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輔仁宗教研究》第二十一期(2010 年秋)205-227 頁 2009 年台灣地區宗教類期刊篇目索引 劉韋廷助理編輯整理 輔仁宗教研究編輯室 凡例 一、 本選目選錄自國家圖書館「臺灣期刊論文索引系統」 2009 1 月至 12 間,國內出版學術性期刊中所載之有關宗教類論文篇目總計篇,依論文 之內容分為「基督宗教與猶太教」、「佛教」、「道教」、「伊斯蘭教」、 「民間宗教」、「宗教對話與比較宗教」、「宗教與生命教育」、「密 契」和「宗教與其他領域」等九類。 二、 每一篇目內容依次臚列著譯者、篇名、刊名、卷期、出版年月、頁次, 並依作者姓名筆畫排序。 三、 凡篇目之著譯者無署名者,則著錄為「不著撰者」;期刊編次之卷號與 期數以「:」號連結,有卷期又有總號者則兼收並列,在總號之前冠以 「=」號,如 32:4=371 表示 32 4 期,總號為 371;出版年月則採西元 紀年。篇名中之[ ]符號表示其內文字為編者所加註。 四、 每篇論文,在本索引中以出現一次為原則。

2009 年台灣地區宗教類期刊篇目索引 - fju.edu.t · 208/《輔仁宗教研究》第二十一期(2010年秋) 柯志明 媒體道德與基督徒的公共言論職責

  • Upload
    others

  • View
    3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2009 年台灣地區宗教類期刊篇目索引 - fju.edu.t · 208/《輔仁宗教研究》第二十一期(2010年秋) 柯志明 媒體道德與基督徒的公共言論職責

《輔仁宗教研究》第二十一期(2010 年秋)205-227 頁

2009 年台灣地區宗教類期刊篇目索引

劉韋廷助理編輯整理 輔仁宗教研究編輯室

凡例 一、 本選目選錄自國家圖書館「臺灣期刊論文索引系統」2009 年 1 月至 12 月

間,國內出版學術性期刊中所載之有關宗教類論文篇目總計篇,依論文

之內容分為「基督宗教與猶太教」、「佛教」、「道教」、「伊斯蘭教」、

「民間宗教」、「宗教對話與比較宗教」、「宗教與生命教育」、「密

契」和「宗教與其他領域」等九類。 二、 每一篇目內容依次臚列著譯者、篇名、刊名、卷期、出版年月、頁次,

並依作者姓名筆畫排序。 三、 凡篇目之著譯者無署名者,則著錄為「不著撰者」;期刊編次之卷號與

期數以「:」號連結,有卷期又有總號者則兼收並列,在總號之前冠以

「=」號,如 32:4=371 表示 32 卷 4 期,總號為 371;出版年月則採西元

紀年。篇名中之[ ]符號表示其內文字為編者所加註。 四、 每篇論文,在本索引中以出現一次為原則。

Page 2: 2009 年台灣地區宗教類期刊篇目索引 - fju.edu.t · 208/《輔仁宗教研究》第二十一期(2010年秋) 柯志明 媒體道德與基督徒的公共言論職責

206/《輔仁宗教研究》第二十一期(2010 年秋)

基督宗教與猶太教 Löffler, Winfried Modern Cosmology--A Way to the Cognition of God?=現代宇

宙論--一種認知上帝的方法? 哲學與文化 36:8=423 2009.08[民 98.08] 頁 157-171

SOM 建築設計事務所 基督之光大教堂 建築 132 2009.01[民 98.01] 頁26-37

方旭 斷乎不可!--讀卡爾.巴特[Karl Barth]《〈羅馬書〉釋義》1-3 章 宗

教哲學 48 2009.06[民 98.06] 頁 145-155 王琪 論救贖 臺灣浸信會神學院學術年刊 2009.09 [民 98.09] 頁 147-167 王詩雲 基督教信仰的人神關係對心理治療復原力的啟發 諮商與輔導 286

2009.10[民 98.10] 頁 19-21+26 王維潔 基督教聚會空間的發軔 建築學報 70 2009.12[民 98.12] 頁 23-42 古偉瀛 詠臺灣天主教(並解說) 神學論集 159 2009.04[民 98.04] 頁 7-38 成鳳樑 虛己論之研究 獨者 17 2009.06[民 98.06] 頁 15-45 朱美宙 另類神父洪山川 改寫臺灣天主教新貌--首位本省籍臺北區總主教,牧

道之路很入世 財訊 326 2009.05[民 98.05] 頁 118-122 余其濬 論魯迅的〈藥〉與耶穌基督革命的關聯 中國文學研究 27 2009.01[民

98.01] 頁 77-108 余茂洋 救恩失落否?--釋《希伯來書》六章四至八節 臺灣浸信會神學院學術

年刊 2009.09[民 98.09] 頁 169-184 余錦芬;黃郁婷 父母宗教行為與青少年親子關係之研究--以臺北市基督教家

庭為例 華岡農科學報 23 2009.06[民 98.06] 頁 35-59 余豐 不同文明、信仰間的對話與交流--從歷史人類學視角看基督教與廈門

文化關係 獨者 17 2009.06[民 98.06] 頁 213-240 吳瑞珠 書評:[李震著]《人與上帝》卷九 哲學與文化 36:9=424 2009.09[民

98.09] 頁 97-110 李克德 Heschel, Susannah. The Aryan Jesus: Christian Theologians and the

Bible in Nazi Germany=評赫舍爾著《亞利安耶穌:納粹德國時代的基督教

神學家與聖經》 漢語基督教學術論評 8 2009.12[民 98.12] 頁 230-236 李尚仁 展示、說服與謠言:十九世紀傳教醫療在中國 科技、醫療與社會 8

2009.04[民 98.04] 頁 9-75 李順華 鄉村基督徒群體的社會認同--以對河南省衛輝市某鄉村基督教會的

田野調查為例 新世紀宗教研究 7:3 2009.03[民 98.03] 頁 50-110 李毓中 “澳門在天主教東進中的地位與作用”學術研討會會議綜述 中西文

化研究 16 2009.12[民 98.12] 頁 172-177

Page 3: 2009 年台灣地區宗教類期刊篇目索引 - fju.edu.t · 208/《輔仁宗教研究》第二十一期(2010年秋) 柯志明 媒體道德與基督徒的公共言論職責

2009 年台灣地區宗教類期刊篇目索引/207

李奭學 三面瑪利亞--論高一志《聖母行實》裏的聖母奇蹟故事的跨國流變及

其意義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34 2009.03[民 98.03] 頁 53-110 李 震 對 西 方 文 化 中 無 神 主 義 現 象 的 再 省 思 哲 學 與 文 化 36:9=424

2009.09[民 98.09] 頁 5-21 李 麗 娟 奧 古 斯 丁 的 時 間 觀 與 神 的 道 的 詮 釋 漢 語 基 督 教 學 術 論 評 7

2009.06[民 98.06] 頁 139-163 李鑑慧 十九世紀英國動物保護運動與基督教傳統 新史學 20:1 2009.03[民

98.03] 頁 125-179 沈清松 關於上帝之知的哲學論述:與佛智的比較研究 哲學與文化 36:7=422

2009.07[民 98.07] 頁 95-113 谷寒松 天主聖言與生態的關係 神學論集 158 2009.01[民 98.01] 頁 558-571 邢福增 民間組織政策與中國基督教 二十一世紀 114 2009.08[民 98.08] 頁

26-37 房志榮 教會生活與使命中的天主聖言--《最初草案》文件的來源和導論 神

學論集 158 2009.01[民 98.01] 頁 508-524 房志榮編譯 第十二屆世界主教會議主題精義--《最初草案》說明 神學論集

158 2009.01[民 98.01] 頁 493-507 林信男 一位基督徒精神科醫師對鬼附及趕鬼的看法 心鏡宗教季刊 21

2009.06[民 98.06] 頁 25-27 林娟芬 處在高齡化社會中老年人有什麼奇異的夢--淺談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的

使命 神學與教會 34:1 2009.01[民 98.01] 頁 68-87 林慶華 新自然法學派論阿奎那的人的終極目的論 哲學與文化 36:3=418

2009.03[民 98.03] 頁 169-179 林質心 Salvation through a Literary Education: Biblical Interpretation and the

Trivium in Piers Plowman=文科教育帶來的救恩:《農夫皮爾斯》中之三學

門和聖經詮釋 漢語基督教學術論評 7 2009.06[民 98.06] 頁 67-110 邱仲峰;劉國忠;蔣寶玲;姚昌玲 從基督教神學的「身心靈」觀念看安寧療

護的牧靈工作 安寧療護 14:3 2009.11[民 98.11] 頁 296-311 金毓瑋 恩寵與法律 哲學與文化 36:3=418 2009.03[民 98.03] 頁 49-62 姚嵐齡 府城天主教文物導覽--與天主教的親密接觸:安平天主教文物館 e

