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710 19 163 线(0531)85193616 Email qyb68607926@163 .com 9 本报杨学2016 GDP 2011 4.5 亿6.7 亿1 改革3 3 西冲冲3 的第3 7 30 亿偏僻贫西 县下10 5 9 13 从大沿1292 280 21 2000 活还2016 1203 亿63% 61 6 30 2594 医药GDP 西一业贸名150 IT 新兴35% 了令· …… 9 1 450 的地 线西等地的6 要一50% 亿。“为我4500 。”8 大带地的使……95.71 19.87 些新得的 7 立了公共……8 28 村村 广50 3 。” 所所 2013 管公共 下乡 他说下乡西看看公共下乡是食2016 向乡 暖农200 气片79 5000 60%2000 。” 科科 长陈 10 34 2020 覆盖。“差不5 86 覆盖584.9 2020 年年70% 镇镇70%本报 本报入全重中之 中之。”真招10 16 区迁16 10 亿3.97 亿可开18 14 7 区迁区迁 7 3 区迁 程超常 28 实施 16 2 50% 3 实施 11 6 4 实施 7 4 实施10 亿3.97 亿16 5 覆盖挂钩区迁建进区迁实施实施5 由于20% 等地0.5 150%让群”“1+N 公共10 区迁3 年内 28 18 10 14 3 4 6 线 30 是时。””。 25 亿14 亿2018 122 亿 区迁区迁挂钩。“式是。”可开18 14 区迁10 12 沿线意义非凡行行沿线5 月在望通 便耀他说国共耀沿线西 之中意义调的40% · 通同行行他说并不西他说果国去三是世IMFIMF沿线探讨西在增。”他说—— 广9+2 9 20 西西括劳广 改革130 亿地等广厅厅广西广广当地广广。” 他说使融入 医药院院院院 ( ) 约院72 47 65% 10 11 种植+ 当地

2017 10 192017/10/19  · 责任编辑 蔡明亮 2017年10月19日 星期四 第163期 热线电话:(0531)85193616 Email:[email protected] 9 “一带一路” 打造利益共享平台

  • Upload
    others

  • View
    0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2017 10 192017/10/19  · 责任编辑 蔡明亮 2017年10月19日 星期四 第163期 热线电话:(0531)85193616 Email:qyb68607926@163.com 9 “一带一路” 打造利益共享平台

□ 责任编辑 蔡明亮

2017年10月19日 星期四 第163期

热线电话:(0531)85193616 Email:qyb68607926@163 .com 9“一带一路”

打造利益共享平台

□ 本报记者 杨学莹 周艳

2016年,我省GDP从2011年的4 . 5万亿元提升到6 . 7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大关。通过一列改革措施的落地,我省经济在个头长大的同时,“巨人”的脚步也更加协调,区域、城乡差距正在缩小。

农民3年买3辆车

鲁西赶超势头猛前几天,菏泽曹县大集乡丁楼村农民赵

同银,兴冲冲地开着新买的越野车去车管所上牌。开网店3年,这是他买的第3辆车了。

大集乡不大,却有7个淘宝村,做的是一种非常小众的产品:演出服。今年“六一”,大集乡各村制作的演出服在网上卖出了近30亿元,比去年翻了一番。

电商,改变了这些原本偏僻贫困的鲁西南村庄。从曹县下高速去丁楼村,10公里的桑万路,前年刚从5米加宽到9米,又堵车了,眼下又准备加宽到13米。从大集乡到丁楼村,两三公里的路程,沿途有四五十家饭店,十来家宾馆。夏天,夜里十一二点了,还灯火通明。

丁楼村1292口人,开了280家网店。七八十岁的老人在厂里贴花、装袋,五六岁的小孩当模特拍照。21家快递公司的小车在村里跑来跑去,京、津、浙的商人们来这里卖布、打版、做松紧带。2000多外来人口住在村里,活还是干不完,订单外包到了城里的大服装厂去。

