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收藏易拉罐的快乐 吴昆 记得小时候去商店 商店里 玲琅满目的易拉罐饮料带给了我 极大的震撼 后来我就与易拉罐 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我看来 易拉 罐不是垃圾 是收藏品 里面装着 的不仅是饮料 更是一段文化与 风情 说到易拉罐 大多数人都觉 得只是一种可回收的垃圾而已 还可以卖钱 喝掉易拉罐里面的 饮料就把它扔掉了 事实上易拉 罐不仅是饮料的容器 还是企业 文化的象征 重大事件的见证 域风俗的标志 打个比方说 提到 百事可乐 大家眼前浮现的一定 是那只经典的带着旭日商标的蓝 色易拉罐 易拉罐的形态区别主要是罐 体的图案和商标 而图案与商标 千奇百怪 易拉罐自然也是千奇 百怪 各具特色的 易拉罐的图 案主要有两种 一种文字型 比如 普通的可口可乐易拉罐 红色的 罐体上印着 Coca-Cola的商 这种设计比较简约 例如我们 常喝的 芬达 等饮料 都是直接 将文字印在罐体上 我收藏有一 只名叫 KI的饮料罐子 罐体上 只有一只大大的字母 K”, 剩下 的地方都是黄色的 非常具有冲 击力 另一种设计方法则是在罐 体上绘制和饮料或者公司有关 的图案 比如七喜的易拉罐上 绘制的就是一个小人的图案 这种设计非常的常见 且创意 就显的非常重要 我有一只咖 啡饮料的易拉罐 罐体上的图 案绘制的是咖啡进入人体后过 还有一只去火的饮料罐子 罐子直接模仿成灭火器的形 绘制着灭火的步骤 十分形 令人爱不释手 这种此外 同一种饮料在不同地区 不同 的时间销售 易拉罐也会有所 不同 主要是为了迎合当地文 化和事件的需要 比如在 2008 年北京奥运会时 可口可乐在 中国推出了一套纪念可乐 拉罐上绘制的是奥运吉祥物福 娃的形象 总共有五种 当时我 也是费了很大力气才收藏齐了 一套 成了我的 镇家之宝 ”, 在客厅的博古架上 我所收藏的易拉罐以铝罐 为主 钢罐只占很少的一部分 而且大部分是外国的比较高级 的饮料易拉罐 像咖啡 功能性 饮料等 因为钢罐的成本高 是质地坚硬 手感好 耐挤压 所以也是易拉罐高档的体现 而铝罐轻便 制作成本低 所以 比较亲民一些 有时也会有些 珍奇 的易拉罐也会飞入寻常 百姓家 朋友们知道我喜好收 藏易拉罐 所以每当有了奇怪 的罐子 都会拿来给我瞧瞧 也乐此不疲 非常的快乐 自总 迷上了易拉罐的收藏 我经常 去市里的游乐园里转悠 因为 有时候会捡到没见过的易拉 尤其是外国游客携带的外 国饮料 这些饮料的易拉罐在 国内几乎无处寻觅 我便会主 动去和他们搭讪 表示想要购 买他们的易拉罐 而且颇有收 收藏易拉罐不需要很多的 只需要一颗热爱的心和持之 以恒的精神 收藏易拉罐让我的 生活更加充实了 也更能体会到 收藏的快乐 收藏其实不是有钱 人的游戏 只要有兴趣 付诸行 就可以得到收藏的快乐 包拯家训传千秋 柳哲 春节前夕 我有幸在一套清 道光 包氏宗谱 发现了一份 北宋名臣 大清官包拯手书的家 颇为罕见 抄录在这里 与读 者分享 一是字少 只有 37 二是包拯手书家训 字如其人 颇为罕见 三是言简意赅 振聋 发聩 。《包拯家训 》:“后世子孙仕 有犯赃滥者 不得放归本家 亡殁之后 不得葬于大茔之中 不从吾志 非吾子孙 。” 包拯告诫后世子孙 当官不 得贪赃枉法 否则开除族籍 准再回包家 死后 不得入葬包 氏祖坟 不遵家训 不从吾志 就不承认他为包氏子孙 ”“ 革族 ”, 这在封建时代 十分严厉的家法惩治手段 拯嘱咐家人 家训 刻石 立在堂屋东壁 警诫后人 我们重温包拯家训 目睹包 拯手迹 其凛然正气 清廉之 仿佛仍在身边 无不鼓舞世 包拯手书家训 可谓传家至 字字珠玑 教化子孙 今天的人们 已经很少有人 写家训了 家训到底为何物 恐怕 也不甚了知 作为一名长期研究 谱牒与家训的学者 郑重建议读 不妨多看看家谱 学学家训 从先人身上 汲取精神营养 让我 们的生活更加有质量 有生机 意义 何谓家训 家训 别称家 家范 庭训 是指族中长辈 对子孙的垂诫与训示 家训是 随着家庭的产生而出现的一种 教育形式 随着家庭的发展而 不断地丰富 完善 与社会制度 也有着密切联系 每个家族 般都有族规 家训 内容也因家 族而异 周公家训 诸葛亮 子书 》、 颜氏家训 唐太宗 》、 笿 叙训 司马光 家范 》、 朱子家训等名人家训 可谓泽 被后世 光照千秋 家训内容一般都会涉及国法 家法 严格遵守 同族和睦 闾里 友好 敬贤尊长 抚孤助困 合乎 礼教 以正名分 尊祖敬宗 规范 祭祀 修身齐家 约束言行 家训 治家之仪轨 修身之准则 必须人 人遵守 堪为 一家之法 ”。 