代府城 36 2009.05[民 98.05] 頁 40-43 威瑟爾 The Ontological Argument: Reconstructed According to the Idealism of

Josiah Royce=本體論論證:根據魯一士的觀念論重構 漢語基督教學術論評 8 2009.12[民 98.12] 頁 53-80

柯志明 理解聖經 獨者 17 2009.06[民 98.06] 頁 131-176

Page 4: 2009 年台灣地區宗教類期刊篇目索引 - fju.edu.t · 208/《輔仁宗教研究》第二十一期(2010年秋) 柯志明 媒體道德與基督徒的公共言論職責

208/《輔仁宗教研究》第二十一期(2010 年秋)

柯志明 媒體道德與基督徒的公共言論職責 獨者 17 2009.06[民 98.06] 頁

295-314 查時傑 抗戰基督教會史--從回憶錄與傳記來重建(一) 臺灣浸信會神學院

學術年刊 2009.09[民 98.09] 頁 185-203 玻 爾 E. P. Thompson, Antinomianism, and the Theology of William Blake=

湯普森、反律法主義與威廉.布雷克的神學 漢語基督教學術論評 8 2009.12[民 98.12] 頁 31-52

胡國楨 本位化:全球思維在地行動評吳智勳著《耶穌基督普遍救恩:基督

徒倫理本地化的探索》 神學論集 159 2009.04[民 98.04] 頁 151-154 胡國楨 東西基督靈修傳統交會在臺灣--《正教導師談祈禱》編後語 神學論集

160 2009.07[民 98.07] 頁 310-317 胡淑琴 從聖經人學來反思全人教育的人學預設 全人教育學報 5 2009.06[民

98.06] 頁 67-80 胡紹明 上帝是光--〈約翰壹書〉1:5-7 釋義 17 2009.06[民 98.06]獨者頁

243-271 韋羽 清中前期貴州天主教傳教活動鉤沉 文化雜誌 70 2009.春[民 98.春] 頁

155-166 韋薇 對移工人權的牧靈關懷--臺灣天主教會的作法與省思 神學論集 158

2009.01[民 98.01] 頁 618-637 唐秉輝 Spirituality, Science, and Bioethics/ Ecoethics with a Proposal=靈性、科

學與生命倫理/生態倫理之關係試論與研究計畫:從基督教神學的角度國

際文化研究 5:1 2009.06[民 98.06] 頁 159-204 唐曉峰 基督宗教的「新動向」,還是「異端」--對華東 X 村基督宗教民俗化

特徵的考察及反思 宗教哲學 47 2009.03[民 98.03] 頁 85-100 孫尚揚;韓琪 北大學生對基督宗教的態度:初步調查與分析 輔仁宗教研究

19 2009.09[民 98.09] 頁 53-86 宮高德 四樞德的宗教信仰意涵 哲學與文化 36:3=418 2009.03[民 98.03] 頁

81-100 張振東 多瑪斯論三超德:信、望、愛 哲學與文化 36:3=418 2009.03[民 98.03]

頁 63-79 張淑勤 宗教與現代性--比利時、荷蘭天主教地區「分立化」興衰過程之探析

輔仁歷史學報 22 2009.01[民 98.01] 頁 269-306 張錚錚譯 基要派的挑戰:天主教的回應 神學論集 158 2009.01[民 98.01] 頁

608-617 莊慶信 宗教倫理與關懷倫理:基督宗教的愛與關懷倫理的關懷之對話 哲學

Page 5: 2009 年台灣地區宗教類期刊篇目索引 - fju.edu.t · 208/《輔仁宗教研究》第二十一期(2010年秋) 柯志明 媒體道德與基督徒的公共言論職責

2009 年台灣地區宗教類期刊篇目索引/209

與文化 36:2=417 2009.02[民 98.02] 頁 23-46 郭明璋 為真道爭辯:在華基督新教傳教士基要主義運動 (1920-1937)[姚西伊

著] 華神期刊 2 2009.10[民 98.10] 頁 184-195 郭衛東 從福安到澳門 1746-1747 年的禁教案 文化雜誌 71 2009.夏[民 98.

夏] 頁 137-150 陳中陵 女傳教士艾偉德與臺北「艾偉德兒童之家」 臺北文獻直字 169

2009.09[民 98.09] 頁 53-87 陳文珊 從修復式正義看臺灣死刑存廢問題--一個基督教本土婦女神學之刑罰

倫理的探究 臺灣浸信會神學院學術年刊 2009.09[民 98.09] 頁 51-74 陳文團 Harmony as a Category of Asian Ethics and Theology=「和諧」作為亞洲

倫理與神學的一個範疇 漢語基督教學術論評 7 2009.06[民 98.06] 頁43-65

陳世冠 上下?內外?--神學建構的性質與取向:試比較宋泉盛與趙紫宸的神

學方法 獨者 17 2009.06[民 98.06] 頁 87-128 陳南州 南非「真相與和解委員會」的評介與神學省思 玉山神學院學報 16

2009.06[民 98.06] 頁 1-24 陳建銘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聖詩溯源 真理大學人文學報 8 2009.10[民 98.10]

頁 21-71 陳玲玉 海頓「基督在十字架上的最後七言」作品研究與創作風格分析 真理

大學人文學報 7 2009.04[民 98.04] 頁 169-188 陳 黃 慶 雲 基 督 徒 歸 信 的 傳 統 與 現 代 意 義 臺 灣 浸 信 會 神 學 院 學 術 年 刊

2009.09[民 98.09] 頁 113-145 陳壽穗 聖經的應用原則之探討 臺灣浸信會神學院學術年刊 2009.09[民

98.09] 頁 75-98 陳德光 出世心、入世情--艾克哈默觀思想與基督宗教思想傳統 輔仁宗教研究

19 2009.09[民 98.09] 頁 1-22 陳德光 保祿與神秘主義 神學論集 161 2009.10[民 98.10] 頁 448-462 陳德海 Existence of God and Human Freedom from Duns Scotus' Point of

View=從董思高的觀點來談天主的存在對人類自由的影響 哲學與文化 36:9=424 2009.09[民 98.09] 頁 41-56

陳聰銘 1920 年代末梵、法在華保教權之爭--以教宗駐華代表剛恆毅為中心

的討論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 65 2009.09[民 98.09] 頁 51-79 陳懷宇 評 Reinders, Eric.(阮德斯 ), Borrowed Gods and Foreign Bodies:

Christian Missionaries Imagine Chinese Religion (外神與異體:基督教傳教士

想像中國宗教) 漢語基督教學術論評 7 2009.06[民 98.06] 頁 205-210

Page 6: 2009 年台灣地區宗教類期刊篇目索引 - fju.edu.t · 208/《輔仁宗教研究》第二十一期(2010年秋) 柯志明 媒體道德與基督徒的公共言論職責

210/《輔仁宗教研究》第二十一期(2010 年秋)

陸尊恩 約翰.羅爾斯[John Rawls]的正義論與現代多元社會--基督徒的反思獨

者 17 2009.06[民 98.06] 頁 47-85 傅彼得 Nietzsche's Übermensch and Bonhoeffer's mündiger Mensch: Are They

of Any Use for a Contemporary Christian Anthropology?=尼采的「超人」與

潘霍華的「及齡成熟之人」:它們對當代基督教人論有用嗎?漢語基督教

學術論評 7 2009.06[民 98.06] 頁 9-42 傅朝卿 府城天主教建築之美 --概說臺南市天主教教堂建築 e 代府城 36

2009.05[民 98.05] 頁 22-25 曾慶豹 From Chinese Theology to Sino-Theology: The Paradigm Shift=從中國

神學到漢語神學:典範的轉移 漢語基督教學術論評 8 2009.12[民 98.12] 頁 81-111

曾慶導 聖多瑪斯論基督降生成人救世奧蹟 哲學與文化 36:3=418 2009.03[民98.03] 頁 117-127

曾慶導 啟示、聖言和教會 神學論集 158 2009.01[民 98.01] 頁 525-541 賀拉絲特 Petition and Subordination: Karl Barth's Interpretation of Prayer=祈求與