像丁楼村一样,搭上了电商快车的菏泽,迸发了前所未有的创富活力。2016年,全

市电子商务交易额达1203亿元,增长63%;淘宝村发展到61个、淘宝镇6个,均占全省的一半;电商园区发展到30个,进驻企业2594家,菏泽成为创建全省、全国电子商务示范城市。

电子商务,只是菏泽后发赶超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能源化工、生物医药、机电设备制造、农副产品加工、商贸物流等五大主导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推动菏泽经济驶入快车道。去年,菏泽GDP增速领跑全省,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国税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等指标的增速也居全省第一。

鲁西,本来是山东经济发展的短板,近年来强势崛起,亮点频现,正逐步缩小着与东部地区差距。枣庄以文化旅游、煤炭精深加工带动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实现了从“一业独大”到“多业并举”;商贸名城临沂正在瞄准国际化,主要经济指标连年在全省居前;济宁市吸引了惠普、甲骨文、中兴等150家IT企业集群落户,战略新兴产业产值占比提高到35%,形成了令人瞩目的“济宁现象”;德州打造京津冀“一区四基地”,招商引资、招才引智风生水起;聊城“聊·胜一筹”等多个工农业品牌叫响京津,成为全国最大的新能源客车生产基地……

一个龙头九个身

区域联动谋共赢9月1日,在距离青岛前湾450公里的地

方,乐陵市的一个保税仓库中,山东星光糖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工人正在把沙子一样的进口原糖装上卡车,送往生产线。地处内陆也能享受“保税”政策,得益于“黄蓝联动”设立的青岛保税港区(德州)功能区。

星光糖业副总经理商文明告诉记者,这些进口自巴西、泰国等地的原糖“躺”在这里,就像放在国外一样,企业用一吨交一吨的关税。而以前,没有保税仓库时,他们到天津港接船,一船原糖6万吨,关税要一把交

齐,原糖关税高达约50%,一船就要交关税上亿元,企业资金压力很大。“现在,一船原糖拉回来,能‘吃’两个月,随用随交税。仅此一项,一年为我们节省财务成本4500万元。”商文明说。

不仅是乐陵。青岛保税港区目前已在潍坊、滨州、临沂、菏泽、泰安等市布局建设了8个功能区,包括青岛保税港区本体,好似“一龙九身”,将政策优势放大辐射至整个山东,极大带动了各地的发展。

区域联动,使生产要素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实现了优势互补。位于垦利县黄河口镇的东营市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原来的盐碱荒滩被整治成了万亩稻田……据统计,黄河三角洲未利用地开发面积95 . 71万亩,新增耕地面积19 . 87万亩。这些新增耕地,为用地紧张的青烟威地区提供了难得的“占补平衡”指标,在这些经济发达区域变成了高楼大厦,出产着真金白银。

黄蓝互补、陆海统筹、区域协作。过去几年间,青荣城铁开启了青烟威“同城模式”,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区内7市成立了旅游联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济乐高速、济莱高铁、济泰城际等基础设施勾勒出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区“一小时生活圈”的轮廓……我省区域之间的联系更紧密了,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更强了。

馒头房来了食安员

城乡统筹谱新篇8月28日一早,阳信县水落坡镇大刘村村

支部书记牛洪勇一上班,就打开村委会的大喇叭,再次广播聚餐备案的通知,“谁家办红白喜事,老人过生日,孩子上大学,聚餐超过50个人的,请提前3天上报信息。镇食药所到现场免费指导,确保大家饮食安全。”

牛洪勇同时还兼着村里的食药监协管员。原来,村里的馒头房、小卖部,卖豆腐、卖火烧包子的流动摊贩没人管,现在,

镇食药所的监管人员经常下村转,他自己没事也过去看一看。

水落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所长王金宇,每天都和同事开着执法车去各村监督检查。2013年,我省整合组建了新的食药监局以后,他从镇工商所来到新组建的食药所,亲身经历了食品药品监管公共服务下乡的过程。他说,食药监下乡以后,饭店厨房变亮了,业户知道自律了,老人孩子也学会了辨别“三无”产品,识别假冒伪劣。村里的小孩,买东西也知道看看保质期了。