家国 文化告诉我们如何 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 ”。家风 传承 不妨从看家谱 学家训入 弘扬家族文化 继承先祖美 以家训 家规 家诫约束自身 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炎黄一脉 万姓归宗 协和万 天下一家 家风正 民风淳 风清 可见 包拯家训 仍有现 实意义 一部传世近百年的灯谜专著 朱卫东 弹壁灯贴三面题 摩肩搭 背来猜谜 。”灯谜 又叫灯虎 我国独有的一种民间文娱形式 也是元宵节期间最受欢迎的节 庆活动之一 灯谜最早起源于春秋战国时 期的隐语”、“文义谜语等文字游 南宋时期每逢元宵佳节人墨客开始把谜语写在纱灯之 让赏灯的人竞猜谜底增加节 日的气氛宋末元初猜灯谜逐渐 开始成为一种人们喜闻乐见的闹 元宵习俗至明清时代这一习俗 更是遍布大江南北盛况空前谜高手层出不穷清代光绪年间 还出现了竹西后社射虎社萍社 等灯谜组织猜灯谜习俗的盛行 引发 了世人对灯谜的整理和研究的 热潮 一些专门的灯谜书籍也逐 渐开始出现 清代俞曲园的 是最早出版的灯谜专辑 录有灯谜一百则 民国时期 谜类书籍的编撰出版进入了一 个新的高潮 ,《橐园春灯话 》、《注灯虎辨类 等都曾引起广泛关 这些灯谜专著不仅收录了历 代流传的灯谜佳作 更有关于灯 谜创作理论和方法的论述 并对 灯谜的各种技巧作了深入的探 讨和总结 笔者收藏有一本民国时期 古今灯谜大观 》,出版时间是 1921 5 距今已有近百年 的历史了 这本书由上海大陆图 书公司发行 编撰者为浙江镇海 人李向荣 封面的最上方是 今灯谜大观 六个白色大字 代久远 封面破旧 ,“ 字已残 )。 封面的正中是一幅精美的 画面 底色为红色 一只写满了 谜语 的灯笼悬挂在空中 照射 出明亮的光焰 一群身着马褂 长袍的观灯人 正围着灯笼 指点点 热烈竞猜 画面的边缘 是盛开的梅花 烘托出浓郁的新 春气息 下方是 上海大陆图书 公司出版 等字样 整体设计简 洁流畅 富有时代特色 这本书是民国时期影响最 大的灯谜书籍之一 沿用了民国 时期常见的图书印刷风格 繁体 竖版 右翻页装订 价大洋五角 全书共计 50 有序言 后有版权页 正文第一 部分是格式 简要介绍各种猜谜 技巧 第二部分是迷面和迷目 题材涉及到古书 诗词 地名 物等 第三部分是谜底 历经近 百年风雨侵袭 纸页发黄 封面 破损不堪 内容却保存完好 常难得 春节 也叫过年 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 传统节日 中国人过春节已有 4000 多年的 历史 悠久的历史也沉淀下了厚重的民俗 文化 形成了别具特色的春节习俗 2000 1 29 日春节前夕 我国发行了 春节 特种邮票 全套 3 小型张 1 这是我 国第一次以 春节 为题材发行邮票 值得 一提的是 这套邮票展示出的春节民俗文 成为了亮点 第一枚 迎新春 ”, 图案表现了春节之 前人们忙着贴春联 换门神 剪窗花 挂年 画的民俗 剪纸是一种非常普及的汉族民 间艺术 新春佳节时 中国许多地区的人们 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 窗花不 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 而且集装饰性 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为人们带来了美 的享受 邮票中 母亲剪 女儿贴 配合得相 当默契 窗花的图案 有龙有鱼 带有典型 的中国风 十分喜庆 寄托了人们在辞旧迎 新之际对新年的翘盼之情 第二枚辞旧岁”,图案表现的是神情专注 放鞭炮的两个小孩票面上印有放鞭炮的情景 和贴了福字的灯笼一男一女两个孩童在一边 玩耍男孩点燃炮竹女孩手捂着耳朵躲在男 孩身后偷偷看十分传神宋代王安石有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 总把新桃换旧符”。 