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10 323 323 03 3C - 33 12 11 2014 21

2014...[校園巡禮 S Campus Spotlight] 研發處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典範計畫成果專題報導 電分析及生物電化學實驗室 校友聯絡中心 扎實教學 歷歷在目

  • Upload
    others

  • View
    6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 10

    間地

    圖間

    323

    323

    03焦點新聞

    前衛3C

    木家具-

    北科新秀嶄頭角

    33願景校園

    大隅校慶攝影比賽徵件

    人文北科

    12氣候變遷中的水權與木頭

    台日科技競速

    校園動態

    11臺北科大

    大阪工大

    2014

    陽光獎助金

    邁向新階段

    21校園巡禮

  • 發行人 姚立德發行所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地址 106臺北市忠孝東路三段一號電話 (02)2771-2171 (代表號)網址 http://www.ntut.edu.tw/E-Mail [email protected]出版者 教務處出版組總編輯 余政杰副總編輯 林靜娟編輯顧問 李南海執行編輯 曾葦妮美術編輯 陳小娟編輯助理 盧晴、侯思尹

    《校訊》歡迎投稿。稿件請逕傳E-Mail,或送教務處出版組。

    中華郵政臺北誌字第831號執照登記為雜誌交寄

    本校募款專戶帳號

    一、臺灣銀行城中分行 帳號:04503s6070069 戶名:國立臺北科技大學401專戶二、連絡電話 (02) 2771-2171轉6401分機(鄧道興主任)

    校友捐贈最多獎學金的學校,詳臺北科大網站:www.ntut.edu.tw

    編輯紀

    臺北科大不僅在地深耕

    更要走向世界

    遠征法國;史、日交好

    前進甘國;邁向歐洲

    10月校訊帶您綜覽全球

    中華民國103年10月1日出刊 323vol.

    目錄[典範北科 Paradigm Taipei Tech]

    十大環保公司

    [新聞與活動 News & Events]

    焦點新聞│ 菜倫紙可吃 紙衣可洗 遠征法國 北科大呼吸生態磚 幫地球降溫 裝上感應器 滑鼠變「情緒醫生」 3C結合木家具 北科大秀創意 李仁貴:電子互動性紡織品將開發出特殊市場 手機放桌面能充電? 感應平台成形 搶APP市場!台學生最想念「資訊科技」 薩國機器人交流 台灣團受重視 國立科大校長組團訪歐 產學訓班讚!10人考上甲級技術士 輝達結盟北科大 盼在台建立機器人供應鏈 臺16所科技大學校長訪波取經 台灣創先例 二信高中與北科大簽訂教學合作計畫 自己培養人才!hTC產學班「學費全免」 低調行善40年 林宏裕身體力行散財有方

    [校園動態 Campus Events]

    史瓦濟蘭王國 甘梅澤部長來訪

    南非西北大學分校校長蒞校訪問

    臺北科大 大阪工大 攜手競速自走車

    [人文北科 Humanity Taipei Tech]

    氣候變遷對貧窮人口的影響 之一

    水權與木頭

    我的交換生之路

    19

    15

    16

    20

    21

    22

    24

    2627

    33

    10

    11

    時間地圖 2014-2015空間地圖

    [校園巡禮 Campus Spotlight]

    研發處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典範計畫成果專題報導

    電分析及生物電化學實驗室

    校友聯絡中心

    扎實教學 歷歷在目

    研發總中心

    陽光獎助金 邁向新階段

    國際處

    出國研修新契機 – 波羅的海三國 [卓越北科 Excellent Taipei Tech]

    得獎消息

    [願景校園 Visions & Contributions]

    捐款芳名錄

    東校區開發建設

    〈大隅〉103年校慶攝影比賽徵件

    2

    1

    11

    12

    14

  • 臺北科大校訊 32

    裝上感應器 滑鼠變「情緒醫生」

    現代人壓力大又焦慮,往往飽受自律神經失調之苦。臺北科技大學

    電機工程所學生,耗時1年研發出「情緒醫生」,只要握著滑鼠就能透視情緒,能讓電腦自行啟動芳香、視覺療法,改變居家環境進而平衡自律神

    經。北科大學生蕭碗馨、劉儒峰、陳建中以「情緒醫生」昨獲第14屆旺宏金矽獎應用組金獎。

    蕭碗馨表示,自律神經猶如人體的海嘯警報,但人們往往因為忙碌

    而輕忽。這項發明鎖定電腦一族,在滑鼠上裝測感應器,只要握著就能量

    測皮膚導電率、心跳等,即時辨識使用者情緒。

    不僅如此,「情緒醫生」還可即時連結到智慧型家庭裝置,一旦感

    測異常,可透過視覺設計、嗅覺芳香療法,自動啟動燈光和氣味,營造可

    使自律神經平衡的環境調控系統,達到治療效果。

    蕭碗馨說,這項發明將持續交由學弟妹設計,也許10年後,人們已不再需要滑鼠,能透過穿戴式裝置,取代滑鼠的角色。

    另一個應用組金獎、同時榮獲新手獎雙料,來自崑山科大「多模體感無線影像遙控車」,以智慧型手機、

    平板電腦,操控監看遙控車,未來可望應用於探索高危險區域或掃地機器人;今年設計組鑽石大賞則由台大團隊

    「應用功率感知近似技巧之十六核心行動裝置繪圖處理器」獲得。

    旺宏董事長吳敏求表示,每年得獎團隊有許多來自科技大學、私立大學,期望學子不要自我局限,努力發

    揮創意。

    (轉載聯合報 2014/7/12 記者 侯俐安報導)

    新聞與活動News & Events 焦點新聞

    北科大呼吸生態磚 幫地球降溫

    全球創新創業競賽昨起至21日在臺北科技大學登場,來自祕魯、新加坡、日本等13國24個隊將拚高下。台灣共7隊參加,其中臺北科大團隊推出透水性佳、能有效降溫的「會呼吸

    的綠色鋪面」,預估產值可達百億元。

    臺北科大機械工程系特聘教授林啟瑞帶領

    學生蘇楷倫、陶明科、蔡漢軒和湯鑫進研發的

    「會呼吸的綠色鋪面」,因應溫室效應,地表

    溫度不斷提高,團隊利用黏骨材混合製作生態

    磚,並於凹槽孔洞中種植物,具易吸收水分、

    透水性佳等優點,已達試量產階段,將於桃園

    農工校園內鋪設使用。

    湯鑫進表示,除可為都市環境增加綠意,

    生態磚最大的優點在於「降溫」,尤其夏天太

    陽曝曬,一般柏油路面可能快速升溫到近攝氏

    58度,生態磚因含水量高,透過水氣蒸發,溫度至少比柏油路面低了近20度。未來將針對生態磚型客製化,設計愛心、八卦等形狀,增加

    消費者購買慾。

    另一台灣團隊是高雄第一科大「JOMO綠色教育學習遊戲」,校友及「JOMO×FUN」公司創辦人陳珍妮等5人以超萌「JOMO熊」為主角,設計一款寓教於樂遊戲,利用電子書

    推廣有機棉,讓小朋友了解有機棉不含化學肥

    料、可保護生態環境等特性。陳珍妮說,未來

    有意推出LINE貼圖,結合卡通人物及各領域學習內容,提供客製化數位教材。

    臺北科大校長姚立德表示,將學生的研發

    成果商品化,需要更完整的商業模式,希望透

    過此類國際競賽,各國青年創業家相互激盪,

    「讓每個好點子激勵更多新點子誕生」,更能

    帶動國際企業投資青年創業。高雄第一科大校

    長陳振遠則說,校內大學部學生一定要上創新

    與創業學程,有效整合各院系所的專業,激發

    跨領域的創業火花。

    (轉載聯合報 2014/8/19 記者 馮靖惠報導)

    3C結合木家具 北科大秀創意

    臺北科技大學與晶華傢俱產學合作,舉辦台灣首屆木藝實作

    競賽「晶華盃家具設計競賽」,吸引120組團隊角逐最高獎金10萬元。獲選的十組隊伍必須將設計作品打樣製作成實體木座椅,由晶

    華傢俱協助商品化與販售,栽培台灣木藝文創新星。

    臺北科大木藝培育暨設計研發中心主任陳殿禮指出,現代人生

    活與3C產品息息相關,衍生新的生活型態。首屆晶華盃將主題訂為木頭的溫潤厚實,結合3C生活的靈巧智慧,請學生設計滿足現代人需求的「3C生活椅」。

    臺北科大創新設計研究所多名研究生的作品,都展現創意。陳姿

    蒨設計作品「Stand00L」,以特殊散熱材質製成木椅的座墊,當作筆電或平板電腦的散熱版。劉東昇則是將木椅與LED警示燈結合,使用者利用手機APP連線,即可控制椅背顯示「BUSY」字眼,讓家具替使用者委婉說出不想被打擾的請求。陳耀紳的作品「椅起,一

    起」,則用不到2000元的成本,木凳可隨使用者身高調整高低,椅墊下方還暗藏著可收納隨身物品的空間。

    陳殿禮指出,「晶華盃家具設計競賽」讓參賽學生能完整認識家具的材料、結構、製程與商品化等概

    念,希望培育學生具備「三會」的能力,不僅要能「會想」,更要「會做」及「會賣」。

    (轉載聯合晚報 2014/7/7 記者 游婉琪報導)