公共服务下乡的,不仅是食药监。2016年,我省推动住房建设、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交通管理等政府监督和服务向乡镇下沉,目前,机构、人员已到位。基础设施方面,随着改路、改电、改校、改房、改厕、改水、改暖农村“七改”工程的推进,我省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正在加紧补上。

威海市环翠区羊亭镇贝草夼村,是个里口山南坡只有200户的小村。虽然远离市政热网,但今年冬天就能用上暖气了。眼下,各家各户的暖气片和管网、村里的环保锅炉房都已安装好,就等着冬天供暖了。79岁的刘洪芹老人说:“一户成本5 0 0 0元,政府补贴60%,自家只拿2000元钱。”

环翠区住建局城建科科长陈鹏告诉记者,今年我省启动农村供暖试点,环翠区是试点县之一。今年,他们完成了10个村庄的供暖;后年将对34个规划保留村实现供暖全覆盖。农村雨污分流也在进行,2020年实现这些村庄的全覆盖。“用上暖气,处理好污水,农村的人居环境,就跟城里差不多啦!”他说。

我省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很多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5年间,我省累计完成86万户农村困难户的危房改造;在全国第一批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目前已改造完成584 . 9万户。计划到2020年年底,全省70%以上的村庄实现冬季清洁供暖,天然气镇镇通达率达到70%以上。

□ 本 报 记 者 杜文景本报通讯员 李陈春

脱贫攻坚要向深度贫困聚焦、向最难处发力。黄河滩区是我省的特殊贫困区域,滩区脱贫与迁建工作已纳入全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民生工程。

“这项工作不仅涉及民生问题,也关乎长远发展,是全省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中之重、坚中之坚,关系人民群众安危与福祉,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大局。”省发改委副主任赵东表示,要拿出真招实招硬招,以“绣花”的功夫做好滩区迁建工作。

10月16日,记者从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工作推进会(以下简称:滩区迁建推进会)上获悉,截至目前,用来支持16个项目县前期迁建的10亿元中央补助资金和3 . 97亿元的省级补助资金都已经拨付到位。迁建工程预计年底前可开工建设18个村台和14个社区工程,7个有迁建任务市都会有工程开工。

据介绍,全省滩区迁建工作会议召开以来,滩区迁建7市迅速部署启动。济南、泰安、滨州等3市与县(区)政府签订了责任书,相关县(区)政府与乡镇也签订了责任书。滩区迁建工程超常规推进,目前,东明、鄄城两个县新建28个村台已全部完成实施方案批复,16个村台完成招投标并陆续开工建

设,东明县2个试点在建村台工程量完成50%以上。

外迁安置工程,梁山等3个县(区)实施方案已经市级批复,预计11月份开工建设6个社区;章丘等4个县(区)正在抓紧编制实施方案,争取年底前开工建设7个社区;滨州高新区等4个县(区)力争年底前完成前期工作,明年一季度开工建设。

筑堤保护工程,已委托黄委设计院编制长平滩区护城堤工程实施方案,目前,已完成地质勘探和防洪影响评价报告编制工作。旧村台和临时撤离道路改造提升工程,明年上半年开工建设。

通过整合筹集各渠道建设资金,迁建项目建设投资得以及时拨付下达。中央补助资金10亿元、省级补助资金3 . 97亿元,第一时间下达投资计划,分两批拨付到位,远快于项目建设进度,支持16个项目县迁建工程建设和前期工作开展,5种迁建类型实现全覆盖。同时,相关市县正在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增减挂钩收益、群众自筹等多种渠道,加快落实建设资金。

目前来看,全省滩区迁建进展顺利,开局良好,但滩区迁建推进会上,几个市县也反映工程资金缺口较大、推进实施难度大。

根据国家批复要求,实施的5类迁建工程中,除外迁安置工程外,其余均需水利部黄委审查复核,项目前期工作时间跨度长。其

中,外迁安置工程,需要滩内与滩外村庄进行土地置换,用地落实周期长。长平滩区护城堤工程,需要论证与南水北调济平干渠影响关系及黄河防洪影响问题,且工程占地多为基本农田,需报国土资源部办理用地手续。