用放鞭炮的形式辞 旧迎新是中国人的老传统传说能驱邪避凶迎吉纳福第三枚 闹社火 ”,图案表现的是打腰鼓的两个青年男女 票面上方还有一条翻飞的龙 春节期间 到处都可以见到载歌 载舞的热闹景象 最常见的就是舞龙舞狮扭秧歌 红底映衬的 邮票图案 将闹社火这一传统的民间春节娱乐活动 借由飞舞 的彩龙 表现出了极具动感与欢庆的氛围 小型张 合家欢乐 ”, 画面中描绘出一家老少三代喜气洋 洋地围坐在温暖的炕上 老奶奶给小孙孙穿上新衣 小孩子乐 得手舞足蹈 老爷爷喜上眉梢 一对青年夫妇正在包饺子 就是中国家庭新春团聚 天伦之乐的缩影 邮票黄色为底 桔绿蓝色点缀其中 边纸上还绘有各种剪纸图案 衬托出了吉 祥如意 年年有余 富贵平安 喜乐融融的新年氛围 细细端详这套精致的春节邮 我仿佛已经听到了春天的脚步 闻到了春的气息 民国庆元宵年画 王继军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 古人 称夜为 ”, 因此 一年中的第 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就被称 元宵节 ”。 作为中国的传统 节日 元宵节早在 2000 多年前 的秦朝就出现了 到汉代尤为 重视 汉文帝下令将正月十五 定为元宵节 汉武帝时 则规定 太一神 ”( 太一 主宰宇宙 一切之神 祭祀活动定在这一 同时 司马迁创建 太初 ”, 就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 春到人间人似玉 灯烧月 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 地笙歌赛社神 。” 大才子唐伯虎 的一首 元宵 》, 不但形象地再 现了中华民族欢庆佳节的盛 也有力地说明 庆元宵的民 间习俗 古已有之 隋朝时 ,“ 元宵 又有了新 的说法 :“ 元夕 元夜 ”; 受道 教影响 唐朝初期也曾称之为 上元 ”; 受元宵灯会的启发 代人们也称它叫 灯夕 ”, 清朝 则另称为 灯节 ”。 这些不同的 称谓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就可 见一斑 去年元夜时 花市灯 如昼 月上柳梢头 人约黄昏 。” 大文豪欧阳修就将他这一 首脍炙人口的古诗命名为 查子 ·元夕 》; 经典名著 水浒 72 回标题就是 柴进簪 花入禁院 李逵元夜闹东京 ”; 明代文学家张岱在 陶庵梦忆 则详尽地记载了当时 的情景 :“ 更子其地斗狮子 鼓吹弹唱 施放烟火 挤挤杂 大街曲巷 有空地则跳大头 和尚 锣鼓声错 处处有人围簇 观之 。” 正月里 正月正 正月十 五闹花灯 元宵节与春节相 我国各地的习俗颇多 家人 团聚吃元宵 大街小巷耍龙灯 益智助兴猜灯谜 消灾祈健 走百病 稻草布头迎紫姑 等等 不一而足 最热闹的还是 闹花灯 ”, 老百姓张灯结彩 放烟火 那精巧 多彩的灯火 将春节后的娱乐活动又掀起另 一个高潮 笔者就有幸收藏了一幅民 国年间的 庆元宵 年画 )。 它长 22 厘米 15.5 四周以金色为底色 绘上不 同色彩的花纹作为边框 上下 各镶嵌红色小框点缀 上面的 红色框子内 金黄色 庆元宵 三个繁体字绚丽夺目 最为引 人注目的自然是年画正中央 7 个儿童着装艳丽 兴高采烈 站立 或蹲坐 有的在敲锣打 有的在嬉笑玩闹 还有的吹 起喇叭 手舞足蹈 一派元宵热 闹场景 纵观全图 小巧精致的 年画 印刷精美 色彩纷呈 中有静 堪称精品 又是一年元宵节 把玩手 中这幅民国年画 心底顿生盛 世良辰的满满幸福感 7 7 2017 2 10 日 星期五 本版编辑 韩丽丽 魏静 本版校对 赵健杰 电话 3213339 收藏天地 电子邮箱 [email protected] 我国首套元宵花灯邮票 魏咏柏 春节过后 一年一度的元 宵佳节即将到来 作为中国民 间的传统节日 元宵节在中国 已经有 2000 多年的历史 古至今 每逢元宵佳节必定处 处张灯结彩 众里寻他千百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 阑珊处 。” 