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只供教師參閱 FOR TEACHER USE ONLY 1.(a) R T P S Q (1) (次序不正確無分) (b) X 是噬菌体的 DNA (0.5) Y 是細菌的 DNA 或稱染色體 (0.5) 事件:在 T 階段噬菌体尾部的外鞘收縮 (0.5) 噬菌体將它的 DNA 注入寄主細胞即該細菌細胞內 (1) (c) 在階段 P 細菌的 DNA (染色體) 開始斷裂 (0.5) 噬菌体 DNA 耗用寄主細胞的物質來複製新的 DNA (1) 2. (a) 症狀 (最多 2 ) 引致發生過程 (最多 3 ) 腫脹 (0.5) 微血管的透過性增加 (0.5) 組織液局部增加 / 積聚 (0.5) 發紅 (0.5) 發炎部份的血管舒張 (0.5 發熱 (0.5) 發炎部份的代謝速率增加釋放較多熱量 (0.5) 血管舒張運輸較多熱來到 (0.5) 疼痛 / 受壓力 (0.5) 組織液局部增加施加壓力於周圍 (0.5) 的細胞產生受壓、疼痛的感覺 (0.5) (b) 體液免疫 發炎反應 - - - - - - 對付專一性的抗原 (0.5) 能產生抗體 (0.5) 會產生記憶細胞對同種抗原入侵的刺 激會產生次級反應,能更快更大量的產 生抗体對抗抗原 (0.5) 抗原沒有專一性 (0.5) 無抗體產生 (0.5) 沒有記憶的能力 (0.5) 3. - - - 渦蟲沒有體腔 (0.5) 及分節現象 (0.5) 蚯蚓的中腔會裂開為外、內兩層。中間的空腔便是體腔 (0.5),體腔的存在容許: } } 器官有發育的空間 (0.5) 存有體液發展為水骨骼以支持身體及有助產生運動 (1) 消化管及體壁可獨立運動 (1) } } (其中兩項) } } }(最多 3 ) } 分節現象 (0.5) 容許 肌肉體壁分成若干部份 / 將勞動力分成若干部份 / 將身體特化成若干不同部份. 以利不同部份可獨立運動。(0.5) 高級程度生物科評卷參考 1996 (卷一) 1

1996 生物 AL Marking Paper 1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高級程度生物科評卷參考 1996 (卷一) 1 (b) X是噬菌体的DNA (0.5) Y是細菌的DNA或稱染色體 (0.5) 事件:在T階段噬菌体尾部的外鞘收縮 (0.5) 噬菌体將它的DNA注入寄主細胞即該細菌細胞內 (1) 渦蟲沒有體腔 (0.5) 及分節現象 (0.5) 蚯蚓的中腔會裂開為外、內兩層。中間的空腔便是體腔 (0.5),體腔的存在容許: 1.(a) R T P S Q (1) (次序不正確無分) FOR TEACHER USE ONLY 3. - - - - - - 只供教師參閱 (b) 氣體放出體積 (0.5) 酵母菌的質量 × 收集氣體體積數據的時間 (0.5, 0.5) (c) 葡萄糖溶液曾經煮沸 (0.5) 及冷卻 (0.5) } 確保裝置是密閉的,沒有漏氣的 (1) } (其中一項) 酵母菌是有效的 (此答案較不受歡迎) (0.5) } FOR TEACHER USE ONLY 4.(a) 找出酵母菌 (懸濁液) 之缺氧呼吸 (0.5) 速率 (0.5) 方程式形式 (0.5) 5. 只供教師參閱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1996 生物 AL Marking Paper 1

只供教師參閱 FOR TEACHER USE ONLY

1.(a) R T P S Q (1) (次序不正確無分)

(b) X 是噬菌体的 DNA (0.5) Y 是細菌的 DNA 或稱染色體 (0.5) 事件:在 T 階段噬菌体尾部的外鞘收縮 (0.5) 噬菌体將它的 DNA 注入寄主細胞即該細菌細胞內 (1)