順服:卡爾.巴特對禱告的詮釋 漢語基督教學術論評 8 2009.12[民

98.12] 頁 7-30 黃詩亞 1957-1981 年《校園》雜誌編輯方向的演變及其內容分析 史苑 69

2009.07[民 98.07] 頁 109-144 黃懷秋 經典.詮釋:有關基督宗教聖經詮釋的一些問題 真理大學人文學報

7 2009.04[民 98.04] 頁 189-202 黃懷秋 萬有復歸基督--《厄弗所書》一章 10 節新讀新解 神學論集 161

2009.10[民 98.10] 頁 405-429 葉香秀 基督教在六堆地區之傳播與發展 大仁學報 34 2009.03[民 98.03] 頁

51-68 雷靜梅 婚前守貞的性愛觀 --基督信仰與人學的了解 獨者 17 2009.06[民

98.06] 頁 179-210 鄔昆如 從無創造與環保治理 哲學與文化 36:3=418 2009.03[民 98.03]頁

23-32 裴斐譯;林盈君譯;吳昶興審校 書評:[Bowie, Audrey 著] 《身為上帝的女人》

(Being God's Woman: The Role of Christian Woman in Home, Church and Community) 臺灣浸信會神學院學術年刊 2009.09[民 98.09] 頁 207-209

裴斐譯;林盈君譯;吳昶興審校 書評:[Ravi Zacharias 著] 《十字架與蓮花》

(The Lotus and the Cross: Jesus Talks with Buddha) 臺灣浸信會神學院學

術年刊 2009.09[民 98.09] 頁 211-213

Page 7: 2009 年台灣地區宗教類期刊篇目索引 - fju.edu.t · 208/《輔仁宗教研究》第二十一期(2010年秋) 柯志明 媒體道德與基督徒的公共言論職責

2009 年台灣地區宗教類期刊篇目索引/211

裴斐譯;林盈君譯;吳昶興審校 書評:[Ravi Zacharias 著] 《眾神中的耶穌》

(Jesus among the Gods: The Absolute Claims of the Christian Message) 臺灣

浸信會神學院學術年刊 2009.09[民 98.09] 頁 215-219 劉見成 修德以待神恩:康德的宗教哲學 哲學與文化 36:6=421 2009.06[民

98.06] 頁 63-89 劉若民 淺談基督論研究中值得關注的幾個問題 臺灣浸信會神學院學術年

刊 2009.09[民 98.09] 頁 99-112 劉耘華 依「天」立義:許三禮的敬天思想再探=Meaning-Formation by Virtue

of "Tian": A Re-Exploration of the Tian-Worship of Xu Sanli 漢語基督教學

術論評 8 2009.12[民 98.12] 頁 113-145 劉耀仁 書評:劉素民:《托馬斯.阿奎那自然法思想研究》哲學與文化

36:3=418 2009.03[民 98.03] 頁 165-168 潘小慧 多瑪斯神哲學中作為「上帝肖像」的人之理解 哲學與文化 36:9=424

2009.09[民 98.09] 頁 23-39 潘小慧 論人的道德行為與情/論德行與惡習及罪--《神學大全》中文版第四、

五冊之評介 哲學與文化 36:3=418 2009.03[民 98.03] 頁 33-47 潘永達 多瑪斯的三位一體神觀 哲學與文化 36:3=418 2009.03[民 98.03]

頁 3-22 潘春旭 天主教信徒罹患癌症的受苦經驗與信仰體悟 臺灣宗教研究 8:2

2009.12[民 98.12] 頁 57-76 潘家駿 在這些石頭中我們述說生命--從菁寮聖十字架堂來認識天主教禮儀空

間 臺灣建築 162 2009.03[民 98.03] 頁 74-77 潘鳳娟 皇帝的孝道:法籍耶穌會士韓國英譯介《御製定孝經衍義》初探 漢

語基督教學術論評 8 2009.12[民 98.12] 頁 147-187 潘鳳娟 評 Löwendahl, Björn.(羅聞達), China Illustrata Nova: Sino-Western

Relations, Conceptions of China, Cultural Influenc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inology. Disclosed in Western Printed Books 1477~1877 (從西文印本書籍

(1477~1877)看中西關係、中國觀、文化影響和漢學發展) 漢語基督教學術

論評 7 2009.06[民 98.06] 頁 211-214 潘鳳娟 述而不譯?--艾儒略《天主降生言行紀畧》的跨語言敘事初探 中國

文哲研究集刊 34 2009.03[民 98.03] 頁 111-167 蔡怡佳 Desert and Spring: Reading a Saint's Body through the Intertextual

Encounter between a Christian Ascetic Life and Daoist Utopian Writing=沙漠

與桃花源:從《聖安東尼傳》與〈桃花源詩并記〉之並置閱讀談基督宗教

苦修者之修行實踐 臺灣人類學刊 7:2 2009.12[民 98.12] 頁 147-177

Page 8: 2009 年台灣地區宗教類期刊篇目索引 - fju.edu.t · 208/《輔仁宗教研究》第二十一期(2010年秋) 柯志明 媒體道德與基督徒的公共言論職責

212/《輔仁宗教研究》第二十一期(2010 年秋)

鄭文宏 天主教信仰之魔鬼與驅魔 心鏡宗教季刊 21 2009.06[民 98.06] 頁

20-24 盧啟明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南、北神學校「聯合問題」之研究(1913-1927) 臺

灣教育史研究會通訊 62 2009.09[民 98.09] 頁 9-21 穆宏志 天主聖言在教會的生活中 神學論集 158 2009.01[民 98.01] 頁

542-557 穆宏志 保祿的基督圖像 神學論集 161 2009.10[民 98.10] 頁 430-447 賴品超 宗教多元問題的哲學及神學進路:一個漢語神學的觀點 漢語基督教

學術論評 7 2009.06[民 98.06] 頁 165-195 賴効忠 中文版《神學大全》的價值與意義--有關「聖事論」的省思與啟發 哲

學與文化 36:3=418 2009.03[民 98.03] 頁 129-139 錢玲珠 天國的倒影--菁寮聖十字架堂天主堂巡禮 臺灣建築 162 2009.03[民

98.03] 頁 78-83 戴正德 靈性與關懷倫理 哲學與文化 36:2=417 2009.02[民 98.02] 頁 5-13 戴國平 The Reinterpreted Justification of Evil=惡之新解 華岡哲學學報 1

2009.06[民 98.06] 頁 1-24 賽茲 評 Huang, Paulos.(黃保羅), Confronting Confucian Understandings of

the Christian Doctrine of Salvation: A Systematic Theological Analysis of the Basic Problems in the Confucian-Christian Dialogue (基督教、儒家與拯救) 漢語基督教學術論評 7 2009.06[民 98.06] 頁 199-204

鍾安住 從聖多瑪斯「論人的職務和身分」看今日教會的職務和身分 哲學與

文化 36:3=418 2009.03[民 98.03] 頁 101-116 韓大輝 移植的適應--初探《神學大全》之《補篇》 69-99 一些翻譯及神學問

題 哲學與文化 36:3=418 2009.03[民 98.03] 頁 141-164 顏正豐 「焚而不燬」的異象與「愛與受苦」的教會觀 神學與教會 34:2

2009.06[民 98.06] 頁 556-565 關永中 理智神見--聖女大德蘭的提示 哲學與文化 36:7=422 2009.07[民 98.07]

頁 115-131 佛教 Powers, John Why Practicing Virtue is Better than Working out: Bodies and

Ethics in Indian Buddhism 中華佛學學報 22 2009.07[民 98.07] 頁 125-152 丁 仁 傑 評 1. Democracy's Dharma: Religious Renaissance and Political

Development Taiwan by Richard Madsen. 2. Charisma and Compassion: Cheng Yen and the Buddhist Tzu Chi Movement by Julia Huang (黃倩玉)

Page 9: 2009 年台灣地區宗教類期刊篇目索引 - fju.edu.t · 208/《輔仁宗教研究》第二十一期(2010年秋) 柯志明 媒體道德與基督徒的公共言論職責

2009 年台灣地區宗教類期刊篇目索引/213

臺灣人類學刊 7:1 2009.06[民 98.06] 頁 126-134 于凌波 向知識份子介紹佛教--佛教的人生觀 普門學報 51 2009.05[民 98.05]

頁 93-107 大野育子 日治時期臺灣佛教的改造風潮--以留日佛教菁英的活動為中心 臺

灣教育史研究會通訊 60 2009.04[民 98.04] 頁 2-11 中國佛教採訪組 與成一長老暢遊華嚴性海 中國佛教 53:3=627 2009.03[民

98.03] 頁 12-17 中嶋隆蔵 儒教、仏教、道教における「老い」の問題--漢字文化圈における

「老い」の問題の再検討 日本語日本文學 34 2009.07[民 98.07] 頁 1-23 尤惠貞 天臺智顗的佛教哲學與生命實踐--實相哲學與圓頓止觀的交響 普門

學報 52 2009.07[民 98.07] 頁 376-397 尤智表 佛教科學觀(節錄)--佛教是純理智的宗教 普門學報 49 2009.01[民

98.01] 頁 481-489 方倫 佛刊署名芻議 普門學報 49 2009.01[民 98.01] 頁 443-447 毛惕園 念佛法要(節錄)--明蓮池袾宏大師《雲棲法彙》節要 普門學報 50