这是辛弃疾当年元 宵赏灯时留下的著名诗篇 国首套元宵花灯邮票 发行于 1981 2 19 日的 T60 特种邮票 这套邮票共有 6 由中 国原邮电部发行 邮票主要以 宫廷花灯为主 来表现旧时宫 廷过节时的雍容华贵 气派非 凡的场面 邮票图案上的宫灯 均以金银饰品作为点缀 画屏 上的国画栩栩如生 这套 邮票分别表现的是花篮 龙球灯 宝盆灯 草花 牡丹灯等六种古代宫灯 作为我国首套以元宵节为题材 而发行的邮票 其收藏价值不 言而喻 当年 宫灯 发行的时 前面 5 枚的发行量都是 1000 万枚 只有最后一枚 牡丹灯 由于面值太大 60 ), 发行量仅为 120 万枚 所以涨幅最大 现在整套的报 价是 200 涨幅为 184 而最后这枚的价格就占到了整 套邮票的 90% 180 牡丹灯 目前也是所有 元宵花灯相关的邮票中 涨幅 最大的一枚 虽然新中国成立以来先后 发行过三套与元宵花灯相关的 邮票 但真正的元宵节邮票 我国却还没有发行过 2000 年以来 中国邮政陆续发行过 春节 端午节 清明节 中秋 节邮票 而中国台湾 香港和 澳门地区都曾经发行过元宵节 邮票 期待中国邮政将来也能 发行元宵节邮票 以满足我们 这些集邮爱好者的愿望 农历春节 我国民间有添 换筷子的传统习俗 寓意 福添寿 ”。 筷子 又称 ”, 仅是我们一日三餐都要用的 进食餐具 更是饮食文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 它与绘画 雕刻 艺术相互融合 方寸之间容纳 大千世界 很利于供人观赏把 其中蕴藏的升值潜力巨 如今也越来越受到众多藏 家们的青睐 筷子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古 老发明 用筷子夹取食物 一直 是炎黄子孙的习惯 早在殷商 时期 我国就出现了筷子 韩非子 里记载 :“昔者纣为 象箸 而箕子怖 。”纣王为商代 末期的君主 生活奢糜 使用的 筷子是象牙制成的 及至唐宋 筷子作为人们生活中的主要食 做工精湛 饮誉遐迩 杜甫 诗曰 :“犀箸厌饮久来下 鸾刀 镂切空纷纶 。”此时的筷子 材珍贵 象牙 玉石都被 大量采用 于实用性之外 还是 达官显宦用于炫耀财富和身份 的象征 明清两代 筷子生产 有上方下圆的形制 这一创新 令筷子在使用上更为运用自 是谐音 停止 不吉利的意思 古人十分 忌讳 都希望一帆风顺 故用反 义字改 ”( ), 加个 竹字头 就成了现在筷子名称 的由来 到了如今 随着社会文明 的发展 筷子早已代表着中国 的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 出现 在世人面前 被西方人誉为 方的文明”。 筷子材质粗分为金 属筷 竹木筷 塑料筷 陶瓷筷 玉石筷 玻璃筷 象牙筷 骨质 筷等品种 细分有竹子 红木 乌木 香木 铁木 桑槐 紫檀 金柚木 黄杨木 花梨木 银质 青花瓷 不锈钢 密胺的等品 其中竹筷品种千姿百态竹筷 紫竹筷 湘妃竹筷各显神 木筷品种的乌木筷身价最 形状有圆的棱的粗的扁的 先细后粗 一劈两根 图案有人物山水龙凤花鸟 无所不包工艺也十分多样涂漆 包金 雕刻 烫花等的等 长度也从 11 厘米到 40 厘米左 右不等 曾在沈阳中华饮食文 化博物馆展出过的一双长 6.295 直径为 11 厘米 总重 53.3 千克的仿乌木镶金雕花筷 被收入吉尼斯世界纪录 目前世界上最长的筷子上海的老收藏家蓝翔先 是我国 藏筷第一人 ”,他用 30 多年的时间收集到了唐朝以 来以及来自朝鲜 日本和泰国 的筷子 2000 多双 材质各异 从金 铜到象牙 翠玉 珊瑚 兽骨 青铜等 另外 他还收藏了几百种筷笼 筷盒 筷枕 并出版了 8 本有关筷子 研究的书 为了向更多的人宣 扬中华筷子文化 他一直坚持 免费开放他的 筷子博物馆 ”, 许多人就是在参观了他的筷子 博物馆后也爱上了筷子收藏一双小小的筷子轻巧灵 为人类的文明作出了重大 贡献 也为全世界的收藏家的 藏品库增添了独特魅力