(c) 在階段 P 細菌的 DNA (染色體) 開始斷裂 (0.5) 噬菌体 DNA 耗用寄主細胞的物質來複製新的 DNA (1)

2. (a) 症狀 (最多 2 分) 引致發生過程 (最多 3 分) 腫脹 (0.5) 微血管的透過性增加 (0.5)

組織液局部增加 / 積聚 (0.5) 發紅 (0.5) 發炎部份的血管舒張 (0.5 發熱 (0.5) 發炎部份的代謝速率增加釋放較多熱量 (0.5)

血管舒張運輸較多熱來到 (0.5) 疼痛 / 受壓力 (0.5) 組織液局部增加施加壓力於周圍 (0.5)

的細胞產生受壓、疼痛的感覺 (0.5) (b) 體液免疫 發炎反應 -

- -

- - -

對付專一性的抗原 (0.5) 能產生抗體 (0.5) 會產生記憶細胞對同種抗原入侵的刺

激會產生次級反應,能更快更大量的產

生抗体對抗抗原 (0.5)

抗原沒有專一性 (0.5) 無抗體產生 (0.5) 沒有記憶的能力 (0.5)

3.

- - -

渦蟲沒有體腔 (0.5) 及分節現象 (0.5) 蚯蚓的中腔會裂開為外、內兩層。中間的空腔便是體腔

(0.5),體腔的存在容許:

} }

器官有發育的空間 (0.5) 存有體液發展為水骨骼以支持身體及有助產生運動 (1)消化管及體壁可獨立運動 (1)

} } (其中兩項) }

} }(最多 3 分)}

分節現象 (0.5) 容許 肌肉體壁分成若干部份 / 將勞動力分成若干部份 / 將身體特化成若干不同部份. 以利不同部份可獨立運動。(0.5)

高級程度生物科評卷參考 1996 (卷一) 1

Page 2: 1996 生物 AL Marking Paper 1

只供教師參閱 FOR TEACHER USE ONLY

4.(a) 找出酵母菌 (懸濁液) 之缺氧呼吸 (0.5) 速率 (0.5)

(b) 氣體放出體積 (0.5) 酵母菌的質量 × 收集氣體體積數據的時間 (0.5, 0.5) 方程式形式 (0.5)

(c) 葡萄糖溶液曾經煮沸 (0.5) 及冷卻 (0.5) }

確保裝置是密閉的,沒有漏氣的 (1) } (其中一項) 酵母菌是有效的 (此答案較不受歡迎) (0.5) }

5.

繪圖中必須包括:突觸結、突觸前膜、突觸後膜、突觸間隙突觸小泡正在釋放神經

遞質 (1) 每一個正確的標示名稱 0.5 分 (8 x 0.5)

6. 在近曲小管,氨基酸 / 葡萄糖 / 鈉離子 Na+ (0.5) 會被主動再吸收 (0.5) 這樣會增

加濾液的水潛能 (1) 因此會引至濾液中的水份滲透 (0.5) (即被動再吸收) 回近曲小管外的微血管 (0.5) 或 在亨利氏降襻 Na+ / Cl- 被主動吸收作用泵去組織液中 (0.5) 這樣引致組織與亨利氏降襻濾液間 (0.5) 建立一滲透梯度 (0.5) 因而令亨利氏降襻濾液中的水份 (0.5) 滲透 (0.5) (即被動再吸收作用) 至微血管中 (0.5) N.B 雖然兩種答法均被接納. 但 Na+ / Cl- 移離 腎元的說法則較不受歡迎 (組織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高級程度生物科評卷參考 1996 (卷一) 2

Page 3: 1996 生物 AL Marking Paper 1

只供教師參閱 FOR TEACHER USE ONLY

7.(a) 基因是泛指某種遺傳性狀或蛋白質或多肽鏈或酶的遺傳訊息或遺傳密碼 (0.5) 而一個等位基因是在一對同源染色体相對基因位上 (0.5) 的基因對中的一個 (0.5) 同一對等位基因一定控制相同的遺傳性狀. 而這兩個等位基因可有不同的表現 但不同對的等位基因則可控制不同的性狀 (0.5)