2009.03[民 98.03] 頁 119-123 王心湛 「我」之世界觀 普門學報 49 2009.01[民 98.01] 頁 226-227 王左立 因明的三支論式與三段論之比較 哲學與文化 36:1=416 2009.01[民

98.01] 頁 169-181 王熙元 佛教的精神價值 普門學報 51 2009.05[民 98.05] 頁 162-165 王驤陸 學佛最初之決定(節錄) 普門學報 49 2009.01[民 98.01] 頁 298-305 古正美 梁武帝的彌勒佛王形象 普門學報 52 2009.07[民 98.07] 頁 238-278 田海 The Dragon Flower Teachings and the Practice of Ritual 民俗曲藝 163

2009.03[民 98.03] 頁 117-159 江妙吉祥 從佛教角度看人生 普門學報 52 2009.07[民 98.07] 頁 183-188 江燦騰 從解嚴前到解嚴後--戰後印順導師的人間淨土思想在臺灣的變革、爭

辯與分化發展 玄奘佛學研究 12 2009.09[民 98.09] 頁 1-28 江燦騰 戰後迄今臺灣現代 佛教的開展 (1945~2009) 臺北文獻直字 169

2009.09[民 98.09] 頁 165-210 牟宗三 佛家的存有論 普門學報 54 2009.11[民 98.11] 頁 235-247 何杰峰 吐蕃佛教判教思想研究 新世紀宗教研究 8:1 2009.09[民 98.09] 頁

127-153 余嘉錫 《牟子理惑論》檢討 普門學報 53 2009.09[民 98.09] 頁 38-63 吳安清 中國救母型故事與目連救母故事研究 玄奘人文學報 9 2009.07[民

98.07] 頁 81-113

Page 10: 2009 年台灣地區宗教類期刊篇目索引 - fju.edu.t · 208/《輔仁宗教研究》第二十一期(2010年秋) 柯志明 媒體道德與基督徒的公共言論職責

214/《輔仁宗教研究》第二十一期(2010 年秋)

吳汝鈞 批判佛教:新的闡釋與反思(上) 新世紀宗教研究 8:2 2009.12[民

98.12] 頁 1-41 吳俊才 印度文化與中國佛教 普門學報 54 2009.11[民 98.11] 頁 269-282 吳斐甄 淺論寒山詩中透顯的佛學思想 國文天地 25:2=290 2009.07[民 98.07]

頁 50-55 吳慧 僧一行生平再研究 圓光佛學學報 14 2009.01[民 98.01] 頁 77-109 呂佛庭 佛化建國芻議 普門學報 50 2009.03[民 98.03] 頁 176-178 李文才 南朝 480 寺 多少樓臺煙雨中--兩晉南北朝時期的佛教與社會 歷史

月刊 260 2009.09[民 98.09] 頁 60-76 李世偉 戰後花蓮佛教的「中國化」與「人間化」(1945-1970) 圓光佛學學報

14 2009.01[民 98.01] 頁 159-185 李正源 Buddhist Psychotherapy in Action 諮商輔導學報 20 2009.06[民 98.06]

頁 127-148 李似珍;李雨杭 契嵩思想時代轉換的啟示 宗教哲學 49 2009.09[民 98.09]

頁 145-155 李宗定 蔣年豐「地藏學派」之「佛心道身而儒行」與道教 揭諦 17 2009.07[民

98.07] 頁 1-24 李美賢 從一鋪佛像說起 普門學報 52 2009.07[民 98.07] 頁 288-292 李添春 被誤解去了 的佛教 人生觀 普門學 報 49 2009.01[民 98.01] 頁

457-461 李焯芬 佛家智慧的基礎--緣起觀 普門學報 51 2009.05[民 98.05] 頁 301-311 李葛夫 從南蓮園池榕林談天臺宗融攝中印佛教 志蓮文化集刊 5 2009.07[民

98.07] 頁 255-295 李榮熙 南傳佛學的中心思想 --無我 普門學報 50 2009.03[民 98.03] 頁

341-351 李隱塵 吾人何故信佛教乎?何為學佛乎? 普門學報 50 2009.03[民 98.03]

頁 1-9 李證剛 佛學界說 普門學報 49 2009.01[民 98.01] 頁 221-222 杜 保 瑞 論 胡 宏 對 二 程 儒 學 的 繼 承 與 對 道 佛 的 批 評 嘉 大 中 文 學 報 2

2009.09[民 98.09] 頁 1-32 沙 學 漢 Community and the New Buddhism in Taiwan 民 俗 曲 藝 163

2009.03[民 98.03] 頁 161-192 沈智慧 皈依佛教的理念、感想與機緣 普門學報 52 2009.07[民 98.07] 頁

418-425 沈醒園 佛七瑣記 普門學報 52 2009.07[民 98.07] 頁 97-100

Page 11: 2009 年台灣地區宗教類期刊篇目索引 - fju.edu.t · 208/《輔仁宗教研究》第二十一期(2010年秋) 柯志明 媒體道德與基督徒的公共言論職責

2009 年台灣地區宗教類期刊篇目索引/215

周中一 佛教的因果觀念 普門學報 51 2009.05[民 98.05] 頁 9-16 周伯戡 中世紀中國在家菩薩之懺法:對《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的

考察 臺大佛學研究 18 2009.12[民 98.12] 周宣德 我與太虛大師的一段因緣 普門學報 50 2009.03[民 98.03] 頁 73-76 周書榮 談福建的印經與經書流通 佛教圖書館館刊 49 2009.06[民 98.06] 頁

40-47 屈大成 中國初傳佛教圖像述評 新亞學報 27 2009.02[民 98.02] 頁 205-236 林世敏 佛教的精神與特色(節錄) 普門學報 51 2009.05[民 98.05] 頁 292-300 林欣儀 評 The Mystique of Transmission: On an Early Chan History and Its

Contexts [by Wendi L. Adamek] 早期中國史研究 1 2009.07[民 98.07] 頁

271-277 林志欽 天臺宗教 觀思想 體系 及其對 應關係 --兼 論 化法四 教之關 係 =The

Ideological System and Its Inside Corresponding Relationship of T'ien-t'ai Buddhism 臺大佛學研究 17 2009.06[民 98.06] 頁 49-117

林美伶 早期僧家史籍所反映的佛教社會形象 有鳳初鳴年刊 4 2009.09[民98.09] 頁 69-79

林純瑜 貝哈護法神與西藏政治 臺灣宗教研究 8:1 2009.08[民 98.08] 頁105-129

林崇安 因明論式在佛教哲理思維上的應用 普門學報 51 2009.05[民 98.05] 頁 345-351

林淑鈴 試論「缽」在佛教典籍中的衍生功能--以《雜寶藏經》為起點 北港

農工學報 1 2009.02[民 98.02] 頁 55-73 林傳芳 西藏佛教史料的特質和種類 普門學報 51 2009.05[民 98.05] 頁

140-146 林蓉芝 當代臺灣佛教政教關係的再檢討--以宗教團體法立法折衝過程為例

普門學報 52 2009.07[民 98.07] 頁 398-410 竺 家 寧 佛 經 語 言 研 究 綜 述 -- 音 韻 文 字 的 研 究 佛 教 圖 書 館 館 刊 49

2009.06[民 98.06] 頁 109-117 金佩瑋 重構女身成 佛的話 語場景 普門學 報 52 2009.07[民 98.07] 頁

544-563 侯秋東 無我精神的廣泛運用 普門學報 51 2009.05[民 98.05] 頁 312-314 南懷瑾 佛教的布施學--《毗耶娑問經》選講(節錄) 普門學報 50 2009.03[民

98.03] 頁 364-396 姚衛群 佛教的懺悔及其社會作用 新世紀宗教研究 7:3 2009.03[民 98.03] 頁

199-210 宣方 音調未定的現代性--巨贊法師的「新佛教」敘事 玄奘佛學研究 12

Page 12: 2009 年台灣地區宗教類期刊篇目索引 - fju.edu.t · 208/《輔仁宗教研究》第二十一期(2010年秋) 柯志明 媒體道德與基督徒的公共言論職責

216/《輔仁宗教研究》第二十一期(2010 年秋)

2009.09[民 98.09] 頁 83-115 施淑婷 蘇軾參訪寺院之因緣 新竹教育大學人文社會學報 2:1 2009.03[民

98.03] 頁 31-66 施翠峰 中國大乘佛教藝術欣賞 藝術欣賞 5:1 2009.02[民 98.02] 頁 4-19 施翠峰 東南亞小乘佛蹟藝術之賞析 (上) 國立歷史博物館館刊 19:3=188