3213339 [email protected] 我国首套元宵花灯邮票 › nepaper › sprb › page › 1 › 2017-02 › 10 › 07 › 2017… · 收藏易拉罐的快乐 吴昆 记得小时候去商店,

  • Upload
    others

  • View
    5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收藏易拉罐的快乐吴昆

记得小时候去商店, 商店里玲琅满目的易拉罐饮料带给了我

极大的震撼, 后来我就与易拉罐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我看来,易拉罐不是垃圾,是收藏品,里面装着的不仅是饮料, 更是一段文化与风情。

说到易拉罐, 大多数人都觉得只是一种可回收的垃圾而已,还可以卖钱, 喝掉易拉罐里面的饮料就把它扔掉了。 事实上易拉罐不仅是饮料的容器, 还是企业文化的象征,重大事件的见证,地域风俗的标志。打个比方说,提到百事可乐, 大家眼前浮现的一定是那只经典的带着旭日商标的蓝

色易拉罐。易拉罐的形态区别主要是罐

体的图案和商标, 而图案与商标千奇百怪, 易拉罐自然也是千奇百怪, 各具特色的。 易拉罐的图案主要有两种,一种文字型,比如普通的可口可乐易拉罐, 红色的罐体上印着 “Coca-Cola” 的商标。这种设计比较简约,例如我们常喝的“芬达”等饮料,都是直接将文字印在罐体上。 我收藏有一只名叫“KI”的饮料罐子,罐体上只有一只大大的字母 “K”,剩下的地方都是黄色的, 非常具有冲击力。

另一种设计方法则是在罐

体上绘制和饮料或者公司有关

的图案 , 比如七喜的易拉罐上

绘制的就是一个小人的图案 。这种设计非常的常见 , 且创意就显的非常重要 。 我有一只咖啡饮料的易拉罐 , 罐体上的图案绘制的是咖啡进入人体后过

程 ;还有一只去火的饮料罐子 ,罐子直接模仿成灭火器的形

式 ,绘制着灭火的步骤 ,十分形象 ,令人爱不释手 。 这种此外 ,同一种饮料在不同地区 、 不同的时间销售 , 易拉罐也会有所不同 , 主要是为了迎合当地文化和事件的需要 。 比如在 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 , 可口可乐在中国推出了一套纪念可乐 ,易拉罐上绘制的是奥运吉祥物福

娃的形象 ,总共有五种 ,当时我也是费了很大力气才收藏齐了

一套 ,成了我的 “镇家之宝 ”,摆在客厅的博古架上。

我所收藏的易拉罐以铝罐

为主 ,钢罐只占很少的一部分 ,而且大部分是外国的比较高级

的饮料易拉罐 ,像咖啡 ,功能性饮料等 ,因为钢罐的成本高 ,但是质地坚硬 ,手感好 ,耐挤压 ,

所以也是易拉罐高档的体现 。而铝罐轻便 ,制作成本低 ,所以比较亲民一些 , 有时也会有些“珍奇 ”的易拉罐也会飞入寻常百姓家 , 朋友们知道我喜好收藏易拉罐 , 所以每当有了奇怪的罐子 ,都会拿来给我瞧瞧 ,我也乐此不疲,非常的快乐。 自总

迷上了易拉罐的收藏 , 我经常去市里的游乐园里转悠 , 因为有时候会捡到没见过的易拉

罐 , 尤其是外国游客携带的外国饮料 , 这些饮料的易拉罐在国内几乎无处寻觅 , 我便会主动去和他们搭讪 , 表示想要购买他们的易拉罐 , 而且颇有收

获。收藏易拉罐不需要很多的

钱, 只需要一颗热爱的心和持之以恒的精神, 收藏易拉罐让我的生活更加充实了, 也更能体会到收藏的快乐, 收藏其实不是有钱人的游戏, 只要有兴趣, 付诸行动,就可以得到收藏的快乐。

包拯家训传千秋柳哲

春节前夕,我有幸在一套清道光《包氏宗谱》上,发现了一份北宋名臣、大清官包拯手书的家训,颇为罕见,抄录在这里,与读者分享。 一是字少,只有 37 字;二是包拯手书家训, 字如其人,颇为罕见 ;三是言简意赅 ,振聋

发聩。 《包拯家训》:“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 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

包拯告诫后世子孙,当官不得贪赃枉法 ,否则开除族籍 ,不准再回包家 ;死后 ,不得入葬包氏祖坟 ;不遵家训 ,不从吾志 ,就不承认他为包氏子孙 。 “削谱 ”“革族 ”, 这在封建时代 ,是十分严厉的家法惩治手段 。 包拯嘱咐家人 ,把 《家训 》刻石 ,竖立在堂屋东壁 , 警诫后人 。 如今 ,我们重温包拯家训 ,目睹包

拯手迹 , 其凛然正气 、 清廉之风 ,仿佛仍在身边 ,无不鼓舞世人。 包拯手书家训,可谓传家至宝,字字珠玑,教化子孙!

今天的人们, 已经很少有人写家训了。家训到底为何物,恐怕也不甚了知。 作为一名长期研究谱牒与家训的学者, 郑重建议读者,不妨多看看家谱,学学家训,从先人身上,汲取精神营养,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有质量、有生机、有意义。

何谓家训 ? 家训 , 别称家诫 、家范 、庭训 ,是指族中长辈

对子孙的垂诫与训示 。 家训是随着家庭的产生而出现的一种

教育形式 , 随着家庭的发展而不断地丰富 、完善 ,与社会制度也有着密切联系。 每个家族,一般都有族规 、家训 ,内容也因家族而异 。 周公家训 、诸葛亮 《诫子书 》、颜氏家训 、唐太宗 《帝范 》、柳笿叙训 、司马光 《家范 》、朱子家训等名人家训 , 可谓泽被后世,光照千秋!