(b) 草本雙子葉植物 草本單子葉植物 -

- - -

-

- - - -

-

葉脈成網狀 (0.5) 葉基沒有鞘 (0.5) 直根系 (0.5) 花的各部份的數目為 4 或 5 或它們的倍數 (0.5) 萌發種子內可觀察到有兩塊

子葉 (0.5)

葉脈成平行脈 (0.5) 葉基有葉鞘 (0.5) 鬚根系 (0.5) 花的各部份的數目為 3 或 3 的倍數 (0.5) 觀察萌發種子可看到 (0.5)

} } } } 其中兩項(2) } }

8.(a) (1) 變短 (0.5)

(2) 變短 (0.5) (3) 不變 (0.5)

(b) 缺氧呼吸 (0.5)

磷酸己糖 (磷酸葡萄糖) (1) 分解為磷酸丙糖 (1) (磷酸三碳糖) 再轉變為丙酮酸 (0.5) (糖解作用) 丙酮酸與 NADH + H+ (0.5) 作用轉變為乳酸 (0.5) 同時有 ATP 產生 (0.5)

9.(a) (i) 田 A (0.5)

相比於對照,加入含氮肥料,使產量增加致最適程度 (1) 但這增加並不在田 B 及 C 中可見 (0.5)

(ii) 在田 B,氮並不缺乏 (0.5),在不加氮的對照中其產量亦可達致最適程度 / 加

入肥料並不使產量比對照便多 (1) 田 B 並不缺少任何使產量達致最適程度的條件 (1) 在田 C 中,氮並不缺乏 (0.5),在加氮入後其產量相對於對照,亦不增加 (1),兩田中的產量皆較低,這表示有其他因素限制生長 (1) (最高 4 分)

(iii)對照的產量會比直方圖所示的較高 (1),固氮細菌在荳科植物的根瘤中生長 (1),在生長過程中,過量的氮會搖洩漏入泥土中 (0.5),另外,在收割荳科植

物後,剩在泥土中的根部會被分解,而含氮化合物就會被釋放出泥土中 (1) 在有氮提供的田中,其產量不會上升 (1),因為最適產量已經達到 (0.5)

高級程度生物科評卷參考 1996 (卷一) 3

Page 4: 1996 生物 AL Marking Paper 1

只供教師參閱 FOR TEACHER USE ONLY

(b) (i) +P+K (0.5) -P+K (0.5) +P = 加 P +P-K (0.5) -P-K (0.5) +K = 加 K -P = 不加 P -K = 不加 K

(ii)

10.(a) (i) 曲線 A = 生成物 (0.5)

曲線 B = 生成物 (0.5) 曲線 C = 基質 (0.5)

(ii) (1) 曲線 B (0.5),因為它所顯示的反應率比曲線 A 及 C 所示的較慢 (1)

可能的因素有: 有酌的濃度較低 基質濃度較低 可能誤加抑制劑 (任何可接受之答案如但不接受溫度不同為答案) (2)

(2) 在任何時間 (0.5),曲線所示的生成物生成率與曲線 C 所示的基質消失率

相同 (2) 或 在任何一個時間, 在濃度方面曲線 A ( 生成物 ) 顯示上升之同時,曲線

C (基質) 亦有相應之下降 (1) / 生成物及基質之濃度相加一直等於

100%,而在交錯之處兩者的濃度皆是 50%

(iii)(1) 8 mmoles/min (1) 計算: 讀數:Y2 - Y1 X2 - X1

(2) 在第三分鐘,反應率較快 (1) / 在第十五鐘,酶反應較慢 (1)