2009.03[民 98.03] 頁 70-81 洪櫻純 佛教徒學習佛法對靈性健康之影響歷程研究 中華心理衛生學刊 22:3

2009.09[民 98.09] 頁 269-297 胡子笏 為中國佛教會事對黃健六居士之商榷 普門學報 49 2009.01[民 98.01]

頁 18-23 胡秀卿 受想行識與七藏 普門學報 52 2009.07[民 98.07] 頁 302-311 胡繼歐 阿底峽的佛學思想及其對西藏佛教之影響 普門學報 52 2009.07[民

98.07] 頁 135-140 唐大圓 慈悲與愛之區別 普門學報 49 2009.01[民 98.01] 頁 10-17 唐仲容 什麼是道 普門學報 50 2009.03[民 98.03] 頁 431-442 夏金華 臨終精神關懷(下)--和諧社會建設中不可忽視的人生話題 海潮音

90:1 2009.01[民 98.01] 頁 29-33 徐時儀 讀[梁曉虹著]《佛教與漢語史研究--以日本資料為中心》 語文建設通

訊(香港) 93 2009.09[民 98.09] 頁 53-57 徐聖心 夢即佛 法 --徹庸周理《 雲山夢 語摘要》 研究 臺大佛學 研究 18

2009.12[民 98.12] 頁 33-73 馬克瑞 Comparing East Asian and Southeast Asian Buddhism: Looking at

Traditional China from the Margins 中華佛學學報 22 2009.07[民 98.07] 頁 97-123

高毓婷 人間佛教的道家觀點--以聖嚴法師為例 法鼓佛學學報 5 2009.12[民 98.12] 頁 145-175

常任俠 麥積山的佛教藝術 普門學報 54 2009.11[民 98.11] 頁 65-71 張 云 江 試 論 唐 君 毅 佛 教 哲 學 詮 釋 中 的 理 性 化 認 知 取 向 宗 教 哲 學 50

2009.12[民 98.12] 頁 115-126 張仲如 佛學之根本真理(節錄)--真空觀 普門學報 50 2009.03[民 98.03] 頁

10-17 張廷榮 淨、禪、菩薩行與中國文化 普門學報 50 2009.03[民 98.03] 頁

352-359 張其昀 中國佛教中興計畫書 普門學報 49 2009.01[民 98.01] 頁 490-492 張東蓀 本無與性空 普門學報 53 2009.09[民 98.09] 頁 79-85

Page 13: 2009 年台灣地區宗教類期刊篇目索引 - fju.edu.t · 208/《輔仁宗教研究》第二十一期(2010年秋) 柯志明 媒體道德與基督徒的公共言論職責

2009 年台灣地區宗教類期刊篇目索引/217

張珣 臺灣佛教史研究及其當代性:兼評 Charles Jones, Buddhism in Taiwan: Religion and the State, 1660~1990 與江燦騰《臺灣佛教史》 臺灣史研究 16:3 2009.09[民 98.09] 頁 165-173

張曼濤 現代佛教學術叢刊的編纂始末及出版經過 普門學報 51 2009.05[民98.05] 頁 173-192

張雪松 明清以來中國佛教法緣宗族探析 輔仁宗教研究 19 2009.09[民 98.09] 頁 127-150

張澄基 什麼是佛法(節錄) 普門學報 51 2009.05[民 98.05] 頁 17-29 張駿逸 《西藏佛教藝術》書評 蒙藏季刊 18:2 2009.06[民 98.06] 頁 78-83 梁思成 中國的佛教建築 普門學報 53 2009.09[民 98.09] 頁 332-364 梁國興 多元社會中的馬來西亞佛教 普門學報 51 2009.05[民 98.05] 頁

407-430 梁啟超 論佛教與群治之關係 普門學報 49 2009.01[民 98.01] 頁 88-96 莫佩嫻 破除三毒以謀世界和平 普門學報 52 2009.07[民 98.07] 頁 84-86 許止淨 袪其他宗教教劫之疑 (節錄 ) 普門學報 49 2009.01[民 98.01] 頁

167-171 許地山 大乘佛教之發展(節錄) 普門學報 53 2009.09[民 98.09] 頁 134-155 許明銀 《法顯傳》的法顯旅行概要 中國邊政 177 2009.03[民 98.03] 頁 31-43 許鶴齡 哲學諮商中的生命教育對話--以佛教《百喻經》之「譬喻」為例 普

門學報 52 2009.07[民 98.07] 頁 564-605 連瑞枝 國王與村神:雲南大理地區佛教神祠的歷史考察 民俗曲藝 163

2009.03[民 98.03] 頁 17-70 郭乃彰 東方藝術之宮--談阿姜塔石窟雕刻造像 普門學報 52 2009.07[民

98.07] 頁 488-499 郭朋 隋唐佛教(節錄)--唐武宗滅佛 普門學報 51 2009.05[民 98.05] 頁 39-42 野川博之 書評:江燦騰《台湾仏教史》 圓光佛學學報 15 2009.10[民 98.10]

頁 175-212 陳玉女 從明代僧人著述觀察佛教與民間信仰的關係--以釋宗本的《歸元直指

集》為觀察重點 亞洲研究 58 2009.02[民 98.02] 頁 161-190 陳念萱 不丹閉關人(節錄) 普門學報 52 2009.07[民 98.07] 頁 500-512 陳昭利 論東年《地藏菩薩本願寺》的因緣眾生--從李立懺悔與救贖的生命歷

程說起 萬能商學學報 14 2009.07[民 98.07] 頁 25-40 陳星橋 佛教稱謂漫談 普門學報 51 2009.05[民 98.05] 頁 454-465 陳柏達 佛陀教育思想的本質(節錄)--無限的教育愛和靈活巧妙的啟發 普門學

報 51 2009.05[民 98.05] 頁 385-398

Page 14: 2009 年台灣地區宗教類期刊篇目索引 - fju.edu.t · 208/《輔仁宗教研究》第二十一期(2010年秋) 柯志明 媒體道德與基督徒的公共言論職責

218/《輔仁宗教研究》第二十一期(2010 年秋)

陳珍珍 談福建的「梵行清信女」 普門學報 52 2009.07[民 98.07] 頁 118-130 陳秋平 馬來亞半島早期佛教的發展 福嚴會訊 23 2009.07[民 98.07] 頁 2-25 陳清香 密教圖像賞析--袞桑多傑畫密勒日巴尊者 慧炬 535/536 2009.02[民

98.02] 頁 29-34 陳清香 當代佛藝創作所面臨的課題 普門學報 52 2009.07[民 98.07] 頁

279-287 陳煒舜 借用與對峙--互文性視域下的〈梁武帝累修成佛〉 漢學研究 27:1=56

2009.03[民 98.03] 頁 177-206 陳慧劍 革新佛教之芻議 普門學報 51 2009.05[民 98.05] 頁 72-80 陳慧霞 法象風規--彭楷棟先生遺贈文物特展 故宮文物月刊 311 2009.02[民

98.02] 頁 58-64 陳曉偉 佛教與遼代社會關係探析 中華人文社會學報 10 2009.03[民 98.03]

頁 146-169 陳曉偉;翟禹 遼代晉北地區佛教的傳播與影響--以朔州新見經幢為中心的考

察 白沙歷史地理學報 7 2009.04[民 98.04] 頁 173-198 陳瓊璀 原始佛教的處觀 普門學報 52 2009.07[民 98.07] 頁 316-344 智炬 有漏世界的宇宙觀 -上- 海潮音 90:3 2009.03[民 98.03] 頁 2-8 智炬 有漏世界的宇宙觀 -中- 海潮音 90:4 2009.04[民 98.04] 頁 32-35 智炬 有漏世界的宇宙觀 -下- 海潮音 90:6 2009.06[民 98.06] 頁 29-35 曾普信 佛日增輝 普門學報 49 2009.01[民 98.01] 頁 505-507 曾錦坤 個體與生命:對原始佛教存在說與個體生命說的一點臆測 萬竅 9

2009.05[民 98.05] 頁 75-88 無 著 比 丘 The Lion's Roar in Early Buddhism--A Study Based on the

Ekottarika-āgama Parallel to the Cū□asīhanāda-sutta 中華佛學學報 22 2009.07[民 98.07] 頁 3-23

程文熙 唯識與唯物 普門學報 49 2009.01[民 98.01] 頁 508-512 程兆熊 佛教哲學規模及其發展 普門學報 54 2009.11[民 98.11] 頁 132-137 程進發 人間佛教之生態復育倫理學觀點 玄奘佛學研究 12 2009.09[民 98.09]

頁 117-154 舒乙 佛教在精神文明建設中的潛在能量 普門學報 51 2009.05[民 98.05] 頁

193-199 賀昌群 佛教文學史上之一大問題--《大唐西域記》之譯與撰 普門學報 54

2009.11[民 98.11] 頁 53-64 黃公偉 佛教思想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地位 普門學報 54 2009.11[民 98.11]