    焦點新聞

    ■ 滑鼠變「情緒醫生」

    新聞與活動News & Events 焦點新聞

    ■ 臺北科大研發呼吸生態磚

    ■ 3C生活椅

    菜倫紙可吃 紙衣可洗 遠征法國

    「菜倫紙」可以

    吃?紙做的禮服可以水

    洗?南投縣埔里鎮是國

    內碩果僅存的手工造紙

    產地,透過學者積極奔

    走協助,包括廣興紙寮

    在內的六家手工紙廠,

    將於九月初遠赴法國孔

    泰民俗文化與建築博物

    館展覽,展出各種口味

    的食用「菜倫紙」、可

    水洗的紙製服飾與配件,以及台灣圖案的手工紙夜燈,要讓國

    際看見台灣。

    臺北科技大學文化事業發展系專任助理教授劉秋蘭,今年

    到埔里鎮進行手工造紙產業田野調查時發現,雖然手工紙廠僅

    剩六家,但研發的紙張種類繁多,平面、立體的紙類文創商

    品也多元精緻。業者多年來辛苦付出的成果,應該在國際上被

    重視。

    紙夜燈 展露台灣味劉秋蘭曾在法國攻讀博士學位,特別接洽法國孔泰民俗文

    化與建築博物館,爭取讓廣興、明鴻得、技順、福隆、長春、

    陳和等六家手工紙廠產品,於九月六日至十一月二日展出,與

    世界其他十三個國家的手工紙等產業界切磋交流;每家業者負

    責提供三十種手抄製紙張,還有平面、立體創作各五件,展期

    結束後,所有作品供博物館永久典藏。

    廣興紙寮特別提供有台灣圖案的紙夜燈參展,希望增加台

    灣的能見度;燈具採用PVC耐熱板及LED燈管,增加耐熱安全性,最外層才包覆手抄紙,透過燈光凸顯台灣的造型,也能看

    到手抄製紙纖維變化。

    去年研發出耐水洗紙布的業者黃煥彰表示,紙布採用強

    韌的楮樹皮纖維製成紙漿,經過手工篩紙堆疊六至八層,再以

    未熟的柿子打汁發酵,製成天然染劑為紙張染色;紙布軟柔

    輕盈,耐水性夠,可直接手洗、熨燙,並通過三十公斤耐重測

    試、不易破裂,至少可水洗超過十次,可做紙衣、紙鞋、紙包

    等多種生活用品;目前一張九十公分乘以一百八十公分的耐水

    紙布八百元,許多民眾買回去DIY。

    菜倫紙 逾 50種口味至於可以吃的「菜倫紙」,屆時也要顛覆法國人的飲食法

    則。廣興紙寮已研發超過五十種蔬果纖維製成可食用的紙,現

    在又有鳳梨紙、巧克力紙、麥芽紙等產品,讓吃紙也是一種時

    尚與樂趣。由於「蔡倫」是中國造紙術的發明人,業者認為可

    食用的紙都是用蔬果做成,所以取諧音叫「菜倫紙」。

    (轉載自由時報 2014/7/17 記者 佟振國報導)

    ■ 紙夜燈 展露台灣味

  • 臺北科大校訊 54

    新聞與活動News & Events 焦點新聞 新聞與活動News & Events 焦點新聞

    焦點新聞

    李仁貴:電子互動性紡織品將開發出特殊市場

    從PC時代來到智慧行動裝置的時代,也同時帶動了穿戴式裝置的風潮。預計在不久的未來,穿

    戴式裝置即將邁入人性化的機器新世代。只不過,

    究竟穿戴式裝置如何定義呢?根據市調機構VDC(Venture Development Corporation)認定,可穿戴式電子裝置定義須符合以下條件:

    1.具有一個CPU硬體2.具有可自行設定功能的軟體裝置3.系統可穿戴於使用者身上4.具有線/無線通訊裝置連結穿戴者電腦5.穿戴智慧型紡織物具有GPS、RF或不同目的的感測晶片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電腦與通訊研究所李仁貴教

    授指出,穿戴式裝置的未來發展,將會進一步與紡織品融合。也因此,電子紡

    織品技術將會逐漸熱絡。

    目前Levi Strauss & Philips研究實驗室已經將第一件含金屬線的電子外套推廣到市場上,有四種款式以提供大眾選用。在這些服飾中所內藏式的金屬線

    連接到手機、MP3隨身聽、內建式喇叭、麥克風及顯示器,當衣服送洗時,裝置及控制盤可以分離。只不過,除了維修外,內部的金屬絲與連接器不可以自

    行移除,這些外套針對相容性及更新的選擇也有很大的限制。儘管只是原型

    產品,但已可見到電子紡織物的重要特性:與人互動。

    李仁貴說,電子互動性紡織品在許多傳統的紡織品應用上,將會開發出一

    個特殊的發展市場。電子紡織物技術的發展存在許多機會,諸如流行與傳統服

    飾之間、居家用及商業工作用、軍事用、醫藥用以及工業紡織品用的市場,而

    電子互動性紡織品技術也將被應用在許多方面,諸如通訊、娛樂、健康及安全

    防護等方面上。

    未來電子互動性紡織品技術將直接整合多重電子產品,以善用其資源分享

    的方式,來增加紡織品功能的可攜帶性、舒適性及便利性。舉例來說,通訊裝

    置可以被整合到產品上面,例如外套上,整合了CD隨身聽、MP3隨身聽、電動玩具面板、數位相機及錄影機、以及隨著音樂的律動而會改變顏色的電子化

    服飾,都已經陸續被開發出來了。

    而組合在衣袖上的鍵盤紡織品,可以用來撥電話、打字、以及放音樂,家

    中或辦公室中內用的電子互動性紡織品可以用來控制燈光、溫度或是其它電子

    設備。電子互動性紡織品也被發展來偵測壓力或是位移,如敏感的醫療紡織用

    品、工程用布、運動服及自動座椅等。

    電子互動式紡織品擁有很大的潛力,可改善目前人體保健的常規,以提供

    監測呼吸、心律、應力程度、及身體溫度等資訊,電子紡織物可以增加病人的

    行動性、提供便利性及改善有健康問題者或殘障者的生活品質。高效能電子運

    動服還可以用來追蹤以及強化效能,尤其是在健身房的健身者,以及體能極限

    運動的活動。

    李仁貴認為,知道如何整併新興電子互動式紡織品技術到新產品上的紡織

    公司,將可以建立及維持其財經市場的競爭力及優勢,可穿戴式電子產品在非

    紡織品上也已經找到許多機會,如嵌入式微晶片及數位化的珠寶,許多成衣服

    飾公司也正在發展策略聯盟及開拓互動式服飾的市場。這些新興的電子互動

    式紡織品技術,正考驗著目前電子紡織技術的發展及功能。

    (轉載CTimes 2014/8/19 記者 王岫晨報導)

    搶APP市場!台學生最想念「資訊科技」

    隨著智慧型手機還有電子商務發達,APP開發人才需求也越來越大,根據統計,台灣人最想念的科系,今年「資訊

    科技」成了大黑馬,擠下生命科學奪冠,而在各產業APP人力需求部分,醫療業最高超過33%,服務業、金融業也都超過20%,市場估計,全球市場規模今年約有150億美元,5年後可望跳增到580億美元。

    資工系老師講授電腦圖學,3D圖像從2D慢慢轉型。臺北科大學生:「這個APP最主要功能就是介紹枓。。」學生台上講解APP作品,原來3D圖像是目前APP開發,圖像部分最困難的概念之一,台下聽著分享的同學們各個目不轉

    睛。

    課堂上實作演練,圖像、寫程式通通難不倒,APP開發對他們來說,可是念資工系重要的一環。隨著手機發達與網

    路電商興起,APP幾乎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必需品,學生選系也悄悄起了變化,根據亞洲高等教育調查,台灣年輕人最

    想念的科系,生命科學從去年第一名,被擠到第三名,資訊

    科技成了大黑馬竄上第一。學生:「智慧型裝置很注重你手

    機裡面,iOS一些APP,所以我就覺得這方面地方產值,未來可性比較大,它還可以符合生活上的需要,可以擷取外界

    資訊做各種應用,所以我相信APP這塊未來潛能無限。」臺北科大資工系副教授謝東儒:「這3、4年開始有APP的時候,那一年系上20幾個學生裡面,超過一半(學期題目)都定跟APP相關。」

    除了成就感,最大誘因就是APP開發人才需求大,人力銀行網站打上APP,洋洋灑灑一長串,相關人才需求多達3千多筆,根據統計,今年各產業對APP開發人才需求,醫療業最高,超過33%,服務業、金融業都超過20%,高科技製造業與政府機關、學校,也有14%人才需求,一般製造業也將近10%。

    之初創投公司負責人林之晨:「看未來只會分為兩種

    人,第一種人就是你告訴電腦該做甚麼,第二種人就是電腦

    告訴你該做甚麼,如果是第一種人,他的價值會很高,因為

    他在設計這些企劃,如果是第二種人,他的價值就很低。」

    由人來操作電腦,設計出更多的APP,就是未來趨勢,2014年是行動元年,以全球市場規模來看,今年約有150億美元,5年後可望跳增到580億美元,如果是手機平板電腦的APP下載量,預估到了2016年,可望衝到440億次。

    之初創投公司負責人林之晨:「開發一個APP雖然成本很低,推廣一個APP成本其實不低,營運一個APP成本也有一點(高),所以做一個APP之後,還是要有一個商業模式,這個APP才能永續經營。」

    寫程式,不少理工專才通通會,但APP要成功,不是人人都可以,主題發想要突破性創新,百分百使用者角度思

    考,搭配成功的行銷,未來APP開發勢必可期。(轉載TVBS新聞 2014/8/12 記者 華舜嘉報導)

    薩國機器人交流

    台灣團受重視

    台灣多所大專院校參加薩爾瓦多教育機

    器人交流活動營,受到薩國教育部的重視,

    盼與台灣技職教育加強交流。

    臺北科技大學教授黃有評於當地時間20至23日,率領由臺北科技大學、南台科技大學、中州科技大學、元智大學、淡江大學、

    南榮科技大學等院校的碩士班及大四學生所

    組團隊,參加薩國教育部主辦的第3屆教育機器人交流活動營。

    中華民國駐薩大使李新穎於2 0日陪同訪團拜會薩國教育部長坎胡拉(Carlos Canjura)及次長韓達爾(Erlinda Handal),受到熱烈歡迎。薩教長強調教育為落實民主

    的必經道路,期盼與台灣在技職教育加強合

    作及交流。

    教育機器人交流活動營活動期間,黃有

    評與來自韓國、墨西哥、烏拉圭、哥斯大黎

    加等國的專家學者發表專題演說。

    李新穎22日陪同訪團參加薩國家青年局主辦的2014年青年創業與才藝競賽開幕式暨相關活動,黃有評與學生即席展示教育機器

    人的應用方式,甚獲韓達爾與在場民眾的讚

    賞及肯定,充分達致教育及宣傳效果。

    薩國教育部於2011年首度舉辦教育機器人交流活動營,今年是第3度舉行,台灣曾於2011年首度組團參加這項活動,薩國教育部對台灣的技職教育的發展與相關科技的運

    用甚為肯定及重視,因此今年再次力邀台灣

    組團參與,以期加強雙方交流。

    (轉載中央社 2014/8/28)