家训内容一般都会涉及国法

家法,严格遵守;同族和睦,闾里友好;敬贤尊长,抚孤助困;合乎

礼教,以正名分;尊祖敬宗,规范祭祀;修身齐家,约束言行。家训,治家之仪轨,修身之准则,必须人人遵守,堪为“一家之法”。

“家国” 文化告诉我们如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风传承, 不妨从看家谱、 学家训入手, 弘扬家族文化, 继承先祖美德,以家训、家规、家诫约束自身,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炎黄一脉,万姓归宗,协和万邦,天下一家。家风正,民风淳,国风清。 可见《包拯家训》仍有现实意义!

一部传世近百年的灯谜专著朱卫东

“弹壁灯贴三面题, 摩肩搭背来猜谜。 ”灯谜,又叫灯虎,是我国独有的一种民间文娱形式,也是元宵节期间最受欢迎的节

庆活动之一。灯谜最早起源于春秋战国时

期的隐语”、“文义谜语”等文字游戏。 南宋时期,每逢元宵佳节,文人墨客开始把谜语写在纱灯之

上,让赏灯的人竞猜谜底,增加节日的气氛。宋末元初,猜灯谜逐渐开始成为一种人们喜闻乐见的闹

元宵习俗。至明清时代,这一习俗更是遍布大江南北,盛况空前,灯谜高手层出不穷。 清代光绪年间还出现了竹西后社、射虎社,萍社等灯谜组织。

猜灯谜习俗的盛行, 引发了世人对灯谜的整理和研究的

热潮,一些专门的灯谜书籍也逐渐开始出现。 清代俞曲园的《隐书》 是最早出版的灯谜专辑,收录有灯谜一百则。 民国时期,灯谜类书籍的编撰出版进入了一

个新的高潮,《橐园春灯话》、《评注灯虎辨类》等都曾引起广泛关注。这些灯谜专著不仅收录了历代流传的灯谜佳作,更有关于灯谜创作理论和方法的论述,并对灯谜的各种技巧作了深入的探

讨和总结。

笔者收藏有一本民国时期

的《古今灯谜大观》,出版时间是1921 年 5 月, 距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了。这本书由上海大陆图书公司发行,编撰者为浙江镇海人李向荣。 封面的最上方是“古今灯谜大观”六个白色大字(年代久远,封面破旧,“古”字已残损)。 封面的正中是一幅精美的画面,底色为红色,一只写满了“谜语”的灯笼悬挂在空中,照射出明亮的光焰。 一群身着马褂、长袍的观灯人, 正围着灯笼,指指点点,热烈竞猜。 画面的边缘是盛开的梅花,烘托出浓郁的新春气息。 下方是“上海大陆图书公司出版”等字样。 整体设计简洁流畅,富有时代特色。

这本书是民国时期影响最

大的灯谜书籍之一,沿用了民国时期常见的图书印刷风格 ,铅印,繁体,竖版,右翻页装订,定价大洋五角。全书共计 50 页,前有序言,后有版权页。 正文第一部分是格式,简要介绍各种猜谜技巧; 第二部分是迷面和迷目,题材涉及到古书、诗词、地名、人物等;第三部分是谜底。 历经近百年风雨侵袭,纸页发黄,封面破损不堪, 内容却保存完好,非常难得。

方寸之中尽展春节习俗

胡胜盼

春节,也叫过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中国人过春节已有 4000 多年的历史。 悠久的历史也沉淀下了厚重的民俗文化, 形成了别具特色的春节习俗。 2000年 1 月 29 日春节前夕,我国发行了《春节》特种邮票,全套 3 枚,小型张 1 枚,这是我国第一次以“春节”为题材发行邮票。 值得一提的是, 这套邮票展示出的春节民俗文化,成为了亮点。

第一枚“迎新春”,图案表现了春节之前人们忙着贴春联、换门神、剪窗花、挂年画的民俗。 剪纸是一种非常普及的汉族民间艺术,新春佳节时,中国许多地区的人们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 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而且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为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邮票中,母亲剪,女儿贴,配合得相当默契。 窗花的图案,有龙有鱼,带有典型的中国风,十分喜庆,寄托了人们在辞旧迎新之际对新年的翘盼之情。

第二枚“辞旧岁”,图案表现的是神情专注放鞭炮的两个小孩,票面上印有放鞭炮的情景和贴了福字的灯笼,一男一女两个孩童在一边玩耍,男孩点燃炮竹,女孩手捂着耳朵躲在男孩身后偷偷看,十分传神。宋代王安石有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用放鞭炮的形式辞