頁 159-174

Page 15: 2009 年台灣地區宗教類期刊篇目索引 - fju.edu.t · 208/《輔仁宗教研究》第二十一期(2010年秋) 柯志明 媒體道德與基督徒的公共言論職責

2009 年台灣地區宗教類期刊篇目索引/219

黃秋韻 書評:李杜:《中國古代天道思想論》 哲學與文化 36:12=427 2009.12[民 98.12] 頁 153-162

黃英傑 上師生命 的聖與俗 --諾那 活佛轉 世身份初 探 輔仁宗教研 究 19 2009.09[民 98.09] 頁 167-200

黃夏年 再論印順法師與《華嚴經》的研究--以「方法論」和「修學歷程」為

中心 玄奘佛學研究 12 2009.09[民 98.09] 頁 59-81 黃絢親 《三言》中宣傳佛教教義的故事 東方人文學誌 8:3 2009.09[民 98.09]

頁 155-172 黃懺華 南三北七教判之說 普門學報 49 2009.01[民 98.01] 頁 357-363 楊度 唯識八偈序 普門學報 49 2009.01[民 98.01] 頁 105-112 楊翼風 大乘佛教中的佛智思想--般若、如來藏、唯識思想對佛智詮釋的異同

興大人文學報 42 2009.03[民 98.03] 頁 69-94 楊麗芬 懺悔的靈性意義:佛教觀點 新世紀宗教研究 7:4 2009.06[民 98.06]

頁 207-228 溫宗堃 初期佛教的經行兼論當代上座部佛教的行禪 福嚴佛學研究 4

2009.04[民 98.04] 頁 141-168 葉文意 香港早期之佛教發展(節錄)--香港地區山林佛教之興起 普門學報 52

2009.07[民 98.07] 頁 197-215 葉恭綽 因諸邪魔外道的被禁敬告佛教徒 普門學報 49 2009.01[民 98.01] 頁

223-225 賈題韜 中觀學的開悟(節錄) 普門學報 50 2009.03[民 98.03] 頁 101-118 廖本聖 蔣央協巴《宗義理論:斷謬獅吼.闡明遍智善道寶燈》藏本譯注:

非佛教篇 -1- 正觀 50 2009.09[民 98.09] 頁 105-160 廖宜方 評陳弱水著,《唐代的婦女文化與家庭生活》 臺大歷史學報 44

2009.12[民 98.12] 頁 195-204 演培法師 《勝鬘夫人經》攝受正法之四喻說 慧炬 541/542 2009.07[民 98.07]

頁 20-30 褚柏思 原始佛教論 普門學報 49 2009.01[民 98.01] 頁 583-589 趙樸初 佛教與和平 普門學報 49 2009.01[民 98.01] 頁 570-576 劉苑如 重繪生命地圖--聖僧劉薩荷形象的多重書寫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34

2009.03[民 98.03] 頁 1-51 慧炬雜誌編輯室 漢明帝與《四十二章經》 慧炬 544 2009.10[民 98.10] 頁

23-32 慧炬雜誌編輯室整理 《勝鬘經》思想要義 -1- 慧炬 540 2009.06[民 98.06] 頁

4-10

Page 16: 2009 年台灣地區宗教類期刊篇目索引 - fju.edu.t · 208/《輔仁宗教研究》第二十一期(2010年秋) 柯志明 媒體道德與基督徒的公共言論職責

220/《輔仁宗教研究》第二十一期(2010 年秋)

慧炬雜誌編輯室整理 《勝鬘經》思想要義 -2- 慧炬 541/542 2009.07[民 98.07] 頁 3-9

慧炬雜誌編輯室整理 噶舉派之傳承與特色 慧炬 535/536 2009.02[民 98.02] 頁 4-11

潘天壽 佛教與中國繪畫 普門學報 53 2009.09[民 98.09] 頁 220-227 潘宗光 佛教與科學 普門學報 51 2009.05[民 98.05] 頁 234-242 潘亮文 漫談中國佛教藝術研究--以地藏菩薩像在中國的發展為例 藝術觀點

38 2009.04[民 98.04] 頁 46-47 蔣維喬 佛學大意 普門學報 49 2009.01[民 98.01] 頁 97-104 蔡念生 由宗教立場 談幾首 寒山詩 普門學 報 49 2009.01[民 98.01] 頁

493-504 蔡惠明 原始佛教的緣起觀 普門學報 51 2009.05[民 98.05] 頁 85-92 蔡燦煌 梵音何勝世間音?漢傳佛教日常課誦音樂形態與結構之「文化分析」

臺灣音樂研究 8 2009.04[民 98.04] 頁 105-126 鄭石岩 佛教的隱喻心理諮商 普門學報 51 2009.05[民 98.05] 頁 330-344 鄭振煌 飛揚在自由之邦的黃袍--泰國佛教面面觀 普門學報 51 2009.05[民

98.05] 頁 315-329 鄧慧心 佛教為何出現於世 普門學報 52 2009.07[民 98.07] 頁 144-151 黎惟東 慧琳〈白黑論〉探究 宗教哲學 48 2009.06[民 98.06] 頁 61-77 賴依縵 永恆的回歸--記法象風規特展 故宮文物月刊 311 2009.02[民 98.02]

頁 66-73 賴信川 漢譯佛典「刪繁」--以鳩摩羅什《妙法蓮華經‧序品第一》為例 北

商學報 16 2009.07[民 98.07] 頁 121-140 賴惠敏 乾隆皇帝修建熱河藏傳佛寺的經濟意義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集刊 80:4 2009.12[民 98.12] 頁 633-689 賴賢宗 虛雲和尚禪法的當代詮釋 新世紀宗教研究 8:2 2009.12[民 98.12]

頁 45-82 糜文開 印度文學歷代名著概說--第二期佛教文學綜述(節錄) 普門學報 54

2009.11[民 98.11] 頁 175-192 繆方明 華嚴宗人間佛教思想探微 宗教哲學 48 2009.06[民 98.06] 頁 97-110 謝無量 佛教東來對中國文學之影響 普門學報 49 2009.01[民 98.01] 頁

306-322 簡榮聰 臺灣財神信仰的多元化與藝術性 文化資產保存學刊 7 2009.05[民

98.05] 頁 37-63 薩孟武 南北朝佛教流行的原因 普門學報 53 2009.09[民 98.09] 頁 228-245

Page 17: 2009 年台灣地區宗教類期刊篇目索引 - fju.edu.t · 208/《輔仁宗教研究》第二十一期(2010年秋) 柯志明 媒體道德與基督徒的公共言論職責

2009 年台灣地區宗教類期刊篇目索引/221

薩拉乃浮夫人 學死是超越一切科學的科學 普門學報 52 2009.07[民 98.07] 頁 47-54

豐一吟 鳴沙攬勝 普門學報 52 2009.07[民 98.07] 頁 179-182 豐子愷 佛無靈 普門學報 49 2009.01[民 98.01] 頁 448-452 羅光 印度佛教有與空論 普門學報 54 2009.11[民 98.11] 頁 294-316 羅時憲 唐五代之法 難與中 國佛教 普門學 報 50 2009.03[民 98.03] 頁

272-283 羅慶雲 談敦煌變文《廬山遠公 話》的佛教思 想 遠東通識學報 3:1=4

2009.01[民 98.01] 頁 65-74 羅懷瀾 一個理科學者觀佛學 普門學報 52 2009.07[民 98.07] 頁 234-237 譚立平;方建能;聞廣 絲路的重要佛教錢幣 國立歷史博物館館刊 19:8=193

2009.08[民 98.08] 頁 33-43 譚偉倫 從粵北英德的「喃嘸」醮儀看民間佛教 民俗曲藝 163 2009.03[民

98.03] 頁 71-115 譚雲山 太戈爾、甘地與佛教 普門學報 49 2009.01[民 98.01] 頁 364-368 關則富 佛教中的「想、受」二蘊與心理學的「認知」和「情緒」 佛學與科

學 10:1 2009.02[民 98.02] 頁 36-42 蘇行三 我怎樣做一個佛教徒 普門學報 49 2009.01[民 98.01] 頁 344-349 蘇玟瑄 明代佛傳圖圖像初探--以崇善寺《釋迦世尊應化示蹟圖》、多福寺佛

傳壁畫、覺苑寺佛傳壁畫及《釋氏源流》為例 議藝份子 13 2009.09[民98.09] 頁 161-184

蘇晉仁 佛教經籍目錄綜考 普門學報 50 2009.03[民 98.03] 頁 284-301 釋永東 佛教禪修戒毒實例之比較研究 新世紀宗教研究 7:4 2009.06[民