    手機放桌面能充電?感應平台成形

    現代人常常是 3 C產品不離身,臺北科大的研究團

    隊,透過電能、磁能轉換,

    研發出充電平台。簡單說,

    以後所有的3C產品,只要放在桌面就能充電。

    如果,未來想要把手機

    放在桌面上就能充電,可能

    嗎?臺北科大電子工程系學

    生:「把一個沒有在充電狀

    態的手機,放在我們這個充

    電平台的時候,我們的螢幕

    會呈現一個充電的狀況。」

    臺北科大電子工程系教

    授孫卓勳:「未來我們的比

    如PDA,我們的筆電,其實我們都不需要充電了,有一

    個充電平台,我們直接放在

    桌子上,他就一邊使用一邊

    來充電了。」

    簡單說就是,未來我

    們的桌子就可能是一個充電

    平台,想要充電的手機、筆

    電、平板電腦等,都可以放

    置至桌面同時充電,原理就

    是電生磁,磁生電,充電平

    台裡的初級線圈,將電能轉

    換成磁能,然後手機內的二

    次線圈,再將磁能轉換成電

    能,提供充電之用。

    臺北科大電子工程系教

    授孫卓勳:「其實這種方式

    也跟一般我們的悠遊卡,或

    者是我們感應式線圈,我們

    嗶上去,其實也都是一個利

    用電池的感應,然後讓它二

    次線圈得到一些訊息。」

    除悠遊卡外、如電動牙

    刷、門禁卡等工作,其實都是

    利用這樣的原理,國外甚至已

    經開始設計感應充電公路,電

    動車只要在這上面邊開就能邊

    充電,這些發展都將使我們的

    生活越來越便利。

    (轉載TVBS新聞 2014/8/15)

    ■ 臺北科大李仁貴教授

    ■ 台薩機器人交流營

  • 臺北科大校訊 76

    焦點新聞 輝達結盟北科大 盼在台建立機器人供應鏈

    無人電動車、機器人近期成了台灣科技業未來想發展的新明星產品,國際

    繪圖晶片廠NVIDIA(輝達)於昨(8)日宣布和臺北科技大學(臺北科大)技術合作,成立嵌入式GPU聯合實驗室。據瞭解,臺北科大校友遍及台灣IT產業上下游供應鏈,輝達盼該實驗室未來可以扮演起串連台灣機器人供應鏈的核心實驗

    室。 輝達預料,該實驗室將提供臺北科大研發並期能進一步與商業夥伴有更多

    嵌入式GPU技術上的解決方案,例如將平行運算技術將可應用於車用、機器人等大型的行動裝置。

    輝達解決方案工程架構副總裁Marc Hamilton表示,2011年在五大社群網站每天圖檔上傳數量約3億筆,而今已高達18億筆,巨量資料傳輸時代來臨,圖像、影音檔案需求突顯繪圖晶片技術的重要性正提升,在巨量資料對圖像、影像提高運算、辨識、分析能力後,所謂的無人駕駛、機器人等產品

    將可更貼近實現其真正的功能效益。 輝達昨日正式捐贈Jetson TK1嵌入式開發套件予臺北科大,未來將共同合作成立嵌入式 GPU聯合實驗室

    (Joint Lab)。該計畫除了透過教育發展計畫教導更多學生在GPU技術上的專業知識,也致力於開發嵌入式GPU技術在更多領域的發展,提供商業夥伴更多嵌入式GPU技術上的解決方案,該解決方案將可提供平行運算技術,而所應用的範圍將從個人行動平台拓展至車用、機器人等大型的行動裝置。

    此次合作案,也將由臺北科大榮譽國際講座教授黃柏銘擔任NVIDIA--臺北科技大學嵌入式GPU聯合實驗室主任。黃柏銘的身分除了是臺北科大的榮譽國際講座教授,亦是美國太空總署(NASA)專案計畫主持人、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太空科學及工程中心研究科學家暨CUDA會士。

    (轉載工商時報 2014/7/9 記者 楊曉芳報導)

    國立科大校長組團訪歐

    由中華民國國立科技大學校院協會組成的歐洲大學參訪團,今天抵

    達維也納,與駐奧地利代表陳連軍及代表處教育組組長王湘月會談後,

    轉往斯洛維尼亞參訪。

    參訪團的9位校長是國立臺北科技大學的姚立德、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的侯春看、國立屏東科技大學的古源光、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的楊正

    宏、國立虎尾科技大學的覺文郁、國立勤益科技大學的趙敏勳、國立高

    雄餐旅大學的容繼業、國立台中科技大學的李淙柏、正修科技大學的龔

    瑞璋。

    領隊姚立德表示,參訪團在歐洲10天的行程包括訪問在斯洛維尼亞首都的盧布里雅納大學(Ljubl jana University)、在克羅埃西亞首都的薩格勒布大學(Zagreb University),以及在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的商業管理學院和考文紐斯大學(Corvinus University of Budapest)。

    姚立德指出,台灣的大專院校積極推動國際化,也建立不少國際合作交流關係,不過,與東歐地區的交流仍

    然有限。他認為,東歐的大學基礎科學研究不錯,而台灣的科技大學在應用科技方面相當強,如果能促成合作,

    可以相輔相成。

    (記者 林琳報導)

    臺16所科技大學校長訪波取經

    經文處教育組黃薳玉組長8月26日中午在中國城宴請「臺灣科技大學創新創業訪問團」一行22人。該團於25至28日在波士頓參訪Babson學院、MIT、哈佛、劍橋市創新中心等創新創業及學術機構,希望將各地成功經驗帶回臺灣,能活絡

    臺灣技職創新教育。

    該團由中華民國教育部技術及職業教育司司長李彥儀率

    領,成員包括來自臺灣的16所科技大學校長、副校長,還有曾任教育部部長、現為台灣教育大學系統總校長的吳清基。

    據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姚立德校長在接受記者訪問表示,抵

    達波士頓前,該團先在華府拜訪了美國教育部了解美國技職教

    育方面的方針。該團此行有兩個目的:一是了解頂尖大學創業

    創新的教育;二是學習如何推廣產學合作。

    據悉,該團25日參觀了Babson學院,因為該校的MBA創業教育是全美第一。此行雙方初步達成協議,將於明年邀請Babson師生到臺灣舉辦工作坊,共同探討創業模式。

    在26日當天上午,該團參觀了MIT產業聯絡計劃(ILP,Industrial Liaison Program),聽取產學合作簡報,了解MIT如何透過此計劃,跟世界很多大公司合作,包括台積電、廣達、台達電等幾家臺灣知名大企業。

    該團27日繼續參觀哈佛大學創新實驗室iLab,28日上午到劍橋市創新中心(Cambridge Innovat ion Center)參訪,下午到耶魯大學,29日赴紐約市參訪哥倫比亞大學,30日返台。

    當天作陪的有張重華教授、王本仁建築師、玉山科協會長康麗雪、台灣青年商會會長王力遠和創業夥伴謝

    孟翰等。

    到訪的臺灣科技大學創新創業訪問團成員有臺灣科大校長廖慶榮、臺北科大校長姚立德、高雄第一科大副校

    長許孟祥、雲林科大校長侯春看、勤益科大校長趙敏勳、虎尾科大校長覺文郁、屏東科大校長戴昌賢、正修科大

    校長龔瑞璋、南台科大校長戴謙、昆山科大校長蘇炎坤、朝陽科大校長鍾任琴、樹德科大校長朱元祥、長庚科大

    校長樓迎統、明志科大校長劉祖華、龍華科大校長葛自祥、副校長林如貞、嘉南藥理大學副校長王嘉穗、高雄第

    一科大國際長許正義、正修科大秘書龔信節和助理教授張豪賢等人。

    (轉載大紀元 2014/8/29 記者 馮文鸞報導)

    產學訓班讚!10人考上甲級技術士

    勞動部桃竹苗分署模仿世足賽金靴獎頒獎,以3D列印製作迷你版的小金靴獎盃,昨天由勞動部長潘世偉頒給產學訓專班10名冷凍空調甲級技術士得主,象徵技術超群前途無可限量,儼然就是「職場MVP」。

    10名考到冷凍空調甲級技術士的學員為王俊仁、王順永、鍾嘉仁、柳家仁、陳秉宏、陳奕瑄、許宏宇、蘇柏融、余啟煌、段會恩。其中18歲的柳家仁苦學一年即考得證照,成為全國最年輕的冷凍空調專家。

    台灣區冷凍空調工程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丁木胤表示,根據職場行情,擁有

    甲級技術士的月薪是4萬5000元。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副署長賴樹立表示,產學訓班有40人,其中10人考上甲級技術士,足可見證學員們一年來的訓練成果。

    他18歲 最幼齒冷凍空調專家勞動部桃竹苗分署產學訓冷凍空調專班班員柳家仁只有18歲,苦拚一年取得冷凍空調甲級技術士,成為全

    國最幼齡的冷凍空調專家。

    柳家仁的母親是新移民且是單親家庭,柳家仁出生大陸湖北武漢,國中畢業後隨媽媽來台定居,為了扛起

    家計,就讀員林崇實高工進修部冷凍空調科半工半讀,因指導老師陳煥卿一句「你要不要擔任冷凍空調競賽選

    手?」讓柳家仁的人生從此轉變。

    柳家仁表示,在指導老師培訓下,他白天工作,晚上唸書,假日還須回校練習,所幸辛苦總算沒有白費,曾

    獲得42屆全國技能競賽分區賽第4名及全國工科學生技藝競賽第3名。高三畢業時,獲悉桃竹苗分署與臺北科大合作開辦全國首屆「能源與冷凍空調工程系四技專班」後隨即報考

    參訓。柳家仁興奮地表示:「這個班簡直是為我而開的,不僅可以繼續半工半讀,自給自足,還可精進技術,又

    可升學,真是太幸運了。」

    就讀「產學訓專班」,柳家仁覺得自己並非班上最優秀的學生,體認自己的實力與其他同學還有落差,常常

    熬夜練習。回想這段日子,柳家仁認為很充實,不僅學到技術,更學到態度,老師們待學生就像自己的孩子,常

    常灌輸正確的職場及工作觀念。社區服務時也幫助弱勢團體修冷氣,讓他學習並了解自己比別人健全,比別人幸

    運,更不能辜負社會對這個班的期待。

    他說,儘管拿到甲級冷凍空調技術士證照,但不表示就不必再學習了,為讓自己「扛得起這張牌照」,他將

    進入職場好好鍛鍊自己,汲取業界經驗,未來想要創業,讓媽媽能過好日子。

    (文轉載聯合報、圖轉載中時電子報 2014/7/8 記者 劉愛生報導)