旧迎新是中国人的老传统,传说能驱邪避凶,迎吉纳福。第三枚“闹社火”,图案表现的是打腰鼓的两个青年男女,

票面上方还有一条翻飞的龙。春节期间,到处都可以见到载歌载舞的热闹景象,最常见的就是舞龙舞狮扭秧歌。红底映衬的邮票图案,将闹社火这一传统的民间春节娱乐活动,借由飞舞的彩龙,表现出了极具动感与欢庆的氛围。

小型张“合家欢乐”,画面中描绘出一家老少三代喜气洋洋地围坐在温暖的炕上,老奶奶给小孙孙穿上新衣,小孩子乐得手舞足蹈,老爷爷喜上眉梢,一对青年夫妇正在包饺子。 这就是中国家庭新春团聚、天伦之乐的缩影。 邮票黄色为底,红桔绿蓝色点缀其中,边纸上还绘有各种剪纸图案,衬托出了吉祥如意、年年有余、富贵平安、喜乐融融的新年氛围。

细细端详这套精致的春节邮

票,我仿佛已经听到了春天的脚步声,闻到了春的气息。

民国庆元宵年画王继军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 , 古人称夜为 “宵 ”,因此 ,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就被称

为 “元宵节 ”。 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 ,元宵节早在 2000 多年前的秦朝就出现了 , 到汉代尤为重视 。 汉文帝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 ;汉武帝时 ,则规定将 “太一神 ” (太一 :主宰宇宙一切之神 ) 祭祀活动定在这一天 。 同时 , 司马迁创建 “太初历 ”,就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春到人间人似玉 ,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大才子唐伯虎

的一首 《元宵 》,不但形象地再现了中华民族欢庆佳节的盛

况 ,也有力地说明 ,庆元宵的民间习俗,古已有之。

隋朝时 ,“元宵 ” 又有了新的说法 :“元夕 ”或 “元夜 ”;受道教影响 , 唐朝初期也曾称之为“上元 ”;受元宵灯会的启发 ,宋代人们也称它叫 “灯夕 ”,清朝则另称为 “灯节 ”。 这些不同的称谓 ,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就可见一斑 。 “去年元夜时 ,花市灯如昼 。 月上柳梢头 , 人约黄昏后。 ”大文豪欧阳修就将他这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命名为 《生查子·元夕 》; 经典名著 《水浒

传 》第 72 回标题就是 “柴进簪花入禁院 , 李逵元夜闹东京 ”;明代文学家张岱在 《陶庵梦忆 》中 , 则详尽地记载了当时 “灯节 ”的情景 :“更子其地斗狮子 ,鼓吹弹唱 , 施放烟火 , 挤挤杂杂 ,大街曲巷 ,有空地则跳大头和尚 ,锣鼓声错 ,处处有人围簇观之。 ”

“正月里 ,正月正 ,正月十五闹花灯 。 ” 元宵节与春节相接,我国各地的习俗颇多。 家人团聚吃元宵 、大街小巷耍龙灯 、益智助兴猜灯谜 、 消灾祈健(康 )走百病 、稻草布头迎紫姑等等,不一而足。 最热闹的还是

“闹花灯 ”,老百姓张灯结彩 、燃放烟火 ,那精巧 、多彩的灯火 ,将春节后的娱乐活动又掀起另

一个高潮。笔者就有幸收藏了一幅民

国年间的 “庆元宵 ” 年画 (如图 )。 它长 22 厘米 、 宽 15.5 厘米 ,四周以金色为底色 ,绘上不同色彩的花纹作为边框 , 上下各镶嵌红色小框点缀 , 上面的红色框子内 ,金黄色 “庆元宵 ”三个繁体字绚丽夺目 。 最为引人注目的自然是年画正中央 ,7个儿童着装艳丽 ,兴高采烈 ,或站立 , 或蹲坐 , 有的在敲锣打鼓 ,有的在嬉笑玩闹 ,还有的吹

起喇叭 ,手舞足蹈 ,一派元宵热闹场景。 纵观全图,小巧精致的年画 ,印刷精美 ,色彩纷呈 ,动中有静,堪称精品。

又是一年元宵节 。 把玩手中这幅民国年画 , 心底顿生盛世良辰的满满幸福感。

772017年 2月 10日 星期五本版编辑 韩丽丽 魏静 本版校对 赵健杰 电话:3213339 收藏天地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我国首套元宵花灯邮票魏咏柏

春节过后 , 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即将到来 。 作为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 元宵节在中国已经有 2000 多年的历史 , 从古至今 , 每逢元宵佳节必定处处张灯结彩 。 “众里寻他千百度 , 蓦然回首 ,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 这是辛弃疾当年元宵赏灯时留下的著名诗篇 。 我国首套元宵花灯邮票 , 发行于1981 年 2 月 19 日的 T60 《宫灯 》 特种邮票 。