98.06] 頁 2-70 釋自正 由「印經功德」談佛經流通的真實義 佛教圖書館館刊 49 2009.06[民

98.06] 頁 6-11 釋章誠 佛家對「寬恕」詮釋之我見 福嚴會訊 21 2009.01[民 98.01] 頁 46-51 釋惠敏 佛教懺悔法門之「逆轉」情節--以《大方等陀羅尼經》為例 法鼓佛

學學報 4 2009.06[民 98.06] 頁 47-74 釋智學 中國佛教的懺悔觀--以永明延壽為中心 正觀 48 2009.03[民 98.03]

頁 157-203 釋傳妙 略述菲律賓佛教之傳入與發展 福嚴會訊 21 2009.01[民 98.01] 頁

2-29 釋傳法;釋性廣 社運浪潮中之護教運動--以中國佛教會護教組為探討核心

玄奘佛學研究 11 2009.03[民 98.03] 頁 55-86

Page 18: 2009 年台灣地區宗教類期刊篇目索引 - fju.edu.t · 208/《輔仁宗教研究》第二十一期(2010年秋) 柯志明 媒體道德與基督徒的公共言論職責

222/《輔仁宗教研究》第二十一期(2010 年秋)

釋廣淨 從《俱舍論》看--玄奘法師翻譯之用語 福嚴會訊 24 2009.10[民 98.10] 頁 22-29

釋德涵 印順導師對唯識學派「假必依實」之二諦解讀 正觀 49 2009.06[民98.06] 頁 179-205

釋慧開 佛教臨終與往生助念之理論建構芻議--以《瑜伽師地論》為主之初探 生死學研究 9 2009.01[民 98.01] 頁 81-125

闞正宗 司公與乩童--日本「皇民化運動」下道士的佛教化 玄奘佛學研究 11 2009.03[民 98.03] 頁 87-109

顧敦鍒 佛教與中國文化 普門學報 53 2009.09[民 98.09] 頁 265-302 龔杰 長安佛教文化的學術原創精神(上) 海潮音 90:12 2009.12[民 98.12]

頁 22-26 道教 丁孝明 李道純丹道思想的理論與特色 成大宗教與文化學報 13 2009.12[民

98.12] 頁 73-96 中嶋隆蔵 儒教、仏教、道教における「老い」の問題--漢字文化圈における

「老い」の問題の再検討 日本語日本文學 34 2009.07[民 98.07] 頁 1-23 石朝穎 道教對《老子》的靈知(Gnosis)詮釋問題 宗教哲學 50 2009.12[民 98.12]

頁 57-69 呂鵬志 天師道旨教齋考 (下篇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 80:4

2009.12[民 98.12] 頁 507-553 呂鵬志 天師道旨教齋考 (上篇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 80:3

2009.09[民 98.09] 頁 355-402 李 宗 定 魏 晉 道 教 倫 理 觀 形 成 與 玄 學 調 和 儒 道 的 關 係 宗 教 哲 學 47

2009.03[民 98.03] 頁 193-210 李游坤 懺悔的靈性意義--以道教中元節齋醮儀式為例 新世紀宗教研究 8:1

2009.09[民 98.09] 頁 165-170 李豐楙 洞天與內景:西元二至四世紀江南道教的內向游觀 東華漢學 9

2009.06[民 98.06] 頁 157-197 林木乾 丹道思想之 老學脈 絡考察 宗教哲 學 47 2009.03[民 98.03] 頁

211-223 林世斌 洞天福地話雲臺山--以道教風水學的觀點閱讀顧愷之《畫雲臺山記》

-1- 藝文薈粹 5 2009.01[民 98.01] 頁 23-30 林世斌 洞天福地話雲臺山--以道教風水學的觀點閱讀顧愷之《畫雲臺山記》

Page 19: 2009 年台灣地區宗教類期刊篇目索引 - fju.edu.t · 208/《輔仁宗教研究》第二十一期(2010年秋) 柯志明 媒體道德與基督徒的公共言論職責

2009 年台灣地區宗教類期刊篇目索引/223

-2- 藝文薈粹 6 2009.07[民 98.07] 頁 24-28 林俊宏 李榮的重玄思想與政治論述--以《老子注》為核心 政治科學論叢 40

2009.06[民 98.06] 頁 1-42 林富士 《太平經》的神仙觀念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 80:2

2009.06[民 98.06] 頁 217-263 邵曼珣 采藥鍾山隅,服食改姿容--六朝士人採藥與服食養生之風 國文天地

24:11=287 2009.04[民 98.04] 頁 14-19 邱軼皓 吾道--三教背景下的金代儒學 新史學 20:4 2009.12[民 98.12] 頁

59-113 幽蘭 書評:Stephen Little, Shawn Eichman 主編:《道教與中國藝術》 哲學

與文化 36:10=425 2009.10[民 98.10] 頁 133-136 張家麟 臺灣民間信仰的宗教靈療方法及其信仰基礎--以臺中慈德慈惠堂的

「叩問儀式」為例 臺灣宗教研究 8:2 2009.12[民 98.12] 頁 27-56 張黎明 漢代的北斗信仰探析 澳門理工學報 12:2=34 2009[民 98] 頁 107-113 張澤洪 道教《度人經》的內涵與現代價值 宗教哲學 49 2009.09[民 98.09] 頁

39-52 莊宏誼 唐代道士吳筠的仙道思想 輔仁宗教研究 19 2009.09[民 98.09] 頁

107-126 許媛婷 道教國度的仙履奇緣--明代女仙傳《新鐫仙媛紀事》探析 故宮文物月

刊 313 2009.04[民 98.04] 頁 92-101 陳霞 「道」之信仰實質及其現代價值 宗教哲學 49 2009.09[民 98.09] 頁

53-62 游淑珺 「雞籠中元祭」儀典中的女性禁忌與關懷--從一鍋「不見天」的麻油

雞湯談起 文化資產保存學刊 7 2009.05[民 98.05] 頁 64-73 劉玉菁 東晉南朝的三位道教大師:葛洪、陸修靜與陶弘景 朝陽人文社會學

刊 7:2 2009.12[民 98.12] 頁 239-271 劉玉菁 略論東晉南朝時期道教和書法相互作用的內在聯繫 中華書道 64

2009.05[民 98.05] 頁 1-10 劉屹 評趙益著《六朝南方神仙道教與文學》 人文中國學報 15 2009.09[民

98.09] 頁 461-467 劉固盛 論宋代道教老學發展的特點 嘉大中文學報 1 2009.03[民 98.03] 頁

211-222 劉樂恒 馬一浮論老子與道教 當代儒學研究 5 2009.01[民 98.01] 頁 103-138 蔣朝君 道家、道教之「道」中的生命意識與生態女性主義的一個可能視角 宗

教哲學 48 2009.06[民 98.06] 頁 47-60

Page 20: 2009 年台灣地區宗教類期刊篇目索引 - fju.edu.t · 208/《輔仁宗教研究》第二十一期(2010年秋) 柯志明 媒體道德與基督徒的公共言論職責

224/《輔仁宗教研究》第二十一期(2010 年秋)

蔡林波 是「病根」,還是「良種」?--也談道教信仰的本土性 宗教哲學 50 2009.12[民 98.12] 頁 17-26

蔡翊鑫 《道德經》與道教修煉功法之聯繫 龍陽學術研究集刊 3 2009.03[民98.03] 頁 39-47

鄭素春 道教南宗煉養寶典--《悟真篇》的詮釋與應用 輔仁宗教研究 18 2009.03[民 98.03] 頁 75-115

鄭燦山 內丹與胎息--唐初道教「精氣神」概念之轉變及其意義 中國學術年

刊 31(春) 2009.03[民 98.03] 頁 61-87 蕭登福 論一貫道《龍華寶經》中所見的道教思想 宗教哲學 47 2009.03[民

98.03] 頁 165-192 謝世維 音誦與救度:《太上洞玄靈寶空洞靈章經》之研究 清華學報 39:1

2009.03[民 98.03] 頁 31-61 謝世維 從天文到聖物 --六朝道教儀式中策杖之考察 漢學研究 27:4=59

2009.12[民 98.12] 頁 85-116 謝 世 維 傳 授 與 融 合 -- 〈 太 極 五 真 人 頌〉 研 究 中 國 文 哲 研 究集 刊 34

2009.03[民 98.03] 頁 249-285 謝易真 論道教度孤曲目〈歎骷髏〉的宗教意涵--由道情《莊子歎骷髏》展開 慈

濟技術學院學報 13 2009.04[民 98.04] 頁 213-243 謝貴文 從神醫到醫神--保生大帝信仰道教化之考察 成大宗教與文化學報 13

2009.12[民 98.12] 頁 37-57 謝聰輝 大人宮翁家族譜與道壇源流考述 臺灣史研究 16:2 2009.06[民 98.06]