    新聞與活動News & Events 焦點新聞 新聞與活動News & Events 焦點新聞

    ■ 臺北科大結盟輝達產學合作

    ■ 國立科大校長組團訪歐

    ■ 臺16所科技大學校長訪波取經

    ■ 產學訓冷凍空調專班

  • 臺北科大校訊 98

    焦點新聞

    台灣創先例 二信高中與北科大簽訂教學合作計畫

    基隆二信高中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簽署「教學合作計畫書」,正式成

    為策略聯盟學校,是國內第一所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成為策略聯盟的私立

    高中職,兩校校長及行政主管,都親自參加此項盛會,見證這歷史性的時

    刻。

    二信高中是一所具有多元特色的學校,包括職業科、普通科、國中部

    及國小部,其中職業類科學生人數占45%,目前有機械科、電機科、廣設科、 商科、資處科,每年畢業生錄取國立科技大學人數超過二百多人,專業技能檢定每人二點七張證照,每年四百人通過乙級檢定、國際發明展四

    年拿下近五十面獎牌,其中十八面金牌均為國內各高中職學校中少有,品格教育更受家長肯定,一○三年度獲教

    育部准許再增設應用外語科。

    臺北科技大學,是國內科技大學中頂尖名校,也是技職高中生首選學校之一,二信高中每年錄取臺北科大

    學生人數均有十多人,兩校第一次接觸時,臺北科大姚校長得知二信高中在基隆,不管「大學學測」、「大學指

    考」或是「技專統測」都是基隆第一,且超越其他學校甚多,甚至連續多年稱霸基隆,姚校長眼睛一亮,主動邀

    請能成為合作伙伴學校,二信高中表示:能與全國頂尖的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成為策略聯盟學校,是該校的一大光

    彩,透過策略聯盟,結合雙方資源,奠定兩校良好的合作關係,必能創造雙贏的契機。

    二信高中與臺北科技大學簽署合作事項包括(一)人才培育及教學資源,(二)課程選修及學分採認,

    (三)實驗室及實習工廠,(四)學生競賽及專題製作,(五)技術研究,(六)人員交流互訪,(七)產學合

    作等相關事項,雙方本著互信、互惠之精神進行合作,創造雙贏。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校長姚立德表示:兩年前該校開始推動與國內高職結盟,希望將豐富的設備及資源分享給

    附近學校,耳聞二信高中的職科表現全國屬一屬二,說服臺北科技大學,破例與第一所私立高中職簽署策略聯盟

    學校,希望能因為兩校的正式結盟,藉由資源共享、互相學習成長,一起辦好教育工作。

    二信高中校長黃艮桁表示:感謝基隆市家長會總會長李正文先生的促成,讓該校有機會與國內頂尖科技大學

    正式結為策略聯盟學校,更感謝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姚立德校長願意拉拔基隆偏鄉的學校,希望藉由與國立臺北科

    技大學的結盟,學校的辦學能更上一層樓,讓每個進到二信高中的學生都能適性發展,成就每一個孩子。

    參加這次兩校策略聯盟學校的成員,除了兩校校長外,國立臺北科技大學黎文龍研發長、進修部邱垂昱主

    任、研發處實習與就業組林忻怡主任及二信高中教務處林立主任、實習處李榮銘主任、電機科劉兆祥主任、機械

    科王慶龍主任、廣設科謝啟駿主任、校長室宋吉清秘書,另外基隆市家長會總會長,也是二信高中家長會副會長

    也列席,共同見證這歷史性的時刻。

    (轉載中央日報 2014/7/24 記者 王鵬捷報導)

    自己培養人才!hTC產學班「學費全免」

    產學合作不僅企業能培養人才,對學生來說能為未來工作做準備,甚至還能省不少開銷!宏達電與木柵高

    工、臺北科大的4年產學合作計畫,不僅學生能享有跟正職員工相同的所有福利,4年學雜費全部由宏達電負責,員工住得遠還能有住宿減免優惠,為了培養人才,宏達電1年下來就砸了200萬。

    產學專班學生張庭驤:「我們冰水系統主要是看這些泵浦有沒有正常運作,綠色時候就是正常的。」「主要

    是管理空調設備系統,所有小型中型還有空調箱。」介紹專業領域,這位同學說起話來難掩羞澀。

    還在念書,卻已經在知名手機品牌宏達電工作,因為他參加的是產學合作專班,實際身分還只是個大二生,

    宏達電培育人才4年計畫,其實從高職就開始,由木柵高工先校內篩選高三生,接著宏達電會派員到學校,洽談課程內容,並由校方開設相關課程,到了臺北科大後正式展開4年計畫,學生每週一到週五到宏達電公司實習,週五晚上和週六再到學校上課,畢業後,審核通過成為正式員工。

    產學專班學生張庭驤:「可以到現場去了解那些機器真正運作方法,還有設備機具到底長怎麼樣子,如何去

    操作,書本上只是告訴你基本知識概念。」臺北科大電機工程系主任陳昭榮:「現在已經把它(電路)裝到下載道這邊來了,你現在把輸入切換一下。」

    參加產學合作專班,不僅保有學業,還能先體驗實務經驗,但對學生來說,另一大誘因是福利,實習期間擁

    有與正職員工一樣薪資,少說22K起跳,甚至大學4年學費由宏達電「全額補助」,還同樣享有特休與年假、三節獎金、生日禮金通通有,住得比較遠還有宿舍減免優惠。

    產學專班學生陳宜嫺:「就是能省不少開銷,還能額外賺一些錢給爸媽這樣。」記者:「可以貼補家用?」

    產學專班學生陳宜嫺:「對,可以貼補家用。」產學專班學生易森:「這樣4年省下來,至少替爸爸媽媽省下30、40萬。」產學專班學生馮惇脩:「如果你大學畢業或碩士班畢業,你要進到這種公司也不容易,所以藉由這個機會,有這機會就好好把握住。」產學專班學生賴玉芸:「對整支手機組裝還有板子甚麼的,整個概念相比

    之下,我相信一定比其他人還要清楚。」

    福利驚人,還能了解科技脈動,木柵高工甚至因此暴班,人人都想享福利,宏達電需要創新人才,砸重本自

    己培養,每年砸了200萬。宏達電總務副總陳美真:「現在的台灣年輕人,他們需要的事實上是一個機會,透過一對一的帶領跟教導,對於他們在實務學習方面,將會更有效果。」

    全額補助學費,宏達電發出首班列車,雖然花錢,卻能留住人才,產學合作,大企業逐步跟進。

    (轉載TVBS新聞 2014/8/29 記者 華舜嘉報導)

    低調行善40年 林宏裕身體力行散財有方

    新聞與活動News & Events 焦點新聞 新聞與活動News & Events 焦點新聞

    ■ 二信高中與臺北科大簽訂教學合作計畫

    畫,每一項都要求縣府,提供成果報告,還會明查暗

    訪,臺北科大副教授林宏裕:「有權了解是客氣的寫

    法,嚴格講就是我有權監督。」

    十年來,林宏裕每年捐給母校三千萬,其中一千

    兩百萬,鼓勵二十名前三名畢業生,直攻研究所,幫

    學校留住人才。臺北科大校長姚立德:「他不是只是

    一顆善心而已,他還加上善行,還加上規劃,然後

    最後還加上考核,一塊錢它其實發揮了三塊錢的功

    能。」

    林宏裕的卡西歐電子錶,戴了十年,還在使用陽

    春的Nokia手機。不少企業家會捐款蓋一棟以自己命

    名的大樓,臺北科大校方反倒主動把一棟大樓以林宏

    裕命名。

    臺北科大副教授林宏裕:「將來有一天,我的

    慈善公益事業結束了,絕對不是因為我得到帕金森氏

    症,而是因為我錢用完了。」雖然健康出狀況也不怨

    天尤人,已經散盡大半家財的他,去年底還為莘莘學

    子出版一本只送不賣的自傳《陽光的一生》。

    臺北科大副教授林宏裕:「希望至少一千人之

    中,有一人能夠受到我的影響。革命尚未成功,同志

    仍須努力。」

    (轉載中視 2014/8/22 記者 哈遠儀採訪撰稿)

    有一個人他一生發明了30幾樣東西,白手起家,得獎無數,但他最被人津津樂道的是,他以一人

    之力竟然對台灣社會捐獻超過4億元,他就是2010年和陳樹菊阿嬤一起登上富比士亞洲慈善英雄榜的林宏

    裕教授,他做公益的方法和別人不一樣,一塊錢的善

    款竟然能夠發揮三塊錢的功效。

    堅持背對鏡頭,不願曝光,為善不欲人知的林

    教授,30年來他捐了至少兩億四千萬給台灣社會,「我的名字能夠遮掉的話,拜託盡量遮掉」。

    為了拋磚引玉,做了公益40年後,他終於面對鏡頭,「我希望我的作為,能影響現在社會上的人,

    以及下一代。」

    他是退休的臺北科大副教授,也是資本額五百

    萬的小企業主。林宏裕從小喜歡把收音機拆來研究,

    靠著台北工專所學,和努力自修,退伍時已經寫了三

    本書,取得多項專利,出社會隔年就決定創業,他所

    研發的電話機測試儀,曾經獨步海內外,為他累積財

    富,更奠定公益事業的基礎。

    從媒體得知陳家經濟陷入困境,決定不收半毛

    錢,免費提供住所和工作;過去五年,林宏裕每年

    提供,一到兩千萬給故鄉宜蘭縣,捐助遊民行動沐浴

    車,弱勢家庭常青食堂,和暑期工讀脫貧方案等計

  • 臺北科大校訊 1110

    103年7月10日,王副校長於行政大樓國際會議廳,接待來自友邦國家史瓦濟蘭王國(Kingdom of Swaziland) 史瓦濟蘭王國外交暨國際合作部長甘梅澤閣下伉儷,眾議院外交委員

    會委員葛內郡主(H.R.H. Princess Ncengencenge Appointed Member of Parliament)、外交暨國際合作部常務次長譚賓雅(Dr. Thembayena A. Dlamini Under Secretary, Political Department)外交暨國際合作部禮賓官巴亞(Mr. Baya Dlamini Protocol Officer)等一行5人蒞校訪問。此次來台,行程除了晉見馬總統並與外交部林永樂部長等我國政要會晤之外,特別安排前來本校訪問,並