这套邮票共有 6 枚 , 由中国原邮电部发行 。 邮票主要以宫廷花灯为主 , 来表现旧时宫廷过节时的雍容华贵 、 气派非凡的场面 。 邮票图案上的宫灯均以金银饰品作为点缀 , 画屏上的国画栩栩如生 。 这套 《宫灯 》 邮票分别表现的是花篮灯 、 龙球灯 、 宝盆灯 、 草花灯 、 牡丹灯等六种古代宫灯 ,作为我国首套以元宵节为题材

而发行的邮票 , 其收藏价值不

言而喻 。当 年 《宫 灯 》 发 行 的 时

候 , 前面 5 枚的发行量都是1000 万 枚 , 只 有 最 后 一 枚

“牡丹灯 ” 由于面值太大 (60分 ) , 发行量仅为 120 万枚 ,所以涨幅最大 。 现在整套的报价是 200 元 , 涨幅为 184 倍 ,而最后这枚的价格就占到了整

套邮票的 90%, 为 180 元 。 而且 , “牡丹灯 ” 目前也是所有元宵花灯相关的邮票中 , 涨幅最大的一枚 。

虽然新中国成立以来先后

发行过三套与元宵花灯相关的

邮票 , 但真正的元宵节邮票 ,我国 却 还 没 有 发 行 过 。 2000年以来 , 中国邮政陆续发行过春节 、 端午节 、 清明节 、 中秋节邮票 , 而中国台湾 、 香港和澳门地区都曾经发行过元宵节

邮票 , 期待中国邮政将来也能发行元宵节邮票 , 以满足我们这些集邮爱好者的愿望 。

收 藏 故 事

新春﹃筷﹄乐

钟芳

农历春节,我国民间有添换筷子的传统习俗 ,寓意 “添福添寿”。 筷子,又称“箸”,不仅是我们一日三餐都要用的

进食餐具,更是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它与绘画、雕刻艺术相互融合,方寸之间容纳大千世界,很利于供人观赏把玩 , 其中蕴藏的升值潜力巨大,如今也越来越受到众多藏家们的青睐。

筷子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古

老发明,用筷子夹取食物,一直是炎黄子孙的习惯。 早在殷商时期, 我国就出现了筷子。 古籍《韩非子》里记载:“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 ”纣王为商代末期的君主,生活奢糜,使用的筷子是象牙制成的。及至唐宋,筷子作为人们生活中的主要食

具,做工精湛,饮誉遐迩。 杜甫诗曰:“犀箸厌饮久来下, 鸾刀镂切空纷纶。 ”此时的筷子,用材珍贵,金、银、象牙、玉石都被大量采用,于实用性之外,还是达官显宦用于炫耀财富和身份

的象征。 明清两代, 筷子生产有上方下圆的形制,这一创新,令筷子在使用上更为运用自

如。 因“箸”同“住”是谐音,有停止、不吉利的意思,古人十分忌讳,都希望一帆风顺,故用反义字改“箸”为“筷”(快),加个竹字头, 就成了现在筷子名称

的由来。到了如今, 随着社会文明

的发展, 筷子早已代表着中国的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 出现在世人面前,被西方人誉为“东方的文明”。 筷子材质粗分为金属筷、竹木筷、塑料筷、陶瓷筷、玉石筷、玻璃筷、象牙筷、骨质筷等品种;细分有竹子、红木、乌木、香木、铁木、桑槐、紫檀、金柚木、黄杨木、花梨木、银质、青花瓷、 不锈钢、 密胺的等品种。 其中竹筷品种千姿百态,棕竹筷、紫竹筷、湘妃竹筷各显神采。 木筷品种的乌木筷身价最高。 形状有圆的、棱的、粗的、细的、扁的,先细后粗、一劈两根等。 图案有人物山水、龙凤花鸟无所不包。 工艺也十分多样,有涂漆、包金、雕刻、烫花等的等,长度也从 11 厘米到 40 厘米左右不等。 曾在沈阳中华饮食文化博 物馆展出 过 的 一 双 长

6.295 米,直径为 11 厘米,总重53.3 千克的仿乌木镶金雕花筷子,被收入吉尼斯世界纪录,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筷子。

上海的老收藏家蓝翔先

生,是我国“藏筷第一人”,他用30多年的时间收集到了唐朝以来以及来自朝鲜、 日本和泰国的筷子 2000 多双, 材质各异,从金 、银 、铜到象牙 、翠玉 、竹木、珊瑚、兽骨、青铜等。 另外,

他还收藏了几百种筷笼、筷盒、筷枕, 并出版了 8 本有关筷子研究的书。 为了向更多的人宣扬中华筷子文化, 他一直坚持免费开放他的 “筷子博物馆”,许多人就是在参观了他的筷子

博物馆后,也爱上了筷子收藏。一双小小的筷子轻巧灵

活, 为人类的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 也为全世界的收藏家的藏品库增添了独特魅力。