (e.g. 空間,養料,水,等) 成為限制因素,及雖然植株數目多,但每

株均較細小 (或高密度引致死亡率增加) (3)

(b) 生產曲綫的形狀不同是因為在實驗 II 中,除了出現實驗工中的種內競爭外,也同

時有種間競爭。故混合作物中每種作物的生產量較純一作物的生產量低。(3)

(c) 在缺乏根瘤菌 (Rhizobium) 情況下,混合作物中的種 B 遠較種 A 的生產量降低。

由此可知 A,B 間的競爭並不相等,A 影響 B 較 B 影響 A 為強烈。(3) (d) 當根瘤菌被加進泥土後,豆類的生產曲線:B 變得凸圓 (在混合作物中,B 的生產

增加)。由此証明 A 與 B 間的競爭性減少。而這亦提供一可能情況是在實驗 III 中

各種間主要競爭的是泥土中的氮。根瘤菌的加入使豆類根部形成根瘤而與其細菌呈

現互惠共生現象,同時亦能將大氣中氮固定。於是草與豆植物利用不同的氮來源而

減低其間競爭性。(6) (e) 在根瘤菌存時, 最大的總產量是 (草: 豆類植物 = 50 : 50) (2)

或 75 : 25 或 50 : 50 - 75 : 25 (f) 任何合理解釋:e.g.

盆栽中植物被迫競爭因為其根局限在盆中生長 (3) -

-

-

其他環境變固:e.g. 害蟲,供小量,或其它養料的供應令限制田中的作產量 不足夠的複製等 (指實驗次數或盆數)

高級程度生物科評卷參考 1991 (卷一) 6

Page 7: 1991 生物 AL Marking Paper 1

只供教師參閱 FOR TEACHER USE ONLY

12.(a) (i) 六月 - 十一月 (1) (ii)

(iii)

(iv)

海面溫度 (1) 鹽度 (1) 浮游生物密度 (1) (每個錯誤答案倒扣 1 分) 他們具有類似無脊椎動物的生殖週期的週期性 (1) 季節轉變 / 溫度的週期性變化:

香港地處亞熱帶,故大多無脊椎動物估計亦屬亞熱帶品種。因此,夏天/深秋時海面相對的高溫亦為它們幼蟲最佳的生長/受精作用的溫度/時間。(2) 或 浮游生物族群的季節性變化: 關於大量食物的供應所需,海中無脊椎動物的幼蟲主要以浮游植物為食。故

此若其幼蟲期與大量食物供應期配合,則可保證有充足食物來源供其幼蟲快

速生長 / 生存。(2) 或 其他適合答案 e.g. 鹽度

(b) 光 / 月亮週期:生殖激素週期 / 內分泌系統的光照週期之控制 (1 + 1)

潮汐週期: 為保証生殖故配子會在某特定位置,在最適合的潮脹高度時釋放出來。(1 + 1) 雌,雄兩性動物,同一時刻排出配子 (1 + 1) (時刻的一致性是由於化學物質釋放引致)

(c) 生態學上的意義:

- 協助利用水流將子代分散至地理上另外一處 (1) - 使生存機會最大 (1) 動物門 (Animal Phylum): 任何一種具浮游幼蟲期的動:e.g. 軟體動物門,節肢動

物,棘皮動物門 etc (1)

(d) 鹽度的波動是由於從珠江流入的淡水之季節性轉變引起。(2) 夏季是南中國的雨季,故大量淡水 (河水) 流入而降低其鹽度。

(e) (i) 1798 x 26/100 = 468 動物 (1)

(ii) 海洋無脊椎動物通常耐鹽性低 (stenohaline) 鹽度可能使具很差的滲透調節能

力的浮游期 (Plankton stage) 死亡。因此,只有少部份能發展 / 變態至下一個

少年期 (Juvenile stage)。 浮游期與少年期均常被掠食。故此其生存率降低。成蟲通常有部份可避免被掠

食物的少年期的快連生長亦可能因為其數目明顯地少其它合理答案。(4)

高級程度生物科評卷參考 1991 (卷一)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