    探視在校的史國雙邊教育計畫下的學生。

    王副校長首先於致詞中說道,目前在本校兩國雙邊計畫下學

    生共計34名,國際電資碩士專班九人,其中四位今年六月即將畢業,史瓦濟蘭礦業大學部專班共二十五人,為去年九月抵台學生。授課老師紛紛表示,目前學生就讀情況非常

    好,學校也全力提供最好的教學環境及教育資源,期盼他們未來能夠為史國的國家發展貢獻所學。本校樂於提供

    交換老師及學生等各項學術交流活動,除了現有教育合作計畫外,未來也希望能夠協助友邦進一步提昇人力資源

    的培育,或拓展如資訊或機械等專業人才專班。

    接下來,由本國外交部禮賓處邱太欽副處長致詞。本次來校,特別秀了好多句當地的語言,讓外賓及在座的

    我們非常驚豔。邱副處長並提到,很高興史瓦濟蘭學生可以成為台灣最好大學的學生,未來有機會與本校傑出的

    畢業生一樣,成為該國的企業家及棟樑之材。邱副處長提到,教育交流及人才培育對兩國計畫非常重要,除了能

    夠為雙邊友誼建下非常深厚的情誼,也期盼學生好好把握在台學習機會,多多體驗台灣的風土民情,拓展國際觀

    及國際視野,未來學成歸國報效國家。

    史瓦濟蘭駐華戴敏尼大使 (H.E. Ambassador Thamie Dlamini) ,於其致詞時提到,兩國的教育交流非常重要,對於史國國王恩史瓦帝三世2022年的遠景,以及國家發展有特別的重要性,雖到職在台不久,但希望能追隨前任桂部大使已建立的兩國合作關係及情誼,更進一步來推展,大使館將提供所有協助,以使兩國的合作及交

    流更上一層樓。

    史瓦濟蘭王國外交部長甘梅澤閣下,首先一一介紹訪問團成員及太太。外交部長甘梅澤閣下於其致詞提到,

    非常感謝中華民國馬總統、外交部及臺北科大提供機會讓史瓦濟蘭學生,能夠來台求學,並在美麗的寶島台灣進

    行文化交流及人才培訓計畫,他深信教育對國家未來的發展非常重要,人力資源更是史瓦濟蘭完成2022 Vision最重要關鍵。他剛在一樓等電梯時,看到學校接待過非常多的史國訪問團及交流活動的影片,希望史國學生們多瞭

    解東方文化及進行體驗活動,不要辜負了國家對學生們的期望,非常感謝外交部和本校,提供雙邊計畫提昇了史

    瓦濟蘭國家人力的資源,期盼即將畢業的電資碩士班學生們,能夠於返國後貢獻所學。

    國際電資碩士專班史瓦濟蘭學生代表Bhekisisa Gama於致詞中表示,恭賀外交部長受命擔任外長一職,並委請其向史王表達誠摯的感恩,對於能夠與其他同學來到台灣,在最棒的科技、教育及研究表現的大學中學習通

    訊知識。在致詞中,他數次提到感謝本校國際處、任課老師及同學們的協助,讓他們可已於2年內順利畢業並可於論文中所探討及瞭解最新的科技及技術。

    史瓦濟蘭礦業專班學生代表 Nkosinathi Thwala於其致詞中表示,雖然抵台一年,同學們非常非常想家,但學校非常照顧他們並提供所有學習及生活上的協助,他也秀了一段中文,以展示其在本校一年來中文所學,獲

    得在場臺灣老師一致熱烈掌聲。他深信他們在台所受的教育,對國家未來的發展非常重要,更是史瓦濟蘭完成

    2022 Vision最重要關鍵,並期盼順利完成學業,返國為國家效力。相信本次訪問團來校,除了深入了解學生在校表現,對於本校未來與友邦國家史瓦濟蘭的其他教育合作,能

    夠更進一步推展。藉由為開設專班,提昇友邦國家專業人才,才能藉教育合作,提昇及加速國家發展。史瓦濟蘭

    礦業專班為兩國第一次雙邊合作計畫,校長特別強調,校方提供學生各種機會及協助,期盼藉由本次合作經驗,

    能夠再次拓展台史兩國的教育外交合作,相信對於史國人力資源及國家發展能有很大助力。

    103年9月10日上午10時30分,姚立德校長、國際事務處黃聲東國際長及國際合作組洪媽益組長等,接待來自外交部南非代表處徐佩勇大使推薦及安排下,南

    非西北大學(North-West University)Potchefstroom Campus分校校長(Rector Prof. Herman van Schalkwyk)及Director Strategic Projects Mr. JT (Theo) Bekker等2人蒞校訪問。

    校長及國際長介紹了本校建校超過百年,為台灣第二歷史悠久的大學、校友

    佔目前上市櫃公司老闆約10%。由於學校著重於動手做,以科技及工程類科為專長,因此很多畢業生之後開業成為老闆,學校也有企業家搖籃的美譽。目前與外

    交部下合辦甘比亞專班(都市與建築、土木工程)、史瓦濟蘭礦業專班以及每年均有5位學生就讀本校電資學院國際學生專班,現有外籍生近500位、分別來自世界上50餘國。

    南非西北大學Potchefstroom Campus分校校長Prof. Herman van Schalkwyk介紹了三個分校各自研究及教學狀況,可以看得出來該校相當有規模,在生物科技及能源(太陽能及光電科技)研究上很有績效。由於我國科技部2013-2015 年與南非科技部(NSC/DST-NRF)有雙邊研究計畫,其中共同合作計畫優先推動合作領域及主題:1. Photonics及2. Nanotechnology;本校將通告相關研究系所老師,可與南非西北大學共同有興趣老師,以生物科計及能源方向搭配優先推動領域(每年6-7月),向科技部申請雙邊研究案,除了交換老師及學生之基本合作外,兩校更可在研究上共同合作。

    由臺北科大機械工程系與日本大阪工業大學電子系共同開設「問題導

    向式學習(PBL)」實作課程,於8月20日至8月23日一連四天在機械系亨龍太力廳舉行,兩校學生以千元小成本分組合作組裝自走車,並加裝感測器、焊燒零件、改寫韌體程式等以符合競賽關卡的需求,全程以英語授課及

    溝通,讓學生在「動手做」中成功培養專業實作能力和增進臺日國民外交。

    臺北科大副教授莊賀喬老師表示,「問題導向式學習」最能讓學生在

    動手做的過程中充分學習專業知識與問題解決技巧,因此安排在暑假期間,

    邀請日本大阪工業大學電子系師生帶自走車零組件來台,將臺日學生混合分

    組組裝自走車,以各自擅長的機械與電子背景合力加裝馬達、機構設計或

    配線,並限定額外材料費為一千元台幣,小額成本挑戰60秒路徑的跳動軌道、上下坡、轉彎與加速的競速自走車大賽。

    本次臺日雙方共有36位學生參加此課程,雖對組裝自走車並不陌生,但跨國合作與競賽卻是新鮮的體驗。就讀臺北科大機械系四年級的陳詠今

    說,自高職開始即是國內技能競賽選手,去年聽聞系上開辦首屆課程就十分

    嚮往,而此次在小組討論與車輛改裝中,深覺日本同學縝密、細膩之思考值

    得學習。另同為機械系四年級之林彥勳則認為以軟硬體改裝自走車並非難

    事,但溝通時難免有不流利的地方,雖自學的日語可派上用場,但仍無法流

    暢交談,此時,國際語言「比手畫腳」就非常好用。 大阪工大教授周虹及熊本表示,此次臺日交流採用合作又競爭的方式,除以自走車的外觀與60秒路跑為評分

    項目外,學生在競賽過程的設計製作參與度,及每日需以英語上台分享進度,都列入大賽的評分要點。 競速自走車大賽於8月23日圓滿落幕,周虹教授連續兩年帶領學生來臺研習與參賽,肯定課程對學生創意、

    技術能力和視野的提升,他笑說:「明年換臺北科大來日本作客!」 (機械系 劉怡廷)

    史瓦濟蘭王國 甘梅澤部長來訪

    校園動態校園動態Campus Events Campus Events校園動態 校園動態

    南非西北大學分校校長蒞校訪問

    臺北科大 大阪工大 攜手競速自走車

    ■ 南非西北大學來訪

    ■ 史瓦濟蘭王國來訪

    ■ 台日學生攜手組裝自走車

  • 臺北科大校訊 1312

    氣候變遷 影響甚劇氣候變遷(climate change)造成極端氣候(extreme

    weather)與海平面上升(sea level rise),對人類與生態來說都是挑戰,影響著現世代與未來世代,人類

    對氣候變遷的感受因地區、自身環境不同而有所差

    異,以台灣來說,雖然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化專門委

    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在第五次評估報告(Fifth Assessment Report, AR5)指出,海平面上升將在本世紀末升高約一公尺,台灣國土面積約有百分之十被淹沒,臺北盆地即

    屬於此一範圍,但國人與政府仍鮮少重視氣候變遷,

    除了少數NGO如「台灣青年氣候聯盟」等,大多數人民僅知道氣候正在或已經改變,但嚴重程度或是否

    危及個人安危則不甚關心,我關注氣候變遷已有很長

    時間,加上2013氣候正義計畫赴甘比亞及西歐國家考察,對此議題更有諸多感受。

    在各國對氣候變遷議題仍意見分歧時,IPCC即已開始從客觀立場研究氣候變遷導致的各種現象,目

    前國際間仍以IPCC報告為最高依歸,除了其屬於聯合國單位、不受商業利益影響外,自身之研究資源與

    跨國程度亦是單一學術單位所無法比擬,更何況氣候

    變遷本身即是不分國界。IPCC最新報告由第二工作小組(Working Group II)在今年3月28日於日本橫濱(Yokohama)發表,特別針對糧食與水提出悲觀預測。在這之前,其實此一問題已然存在,但由一向保