在第三分鐘,基質濃度較高 (0.5) / 在第十五分鐘,基質濃度較低 (0.5),

高級程度生物科評卷參考 1996 (卷一) 4

Page 5: 1996 生物 AL Marking Paper 1

只供教師參閱 FOR TEACHER USE ONLY

在第三分鐘酶與基質分子相撞的機率增加 (0.5),而在十五分鐘時酶與基

質分子相撞的機率減低 (0.5),此外,在第 15 分鐘時反應被生成物所抑制 (0.5)

(iv) 反應是可逆的 (0.5) 終極產物效應 (end product effect) 推使反應向後,故達

致平衡 (1)

(b) 這是在酶分子上的一個有特別形狀的特別區域 (0.5) 可以和基質結,形成酶基質複

合物 (0.5),反應亦在該處發生 (0.5)

11.(a) 在一月 (及二月) 時矽藻量低,然後在四月時上升 (0.5) 至最高峰 (0.5)。其量在

七月 / 八月下降 (0.5),在九月再上升至另一高峰,到十月時又下降 (0.5) 最後

在十二月時維持在低水平 (0.5) (bonus:在九月的高峰比在四月的低 0.5)

(b) 區域 A 區域 B -

- -

-

雙鞭藻密度沒有波動 (0.5) 雙鞭藻整年維持在低水平 (0.5)

有波動 (0.5),密度在四月及九月到最高

峰 (0.5) 比在 A 的水平較高 (0.5)

(c) (i) 四月 (0.5) 及九月 (0.5)

(ii) 雙鞭藻 (0.5) 毒素水平轉變的模式跟隨雙鞭藻的密度一同波動 (0.5) 但不跟隨在兩個區域的

矽藻的密度一同波動 (0.5) 或 在區域 A 或 B (0.5),毒素水平轉變的模式跟隨雙鞭藻的密度一同波動 (1)

(d) (i) 區域 B (0.5) 雙鞭藻 (0.5) 雙鞭藻的濃度較高 (0.5),在日間 (0.5),它們的光合作用率比呼吸作用率快 (0.5),故釋出氧氣 (0.5) 在夜間 (0.5),光合作用不進行,但呼吸作用繼續 (0.5),故用去很多氧氣 (0.5)

(ii) 在夜間 (0.5),氧水平下降至比正常量低 (0.5),使水生生物死亡 (0.5)

高級程度生物科評卷參考 1996 (卷一) 5

Page 6: 1996 生物 AL Marking Paper 1

只供教師參閱 FOR TEACHER USE ONLY

(e) A 或 B (0.5) 若選 A:

好處 弊處 雙鞭藻密度很低 (0.5) 故食用者不會

因吃了蠔而吸收毒素 (0.5) 或 不會因晚間氧含量低 (0.5) 而有死亡

危機 (0.5) (若選 B:上列之答案相反)

雙鞭藻及矽藻密度低 (0.5),蠔的食

物少,所以產量低 (0.5),限制了蠔

的生長

12.(a) 心耳壓開始時上升 (0.5),這是因血液由肺靜脈入 (0.5) 左心耳 (0.5)。當心耳壓

大過心室壓時 (0.5),二尖瓣 (0.5),血液進入心室 (0.5)。這解釋了心耳的血壓

下降的原因 (0.5)

(b) K = 收縮 (0.5) 當心耳收縮,有更多血進入心室 (0.5),所以心室壓上升 (0.5)

(c) (i) M = 收縮 (0.5) N = 放鬆 (0.5)

(ii) 在右心室壓力改變較少 (0.5) 因為心室壓上升 (0.5)

(d) 大動脈壓開始時上升 (0.5)。這是因為血液在心室的收繪下 (0.5) 進入(0.5)。這時

半月瓣 (0.5) 打開 (0.5)。因為心室壓比大動脈壓為大 (0.5)。大動脈壓來下降 (0.5)。因為血由大動脈流走 (0.5) 和只有很少血液由心室流往大動脈 (0.5)

(e) 心博週期頻率較高 (0.5),壓力讀數的頂峰較高 (0.5)

高級程度生物科評卷參考 1996 (卷一)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