今年以来,由于水泥、石子、沙子、钢材等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建设总成本不断增加,同比上涨20%以上,且部分地区原材料市场供应紧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程建设进度。东明、梁山等地购买方砖,每块价格超过0 . 5元,比原来上涨150%。

为了让群众“挪穷窝”“拔穷根”,实现安居与乐业并重、搬迁与脱贫同步,按照关于建立“1+N”规划政策体系的部署要求,我省将在新村建设、产业发展、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等方面,研究制定具体支持政策,10月底前编制出台专项方案或规划,推动政策精准落地,发挥政策叠加效应。

按照总体规划部署,滩区迁建要在3年内完成。按照工程建设进度要求,就地就近筑村台工程,今年底前28个新建村台要全部完成前期工作,18个开工村台加快工程推进,剩余的10个村台明年一季度确保开工建设;外迁安置工程,年底前开工建设14个新建社区,剩余社区明年3月份全部开工;长平滩区护城堤工程,争取明年4月份完成前期工作,6月份全线开工;旧村台改造提升工程,争取明年上半

年开工30个以上项目;临时撤离道路工程,争取年底前完成前期工作,明年一季度开工一半以上项目。

“这既是工作目标,也是时限要求,必须按照时间节点,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确保如期完成规定任务。”赵东表示,在工程推进上,要借鉴东明县“指挥部作战”的经验做法,实行指挥长、部门包保等工作机制,狠抓工程建设进度。要绷紧质量安全这根弦,坚持质量第一,给滩区群众一个“稳稳的家”。

筹措建设资金方面,迁建规划确定了“五个一块”的筹资方案,积极争取中央补助资金支持,整合筹集省级各渠道资金支持迁建工程建设。从今年已下达的25亿元投资计划看,省级以上达到14亿元,下达和拨付时间远快于项目建设进度。

据了解,2018年全省迁建工程的投资规模在122亿元以上,资金争取和筹措的压力较大。我省将积极对接各类金融机构特别是政策性金融机构,争取贷款支持,并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滩区迁建,多渠道解决市县筹资难题。

记者从滩区迁建推进会上获悉,有的县采取引入社会资本先行承担市县筹资,后期再用增减挂钩节余指标收益进行偿还。“这种方式是一种比较可行的尝试。”与会相关部门工作人员表示。

补齐短板 区域联动 强化统筹

城乡区域发展脚步更协调

山东加快推进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年底前可开工建设18个村台和14个社区工程,明年滩区迁建全面铺开

在10月12日举行的“一带一路:连通欧亚”论坛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官员以及多边开发机构领导人均表示,在当前全球化遭遇挑战的背景下,“一带一路”倡议打造利益共享平台的意义非凡。

世界银行行长金墉当天在论坛上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目前尚不完全连通。今年5月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世行与中国财政部和多家多边开发银行签署了合作备忘录,期望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来推动区域融合,促进商品、服务和资本更加便捷地流通。金墉说,这将对区域经济增长带来显著推动作用。

中国财政部副部长史耀斌介绍说,“一带一路”主要聚焦“五通”: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他说,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将与各国共享开发经验,建立共赢伙伴关系,推动自由贸易,加强基础设施等领域合作。

史耀斌说,当前全球开发工作正在经历深刻的变化,全球经济一体化也面临挑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来共同应对这些挑战。

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代表,印度尼西亚财政部长英卓华说,“一带一路”强调互联互通、全球合作,这对仍处于复苏之中的全球经济来说意义重大。

英卓华说,“一带一路”强调的设施联通对印尼来说非常重要。印尼存在很大的基础设施缺口,政府仅能提供40%的资金,因此需要更多私人资本和其他资金来源。基础设施投资可以刺激总需求,提高生产率,从而提升经济增长质量,推动包容性增长。