    守估計且不誇大預測,並具有社會公信力之IPCC提出,更顯事態嚴重不可小覷。而在甘比亞,雨水一直

    是當地居民的飲用水。

    聯合國早在2002年底將2003年訂為國際淡水年,並發表「水權是實現人類尊嚴與生命健康不可或缺的

    一項權利。」之正式宣言,而今年3月22日將世界水資源日之主題定為「水與能源」,身在台灣的我們對水

    的取用相當容易,即使是潔淨飲用水也可在公共場所

    取得,但全球仍有近八億人口無安全飲用水,每年仍

    有千萬孩童因此生病死亡。

    資源短缺 生存不易於實際走訪甘比亞全境的過程中,感觸極深,從

    城市到內陸讓我體悟到何謂「貧窮」,這是一個大多

    數人口無電力、無安全飲用水的地方,當然,在甘比

    亞並非沒有汲水設備,而是大多數人均無力負擔興建

    設施之費用,我在當地借住過三戶人家,一戶是大家

    庭,有水井可自行舀水;一戶是新規劃聚落,家中即

    有水龍頭;一戶是茅草屋,需依賴公共水龍頭,遺憾

    的是前兩者都只是少數,而在甘比亞有七成左右都是

    內陸,靠務農維生的情形下,汲水不易著實對農耕影

    響甚劇。

    在甘比亞通常一個村有一個國際援助的太陽能

    幫浦,能將地下水抽上來後分散至七個公共水龍頭,

    但對於分散的部落來說,多數人須走上好一段路去挑

    水,但這情形與過去相比卻已是改善許多。從荒廢的

    人工打水設施來看,在太陽能幫浦到來之前,當地居

    民須花很長的時間排隊、打水、再挑水回家,而且人

    工打水設施不多,一個村落僅一至兩個,可以想見一

    天中,花在獲取「水資源」的時間有多長,而我們只

    要打開水龍頭就有水,從想要用水到擁有水幾乎是零

    時差,對照甘比亞,真可謂天差地遠。

    另太陽能幫浦相比過去的人工打水設施能抽到

    更深層的地下水,其水源與淺層地下水相比自是更為

    乾淨,但即便是相對乾淨仍應經過煮沸消毒方適合飲

    用,惟就我在甘比亞之觀察,通常是男人們會因飲食

    習慣而喝煮沸過的水,但多數孩童、婦女則會在挑水

    時生飲,這也導致孩童容易因抵抗力較弱而生病,甚

    至死亡,當地有個傳統是五歲前的小孩沒有名字,因

    為五歲以前死亡率較高,而這樣的現象在世界各個角

    落正在發生,沒有親身走一趟似真的很難有所感受,

    例如住在台北公館的我,以往看著聯合國報告說全球

    缺水、糧,感覺似乎跟我毫無關係,因這我一輩子可

    能都不會面臨此一窘境,但或許我是容易被引發共鳴

    與感觸之人,一旦在甘比亞內陸生活過後,我對相關

    單位所提出之報告格外感同身受並常覺得悲傷,也因

    此我更加珍惜我所擁有的一切。

    無電難炊 伐木生火電力在甘比亞是另一重要課題,前面提到甘比亞

    是一個大多數人口無電力的國家,印象中有次在內陸

    城市Farafenni看到路燈微亮時,我感到些許訝異,因為通常日落後便是全然的黑暗,走路須拿手電筒或是

    乾脆聽腳步聲反而較能融入當地。在沒有電力供應的

    情況下,只能依靠最傳統的炊煮方式「燒柴」烹調食

    材,因此木頭的有無自然變得相當重要,沒有木頭就

    無法生火,若無法生火連烤玉米都成問題,當真只剩

    果實可食用了。

    眾所皆知,要取得木材,樹木必遭砍伐,此對生

    態環境之傷害無庸置疑,而為了抵抗撒哈拉沙漠不斷

    南遷造成中非沙漠化,由非洲聯盟主導之「非洲綠色

    長城(Great Green Wall)」計畫,因當地人需砍伐樹木取得木材為生而導致計畫推行困難,然當環境保護

    議題遇上基本生存所需時,該如何取得兩者平衡,值

    得省思。

    我在甘比亞內陸餐廳用餐時,常因等待店家生

    火、準備食材一等就是大半天,但在相對繁榮的內陸

    城市則較不會有此現象,在當地「AFRA」是一種大火炭烤的羊肉,其使用很粗的木頭不斷維持大火,類似

    台灣「大火快炒」的火焰,這就更加破壞生態了,但

    我不認為要怪罪當地人,而是國家領導人是否有心在

    國家發展與基礎建設。

    有機會再來探討糧食問題,特別是氣候變遷對務

    農人口的實際影響。

    氣候變遷對貧窮人口的影響 之一

    水權與木頭文│蔡宗翰 機電整合研究所/世界公民文化協會甘比亞旅行家

    人文北科Humanity Taipei Tech 氣候變遷

    ■ 台灣青年氣候聯盟(來源 TWYCC)

    ■ 茅草屋

    ■ AFRA餐廳 ■ 雨水為甘比亞重要的水源之一

    ■ 國際援助的太陽能幫浦 ■ 甘國政府在過去興建的人工汲水設施

  • 14

    立定志向之動機與契機

    早在我高中時代就一直很希望可

    以到國外開闊自己的視野,體驗異國風

    情,驗收自己學習多年的外語,不過

    由於經濟關係,一直沒有這個機會。因

    此,我在高中時就立志要考上好大學,

    並於大學期間善用大學資源,讓自己有

    機會可以出國,是故,在我如願以償進

    入臺北科大就讀後,於大一新鮮人時

    期,我即開始關注學校之交換生計畫,

    其實學校在宣傳交換計畫上可謂不遺餘

    力,還記得我剛進學校時,就在電資學

    院看到學海飛颺獎學金的海報,而在那

    時,我更確定了自己在大學期間一定要

    完成的一件事-「當一位留學生」。

    猶記當初我規劃自己要在大四出

    國當交換生,但出國並不是單純的旅遊

    觀光,而是要去學習,因此我持續加強

    自己的外語能力,不論是英文或日文。

    除此之外,為了可以順利在四年內畢業,我也著手安

    排自己的選課以利達到畢業門檻。當然,在努力的當

    下,其實我並不確定自己是否真有機會出國,畢竟大

    四離自己還很遙遠,但我深信提早準備絕不吃虧,我

    告訴自己不用著急,一步一腳印是我當時的想法。

    選定目標 全力以赴相對於自身極其肯定希冀能出國留學的決定,

    我對於要前往留學的國家,其實心裡一直感到難以抉

    擇,令我猶豫的國家分別為英國、美國與日本,而於

    此三國之學校,其規定標準均有所差異。去英國必須

    要考雅斯;美國要考托福;日本則要考日檢。而報考

    雅斯和托福都要五千元左右的報名費,假若一失足,

    已繳交之報名費將有去無回,這必然令人欲哭無淚。

    相較之下,日檢只要一千五百元,經額上較屬能負擔

    之範疇,但無論要準備何種檢定,門檻均非輕易能達

    到,每每思慮至此,均令我徬徨無措。

    在思考了整整一年後,我於大二上的暑假,終於

    下定決心報考日檢N2。倘通過檢定,自己便可以在大三進行交換;若失敗,大四亦尚有一次機會。而回

    想起公布成績、知曉通過檢定的那一刻,心中的雀躍

    實非筆墨能形容,辛勤苦讀了兩年,我真切的體會到

    「含淚播種必歡呼收割」之理,於內心深處我告訴自

    己:目標已然不遠,且極為鮮明-那即是「名古屋工

    業大學」。

    平心而論,在臺北科大由於校長之推廣,令出國

    當交換生變得不甚困難,困難之處或許只是語文能力

    而已,自然,這也是很多學生無法突破的地方。我於

    通過檢定後,便開始進行推薦信、自傳之準備,而因

    為我希望能如期畢業,所以學分可否抵免將變得至關

    重要,經過向系主任洽詢後,系上願意承認英文名稱

    相同之課程,這對我於選課方面有了極大幫助。

    另就我自身之困難點來說,除了已克服之語言

    檢定外,因為本身是在臺北租屋,當時簽約是直接簽

    到大四,因此我必須找人頂替我,且由於我只交換半

    年,因此其實頂替人選並不容易找,再加上名古屋工

    業大學並不會先發給入學許可,所以在入取通知到達

    前即要開始找人,不然以經濟能力而言,我實在無法

    負擔兩邊的房租。在幾經努力下,很幸運的是無論租

    屋問題或錄取通知於最後都能圓滿解決,於此同時,

    新的旅程正式開始。

    後續有機會將再與大家分享我在名古屋大學之學

    生生活。

    我的交換生之路文│陳昆典 電子工程系

    人文北科Humanity Taipei Tech 交換生

    ■ 臺北科大交換生陳昆典

    2014東北角藝術節結束

    台北國際旅展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29

    陽光獎助金-競賽成績優良獎申請

    國慶日(放假一天)

    數學、國文會考

    優秀青年選拔

    期中考週

    校慶

    期中預警截止

    1 2 43

    30 31

    服務學習機構博覽會

    全校週會

    期中撤選開始

    宿舍消防演練 迎新演唱會

    宿舍消防演練

    英文期中會考

    學生宿舍幹部會議 學生代表大會

    各學院產學媒合活動

    臺北市國際華人紀錄片影展結束

    雲門舞集「白水」「微塵」

    混種現場活動結束

    臺北鐵道文化節結束

    國際劇場藝術節-河床劇團《千圈の旅》

    雲門舞集「松煙」行草

    國際劇場藝術節-阿姆斯特丹劇團《奧塞羅》

    國際劇場藝術節-梯子肢體實驗室《女僕》

    尤里西斯機器─回視湯皇珍「我去旅行」十五年特展結束

    國際劇場藝術節-《Q&A》二部曲

    北京國家大劇院《風雪夜歸人》

    秋季旅展結束

    關渡藝術節開始

    國際電子產業科技展

    台灣國際名茶、咖啡暨酒展

    台灣國際綠色產業展

    台灣國際觀光特產展

    台北紡織展

    Mon Tue Wed Thurs Fri Sat

    Mon Tue Wed Thurs Fri Sat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DEC

    校務會議

    第二學期網路選課(至1/9)

    社團評鑑

    31

    進修部期中撤選截止日間部期中撤選截止

    圖書館週 英語能力鑑定考試

    全校週會(頒獎)網路教學評量開始

    服務學習成果展及慶賀晚會

    臺北國際建材產品展

    臺灣運動休閒用品展

    阿朗基愛旅行-華山展

    Mon Tue Wed Thurs Fri Sat

    1 2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JAN

    期末考週

    微積分競試

    寒假開始

    開國紀念日(放假一天)

    學期成績繳交截止

    30除夕 春節

    31

    103年校慶補假(放假一天)

    英文期末會考

    網路教學評量截止

    Mon Tue Wed Thurs Fri Sat

    NOV

    OCT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大學部新生註冊

    3 4 65

    開學

    新生家長座談會

    Mon Tue Wed Thurs Fri SatSEP21

    社團博覽會

    教育學程甄試說明會

    服務學習機構說明會

    2014-2015

    時 間地 圖

    地 圖 ,是 生 活 的 實 踐。

    新點子樂展-人聲風景「跨界篇」

    2014國際劇場藝術節-莎士比亞環球劇院《仲夏夜之夢》

    《食間》- 交大跨領域藝術團隊展覽結束

    台灣國際雷射應用展

    2014台北國際玩具創作大展

  • 43

    23

    1

    12

    1

    24

    1

    4

    319

    6

    9

    7

    16

    14

    11

    20

    2213 33

    27

    26

    25

    3

    21

    17

    10

    2

    2

    4

    2014-2015

    空 間地 圖

    地 圖 ,是 生 活 的 實 踐。

  • 臺北科大校訊 19

    實驗室簡介

    本實驗室著力於發展新型的化學感測器與生物電化

    學感測器。成員利用奈米碳材例如多層奈米碳管、石墨

    烯、氧化石墨烯…等材料結合金屬奈米粒子與近屬氧化

    物或者是功能性的酵素來研發多功能型的生物感測器。

    並且結合生物感測技術與化學感測技術研發新型生物

    燃料電池,同時將上述成果發表於國際知名期刊。

    本實驗室亦致力於與國際學者之間的交流,每年均

    會透過舉辦研討會來邀請國外知名學者參與並且進行學

    術上的流使得本實驗室的研發能量能夠更加精進,並且

    使臺北科技大學在國際上的知交名度能夠更加響亮。

    實驗室研究領域

    電化學感測分析、敏化太陽能電池

    研究設備

    電化學循環伏安測試系統、計時安培法測定系

    統、微分脈衝伏安法測試系統、太陽能光電模擬系

    統、太陽能光電效率測試系統、原子力顯微鏡

    研究成果代表案例

    1. Pitchaimani Veerakumar, Rajesh Madhu, Shen-Ming Chen*, et al."Highly stable and active palladium supported on carbon porous materials for enhanced catalytic applications",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A, (2014). (SCI) (Impact factor: 6.101).