頁 205-258 謝聰輝 故宮黃綾本《玉皇經》在道教經典史上的價值 故宮學術季刊 26:3

2009.03[民 98.03] 頁 43-70 謝聰輝 臺灣道法二門道壇建醮文檢研究--以基隆廣遠壇乙酉年松山慈惠堂七

朝醮典演法為例 清華學報 39:2 2009.06[民 98.06] 頁 181-225 伊斯蘭教 王 曉 雲 穆 斯 林 風 尚 與 漳 州 社 會 臺 灣 源 流 46/47 2009.04[ 民 98.04] 頁

135-146 林靖諺 印尼穆斯林激進團體「伊斯蘭祈禱團」淺析 淡江大學東南亞研究年

刊 1 2009.01[民 98.01] 頁 29-54 高致華;張麗娟 道教與伊斯蘭教的養生學比較 景女學報 9 2009.02[民

98.02] 頁 261-270

Page 21: 2009 年台灣地區宗教類期刊篇目索引 - fju.edu.t · 208/《輔仁宗教研究》第二十一期(2010年秋) 柯志明 媒體道德與基督徒的公共言論職責

2009 年台灣地區宗教類期刊篇目索引/225

游雅雯 「從後殖民主義探討馬來西亞『政治伊斯蘭』運動」博士論文簡介 亞

太研究論壇 43 2009.03[民 98.03] 頁 276-283 趙秋蒂 從開齋節觀察臨夏穆斯林社會的宗派多元化現象 輔仁宗教研究 18

2009.03[民 98.03] 頁 117-148 民間宗教 朱文通 晚清時期華北地區民間信仰對民間宗教的影響探析--以天地門教為例

亞洲研究 58 2009.02[民 98.02] 頁 25-46 朱文通 中國民間宗教史學科建設問題芻議 宗教哲學 45 2008.09[民

97.09] 頁 29-394 朱榮貴 The Rise of Koxinga Cult in Taiwan: Mixing Politics and Religion 臺灣

文化研究所學報 3 2009.11[民 98.11] 頁 51-65 李芝瑩 從《洞冥寶記》看善書的創作意識 臺中教育大學學報. 人文藝術類

23:1 2009.06[民 98.06] 頁 1-18 林玉茹 潟湖、歷史記憶與王爺崇拜--以清代鯤身王信仰的擴散為例 臺大歷

史學報 43 2009.06[民 98.06] 頁 43-85 林國平 當代三一教的復興與轉型 宗教哲學 48 2009.06[民 98.06] 頁 157-172 張家麟 收魂、驅煞與祈福--信眾到行天宮收境的因素分析 真理大學人文學

報 7 2009.04[民 98.04] 頁 203-230 張珣 改框或改信?民俗宗教醫療的療效機制 臺灣宗教研究 8:2 2009.12[民

98.12] 頁 1-25 許婉容;蔡念儒 大灣清濟宮的獨立運動 人類與文化 39/40 2009.06[民 98.06]

頁 124-133 陳旻志 「誠」體寂感的文化原型與聖巫關涉之探勘 哲 學 與 文 化

36:11=426 2009.11[民 98.11] 頁 103-131 蔡念儒 神話、歷史與儀式 人類與文化 39/40 2009.06[民 98.06] 頁 156-167 蔡蕙頻 日治時期臺灣的宗教發展與尊皇思想初探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

人文社會類 40:1 2009.05[民 98.05] 頁 119-142 宗教對話與比較宗教 李分明;莊耀輝 尊重不同宗教信仰之探討 應用倫理教學與研究學刊 4:1

2009.01[民 98.01] 頁 15-25

Page 22: 2009 年台灣地區宗教類期刊篇目索引 - fju.edu.t · 208/《輔仁宗教研究》第二十一期(2010年秋) 柯志明 媒體道德與基督徒的公共言論職責

226/《輔仁宗教研究》第二十一期(2010 年秋)

沈清松 關於上帝之知的哲學論述:與佛智的比較研究 哲學與文化 36:7=422 2009.07[民 98.07] 頁 95-113

肖清和 後現代主義語境中的宗教學研究 宗教哲學 50 2009.12[民 98.12] 頁1-16

郭承天 兩岸宗教與政治態度之比較 中國大陸研究 52:2 2009.06[民 98.06] 頁 67-95

賴品超 佛教、基督宗教與科學:斯特裏特 (Burnett Hillman Streeter)與中西文

化交流 輔仁宗教研究 18 2009.03[民 98.03] 頁 41-73 戴立勇 仁愛與神愛:中西慈善精神對比 漢語基督教學術論評 7 2009.06[民

98.06] 頁 111-137 羅涼萍 瑜伽與道教修煉功法之研究 玄奘人文學報 9 2009.07[民 98.07] 頁

139-173 譚偉倫 評 Christine Mollier, Buddhism and Taoism Face to Face: Scripture,

Ritual and Iconographic Exchange in Medieval China (佛教與道教的當面相

晤--中世紀經典、儀式與肖像的相互交流) 漢學研究 27:2=57 2009.06[民98.06] 頁 365-373

釋慧開 東、西方宗教觀的對比與會通 生命教育研究 1:1 2009.06[民 98.06] 頁 1-26

宗教與生命教育 李德材 海德格《存有與時間》與生命教育之哲學基礎初探--以本真性和非本

真性存在為核心之探討 止善 4 2008.06[民 97.06] 頁 145-173 海波 「生死齊一」--先秦道家對傳統死亡哲學的消解和重構 宗教哲學 49

2009.09[民 98.09] 頁 63-72 鄭志明 傳統社會殯葬禮俗與宗教的生命倫理 文明探索叢刊 58 2009.07[民98.07] 頁 7-42 蕭宏恩 墨家的靈性關懷與醫療照護的倫理實踐 哲學與文化 36:2=417

2009.02[民 98.02] 頁 57-74 密契 林建德 Allan Wallace「冥想科學」意識研究之檢視 臺大佛學研究 18 2009.12[民 98.12] 頁 75-114 蘇何誠 莊子卮言論:密契體驗之酒醉境界語言 文明探索叢刊 58 2009.07[民98.07] 頁 43-61

Page 23: 2009 年台灣地區宗教類期刊篇目索引 - fju.edu.t · 208/《輔仁宗教研究》第二十一期(2010年秋) 柯志明 媒體道德與基督徒的公共言論職責

2009 年台灣地區宗教類期刊篇目索引/227

宗教與其他領域 安德瑞 宗教慈善與災害重建:以九二一賑災爲例 民俗曲藝 163 2009.03[民

98.03] 頁 193-220 朱曉海 《幽暗意識與民主傳統》闡論 華神期刊 2 2009.10[民 98.10] 頁 40-69 卓美惠 醫術、方術與騙術--以清代小說《客窗閒話》、《續客窗閒話》醫藥

故事的觀察為例 國文天地 24:11=287 2009.04[民 98.04] 頁 25-30 張家麟;蔡秀菁 大陸福建「宗教文化」暨「宗教旅遊」節慶之政經分析 展

望與探索 7:7 2009.07[民 98.07] 頁 43-65 張家麟;蔡秀菁 傳統宗教的再生:論中共宗教軟實力的運作及其影響 宗教

哲學 49 2009.09[民 98.09] 頁 15-38 笠原政治著;黃淑芬譯;林進星母語復原;陳文德編註 臺灣卑南族的兩個祭

祀 東臺灣研究 13 2009.07[民 98.07] 頁 95-138 許明霖 象徵的女性視域:從 Gwen John 的藝術家形象談其在空間、女體、宗

教的繪畫呈現 議藝份子 13 2009.09[民 98.09] 頁 29-47 陸敬忠 體系性詮釋學之存有學向度初探:西方傳統哲學基本問題之轉向 漢

語基督教學術論評 8 2009.12[民 98.12] 頁 189-221 曾春海 從規範倫理與德行倫理省察魏晉名教危機 哲學與文化 36:4=419

2009.04[民 98.04] 頁 155-172 黃信二 論儒學之宗教性:以唐君毅、牟宗三先生為例的思考 哲學與文化

36:8=423 2009.08[民 98.08] 頁 119-144 歐賀拉 Benson, Bruce. Pious Nietzsche=評班森著《虔誠的尼采》 漢語基督

教學術論評 8 2009.12[民 98.12] 頁 225-229 鄭錠堅 從《戰爭遊戲》、《死者代言人》與《明日滅亡》的生命救贖及宗教

關懷論析科幻小說的深層意義 華梵人文學報 11 2009.01[民 98.01] 頁

117-158 賴賢宗 海德格存有思想與道家哲學的交涉:謝林、尼采、海德格、老子對形

上學根本問題的討論 哲學與文化 36:8=423 2009.08[民 98.08] 頁 2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