英卓华强调,基础设施的物理联通至关重要,清关、关税等软性基础设施的联通也非常重要。

哈萨克斯坦已经深刻感受到“一带一路”倡议对其经济的推动作用。哈萨克斯坦副总理叶尔博拉特·多萨耶夫说,哈萨克斯坦正在以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推进经济转型,以实现多元化、可持续发展,基础设施的联通同时也让哈萨克斯坦与周边国家的合作更加紧密。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行长金立群在论坛上也指出,“一带一路”倡议是为了打造大型平台来共享利益。他说,与其他多边开发银行一样,亚投行在参与“一带一路”项目时也秉持高标准,遵从国际最佳实践。

不过金立群强调,国际最佳实践并不是指西方国家的传统方式。他说,当今的国际最佳实践应当融合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经验。如果国际最佳实践没有包含中国等亚洲国家过去三四十年来的发展经验,那也只是空谈。

“一带一路:连通欧亚”论坛是世行首次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行年会上举办有关“一带一路”的高级研讨会。金墉表示,未来世行将继续在每年的IMF和世行春季会议和秋季年会上举办

“一带一路”研讨会,召集沿线国家来探讨如何推动自由贸易、促进经济增长。 (据新华社电)

福州尚飞制衣有限公司近年在非洲和越南开设工厂。眼下,总经理陈耿还在江西筹建新工厂。

“国外的产能在增长,国内的产能在升级,两边同时发力。”他说。

一头在国内推进产能梯度转移,一头在海外谋求国际产能合作;一边是不断升级的省际合作试验区,一边是规模不断扩大的海外产业园——— 尚飞制衣是众多泛珠三角区域制造企业摸索产业转移新路径的缩影。依托广东、福建的两大自贸区,以粤港澳大湾区为龙头,“9+2”的泛珠区域正在全球产业格局调整中争取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泛珠三角内地9个省份已经设立各类产业转移对接园区近20个,形成了珠江—西江经济带、闽粤经济合作区、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粤川自贸试验区等产业合作平台。实践证明,中西部省份可以对接的转移项目不仅包括劳动密集型产业,也包括能源资源深加工、高新技术等领域,实现不同经济板块之间的优势互补。

目前,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正全力打造“两广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平台,已经设立各类产业基金、创业基金130多亿元。同时,试验区积极建设中国—东盟环保技术与产业合作交流示范基地等生态发展平台,强化开发地区生态修复,开展流域生态联防联控行动。

另一方面,泛珠区域多地积极建设海外产业园区。广东省商务厅厅长郑建荣说,广东已经与伊朗格什姆自贸园区、迪拜机场自贸区建立合作关系,与马来西亚、印尼、白俄罗斯等国家商建自贸园区或产业园区。

“还有多家上市企业谋求扩大位于白俄罗斯的广东光电产业园区,一些已经在非洲扎根的广东企业在谋求扩大规模,并吸引上下游企业完善当地产业链条,广东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的前景广阔。”他说。

《国务院关于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指导意见》指出,促进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和共同培育对外开放新优势,是泛珠三角区域协作发展的重要使命。

专家和业内人士认为,通过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完善联通内外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有着独特区位优势的泛珠区域可以更大力度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参与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和农业合作区开发建设,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 (据新华社电)

从跨省合作区到海外产业园

泛珠三角构建

产业转移新路径

□记者 王世翔 报道青岛国际院士港定位于网络信息技

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及新材料、高端设计等产业领域,重点引进各国世界级水平的院士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含外籍院士)以及海内外博士团队。截至目前,院士港累计签约院士达到72名,其中外籍院士47名,占65%。图为青岛国际院士港内展示的院士墙。

□杜文景 陈 彬 报道▲10月11日,博兴县乔庄镇东冯村农民在

采摘成熟的无花果。乔庄镇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扶贫工

作中通过考察市场,引进种植无花果、核桃、奇异果等特色农业产品,并开拓出一条“农户+合作社”发展模式,助力当地农民精准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