    2. Veerappan Mani, Bose Dinesh, Shen-Ming Chen*, Ramiah Saraswathi, “Direct electrochemistry of myoglobin at reduced graphene oxide-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p la t inum nanopar t ic les nanocomposite and biosensing towards hydrogen peroxide and nitrite", 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 53(2014) 420-427. (SCI) (Impact factor: 5.602)

    3. Kuo-Chiang Lin, Tsung-Hsuan Tsai, Shen-Ming Chen*, “Performing enzyme-free H2O2 biosensor and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for AA, DA, and UA by MWCNT-PEDOT film", 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 (2010) (SCI) (Impact factor: 5.602).

    4. Binesh Unnikrishnan, Selvakumar Palanisamy and Shen-Ming Chen*, “A simple electrochemical approach to fabricate a glucose biosensor based on graphene-glucose oxidase biocomposite, " 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 (2013). (SCI) (Impact factor: 5.602)

    5. Kuo-Chiang Lin, Jia-Yan Huang, Shen-Ming Chen*, Szu-Yu Lai,“Poly(Brilliant Cresyl Blue) and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composite- a novel counter electrode for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 application", 2013 60th Annual Meeting of Taiwan Institute of Chemical Engineers.

    (研發處 郭明玉)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典範計畫成果專題報導

    電分析及生物電化學實驗室實驗室主持人:陳生明教授

    ■ 電化學分析與感測技術國際研討會

    校園巡禮Campus Spotlight 研發處

    2014東北角藝術節結束

    台北國際旅展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29

    陽光獎助金-競賽成績優良獎申請

    國慶日(放假一天)

    數學、國文會考

    優秀青年選拔

    期中考週

    校慶

    期中預警截止

    1 2 43

    30 31

    服務學習機構博覽會

    全校週會

    期中撤選開始

    宿舍消防演練 迎新演唱會

    宿舍消防演練

    英文期中會考

    學生宿舍幹部會議 學生代表大會

    各學院產學媒合活動

    臺北市國際華人紀錄片影展結束

    雲門舞集「白水」「微塵」

    混種現場活動結束

    臺北鐵道文化節結束

    國際劇場藝術節-河床劇團《千圈の旅》

    雲門舞集「松煙」行草

    國際劇場藝術節-阿姆斯特丹劇團《奧塞羅》

    國際劇場藝術節-梯子肢體實驗室《女僕》

    尤里西斯機器─回視湯皇珍「我去旅行」十五年特展結束

    國際劇場藝術節-《Q&A》二部曲

    北京國家大劇院《風雪夜歸人》

    秋季旅展結束

    關渡藝術節開始

    國際電子產業科技展

    台灣國際名茶、咖啡暨酒展

    台灣國際綠色產業展

    台灣國際觀光特產展

    台北紡織展

    Mon Tue Wed Thurs Fri Sat

    Mon Tue Wed Thurs Fri Sat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DEC

    校務會議

    第二學期網路選課(至1/9)

    社團評鑑

    31

    進修部期中撤選截止日間部期中撤選截止

    圖書館週 英語能力鑑定考試

    全校週會(頒獎)網路教學評量開始

    服務學習成果展及慶賀晚會

    臺北國際建材產品展

    臺灣運動休閒用品展

    阿朗基愛旅行-華山展

    Mon Tue Wed Thurs Fri Sat

    1 2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JAN

    期末考週

    微積分競試

    寒假開始

    開國紀念日(放假一天)

    學期成績繳交截止

    30除夕 春節

    31

    103年校慶補假(放假一天)

    英文期末會考

    網路教學評量截止

    Mon Tue Wed Thurs Fri Sat

    NOV

    OCT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大學部新生註冊

    3 4 65

    開學

    新生家長座談會

    Mon Tue Wed Thurs Fri SatSEP21

    社團博覽會

    教育學程甄試說明會

    服務學習機構說明會

    2014-2015

    時 間地 圖

    地 圖 ,是 生 活 的 實 踐。

    新點子樂展-人聲風景「跨界篇」

    2014國際劇場藝術節-莎士比亞環球劇院《仲夏夜之夢》

    《食間》- 交大跨領域藝術團隊展覽結束

    台灣國際雷射應用展

    2014台北國際玩具創作大展

  • 臺北科大校訊 2120

    進入夢想學校 簡樸生活專注求學民國63年,沈榮津學長以第一志願進入臺北工專電機工

    程科。那時候,沈榮津學長白天在學校實驗室裡擔任技術員,

    晚上上課,「為了要省錢,我住在電工館實驗室樓梯間的頂

    樓,每天爬到屋頂陽台水塔旁洗澡,夏天還好,冬天可把我冷

    死了。」回想當年,沈榮津學長記得那段日子每天到黃昏市場

    買便宜的菜回閣樓煮飯,以及空總部附近的自助餐店那群為工

    專學生加菜的大嬸們,如今憶苦思甜,過往的辛苦都變成美好

    的回憶。

    「進入臺北工專是我們高工學生的最大夢想。」沈榮津

    說:因為臺北工專不論師資、設備或教材在當時都是最具代

    表性,尤其六○年代,電路實驗室裡有美國HP的頻譜分析儀、Tektronix的儲存示波器等學生夢寐以求的貴重儀器,是多麼難得的事。「因為儀器好,實驗就好做,否則很容易因為失

    敗而感到挫折。」沈榮津學長娓娓道出當時喜悅的心情。

    令沈榮津學長印象最深刻的是「以後在高工技能競賽的

    命題教授,現在都出現在我面前,真讓人興奮。」他表示,

    臺北工專的教授,共同的特色就是教學態度認真、教學內容扎

    實,「直到今天,我還可以清楚地描述教授們上課的內容與神

    情」。

    難忘良師教誨 學習態度認真誠懇沈榮津學長一一細數老師們對他的影響:教授電力電子學

    的周錦惠老師會在教導完理論後,拿出他在美國通用器材公司

    兼職的精密機器設備電路圖,詳細分析講解,讓學生將理論與

    實務融會貫通。而當時負責電路學的魏榮堂主任,每次上課分

    秒都不浪費,一進教室就是寫黑板、講課,直到把各種電路定

    理講解至一清二楚為止。「認真教學、誠懇待人,就是我從教

    授身上學習到的工作態度。」沈榮津學長語帶感激地說。

    另外,教電工材料與電機設計的呂理雄教授會在上課時

    帶實體材料給學生參考,或做幻燈片讓學生瞭解。「他曾在

    open book考試時,要每個人當場設計一台馬達,然後他會仔細評量,並告訴學生設計的作品電機特性如何、材料能否節

    省、效率高低及是否被市場接受等,讓我們能更清楚知道好的

    產品應具備什麼條件。」

    北工的老師也會嚴格要求學生於參觀工廠或電子展時,應

    充分蒐集資料並在事後提出心得報告,這樣的要求,無形中訓

    練了學生準備簡報的能力與技巧,對於日後執行產業資訊蒐集

    與發展策略擬定等方面,均有莫大助益。

    校園巡禮Campus Spotlight 校友聯絡中心

    扎實教學 歷歷在目

    扎實教學與豐富校友資源 益日後工作發揮沈榮津校友感恩的說:「母校扎實的教學及豐富

    的校友資源,讓我受用無窮。」在工作上接觸的校友

    如臺電、電信局及各大知名電機廠的高階主管,是他

    進入工業局推動產業發展策略規劃的最佳智囊團。學

    長感性地說:「我們就像是生命共同體,一起為臺灣

    產業打拚、努力,每天都很有成就感。」

    沈常務次長將師長傳授的系統化、邏輯性思考

    模式,學以致用於他在工業局推動電機工業發展的工

    作上。他認為電機工業發展必須由臺電所衍生的器材

    需求,提供業界投資或技術引進的誘因,才有可能成

    功。他請臺電將發電、輪電、變電及配電等各項計畫

    所衍生的器材需求清單送到工業局,工業局再把清單

    轉送給臺灣區電機電子同業公會轉知會員廠商,以激

    勵業者引進新技術或自行研發;同時協調臺電訂定電

    力器材國產化辦法,達到以國內市場培養其國際市場

    競爭力,進而奠定我國發展電機工業的基礎。產業結

    構優化是未來重要議題,應調整產業結構、平衡區域

    發展、提升就業。曾大力推動高雄軟體科技園區,期

    與臺北南港軟體園區成為相互呼應的南、北知識密集

    產業雙核心基地。接任工業局長時,提出「製造業服

    務化、服務業科技化與國際化、傳統產業特色化」三

    業四化的政策,以加速產業結構調整。

    沈常務次長自接任以來,主動拜訪北部產業,

    向業界行銷南部豐沛的人力資源,以說服企業將部分

    生產基地或研發單位遷往南部,以建構產業聚落,進

    而帶動南部地區經濟發展。目前經濟部在高雄已設有

    「經濟部南部產業發展推動辦公室」,目的就是要就

    近協助企業。他指出,特別是鋼鐵和石化這2項重大基礎產業,關連效益非常高,政府部門會持續推動「三

    業四化」政策,協助產業轉型高值化生產與營運,提

    升產值和市場競爭力。而在數位內容產業的發展方

    面,經濟部也已跟南臺灣27個大學院校結合,成功開創一個良好的模式。

    把握學校資源 創造自我價值

    沈常務次長自臺北工業畢業雖已超過四十年,

    但對於母校務實的教學印象深刻且受用至今。看到學

    弟妹比以前自己念書時擁有更多的資源,沈常務次長

    說:「學校有豐富的資源是學生的福氣,但入寶山,

    可不能空手而歸。學歷只是踏入職場的一張門票,進

    入職場後,認真盡責的態度與不間斷的學習精神,才

    是讓自己成長,創造自我價值及向上提升的關鍵。」

    沈榮津常務次長認為,臺北科技大學未來應加強

    掌握政府的科技、產業與教育等政策,以使各系所發

    展方向與上述政策充分結合並落實執行,達到學生所

    學與產業需求無縫接軌之目的,讓臺北工專的百年教

    育成果,透過每一位學生,在產業界發光發熱、傳承

    延續。

    (校友聯絡中心 鄭如純)

    沈榮津校友

    民國 67 年 電機科畢民國 90 年 商管所畢現職經濟部常務次長

    陽光獎助金 邁向新階段由臺北科大電子系林宏裕校友於民國94年成立之「國立臺北科技大學陽光獎助金」,已在本校行之有年。其每年捐贈新台幣

    3000萬元以幫助母校提升校譽及實務科技學術水平,實貢獻卓著。其中,獎助金中之「專利及技術移轉獎助辦法」原由研發處承辦,自民國100年後之申請案件轉由專利暨技術移轉中心(即研發總

    中心技術移轉組) 進行申請審核事宜。回顧自技轉中心承接相關業務以來,獎助金額從新台幣67萬元,增加到新台幣138萬元,數字整整上翻一倍,且本校師生的研發產能不僅反映在專利申請之件數上,逐年提升的技術移轉案件數量,及單筆技術移轉授權金額之增加,在在顯示本校師生積極投入研發的專注與熱誠,輔以校方完善之政策方針與實施措施,另本校在研發數量與質量上均有顯著成效。

    陽光獎助金自94年實施至今,已過了10個寒暑,惠及本校師生多如繁星、多不勝數。今年開始,陪伴了諸位師生10年的陽光獎助金,將進行獎助項目調整,計有7項獎助項目將於今年向大家告別。其中,「專利及技術移轉獎助金」已確定於今年畢業,而有關「教職員及學生論文獎助金」部份將持續實施。

    「專利及技術移轉獎助金」之結束雖難免令人感到惋惜,但過去十年,獎助金已然達到鼓勵本校師生致力研發之目標,觀之目前臺北科大之研發能量活躍充沛,豐碩的研發成果更是有目共睹,獎助項目於此時結束,亦可謂功成身退。誠摯感謝林校友過去捐款提供之陽光獎助金,陪伴本校師生度過充實又美好的十年時光,未來,我們將滿懷感恩,將這份感謝化為能量,攜手創造臺北科大下一

    個更有活力、更燦爛的十年。(研發總中心 李思瑩)

    校園巡禮Campus Spotlight 研發總中心

  • 臺北科大校訊 2322

    校園巡禮Campus Spotlight 國際處

    出國研修新契機 波羅的海三國

    業管理等,並開設博碩士研究所課程,分別屬於環保

    管理與清潔生產、電能系統工程、工業工程與創新管

    理以及企業管理等。並更在各系所開設許多英文授課

    課程,提供交換學生修課。此校最著名的是土木科

    系,有非常先進的土木務實測量設備,領先波羅的海

    三國的其他學校。

    學生經驗分享

    就讀Tallin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的臺灣學生表示課內學習方式著重課堂討論,透過相互討論、提

    問,有助於英文口說與表達能力之提升。另外,當地

    學生普遍不買書,通常會提早到圖書館借閱課本並

    預習老師提供之講義,因此,主動積極規劃學習內

    容便愈顯重要。而在課外生活上,因歐洲與台灣物價

    水平差距頗大,為了有效運用有限經費,自行採買

    食材下廚是重要課題。另外,學生還推薦伊拉斯莫斯

    【Erasmus Student Network(ESN)】的學生組織,其在歐洲各國都有設立據點,經常舉辦聚會、旅行、體

    驗當地文化、介紹自己國家等活動,是拓展社交圈的

    優良平台。

    這四所波羅的海大學除具備悠遠歷史與傑出成就

    外,相較其他歐洲地區物價已屬較為平價,且經由本

    校薦送的學生無需繳交學費,換言之,僅須繳交臺北

    科大之學雜費即可在歐洲一流學府就讀,堪稱物超所

    值。此外,歐洲的建築與設計世界聞名,非常適合本

    校建築與設計系所同學前往取經。

    出國研修是實屬難得之機會,具體效益包含磨練

    外語、拓展社交圈、體驗多元文化與生活方式、學習

    獨立解決問題之能力、累積國際經驗等。本校非常鼓

    勵全體學生能把握機會申請,同時,教職員亦會積極

    尋求資源,創造更多出國研修契機,以利拓展學生國

    際視野。

    (國際事務處 林肇基)

    今年六月中旬,本校姚校長偕同研究發展處黎

    文龍處長與國際事務處黃聲東處長一同拜訪愛沙尼

    亞、拉脫維亞、立陶宛三國共四所歷史悠久、首屈一

    指的大學,分別是:Tallin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TUT)、Riga Technical University(RTU)、Vilnius University、Vilnius Gediminas Technical University(VGTU))。這四所學校鄰近波蘭、俄羅斯、芬蘭、瑞典等大國,可謂北歐與中歐的經濟樞

    紐,非常值得探索。

    此次為期一週的拜訪最大的收穫是與四所學校議

    定交換學生協議。往後本校學生將可前往研修。這些

    學校大多屬技職體系,科系與本校系所類似,相信有

    意申請的同學不難找到符合自身背景的學校與科系。

    上述學校除提供英語課程外,同時亦有他國語言

    及文化科目可供選擇,如:愛沙尼亞與文化、德文、

    法文…等,讓前往研修的學生不只接觸當地之教育與

    文化,更有機會學習歐洲各國的語言。另學生也可跨

    系選修,制度可謂彈性友善。

    四校簡介

    Tallin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TUT)位於愛沙尼亞的首都塔林。塔林為波羅旁的一個濱海城市,

    風景優美、氣候宜人,自古以來有「波羅的海上明

    珠」之稱。歷史悠久的TUT創建於1918年,是愛沙尼亞規模最大、最古老的國立理工大學,包含13個學院及研究機構、128個系所(含大學部、碩士及博士班),共有學生12,000人。現任愛沙尼亞總理約翰‧巴茨就畢業於該校。根據愛沙尼亞商報調查:全國500最大公司的執行首腦,有208位畢業於該校。塔林理工大學在2013年最新QS世界排名417。非常多的通訊科技皆開發自此校,紐約時代雜誌甚至比喻其為波羅的

    海之矽谷,最值得一提的是世界知名通訊軟體Skype,而且其總部便在校園旁,是真正的高科技環境。

    Riga Technical University(RTU),位於拉脫維亞的首都里加,是3個波羅的海國家(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中最大的城市,同時為國家主要

    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和工商業中心。RTU創建於1862年,最初為里加工業學院,後經過不斷的發展升級,成為拉脫維亞最著名的科技大學之一,學校設

    有自動學系、電子科技工程系、能量工程系、交流工

    程系、機械工程系、機械技術系、管理系、運輸系、

    應用數學系及應用物理系,當中,以電子、電機、化

    學、製藥等領域最著名,非常適合本校相對應科系的

    學生申請。教師與校友表現傑出,包含諾貝爾化學獎

    得主Wilhelm Ostwald,拉脫維亞總統Andris B�rzi�š(畢業於1971年)、與兩位該國總理Zigfr�ds Anna Meirovics(畢業於1911年)與Valdis Dombrovskis(畢業於1995年)。

    Vilnius University(VU)位於立陶宛東南部的維爾紐斯(Vilnius)。維爾紐斯素有「琥珀王國」之稱,是歐洲最大的巴洛克古城。城市分為老城和新城

    兩部分,老城以變化多樣的巴洛克古建築為主,維爾

    紐斯大學的校舍佔據維爾紐斯市舊城的主要街區;新

    城則以高聳矗立的摩天大樓等現代建築為主。維爾紐

    斯大學建於1579年,是波羅的海三國中最早、也是東歐最早成立的大學之一。該校係依據當時國王的命令

    而成立,扮演著立陶宛最高學府的角色。幾個世紀以

    來,這所綜合人文和自然科學的學術殿堂,已開設12個學系(含語文系、物理系、化學系、數學和資訊學

    系、哲學系、法律系、經濟系以及國際關係和政治學

    院),為立陶宛造就了無數的作家(含諾貝爾文學獎

    得主Czeslaw Milosz)、科學家及政治家等優秀人才,因此又被稱為立陶宛民族精英的搖籃,目前學生超過

    2萬人。維爾紐斯大學同時也是立陶宛最大的科學研究中心,強調教學必須與科研相結合,所以學校的教

    育教學必須以大量的科學研究專案為基礎,以高品質

    的科研成果作為引導,用於教學和工作實踐。教師和

    學生在這裏不僅可以進行研究與教學,而且可以把研

    究成果和所學到的知識立即應用到產品,達成教育與

    生產、科研緊密結合的良好效果。其光學研究非常傑

    出,設有研發中心,具備先進光學儀器與硬體設備,

    非常適合本校光電工程系所同學申請。

    Vi ln ius Ged iminas Techn ica l Un ivers i t y (VGTU)同樣位於維爾紐斯,大學的使命是培育出具備競爭力、科學專業與最新技術以及涵養文化價值,

    有助於確保該國經濟與社會繁榮,並認同國家文化的

    人才。該校現有約16,000名學生,設立8個學系,分別為建築、資訊系統工程、工程資訊科學、機械工程、

    建築能量學、建築工程、交通工程經濟與管理以及企

    ■ Vilnius Gediminas Technical University

    ■ Vilnius University

    ■ Tallin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 Riga Technical University

  • 臺北科大校訊 2524

    卓越北科Excellent Taipei Tech 得獎消息

    得獎消息

    賀 電子系黃育賢、黃士嘉老師榮獲本校103年度傑出研究獎

    賀 環境所張添晉老師榮獲本校103年度傑出產學合作獎

    賀 分子系蘇昭瑾老師、材資系楊永欽老師榮獲103年度工程學院傑出研究獎,材資系張世賢老師及邱德威老師榮獲優等研究獎。

    賀 電子系李宗演老師指導葉明瑋等三名同學榮獲「2014智慧生活科技研討會_積體電路設計領域」佳作

    賀 電子系黃士嘉老師指導陳柏豪同學榮獲「 I E E E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S y m p o s i u m o n Multimedia (ISM2013)」Best Student Paper Award

    賀 電子系高立人老師指導許凱翔、郭沛融、卓伯勳、張義生同學榮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